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对初一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合集5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6-78613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6 23:33: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初一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对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龙成萍 2010110128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摘要:厌学在我国中学教育中是一个不能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它对学生,家长,社会都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解决厌学问题,需要对厌学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而有力的原因分析,从系统的宏观层面层面分别对学生,家长,社会多方面提出解决的决策,以从根本上缓解厌学问题。

关键词:厌学,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暑假我在做英语家教,有几个学生来我这里补英语,在交谈中发现这几个孩子对英语都十分不敢兴趣,甚至是厌倦,讨厌,倦怠,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甚至是抵触,漠视和反感,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当作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后果严重的会导致逃学或旷一课,甚至辍学。发现厌学是致使这几个孩子英语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以下是具体的交流记录,具体说明她们厌学的状况。

问:你们上课一般都听老师讲课吗?

答:从来不听,一般都坐在后面,要么聊天,要么睡觉。

问:为什么呢?

答:老师讲课听也听不懂,况且下面没几个人听的,都在睡觉大家。

问:那你们这样老师不管吗?

答:不管啊,我们坐在后面的从来都是被老师忽视掉,老师只管班里几个学习好的学生。问:那你们讨厌英语学习吗?

答:讨厌,从来都是听天书,不知道在讲什么,一听就想睡觉。

问:那你们觉得学习英语有用吗?

答:没什么用,无非就是应付考试,以后我也不用不着它,我想初中毕业打工去。问:打工?你这么小打算干什么?

答:干什么都行,只要不学习就行。

问:你们平时食堂怎么样?

答:不好,学校就搭了个临时的小棚子作为食堂,大家几个人站在一起吃饭,没有座坐,有时碗里还能发现苍蝇。

问:那住宿条件吗?

答:一个屋住十个人,每天睡不醒,早上6点就要起来跑步,晚上12点睡。问:那再宿舍你们会学习吗?

答:从来没有学习过,大家都会吃吃喝喝打打闹闹就过去了。

问:多久回家一次呢?

答:两个星期学校放回去一次,回家经常被爸妈臭骂成绩不好。在家里,爸妈也总是拿我的成绩与其他同学的相比较,真的很烦人。很多时候都不想和他们交流。

二、厌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学生厌学情况已不能忽视,它是教育中的一大毒瘤,导致学生厌学是多种原因的结果。主要有老师,学科本身,家庭,学校条件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下面具

体分析一下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老师:

1老师本身的性格与个性,沉闷,刻板,缺乏新鲜感,缺少与学生的交流,缺乏活力,没有热情,带不起课堂气氛。致使学生因不喜欢这个老师而不喜欢这门课,产生厌学心理。2教学观念陈旧,老套,教学方式死板,教学素养不高,一成不变,也不愿更新创造,思想陈旧,跟不上学生的想法,脱离时代新要求,而且有时只偏心学习好的学生,不关注整体学生,没有责任感,以致学生不愿听。

3老师的职业倦怠,长期从事所谓枯燥的教学活动,每天每年一个样,对教学本身没有兴趣,以致缺乏活力,没有热情,没有创造性与吸引力。甚至这种倦怠会迁移到学生,学生是自己发怒的出气筒,认为这是天经地义,让学生更是敬而远之。

4老师个人的情况,包括身体,情绪,经历,价值观,处世态度等。身体状况不佳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状态,情绪不稳定无辜会迁移学生,个人的经历会影响其对学生的态度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反应。处理不好会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

(二)学生:

1英语基础不好,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关怀,从而恶性循环,导致自我效能感差,认为自己胜任不了英语,于是破罐子破摔。讨厌学习。

2动机不强烈,没有英语学习的愿望,不知为何学习英语,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自我认知水平,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视野狭隘,不知以后做什么,没有明确概念,不愿学习。3不会学习,没有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指导,于是造成死读书,读死书,方法不对,效率低下,导致自己认为自己笨,不是学习的料,自暴自弃,导致厌学。4学生自身的性格,学习类型方式,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致感觉学习很累,无趣。挫败感强烈,自我打击抱怨,认为学习是件很困难的事。

5学生背后的家庭背景环境,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家庭事情多,不和谐,个人经历挫折又无法走出都会影响到对学习的态度,课堂上情感上体验少,上课认为与自己无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导致厌学。

