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16-89759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3 17:51: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转变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和普通中小学相比,中专学校的学生更为复杂。教师对师生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的认识态度常常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加以化解,是每个中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职责。关键词:教学观念 个性发展 关系 问题 策略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中专学校入学门槛的降低甚至取消,中专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中专学生的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这就要求中专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注重“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良好的个性发展。良好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事业的成败,人生的幸福。

一、中专教师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中专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二)中专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

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然而,中外历史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即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

(三)中专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中专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二、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言:“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以至于出现浙江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的惨剧。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三、中专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一)中专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

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提高中专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大、中专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教师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自己的首要职责。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废”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四)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才算合格的中专教师

作为一名中专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如果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中专学校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

存的本钱;这也是职业教育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的毕业生以实现其社会价值,首先就需要中专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

2 范才生.素质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 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 王公安.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2_(6)5 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2_(10)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以爱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热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当班主任充满着对学业生的深切的爱意之时就能从内心出发,真诚地对待学生,必定想方设法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摸索一种适用学生装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性格特征的教导方法,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业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培育他们的个性特征。在“爱”的沐浴之下,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倍感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待探索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业生具有真诚、友爱、活泼、上进,合学生的智能、心理潜能、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爱的孕育将表现出一种热切的期望。教育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实验”早已提出了这种期望理论。当教师明显地表露出对学生的期待时,学生将体察到教师对他们所暗示的期待,因而受到激励,产生了诱发其潜能的诱因,很有可能成为能力颇强的干部和学业优秀、个性发展良好的优等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并赋予恰当的期望,以促进他们个性的良性发展。

二、以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班主任,应着力建立一个班风、学风皆优的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良好的集体必然要有为之服务的成员,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给予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创造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使学业生在表现才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说,良好班集体中的活动,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当然,在班主任工作中,在充分发掘、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庆有效地消除学生孤僻、自卑等心理偏差,而良好的班集体恰好又是医治这些消极个性的良医。

学生在良好的放集体中学习、生活、创造其个性发展才是健康的,这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应协调好班集体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首先,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新生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激励、不断上进。再次、学业生和集体之间,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班集体,感到自己需要集体,而集体也需要他,培养一种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因材施教,促进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业生的个性也千差万别,这种子个性上的行为差异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因材施工教努力推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首先,加强针对性。林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牲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其次,培养自主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业生独立获取知识、捕捉信息、运用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总是并独立处理问题。在教学中应转变授之以完善的思想观念,而可以有意识地留些漏洞,诱导学生拾遗补缺,以增强学生发现总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业生的自主性。再次,提供选择性。充分新生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已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利,以实现学生个性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使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学生主体能力追求的东西。但同时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决不能听之任之。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业生的个性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自我概念水平,班主任的正确评价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决不能以有色眼睛看等每一位学生,即使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最微不足道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要加以引导利用。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这生的优势,引导学业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做到扬长避短。第三、转变传统观念,创设成功体验。班主任应该从应试教育中以成绩论英雄的误区中走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业生参加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发挥长外,显露才能,使学生从各自的成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自己个性的展。第四、要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要求和希望。第五、妥善处理学业生的过错。公正、平等、有效地让学生从过错中走出来,决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抢白,而应婉转迂回的方式使学生改过自新。

总之,以爱育人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建立良好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庆紧把素质教育的脉搏,针对学生实际,决不强求一味的统一,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进个性一习扬。

第三篇: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肯定性语言,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评价、肯定、调动激励、积极主动

传统的语文评价方法,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过多的发挥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略了评价的调节、激励作用。正确的评价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评价标准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现代素质教育观倡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再也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我们还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标准应该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

曾经收到这样一张学生字条:“你总是用期待的眼光看我,经常关心和肯定我,你给了我一种走在路上突然被星探发现了似的感觉……我对你很有亲切感,你的赞扬也成了我学习的动力,每当我懒得听课或做作业时,我都会想起你,于是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老师对我的看好和夸奖,要用努力学习来回报老师……”

写信的学生是新来的插班生李嘉俊同学,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些灵气、又有些调皮的学生。一次早读课,他在念课文,虽然随意,但发音较纯正,朗读也流畅,我当时就赞扬他:“你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他露出惊奇的眼光,红着脸说:“谢谢老师。”以后每次碰到,都和他说说话,鼓励他。给予更多的关心。在我的关注和期待下,这个同学开始进步了。为表心意,他不好意思当面说就写字条给我。

