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园艺企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codx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16-113895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4 17:39: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园艺企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codx

园艺企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姓名:韦李亚学号:551030303304班级:园艺技术三班

摘要:云南省花卉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鲜切花销量占全国市场的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仍存在各种问题。通过在博尔公司四月实习我从这家外资企业的规模、布局、产量、管理了解与网上的调查中分析了到园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的趋势。

①.概述: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蔬菜、水果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愈

来愈大,在补充人体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他园艺产品(例如花卉等)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202_年仅食用药用花卉销售量就达到9356.9万kg,销售额17.18亿元;据悉,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202_年启动“喝营养”,向公众推荐“喝健康水”、“喝水果”、“喝粮食”等,并计划将其列入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园艺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202_年开始,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蔬菜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571.22万hm2发展到202_年的l772.07万hm2、202_年的1821.69万hm2)。如果计算上果品(202_年果园面积l003.52万hm2、202_年1004.23万hm2)和花卉(202_年种植面积72.2万hm2),则园艺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更大,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此外,园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效益高,有利于解决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②.材料和方法(存在问题所在):1.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我国的园艺生产多为个体分散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土地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之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很难控制园艺产品的种植面积,使园艺产品种植计划性不强,面积变动大,从而造成价格波动过大,过剩“卖难”问题十分突出。

2.园艺产品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运输途中损失大

园艺产品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一般含水量在90%以上,又由于园艺产品产后处理相对落后,园艺产品的加工程度不高,产后处理链尚未形成或很不规范,造成运输途中损失严重的现状。据统计,我国蔬菜每年在地头和流通过程中损失浪费率高达产量的l/3。

3.品牌化率低

虽然我国是世界果品、蔬菜、花卉生产大国,苹果、梨产量为世界第一,柑橘产量仅次于巴

西和美国,且202_年蔬菜和水果的出口均为增长,但我国的园艺产品大多以原料或半成品的形式出口,没有龙头品牌,没有高附加值或精深加工的产品,我国的园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将只能赚取廉价的劳务费。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迅速上升,过去园艺生产中的成本优势将逐渐弱化。

4.园艺产品的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一方面是人们对食品安全高度敏感,另一方面是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和监管很难到位。虽然我国是世界果品、蔬菜、花卉生产大国,但由于农药、化肥残留超标,仅有5%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许多发达国家出于对食品安全性和贸易保护主义考虑都相应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贸易限制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准入门槛。202_年5月29日日本《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通常简称“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就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进口农产品、食品的药物残留监控。202_年日本扣留我国农产品、食品共439批次,其中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扣的蔬菜120批,占被扣产品的27.33%。

③结果和分析(趋势与优势)1.正在向适度规模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园艺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重点户示范等多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正在向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通过培养园艺产品经纪人、加强流通环节管理等措施,正在形成各环节

有机结合、利益共享的产业结构,有望实现园艺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经营。通过园艺经纪人跑市场、摸行情,哪里市场紧缺就把产品运往那里,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种植一些价格高、市场潜力大的时令园艺产品。通过建设具有区位优势和重要集散功能的批发市场,增强大流通枢纽,以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来加强流通管理。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各地优势园艺产业和品牌发展迅猛

我国有丰富的名特优园艺资源,例如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山东菏泽的牡丹,宁夏的枸杞、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潍坊的萝卜等等。政府正在通过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一村一品”工程,来挖掘和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各地的优势园艺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的园艺产业正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加速发展,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园艺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提倡无公害、绿色、有机园艺产品的生产,有品牌、有商标已成为发展趋势,“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质量体系正在建立,因此无公害、绿色、有机园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3.观光、休闲园艺发展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郊等许多地方,以观光、旅游、采摘等为主的体闲园艺、生态餐厅等迅速发展,都市农业提上发展日程。生态餐厅又叫温室生态餐厅,餐厅有充满绿色的自然环境,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设施园艺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技术来维护餐厅的优美环境,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蔬、果、花等植物合理配置,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等园林景观,全方位立体展现绿色、优美、宜人的就餐环境。发展生态餐厅要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和客源潜力,目前我国已有生态餐厅200多家。

