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教育环境
“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尖子生”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基于对目前教学现状的分析与革新
教育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作为社会的细胞,教育既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教育发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飞跃。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国民富裕,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昌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发展,并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要求。强盛国家和地区的国民,必然对接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需求。新中国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从普及初等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提出,从国民翻身解放、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步由一个高度跃向另一个新的高度。
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和要求一个国家和地区必须创造协调发展的教育环境。从大教育观、终身教育观、终身学习观的提出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重视教育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的价值的弊端,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新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充分汲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明确了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科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提高学生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教育带来的弊端。
2、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1)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凸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学习内容上强调现实性、生活性和富有挑战性;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评价上追求目标多元性、方法多样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基本的素养是课程改革实验的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优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切课堂操作行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项亟待研究的现实任务。
(2)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需要。
现代教学要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互动的平等关系。表现在课堂上就需要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有效的教学实践,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框架,是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和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学论观点尽管已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大面积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
3、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从而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课题研究,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课题界定
教学策略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选择的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的,即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教学任务,从师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规律,设计较好的教学预案,灵活运用以期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素养,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
三、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教育质量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5、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四、课题研究内容和重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能否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权往往在教师的手上。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怎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怎样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在实现数学教学的学科目标的同时,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1、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的研究
2、课堂教学目标体现策略的研究
3、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4、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的研究
5、课堂教学反馈策略的研究
6、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7、课堂教学媒体选用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探究——反思——再探究——再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在实
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以明确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分工合作、交流总结、调查测试、对照比较、活动展示等方法,深入本课题的研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行动研究法:在不改变现有学制课程计划、大纲和教材的教学常态下,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开展实验研究。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实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情况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归纳,为形成教科研成果积累丰富的经验材料。
4、活动展示法: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通过课堂评估展示、课堂教学展示,总结课题实施的阶段性成果。
六、保证措施
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老师曾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有较为深刻的思考,并积累了一些相关资料,有较扎实的科研功底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七、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选题,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计划。
2、研究阶段:开题,分析研究,开展实验。
3、实验总结:全面实施,撰写中期阶段实验工作报告,进行中期阶段总结,分析反思。
4、总结阶段:撰写实验研究的工作报告和实验报告。
八、预期达到目标
预期目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培养数学素养,形成数学技能。
展现形式:课堂教学实录;资料汇编(论文集、教案集、反思集、图片集、学生成果集等);