一次即兴的表扬,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花,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这似偶然又必然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吗?不管这种教育称之为赞扬教育、赏识教育抑或其他什么教育,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中需要更多的赞扬。

首先,教师要有不吝赞扬之心。学生的成长少不了批评,但更需要赞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只要在路上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根除恶习)的事;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田野,教师要在路上像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十分小心地保护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铲除杂草,是为了使幼苗更好地成长;而幼苗的快速成长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表扬和激励,促进学生美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适当运用批评,使学生认识错误,改过补短。在批评过多、赞扬缺失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改变“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的传统观念,确立“优点多说会更多,缺点少说会更少”的新观念,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赏识和赞扬。

其次,要精心呵护闪光点的成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柔弱的幼苗”,是希望的种子,如果精心呵护,可以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否则,它可能悄然夭折。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德育过程,而发现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激励,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所以,赞扬之后不能停息下来,要继续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动,把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习惯,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前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今天的学生“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今天的教育需要我们运用赞扬。

二、评价在提倡赏识、鼓励的同时,不应该放弃批评

激励的语言和会人的微笑,是课堂上评价学生的主流,而不是全部,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发现无论他们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很浮躁,那么还会在乎表扬吗?因此,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进行恰当的点评是十分可取的。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评价空间,使我们对学生有了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与考查,将学生作为一个个主体、完整发展的人,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以后,我总是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我惊喜地发现:鼓励,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为走向学生主体地位铺垫了成功之路。我班上有个叫陆有才的男孩,个子中等,是一个缺少家庭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作业对他是可做可不做的学生。默默的从不作声再加上成绩不很好,所以无可争议的就成了其他同学嘲笑的对象。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他从此变得很自卑。我在学生日记里发现了这些情况后,对那些欺负他的同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或多或少让这个男孩感到了一些自尊。但是要真正改变他,还必须树立起他的自信。课余时间,我经常鼓励他,不能改变别人,那你就改变你自己,使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想一想邓亚平吧!当她才十岁时就获得了少年组的全国冠军,依照惯例她可以自动进入国家队,但是国家队不要她,因为有人说她太矮,没有发展前途,还有人说她形象不好,不能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邓亚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不停地以一次次的夺冠来证明自己。继1990年获亚运会冠军后,连续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开创了史无前例的“邓亚平时代”。现在还有人说她矮,说她丑了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之后还有人敢嘲笑她吗?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写作比较好,思路新颖,别具一格,很有点文采。于是每次班会上,我总要表扬他进步了,有时还在班上读他的作文。在我不断的鼓励下,这个男孩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其次胆子渐渐的大起来,上语文课时甚至能够举手发言了,有好多次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看着他的进步我也高兴。

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改革学生评价的关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重点指导学生自评、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和教师的导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老师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批评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渴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李商隐有诗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让明珠泣泪,良玉生烟是诗人那个时代的不幸,而埋没了学生的天分则是为人师者的悲哀。学生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他们对老师无限的依赖,信任,崇拜,我们就必须珍视他们,呵护他们,把他们放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眼里,我们的心中,把他们培养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四、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课堂教学的评价很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对于那些“好”、“挺棒的”、“很有道理”、“你还应该继续努力”等等一成不变的评价语言,自然学生也就麻木不仁了,就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要鲜活幽默。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要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

3、评价语言要讲究机智有趣。

评价语言要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听不厌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五、鼓励挑战自我,分阶段小结评价。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行为表现评价的目标是使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体现,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我主要采取以下评价形式:

1、赏识式评价。

2、期待式评价。

3、包容式评价。

4、亲近式评价。新学期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不只是优的个数最多的孩子能得到奖励,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异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为了尝到“苹果”的香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常常会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松动,就会被别人超越。因此,孩子之间形成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六、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单元考试后,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应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训斥一番,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安排,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

老师们,多以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吧!因为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份满怀希望的期待,都有可能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评价。总之课堂行为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要不断积极研究、优化评价内容和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第四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内涵体现,是班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强大源泉。班级只有在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命意义时,它才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学生才能在优秀的班级文化中茁壮成长。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个性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就如何打造班级文化的建设,我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前提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1、班级有“花香” 植物是生命,有了绿叶红花,教室充满生机。每个学生爱护着自己的、同学的“宠物”(宠爱的植物),仿佛那些“宠物”就是他们的化身,他们在比试着美丽、比试着旺盛、比试着顽强。

也许,你会觉得:一个班级有这些东西,太烦锁了,学生若把花碰翻了,班主任凭空又多出好些事来了。可这恰恰能够约束学生们的行为,同时吸引每个人为班级贡献一些个人的资源,吸引每个人为班级倾注更多的心血,从而培养他对班级这个“家”的更深刻的情感。

养花开头容易,坚持下去却不容易,班主任要分阶段地加以提醒、评比,相信这会成为班级中每个学生最引以为骄傲的风景。在养花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在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也在养心啊——善心、恒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引导学生的成长就从引导他们养花开始吧!

