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16-91503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8 11:47: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初一:“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认为,一堂好课虽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课堂要有效率。她认为: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和保持一定的紧张感,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一、“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涵义

“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所呈现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主体、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将学生置于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角度,直接去面对反映真实世界情境的建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学生充分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问题的尝试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二、“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想得到答案,自然就有了求知欲。因此,要促使课堂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创设的情景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

本环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要意义又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意向,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

2.展示目标 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是每一堂课要达成的目标,“积跬步,至千里”,只有每一个教学目标都顺利实现,才能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目标就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它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

情景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有了兴趣,这时我们老师就要注意,要把学生的这种求知欲引导到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上来,所以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既能把握课堂的教学方向,也能让学生知道,现在所讨论的问题是为了什么,我们这节课应该掌握什么内容。这样做不但能够使是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有的放失,也能使得我们老师的教学能够和教学大纲以及考试说明结合的更紧密、更有实效性。

本环节教师应在参照《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教材、学情,确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教师在每节课前要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目标的呈现方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所不同,如板演、媒体、问题等。学习目标应有明确性、指引性和导学性,让学生一看就懂,一看就知道怎么学。同时所设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感觉自己都能达到一定的目标,经过努力能有所收获,从而强化信心。学习目标要保证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表述要清晰、准确,不模棱两可。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上课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检测回扣目标,不偏离,不游移。

3.问题引领 精心设疑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

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课堂设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实现课堂的组织管理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本环节教师应遵循价值性、目的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具体内容、不同课型进行科学的问题设计,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层次化,要兼顾小组内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课堂学习参与率,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4.自主学习分析问题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与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

活动是分不开的。两者在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发展全体学生、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

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

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自学前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尝试学习。“自学指导”要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又要知道怎么学,明确自学的方法与自学的要求。在该环节中,学生围绕展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勾圈画点,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进度,但不做指导,不宜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督促他们能够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此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时应注意组织学生,对分神、不投入的学生及时提醒,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5.合作探究 互动提升

小组合作探究是对全班学习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

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体学生在认知、情感和适应性等方面有差异的发展。

本环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学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是对

自学效果的检查,同时又能解决自学的疑难和问题。学生应积极参加同学间的合作探究;积极提出有疑难的问题;认真倾听同学的见解,并参与讨论;迅速接受自己未掌握的知识。

教师应组织好学生合作探究;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适时点拨、激励学生发言。探究阶

段教师应注意师生共同研讨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情,灵活引领,适当辅导,恰当点拨,精点归纳,高度提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学法指导、信息处理和知识建构。

6.展示交流 评价点拨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一句口号,但也是一种教学思想,现在的课堂要求我们知道学

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如果把一节课比如成一部电影,教师应该是导演而不应该是演员,学生是演员而不应该是观众。因此,我们需要我们的“演员”要有充分的发挥,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本环节在学生合作探究后,对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研讨。

教师将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清楚;学生执教,请优秀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没有涉及到或讲的不完全的问题予以补充;师生共同回顾本堂所学的知识。

对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研讨;

对学生没有涉及到或讲的不完全的问题予以补充;

师生共同回顾本堂所学的知识;

学生应积极参与师生共同研讨;认真倾听优秀学生的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本

堂的知识点及感受整理记录。

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

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本环节教师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应多使用激励性语言,例如,对正确回答的评价应使用:“太棒了!”“你的回答真精彩!”、“太好了,聪明的阿凡提都快比不过你。”、“老师为你的出色表现而自豪!”、“这种方法很有新意,说明你动了番脑筋。”;对错误回答进行评价时用:“你的回答很完美,只要在„„地方改一改那不是更完美吗?”、“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要是在„„说得更清楚具体些,那该有多好呀!”;对小组的评价: “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大无比。”、“你为你们一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你们小组真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重在“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

7.巩固提高 达标测试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课堂练

习是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形成能力的必要环节。

本环节教师都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所学习情况设计检测试题,分为必做题和

选做题两个层面。必做题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练习;选做题为拓展性练习,包括本课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以及下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前伸性习题。练习题量要适中、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要认真巡视,精心收集学生做题信息,并当堂进行矫正反馈,及时做好课堂总结。

8.课堂小结 构建体系

每堂课在结束前进行目标回归。要把本课的知识点回归到本节内容知识树上,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第二篇: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东门小学 胡秀珍

