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冶市率先在县级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上实现突破
大冶市率先在县级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上实现突破
作者:李国芳
一、率先在统一思想认识上实现突破
首先,统一现状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中央强调的重点应该是抓好企业占有使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因为从全国讲,这部分国有资产数量巨大,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就大冶而言,全市资产总量为14.91亿元,从总量结构上看,国有资产结构呈现经营性资产偏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偏高的特点,企业国有资产
2.81亿元,占总量的19%(净资产更少,仅为0.12亿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12.1亿元,占资产总量的81%。从管理方式上看,长期以来,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上一直沿用过去的模式,国有资产在形成、使用、处置各环节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加之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使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家底不清,产权不明;配置不合理,苦乐不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处置不规范,流失严重;经营分散,收益甚微等现象普遍存在;资产利用程度不高,开发潜力很大。
其次,统一领导认识。长期以来,大冶市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上一直沿用过去的模式,国有资产在形成、使用、处置各环节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加之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使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旧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必须改革,让国资管理部门在突破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壮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多次进行专题研究,统一了领导认识。
再次,统一部门认识。书记、市长多次在大会上要求全市各部门单位必须大力支持和配合国资局管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这“最后一块蛋糕”,反复强调“不交资产交帽子”,并且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国资局成立后,书记、市长多次上门调研,听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市“四大家”全体领导参加全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书记、市长亲自强调、部署工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领导小组,督促和指导全市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统一了各部门的认识,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从而在全市按照“改革管理体制、规范管理行为、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效益”的目标,跳出了国有资产只有在安全完整的状况下才不会流失的局限性认识,形成了改革的推进合力。
二、率先在体制机制建立上实现突破
一是明确改革思路。不墨守成规,不死板教条,大胆跳出国有资产管理传统模式和框框制约。大冶市明确国有资产所有权为国家,管理权在政府,使用权在单位。确定以清产核资为基础、以产权管理为关键、以资产盘活经营为重点的整体工作思路。坚持“四结合、三统一、两规范、一改善”的工作方法,即与部门财政预算相结合、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与处理处罚相结合、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统一产权管理、统一配备标准、统一经营收益;规范资产处置行为、规范资产经营收入管理;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制定和实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规划,优化整合办公资源,公开处置富余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建立监管机构。202_年,大冶市考察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实际,把国资办从财政局分离出来,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立市国资局,明确国资局为市政府
直属正科级特设机构,授权国资局代表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负责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并接受财政局委托,负责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三是搭建双三层架构。大冶市先后搭建了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国资委+国资公司+出资企业” 和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政府—国资局—主管部门”相结合的双三层架构。早在202_年7月,由省政府批准成立国资公司,这在当时是全省首例。市国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资委+国资公司+出资企业”的三层国资监管架构的建立。同时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开展,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及其收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深化和拓展财政职能,改革国有资产分布不公而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被政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起政府委托国资局管理的“政府—国资局—主管部门”三层管理新机制,落实管理责任。
同时,市国资局与市国资公司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且规定国资局长兼任国资公司董事长,一名副局长兼任总经理。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探索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我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健全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202_年3月,市政府印发了《大冶市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改制资产处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资金管理作了明确规定。202_年5月,市政府印发《大冶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收入管理等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实行年度预算审批制度,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强化监管手段,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和产权转让规范程序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信息化全程监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支建立完善监管制度。逐步形成了“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规范运作”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市国资局不断探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我市国有资产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健全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办,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三、率先在监督管理运营上实现突破