都市农业是由“城郊农业”发展派生而来,把现代农业展示、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走的是果、菜、花综合经营发展的道路,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和愉悦身心于一体,实现了城乡互动,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都市农业具有保障生活、发展经济、平衡生态、旅游休闲、出口创汇、教育示范、致富农民等作用,可以有参与体验(采摘等)、展示示范(观摩教育)、休闲疗养等形式,如今已经日益成为大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讨论和小结(个人根据材料结合得出解决对策)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园艺产业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生产具有当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适于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的有特色、高附加值的优势园艺产品。资源禀赋包括地理条件和历史人文条件等。比如,张家口、承德地区是全国突出的夏秋蔬菜优势产区,生产优质错季蔬菜产品;还有湖北的高山蔬菜生产,都是利用地理优势的成功案例。而洛阳、菏泽的牡丹则带有历史人文特色。现在我国正在鼓励推广的“一村一品”和“地理标志”战略,就是要根据各自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点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发展园艺产业,不要盲目跟风,要立足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因地制宜走特色化道路。前几年富士苹果好销,许多地方就把原来的果树砍了换成了富士,可是现在有些人要吃原来的“国光”苹果而且是

“小国光”。陕西一个农民,原来种植的苹果品种是“秦冠”,在大家都跟风改种“富士”时,他考虑到“秦冠”不错,在生产上好管理,又没有大小年,就保留了下来,现在他的“秦冠”苹果卖得很火。

2.采取差异化战略,推动市场竞争力提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以及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消费市场不断细分,消费习惯的多样性正在形成,要求产品多样化、高营养、无公害化,因此要求园艺产品的生产安排上合理布局形成特色,一是要合理搭配品种,在产品上实现差异化;二是要在茬口安排上也要实行多样化,错开播种期,实现同一上市期的产品种类多样化和同种类产

品的不同上市期。只有细分市场,合理定位,实现差异化(迷你型、保健型、休闲观光型),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北京的“一区一品”格局是,丰台花卉、房山食用菌、怀柔板栗、门头沟樱桃、昌平的苹果、大兴西瓜、平谷的桃等14种特色农产品,都是实现产品差异化最好的例证。

任何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而不是可以长期保持的,所以在持续壮大核心业务的同时,不断微调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当今世界,创新和速度成为重要的成功因素。

3.实施品牌战赂,为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者对品牌和名特优园艺产品的追求正在增加,因此要求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产品中有机园艺产品、特色园艺产品等高质高价产品的比例;在通过注册商标大力开展品牌经营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标志、无公害认证等措施,打造绿色有机园艺产品。

一个园艺产品发展的好坏,与社会的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政府支持、产品包装、营销策划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终能够走多远关键在园艺产品本身的内在质量,其他方面只是锦上添花。所以,取得了商标、地理标志、获得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还需要在产品的内在品质上下功夫。

4.加强营销,保持产业持续发展

采取多措施、多角度的营销策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模式:现场展示、展览会、展销会、节假日礼品盒礼品箱、超市直销等,还有保健、教育、采摘、娱乐、体闲等各个方面。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园艺产品以直销为主,在北京的60多家超市有专柜,还提供节假日礼品菜,202_年周年销售蔬菜430万kg,销售收入超过2700万元。

在园艺产品的营销中,口碑的重要性不能忽视。特别是当口碑出自于具有说服力的人,并且配合最佳时间、地点会刨造极大的产品知名度,营销适时介入,就可以让这些知名度刺激出销售订单。吸引一个新顾客所耗费的成本大约是保持一个现有顾客的5倍,顾客流失率降低5%,利润能增加5%~85%。所以有了好的产品,打造了品牌,还要做好产品的营销服务,才能保持产业的持续发展。

5.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争取政策扶持

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园艺产业的发展,要善于搭上国家政策扶持这趟便车。现在国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各种安全认证、地理标志的申请与认证等,许多地方政府会相应地出台一些鼓励措施,或者政府出面举行一些推介活动。比如,江苏东台西瓜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以后,政府协助在主销区开展推介活动,同时规定创建西瓜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分别奖励申报主体1万、2万、3万元。北京的昌平区为了打造苹果品牌,在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同时,加大了推介活动,已经连续举办5届苹果节,还出台了有机肥行动、授粉机补助政策、果袋补助等许多鼓励和扶持政策。各地方政府都在热衷于举办各种与当地特色园艺产品有关的节日,是对当地特色园艺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支持。武汉洪山菜薹文化节、武汉蔡甸莲藕节、甘肃定西的马铃薯节、山东菏泽牡丹节、北京大兴的西瓜节、寿光的蔬菜博览会等等。

