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10的认识》听课随笔 Microsoft Word 文档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16-89052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8 23:49: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10的认识》听课随笔 Microsoft Word 文档

《10的认识》听课随笔

校长的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多姿多彩。这节课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发现,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活动情景。我觉得主要可分三点:

1、创设活动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节课安排了“听指令”、“对口令”等活动,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体验成功与创新学习的空间,学生兴趣怏然,主动参与,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

2、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如在用10来说说自己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数一数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有同学是一根一根的数,你是怎样数的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黄雪文

202_-10-20

第二篇:听课随笔

《有余数的除法》听课随笔

我听了《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分糖教学活动,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糖果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糖果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圆的认识》听课随笔

听了徐国梅老师上的《圆的认识》,感触颇深。《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及初步感知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特殊的平面图形圆(曲线图形)。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是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及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白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新的领域。学生虽已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可以看出张教师准备的非常充分,认真钻研了教材,准确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做到了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

其次教师一开始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在探究知识这一环节,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这也正是我校所定的专题;“数学课堂的有效探究”的进一步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引导、探究、动手操作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圆的面积》听课随笔

今天上午,我听了侯雪花老师的一节六年级数学课堂观摩研讨课以后,感觉受益很大。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的面积”。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先让学生给圆形纸片涂色,使学生感知圆形的面积,然后通过多媒体动画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圆的面积计算演变成学生以前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因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拼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弄清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表格填空的环节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通过感知、演变、推导、巩固、应用这些环节,在引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组建自己的知识,并利用多媒体动画教学手段把知识化难为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讲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关系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通过同桌交流探究发现知识。用线绳子量圆的周长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也体现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探究。

还有教师在教学生画圆时,先和学生一起认识做图工具圆规,再让学生尝试自主画圆,再通过示范画圆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从而掌握画圆中圆心与半径的作用,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最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这使知识的生成过程变的顺理成章。这也是专题:“立足课堂本真、追求有效教学”的体现。

最后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教师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紧紧围绕我校所定的专题;“立足课堂本真、追求有效教学”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有效探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听课,收获颇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很有一种危机感,一种被改革的潮流所淘汰、被其他学校所超越的危机感。

一、今年有幸参加了“武威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暨电子白板应用评选观摩活动”听完课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位老师都以自身诠释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每位执教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亲自听到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的思考:

1、这次课整体设计很好,无论是课件的制作、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的点拨启发还是小组的合作,都遵循着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从导入开始就紧紧围绕课要进行的话题,对旧知识的复习环节也设计得自然,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设置了很好的梯度,学生很容易自己就可以尝试新知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给学生一个阶梯,阶梯设好以后,为后面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了障碍,学生自主合作就很容易。这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好的一点。

2、课堂的拓展部分也是关注了所有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只把学生当成容器,把自己的教案全都倾倒在容器内,而不让学生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以免节外生枝,其实这就是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一些想法有时正是学生读书过程中的难点,可这样的难点一旦忽略,不仅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而且会让学生发问的脑筋产生惰性,让我们的课堂毫无生意。新课程提倡对话,师与生对话、生与生对话、生与读本对话,这样课堂就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老师和学生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出奇迹,唤醒潜能。

从课堂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环节中注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我们老师忽略的。

2、课堂过程要有总结性评价。

3、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特别是不喜欢举手的孩子。

4、课堂上小组的展示不能过多。

5、课堂展示时一定给下面的同学一定的任务,这样大家才能认真听。

6、对作业的处理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的渗透,这样学生做起来较容易。

7、重视语言的输入,巧设语言的输出。

8、对本节的重点可以多一个呈现的过程。

二、根据学科班长总结,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习惯控制课堂,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改进方向:体会、尝试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间。

三、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研究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老师都很清楚它的操作流程、实施要点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反思我们的教学,根据教学模式,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出自己的课堂模式,把新的理念一直贯彻下去。

《认识钟表》听课随笔

今天听了陆敏学老师上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 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通过课件演示了分针的转动是怎样引起时针的转动的。学生好初步了解了时针一天要转两圈,以便能区分钟面上的时间可以干什么事情。

《认识锐角和钝角》听课随笔

听了邓德鹏老师的《认识锐角和钝角》一课,有很多感想。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由于学生没学过这两个字,对它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困难,更不用说把它用在数学中记住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了,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通过理解字义、编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这一概念。

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一节课比以往都有很大进步,评课时提出其他老师提出的优点也比缺点多,这让我有了很大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主要优点:

1、课前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课件实用,能充分帮助学生认识角。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各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

3、口齿清晰,讲解明了,语言亲切,过渡自然。

4、师生双边活动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6、练习有层次性、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走自主探索的道路,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

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是我教学路上的一大障碍,要服此困难,就得多练多讲,并常请老教师听课评课,这样我才能有所进步。通过这节公开课,让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上网查阅一些教育资源,多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向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相信,我的课会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丰富起来!我也会成长起来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听课随笔

听了张雪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课,有很多感触,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上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1、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知识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算法。

3、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5×1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二、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比如:⑴ 290和145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⑵为什么145与290不用位数位对齐?)。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搭配中的学问》听课随笔

