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海南兴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创新与成效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16-93567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5 11:46: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海南兴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创新与成效

海南兴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创新与成效

示范园位于海南省东南部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境内(北纬18°15′,东经110°13′),属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热带特征,光照充足,光合潜力大,雨量充沛,空气湿润,自然生存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园区基础设施、灌排水设施条件良好,发展热带作物条件优越。园区建设面积42公顷,规划为6大功能区,包括科技研发区、试验示范区、植物观赏区、立体种养区、生态休闲区和接待服务区。

园区的运营,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技术为依托,立足自身、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逐步推进、滚动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种质保存、种苗繁育、生产示范、技术推广、产品开发、产业经营和生态环保一体化,实现园区快速、良性发展。

为了确保园区的快速、高效地营运,本着改革要求和自身实际,不断创新管理思想、方法、方式,对生产要素、条件、组织进行重新组合,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科技园管理系统。

一、示范园管理创新做法

1.管理思想创新

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从园区整体出发,提出“发展是前提、管理出效益、监督是保障”的治园思想,并加以有效实施。这种观念把国家、园区和个人紧密联系一起,只有在政府创造优良环境,促进园区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才能更好地实现效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利益循环。该经营思路使园区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管理行为统一协调,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园区综合效益持续提高的最终目标。

2.管理机构创新

根据开发与发展实际情况,推行研究所和科技园“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园区通过注册企业,实施企业化管理,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园区管理组织机构实行园务委员会决策制、总裁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咨询制。园区不断改善组织机构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实行一体化管理,设3个办公室,包括综合办公室、科技办公室和旅游办公室。各办公室分工明确、权限分明、职责量化、协调得力、有效运转,有力地保证了园区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3.管理方法创新

一是推行以人为本管理。注重统一和谐“感情管理”,密切园区中人与人、农户与园区的感情关系,树立群体精神,激发和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员工参与决策、集思广益,开展管理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园区的开发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强化园区文化管理。建立“以园为家、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园区文化,依靠自身科技成果和优势,从实际效益出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滚动发展,推进园区持续发展。

三是注重园区资本运营。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注意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通过园区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优化组合,用最少的资源、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科研、开发、旅游多元化经营,实现资本多元化,减少经营风险。四是运用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统计分析、库存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改造园区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推进园区有效整合资源,产生更大效益。

4.管理模式创新

(1)决策机制。按照分权管理的原则,建立由决策系统、管理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的园区决策管理机制。决策系统负责对园区经营方针、目标、计划、重大投资、建设等问题决策及宏观控制;管理系统对决策系统负责,对管理目标负责,抓好计划实施管理;执行系统负责计划的实施,按照决策系统的要求按时、高质量、低支出完成计划;监督系统负责对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执行系统督促检查,行使监督的一票否决权。

(2)运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高效的运行机制。从园区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采取系统化策划、实施、控制和反馈,不断地对园区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使园区从人力、研发、生产、旅游、采购、销售、财务、物资、质量、生态、环保、安全和后勤保障等各环节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保证各项工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竞争需要。

(3)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实行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和末位淘汰,提高园区生机与活力。推行部门聘用制,管理职务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能上能下;实行岗位目标考核制,对各类人员按照不同量化目标、指标进行管理;建立员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依法自主决定园区用工数量和招工时间、条件、方式;实行自主设岗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和岗位待遇。

(4)激励机制。改革分配管理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突出知识创新,向贡献和人才倾斜,将管理、技术、资本纳入园区分配范畴。建立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结果与工作职务晋升、经济利益挂钩,奖优罚差。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工资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分配形式,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建立以绩效工资为主要激励方式,绩效工资与园区经营效益挂钩,按照责任大小与贡献率大小原则分配。