6.科学种植,持续发展

虽然园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农民种植园艺作物、农业相关企业发展园艺产品的积极性在提高,园艺产品的生产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但园艺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应得到重视。目前,连作是制约设施园艺特别是蔬菜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瓶颈。盲目扩大高山蔬菜的种植面积就面临着环境被破坏的危险。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同理,发展园艺产业,也应探求既能实现发展目标,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寻求农业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第二篇: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基本上粗放式,统一,混合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这一不分对象粗放管理模式大大影响了税收的财政作用发挥以及税收的杠杆效能,由于大企业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可喜的是总局已针对这种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各级税务机关也设立了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税源结构具有复杂性;大企业注册资金、资产、营业收入、利润、职工人数等指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干倍。二是生产经营范围大,三是组织机构庞大。这些大企业的管理结构较为完备,资金、物流的管理十分规范,内控机制较为健全,一般都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财务人员数量多而且比较精干;四是企业信息量大。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五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具有跨度性。六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自身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七是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大企业的特点及时制定出适应大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有关单位的注意并已着手开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里我们仍有必要谈一谈当前我们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机构与企业级别不匹配。由于我国大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有的更是中直企业,并有行政级别,一些副部、正厅、正市级单位屡见不鲜,其办理涉税业务的财务资产部门往往为正处级单位,而主管税务机关为科级单位,行政级别不对等,企业也因此对税务机关的管理有一定程度轻视,对税收政策的执行怠慢、打折扣,给日常工作联系和协调带来诸多不便。出现涉税问题,企业越级联系,甚至地方政府领导或上级税务机构都受其影响。以为企业规模大、贡献多、级别高所以有的企业有特权思想,这让基层税务机关颇为头痛。

(二)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适应。大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且跨地域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大企业还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尤其基层管理人员,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大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目前税务机关由于基层工作辛苦、待遇较上级机关低,所以高级人才往往滞留于上级机关,致使基层直接管理人员难以与大企业素质人才做更好管理沟通,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

(三)税收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针对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完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企业经营行业的多样性和大企业业务庞大、分工细密,还存在一些政策模糊的地方,税务机关在沟通反馈方面效率较低。在税收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大企业的高效的税收征管办法,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摸索前行,导致税收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制约了对大企业税收监控和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税企信息平台不对称。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其工作人员受到有组织、有计划、高级别财会培训学学习。在接受新会计政策和税收法规方面领先于某些税务管理部门。而且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税务机关需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核算情况。税务机关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数据大集中虽然实现了全省联网,但征管软件在税源分析方面还是空白,如:综合征管软件只能记录日常的征管业务操作,无针对大企业专门的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的功能;没有登记总、分、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关系的比对模块,因此也无法对关联企业进行监控;企业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企业的海量信息无法充分运用等。

(五)信息渠道不畅通。对于大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虽然《征管法》中对纳税人报送的资料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一

些困难。大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的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税务机关需要掌握的资产、核算等信息不予提供或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方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一些大企业能够出具的财务报表达几百种,但只给税务机关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另外,企业的所有核算单位并非都在一个税务部门管理,无法掌握整个企业财务核算的全部情况。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还存在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六)基层管理机构薄弱

目前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管理机构人员少、待遇低、素质偏差,有能力的人才留不住。以此情况应对大企业的复杂形势真是勉为其难。多数基层税收管理部门只能做些日常申报、发售发票等简单工作,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控。

二、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税源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分类深化管理。大企业或是上市公司,或是地方利税大户,是国家利益之重。企业内、外部都有很强的监控机制,既受到税务机关、审计署、证监会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也接受企业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建立了一套依托信息化平台的科学管理机制,其主观上不具备主动偷税的意识,为了规避税收风险,维护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股民的利益,其纳税遵从度是很高的。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不一致,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和理解。税务机关应转变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有别的管理办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大企业的特点,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在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的情况下,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税收管理服务,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明确企业分类,专业分工详细的有针对性税收管理办法,防止粗放式混合管理,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达到规范大企业的目的。