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局,不仅对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而且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纳入监管范围。市国资局一方面继续抓好企业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另一方面,坚持以产权管理为突破口,从强化国有产权、购建、转让、收入等方面入手,严格程序、突出重点,加强了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运营工作。
一是实行产权统一管理。国资局代表政府行使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能,把原登记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名下的所有国有资产变更至国资局名下,由国资局代表市政府拥有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国有资产的产权,杜绝和防止因所有权不明而引发的各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产权变更后各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资产使用权,而无资产处置权。目前,市国资局已与全市47家行政事业单位签订了国有资产移交协议,到年底全市99家市直部门预算单位和全额预算单位将全部纳入统一管理。
二是实行资产购建预算管理。在全市推行部门预算的同时,国资局推出了行
政事业资产占用编制制度和资产购置预算制度。国资局每年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核定其资产占用标准、质量和数量的编制定额,按编制核定其当前资产购置及更新改造的预算方案。对于超编、无编资产和未按预算购置的资产视同非法占用国有资产,由国资局予以无偿没收调剂使用。202_年,我市共收缴超编超标公车153部,并对收缴的车辆按照“调剂一批、封存一批、拍卖一批、报废一批”的原则,进行了分类处理。其中退还单位13辆,调剂7辆,异地封存2辆,强制报废47辆,成功拍卖84辆。
三是实行公开资产处置。在组织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国资局切实把好资产评估、公开处置、收入管理三个关口,纠正了原来单位分散占有、自行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了单位“小金库”的滋生蔓延。对处置交易的国有资产严格委托社会中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资局审核确认后报政府确定作为交易转让底价。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委托拍卖机构采用市场方式,对转让资产进行公开竞价拍卖,达到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市国资局成立至今,已成功拍卖或挂牌转让了教育技术装备站等9宗资产,这些资产评估价只有202_.12万元,通过招租、拍卖后收益达2559.5万元,增加550.38万元。
四是实行资产收入集中管理。将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收入全部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专户管理,一改过去由部门掌握支配国有资产收入的格局,收缴后的国有资产收入专项用于建设相对集中的办公区域,对提高机关公务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党政机关办公条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针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较大,并且大量资产地处商业繁华地段情况,制定优化整合方案,对闲置和商业价值高的资产和土地,收回使用权,由国资局评估后委托中介机构公开拍卖,收入纳入国有资产专户管理,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条件的改善,使国有资产在变动中盘活增效,从而达到降低行政运作成本,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
时间:09-03-03 来源:黄石改革与发展期刊
第二篇:当涂县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当涂县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202_-07-02 10:12:17 来源: 中安在线(合肥)有0人参与 0(0)近几年来,当涂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方面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全面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特别是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一直是县委、县政府十分关注的大事。早在202_年10月,当涂县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新农保制度,并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领导的肯定。202_年12月,经国务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当涂县被列为安徽省首批新农保试点县。202_年10月当涂县将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养老保险),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
为吸引农民参保,根据中央、省文件精神,当涂县对新农保制度进行了部分调整,一是增设了缴费档次1100元、1200元2个档次。二是增加了缴费补贴标准。当涂县规定,除省政府对参保人每年补贴20元外,县、乡两级对参保人年缴费标准在100元的,每年给予30元补贴;对参保人年缴费标准在200元及以上的,按参保人缴费额的20%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50-260元。三是对特殊困难群体切实给予照顾:重度残疾人,保险费按最低缴费档次由政府全额代缴。低保人员,按400元缴费档次,个人缴纳40%,政府补贴60%,并享受政府补贴。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的夫妻以及节育手术并发症(三级以上)参保,县、乡镇政府按照400元缴费档次全额代缴。同时,上述群体人员参保同样享受政府的参保补贴,对计划生育家庭每人另增加补贴20元。四是落实补缴费政府补贴,从202_年起凡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个人补缴费,县、乡政府同样给予补贴。五是增加了基础养老金,在中央补贴55元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每人每月另外补贴25元。六是建立丧葬补助费制度,养老金领取人员死亡的,发放丧葬费为1000元,补助费按领取人员生前领取养老金标准的四个月发放。以上增加项目,无论是参保缴费补贴,还是基础养老金水平,当涂县为全省各试点县之首,为此,县财政每年将承担5300万元。调整后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更趋于合理,更贴近群众生活实际,使群众在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得到更多实惠。