实验报告。
第二篇:优化教育环境
优化教育环境,打造欢快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辛立庄镇总校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来到辛立庄镇东沿村小学,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下面我代表全镇向各位领导汇报我镇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在《高碑店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动•生成•生命”型课堂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我镇认真梳理去年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进一步坚定了“构建生命课堂,实施生命教育”的办学信念,明确了“低起步,小台阶,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我们当前进行的第一步,就是“先让课堂欢快起来,让校园欢快起来”,改变学生对课堂对校园的厌倦感,让学生们感觉到在教室里,在校园里不仅只有学习的压力,还有令他们想念的教师,还有好多令他们欢快的事。
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
一、向专家学习
近距离接触专家,观察名师的课堂,感悟名师的理念。我们在实施课堂改革的初期,与兄弟单位的做法接近,都是通过网络,搜集各地课改先进校的做法进行移植,但是校情、学情的不同以及我们的教学观念落后,使我们的课改工作流于形式:桌子拉开了,学生们围桌而做了,就以为是分组了;教师不说话了,学生们茫无目的讨论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就以为是自主探究了。开阔眼界,转变陈旧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成了当务之急。在教育局领导的协调下,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我镇组织全镇小学校长和24名语数英骨干教师赴沧州、保定参加培训。亲眼观察王崧舟、徐长青、主维山等名师专家的课堂,亲耳聆听他们的讲座。培训后,组织教师们再观看录像,研讨专家的课堂,根据课堂实录模写他们教学设计,根据讲座反思自己的课堂,通过这些活动,来更新教师的理念,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镇内学习
加强教师的内训工作,在课堂实践中践行快乐课堂的理念。1.开展研讨活动。全镇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镇中心教研组,学期初,镇总校制定出本镇的教研计划,再由13个组长根据全镇的教育计划制定本学科组的教研计划并组织本学科的教研工作。本学期,各组的教研主导思想就是:学习研讨专家课堂,临摹专家课堂。并定出了临摹的方向:语文学科:在课堂要指导学生读读、议议、说说、写写;数学学科:在课堂要指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练一练;英语学科,在课堂上要尽量创设生活情境,围绕生活情景指导学生学习;科学课,要把教室搬到实验室,让学生的手动起来。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欢快起来。
2.开展课堂展示活动。本学期我们在开展集中研讨的基础上,组织在全镇开展了一次“借鉴专家的一小招,上一节让孩子们欢快的课”活动。外出参训的24名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到三个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借学生,上了24节展示课。各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进行观摩,并在课后进行观课议课活动。整体看来,效果很好。
三、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营造快乐的氛围。
1.各学校组织学生写字、古诗词背诵、办手抄报、唱新歌、社会实践等活动,有的小学是整体推进,有的小学是一个学期重点突出一项。
2.组织多项比赛活动。自上学期以来,我镇先后组织了学生作文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队列比赛、体操比赛、歌咏比赛、学生篮球赛等活动。目前,各校以班为单位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队,以校为单位不少于50人的合唱队,都能演唱十几首歌曲;全镇完小都有男子篮球队和女子篮球队,2个不完全小学有跳绳队和羽毛球队。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生活,使学生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些许快乐。
四、社会氛围
采取多种方法,争取对教育的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去年暑假,各单位都组织了校长带头,教师全部家访活动,这个活动,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在此基础上,开学后,各单位完善了家校联系制度,每个班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全体家长会,进行一定比例的家访。针对6年级毕业班,我们先以第一小学为试点,组织开展“感恩家长”的主题教育。活动中,面对家长有的孩子哽咽着说出了十几年来没有说过的心里话,有的家长走上台,抱着孩子痛哭,2个小时的主题活动,没有一个家长早退。各校借鉴一小的做法,分别组织家长会。小考后,还要召开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毕业典礼。这两个活动都刻录成光盘,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学生们。
2.注意教育的连贯性。我镇各幼儿园,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型活动要求家长们参加,部分家长要当活动的组织者,既解决了活动中教师不足问题,同时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3.积极协调,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各校都及时将想法和做法向当地政府汇报,也得到了领导们的支持和认可。大到盖楼征地,小到一张奖状一个奖品,都是尽力支持。3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来自筹资金近5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这样一个不富裕的镇筹集500万,难度可想而知。昨天得知局领导们和各乡校的校长们要来东岩村小学搞活动,因纯业务活动他们不便于参加,让我也代表他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为表心意,今天的矿泉水和午餐全部由镇政府出资。
以上,就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非常的简单,就是想让孩子们在课堂欢快起来,不再厌倦课堂;想让孩子们喜欢教师,在大街上遇到老师不再绕着走;想让孩子们在校园里能跳起来笑起来,毕业后不再砸学校的玻璃。
如果还有奢求的话:
就是孩子们长大后能看望看望教过他的老师,看望看望他生活过的母校。
如果还有奢求的话:
就是我们大家都不再埋怨孩子们笨,都能在寒暑假里休息时有想回单位上会班的冲动。
第三篇:优化教育环境心得体会
“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通过在学校深入开展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文件精神,使我重新认识到,提高自身工作作风修养。工作作风是教育效能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效率的高低。必须培养和建设良好的工作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教为生,打理培养新的作风。做到努力实现学校的各项安排和工作,高标准要求自己。
1、要转变职能,切实明确职责。
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淡化权利,强化责任,优化服务,力戒服务缺位、工作错位、职权越位。努力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2、工作中思想解放和创新不够。
在思想深处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的束缚,缺乏勇创第一,敢为人先的精神;存在着畏难却步的思想,面对困难,放不开手脚,迈不开大步,缺乏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存在着因循守旧的思想,工作中求稳有余,求变不足,缺乏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3、创新意识上有差距。
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没有高标准、高目标要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主要是认为只要业务目标任务完成了,工作目标就实现了,导致开拓创新思路不宽、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
4、给学生树立榜样。要以自己正直、诚实、谦虚、谨慎、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等美好品德来影响学生,要以德培德,以智启智、以情激情。
教师的语言行动,生活习惯,甚至字体学生都模仿。所以要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以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也就是说既要做到心灵美,也要注意仪表美、语言美,把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很好地统一起来。篇二: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心得体会
