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由表达
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由表达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再现,是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反映。要使学生的习作真正变为内心的一种倾吐需要,就必需深入生活,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写。学生热爱生活,就会处处留心,观察入微,大量的感知材料就会入眼、入心,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知道散养的鸡、鸭、牲畜,肉质、口感要比圈养的好,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不要受到约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爱恩思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自己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只要是亲身经历过的,用心感受过的,就不缺所写的材料,这样学生就乐于表达; 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就要把社会当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亲手做,用眼看,开口说,用心去感受。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同,老师要给予尊重,这样学生就能发挥自己有创意的观点了。这样的习作是真情流露。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儿童学习做人、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一课。不仅给学生以精神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体味他人的喜怒爱乐,体验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丰富自己的情感。同时,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又能使学生了解个性化的语言,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词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第二篇: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由而有创意表达(定稿)
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由而有创意表达
新会实验小学 黄玉爱
阅读教学是积累,作文教学是运用,积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叶老老先生强调学生的作文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然而有的学生害怕作文,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令他们的作文情真而意达呢?如何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在作文教学探究中,我总结如下几点:
一、深入生活 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再现,是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反映。如果离开了生活,作文则如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要使学生的习作真正变为内心的一种倾吐需要,就必需深入生活,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写。学生热爱生活,就会处处留心,观察入微,大量的感知材料就会入眼、入心,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1、引导学生在校内获取写作素材。学校定期举办书画展,文艺表演,开展书香校园的活动。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现个性,为生活增添色彩,为习作增添内容。一次,我在中队活动课中,举行一次“校园知识”知多少的抢答中,共分6个小组进行。先抽签抽题,然后在5秒内不能回答的,其他组可抢答。这其间,同学们的表现各异,无比兴奋、激动。结束后,我让学生自拟题目,把刚才的情境写下来。此时学生兴致最高,文思如泉涌。学生无需绞尽脑汁,无需老师指导,并很快地完成了习作。这次作文,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生动有趣。可见,只要是亲身经历过的,用心感受过的,就不缺所写的材料,也不愁写不出个性来。指导学生对发生的事情进行筛选,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作为作文素材。但有些学生把有意义的事情理解为只是好人好事。其实不对,只要对自己或他人有教育意义,对事物认识有提高的都可以说是有意义。如:“我”因没带清洁用具,而谎称自己生病。这是坏事,但有意义,使我从中懂得做人要诚实;班上有同学打架,也是坏事,但令同学们明白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这样学生就学会在身边获得写作素材,写出一篇篇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
2、引导学生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实践活动,构筑一个生活作文的环境。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就是要把社会当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亲手做、用眼看、开口说,用心去感受。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个性化的作文。比如,我让学生上街找错别字后,就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有的说:街上的错别字真不少;有的说:如果我不认真学习也会写错字;有的说:错字会影响我们城市的形象等。其次,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去参观新会葵博园、小鸟天堂、周恩来纪念馆,采访劳动模范,了解家乡近几年来的变化,以及开展调查家乡的河水和空气污染的源头等活动。还告诉他们,有趣的事物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把它写下来。从这一次作业中,我发现了许多新颖的内容:小蜜蜂是如何采蜜;小壁虎是如何捕捉小虫子;蚂蚁是如何团结一致的等。由此可见学生已学会体会生活,从生活当中摄取写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广泛阅读 积累优美词句
作文其实就是把脑子里积累的词语反馈出来。脑子里的积累厚实、广博程度,直接影响文章水平的高低。语言的积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想作文写得好,语言必须积累多,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更谈不上创意表 达。
1、在汲取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学校图书馆等有利资源,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读书方法,广泛阅读文学名篇,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积累。因为文学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儿童学习做人、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一课。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不论是立意、选材、遣词造句都给人以启迪。不仅给学生以精神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体味他人的喜怒爱乐,体验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丰富自己的情感。同时,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又能使学生了解个性化的语言,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词汇。我要求学生每天最少有半小时的课外阅读,并向他们推荐一些好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社会阅历的名篇名作,如《鲁滨孙漂流记》《三国演义》《童年》等。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我在班上开设了每周一节的文学作品赏读课,通过品——读——背的形式,使学生感受作家语言的魅力,知道同一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下也有不同的写法。这一活动使学生受益匪浅,学生阅读的兴趣大了,感悟能力强了,习作时的内容和形式也广了。
2、摘录背诵,品评交流。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坚持多读背古诗文,准备一本笔记本,把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分类摘抄,并在旁边注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句式的结构进行品评或写上自己的感受。只抄不记也达不到目的。同学们可以把积累下来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也可能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一起交流。
三、开发思路 创造自由表达
新课标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爱恩思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可以不拘 形式:记叙文、诗歌、科幻小说、童话、生活随笔都可以。可以不求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要真实。可以同一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多次写,也可仿写或改写。限制的条件少了,学生的拘束少了,胆子也就放开了,流露的感情真实了,笔下的语句也生动了,充满了灵气和个性。