一、模式的名称:“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三、操作程序

1.设疑导学

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语言(口头或肢体)、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备课时要依据学情认真分析,研究学习内容,预设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障碍,可能出现的错误,可能陷入的思维误区等,提前做好引领和指导,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2.自主探究

学生借助教材、资料等,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知识网络,通过亲自感知,体验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在体验中产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从而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理论,这是“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环节。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人人有事做。在此环节中,学生自学要投入,课堂要安静,体现生本互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必要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学习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3.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是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结合。学生自学后,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以及小组间交流来检查自主探究的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组间竞争,以提高交流讨论的效果。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寻求规律,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初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此环节中,合作小组最好是异质结合,并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会收到教师讲解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认知、情感和语言表达技能的均衡发展。通过交流展示,学生们既能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解决疑难问题,又能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并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做精要讲解,使本节重难点得到突破。

4.归纳建构

归纳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传统教学中归纳这个环节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其实归纳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最终完

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学科思维体系。这个过程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的,教师应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又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已有经验,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将刚学习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克服了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弊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较好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5.反馈拓展

教师出示精心准备的、符合教学实际的问题,当堂巩固落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达成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相互提问的过程中找出他们心目中的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教师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讨论、解决新问题,最后让学生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网络,又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样的问题设置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

四、实施原则

1、问题情境原则: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有问才有思,有问才有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有阶梯的问题系列,创设思维情境,教师通过营造一种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想象、探索,去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主动探究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索、体验、评价及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就是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不断感悟,不断建构的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激发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落实学习的主体地位。

3、学教结合原则:与传统的教师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的合作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

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此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五、模式运用效果

“问题引领式”教学重在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领,而引领的问题源于问题预设,问题预设使得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经过“问题引领式”教学初步实验后,我们发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关心同学,增进了同学友谊,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2.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智力能力的发展。在“问题引领式”教学中,学生都想使自己成为合作中的主动者,因而大家都积极地自觉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他们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查找、搜集文献资料,写读书笔记,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在“问题引领式”教学中,由于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所以不论是获取知识,还是解决难题,学生都是亲自通过尝试、探究和交往来完成任务。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区。这就使学生向会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4.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的全方位合作,使课堂气氛始终处在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之中。大家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热烈讨论,激烈争论,使学生在愉悦中感知了新知识。

六、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的过于死板,解决问题的途径较少,思考的同学集中在学优生身上,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比较浮躁。

我坚信,“问题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许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但它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讲堂’变成‘学堂’,通过对问题的引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教师的‘主导性引领’,使师生在课堂上形

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在新课改的道路上走的更快、更远,也一定会帮助我们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第三篇:“目标引领 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

四季青镇中学

推行“目标引领 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为了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积极响应区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效益提升工程,让老师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益显出来。我校在广泛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决定推行“目标引领 当堂达标”课堂模式。

二、“目标引领、当堂达标”课堂模式的内涵

1、新授课

新授课倡导“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新授课教学流程,分为六大环节:①导入课题,出示目标 → ②自读文本,自学感知→ ③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 ④答疑解难,精讲点拨→ ⑤当堂反馈,达标检测 → ⑥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2、复习课

复习课是通过再现、整理、归纳、拓展、应用等方式,加深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结构化、系统化,形成优化的知识体系的课型。实践证明上好复习课,对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复习课确定的主要教学环节:①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 ②目标导引考情预测→ ③考点梳理拓展提升 → ④例题精析感悟题型→ ⑤ 自我检测评价矫正

3、讲评课

讲评课是在考试和或练习之后对试卷或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讲评课的主要是矫正学生解题中暴露出的知识和思维的盲点与误区;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感激励,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学习的信心。

讲评课主要有五环节,即:①环节一 考情分析,情感激励,②环节二 出示答案,学生自纠,③环节三 重点讲评,集中纠错,④环节四 归类分析,方法总结,⑤环节五 补偿跟踪,反思整理

三、活动安排

1、学习借鉴、构建模式(202_年9月——202_年1月)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的理念转变和积极参与。在新课改启动前,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统一思想,明确认识,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增强课改实验的自觉性。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学习借鉴,我们深知,在课改的初期,如果不能给老师提供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很难把握课改,一个明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老师更容易、更快速地切入课堂教学改革少走弯路,为此课改小组在立足实际、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目标引领、当堂达标”的课堂模式。