(5)约束机制。推行政务公开,对涉及重大规划、计划实施过程、重要工作操作过程和人、财、物方面的管理实行公平、公正、公开,促进民主化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建立财务收支监督、公开采购、对外合同、质量验收、人员聘用等方面的约束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内控体系;加强外部监督,严格按照市场大环境要求、上级方针政策开展工作,及时获取、评价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防止出现偏差和违法行为,主动要求上级和接受广大员工的监督。

(6)发展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积累与储备,实施全员培训,加强员工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水平,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加强技术积累与储备,重点加强新型实用、适用推广的科技成果和能迅速转化为产品的科技成果积累与储备,为园区技术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证;加强资金积累与储备,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和事业发展基金、风险基金、专用基金的积累,提高园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5.管理制度创新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构建一整套具有园区自身特点的、科学实用的、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政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管理、分配管理、资产管理、营销管理、科技管理、生产管理、旅游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党群管理等13个管理体系的管理制度250个。

政务管理制度。建立规范标准化的办公总务管理制度,包括文件管理、公章管理、记录管理、信息交流、会议管理、保密管理、档案管理、车辆管理、电脑网

络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制度,使园区各项管理工作简单、有序、高效。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建立各项人事管理、用工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和员工培训制度,提高群体素质,培养员工献身科研、开发、旅游事业精神。分配管理制度。制定体现技术、营销价值的公平、科学的奖罚机制,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良性开展。

财会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经管程序,收支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统一监督,防止收入流失和开支浪费,对全园资金形成、分配、消耗、补偿进行计划、组织、核算和监督等工作,保证科研、开发、经营需要,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的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监督管理,优化资产配置,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挥资产最大使用效益,预防浪费,促进园区良性发展。

营销管理制度。根据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管理制度,改进供方和经销方的伙伴关系,形成战略联盟,提高市场份额,实现园区经营目标。

科研管理制度。按照大科研思路,建立符合园区的研发制度。包括科技情报管理、科技计划立项、项目实施的管理、项目的鉴定与验收、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科技项目的开发、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促进园区协调发展。

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中试基地和中试工厂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各项操作规程,使园区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能够紧密配合,组成一个平衡衔接的实施系统,达到人、财、物的最优组合。

旅游管理制度。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质量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要求,做好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旅游资源管理,旅游营销管理和旅游接待、卫生、安全、购物等方面的管理,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名牌景点。质量管理制度。按照国际标准ISO9001-202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园区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及有效运行,保持园区持续增进业绩,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创建一流品牌。

环境管理制度。按照国际标准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园区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及有效运行,保持园区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建设生态家园。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园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应急及响应机制,以实现单位职业健康与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有效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二是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地修订、补充和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使其日臻完善,形成一套便于操作、利于监督的制度规范。同时促进各管理体系间相互融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以适应园区科研、开发、产业的协调发展。

6.管理形象创新

一是加强形象塑造,形成并保护园区自身的品牌,树立独特鲜明的产品形象和良好的视觉形象。现已在5个类别43种商品(服务)进行“兴科”牌商标注册,从而体现产品(服务)的个体和消费者的认同感,提高园区的信誉和竞争能力。二是突出园区管理重点,加强园区战略管理、现场管理、员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服务管理和营销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质量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促进园区健康稳步地发展。

7.管理人才创新

一是选好的园区带头人,培养有领导能力和管理才能,敢于承担风险,具有创新精神的园区带头人。建造一个坚强团结、精干高效、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领导班子。

二是加强研究人才战略决策,营造人才成长环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善于发现和合理使用人才,激励和保护创造性人才和人的创造性精神。

三是加强人才的开发培养,特别是增强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速度,为园区的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奠定人才基础,使园区在扩大和前进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示范园管理创新成效

