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怎样把文章写长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6-68240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8 14:58: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怎样把文章写长

怎样把文章写长(2011-11-04 14:19:16)

转载▼

标签:分类: 写作辅导

杂谈

有位高一新生在课间对我说:“一篇作文要八百字,太多了。我写不满那么多字。”我问:“你能写多少字呢?”学生说:“我一般写到三五百字就没有话讲了。”我们在走廊上说了一会儿话,又上课了,我对他说:“刚才我们说了五分钟的话,如果写到纸上,可能已经有两千字了。”学生吃了一惊。因为他可能不觉得已经“说了那么多字”,而作文时却像拿凿子刻石碑似的,多写一行字都累得慌。

我刚教书那一阵,也有学生问“怎样才能把文章写长”,听到这种话我会笑,因为当时也有学生问“怎样才能把文章写短”。网络开始流行后,多了一个词叫“灌水”,几句话的意思往往能扯成长篇大论,如“抻面”一般,“假大空”盛行,说废话成风。当然,那已经不完全是写作技能差,而是文风问题了。

如今学生的焦虑常在“写不长”,因为高考作文那个“不少于800字”的要求悬在他头顶上。应试要求的陈规有不合理之处,然而经常性的“无话可说”毕竟也反映出表达能力差。

学生感到没有内容可写,下笔“写不长”,一定是在某个具体环节上有困难。解决“写不长”的问题并不难。首先要能发现学生作文中“没展开”或“没说清”的地方。有位初三学生写在校园经历的几件事,有一处写在“鲁迅园”遇到同学,但只有三五句话的叙述。问她:“你写的是东墙脚,哪个地方的样子还记得吗?”因为我每天也从那儿经过,所以我知道她写的能是东墙脚,只有东墙脚才能有那窄窄的巷子,砖墙才会有那样的特点,而一个不了解“鲁迅园”的读者根本不知道什么“东墙脚”,也无法从三五句话里体会那里特有的情韵。我让她“再想想那幅图景,描摹得细一些”。她闭上眼睛描述,有:“老墙上的藤叶枯了,仍然在风中颤抖”,“那把丢弃的竹扫帚斜靠在墙边,竹柄上已经有星星点点的绿斑”„„在回答:“你对那里的景物有过哪些想象”时,学生说:“木门上残存的红漆总是让我想象到,十九世纪末,这幢楼刚刚落成时的大门红得发亮;还有,当时是清朝末年,男子还留着辫子呢!”在回答“走在东墙脚窄巷时,你有没有其他人不一定知道的心思”时,学生脱口说:“我希望对面过来的也是女生,最好还是我认识的;巷子窄,要不我会尴尬。”我觉得她那种心理很真实,因为那条巷子的确很窄。我对她说:“好吧,把刚才想到的这些话都补进去,因为要联缀过渡,这样就多了三百字。现在看看怎么样,画面出现了,感觉有了,读者也跟你一同走进东墙脚的窄巷了„„”

这一次学生知道怎样“写长”了,下一次她是不是还会这样去想、这样去写,取决于她能否有“描写意识”。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个人善于描述自己见到的人和事,善于形象地传达自己的感受,他会在很多地方受到欢迎,原因在于别人听他说点什么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即我们常说的“生动形象”和“传神”,听众或读者在接受信息时少了很多障碍。在这里,已不是“能不能写长”的问题,而是“会不会写”的问题了。

缺乏读者意识,忽略他人可能的感受,总以为自己看到的东西任何人一定会有同样的印象,而不知道这一切应当用自己的笔去“还原”,应当通过“描绘”去传达,这是很多学生的写作通病。当然,“什么是描写”和“为什么要描写”几乎是同一个问题,——就是要把自己所见到的一切用文字传达出来,使读者读后脑海里出现的形象与作者所见的图景高度吻合。因为缺乏描写意识,很多学生总以为叙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过多的叙述至多只能完成“顺序”,只能解决“往前走”,即使一些学生懂得“一波三折”,也至多是走条曲线,而不知道应当“停下来看”(描写)。这就是记叙文“写不长”的主要原因。有些教师的写作教学可能也忽视了这样的指导。