6同学之间相互玩闹,没有创造良好积极的学习气氛,而是相互比谁更差,学习好的甚至遭到漠视,于是大家都不愿学习,因为在一起打闹会更轻松快乐。

(三)课堂环境,师生关系

1教室的布置,气氛,布置沉重死板,气氛也沉闷,老套,没有新鲜刺激,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心情。

2师生互动情况,情绪渲染,课堂上老师一味的讲,学生听不听是另一回事,情绪渲染少,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厌学。

(四)学科本身:

1本身是否有趣,有些学科主要是理论,缺乏实践,因此听起来比较枯燥,比如英语中的单词,语法讲解通常让学生比较反感。而且讲起来是几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失去耐心。

2难易程度,讲的过深过难,学生听不懂,云里雾里的,长时间的让学生放弃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从而自认为是差生,自甘沉沦。

3内容对学生口味,与学生自身经验联系远,听起来没有关系和自己,可听可不听,没有意义,没有意思,枯燥干瘪,长时间下去对本学科产生误解,认为此学科就是没劲,从而导致厌学。

4学科自身结构设置,结构设置混乱,学生听起来茫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结构,脑子一片混乱,会影响对学习英语的态度。

三、厌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

1教师从自身讲,应保持性格热情,有活力,能够带动课堂气氛,视野开阔,阅历丰富,无私,能够使控制与开放相结合,即控制课堂,又要使课堂开放,思维活跃,身体状况良好,情绪稳定向上,价值观积极健康,乐观,有同理心。

2教师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刺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积极性,如采用头脑风暴法,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积极参加,去体验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大肆讨论而不做评价,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而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研究表明,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因此,自我效能感成为了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让学生知道英语学习并没有那么难,每次提出的问题不要太难,让学生一点一点掌握,从而增加对学习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会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去学习。

4教师要积极的运用正强化理论,正强化理论是由斯金纳首先提出的,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它们能够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积极的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有重要作用。当学生做的好时要对其结果进行积极肯定,对其鼓励,让学生继续发扬其优点。利用班集体的力量,让大家给予支持鼓励,让自己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5运用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内外动机,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内部动机,增强对知识的渴望,自我提高的需求,也运用鼓励,奖赏等外部行为也同样可以刺激其动机的产生。并要保持学生动机的持续性,如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价,适当进行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不仅发生在同一类型的学习或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不同类型的学习与经验之中,要加强正迁移的正面积极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学习,如何做迁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太累,并会增加其自信心。提高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并会喜欢学习。

(二)学生

1打好英语基础知识,一点一点建立对英语学习的喜欢,增强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英语,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不断对自己进行正强化,对自己多进行鼓励和奖赏。2掌握英语学习的一些有效学习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不同方式学习英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人被动的接受,而是由主体主动的建构起来的,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的经验信息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理性,因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基础情况上积极吸收外界的知识。不断的吸取,培养并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学习。3找到自己合适的学习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要发挥自己的独有方式,找到学习感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强自我认知,正确认识自己,会有效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4家庭和谐,爱意浓浓,让学生有安全感,稳定后方才会使学生安定学习,个人经历要优化为学习成长的动力,重自己的学习情感体验

(三)课堂环境,师生关系

1设置安全人性化的教学环境,运用人文主义学习理论,人文主义关注个体情感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认为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此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热情,尊重,关心,喜欢和接纳学生,对学生要真诚一致,设身处地的了解和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与理解,给予人性之间的关怀和爱护,让学生心理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其在自由的氛围中自由的学习,积极的创造。

2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关心与信任的气氛中才更有利于吸收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潜能自觉的实现。

(四)学科

1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内容一样,表述方式尽量有趣,让大家最好的吸收,注意知识的表征,要让学生容易吸收和消化。

2中等难度时最易被学生接受,了解学生现有水平,设置中等难度的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去追逐。成就动机认为,中等水平的难度最易激发学生的动机,达到最好的效果。

3内容最好与学生自身有关系,体现其生存,体验等内容,这样有意义的学习学生才会更感兴趣,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从而有效抵御厌学。

4结构要合理,系统逻辑性,要有知识框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发现式学习,掌握式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其学习的基本结构,增加其对学习的自信心。

(四)家庭社会环境

1家长要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孩子,与孩子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不要只关注与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自身内在情感的变化,做孩子的好伙伴,让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做其压力的缓解器。