听了共和街小学李巧林老师和冯雪萍老师的两堂《搭配中的学问》,我深有感触。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真正的领略到:原来同一个课题可以上出如此迥然不同的风格,而且又是同样的成功。

李巧林老师的课堂——平淡但扎实

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搭配中的学问”,探索出搭配的顺序和“决窍”,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是那样扎实平稳。对于这样一节有效的课堂,我想,权用三个“注重”或许可以逼进有效教学背后值得遵循的教学规律。

1.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

李老师在上课时不仅注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师马上请这三位同学解说自己的搭配思路,随后便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认为她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搭配的顺序,成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资源、信息要素的协同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注重细节观察,强化有效建构。

在学生为搭配的衣服连线后(该生没有按顺序连,但答案是正确的),老师立即问学生:“刚刚这位小朋友在连线时出现个小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指导重新连线后还要求学生说说板演者的连线方法。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冯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她鼓励学生发现板演或回答时的细节错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张感,使得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

3.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多维发展。

通过衣服实物的搭配和连线的方法,冯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搭配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确实找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探究“搭配学问”的目的。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这种“创造”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扩充、完善对“搭配学问”的独特解读。

冯雪萍老师的课堂——简约而大气

冯老师的课堂,没有丰富的情境,没有精彩的课件,但能给人一种简约的美;她不多言多语,却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教学的大气。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印象:

1.教法简单,思路清晰。

老师抛开繁琐的教学形式,随意拿掉一件相同的上装或相同的下装,便很好地概括出搭配的方法,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值得称道的是,这样的做法自然而然地将“实物——模型——符号”的过程有机结合,展现出本色而高效的数学化过程。

2.语言简练,恰到好处。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老师往往会通过自己充满童趣、充满激情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孩子喜欢的声音,让孩子乐于倾听、乐于接受。但是,冯老师却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整堂课,冯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搭配的方法。

3.环节简洁,内容紧凑。

本堂课的教学主线是“参观上海世博会”,老师没有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而是简单地以“挑选漂亮衣服——吃营养早餐——了解参观路线”等过程,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游”向上海世博会,贴切而自然。学生在老师的鼓动下,很乐意地帮老师解决了旅游中的各种问题,获得不少新知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另外,贯穿始终的背景轻音乐,不仅舒畅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也令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

总之,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第三篇:听课随笔

听课随笔

——听《认识圆》后

七东小学张分棉

今天听了高崚小学翟会如老师的课感触较深,她生动的讲课,丰富的课件,活跃的课堂气氛,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首先,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圆的美好,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配合较好,学生分组对折圆,发现问题,同时思考:

1、有几条直径,2、有几条半径,3、在同一个圆(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学生积极配合,气氛十分活跃,让学生动手做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很好。在圆上找圆心、半径、直径,找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用圆规画圆最后练习。《认识圆》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平面图形,老师把原来学习过的图形和现在的新图形放在一起比较是很好的一种方法,让学生用学具画圆,从自己画的圆上认识圆对于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有帮助。

第三,学生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

在讲到圆时,学生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准备好的圆,这已经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的能力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如:对折圆及折痕,让学生直观的发现无论怎样对折,都会经过同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圆心O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一气呵成,翟会如老师通过学生画圆,从而发现在画圆的过程中发现了画圆遇到的困难引出圆要定点、定长,知识的引出很自然。很自然地引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通过小圆、大圆的画图工具的比较,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总之,翟老师这节课很成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帮助。

第四篇:认识10

认识10 教学目标:认识10,会规范的写10,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

较10以内数的大小较。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 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棒,带有田字格的作业纸 一.创设情境

分享一个关于10的小故事 板书课题:10的认识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儿女团结一致,相亲相爱。瞧!各族小朋友正在跳舞呢!(出示主题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二.自主探索

1.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数给同桌听。

指名上台数,其他学生对此评价。2.认一认,写一写

(1)拨珠认数

师:十个究竟是多少?还记得算珠吗?老师这里拨了几颗珠?如果再加一颗珠就是多少了?课件演示(10)师:没错,9个再加一个就是10!(2)认10 师:我们之前学习过那些数字? 引导学生说0-9.师:你会按怎样的顺序读?

课件引入直尺图,指名边说边课件展示。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3)写10 师:老师看到好多小朋友的小手都痒痒了,很想动手写写了,对吗? 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10怎么书写?

教师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并强调写法(1要写的直直的,0要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要相连)。板书:10 让学生在日字格内描红并写10。(4)放松游戏

3.认识“10个一就是一个十”

师:小朋友们认识了10,也学会了写10,大家开心吗?

如果老师用一根小棒代表一个小朋友,那么10个小朋友就应该摆几根小棒? 实物演示

师:谁能上来摆一摆?