议论文的“写不长”则往往在于学生不了解议论的作用,缺乏议论的兴趣,议论的过程被弱化。学生在文章开头亮了观点,但写作目的不明,不知道需要通过文字来显示自己的“说服力”,不懂得要展示“支撑论点的过程”,而是匆匆忙忙直奔结论。所以,三五句话亮了观点,仿佛不屑与人论辩,随即便是所谓的“摆事实”,举出一两个并不一定妥贴的例子,就自说自话地收住,那意思仿佛是“事实胜于雄辩”,“你自己慢慢去体会吧”。——我讲评议论文作业时,问学生有没有这样的情绪,很多学生都会心地笑了。这些学生的“写不长”可能还是在于缺乏读者意识,认为“我知道的你就该知道”,“我想到的你也一定会想到”,所以不必多言,而也正是这个自以为是的“不必多言”,最终让一些学生感到“无话可说”,进而“不会说”。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说“把议论引向深入”,可是如果教师自己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生往往也就不会深入思考;而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独立思考是没有价值的,学生作文往往也就自觉地“浅”了下去。这样的“浅”,必然造成无话可说。电视台播放低俗的小品节目,嘲弄残疾人或弱势群体,批评这种表演低俗,是立场和情感态度问题,是基本素养,学生凭最简单的道德判断就应当解决。然而要分析这种现象何以有市场,则需要从国民素质,从管理体制诸方面去分析,教师如果能启发学生就这类问题作深层思考,不愁无话可说。当然,话说开后如何把握分寸,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针对“写不长”,我经常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记叙,多想想:当时情景究竟是什么样的?对读者而言,我的描述能不能再现当时的情形?我是不是应当把讲述的节奏放慢一些?如果是发议论,则应当想到:我表达观点的条理是否清楚?我的读者可能会在哪方面、对哪一句话产生误解„„

在这里我想指出一种现象,即学生的作文习惯经常和教师的教学有关,他写作上的困难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观和评判习惯有关。在起始年级教学中经常发现,如果学生在九义阶段接受了正确的写作指导,他一般不会觉得有什么

特别的困难。学生“写不长”有时可能是因为教师不喜欢某些内容,他“不敢写”;有时是教师要求过高,总是认为学生的写作“提高过慢”,“不到位”,于是学生“不会写”。学生从语文教科书上接触文章的大多是经典作品,一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以经典为样本,拿学生作文和教材的表达相比较,这种做法没有必要,这样的目标会让初学写作者感到不可望也不可即。教师在作文指导和评价方面应当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丧失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在和同行讨论这个“写不长”的话题时,我注意到,有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无话可说”研究,已逐步延伸到教师自身表达习惯的问题。确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自身不善于表达,也就无从引导启发学生的有效表达。有些教师自身不善于感悟生活(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语文教师自身的观察能力也比较差),当他们看到学生写一件趣事时,经常会说:“这么巧的事,怎么被他看见了?”他们还缺乏幽默感,我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一位学生饶有兴味的表达,全班大多数学生觉得有趣,听课的教师也忍俊不禁,可是授课教师并不敏感,反而批评学生大惊小怪。在这样的教师面前,有些学生就逐渐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激情,他是“懒得多写”,而并非是那个“我写不长”。所以,学生写作方面的一些痼疾,教师是不是也该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呢?

第二篇:怎样把作文写长

怎样把作文写长

要想把作文写长,非常简单,我就先从记叙文来说吧。

记叙文就是记一个人或事,也就是把你看到人或者事讲给别人听。一般来说,你要把一个人一件讲清楚,讲得有味道,有意思,600字、800字很容易就写出来了。可为什么许多中小学生总是“凑”不够字数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弄明白记叙文该最基本的写法。

首先要弄清楚记叙文的要素。所谓要素,就是不能缺少的东西,你对人讲一件事,讲一个人,一般来说,都要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点,没有这六点,人物、事情就不容易讲清楚,这六点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如果要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这六要素就是树的枝干。你画一棵树,只要把枝干画出来了,谁见了都会说这是棵树。你写一篇记叙文,把这六要素写出来了,谁见都会说这是一篇记叙文,也就达到记叙文一般的标准了。想一想,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可用几个字来表达,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不能用那么少的字表达了,少了往往不清楚。坚守着把事情说清楚这一原则,去写起因、经过、结果,不知不觉就能达到600字或800字了。这就是把记叙文写长的第一个办法:围绕着六要素作文。