为了加快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步伐,今年1-4月份开展了“巩固新成果,实现全覆盖”的百日行动,在百日行动中突出重点,主抓重点人群参保。一是农村30周岁以下未参保人群;二是全县60周岁以上尚未参保的老年人子女;三是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和五保户以及计生户;四是有缴费能力未参保人员。全县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全县居民养老保险各级经办机构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从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完成了39万人的参保登记、信息数据录入、保险费领取及养老金发放等工作。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按照县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方案,全面开展宣传;县财政局做好中央和省补贴资金的上报与拨付、乡镇补贴的及时划扣工作;县公安局做好全县农业人口基本信息采集和参保农民的身份证办理工作;县残联做好二级及二级以上残疾人的办证工作;县民政局同步展开低保人员信息核实工作;县计生委做好计划生育参保人员的核实工作。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提高了全县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运行效率,也促进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制定了《当涂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操作规程》、《当涂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内控制度》、《当涂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检查评比办法》,完善了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特别加强了对居民养老保险申报、审核、审批环节规范管理,保证办理渠道规范、畅通;加强保险费征缴环节管理,严格执行基金管理收支两条线政策,确保基金安全,并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对业务档案、台账资料、资金发放、存折发放等方面的监管,实现全县居民养老保险业务规范管理。省人社厅、财政部驻皖专员办、县审计局等单位202_-202_年多次检查结果表明:当涂县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工作扎实,档案管理规范,基金管理严格,收支账实相符,养老金发放按时到位,受到了各级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当涂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被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授予202_-202_年“文明服务窗口”单位。
据马鞍山日报报道,截至202_年6月,全县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38.57万人,参保率达95%,其中:16-59周岁参保人数29.67万人,参保率93%,60周岁以上参保人数8.9万人,参保率99.7 %,居民养老保险累计续保22.3万人,续保率82%。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积累3.73亿元。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居民养老保险普惠制要求,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走上了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道路,“老有所养”这个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梦想在如今的当涂县变成了现实。(邵仕保)
作者:邵仕保
镇巴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镇巴县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养老保险工作各项政策要求,坚持低水平起步,重点解决好制度覆盖问题;坚持城乡统筹,重点解决好制度和政策衔接问题;坚持发挥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作用,重点解决好多渠道养老问题,确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为134900人,已参保人数为 118730人,其中16-59周岁82460人,60周岁以上36270人,参保率达88%。202_年7-12月共计为3万余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904.5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达到全覆盖, 实现了农民和城镇非从业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
第三篇:国资将实现六位一体监管
国资将实现“六位一体”监管
重庆的国有企业在去年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7437亿元,同比增长24.5%,规模居全国第5位;营业收入1612亿元,同比增长24.8%。
在此背景下,重庆市政府把推进市属国有重点集团整体上市确定为未来深化国企改革的方向。重庆是不是要将所有市属国有企业都推上市?重庆国资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又是什么?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崔坚在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事实上,这些问题也正是重庆市政府要求我们国资委研究探索的重点问题。我们针对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势,确定了重庆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一大战略方向——那就是综合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
在崔坚看来,地方政府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最具效率和推动力的改革,比如之前的价格改革和地方财税改革,而金融证券创新则可能是下一个改革“利器”。
“可以大胆地预测,未来地方国有资产的营运及收入将在地方政府财政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且最终会成为最为重要的主渠道和“钱袋子”。到那时,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估值水平、变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直接关系一个地方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能力。而正在推进的国有资产证券化,正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崔坚说。
“六位一体”监管
《21世纪》:重庆市提出资产“证券化”思路是基于什么背景?资产证券化改革是否与国资整体改革思路一致呢?
崔坚:不同的时期,总有一个改革领域是最具效率、最具推动力和爆发力的。上世纪80年代最具效率的改革是价格改革,突出效应就是“价格放开,全盘皆活”,广东崛起是典型例子;90年代是地方财税体制,突出的一个效应就是土地及城市资源营运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力,上海是典型例子。
从目前到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金融证券创新改革成为最具有效率和推动力的改革,也是各地重点推进的重点改革发展领域。而这一改革的重点与突出效应,就是通过各种层出不穷的创新,从不同途径、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目标。
《21世纪》:具体到重庆,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有哪些益处或者说必要性?
崔坚:重庆加快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扩大直接融资的迫切要求。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紧迫地要求我们逐步将直接融资打造成投融资的主渠道。重庆各类融资活动结构不平衡,以去年为例,银行新增贷款为6700多亿元,直接融资却只有约320多亿元。
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有企业的上市或者说资产证券化过程,就是一个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
三是有利于国企转机建制和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简言之,国有企业实现上市等资产“证券化”后,国有资产的监管将从原来单一的国资委监管进入到“六位一体”的市场化监管环境。“六位一体”是指在国资委监管的基础上,引入以证监会为主的监管机构的监管;引入交易所、行业协会等自律机构的约束;引入保荐机构、会师所、律师所等中介机构的督导;引入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倒逼机制;以及引入媒体的舆论监督。如此一来,“游戏规则”将更广泛、更公平。
四是从深层次看,从长远来看,国有资产证券化决定着国有企业整体改革的成败,决定着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与控制力大小,也关系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与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能力。
证券化三大基础
《21世纪》:重庆实施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战略有没有现实基础?有哪些优势?