四、运用积累 提升作文水平
既要积累,又要运用,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坚持每周一练笔,在练笔中,尽量把自己摘抄积累的佳句名言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要达到恰如其分表达和运用,必须正确地理解,理解语言环境。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不断地学习他人的鲜活词句,就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也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写出的文章也是语言表达规范、流畅。且富有表现力,更能流露自己的个性和灵气,也会达到理真情切意达,从而提升自己的人作文水平。
五、激励评价 尊重欣赏鼓励
为了让学生作文充满灵气,真情流露,评价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就少改。发展学生个性出发,指导学生进行以真实生活为题,写自己最感兴事,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学生的习作中有一句精彩的句子,几个优美的词语或构思新颖,或取材独特或真情实感,我都认为是佳作,都给予表扬。例如写《童年趣事》,一个同学写她听到广播介绍:蛋清加西瓜可以美容并防暗疮。她高兴极了,把冰霜的鸡蛋打开取蛋清,把西瓜切开取瓜皮,然后把这两样东西搅和并敷在脸上。结果不但没有变漂亮,反而因皮肤过敏,脸变得又红又肿,害得上医院打针,她后悔极了。小作者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所以,我当即表扬她,并向同学推广,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因此,尽量多就少改,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信心,从而乐意写。
2、分层评价。学生的习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作文评价中,也应该注意分层次,要基于学生的知识的水平,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就应该鼓励。教师不要吝啬自己手中的分数和等级,多给学生一点成功的喜悦,激发的热情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
3、给予期待。在作文批改中,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写下对他们习作的欣赏,并给予小小的期待。比如:期待你下次更多精彩的描述;我是多么希望能多读一会你的大作啊;你的句子是多么优美。让学生觉得他的文章正被人欣赏,他的努力被人肯定。事实上学生总是期待老师对他的评价,许多学生都盼望我早日发下作文本看评语。让学生看到自己每次批该后取得的成绩,亲身体验到习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激发其对写用的热情和信心。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尊重学生,多欣赏,多鼓励,一定能让每一个孩子的习作展现自己的生活和个性,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篇: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是一个个体,在认知思维上,从不懂到懂,从无知到渐丰;在情感上,从少知到多知,从漠不关心到充满热情,从无兴趣到感兴趣,从冷漠到热情……
如果说,一个老师每堂课,都能使他的学生学得快,学到的知识丰富;使他的学生成绩优异;使他的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情感上更加愿意亲近这位老师。那么,就可以说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名班主任,在每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强调一个问题,告诉家长不要把对老师的反对情绪泄露给孩子,这样就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一旦对老师有了反面看法,就会在情感上讨厌这位老师,继而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最终受害的是咱慢的孩子。也许只是家长的一句闲来之语,并无他意,可害的还是咱的孩子。家长也表示认可,并愿意积极配合。
所以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丽散文。包含着对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和知识教学,语文知识的提炼升华所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节拍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内外就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第四篇:尊重学生(本站推荐)
让尊重成为教育中的基本元素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石彦茹
[导读]尊重学生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摘要:尊重学生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尊重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要从爱心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教师尊重学生,应遵循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遵循关心爱护学生的原则,还应遵循信任学生,微笑面对学生的原则。那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哪些方面呢,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三,尊重学生的美好愿望;第四,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总之一句话,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它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尊重学生;教育;教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爱,就根本谈不上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对教师而言,尊重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尊重自己的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教师要时刻记住从爱心出发,它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去做,下面就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尊重学生,首先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虽处于主导地位,但不能因此而凌驾于学生之上,处处以居高临下的姿势,以家长式的作风对待学生,对学生发号施令。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学校里求学,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缺点,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必须放下架子,不要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需给他们满腔热忱的关怀,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架起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那些有缺点错误的同学之前,心理即便有再大的火气,也要记住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
第二,关心、爱护学生的原则。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道德情感,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及健康状况,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全身心地把爱的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在这一条原则上,教师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应该只关心、爱护成绩好的学生,喜欢品貌好的学生,而对成绩差、品貌上有缺陷的学生或喜欢顶撞的学生冷眼看待,用恶语讽刺。真正的教育应是把你的爱心平均播撒给你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由衷信任学生的原则。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老师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是培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的自信心从何而来,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由衷的信任。学生需要教师有效的夸奖,需要教师的鼓励。“夸”不仅仅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学生的信心。只有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对学生由衷的信任,才能使学生自重。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对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第四,微笑面对学生的原则。对学生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教师的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学生,带给学生以温暖,带给学生以爱。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笑,是爱的语言。教师冲学生微笑,这表达了教师内心的感情是喜欢学生,乐意见到学生。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无论是课内课外,教师都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多对学生说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踊跃举手、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而课外,也必然会出现学生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喜欢围在教师身边蹦蹦跳跳的场面。