其次,要充分运用记叙文写作的各种手法。写作文,无论怎么写,都离不开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这几种手法,如果能在写作文时运用好这些手法,文章就很容易写长,也很容易写好。就拿吃饭这简单的一件事来说吧。你说,昨天中午,妈妈做了一桌子菜,我们一家吃得很高兴――这就是叙述。你再说,那些菜颜色鲜艳,香气四溢,一看到我就禁不住流口水,赶快坐下,端起饭碗,拼命往自己碗里挟菜,爸爸看到了,说:“别抢,没人和你争!”可他也是大筷子小筷子往自己碗里挟――这就是描写。你又说,我真是太幸福了!――这就是抒情。你又说,天下没有白来的幸福,香甜的饭菜,也是辛苦的汗水换来的。为做这顿饭,妈妈买菜、洗菜、炒菜,用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特别是炒菜时,我看到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这就是议论。这样几个手法都运用了,吃饭这一件简单的事,就很形象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文章也有趣味,有了思想。再比如你写的春运的火车站那篇作文。你可以叙述说:春运时火车站是什么样子?昨天,爸爸带我到火车站去看。也可以描写,诸如,一进火车站,就见长长的车辆挤到路上,好长时间都动不了一步;卖票大厅里更是人挤人、人挨人,有一个扛着包袱,那包袱却压着四五个脑袋上,让这四五个人“帮”他扛着……像这样表现挤的细节你可以写出好多个;你也可以抒情:谋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呀!你也可以议论,人为什么会挤在这里呢?就是为了过年时和家人团聚。远行千里,心系家人,对于长年在外打工的人来说,再没有比与家人团聚更幸福的事情了。这样运用了多种手法,你文章也就活泼有意思了。当然,作文时,并不是非得把这些手法都要用上,而是根据你写作的题材,要表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手法。但对于记叙文来说,叙述、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抒情、议论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有感而发,在篇幅上不能超过叙述和描写。如果六要素是你所画树的枝干,那么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那树上的细枝碎叶,你把枝干画出来了,谁见了都会说这是棵树,你画出了枝叶,人们就能辨别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了,你的记叙文不仅可以长起起来,还可以美起来,也就进入好作文的序列了。

第三,要煽动想象的翅膀,调动思维的力量,充分运用烘托、对比等作文技巧。写一件事,写一个人,直接去描写,有时会显得很单薄,这时,就需要你煽动想象的翅膀,调动思维的力量,运用烘托、对比技巧。什么是烘托?就是你要写一个好人,就先写另外一个或一群好人,然后说你要写的这个好人比那一个或一群好人更好;就你要写一件有趣的事,先写一件有趣的事,然后再说你写的那件事比这个更有趣。简单地说,烘托就是用好的东西衬托更好的东西,用坏的东西衬托更坏的东西。什么是对比,就是要写个好人,写写个坏人,两个对比,显出好人好来。写一件事,先写相反一件事,两件对比,显出你要所写的那件事的特点来。像《倚天奢龙记》,在写谢逊夺奢龙刀那一段里,写了海沙派如何厉害,在大江上称雄,又写天鹰教一个程坛主凭一柄链子锤就将海沙派收拾得灰溜溜的,又写了谢逊一人将那么一群人都收拾得服服帖帖,可就是没奈何得了张翠山。这里就是运用了一个又一个烘托技巧,海沙派烘托天鹰教,天鹰教烘托谢逊,谢逊又烘托武当派张翠山。这样一路写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越看越觉得后面的人物本领高。《倚天奢龙记》整本小说都是建立在一个大的对比上。这对比的两个人就是张翠山与张无忌父子,张翠山身为名门正派,娶了天鹰教坛主作媳妇,处于名门正派和“邪教”之间,他采用了自杀的处理办法来解决矛盾,这是一个反面的错误的处事手法。后来他儿子张无忌,面临同样的情况,名门正派的武当派是他父亲的派,师祖还教他武功,而他却当了“邪教”的教主,又和敌人蒙古王爷娘姑娘谈恋爱,但他处理的办法正和他父亲相反,消除双方的隔膜,联合起来,一起去推翻蒙古帝国。这就是正反对比。呵呵,上次我举了武侠小说的例子,看你感兴趣,这次又举了这例子,突然想起,这些小说你大概没看过。好,咱还是拿你的作文来说这个问题吧。你写火车站的拥挤,如果你先写路上看到车辆怎么顺畅通行,街心公园里的人怎么闲适,再写火车站的拥挤,那就是用了正反对比;你写你曾经见过的最拥挤的情况,再说春运的火车站比你以前看到的拥挤更拥挤,那就是用烘托了。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树的枝干,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是枝叶,那么烘托和对比就是那棵树旁边的山水、房屋、花丛,有了烘托和对比,你作文这幅“画”,才更完美。烘托和对比,是作文的两个最基本技巧,你可以在学习与作文中间慢慢体会。