崔坚:我们确定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方向,就是基于我们的现实基础或者说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市政府经过几年来在投融资改革及资本营运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了一种地方政府营运国有资产及调控地方经济的理念。有的专业人士也把这种调控国有经济的理念称为“政府投行理念”。
第二大基础是我市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打下较扎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通过以八大投资集团为代表的国企改革改制,实现了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前提——国有资产资本化或者股本化;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强身壮体;通过发展金融中介机构产业链,为国有资产证券化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比如,最近几年,我市银行、保险、信托、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发展步伐,是西部第一,全国领先。比如西南证券(600369,股吧)是西部最好的投资银行,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信托、重庆三峡担保公司的资产及业务都是西部第一。
第三大优势,是我市资产证券化面临多种政策环境优势。最重要的有三个:直辖市的政策优势;城乡统筹政策优势;最近国务院202_年3号文件的政策优势。中央的这些优惠政策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各类金融证券保险领域的制度创新试点政策,比如中央同意重庆建设内陆第一个保税港区、进行私募股权试点、建设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和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等等。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这些都是在全国领先的金融政策优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因为重庆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系列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使得我市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显得更加紧迫。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以前的套路,已很难将国企改革推向新的阶段,也很难取得大的新成就。
证券化的五个突破
《21世纪》:那下一步重庆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有哪些具体打算呢?或者说准备从哪些方面突破?
崔坚:如果将国有资产“证券化”简单理解成国有企业上市,那就太狭隘了。真正的资产证券化比单纯上市丰富多彩得多,我们理解国有资产证券化至少有以下途径: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利用收益权信托、收益权债券等创新形式实现存量资产证券化,以及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包括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公司证券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作为现代投资(000900,股吧)银行的主要工具,应该说远不止上述这些途径和形式。我们不断地探索,就会创造更多的途径。
在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的具体工作上,我们按照因时而动、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战略的五大突破。
一是建设地方性多层次资本市场要有“大手笔”。尽快实现OTC市场建设的实质性进展。此外,重庆的家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也在紧密锣鼓地筹建,争取今年上半年开张。
二是整体上市及再融资工作要“算大账”。关于国有企业IPO工作的突破口是克服畏难情绪,坚定推进。目前,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证券市场的低迷,少数企业对整体上市信心不足,对能否上市、上市融资额度大小、上市后股价高低等顾虑重重。关
于再融资工作更要“算大账”。证券市场有句行话叫“熊市重组,牛市融资”。目前正是熊市尾部面临复苏的时期。而且各部门的宏观政策都鼓励重组重整,做大做强。
在这个阶段,通过证券市场实施资产注入和壳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从大的方面和从长期来看,应该是“抄大底”。对于这方面工作,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集团都应该从国有经济改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高度算“大账”,减少一些具体细节的顾虑。
三是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要“抢契机”。最近国务院批准我市实施产业投资基金(事实上亦即国外通常说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是我们难得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对重庆国有资产比重大这一现实而言,可以避免国有资产都去挤公开上市的“独木桥”。
四是存量国有资产证券化在“找新路”。在利用债券形式、信托形式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方面,关键是要积极争取政策、善于创新,比如在收益权债券方面,我们将利用中央批准重庆试点的政策机遇,加快着手研究市政设施收益权债券的设计和发行,力争今年即可成行;我们也在研究房地产信托基金和银行信贷证券化产品等创新形式。
五是打造人才队伍要“破框框”。比如说,我们将逐步在每个重点企业集团班子里配备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理念、懂得资本市场运作的领导成员,并且发挥他们的专长作用。
第四篇:湖北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湖北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扬改革之帆 破环保难题
目前湖北武汉市有多家企业选择了将污水处理交第三方运行管理的模式,帮助企业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达标运行、经济运行是格林公司的愿望和目的,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也将继续为您关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外包、污水处理运营的行业动态。
坚持绿色、市场、民生“三维”纲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方面取得更大实效。
—— 湖北省委书记 李鸿忠
从根本上破解资源环境难题,必须从改革上找出路,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湖北省长 王国生
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快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核心在改革,动力在改革。
—— 湖北省副省长 曹广晶 ◆余桃晶
新年伊始,湖北省在治理空气方面再出重拳,202_年年底印发的《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_年1月1日起正式 实行,即日起,湖北省各地市的空气质量改善将会成为硬任务,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这是湖北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新近推出的又一项改革举 措。
202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依靠改革、依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从提出“三维纲要”发展理念,到把“绿色决定生死”列在“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首位。
从将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纳入五个一票否决事项到跨界面水质监测。从将空气质量环保目标纳入市(州)党政班子绩效考核和省直单位目标考核体系到出台环境空气生态补偿制度。从向市州环保部门下放25个类别建设项目的审批权到在全国第一家完成省级环科院环评机构脱钩改制。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步伐中,湖北省迎难而上,克难创新,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焕发着盎然生机。空气质量生态补偿
攻坚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入冬以来,严重雾霾笼罩了大半个中国,湖北省也未能幸免。上月8日起,湖北省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指数呈现上升态势,全省除恩施、宜昌、神农架地区以外,其他 大部地区均出现霾,武汉、襄阳等地达严重污染。23日起,湖北省大部地区再度出现雾霾,武汉、荆门等地已达重度污染级别,这是这个月湖北省出现的第二次大 范围重度污染。
雾霾席卷,谈霾色变,在此严峻形势下,如何破解?