小朋友们,老师现在要把他们捆成一捆,瞧!(师出示一捆小棒)一根小棒表示1,那么一捆小棒表示几? 10个一就是一个十。板书:10个一就是一个十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三.巩固拓展 1.完成第3题

师:小朋友们已经放松过了!数字宝宝们也要出来排队做操放松一下了。有些数字宝宝很听话整整齐齐的排好了队,谁来读一读你看到的数字?(指名读)

可有些数字宝宝缺席了?你能找到是那些数字宝宝吗?(指名回答)指名完成,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点评

2.完成第4题.刚才的数字宝宝们队伍排列的很整齐,可是这里的数字宝宝太淘气了,瞧!他们把队伍站成了这样,课件展示题图,指名点一点数字。师:好,谢谢你!

队伍中第二张是8,那么第5张是?第10张是? 3.完成第6题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瞧!小鸭子们也排着整齐的队伍过来玩啦。课件出示题图。生观察后,指名数一数,然后思考一共有几只小鸭。师: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小鸭子有什么特点?(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那么从左边数,哪几只小鸭子是戴帽子的? 指名上台数一数

从右边数,哪几只是戴帽子的呢? 指名上台指一指,说一说。师及时评价并给予奖励。五.提升训练 找朋友

以抢答的方式图片中的蔬菜与相应的数量配对。六.全课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一个数字?(10)还学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数字10,我们知道10个一就是一个十,也知道了在数数的时候,既可以一个一个数,还可以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小朋友们回家以后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家人一起分享一下,好吗? 七.作业

利用余下的时间让小朋友在作业纸上继续练习写10。并强调会挑选出写得好的在班级展览。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小棒图)

10个一就是一个十

第五篇:10的认识听课与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听课和评课记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1-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

复习学过的0—9几个数。

2、教师讲故事。

通过教师讲故事,引出9认为它最大,就骄傲自满了。让学生想办法对,用所学过的数字,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比9大的数。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挂图,并说说从中发现什么。)

2、指名学生利用挂图数数。

3、引导学生理解图中的9个学生和1个老师共是10人。

4、利用现场人数进行教学。

(首排8人,再加上2人,就等于10人)

5、利用学生的双手进行教学。

6、利用尺子进行教学

(小黑板出示尺子)

7、教学书写10。

(1)教师书写10示范。

(2)完成课本第65页的写字练习。

(3)写给同桌看,互相欣赏。

三、课堂练习。

1、把10枝铅笔任意的分成两份。(指名学生回答如何分)

2、玩游戏。

(1)、教师说一个数字,学生应对一个数字,使两个数字的和是10。

(2)、教师先拍手,学生拍的次数与教师的次数和是10。

3、完成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完成课本第65页1-3题。

指名板演,教师抽出个别做得不太好的来讲解。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什么?这节课快乐吗 ?

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评课:

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0,就一个10,应该说内容是比较单调、枯燥无味的,但是在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气氛很高,教学效果较好,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对10的认识、和10的组成及10以内的数字结构。

本节课的亮点。

一、教材处理得比较好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从复习到新授到练习都过渡得自然,在新授部分,教师通过观察挂图、现场人数、自己的双手等活动进行教学10的认识,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切身认识10;在练习部分,教师也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有分铅笔,有玩游戏等练习,练习的多样性,能使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认识新学的内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评价处理得好。

评价有自评、互评、教师评。在这节课的评价中,教师发挥了评价的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不断上升,学生参与度较高。如在学生答对题时,给予掌声鼓励;在学生表现得不错的时,教师很自然地竖起拇指给予表扬鼓励或是奖励小红花;在一些地方,如学生书写10时,写得不是很好,教师不是一口否认,而是挑个好看点给予表扬,再要求学生回去要认真练习写“10”。我认为这些评价是非常恰当、合理的。不像一些课堂整节课的评价很少,或是只要学生答对一个问题,就全班同学鼓掌齐说:你真棒或你真厉害。这样浪费时间不说,还会弄得物极必反。

三、数字故事导入,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在两部分使用了编故事进行教学或练习,我认为,这样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还通过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9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大很大,看不起别人这种骄傲自满的不良习惯。

四、教师的自身素质较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素质包括:语言、板书、演示、智慧、评价等。我认为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良好素质在于他的语言、智慧、评价等这几个方面。整节课教师的语言生动,富有激情,可谓跌宕起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做得也很到位。教师的组织能力也较高,从整节课的开始到结束,教师都能自然应对,不管是学生答对还是答错,教师都能做出恰当的处理,在分组齐读10的组成时,教师不断地竖起拇指,表扬这组好点,那组好点,形成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最后齐读10可以分成5和5,教师的一个手势,更是把课堂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具有较高素质。更像一位台上的表演家。值得注意的一些地方

一、游戏练习形式虽好,但是要注意练习的秩序,教师只有把握住课堂的秩序,才能使游戏练习为课堂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出练习的巩固作用。如教师拍几次鼓,学生就应对拍几次才能和老师的凑成10,在中过程中,全班同学应对,出现混乱的现象。

二、在练习10的组成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彩色笔分成两个数组成10,在这环节中,我认为,当学生分完了,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分法,多让学生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肯定的学生的成果,让学生享受的劳有所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会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在课的最后,教师可为今后的学习更大的数留下伏笔。如:今天我们学习了10,那么同学说说还会不会有比10大的数呢?-------------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些内容。

《10的认识》听课随笔 Microsoft Word 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