平时注意观察细节 加强描写 把事情写得具体 生动 注意环境 天气 动作 景物

比如你要说:一个小女孩在冬天,出来卖火柴,她很冷。

可以变成: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脚走在大街上,她身上穿着破烂的衣服,无情的北风摧残着她,她又冷又饿,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打着冷颤。这就变长了。

第三篇: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把握好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按大纲规定进行作文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不拘形式,自己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大纲》要求中、高年级:写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以及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其次,作文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留心生活,感悟生活,认识事物,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要转变观念打破以往陈旧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作文不感到厌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自主自愿的写作。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教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

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要求学生把课外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

观察人物时要提醒学生,不光注重他的五官衣着,更要留心他的神态、动作、语言,他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样说和做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你对他的所做有什么看法?

观察事物要抓住它的特征。如:“花”,抓住它开放时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的颜色和气味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定时抽查学生的观察日记本,对其中写得生动、具体的片段,适当进行点评。

二、指导学生描写细节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写作时抓住“细节”才能使人物生动形象的再现。描述“细节”时教师要作具体安排、细微引导。

例如;一天早晨我从讲台上走下去,把教室的日光灯关掉了,我就让学生观察这个细节然后口述。当提问时第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把灯了。”对他的回答我表示肯定。然后指出这句话不够具体,没有把老师的动作、神态以及灯灭后的情景表达清楚。接着我又做了一次示范.这次同学观察到的内容就丰富了。描述起来也就具体得多了。有的学生把老师开灯时的神态、动作描述出来不算还把日光灯是怎样灭的以及灯灭后教室里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如:“老师笑眯眯地走下讲台,慢步来到开关前,伸出手轻轻地按了一下开关,只听‘嗒’的一声,日光灯灭了,顿时教室里比以前昏暗了许多。”这样学生就把要描述的内容生动具体地写下来了。

三、经常进行扩句练习

扩写能把所要表达的事物形象的展示给读者。例如:“同学走进学校。”按扩句的要求,应在同学们前边加上一个词。但我要求学生再进行一些联想,力求把同学们走进学校的情景描述得更加具体。向学生提示:哪个班的同学,怎样走进学校。如:三年级的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校。这样学生就纷纷把自己脑海里闪现的一幕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总之要让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教师要做学生的有心人。对学生的要求和指导要做到经常性,也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学生把作文写的形象、生动、具体、有序。

第四篇: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有关作文的话题――“如何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写作文时又很令一些同学头疼的话题。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什么是具体?

2、为什么要把文章写具体?

3、怎么才能把事情写具体?

一、什么是具体?

师:什么是具体,怎么样才叫写具体了呢?先来听我来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次,一位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让同学们到楼下观察学校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有的同学说,嘿,一辆破车有什么可看的,有什么可写的,可是因为是老师让看的,所以又都不得不去看看。

老师让他们用一段话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下面是两位同学写段落:

(出示)第一位同学:学校的一角放着一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同学们看了都说“这辆车可真是又破又旧”,车的每一个地方都十分破旧,车座、车架、车圈、车条,包括车的支架,没有一处不破不旧的,真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它更破旧的自行车了。

第二位同学:学校的一角有一辆自行车,车座上的皮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仿佛一只癞蛤蟆张开的大嘴。可能是长期风吹雨淋的缘故吧,车架上已经布满了黄锈。车圈和车条已经看不见一点亮光。车胎瘪瘪的。车的支架也折断了,停放时,只能靠在墙上。

师:大家看,两位同学写的是同一辆自行车,所用的字数也差不了几个,第一位同学在文中使用了六个“破旧”,第二位同学文章中一次也没有出现“破旧”这个词,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谁真正写出了自行车的“破旧”呢?