据了解,为了应对严峻的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多措并举狠抓大气污染治理,建立了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党政同责,湖北省考核办将PM10、PM2.5浓度下降率纳入市州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全省各地大力加强露天秸秆禁烧,召开了省市县乡四级电视电话会议进行 组织部署,全省巡查达50多万人次,出动无人机104架次,查处火点(黑斑)390个,问责干部达到510余人。从环境保护部通报的数据来看,湖北省夏季 秸秆疑似焚烧火点数14个,较上年同期相比减少82.28%。
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全省累计淘汰黄标车12万辆,完成全年任务205.5%。同时,全省加大了问责力度,省政府约谈了8个地市政府负责人,省环保厅对11个市(州)进行了环评限批预警,对5个地市实施了环评限批。
经过持续努力,202_年二季度以来,湖北省各地蓝天白云的天气持续呈现,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来自湖北省环保厅《全省202_年1~11月份空气可吸入颗 粒物(PM10)平均浓度通报》显示,1~11月份,全省纳入国家考核范围的12个地市PM10平均浓度为100μg/m3,较202_年同比下降 9.1%。这意味着,全省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但随着冬季到来,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如果不采取严厉措施加以控制,空气质量极有可能出现反弹,将会直接拉高全省的平均浓度。
症重还需良药治。12月中旬,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省环保厅每季度公开发布环境空气质 量考核结果,并将各地生态补偿资金核算结果上报省政府。省财政按通过调整相关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实行生态补偿和奖惩。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 偿奖惩资金由省和各地统筹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得挤占挪用。据悉,《办法》按照“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结合国家空气质量考核标准和湖北省实际情况,以湖北省大气首要特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 PM10、细颗粒物PM2.5)为指标,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与“目标任务完成”双项考核的生态补偿机制,考核范围包括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对PM10、PM2.5年平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2_)二级标准的地方,若按考核方法计算结果为负 值,不扣缴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
为确保考核数据的可靠性与公开性,《办法》规定必须采用经省环境保护厅核准的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并且按月向社会公开发布监测数据,数据和计算方式公开透明,便于公众监督。
在生态补偿金计算方法上,PM10依据各市空气质量同比变化和与目标差值来核算补偿资金额度,该算法既考虑了各地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也考虑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如某市同 比改善的绝对量越多,完成目标值越多,对全省空气改善的贡献率越大,补偿资金额度越高。体现了“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着得到合理赔偿”的基本 原则。
《办法》的出台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政策激励更好地推动各地治理大气污染,进一步提高地方各级政府保护环境意识、落实和强化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主体责任。跨界断面水质考核
解决河湖流域区域管理难题
202_年以来,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遇到的挑战更多,群众的期待更强烈。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在202_年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时指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快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核心在改革,动力在改革。”
为着力解决群众呼声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省政府督查室先后组织了水环境、空气质量、黄标车淘汰、总量减排、机动车排气专项督查等,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生态工作的体制、机制、投入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切身的基本环境权益。202_年7月,湖北省印发《湖北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试行)》,对跨界断面水质进行考核,明确规定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需达到70%以上才算合 格,并将对不合格者实行项目限批。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杜绝跨区域河流管理“踢皮球”问题。各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主要河流水环境保护负总责,要采取 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本行政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同时,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并作为对各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 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湖北省跨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行政区域的河流跨界断面和入长江、汉江主要河口断面的水质考核管理,省环保厅每月对跨界断面水质进行监测并按月通报,主要考核指标为氨氮、总磷等污染物。
考核的结果按月评估,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在70%以下的,确定为不合格。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或在考核中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确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对于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全部为优秀等次的地方政府,将予以通报表扬。存在断面考核不合格的地方政府,则予以通报批评,相关地方政府要在30日内向省人民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
在污染严重、跨界纠纷突出的地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对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变好的地区给予奖励,对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变差的地区予以处罚。跨界断面水质 考核结果也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挂钩。跨界断面考核为不合格的,从下一开始,对与该跨界断面相关的市(州)或县(市、区)排放水污染物的建 设项目实行限批。划定生态红线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管控制度