2、先行试点、示范引领(202_年1月——202_年7月)我们本着“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分层推进,逐渐展开”的工作原则。各学科各确定一名素质高的年轻教师进行课改试点引领人。课改小组连续对引领教师跟踪指导,让他们通过举行公开课、示范课,让其他同科教师以予以观课、议课、临模上课、跟进上课等方式,逐步形成即符合学科特点又具有“目标引领当堂达标”模式的课型。

3、边改边研、丰富完美(202_年9月——202_年1月)在试点过程中,老师将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我们将会采取遇到问题,逐一专项分析、研讨、实践、借鉴,找到好的方法,全面予以普及的策略。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边改边研、丰富完善的方式逐步完善推行课堂模式。

4、分级推进,学科建模(202_年3月——202_年7月)我校在先行试点,示范引领的基础上,将在全校全面铺开推行“目标引领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各学科在此模式的框架下逐步探索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模式,开启学科特点的破模工程。

5、达标验收,巩固深化(202_年9月――202_年1月)所有老师自己上报验收时间,学校组成验收小组逐一逐科对老师们的课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严把质量关,不过关的老师立即进行整改,重新组织备课,对课进行研讨,解决问题后再行验收。

四季青镇中学

“目标引领 当堂达标”课堂模式推行领导小组

组 长:吕作彬

成 员:车作山 高 军 马云娟

四季青镇中学

“目标引领 当堂达标”课堂模式推行工作小组 组 长:车作山

成 员:高 军 马云娟 全体教研组长

附:奖惩制度

1、在规定时间内,验收达标的教师在本“考核”中执行加分项分。并作为向上级推荐参评优质课和校内名师评选的必备条件。

2、在规定时间内,验收达标的教师学校将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

第四篇:“问题引领,自主构建”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问题引领,自主构建”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1.1任意角、弧度第一课时

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本节主要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终边相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角,如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如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体操、跳水中的“转体 ”、“翻腾两周半”等,这时仅仅依赖于初中的角,已经不能完成.让学生体会学习本节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但是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角的定义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定义中?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体操、跳水中的“转体 ”、“翻腾两周半”等生活中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并通过问题的探究,体验“数学是过程的思想”,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四、教学目标

1.理解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定义;

2.在任意角的定义的理解基础上自主探究出终边相同的角间的数量关系;

3.能初步应用定义分析和解决与任意角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定义.2.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及其应用.具体设计如下: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回顾

问题1:初中你学过那些角?

第二部分――情景引入

问题2: 体操、跳水中的“转体720°”、“翻腾两周半”这样的动作你会演示吗?

【设计意图】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选择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此情景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理解.这个数学模型很好融合初中对角的定义,但是紧靠初中的知识又解决不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第三部分――引入新课

问题3:几个小概念:角及其顶点、始边、终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概念比教师枯燥乏味的灌输效果要好!

问题4:如何表示不同旋转方向所形成的角?初中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自主探究】初中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问题5:你会仿照初中正负数的定义,来表示不同旋转方向所形成的角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方法之间的迁移.【学生自主探究】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那么也把它看成一个角,叫做零角.问题5:教材关于象限角的定义是如何给出的?

【学生自主探究】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角的始边为x轴的非负半轴,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问题6: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呢?

【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角称之为轴线角.问题7:-300°,-150°,-60°,60°,210°,300°,420°角分别是第几象限角?其中哪些角的终边相同?

问题8:具有相同终边的角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写出与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吗?

【学生自主探究】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β|β=k?360°+α,k∈Z}.【设计意图】以上概念均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获得,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能力.【学生练习】教材P7练习1、2

第四部分――例题讲解

例1 360°的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分别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1)650°(2)-150°(3)-990°15′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独立完成.然后与课本的解答相对比一下,发现本题的难点.【教师讲解】本题题意很简单,但是如何入手却是难点,关键是对本节课的任意角定义及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等要点有没有领会清楚,只需将这些角表示成k?360°+α(0°≤α<360°,k∈Z)的形式,然后根据α来确定它们所在的象限.练习:(教材P7:3,4)