2、班级有“书香” 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和老师的好书在这里汇集,让学生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班级再订上一两种报刊杂志,让学生的思想和更多美好高尚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还可以来个“读书竞赛”,给学生的读书热情“火上浇油”;偶尔将家长会变成“亲子读书会”,让阅读的热情蔓延到每一个家庭;不妨联合其他班级搞个“读书征文”,让学生找到读书的真正乐趣,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读书,乐于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在书的世界里陶醉„„有些老师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即有强烈的表现欲,利用学习园地,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的沟通。

有人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让我们带着学生一起去品味吧。

3、班级有“心语”

黑板、墙壁是“心语”的开发地。黑板留言——格言警句。在黑板的固定角落,每天由一位学生写上一句名人名言、哲理警句。魏书生说:“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天天点亮“心灯”,这一盏盏思想的明灯,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墙壁留言——写满快乐与自信。可以是班级活动剪影;可以是学生引以为自豪的图画作品、手工制作、书法笔墨;可以开辟一块“优乐园”,把所有学生的照片和优点卡贴在里面,卡上的优点还可以不断增加,让学生在班级里快乐地成长,自信地微笑。

也许,角落里,还有“心语”的开发地,利用“心语贴吧”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靠门的墙上一句温馨的提醒:“今天你笑了没有?”,右边上边有一个很夸张的脸的漫画,下边有几个小字:“小嘴巴,翘一翘,对着镜子笑一笑”。后面的学习园地在随时更换着:如有展示学生行为表现的“成长记录台”,有展示学生特长的“最美的作业”,有展示学生习作的“小荷露角”、“初显身手”„„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4、班级有“歌声”

学生总是站在流行音乐的最前沿。这个爱唱张杰的,那个爱唱邓紫棋的;今天爱听摇滚,明天爱听乡村音乐„„不妨让他们放开喉咙歌唱,让班级充满歌声,形成班级特有的精神文化。

老师和学生集体创作“班歌”,使班级的精神文化更积极更高昂。当我们召开班会、队会的时候,唱起它;当我们参加学校各种集体活动的时候,唱起它:当我们获得荣誉的时候,唱起它;当我们不够自信的时候,唱起它„„班级的凝聚力更强,这样的班级更阳光。

二、创建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环境——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的方向发展。

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

1、班级公约——大家共同拟定、遵守

无论是身兼数职的魏书生、倡导民主教育的李镇西,还是与小学生们一起成长的窦桂梅,他们已经在“班规”的实施中,尝到了甜头。班级形成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状态,即使班主任外出很多天,班级也秩序井然。

“班级公约”与《小学生守则》不尽相同,“班级公约”是每个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具有法律般的约束力。“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在“班规”的约束下,班主任也能不断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让“班级公约”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使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生的心灵;把“班级公约”成为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2、民主管理——把学生推向前台

班主任发扬管理民主,就要适当放权,让每一个学生通过竞选在班级管理岗位得到锻炼,提高交往能力。

(1)是增设岗位,竞争上岗。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并在此活动中提高管理能力。除原班级的常设班干部外,还增设了如:班级管理、课间安全、课间纪律巡查、两操督查、个人卫生督查、护花天使等。这些人员一月一换,使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干,班上事事有人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集体荣誉感。一人一岗,各负其责。

(2)是实行角色定期互换。实行角色变换制度,让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班干部的每一个岗位,尤其是主要岗位定期改换。不同层次的管理角色可以轮换。如这个月任小组长,下个月可任班长。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关键

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能积极向上,从而让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1、组织班级擂台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体验成功。

五年级时,我们班开展的“小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辩论会便是成功一例。其比赛场面可不容小瞧,唇枪舌剑,难分上下。