(二)设立专业管理部门。由于大企业具有数量少、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收入比重大、需要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等特征,建议成立大企业服务管理专门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按行业划分客户管理范围,对大企业进行垂直管理,负责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一线税源管理力量。一些综合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能力。因此,提高税收一线人员待遇、加强对一线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聘请高级财税人员授课。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天提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内容,特别是要熟悉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规则,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凭证,从而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

(四)保证税源信息渠道畅通。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全面采集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要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海关、银行、证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利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要建立与大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增进理解,加强联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核算信息的畅通。为税务管理提

供有力保证。

(五)开展模型化管理。大企业敬业业务繁杂,涉及行业较多,缺少行业可比对象,也不适合行业分类管理。但大企业组织形式十分固定,内部管理规范,因此,可以根据其经营特点对某类业务的某一个企业进行深入剖析,理清工艺流程,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然后进行重点调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分析,建立分析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其重点环节实施分类管理。

(六)开发税源管理平台。面对大企业高度的综合性,以及当前投资兼并热潮,税务机关应建立信息涵盖更广泛,比对性更强,包括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等全方位信息化的征管软件,或专门针对大企业的征管软件以对大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监控。没有响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缺乏对大型企业组织结构、关联业务的记录,更缺乏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支持。没有全面联系,只有企业孤立的信息。因此,建立大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七)完善纳税服务。完善纳税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纳税遵从度,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建立纳税服务的专门机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纳税服务优化发展,提高税务人员服务意识,更好的全面积极有效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为企业迅速健康成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在税收管理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篇: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存在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存在问题

【摘要】:近年来,全球企业披露CSR报告的现象越来越多,报告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选取毕马威公布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2_年》中的部分数据,同时,结合我国的三家公司202_年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对中外企业的CSR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现状分析,从中发现我国披露CSR报告中存在的如责任体系不完整、沟通质量差、标准不统一、第三方鉴证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定义以及理论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指的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式方法,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

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以正式形式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所有报告类型,即包括了雇员报告、环境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慈善报告等单项报告,和囊括经济、环境、社会责任的综合性报告。

(二)理论基础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是三重底线观和利益相关方理论,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就是指经济底线、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意即企业必须履行最基本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1997年,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最早提出了三重底线的概念,他认为就责任领域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也就是传统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为提高利润、纳税责任和对股东投资者的分红;环境责任就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就是对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企业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时必须履行上述三个领域的责任。利益相关方理论是弗里曼(Freeman)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出的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基于这两点理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202_ 年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创造了“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责任管理的重要作用,认为责任管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点与重要保障,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责任管理包括责任战略、责任治理、责任融合、责任绩效、责任沟通和责任调研。该模型对“三重底线”原则进行重新组合,将客户责任纳入市场责任,同时用“市场、社会和环境”取代原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传统的经济责任主要是指股东责任,而市场责任不仅是股东责任,还包括了客户责任和伙伴责任,从而保持了责任板块之间的平衡,避免了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板块指标众多而经济责任板块指标过少,使指标体系的结构得以优化。

图1-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理论模型

企业之所以选择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进行非财务信息披露,是因为企业身处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运营方式所带来的雇员福利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由此带来的压力要求企业对除股东之外的更广大利益相关方负责,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中,以货币的方式对企业的历史经营活动进行计量的财务信息无法将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充分反映出来,也不能将企业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弥补了这一不足,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的反映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投资者、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的压力下,并从企业内部运营的需要出发,选择了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根据瑞森德企业社会责任机构的数据统计,202_年在中国境内经营 的企业发布了多达600多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以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名称发布的报告)。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

(一)我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现状

自202_ 年我国建立报告发布制度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全社会参与、全面加速和中心扩散的特征。首先,是全社会参与。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员工、消费者、社会团体、社区、投资者、研究机构等企业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觉醒,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向企业施压,形成了形式各异的责任运动。在不平凡的 202_ 年,先后发生了南方雪灾、5·12 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202_ 年 11 月胡锦涛主席在 APEC 会议上提出“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课。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呈现出全面加速的特征。目前,中国企业已经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点不是“解释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企业极为关注“怎么做”和“做得好”。截至 202_ 年 10 月,超过 500 家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少企业还建立了社会责任部门,统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此外,部分先进企业还在积极探索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建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二)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 1.CSR管理体系设置水平