如果说生态追责为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划定了红线,那么生态保护红线则为湖北生态省的创建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撑。生态省创建,需要依靠生态红线来支撑。生态红 线制度一旦建立完成,将让生态红线“落地”,“红线区”一类管控区内禁止开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一切建设活动,禁止工业生产、资源开发、城镇化建设等,并将 依法关闭红线区内所有污染物排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一年,湖北省被环境保护部列为首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省份之一,承担起了探索生态红线划定、为国家提供经验和借鉴的重任。
202_年,湖北省政府将生态红线的划定纳入今年生态省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之一,省环保厅与发改、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联动以及与103个县(市)逐一对 接,广泛征求省直部门、地方以及专家意见,反复进行论证、修改完善。9月,历时两年打磨,在综合国家图件和各部门图件的基础上,完成了《湖北省生态保护红 线划定方案(报批稿)》。
湖北省生态红线划定内容突出“三性”:系统性,划定生态红线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覆盖到了山、水、林、田、湖;安全性,从湖北省的实际出 发,守住湖北省生态安全的底线;现实性,既考虑生态保护的需要,又为下辖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在确保生态红线、管控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考虑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红线管控可行、可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据了解,湖北省生态红线《方案》共划分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土壤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洪水调蓄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四种 类型,按区域划分41个生态保护红线区。该《方案》以维护并改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为重点,按照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布局、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改善人居环境的基 本要求,结合了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凸显了湖北省水资源等生态特色和生态地位。研究制定了要素分类、综合管理、分级管控的管理办法,为指导湖北省生态文 明建设、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将红线划定和红线管理同步进行,不仅科学合理划好红线,更重要的在于守住和管好红线。目前,已经完成了《湖北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报批稿)》。
通过划定生态红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将得到有效保护,为生态省建设的有效推进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约谈、限批、追责
多措并举念好环保“紧箍咒”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仍有一些地方却将保护生态环境停留在口头上,对生态环保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推进。为此,湖北省通过约谈、预警、限批、问责等硬手段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
去年5月,湖北省政府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约谈会议,曹广晶对8个污染浓度较高、增幅较大、工作滞后的地市政府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曹广晶在会上强调,要 严格考核问责,对未通过考核以及工作不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恶化的地区,坚决落实通报、约谈、预警、限批、追责等措施,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月底,湖北省环保厅对宜昌、荆门、孝感、随州、襄阳5个城市,以及黄石、天门、神农架林区3个市州实施环评限批预警。
7月,湖南省再出重拳,省环保厅对PM10同比增幅超过7%的天门、荆门、随州、黄石、孝感5市市辖区(不含县市)暂停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民生 项目与节能减排项目除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暂停中央和省级环保资金支持,取消环保领域创先评优资格。这是迄今为止,湖北省实施的最大规模的环评限 批。
限批是紧箍咒,而生态建设“党政同责”的提出,则让生态环保问题成为悬在各级政府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地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仅是“面子”问题,很有可能也是“帽子”问题。12月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将纳入经济社会发 展综合评价体系,不唯经济增长论英雄,同时,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离任查责、终身追责、加重问责制度。这意味着,今后如果 因党政干部决策失误、乱作为等造成的生态严重破坏,将被终身追责。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理顺生态保护利益机制,《意见》还明确了今后三类地区取消GDP考核。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评价其自然文 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
《意见》的出台,从制度上再次警示了生态红线不可逾越,强调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和底线,彰显了湖北省对环境保护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紧箍咒”,既契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民意期待,又有利于矫正部分官员“唯GDP论英雄”的错误政绩观。
对此,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关键是落实,落实在于体现责任追究,要宣传、加强生态责任意识教育与责任追究,兑现两手”。
12月中旬,湖北省纪检部门首次因生态环保问题约谈地方政府,省纪委监察厅会同省环保厅,就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对武汉、黄石、荆州、孝感、咸宁、随州、仙桃、潜江等8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约谈会通报了8个地市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和要求,列出了整改的任务清单和时间表。同时,要求各地方政府责成当地环保局加强对问题项目整改的监管,督促企业改正违法排污行为,对拒不执行的,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湖北省监察厅领导在约谈会上强调,各地各部门领导同志要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对造成环境严重损害和严重不良影响的地方,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还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全面深化生态环保改革,是新常态下新的使命和任务,改革与创新成了环保与生态保护的工作主线。目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湖北省也加快了改革创新的不发,在全国率先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地方立法试点,在今年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李鸿忠主持审议《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重在行动,贵在创新,久久为功。