辩论会结束后,无论是哪一组哪一方都显得兴奋不已,很多同学都在不断回味着各自场上的精彩表现,品味成功的喜悦。比赛也为那些本来与成功几乎无缘的后进生建立了充分的自信,当掌声响起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这种自信使他们不断进步,也更加珍惜比赛的机会,因而在让大家刮目相看的同时,也使大家从他们身上获取了前进发展的动力。

在“文明礼仪知识问答赛”中,学生的表现也绝不比电视上的选手逊色,他们先给自己小组取了响亮的名字,“梦之队”、“猛虎队”,还有什么“明星队”,呼喊的口号也很有声势:“猛虎猛虎,生龙活虎”,“梦之队,超越梦想一起飞”„„挑战的场面紧张激烈,也令大家受益无穷。每过一关,学生们都会兴奋地大叫“耶”,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获得了肯定,树立了信心,体验了成功之乐。

2、搭建展示平台,让班集体焕发生命活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其丰富的内涵,有的张扬,有的内敛,有的细腻,有的粗矿。如果我们能经常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在班内能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学生的性情愉快地流露,那么班集体在和谐发展中也会更多地焕发生命活力。

每学期,我班组织开展的才艺表演中,学生尽显其才,可谓人才辈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在这几次表演中,大家始终情绪高涨,他们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发展了能力,增强了责任感,活动也充分焕发了他们的生命激情。

教育的本质是陶冶,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感情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产生自主、自求、自得、自乐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内容摘要】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正文】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然而就先行的语文教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经过了典型化,塑造化地教育处理,并且呈现的事件往往与时代相忤,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教材编排上,经常用“搭桥铺路”式的导入,限制学生思维,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经常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着模式化的问题思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发展;教师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到各种心灵振动。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往往产生失败的不良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成为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老教材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尽力挖掘出我们的潜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前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带着自信步入语文学习的课堂。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我们学生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很大一方面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近生怕见老师,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上课不敢发言,可想而之,这些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陪客而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三个允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同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布置的作业。

2、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

我们再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刚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二、开放设计、表现自我现在我们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还常常考虑教学目标,而不关心学生的需求,没有创造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学设计时,要让一些真实的开放的素材进入课堂,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展开自己的特长。

1、素材生活化、奠定基础

要让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让文章内容更多地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的将具有时代信息的语文呈现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使语言、文学、句意、文章思想等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运用的。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他们情绪才会高涨,思维才会活跃。

2、设计开放化,提供机会

为了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设计一些开放的自由习作,而且要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

(1)内容开放,增强信心

教材上的命题习作,呈现的信息是封闭性,答案也是单一的。我要通过开放自由习作。这样的开放性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

一、策略多样等特点,能适应多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法多样,品尝成功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认识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每个学生认识结构的特点不同,认知的方式方法也各有特点。把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可以扬长避短,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技能和知识上的铺垫后,出示范文,要求学生尝试阅读,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分析的先独立分析;想先自学课本的先自学课本;想同学之间讨论着学,随时可以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收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三、优化时空,体验自我现有的教学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段充足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个性化地思维、个性化地学习。

1、情景激趣,自由寻找知识生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导入“复习铺垫”的形式,还是相当流行的。其实这样的导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改变了导入形式,在学生探究之前,选取他们最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去学习,让他们去获取信息,去想象、迁移。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身边语文的问题,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自然地引人了语文新知识学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由地、不同地发展。

2、交流拓思,大胆展示学习的闪光点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学习新知,看似启发式教学,而实质是接受式教学。所以在新知教学时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自由的探索,去发现,产生的不同思维成果再在小组内交流或者全班交流。这样使不同程度、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使学生各自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探究问题要适当。如果提的问题不细,学生思考难度不足,学习兴趣也要自然下降。其次,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要足。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学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他们能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活动之中。

四、激励评价,超越自我《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重延时评价,展现学生个性

文章阅读理解、体验过程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差异他们理解文章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学生找到正确的理解时,我们不是直接进行讲评,而是问“你有不同的意见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使学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果教学中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要让学生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应该让他们依然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个性来选择对他们来说是合理、最佳的理解,进行磨合的交流,从而自己去体验到最佳的文章意境。

2、重差异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发展过程中总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教学评价时,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

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我们要按不同标准进行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如:中下生,我们对不满意的,不足的回答给予肯定;中等生,我们表扬其勤思考;而优等生我们表扬他们的方法和创意。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重自评互评,充满学生个性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更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就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和评价,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到了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互相评价,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高效课堂22条》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