大部分欧洲国家如英国、意大利、德国的公司拥有着比较完善的CSR管理体系,企业能够自成一体的完成CSR工作,从CSR数据的搜集到CSR报告的编制,体现着CSR的成熟水平。

中国CSR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企业中也有体现,中国平安将“专业创造价值”作为企业责任的核心理念,贯穿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全过程,自202_年搭建了更加专业和完善的CSR管理平台,包括绩效指标体系的搭建(从588个目评估体系、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控制,20l1年还成立了CSR非正式工作小组。中国铝业也有其自己的CSR组织体系,通过CSR工作领导小组,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部门。中国联通建立了社会责任管理的组织体系,成立由公司领导主任的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明确社会责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在总部各部门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工作联络人,与省级分公司和子公司建立起了社会责任实践的征集渠道。2.与利益相关者沟通质量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目标同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企业的信誉度与竞争力,中国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已处于步入正轨阶段,认为CSR报告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国平安CSR报告围绕利益相关方对社会责任议题的关注方向,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了有效沟通。中国铝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用少量的篇幅表述了利益相关方的沟通,用图像识别了利益相关方的宿求,而中国联通并没有在报告中系统反映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情况。3.GRI标准使用情况

毕马威从202_年的调查就已经显示,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性报告指南已作为全球企业责任报告的标准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80%的G250和69%的N100公司现在正向GRI报告标准靠拢,大多数公司都分布在欧洲国家。这些公司之所以选择CRI标准,是因为他们认为市场能够把CSR报告提供者的价值与行业部门的竞争对手作比较,标准的企业责任报告准则可以为标准化过程提供一种方法,于是整合报告是其发展的一个趋势。202_年披露CSR报告的817家中国企业中,参考GRI的仅占18.79%,参考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占9.12%,参考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的占7.15%,还有的则参考了全球契约(1.54%)、IS026000(2.95%),例如中国平安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3.0指标及金融行业补充指标作为其信息披露的指导性原则,中国铝业CSR报告则参照国际标准IS026000社会责任指南、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2_版)编写,中国联通社会责任报告也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3.0版的规范及通信行业报告编写补充标准,并结合公司具体实践编制。4.报告有无第三方鉴证

欧洲会计专家协会可持续性审验主席指出:“没有经过审验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中国以202_年第一季度为例,41l家企业发布了CSR报告,其中只有19份报告经过了第三方独立评审,占总数的4%。CSR报告鉴证的提供者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认证机构和行业协会或专家,我国只有10%的企业是通过会计事务所进行鉴证,并且这10%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由内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如中国平安在其报告的第三方审验声明中选择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企业并没有提及第三方鉴证,只是在报告中附了第三方反馈单,中国联通也没有提及鉴证方。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

据《WTO经济导刊》杂志社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2_》显示,2OlO年我国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呈现“稳步发展、水平提升、更加务实”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差异明显、事后编制”的问题。从长远角度看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本文将从报告编制、报告发布评价以及报告发布后反馈三大模块揭示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随意

202_年中有19家A股上市公司中断披露CSR报告;其中森马服饰、西藏旅游等16家公司202_年自愿披露,而在202_年未再继续披露CSR报告。

由此可知,部分A股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等非财务绩效信息仍属于相对随意、自发的行为,或消极应对监管机构强制披露的规范,并未真正将社会责任报告视为定期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桥梁,A股上市公司非财务绩效透明的在意愿及战略认知层面仍任重道远。

(二)整体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

平衡性指标的披露对增强报告的可信度具有重要作用。202_年,598家(59.4%)企业进行了负面数据及案例的披露,其中67家披露6条及以上负面数据信息,占样本企业的6.7%。

整体上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对公众造成一定的误导,例如,工商银行202_社会责任报告具体披露了“绿色信贷”工程取得的成绩,而对为紫金矿业采矿项目、加拿大油矿项目提供融资涉及的环境污染风险则只字未提。中国移动声称致力于“用户至上”的服务,但实际上顾客的退网成本远高于入网优惠。总体来说,企业简单地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宣传的工具,无法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透明的社会责任信息,最终会导致社会责任报告本身不可持续。