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优化东城区发展环境,培育东城区综合竞争优势,按照高效优质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符合国际惯例原则和法无明令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科学的政策引导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一)坚持政策征询和反馈制度。涉及企业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要广泛听取专家、管理相对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政策,要明确一个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对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保证政策相互配套,防止政令相抵触。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积极调查和搜集政策实施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
(二)坚持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网站、信息披露会、政府简报等方式,将区域中长期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招标项目、投资指南和相关的法规政策向社会公布,强化政府的信息导向作用。行政审批项目及时限、年检项目及表格、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要在媒体上予以公示。完善政府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公民自由索取制度,区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面向企业服务的部门,都要设立咨询窗口和电话,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凡政府依法应该公开的信息要全部公开;凡企业、公民要求公开并且可以公开的服务性信息要全部公开。
(三)推行标准化服务。在“窗口”部门配备精通自身业务并熟悉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加强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普及标准化服务,从服务程序、服务用语、业务知识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推广信息化服务。本着方便企业和居民的原则,以“数字东城”门户网站为依托,全面实现并完善7×24小时面向企业的网上政策信息咨询、项目申报、纳税申报、年检申报、问题投诉、互联审批等项服务。
(五)完善和延伸“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能体现人文关怀、功能完备的新服务大厅,实现内外资联合审批、集中服务。
(六)各类企业享受同样服务。在国家、市政府有关法律政策的框架内,做到在市场准入、进出口、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优秀人才表彰等方面,区域内各类企业享受同等服务待遇。
(七)建立“企业家日”制度。在继续坚持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企业联络员制度的基础上,每季度指定一天为“企业家日”,区级领导与企业家直接进行对话和沟通,征询了解意见,同时也促进区域内企业家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二、建立监督评价机制,优化管理环境
(八)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区级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任何行政审批事项。继续精简市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除国家、市里另有规定外,区内单项审批时限一般压缩
在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办理工商注册和相关后置审批的时限压缩在10个工作日以内。
(九)规范收费行为。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培训行为。除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以外,其他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明确执收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取消收费与经费挂钩。严格实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管理方式。坚决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到企业收费。物价部门向企业制发《东城区收费监督卡》,企业有权拒缴额外的收费项目。任何政府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对企业进行带有强制性的收费培训,凡是政府部门要求的培训,组织者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十)规范年检行为。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以外,其他年检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全区确定一个年检主办部门,制定统一的年检表格,企业每年只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或到一个部门上报一份材料,缴纳一次费用。企业办理年检时,可由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办理。严禁年检时搭车培训、征订报刊等变相收费行为。扩大免审范围,对连续两年未受过行政处罚或没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注册不足半年的企业免于审查,直接通过年检。
(十一)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建立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定期公布诚信纳税企业名单,除专案检查外,列入诚信纳税名单的企业,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建立约谈制度,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遵守税法。建立税务检查准入制度,依照“未经评估,不得检查”的原则,全面规范税务检查行为。适当扩大企业所得税定率征
收范围。简化办税程序,开展网上报税。采用税法公告、税法咨询、执法公示等多种方式,开展税法服务。
(十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部门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继续清理和精简检查事项,做到例行检查提前一周通知企业,临时性检查须经区政府或市主管部门批准。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减少行政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十三)清理与企业签定责任书行为。原则上取消与企业签定的各类责任书。企业应承担的各项社会义务、责任要通过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予以确定。
(十四)实行主办部门负责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同一审批事项,明确一个主办部门,申办人或申办企业只需到主办部门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主办部门按照“一家受理、转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责任追究”的办法,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统一发证,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
(十五)推行首问负责制。第一位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群众咨询或办理的事项属于本人职责范围内的,应按照“一次性告知”制度,立即给予答复或办理。自身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要热情接待,负责指引到有关职能部门。
(十六)坚持行政救济制度。拓宽行政复议渠道,企业和公民认为政府的规章、行政措施或规范性文件、政府做出的有关决定或处罚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
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十七)坚持企业评议制度。每年定期举行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并根据评议结果制定整改措施。