2要营造学习型社会,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要理解爱护学生,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要创造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设施,提高基本的住宿条件,让学生在最基本的需要上得到保障才可能进一步去学习,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温暖,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

结语:

总之,厌学在我国中学教育中是一个不能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它对学生,家长,社会都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解决厌学问题,需要对厌学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而有力的原因分析,从系统的宏观层面分别对学生,家长,社会多方面提出解决的决策,针对性的指出其症结所在,以从根本上缓解厌学问题。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关怀中温暖中去主动的学习与进步。

第二篇: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作者:管理员 | 访问:230 | 发布日期:2010-12-

31关注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中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如何培育孩子健康的学习心理,走出厌学困境,已成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此,笔者在寒假中利用QQ、贴吧等渠道,通过在线聊天、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49名在校中学生、56位家长、34位老师进行学生厌学情况调查,力图对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有个深入的了解,以准确地把握厌学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学生的厌学心理及表象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心理和表象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表现在学习的价值观的认识上:6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21%的没有考虑。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其学习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二是表现在学习态度上:62%的学生能主动学习,对学习有热情;21%的是为了家长和老师,对学习处于被动局面;17%的学生害怕学习,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另外92%的学生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实用价值有关,在讨厌的课程中英语居第一,他们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三是表现在学习目的上:67%的学生是为了考大学、找工作,13%的是为了家长的一点点希望来上学,78%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其中11%的不想进学校,不想读书。四是在学校管理和课改方面,46%的不满意,他们认为课程太单调,他们喜欢的音、体、美、信息课经常被其他课挤占,很无聊,15%的学生不关心课程情况和学校的管理;42%的认为学校只注重优秀生,评价学生太片面,包括“入团”也只是看分数,动不动就“请家长”;29%的认为学校设“小班”或“鸿志班”,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不尊重学生的间接体现。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厌学心理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对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对学习极度厌恶反感,情感上消极对待,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第二,他们要求课程教学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第三,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就业的艰难性,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二、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学校是青少年的乐园,学习是青少年最有兴趣、最快乐的事。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学生中,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玩玩混混”、“看看瞧瞧”的态度。教师也越来越感到抱怨,“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厌学成了危害学校教育的瘟疫,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不仅成绩差、学习吃力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就连成绩好的同学有时也把上学读书视为畏途,把学习当做苦役。有少数同学拿起课本就头晕,不上课精神抖擞,一上课就想打瞌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是受“上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新的“知识无用”现象是引起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二是受知识分子就业难、“读大学还不如读技术培训学校”等一些社会现象影响,部分学生不愿好好读书,这无疑加剧了学生厌学情绪。三是受校外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一部分中学生将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影响学习,不愿读书。

(二)教育体制的因素

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初中新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跨进中学的,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抱有莫大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众多的学科课程让他们应接不暇,众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学习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如果再有考试结果带来一次次失望,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就会逐渐感到自身学习的严重不适应性,功课欠账,作业累积。这样一来,学习对他们已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于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降低,学习信心一再受挫,一些学生由此开始厌恶和逃避学习。

(三)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限制

一是少数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但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甚者,歧视 “差生”,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进行讥讽、体罚、赶撵,从而做出一些严重挫伤学生自信自尊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厌倦学校生活。这样一来,有部分学生还会滋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破罐破摔,或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或抽烟赌博、打架斗殴,或捣乱课堂、破坏纪律、早恋等。二是沉重的学习负担。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周末不休息、题海战术,考试大排名等,一些违反教育规律、违反学生心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当中,致使学生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失去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其越发感觉学习的枯燥无味。

(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是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二是家长要求过于苛刻。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下,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严加惩罚,这样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三是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五)自身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增强,一方面有着走向社会、走向独立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却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诸多困惑和迷茫;加之长期以来,他们在家长殷切的期望和学校沉重的学习任务的夹缝中艰难成长,因缺少个人自由而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信和自省的能力,致使其心理健康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少数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等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若受到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便形成病态心理,表现出个性不良倾向。如课上吵闹,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行为随便,性格暴躁,遇事冲动等。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学习责任心的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得到家庭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孩子在家里什么也不用管,导致孩子责任心弱化,抗拒不了风险,不断懒惰,在学习上一有困难,便弃学厌学。三是学习习惯的欠缺。当电脑、游戏机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电视节目充斥我们生活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地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一部分学生难以静下心读书、思考、做作业,他们更多地是想如何去玩,玩什么更有意思、更刺激,导致她们无心学习。