(三)标准多导致比较性差

不同监管部门的发号施令,国际权威非政府组织的大声疾呼致使企业面临不同标准交叉引用的格局。这不仅会造成报告重点模糊、信息传递性差、报告之间缺乏信息的可比性。也导致了企业编制成本上升、编制积极性-v降。比如,虽然2O1O年中石化、中国银行、中航集团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均采用GRI-G3标准。但在所有上市公司公布的报告中所占比例不大,更多的社会责任报告以国家政策、行业标准或指南等为蓝本进行披露.报告之间缺乏信息的可比性。较之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则明显感觉到国际标准过于复杂。加之国内标准统一性和权威性的欠缺,多数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简单、无可比性。例如双汇发展202_年社会责任报告、横店东磁2OlO 年社会责任报告分别只披露了简单的6页和5页,部分社会责任事项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横向比较性差。可见,编制标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不足会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长性差,从而与可持 续发展要求相悖。

(四)事后编制、缺乏系统流程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或组织为满足它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需求、定期公布其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循环改进的动态过程。所发布的书面报告是这个过程一年一度的中间产物。而实际上很少有企业能够把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当成一个系统程来对待,从而在方法上体现出“一次性,突击性,事后编制”的特点。社会责任事项只是被动披露,且由于时间的紧迫和简单的流程披露内容有限。有效信息仅仅集中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上。例如,双汇发展在202_年就出现了相关食品安全问题。202_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披露了公司在产品安全各环节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监控措施,结果在报告公布不满一年后,就爆发了“瘦肉精”事件.其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可见一斑。

(五)内容不明确、透明性不足。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IS026000)。社会责任报告则是传递企业责任行为。释放企业关于社会责任的决策信号,从而赢得社会信任和声誉的最好形式。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企业放弃了这样的机会。一方面。报告普遍侧重“应该做什么”。而“做了什么”篇幅偏少且信息可理解性不足;另一方面,倾向于报喜不报忧,隐瞒企业经营行为的社会责任风险,误导公众。例如,工商银行202_社会责任报告具体披露了“绿色信贷”工程取得的成绩,而对为紫金矿业采矿项目、加拿大油矿项目提供融资涉及的环境污染风险则只字未提。而紫金矿业对其矿难事件也没有详细描述。中国移动声称致力于“用户至上”的服务,但实际上顾客的退网成本远高于入网优惠。总体来说,企业简单地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宣传的工具,无法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透明的社会责任信息,最终会导致社会责任报告本身不可持续。

(六)反馈渠道少。欠缺责任沟通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与最广泛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媒介。对企业来讲,无论是社会责任议题的立项、社会责任事项的实况调查还是社会责任报告的后期反馈,都离不开与其利益相关方的沟通。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企业编制报告的全程都依赖单个部门,沟通与反馈只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对事件的深入观察。有些企业甚至连读者意见反馈表都不编制,沟通意愿和效果很差。这种现象突显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片面性,通常企业只在上市路演时“信誓旦旦”,融资成功后往往忽略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另外资本市场重绩效信息、公众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现状也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七)违规成本低。报告信息走形式

社会责任报告的违规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虚假、隐瞒披露.其违规成本表现为监管内惩罚和监管外惩罚。监管内惩罚是指证监会以及工商部门对信息违规披露的惩罚措施。而监管外惩罚则是指市场对信息违规披露的反应。现阶段社会责任信息违规成本低,一是没有相应的奖罚条例。二是市场反应不足以向企业传递高质量社会责任信息的必要,导致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不重视,报告信息走形式。例如,紫金矿业在202_ 社会责任报告中发布了环境绩效的“喜报”,不久后的盈江污染事件暴露了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严重问题。而监管部门只是给予停盘以及少量罚款的处罚,相对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事件。紫金矿业营业利润不到0.5% 的罚款显得警示力不足。而市场方面,四券商竟然在复盘时极力唱多,引领市场逆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方利益在作怪,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关注不高。总之,违规成本低和市场效应不足容易造成信息披露的“柠檬市场”。继而影响到“十二五”期间 企业甚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四、对策与建议