通过对兴隆热带植物园管理系统创新,提出新的经营思路,转换新的组织机构,运用新的管理方法,设计新型的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塑造新的管理形象,培训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起农业科技园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系统。形成了我国热带地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型样板和热带农业现代化的先导示范基地,实现了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系统化,科技、经济和生态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997-202_年,园区年均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为0.67,投入产出效益良好;销售(营业)增长率为26.4%,成长状况能力较好;营业利润率为32.1%,经营获利能力较好;总资产报酬率为24.1%,资产运营效益和获利能力较优;净资产收益率为24.3%,资本经营效益极优;总资产负债率为7.9%,资产运转良好;总资产增长率为30.0%,经营规模总量不断扩大;资本积累率为21.7%,发展潜力较好;资本保值增值率132.3%,持续健康发展;直接提供631个劳动力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园区富余人员及周边农业劳动力就业;全员劳动生产率5.35万元/人,产品生产能力较高;土地生产率72.8万元/公顷,生产力水平高;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7.1%,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1.62倍;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园区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7项,科技成果转化奖6项,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5项,开发新产品32个,获取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9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37亿元,产生农业、旅游业社会效益11.4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生态效益5.87亿元,有力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并带动海南热带农业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该园区管理系统的创建,为我国部分农业科技园内部管理较差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借鉴和范例;为我国广大农业科研机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典型经验。

第二篇: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方式转变。改变了过去由技术人员单独操作的形式,加强了与企业、农户的联系实施,使其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指导更加直接。真正做到了由老百姓他们自己去传播先进得农业技术成果,避免了过去空头理论说教,数字推广,从而使之更具直观性,让农民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用得上”。

二、小面积试验转变为小面积试验示范与大面积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模式,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步伐。如实施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和蔬菜标准园创建连片1000亩活动,并组织大规模现场观摩和技术咨询指导。

三、改变单一的理论传授技术措施,实行与技术结合的物化补贴技术推广模式。提升农民理解接受程度。如在实施农业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采取了实施生物有机肥料补贴推广的方式,使农民在使用新技术中加深认识。

四、转变过去传统栽培模式为现代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新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了技术推广的科技含量。如我们在开展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中,从育秧到插秧等环节开始引进先进的工厂化标准化育苗技术和标准化插秧技术;从育苗营养基的高技术抓起,配套以优良农艺手段使得水稻生产从苗期就能达到标准化营养基、标准化水肥管理、标准化育苗库的多项标准化水平,以确保生产出标准化秧苗的目标,为优质、高效、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韶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韶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

一、规划设计简要说明:

1、规划原则:

(1)以建设韶关市新世纪的精品农业展示区为目的,规划应具有超前性、先导性,体现新理念、新手法、达到高起点、高标准。

(2)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农业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园区的示范性、生态性、科技性、高产性和效率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示范园区。

(3)适应土地开发与建设实际,面向农业整体景观环境塑造,有利于起步与分期开发,正确处理规划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4)分期实施的原则,为保证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有序合理的目的,对地块开发时序进行分类,作为开发进程的依据。

2、规划目标:

集现代农业高科技试验示范,环保生态型效益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及都市体验型旅游休闲农业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景观示范园区。

3、功能分区:

韶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主要分为五个区,即设施园艺示范区,现代生物技术示范区,旅游观光功能区,青少年科普德育教育区和培训办公及管理服务区。

设施园艺示范主要有花卉示范、蔬菜示范、瓜果示范、水稻新品种示范等。设施园艺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大棚来种植培育良种蔬菜瓜果和花卉等。大棚按材料的特点分为三种,即玻璃棚、PC板大棚、薄膜大棚、不同的大棚根据培育植物对光照需求来配置。设施园艺主要分布在园区主轴线的北部和东部,轴线中间布置水稻品种展示和花卉种植,构成开阔的视觉效果。

现代生物技术示范区,主要结合原苗圃基地建设而成,分为组培训脱毒速成繁育中心、食用菌制种中心、工厂化育苗中心和中心试验室等,几个中心由一组建筑组合而成,形成半田合院落,突出中心,便于管理。

旅游观光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西侧和西南侧的水池片区,结合山体和水体形成生态茶艺苑,特色花果区,珍禽动物园,滑草场,烧烤场,垂钓场等等,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使旅游的氛围更加优静完整。