教师只有遵循以上原则,才谈得上对学生的尊重。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哪些方面呢?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有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才能互动,课堂才会出现其乐融融的局面,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内在需求。试想,当自己的人格无缘无故被人侮辱,是怎样的尴尬和伤心?教师要尽可能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一贯表现,尽可能多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不说恶意的伤人的话,伤学生自尊的话。虽然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未成年人,可他们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教师应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容易管教,故意让学生怕自己,这样的教师,正在把学生造成一个个失败者。一个懦夫想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亲近教师。如果只把学生看成单纯的教育对象,而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必然会导致空洞的说教和漫无边际的唠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记得一位名家曾说过,爱学生,不但要爱“金凤凰”,而且要爱“丑小鸭”,要做到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倍加爱护,只有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使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才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对于教学中的“丑小鸭”,也就是后进生,他们一般对同学、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实施对这些学生的转变,首先要赢得他们的信任。为此,教师就要放下架子,通过有意识的活动、谈话,缩短与这些学生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心与爱心,从而激发强烈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心。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如何做到“高效低耗”,显然,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快捷、有效的方法。
第三,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无数的要求,同样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要求,只要学生的要求合理,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学生生性好动,要求在课间展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再合理不过的要求,可个别教育者怕学生玩得太过火,不能得到更好地休息,影响下一堂课的学习,只是一味地制止学生不许打乒乓球,不许打篮球,不许玩无聊的游戏,不许……这太多的“不许”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在学生看来,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这么好玩的游戏,全都被他们所尊敬、所爱戴的老师粗暴地否决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对教师失去信赖感、崇敬感。教师的天职不仅在于育人,在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还在于培养学生健康地成长,而对学生课余活动的大面积制止,又何谈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对学生课余活动的合理要求应给予必要的尊重和支持,否则教师渊博的学识在学生心中也会失去光彩。
最后,我要说的是,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就要首先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先学会尊重教师,长大后,进入社会后,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但是,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等于纵容学生,不等于包庇学生,不等于不要纪律,在任何时候,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还要及时地作恰如其分的批评。该严时还要严加管束,但对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对他们的一些美好的愿望和富有积极意义的合理要求等,教师总要多加保护,给以必要的尊重。
让我们给学生以尊重、关心和支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称;只有这样,教师渊博的学识才会发出灿烂的光彩,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加入到尊重学生的行列中来吧
参考文献:《赏识你的学生》《教师如何尊重学生》《给教师的建议》
第五篇:让学生自由真实的成长
让学生自由真实的成长
——读《尼尔与夏山学校》有感 读了《中国教师报》2010年3月3日刊登的《尼尔与夏山学校》一文后受益匪浅,由衷佩服尼尔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尤其是他的“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对我国的现实教育事业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很多学校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当某些有威望的班主任在学校时,他所带的“优秀班级”学生表现很乖,很优秀。可是一旦他离开学校后,这些班级就会“翻天”,不复往日的“优秀”。
靠“监控”与“圈养”管理学生,已经成为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管理、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而这样做的后果,只是造就了学生表面的驯服。“优秀班级”表面上看似“优秀”,实际上却问题成堆,且随时都可能爆发。这样“让学生适应学校”的教育,最终扭曲学生的天性,变得表里不一,因为接受教育而极度厌烦教育,成为了教育的牺牲品。
也许我们对上述现象都已司空见惯,认为教育就应该如此吧,这更是教育的悲哀。如果教育一直“让学生适应学校”的话,教育最终会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绊脚石。不要光盯着那些所谓的极少数“成功学生”,要多想想那被教育层层淘汰的“失败学生”。
所以,教育要想真正发挥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就应该勇敢地“让学校适应学生”。誉满全球的英国教育家尼尔就是秉承这一理念,创办了现代教育史上的典范之作——夏山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这听来匪夷所思的情景却是夏山学校的真实写照。
当然,这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哗众取宠。夏山学校创始
人尼尔用了60年的时间,努力做到“让学校适应学生”,证明了“自由发展”的教育是行得通并值得做的。“自由发展”的教育,主张“不干预孩子成长和不给孩子压力”,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因为是在自由中长大的,因此能尽可能地发展本性中的“善”,在心理方面都不受外来权威的管束和压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避免成长中的“虚假的礼貌”,活出“绝对的真诚”。
因为主张“不干涉”式教育,夏山学校提出了“让孩子做他自己”的育人目标。“让孩子做他自己”,这是多么富有人性的目标呀。由于现代教育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长承担着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追求,也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唯独他本身的理想不可产生,即使产生也不能追求。这样的孩子要想长成“真人”——内外如一,是多么困难呀。所以,尼尔指出:“文明的进步表现在推翻世界上的许多虚伪和欺骗。我们应该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超越今日的虚伪文明。”这样的追求,比起口号式追求又是多么的宏大与振奋人心。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努力去办“自由发展的教育”,让孩子自由的、真实的成长,教育的未来因此会无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