三、消除中学生厌学的途径与方法

要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从教育体制本身入手,彻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为最终教育目标。首先,学校要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平台,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养成健康的人格、要从各方面正确评价学生。其次,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把面前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是能动的,而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厌师”为“喜师”;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俯下身去认真看看学生。再次,家长要加强正确的引导,给予细心的关怀,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帮他们找回失落的自信和自尊,每个同学都是可以成功的。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初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按照正在推进的第三次课程改革精神和“一标多纲”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注重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课程设置应该涵盖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门类不宜过多,但必须有国家最低标准要求;选修课不应过滥,应该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技能的形成。教材内容编排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社会最新成果,要结合各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经济发展现状间的距离。彻底革除课程设置偏多、教材内容偏深、教学要求偏高、练习设计偏难、检测考试频繁的现象,切实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着想,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条件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

家长和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知识是人类聪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佳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优劣和社会进步程度高低的标准。一个国家,国民把握的知识越多,标志着整体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越高。我国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并不是要阻断人才出口,更不是要断绝农村人才的出路,而是为了更加有助于人才的竞争成长,更加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真正的优秀人才是不难找到工作并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熟悉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熟悉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把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进而,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要学会冷静面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善于克服急躁情绪,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执教。在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和自主发展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另一方面,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多从情感上交流与沟通,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体贴,多在学习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努力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方面,要多读书多钻研多汲取多思考,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改进,形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恰到好处地处理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难与学生学习难、作业多与时间少的矛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社会群体关系中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一个关系体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如果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更能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一是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要熟谙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

法,对他们进行认真辅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其他教师面前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热爱读自己的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有研究、了解,做到多观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特点,才具备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二要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性,总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这种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部分教师则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布置了超负荷的作业量,学生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无形中使得部分学生过重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三是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备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教师要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不断以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鼓励他们,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量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渐完善和发展自由个性及健康人格。当初中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学生学习有了极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学习压力得到减轻;当知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财富,吸取知识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当政府在学校教育发展上有了科学的导向机制,学校有了良好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当教师的手脚被彻底解放,教育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时候,那种简单粗暴、单一生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将绝迹,所有学生将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真情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面前将会出现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由上述原因导致的厌学现象必将不复存在。

中学生心理障碍很多,而厌学症则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亟需分析其根源,从实践中寻求解决对策。

有厌学症的学生,主要有什么表现或症状呢?如何去诊断分析呢?行为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症产生一种主要的社会文化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论”是厌学症患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

行为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行为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此外,学习成绩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也是厌学症患者的特点。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外因一:家庭教育背景

家庭教育方式不良。据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表现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外因二:社会文化背景

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外因三:学校教育背景

办学理念误区。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教学水平低劣。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内因:自我心理背景

首先是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自我认识偏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以致形成了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再次,错误的学习观念如“读书无用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会对学习厌学症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症,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还需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学习心态,积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

第三篇: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与对策

摘要:厌学是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剖析了中学生的主观心理状况,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入手,分析了中学生厌学的客观成因,最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心理对策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以及在学习中的种种不良表现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笔者曾经对本校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存在。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要想改善职业高中学生的厌学状况,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对这种状况采取正确的对策。

一、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看,厌学中学生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1、动力系统不足。

国外的研究表明:非适应性成就动机模型的学生的特征是不能建立合理的、有意义的目标,不能进行持续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完成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目标。在学习目的上,厌学中学生有随意性的特点,没有长远动机,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意志力薄弱。

2、心智活动差。

厌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对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英语有强烈的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常抄袭;理解记忆少,知识缺乏系统性,知识脱节严重。

3、自卑心理明显。

不少厌学中学生还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学家布鲁门肖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对知觉、思维、记忆的形态和智力功能进行归纳;可以指引认识的Page 1 of 6

进程----记忆的恢复、思维的构成和知觉的形成。”人际敏感、焦虑、强迫、抑郁、偏执这些心理症状在职高学生中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精确度,使得他们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他们便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力感和不良的自我意识,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