二、总 体 规 划 方 案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加入WTO的新形势、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以及韶关列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新契机,我们发展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新思路。韶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广东省韶关区域农业试验中心、国家品种区域试验站,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成绩突出,为韶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此为基础,组建韶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利于推进韶关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韶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定位标准是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环保生态型效益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及都市体验型旅游休闲农业于一体,“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实行企业化运作、规范化经营,并以此为技术核心,发挥产前产后的独特作用,以经济为纽带把周边农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起来,逐步形成以科技园为龙头的产业化生产流通体系,促进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园区位置

韶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在位于市区西郊六公里,新的市行政中心及京珠高速公路出入口旁,占地面积400多亩的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

二、园区的具体规划与功能分区

韶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园区规划用地240亩,内设五个功能区。

1、设施园艺示范区

规划面积120亩,以开展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应用示范为主,内含设施花卉示范小区、设施蔬菜示范小区、设施瓜果示范小区、生态型日光温室展示示范小区和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小区等五个部分。通过多品种、多种栽培方式和配套技术的展示,生产绿色高效农产品,为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提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进一步促进周边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现代生物技术示范区

规划面积10亩,内含组培脱毒速成繁育中心,食用菌制种中心、工厂化育苗中心和中心试验室等四个部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技术、细胞技术、胚胎技术、酶技术与发酵技术进行种苗的快速繁育与生物工程制品的生产,达到环境、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

3、旅游观光功能区

规划面积80亩,以环园长廊为主线,内设生态茶艺园、特色花果园、珍禽动物园,滑草场、垂钓场、烧烤场等观光休闲园区,并做好园林工程配套建设,如道路绿化、标志小品、亭台楼阁、花果栽培和观赏鱼养殖等,使整个园区形成四季如春的现代园林式风貌,充满生机和活力,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浏览和进行现代农业的教育。

4、青少年科普德育教育区

规划面积10亩,内设农作实践园和农史馆,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科普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场所,通过学习了解农业知识和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崇尚科学的高尚情操。

5、培训办公及管理服务区

规划面积20亩,这一功能区主要以培训、办公及综合配套服务为主体,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产品展示销售及餐饮住宿等服务。园区的日常管理及营销机构等也在这一功能区办公,并要求配备先进的信息工具,实现与国内外联网与信息交流。

三、园区建设步骤

韶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总体规划一步到位,项目分步实施,功能逐步配套完善的原则,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以现代设施为主体的科研生产带动其余相关功能区的建设,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边建设、边生产、边收益,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的目的。

园区建设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园区的启动与设施园艺示范区建设时期,第二阶段为设施园区功能开发和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功能区建设期,第三阶段为培训服务功能区建设和园区发展完善期。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建设,使示范园区试验示范、科研生产、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整体功能得到完善,成为具有粤北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样板和技术推广基地,最终实现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创造效益的目标。

第四篇: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始建于1998年,202_年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 202_年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议验收,是北京市首批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园区核心区面积2300亩,规划辐射面积111.4平方公里,涉及小汤山、兴寿、崔村、百善4个镇。

202_年8月,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城的协议,确定北京昌平国家农业园区将作为先行试点之一,根据“立足北京、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定位,按照“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要素集聚武装现代农业、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以产业链创业促进现代农业”的思路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城建设。

目前,园区现已有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吉三多(北京)油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森淼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市正兴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2家农业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国有企业、股份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企业总占地18875亩,其中国有土地 6865亩,联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52.6万平方米,保鲜库、加工车间等7.1万平方米。

园区管委会围绕功能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面对制约园区发展的科技、人才等问题,确定了“科技带园区、园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科技农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打造商务花园式农业园区”的目标,统筹协调东、西区发展。通过加快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提升科技支撑,快速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十年余来,小汤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带动周边农民致富8万余人,安置城镇就业4万余人,组织技术培训9万人次,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首批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9个国家级称号和 “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省市级称号。