(十八)坚持督查考核制度。由区“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检查、督促优化发展环境措施的落实情况。将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结果纳入督查考核体系,作为考核政绩突出单位以及各部门一把手的重要依据,凡被投诉且经调查属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年终不得评为“政绩突出单位”。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督查,凡被举报投诉并经调查属实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告诫或纪律处分,直至开除。邀请党风廉政监督员、特约监察员和企业家对服务环境进行监督,出台《东城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
三、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优化市场环境
(十九)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继续贯彻落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定》,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假冒伪劣、盗版等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和骗税、骗汇、走私及伪造、倒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涉税犯罪活动,努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十)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工商行政管理、司法机关等部门提供的各类监管信息为内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不良信息警示系统,及篇三:教师学习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 心得体会
通过近几个月的学习,对“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将结合自身实际,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勤于学习
“智是进德之基”,加强学习是教师职责的要求,也是纯洁道德、追求崇高的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在科学理论的学习中不断升华,在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练就。所以,我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中央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使自己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乐于奉献
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应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责任的重大。热爱教育事业,以从教为荣,以施教为乐,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做到工作尽职尽责,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让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放心。
三、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师德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亮学生心灵的火炬。所以我必须做到从多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是只从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心。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并且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严就是爱,做到严而有度,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总之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既是师德建设的实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所有教师应当共同遵守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操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必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
其一,在政治思想品德修养上以身作则。要以自己正直、诚实、谦虚、谨慎、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等美好品德来影响学生,要以德培德,以智启智、以情激情。
其三,在文明习惯上以身作则。我们常常能在学生身上看到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语言行动,生活习惯,甚至字体学生都模仿。所以要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以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也就是说既要做到心灵美,也要注意仪表美、语言美,把内在的美与外 优化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是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乡全面开展整提优主题活动学习大讨论活动,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学习,我深刻意识到了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迅速崛起的重要保障和强劲动力。下面就学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谈几点体会。近几年来,我乡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与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是分不开的,但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为民服务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所以,开展整提优活动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核心内容。全乡开展此项活动,充分表明了乡党委、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和整顿机关作风的决心,我们做为一个机关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投身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要做到“一坚持”、“两结合”、“三带头”、“五落实”,即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与机关人员思想实际相结合,做到一把手带头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带头学,使学习计划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考勤落实、制度落实。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大力推进 “学习型机关”建设。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学终身”的思想,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个别部门存在办事效率低、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漂浮等现象,为此,我们要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在优化发展经济环境上下功夫。要经常深入企业、下访服务对象,征求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以建立“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为目标,把提高工作效能,搞好源南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三、深化行政理念,提供优质服务。紧紧围绕 “整作风、提效能、优环境”这一主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基层政府更应该多提供便民服务,多采取便民措施,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为企业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四、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滋生。