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还发现,许多厌学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上常表现为内向、情绪不稳定甚至强精神质型的特征。内向型学生孤独缄默、好幻想、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型学生则显得冲动、难以自制、焦虑、紧张,往往又抑郁、多疑;强精神质型学生以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等。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度和平衡度,从而使他们的知觉、记忆、思维的功能受阻,使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人格类型来看,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的厌学学生人格类型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学生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极其疲惫,常常有注意力弱化和分心现象。在应付困难时,常引起智力活动效率的下降。这些会使得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容易陷入涣散状态。

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中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以这种分析为理论依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剖析出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客观成因。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一)过多的社会诱惑导致中学生厌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进入了复杂的转型期。虽然“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没有主导我们的社会,但是崇尚金钱、物欲横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诱惑力不断增多。

1、金钱有强大的诱惑力。

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面临着就业危机。这种氛围会影响到一些自卑的中学生,他们认为自己不具备社会竞争力,进而认为读书对他们没有作用,不如早点出来挣钱。急功近利的思想让不少中学生放弃学业早早走进社会。

2、互联网有着强大的诱惑力。

据我们调查报告显示,有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学生热衷于上网。本来发达的互联网可以提供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便利,但是不少中学生却陷入了它的负面效应。有的学生可以彻夜上网,沉迷于聊天交友,甚至沉迷于黄色不良信息。

3、成人化生活有强大的诱惑力。

中学生早恋现象较为严重。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中学生有这种行为。特区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对中学生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人头涌动的酒吧,你可以看到不少中学生在那里疯狂地放纵自己。社会存在太多的诱惑,不断冲击着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灵。中学生自我控制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的时候,就容易引发他们思想冲突、忧虑、好奇等情绪的反应,继而导致厌学情绪和行为的发生。

(二)粗放的家庭管理导致中学生厌学。

据我们的调查报告显示,我校学生的家长有百分之四十八处于低学历水平,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文盲。从他们的职业分布看,大多数的家庭收入较低,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少学生的家庭管理出于放任自流状态。从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来看,不少家长已经对子女表示失望,孩子来上学只是找个安身之地,不违法乱纪就行了;也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低,对孩子要求不高,孩子能念到高中对他们来说已经心满意足;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家长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更谈不上对学生有什么要求。在这种粗放的家庭管理模式下,一些中学生缺乏必要的家长约束,在加上他们不成熟的心智状态,很容易滋生懒惰心理,导致对学习兴趣的丧失。

(三)刻板的学校教育导致中学生厌学。

我们的素质教育虽然喊了好多年,但是在学校,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很多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少中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他们在应试机制下,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学习上产生难以应付的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教材的陈旧和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陈旧也会导致中学生的厌学。其实,我们的使用教材也有需要检讨的地方,一些陈旧的内容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枯燥的内容只能让学生越离越远。有的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年复一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另外,个别老师对基础欠佳的中学生缺乏耐心,常对学生冷眼相看,这对本来就自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三、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咨询,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因此,要克服和矫治学生厌学,使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得以正常、健康的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以便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结合学生厌学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互关系,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心理、人格的发展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准确掌握学生心理、人格发展状况。学校可根据师资力量和水平选择其中合适的量表对学生进行普查,以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心理、人格发展不健全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广大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把心理素质教育看成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我表现意识,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我校全体老师已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培训,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3)条件成熟时,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自我,学会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心理、人格得以正常发展,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4)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应以厌学学生作为重点。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产生厌学的具体原因,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排除厌学的影响源。学校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应和克服、矫治学生的厌学结合起来。

(二)建构和谐学校教育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建构和谐的教育环境,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对防治学生的厌学心理,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营造情境关怀,克服学生自卑。

教师要积极营造、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宽容的心接纳这些学生,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教师还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唤醒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

2、提供厌学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在一篇《成功的习惯》演说中指出,很多学生功课不好,其原因在于他们开始没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其实,不少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和厌学心理同样的强烈。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越来越消沉,甚至自暴自弃。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特长,经常提供给他们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演唱比赛、体育竞赛、技能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中学生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他们体验感到成功的喜悦。

3、建构灵活的学生评价体系。

考试测验是我们教育传统的评价手段。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独辟蹊径,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比如加大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摸索总结。我相信是能够找到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体系的。

(三)建构和谐家庭教育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中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转变家长的教育态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的家长应改变粗放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多点关心,少点放任,多点耐心,少点责骂。亲情是个润滑剂,可以拉近家长和厌学学生的心理距离。学校在改变家长观念上要担负起责任,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灌输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双方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或放任型的管教方式,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

