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202_-202_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合集5篇)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6-86056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4 23:50: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202_数学课程改革总结

202_-202_数学课程改革总结

随着课改实验的推进,以新课程理念为向导,我进入了具体深入的探索,应该说有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教师变化了

以往我是以传播教材知识为主体,现在我更重视学生本位意识,主体意识以及个性意识,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使得这些内容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素材。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往我在课堂上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课改探索期间,我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我尽量做到在教学中让位、放权,教师地位降低一些,学生的地位就会升高一些。在我的课堂上,倡导民主,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比如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对美的现象能够自然的流露,自发地鼓掌,在课堂上表扬权、评价权给了学生。

二、学生变化了

我们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新课程理念,这个理念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体现

1.学生变得乐学

由于新教材内容变得生活化且富有情趣,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特别盎然。比如教材中有关认识图形的内容,这是小学的启蒙阶段,所以我借助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实物,让学生能形象,直观的感受图形,这样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并且乐于学。

新教材内容的丰富化促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变化,现在的学习方式已由以往的单一性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这样学生充满了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上学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生,体现了个性化。这样,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也促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2、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新课程提倡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在交流研讨中学习,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普遍提高了,愿意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批判精神,如“我给XX提个建议”,“我不同意XX的说法,我认为......”,这样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

以上只是总结了课改过程中的一些成功之处,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以及无法落实之处,还有待在以后的课改过程中提高和完善.。

202_-202_数学课程改革总结

单位:闻马庄小学

年级:一年级

姓名:赵秀敏

时间:202_.01

第二篇: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浅谈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涟水职业高级中学 付从峰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教育功能在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出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其中“全民数学”、“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作为职业高中课程改革最需要注重的。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全民数学 数学的基础性 趣味性 应用性

【正文】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部提出,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到202_年,普及高中教育不仅要发展普通教育,更多要依靠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由于我国的国情,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还只能是少数,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一半主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可见,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职业高中数学教育在未来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近来,职高的数学教学受普高数学教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对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教学理念呢?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全民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经过初中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已在初步进行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可。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学生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高中的课程的设置也具有指导意义。我认为两点需要注意。

1、怎样看待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哪些才是最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和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呢?仅从知识方面来出发,而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从数学教学内容来讲,每个内容都或多或少地训练着学生的思维,提升着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如果以普通高中必修课的内容来要求职业高中的学生,或同样的内容降低要求,是否就可以解决问题呢?从教学实践来看,降低要求并不能使学生学数学的情况改变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对职高数学课程来讲,更应具备职业目的。我认为,职高数学课程的确立应该在各行各业作一个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来确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每一个专业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不同要求,由于涉及众多,不能完全照搬普高的课程。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对待,过深过难的知识可以介绍但不作要求。

2、处理传统数学与现代数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到迷惘而垂头丧气。其根本之处就在于,在上大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群、矩阵等名词。要在短时间之内,消化吸收,效果差强人意。为什么不把这些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和现代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起,来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呢?因此,如果新的方法比旧的方法有更强大的威力,为什么不介绍新的知识呢,为什么总是把一种方法“深挖洞”,而不而它放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之一来加以介绍,多了解几种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尤其是了解现代数学方法,增加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沟通传统与现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正是帮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

二、数学趣味性在课程中体现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是枯燥无味”这一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在数学学习当中大多感到的是一种挫败感。怎么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1、创设情景,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我认为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老师安排和控制的,困难是哪些情境是学生们熟悉的?很久以来已经把数学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数学”,一下子要重新回到数学的本来面目中去,首先教师就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有“这也是数学吗?”这一种疑问,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文化性,加强数学发展史内容。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1]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应用数学。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自学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强调身体性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2]。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地开发动作导向型的教学,让他们的动作表征和映像表征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是怎样被发现、被创造的,体会到创造过程中的尝试、失败、再失败、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人人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数学的理解。因此在职业高中阶段用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应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三、实践性是职业高中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至曾有人说,如果一门学科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那么这门学科的发展就仍不完善。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标。我认为职高数学课程改革应注意:

1、实现数学课程与各专业的融合。

进入职校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而有的行业,需要用数学的机会就不是太多。而且不同的行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行业对算法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而商业方面主要侧重点利润和最优化方面。另一部分人进入高职进行深造的学生,由于选择的专业不同,也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调查后得出:在商业中用到了四则运算、线性规划、估算、最优化问题、微积分初步(求导)、概率与统计(估计)等,建议这些知识在课程中应有所涉及,并以它们在商业活动中的本来面目进入数学教学内容。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如社会上各种贷款方式与还款方式的组合及选择,学生们能对它们作出理性的认识和鉴别吗?这是一些现实生活中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关系到具体的专业的,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如果每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了解了本业的具体内容,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及时地让他们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有所认识,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2、数学课程具有区域性。职业高中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比如结算方式,有的地区用现金,有的地区刷卡;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而西部地区较落后,决定了经济方式上就有所差别。职业高中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管是在举例中,还是在学习调查研究中,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数学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把数学融入生活,改变原来的“数学与生活脱离”,“学了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的现象。