例2 已知α与240°的终边相同,判断α2是第几象限角.【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独立完成.然后与课本的解答相对比一下,发现本题的难点.【教师讲解】本题写出与240°的终边相同的角不难,但写出α=k?360°+240°(k∈Z),得到α2=k?180°+120°(k∈Z),如何判断角终边所在象限较为困难.我们必须回到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β|β=k?360°+α,k∈Z)}这一数量关系上去,凑成α2=

k2?360°+120°(k∈Z)这一形式,进而发现需要对k分奇数偶数分类讨论,求解.第五部分――巩固练习

练习:教材P7,5

第六部分――小结与作业

学生自我总结

作业:P7习题1.2.3.4.5.6

第五篇:目标教学模式发表

地理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体会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平

出生年月日:1980.12.04

性别:男 供职单位: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

职称:中一

通讯地址: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

邮编:132517 电话:7652177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里,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推进素质教育,不断的进行校本科研和教改活动。力求用其“研究成果”改进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就是我校在校本科研中所取的一项“研究成果”。“目标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确立目标──解决目标──拓展目标──反思目标。在近一年的地理教学里,我将此种教学模式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体会。

一、“目标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教材相适应 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已走过六年多的历程,旧的中学地理教材,往往采用以大段的说教为主,教师也惯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述法、讲读法等教学方法进行讲授。而新教材的编写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着手,从提出问题导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简明,通俗,生动,亲切,在课文中,“活动”量很大,同时增添了丰富的彩图,大量的阅读材料及各种地图和各样的图表。面对新教材我们再采用讲授法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就是很多地理教师认为新地理教材“没有什么可教”的矛盾所在。“目标教学模式”恰恰解决了这个矛盾,它在解决目标环节大改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了学生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评价点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讨空间,促进了学生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这正迎合了新教材的编写特点,突出了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目标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标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发生了真正的变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多是对以前“五步”教学法的变异。仍表现为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抄你记、我考你背”的注入灌输式方法。而“目标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突出了以自主学习为主,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融入其中的特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激情导入──展开新课──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相比有如下创新点:

第一、“目标”由学生确立

这里的“目标”指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由学生确立是在教学中的一个大胆的尝试。但也是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迈出的一大步。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中指出:“学习目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部分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学生确立“目标”的意义是什么呢?比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提出个人的学习目标。就像在知识的海洋中,树了立个人的航标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避免了课上的盲目学习,解决课上教师与学生各行其是的问题。改变了过去学生面对教材不知从何学起,不知所学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出了第一步。第二、学生参与问题情境创设

在新课程教学法中提倡运用情境教学法实施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这正是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我在地理教学“解决目标”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课文内容提出个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这就体现了不同层次学习上的不同需要,突出了“不协调”,让学生围绕创设问题情境学习目标和课文内容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适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三、给教师以超越教材的空间

在地理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有超越教材的意识,而在“目标教学模式”第三个环节“拓展目标中”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教材的空间。例如:教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在“拓展目标”环节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家住青背乡刘迪今年六年级了,七月份就要升入中学了。爸爸给了他两个选择:“一是就进入学,二是花3000元外乡费去市里上学”。刘迪现在很困惑,请你帮助他们拿个主意,并陈述理由。这个讨论题的设置本身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是我们身边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也贴近教材本身的内容,并留有思考,探究的余地。对教材进行纵向的延伸。让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答案是开放的,使学生能学习到生活有用的地理,能学习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顺应地理课标的要求,体现了知识来源于课本并不局限于课本。

第四、课堂上给学生以反思的空间

学生的反思目标替代了教师的总结。在“目标教学模式”第四环节“反思目标”环节,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对本节课的学习做“本课导学”,它能够给学生以回顾学习过程、清点学习的收获、总结学习的方法、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认知加工,能促使学生在复杂水平上的理解,实现经验的概念化。通过认识加工,有用助于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融会贯通,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目标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地位的转变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极力强调了师生地位的转变。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所为的转变也只是浅尝辄止。思想上的转变并没有真正带动教学行为上的转变,正如穿新鞋走老路。“目标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变革,使师生地位的转变落到了实处。在它“五个环节”中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出了和谐、开放而平等的课堂。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强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总之,完美教学建构是门艺术。他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于校本科研和教改活动,不断的探索、改革。而非声、光、电等先进教学手段的简单应用。“目标教学模式”就像一个驿站,他需要我们教师积极端正思想观念,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创新教育为己任,永远站在校本科研的前沿,为推进新课程,为实施素质教育而不懈努力。

地理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点滴体会

青背九年制学校 王

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