(四)建构和谐社会环境,积极防治中学生厌学心理。

社会是个复杂的群体,存在过多的诱惑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也是个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新闻舆论部门、执法监督部门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例如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学校也要加强与所在辖区相关部门的联系,净化学校周围环境,尽可能地减少社会诱惑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及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①《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张向葵,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

②《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杨平,《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第7期; ③《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王良,《上海教育》1999年10月;

④《中学生心理学》主编:林崇德,王耘,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年11月;

⑤《消除逆反心理培养师生情感》,王春燕、张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4期;

⑥《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R·M·加涅,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第四篇: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班级:高二(9)班班主任:周燚郴 开会日期:06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三 人数:34 人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针对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 不过明确,且有部分同学厌学不自信的现象,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分析。增强其责 任感,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 的路要靠自己创造。若想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路, 就在我们脚下,一直通到我们的梦想之颠!班会形式: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分别由学校心理咨询室林主任和高二(9)班心灵 委员林心猷阐述现阶段高二(9)班同学厌学的心理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使同学 明白有厌学心理是普遍现象,但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克服厌学心理,去战胜自己 的惰性才是是重要的。班会主题设计: 以多媒体课件与主持人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凤凰涅槃》 的主题。社会上存在的厌学现象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同学更清晰的记住了班会的主 题,达到预期效果。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班上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以《凤凰涅槃---如何解决厌 学问题》为主题。2:收集资料:围绕《凤凰涅槃---如何解决厌学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厌 学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厌学心理的心理测验题等资料)。3:确定主持人陆长青 4: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室林主任参加演讲;邀请范主任,段长及其学校老师 来(9)班观摩 5:设计多媒体课件 6:利用星期二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附学生心理测试题)教室布置:将桌椅转移位置,使之在讲台的两侧。留出中间的空位,以便行 走。班会过程: 1: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经过了半个学期的 努力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进步。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或多少多的存在着厌学 的现象。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厌学的危害性及其自信 的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2:主持人发言: “每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阶段,高中阶段是一个正值身心 迅猛发展的黄金阶段,高中生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苦楚,有追求的充实,有 友爱的温馨,也有挫折的迷茫。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愉快的体验往往给我们带来 信心与前进的动力,不愉快的体验往往使我们沮丧与烦躁,然而,日积月累就形 成了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心理疾病。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 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

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接下来,我们来 看两个很典型的高中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 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 移到其他爱好上。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 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今年 3 月 11 日晚,林某网吧 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坐在林某 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 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 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 醒: “我是不是杀了人。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 2 周某是个自控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常常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 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家长希望子成龙都希望 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 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 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对其家长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且产生对抗 心理,最后一气之下,选择了向这世上最亲的家人投毒。某日晚上,他用牙签 ” 瓶装了甲胺磷,趁母亲切土豆时,将甲胺磷倒进烧肉的铁锅中。最后导致一死一 重伤。“从上述两例血淋淋的铁证告诉我们,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问题。所以面对社会上普遍的厌学现象,再针对我们(9)班的厌学现象,我们 邀请到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林主任来我们班进行有关于厌学的心理成因的报 告。” 4:林主任发言。林主任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① 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 如何认识读不好书的问题 5:心灵委员林心猷就我们(9)班所存在的一些厌学情况进行分析。① 一学科厌学 典型案例 1 某中学三年级学生,其问题是该生物理学习严重困难,并且曾经在最近一次 物理考试只得了 27 分。而该生却是努力学习的学生,
,并且曾经在班里是学习相 当不错的学生。班级按照成绩排座位,该生曾经排在第三排的好位置。由于某次 考试成绩下降,老师把好的座位向后排了一排,到第四排。该班老师这样做的目 的是激励她:重视物理,别骄傲!但这导致该生的消极情绪,一上物理课或见到物理教师都情绪低落、无精打 采。过一段时间以后该生对这件事似乎确实已经“消气了”,不那么在乎了,可 却出现了一上物理课就心情沉重,容易疲劳的现象。在下一次考试到来时,她的 物理成绩又下降了。于是,老师又把她的座位向后排了一排。她的情绪更低落了,终于有一天,她的座位排到了最后一排;她的考试成绩也降到了班级最低分―― 27 分。