总而言之,我认为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职业高中数学的改革如果以同样的决心和勇气,借着这一个改革的春风,是一定大有可为的。

参考文献:

1、丁尔升 再谈面向新世纪的数学课题 数学通报,1994(1)

2、初中数学 吴衍林 彭启文 宏思出版社(香港)

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数学新题型研究 沈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及建议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及建议

[摘要]高职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高职课程体系也在过去十几年的改革中不断完善,文章分析过去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观念、方向及具体实践,总结近年来课改过程中经验与得失,并对高职数学课的改革提出一些更具体、更细致的操作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范光,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函数论、概率论、数学教学方法,湖北 孝感,432000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2_)02-0077-0002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多数理工类、财经专业课程构成中,高等数学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因为数学课不仅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为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发展,高职院校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了适应中国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也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其中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其中之一。但由于对数学课程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得不够深刻,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授模式、效果评价等都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没有突出高职应有的特色,从而很难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各学科和工程技术对高等数学的要求。

一、高职数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明确高职数学教育思想和观念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实用型的,直接为学生能够快速地走向特定职业之路打下基础,它不同于以学术性、研究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故而,数学课程只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作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的工具,主要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工具性以及可操作性,而不是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严谨的思维,等等。因此,高职的数学老师在把握好数学教育思想的同时注意将数学知识与不同学生的专业课程常见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教授。

(二)调整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和结构

尽管高职数学课程逐渐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数学教材的建设却滞后很多。高职数学的教材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表述方式与方法、内容的布局、例题与课后习题的选取方面要能充分地体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必需、够用”是高职数学教材编写的总原则,如何把握这个“度”,需要满足几个具体要求: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用于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因此,高职数学作为一门进行高职教育的重要的基础课,应将篇幅放在数学思想的介绍,直观的几何图形解释,具体的实际应用上。对于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定义。

(三)创新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确立与实际例子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与学生专业相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与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

2.简化数学理论的推导。高职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数学工具,不必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弄得非常清楚,只需明白数学公式的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如何应用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减少理论推导,可用语言、图形、集合进行大概描述。

3.引入数学实验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数学习题,让同学熟悉数学公式、提高运算速度、加强运算技巧,使得学生陷入索然无味的题海中。这与高职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情况相去甚远,现代计算机软件早已将人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通过引入计算机数学实验,只需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计算机来解决计算问题,大大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四)改革数学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方式正随着高职数学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授方式的重新定位,也开始不断加以改进。通过改革考核标准、考核方式,逐渐形成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知识与能力并行、突出能力考察、试卷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充分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做到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二、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一)对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取舍的把握不充分

有些学校没有深刻把握“必须、够用”的课改原则,简单地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及课程的目标在中专的层次上或作某种形式的延伸;有的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与高专等同起来,或是将传统高专的内容直接使用或简单取舍;有的更是照搬照套本科教材内容的形态模式,只是删去了较难的部分,删去了理论推导和证明,降低了理论性要求;更有甚者,把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列出概要的提纲,只求套用而不求理解,等等。上述内容改革误区都是只从形式、表面去做,没有深入认识高职数学课程在整个高职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属于从属地位,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工具”,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工具”作用,把教学内容削减为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定理及如何套用,使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可能达到为专业课提供工具的目标。

(二)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行其道。这种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不主动地批判地吸收知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没有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想,造成学生从行动到思想的懒惰。传统教学习惯强大,改革收效甚微。

(三)对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认识不清楚

在考试改革讨论中,大部分学者认同考教分离、统一测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方式。但现实中,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中,各个院校探索的方向与重点都不一样,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不太可能一开始就用一个尺度――统测统考的结果来衡量它的优劣。而目前的情况是,改革所提倡的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主题,由于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而被忽视,变成了统考考什么就讲什么,不考就不讲。

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公式、定义、定理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化的试题中失分较多。

三、高职数学课改的建议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

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重点选择,应该突出自身的特色,突破传统的本科数学教学重点框架,形成自己的数学内容体系,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故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满足四个方面:(1)知识要全面,各方面都要涉及;(2)教学要求适当,一些偏理论的习题要舍弃;(3)知识粗线条、框架化,对一些定理、公式采用类比、几何图形等直观、通俗的方法进行阐述,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4)引入数学建模,以解决实际应用为向导,突出高职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编写适用高职各专业的内容系统性、连贯性的教材

教材是落实高职数学课改的重要着力点,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载体之一。教材的内容要能够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在保持数学内容的基本连贯性上,结合专业的需要对知识结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整合、改写,尽可能地使内容自成体系。在概念、理论的介绍和证明时,尽可能地用比较直观的几何图形、现实例子进行讲解,例题的练习不要太复杂,实际问题的引入要贴近专业的应用,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以数学建模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

“定义―定理―推论―例题”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数学教学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脱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通过引入数学模型教学,从实际问题入手,构建数学模型,提出了“案例启动―任务驱动―试验推动―学生手动”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不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去繁就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

(四)突破传统的考试方式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思练镇中心小学:莫增军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和实践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面我谈一谈我们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超市买玩具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习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202_-202_数学课程改革总结(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