我们要以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为抓手,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廉洁意识增强、制度建设健全、运行机制规范、防控措施严密为基本要求,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做到廉政教育关口提前,坚决杜绝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努力营造勤廉为民、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篇五:开展“提升素质、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推动发展”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开展“提升素质、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推动发展”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5月4日,阜宁县召开“提升素质、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推动发展”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锦胜作大会报告,要求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切实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县镇机关党员干部模范履职、服务发展的素质,全面锤炼亲民为民、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打造优质高效、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为深度推进大变革大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环境保证。这次主题教育从5月4日开始,至6月15日结束,共一个半月时间。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5月3日至5月5日为动员部署阶段,5月6日至6月10日为组织实施阶段,6月11日至6月15日为巩固提高阶段。会前,县专门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并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淮安楚州区、徐州经济开发区和邳州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排找不足,奋力跨越。近年来,阜宁之所以能够突破区位弱势、资源劣势的瓶颈,创造出一方发展热土,开创了一个崭新局面,主要得益于全县百万人民艰苦创业,负重奋进,团结拼搏,跨越争先,得益于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如火如荼的大变革大发展形势相比,与“十二五”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少数党员干部在思想素质、工作作风、服务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消极,激情不足;二是不愿学习,能力欠缺;三是作风飘浮,不求实效;四是漠视群众,与民争利;五是纪律不严,各行其是;六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开展教育活动,是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的重要决策,是锤炼党员干部队伍,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保证,是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这次主题教育的目标是:让全县机关干部努力达到素质更高,作风更实,环境更优,发展更快。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每周星期四晚上学习不少于2小时,星期六上午讨论交流不少于3小时,特别是对重点篇目要精读细读,学深学透,保证学习时间和效果。深入开展以“为什么要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县镇区机关和党员干部在素质、作风、环境和 全县干群正在一着不让,大干当前,奋力冲刺“双过半”,以优异成绩展现主题教育成果。一是以成功举办5·18活动为重点,抓紧敲定一批新特产业项目;二是强化现有企业和在建项目服务,切实解决一批困难和问题;三是突出农产品市场开拓,打响阜宁生态农副产品品牌;四是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五是坚定不移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深入研究社会管理创新问题。
第四篇:优化环境教育
优化环境教育 创建绿色学校
——常平中学申报“广东省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简介
东莞市常平中学位于有“京九第一镇”美誉的东莞市常平镇。学校肇基于1946年,抗日名将蒋光鼐亲笔题写校名“县立常平中学”,1958年,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2000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3年晋升为省一级学校,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并被批准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约19.9万平方米(300亩),绿化面积覆盖全校园。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3300多名学生,是东莞办学历史较长,具有一定影响的大校之一。
建校66年来,学校始终屹立在明德育才、立国兴邦的前沿,秉承“平心致远,正道力行”的校训,兀兀穷年,孜孜以求。以“爱心教育”为教育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为办学理念,以“面向全体夯基础,培优扶差促发展,发展个性重创新”为教学理念,凝结而成“严、勤、实、活”的优良校风。
学校早在1989年就被广东省体委命名为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还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东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学校、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等几十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自2009年学校成为东莞市绿色学校以来,学校以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为目标,将环境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着力改善学校环境品质,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迈进。
学校目前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
一、明确思想,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
1.加强学习,明确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绿色学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
首先要完整准确理解绿色学校内涵,创建的意义。为此学校分层面召开会议,专门学习有关绿色学校知识。首先,专门召开行政会议学习有关创绿文件,并向全校下发了《关于常平中学创建“绿色学校”的通知》。其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究环境教育问题,布置落实《“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中学)》中有关“环境教学”环节,也下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因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环境教育目标。第三,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学习有关文章、文件,并进行教师动员,向全校教师印发《什么是绿色学校》、《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关于开展创建第八批“广东省绿色学校”的通知》,《广东省创建绿色学校指南(2012)》等文章。最后学校还通过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在升旗仪式上由学生干部向全校学生发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为创绿作贡献》的倡议,向全校师生动员,通过创建过程实施环境教育。
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学校充分认识到:“绿色学校”是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实践方式,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创绿”不单只为追求等级称号,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通过“创绿”过程,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具有现代文明意识和较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学校还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切实要求,是全体师生应具备的文明共识。
2.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及保障体制。