第五篇: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实现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市科技局 单宏业

202_年以来,市科技局启动了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认定工作。经过县(区)推荐,择优认定了淮安优质稻米生产科技园、淮安设施蔬菜科技园等20家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

经过两年的建设,各个园区都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些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做法。如洪泽现代渔业科技园围绕异育银鲫“中科3号”产业链,从品种、高效养殖、疾病防控、示范推广、产品加工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做大做强水产产业;淮阴日光温室蔬菜科技园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运作模式,设施档次高,经济效益好,农民收益多;盱眙满江红龙虾科技园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式结构,注重拓展园区功能,正在成为展示龙虾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淮安优质稻米科技园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管镇三森肉鸡高效养殖科技园大力带动农民致富;盱眙玉皇山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在综合性园区建设方面颇具特色。

主要做法和经验

结合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方向,明确园区规划。202_年,市科技局通过整合现有的各级各类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重点建设了淮安优质稻米生产科技园、洪泽现代渔业科技园、淮阴日光温室蔬菜科技园等一批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且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树立了一批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的现代农业示范典型,逐步将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推动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应用、利用先进技术、推广先进农业装备的示范基地。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培育、扶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如制定小额贷款优惠发放制度,对农产品商标注册实行补贴,鼓励公务员帮助农民担保贷款,对园区产品优先评比市级名牌产品并进行奖励,对园区和入园企业在项目争取上优先扶持等。涟水县委、县政府把园区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对建设农业园区过程中涉及的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制订了相关优惠政策。在技术扶持方面,除各园区积极加强与省农科院、南农大、扬大农学院、市农科院等科研和教学单位的合作外,市、县农业部门还鼓励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协办园区,积极参与园区建设,既锻炼自己,又服务园区。市农业局明确专人对淮阴区丁集设施蔬菜科技园区、楚州席桥无公害蔬菜科技园区等进行结对帮扶服务,解决园区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协调相关管理和市场开拓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以组织园区参加省级示范园区认定为契机,鼓励现有园区提升档次。为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我市积极组织有关园区参加省级示范园区认定,并对通过认定的园区给予项目扶持或资金补贴。有关园区也不断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着力改善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切实提升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目前,我市已有淮阴日光温室蔬菜科技园、洪泽现代渔业科技园等2家园区获得省科技厅认定。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建立多元化园区投入导向。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市广泛吸引工商、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现代示范园区,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格局。如淮阴日光温室蔬菜科技园在建设过程中,区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园区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丁集镇政府共拿出300万元用于园区路电、沟渠配套投入,出资150万元用于300个日光温室的建设补助;政府相关部门互相协作,共同争取项目资金215万元;争取农行和信用社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300幢日光温室70%的建设资金。

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业科技园区由于还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一是部分地区、部分园区对什么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定位不准,为什么要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认识不透,如何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不知所措;二是不少园区研发能力不强、投入不足;三是多数园区缺乏规范化企业运行机制;四是不少园区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农产品加工力度不足。

下一步工作计划

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鼓励和支持入园企业或园区管委会与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产学研联盟,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发展重大技术,推动“技术、人才、企业、园区基地”一体化建设。鼓励科技人员以成果、技术入股,探索建立新型经营合作模式,建立形成按劳分配和按知分配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以科技特派员形式,积极为园区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服务。

用好政策,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市级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申报省级以上园区,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各类资金支持。积极争取省内高效设施农业各种财政补贴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推进园区规模经营。

集成各类科技计划,大力支持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苏北发展计划项目、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平台建设等项目资金,同时,集成市级农业科技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引导资金等,对园区建设进行倾斜支持。

继续加强园区的管理考核。市科技局将对园区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考核,有进有出。同时,做好园区实施情况统计季报表等日常管理工作。

海南兴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创新与成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