此类厌学学生在思想上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 运等方面的关系,有的甚至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性厌学只对某特定学科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往往是由于某些偶然刺激导致消极情绪反射形成的。如:师生 感情冲突、课堂情绪挫折、考试严重失利等刺激都可能导致其对该学科的课堂学习、作业练习等厌烦反应,严重者连听到这个学科的名称都心情烦躁。② 过敏性厌学 典型案例 2 范某本来是班级的学习尖子生,成绩最好时曾经排在班内第二名,后来该生 语言成绩莫名其妙地大幅下降。于是,班主任老师一再地督促她的语文学习,但 仍无济于事,语文成绩还是一降再降。后来班主任在一次长谈中得知,原来范某 只是因为看不惯语文老师上课爱笑的习惯,就使得她不爱上语言课。后来她过敏 性地厌烦语言老师上课时爱笑的行为,越来越怕这位老师笑,偏偏这位老师越来 越爱笑,在初中毕业考试时,她的语文成绩刚刚及格。范某这种过敏性情绪反应,从表面看,似乎这些学生的厌学情绪障碍形成得有些 过于敏感,事实上,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类学生身上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 的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某些特征,并把这种消极情绪投身到某些不易为别人注意的 小事上,因而就对这些小事产生焦虑情绪反射。过敏性,即一种在学习情境刺激下产生的下意识的较强烈痛苦的情绪反应行 为。有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对上学接触老师、提问、父母唠叨等,常常是过敏的。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在其所厌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一般都能体验到极大的过 敏性痛苦情绪。多发生于上进心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身上,其中又以女生居 多。她们一般是那种积极努力学习、急于取得成效的学生,当其产生厌学行为后,一方面感到很深的恐惧、担忧,另一方面总是逃避对自己厌学的学科的学习。而

恐惧担忧与逃避行为又加深了这种厌学行为的痛苦体验。③ 潜意识条件性厌学 典型案例 3 某初中二年级学生,身高体健、性格开朗、精神饱满并情绪乐观。就这样一 个身心健康得让人羡慕的学生,上课从来不能专心听讲,每到自习做作业时,总 是连十分钟都坐不住,频频地动来动去,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 儿摆弄东西,一会儿打扰别人„„晚上做作业时,只要一看见书桌上的台灯时,便开始感到心慌,感觉两肩沉重,背部酸痛,肩膀总是不停地动来动去。我们从任何一个常规刺激下一形成厌学或恐惧行为的学生,或在整体心理健 康方面,或在早期经验方面,有某种潜在的其他因素的互相配合,才导致了严重 厌学或恐惧学习行为。那些早期情绪挫折经验的人,他们的早期情绪挫折经验更 容易作为原有情绪经验的固定点,来同化新的情绪挫折,形成新的更为严重的心 理障碍。④非过敏性厌学 典型案例 4 李某在小学时就是那种典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第 10 名到第 24 名之间波动。上初中跌到班级第 29 名,最后连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其父母托 人帮忙,又多花了一笔“特殊学费”,才勉强地进入私立高中就读。起初她想要 奋起直追,可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后来成线连连下跌。大大小小几十次考试,都是失败!分数一次比一次低。非过敏性厌学不只是对某个学科表现出轻度的不适反应,多以心烦为主要体

验,但体验不到极端的痛苦。这类学生中有一部分是长期学习落后并比较认同现 状的学生; 另一类是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进步不明显或有所退步,信心不足而情 绪低落者。6:主持人发言: “看到心灵委员总结的几条厌学的种类,似乎让我们觉得似 曾相识。我们都心痛与沉重。而且现在距离高考仅仅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说长 不长,说短不短,我们该以怎么用的状态去迎接高考呢?是继续这样浑浑噩噩的 过去还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经过老师和班委的商讨,我们总结出了几条 缓解厌学情绪的措施。现在与大家分享: ① 何缓解学业焦虑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 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 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②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 效努力。3.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4.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5.增强自

第五篇: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家庭原因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危害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成增长之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全国20多个省市1万余名小学生的调研表明:我国四成小学生有厌学倾向;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显示,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新华网报道北京中小学有三成学生厌学;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人数呈增长趋势,显性和隐性辍学率平均超过30%。可见,“中小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之说不是空穴来风。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厌学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有趣,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操作的能力有所差异。自2005年成为一名德育处工作人员之后,更多的接触的是问题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影响班级课堂纪律,有的是上花课或逃课,有的是向家长撒谎多要钱用于去网吧、买零食吃、甚至发展为吸烟、打架等行为。通过与班主任用家长的沟通了解,发现这些学生的问题虽然表现不同,但基本上都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