1)建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熊盛才为组长,潘礼宏、戴凤萍两位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副主任罗吉斌为联络人,其他处室领导及班主任和部分学科教师为组员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依据计划开展工作。遵照《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教导处负责教学中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德育处、团委具体负责抓好师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
2)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校园环境管理规定》、《校园环境保洁制度》、《实验室管理及赔偿制度》、《环境教育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对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提供了规范,也促进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3)建立实施评价机制,设立“校园环保纠察”值周制。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负责组建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校园环保纠察队”,每天督查各班室舍内外及环境保护区的卫生、节电节水、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行为,按照标准打分,然后将评比、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栏上每天公布一次,并将周考核结果纳入学期“文明班级”、“先进集体”的评比中。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1.精心规划,自然环境建设有成效。
校园的环境建设是鼓励和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充分认识到环境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一贯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建设,将创建绿色学校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绿色’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建设进行规范管理,实行整体规划,规范建设,教学区、运动场、生活区布局合理。自2007年以来,投入300多万元改造了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投入130多万元改造校门及校门广场,2010年镇委书记号召校友为学校捐种了一批名木古树,这些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环境。
校园绿化是我校重要特色,绿色覆盖了全校园,绿化不仅规模大,还很有特色。不仅有成片的平面绿化,还有垂直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校园树木葱茏,枝繁叶茂、绿树成荫。
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一步一景,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环境气氛的强烈熏陶。图书馆周围橱窗、各楼宇间的连廊、楼道内、教学楼走廊里设置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警句,名人挂像、校训校风宣传牌、环保标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线,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2.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与环境教育,有许多共同的交叉点,两者相辅相成。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值周评分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周周有值日班,班班有值日生,负责宿舍和本班的卫生打扫及卫生保洁,每周全校搞卫生大扫除一次,卫生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设立卫生标兵班评比。使卫生工作做到责任落实,检查督促相结合,做到校园净化、教室美化、宿舍整洁。学校不仅环境美,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均符合卫生部要求。学校强化节约教育,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纸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学校精心组织了创建“绿色学校”系列主题教育,通过开展“我的陋习有多少”自查活动、“我为校园文明献一计”、“团队文明形象设计”活动,教育学生改变陋习,积极维护干净整洁的校园,在洁净校园的同时洁净了学生心灵,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课内渗透,课外实践,突出绿色环保教育
1.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环保知识内容,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环境教育目标列为评价课堂质量的多元目标之一,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成为环境教育先行者的自觉性。例如,生物组注重在教学中从保护生物物种、遗传和生态等层面向学生介绍我国保护生物资源法律法规;化学组能结合实际提出防止环境污染的方案;地理组重视人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政治课引导学生社会调查,对排污提出建设性意见等等。学科渗透使学生置于全方位的环境教育之中,而且培养了学生在环保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效显著。
2.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经济实效性。
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以“ 水污染情况调查” “常平镇绿地建设状况的调查”“探索厨房消毒的方法”、“一次性筷子与森林资源”、“废旧纸的处理”、“垃圾食品对中学生的危害”等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
3.多元手段,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利用画廊、板报、广电、各室布置、横幅学校网站等教育阵地充分宣传学校创建目标、宣传环保知识、提出环境教育要求,并组织开展了征文、板报、演讲比赛,使学校环保氛围日益浓郁,学生环保意识增强。
4.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以实际行动清除校园污染”等内容,召开“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班会,使环境教育渗透到爱国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5.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利用环保纪念日,如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各班运用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讲座、环保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活动等加强环保宣教,并确定每年12月第二周(校庆周)为环保周,使环境教育成为经常性教育活动。
三、学校自创建绿色学校以来取得的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一系列的创建措施有效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师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办学质量,节约了能源,美化了校园。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李洪平老师的课例《爱护水资源》在2007年东莞市中学综合实践优质课例评获二等奖;曾云珍、李文武、李升、黄远雄等老师的课例《关于寒溪河污染状况的调查报告》在2007年东莞市中学综合实践优质课例评比中获三等奖。2010.07月,廖雪明同学获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联合颁发的“2010年青少年气候大使铜奖”。2012年在第六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我校有5名学生获大赛一等奖,6名学生获二等奖,8名学生获三等奖,3名教师被荣获第六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学校也被评为第六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
四、学校的创建特色
我校创建绿色校园最大的特色也是创建绿色学校追求的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
资源节约方面:
1.学校制定了《常平中学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方案》,内部实行节纸、节电、节水等绿色消费。在开学典礼上,校长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师生齐努力,倡导无纸化办公,拒绝使用塑料袋,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这一倡议得到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如今校园内白色污染大大减少。另外还改造了厕所冲水系统,使用定时阀,使厕所用水量大大减少。