师讲解:这可就奇怪了,第一位同学六处提到自行车的“破旧”,文章的字数也不少,比第二个同学用的字还要多,倒没写出自行车的破旧;第二位同学一处没用“破旧”这个词,反倒写出了自行车的破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具体,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细节方面很明确的,不抽象的,不笼统的。正因为第二个同学做到了“写具体”,听了他的文章,大家的脑子里一下了就浮现出那辆破自行车的样子,知道了它的破旧程度。而第一个同学虽然六次写到“破旧”,但因为只是概括叙述,车子到底破旧成什么样子,大家并不清楚,脑子里不能浮现画面。

看来,判断一个同学是不是把文章写具体了,不能只看它写了多少字,写得字数多不一定就是“写具体”了。那么,怎样才算写具体了呢?一般来说,具体的描写有丰富的细节,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也可以这样说:凡是读了以后,能让读者脑子里出现生动、细致的画面的,都是写的比较具体的;而概括的叙述,只能给人一种模糊的印象,读者的脑子里是不能出现细致的画面的。

二、为什么要把文章写具体?

大家再来听一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做《奇特的广告》。

《奇特的广告》

香港一家经营胶粘剂的商店,推出一种最新的“强力万能胶水”。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胶水,店主便在电台、报纸上做广告,花去了不少广告费。可是前去购买者却寥寥无几。

后来,店主夫人想出了一种奇特的办法:她用这种胶水把一枚价值数千元的金币粘在商店门口的墙上,并宣布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金币就归谁所有。这下子,商店门庭若市,不但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而且一试身手想发财的人数不胜数。然而这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是“望金币兴叹”。有位自诩为“力拔千钧”的气功师,闻讯专程赶来,结果也是空手而回。于是这种胶水的声誉大振,吸引来了各方来客,前来订购的人和订购电话络绎不绝,胶水的销量剧增。

同样的胶水,为什么先后的销量不同呢?这是因为在电台、报纸上做广告,只是概括地叙述产品的性能,不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人们熟视无睹。而店主夫人想出的办法不但新颖,更重要的是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胶水性能好,让人信服。

做生意、做广告如此,我们写文章也应该这样。活生生的事实,胜过东拼西凑的空话、套话及编造的材料。写具体就是要求大家要“用事实说话”。老师要求大家“要把文章写具体”就是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你所写的内容了解得更加细致,也更加信服。

比如说,我要写“小弟弟真淘气”。我就要“用事实来说话”,用具体的例子写出弟弟怎样淘气。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写的一段话,大家看他的这个小弟弟淘气吗?

(出示)我 有一个淘气的小弟弟。他是舅舅的孩子,名字叫:李浩洋,快六岁了。让我说说他的淘气事吧!今天我来到姥姥家,李浩洋在门口迎接我。我带了几本书,坐在床上看了起来,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咦?怎么书上粘着一块口香糖?李浩洋在一旁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原来是他在我洗手时把嚼过的口香糖吐在了我的书上,我又气又乐。过了一会儿,我去客厅喝水,刚回来姥姥就跑过来拿着我的作业本对我说:“李浩洋在你的本上画叉子。”我气得直跺脚。该写作业了,我进了书房,他也跟了进来。我把他推出去,他还不罢休,放着好好的门不走,偏要爬窗子。不小心碰到了花瓶,花瓶“嘭”的一声掉到地上摔碎了,他吓得赶快跑走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现没人说他,就跟没出现这件事一样溜进书房里。这就是我淘气的小弟弟。

大家看,正是因为这位同学写了三件具体的事实,才使我们对他弟弟怎么淘气有了清楚的了解。你们说对吗?

所以,请大家牢记:写具体,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多写实事,少说空话。

三、怎样把文章写具体?

我们先来看一个同学所写的一个片断:

(出示)想起那件童年傻事,我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我四、五岁时,有一天几位叔叔来我家作客,送我家一箱变蛋。我不认识变蛋,也没吃过变蛋,错把保护层上面的小粒当作了“奶油渣”,吃在嘴里咸得直发苦。爸爸妈妈知道了,也不住地笑我。

这个同学写了自己四、五岁时做的一件傻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文章的材料选得是很不错的。可是读过之后,总让人觉得写得还不够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呀,这位同学只是简略地写出了自己做了什么,而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以及内心的想法都很忽略了。

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就必须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以及怎么做的详细地写下来。怎么写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要“步步追问”加上合理的想象。就拿刚才那个片断来说吧。那箱变蛋是什么样的?看到那箱变蛋自己是怎么想的?自己又是怎样把它打开的?打开后又看到了什么?„„只要这样一步一步地追问下去,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然就能把文章写具体了。