一、厌学的危害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厌学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与在校生逐渐脱离,厌学情续更加严重,对学校、老师越发心理排斥,造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极容易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于最后辍学,提早进入社会。而又由于这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能力差,极容易受到不良的引诱,或因一点点蝇头小利的诱惑,进而走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我所接触过的问题学生中,有一位王同学,单亲家庭,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由于到外地做生意,把他寄养在姥姥家,姥姥身体不好,姥爷又管不了他,从小学起这个孩子就是学校的有名的问题学生,学校老师拿他没有办法。进入中学后,在校行为习惯极其不好,不仅课堂上影响班级纪律,班主任和科任管不了,而且经常影响学校的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在校内多次强抢强借、打架、吸烟,给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初二下学期,这名同学开始经常逃课与校外人员混在一起,打架斗殴成了常事。

因此厌学情绪是学生向问题学生转变的起始,又是问题学生越滑越深的加速剂。在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开始不及时消灭这种不良的情绪,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法逆转的伤害。

二、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解析 个体行为仅仅是个体现象而不是一种社会现象;当某个体行为较为普遍存在时,该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样,个别学生厌学也仅仅属于一种个体行为,而不是一种社会现象。当厌学较为普遍存在时,厌学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生承受极大学习压力。尽管国家一再“减负”,但实际上学生“课业负担”越减越重。中小学生难以承受,又不能公开反对。部分学生就采取消极学习方式,对成人所掌控、认可的世界以批判、逃避和抵抗。由于青年亚文化代表青少年群体的利益,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其突出特点是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

三、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家庭原因及对策

要想避免学生的厌学心理的产生,我们要大致分析一下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我们主要从家庭原因进行分析及寻找对策,以期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有所帮助。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

现在的初中生的家长大多是七零后,他们经历或感悟到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学习的时候,就灌输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他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把他们困于方寸之室,学拼音颂古诗;入学以后,今天补英语,明天攻理化,节假日学钢琴,寒暑假练字;进入初中以后,因为要面临着考取重点高中的压力,孩子们每天都在学、学、学……,使孩子失去了玩的天性,当孩子到了逆反期,就开始与父母对抗,以不学习做为一种反抗方式,就像弹簧压的越狠反弹的就越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每个家庭的特定历史与文化对学生成长影响深远。作为孩子首任教师的父母应注重合理性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与良好的阅读、学习、作息等习惯。

首先,家长要正确处理“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观念和“读书无用论”现代思想观念的矛盾。受前者文化观念影响,家长对子女学习要求极为严格,易使子女对学习心生厌烦。后者则会影响子女学习积极性,使子女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合理性认识与定位,既不过分渴求,也不抵制。

其次,家长要着手营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围。

第一,要创设良好家庭学习环境,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家长带头并鼓励子女多读书、读好书;给子女独立的学习空间,允许子女阅读个人偏好书籍、订阅自己喜欢的读物,以养成子女好读、乐读、随时随地读书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喜欢玩耍,自控能力较低,家长应帮助子女养成先学习后玩耍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构建进取家庭氛围。家长的口头说教对子女的教育影响效果甚微,应注重言传身教,多给子女讲述励志奋斗的故事,同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学习要积极进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如此子女尚能效仿,养成学习努力、积极进取的意识。

第三,撒播爱心,打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和万事兴”。否则身心疲惫影响工作与学习。和谐、理智家庭中的子女没有压力只有温馨,其精力将集中于学习。因此,家长应尽量克制个人情绪,不暴力训斥子女,注重温馨家庭氛围的营造。

第四,平等对话,筑造民主家庭氛围。父母在子女面前要相互尊重,与子女平等对话。在子女产生问题行为时,应循循善诱以化解,切忌打骂严惩。

第五,家长要注意子女良好品德和顽强意志力的培养。家长要从自身言行、生活点滴做起,培养子女尊老爱幼、诚实谦虚的可贵品质;家长在关爱子女同时,一定要关爱、孝敬自己父母;同时要注重子女的受挫教育,在人生风浪中磨炼子女的韧性、耐力。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

对初一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