2.节能降耗方面,学校做了三大工程的改造:
①学校投入40多万元,改造学生宿舍热水供应系统,将原来能耗高、污染大的燃油锅炉改为太阳能-空气热泵系统,大大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
②投入10多万元改造路灯照明系统,将耗能大的白炽灯全部改为节能灯。目前与勤上光电合作,勤上集团将为我校安装LED照明系统,届时,校园能耗将大大降低。
③常平天然气公司赞助学校,将两个饭堂柴油燃烧系统改装成天然气燃烧系统,这一方面将降低污染,另一方面也会减少能耗。
3.学校下一步将建立“校园节能环保零排放”系统,该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已通过专家论证。
环境友好方面:
1.将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始终环境育人理念。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光线明亮、景点美观。春有绿、夏有荫、秋有花、冬有青,生机盎然。
2.生物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生物园自1996年底建成以来,我们就把它作为环境教育的基地和活教材,充分发挥生物园的作用。生物园是为教学服务的“绿色教室”,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校园搬迁后,学校在生物园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大的投入,完成了学校生物园的初期改造,初步规划了植物栽培区,增设水生植物区,增设了无土栽培室、阴蓬、猕猴饲养笼,修复了鸟类饲养笼、小型动物饲养室,为学生综合实践和环境教育活动提供基地。
五、仍需改进的地方
1、环境教育队伍建设要加强,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环保意识强、环境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
2、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捕捉环境教育结合点的敏感度还比较欠缺。
3、环境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还要加强,还需要根据时代特点延伸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社会热点问题,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些试验、考察的机会,形成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结论。
4、环境教育还需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加大科研投入。
5、创建绿色学校的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工作还要加强。
第五篇: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值得深思之。站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当今教育的属性是——教育是现代农业。为此,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要着力破解两大问题:一是对教育规律的把握问题;二是对教育环境的改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也是生产力”已成为共识。破解教育环境问题,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治本之策。近一年来,我市教育悄悄地发生了很多变化,于教师来讲,确为“春江水暖鸭先知”。面对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在祝福之余,也提出几点建议,即是着力优化三类环境。
一、优化政策环境。推进教育事业需要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效应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所谓政策效应,是指通过出台先进的政策,发挥政策对教育改革、教师成长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敬业爱岗、创新创优。桥东区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措施,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驱动作用。为更全面地推进教育政策环境建设,做好两篇文章: 一是整合的文章。要在整合以往的措施基础上出台富有桥东教育特色的有竞争力的政策。要围绕桥东打造品质教育的目标,加快制定完善一系列教育改革、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开放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驱动作用。
二是创新的文章。一方面要关注主要矛盾、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调研,开放决策,制定出台有突破意义的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励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制定符合本地、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有利于教育改革、名师辈出的激励政策。
二、优化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种“软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环境。人文环境包括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氛围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努力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的人文环境,比单纯
给予经济待遇更显重要。因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更是有属于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特有的精神品质,往大处讲,就是要有“教育之魂”。我建议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教育精神回归工程。“教育是慢的艺术”。要通过各种大讨论、大宣传、大调研、大走访,让各地各学校、老师静下心来,沉下心来,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寻求教育的丰厚资源,提炼古今中外教育的文化精神,提炼临安本地本学校的教育精神路标。要进一步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精神,进一步营造宽松、民主、公开、平等的人文环境。
二是教师民主自治工程。民主是教育治理的魂。学校要按照“教师治校”的要求,积极为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使广大教师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三是尊师重教民心工程。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优秀教师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教育主题活动日”等系列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主动听取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关心老师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师的功过得失,支持教师干事业、干成事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
三、优化人才环境。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搞好教育的百年大计。要树立“教师兴校”、人才引领教育发展等先进理念,着力做好教师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团队化、高层次化建设。在实践途径上重点要把好关:
要强化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和本领。今后在教师教育培训规划中,要坚持不懈地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花大气力做好新一轮教育培训工作。要建立菜单式培训制度,以缺什么学什么、弱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有针对性地做好培训工作。要严格考核,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教师评估考核机制,通过综合考核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定教师能力水平的目的。
“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求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环境优则事业兴;环境劣则事业衰。我们要像优化经济环境一样,优化教育环境;要像关注水土流失一样,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要像保护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一样,保护和优化教育生态环境,使临安的教育事业万紫千红、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