而今,湖北省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已经迈开了大步,202_年的40项改革任务全部 完成,其中两项举措受到了国家改革领导小组肯定。202_年编制了《湖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进生态省体制机制集成创新”列为全省10个重大改革项目之一。湖北省印发了《关于深化全省环境保护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未来几年环境保护改革工作进行 总体安排。完善全民参与机制,设立省级“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创建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新常态下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需要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方能扬帆竞进,一路劈波斩浪。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才能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保护好环境,改善好环境,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好的“湖北样本”。
第五篇: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提质增效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
努力开创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改革发展新局面
(202_年2月28日)
中铝宁夏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202_年,面对经济发展趋缓,市场经营压力增大的不利局面,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铝宁夏能源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公司经营业绩逆势上扬,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企业发展步入良好的战略机遇期。
我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26亿元。马莲台发电厂和六盘山热电厂脱硝系统建成投运,马莲台发电厂机组抽汽供热改造完成,六盘山热电厂厂外热力网建成投运,两厂均如期实现向用户供热。贺兰山风电场六期、太阳山光伏电站三期等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全年重点落实煤炭企业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取得银洞沟煤矿采矿权许可证,首采工作面进入试生产。原州区至王洼铁路前台大桥、清石河特大桥顺利合龙,其它隧道、桥梁、路基工程基本完工。
在做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公司启动了银星能源股份有限-1-
公司非公开发行工作,开展了以管理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了以“提升经营管理质量增加效益、提升成本控制质量增加效益、提升员工操作质量增加效益、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增加效益”为基本要求的提质增效活动。持续优化安全生产与节能环保,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节能环保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年批准专利20项,“风光储双模双向逆变器研发”等4个新能源专项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的验收。通过积极选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先进典型,企业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202_年,是我公司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铝公司要求,以战略发展为引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化开放型改革为抓手,运营提升挖效益,市场改革增活力,加快发展调结构,强化管理防风险,团结务实,攻坚克难,确保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8亿元。
为完成以上目标,我公司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经营管控,确保完成全年经营目标。公司通过与各单位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不断加强生产经营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切实落实任务目标。进一步树立对标意识,强化设备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盘活资产,释放产能,发挥效益。二是加快市场化开放型改革,推动体制机制根
本转变。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经济的新提法和新要求,进一步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公司市场化开放型改革工作,逐步转变管理方式,推动管理创新,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促进公司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王洼煤矿、原州区至王洼铁路等在建工程进度,择机开工建设一批具备条件、资源良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严格项目建设管控,加大对项目建设中的过程监控和成本管理,使新建项目成为公司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四是深化内部管理,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按照内控体系建设要求,认真推进内控管理的实施,积极探索内控体系的正常管理和贯彻执行,切实提升公司风险防范能力。认真分析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对标管理体系,紧盯行业一流水平,强化标准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狠抓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树立“全覆盖、零容忍、严考核、重实效”的安全理念,加大对基建现场重点设施、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危险作业的管理,切实提高公司整体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六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效能。科技项目紧紧以成果应用、增加效益为导向,抓好项目研发过程管理,使科技创新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七是加强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以党的十八
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提质增效”创先争优活动内涵,持之以恒抓好八项规定的落实和纠风工作,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廉洁企业”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八是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坚定信心,狠抓落实,严格考核,改进作风,切实提高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务期必成。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202_年,我公司将按照“改革、发展、对标、安全”的总基调,提质增效,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公司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