运用“步步追问”的方法加上合理想象的办法,刚才那一段文章,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加上自己的想法以后,文章会更加具体生动,不信,请你听听修改后的文章吧。

(出示)想起那件童年傻事,我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记得那是我四、五岁时,有一天,几位叔叔来我家作客。临走时,留下一箱东西。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出去送客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轻手轻脚地走近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我脑子里出现一个大问号。我围着箱子转了一圈,虽然我认字不多,但还是认出了“变蛋”两个字。咦?变蛋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我在平时别说吃过,就连见也没见过呀!我坐了下来,等爸爸妈妈回来一起“尝鲜’。可又一想,每次别人送的礼物,爸爸大多又转送给了其他人,要是这一箱“稀世之物”落到别人手里,那不就太不合算了,得先下手为强!干是,我揭下箱子上的封条,打开箱子一看,发现十来个变蛋。它们和苹果差不多大小,椭圆形的,外表是许多小粒(是起保护变蛋的作用)。我伸手从里面掏出了一个最大的变蛋,左看右瞧,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吃。看着那一个个小粒,我不禁想起了蛋糕里的奶油碴子来,对!它一定是用奶油碴子做成的,不然样子不会那么像!想到这儿,我觉得“变蛋”这个名字太难听,叫“奶油蛋’才对哩!

“奶油蛋”的诱惑力促使我从上面掰下一些“奶油粒”放进嘴里,怎么?没味,只觉得又干又脆,心想:奶油应该是软软的呀,怎么变得硬梆梆?对了,这一定是烤干了的奶油!没味嘛,太概是吃的太少。想到这儿,我拿了一大把“奶油粒”吞了下去,正想说一句“味道真棒”时,只觉得嘴里咸咸的,而且咸得直发苦!我赶忙一遍又一遍地漱口,心想:什么变蛋呀!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难吃的东西,我再也不吃了!!

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问明原因,笑得直捂肚子。他们告诉我刚才吃的是变蛋的保护层,那是泥做的,里面放了盐和其它调料,是不能吃的!剥去变蛋的保护层,里面才是味道鲜美的变蛋呢!但不管怎么说,我认定变蛋是最难吃的东西,自然也不想再打开尝尝了,再加上没得到家长同意,怕挨报评,只好傻乎乎地点点头。

提问:

1、你认为经过修改,刚才这篇文章写的好吗?

2、你认为这节课的学习,对你的作文有帮助吗?

同学们,帮助你们写出好文章是老师最大的心愿。在结束今天这节课的时候,我要送给大家几句话: 要想文章写具体,事实说话须牢记!看甚想甚如何做,步步追问写详细。

第五篇:把文章写具体

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写细腻的几种有效方法(复习)

一.1.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

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

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这一段写得好不好﹖

2.害怕跟高兴、惭愧、伤心....等等情绪,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这是抽象的。写

抽象的文章,要采用具体化,使它生动。那么要怎样使抽象具体化呢﹖

有一个好法子,那就是应用『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去描写。

当我们要描写一件事,我们可以问自己说:『那时候我的眼睛看到什么﹖我的耳朵

听到什么﹖我的心里感到什么﹖我的脑里想到什么﹖我有没有动作﹖』

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看),或

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听),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感)。

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了房门,躲

在被窝里(做),在被窝里,我一直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想)!

3.我们以『在雷雨中上学很苦』当做练习的材料

夏天的中午,雷雨最多了。吃过中饭后,天空常常被乌云带来的大黑布包了起来

(看)。闪闪的电光,如银蛇般在天空穿梭,照得人脸色苍白(看)。隆隆的雷声(听)

战场上的大炮声,震得我耳膜快破了(感)。”劈里拍拉!劈里拍拉!”雨打在屋顶

上,响起了好大的声音(听)。快上课了,我不能等到雨停(想),所以穿上雨衣,冲

进雨里(做)。无数的雨滴,像千万枝冷箭向我身上射来(感)。我拉好了雨衣,加速

脚步向学校跑去(做)。到了学校,制服湿了(看),真是讨厌(感),今天要是星期

天,就不会受这种罪了(想)!

二、精心锤炼词语、.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

如:

(1)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

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

(2)、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

一声: “哇呀!”舌头吊在外面,半天缩不进去。(形容一个人很怕吃辣椒)

(3)“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4)“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

了一下”。

怎样把文章写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