前面提到的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问题对于社会责任报告本身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建立完整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和监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前面的分析,本文提出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编制标准。

编制标准繁多是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长性差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面对多标准时捉襟见肘,编制出的社会责任报告非但没有实际经济效果,反而时常“劳民伤财”。但也存在另外一种现象。202_年跃升世界企业500强第8位的国家电网公司在202_-202_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过程中保持了融国际标准、央企标准、行业标准于一体的一贯风格,报告质量也得到了国内外一致的认可。实际上,纵观国内标准。其主要内容都与GRI—G3、ISO14000等国际标准有共通之处,只不过在在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以及行业特征中有一些明显的细化。

(二)规范披露内容、提高社会责任行为透明度

ISO26000 指出,社会责任报告和其他沟通方式一样,报告的内容应当易于理解、内容保持平衡、描述精确、数据具有时效性,整个报告过程和结果透明并可比较。透明的企业行为往往更加容易建立社会认同感,有利于企业融资、投资行为的顺利开展。监管部门应该采取强制和鼓励的双重措施。一方面强制要求企业披露企业涉及遵纪守法、尊重人权、关心员工、保护消费者、热心社会公益、关爱环境,以及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方面的具体信息。另一方面广泛推展“社会责任奖”以及税收减免、投资优惠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的透明度,减少隐瞒和虚假披露行为。具体的披露内容可增加关于环境治理绩效及环境污染风险、职工福利及职工诉讼、资源保护及补偿风险、售后服务对顾客保留的贡献及风险、社会公益和社区服务对当地居民的贡献及风险等。总之,设立具体的社会责任明细,既报告绩效又披露风险,企业必须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而不能局限在能做什么,才有利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提高和获得社会的认同。

(三)拓宽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渠道

在ISO26000 描述的社会责任实践方案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社会责任的沟通。没有就企业社会责任事件与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就很容易形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闭环。拓宽社会责任报告的反馈渠道,不仅能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同时也让利益相关方感受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为,有利于强化社会责任报告的市场反应。实现共同可持续成长。关于社会责任事项的沟通可以在编制过程中多实际调查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如采用邮件询问、随机电访以及增设全体股东大会上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议(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晚于财务报告)。另外,及时、认真响应社会舆论监督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沟通的良性手段。为给改善报告质量提供现实参考,可以增加社会责任报告利益相关方评论的数字化内容,随时反映报告的即时内容,以达到广泛地听取供应商、员工、分销商、顾客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的效果。

(四)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建立社会责任举报制度

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如果没有专门的信息监管则倾向于形成社会责任报告的“柠檬市场”。企业在享受社会提供的发展环境、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从实质上承担社会责任。根据权责匹配的原则。监管部门要充分对企业在社会、经济、环境层面的行为进行监督,利用税收、奖罚机制来规范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化、虚假披露现象,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违规成本。同时建立社会责任举报制度,为各层次的利益相关方提供利益呼吁的另一选择。监管部门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强力监管的另一个影响则是能够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号,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一股强心剂。

(五)完善规范第三方鉴定

第三方鉴定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机构、政府背景机构以及专家认证。各方有不同的认证评估体系。由于认证规范的不统一。各方偏重的角度不一致,再加之第三方认证引发的独立性问题,导致报告的认证水平参差不齐。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强制性规定,导致我国企业的CSR报告经过第三方评审的比例远远低于全球水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应该给予同企业财务报告同等的重视程度,应该建立规范的,强制性的第三方鉴定报告,从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

五、结语

从202_年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以来,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报告编制过程、报告评价过程、报告反馈和监管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是以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公众的了解与信任度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特殊的企业制度使得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报告制度,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整体上提高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建立完善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玉清、马丽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2_ 11 [2] KPMG.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KPMG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R], 202_ [3] 吴杰 邹传瑜.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与展望--基于毕马威202_年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调查[J], 202_ [4] 张鲜华.中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比较与评价[J], 202_(27)[5] 刘文纲,唐立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05)[6] 陈佳贵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M], 经济管理出版社 [7] 中国联通202_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R] [8] 中国平安202_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R] [9] 紫金矿业202_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R]

第四篇:企业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及建议

企业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工商机关按照国务院改革精神,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市场主体登记效率,成为了此次改革的排头兵。在商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机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中。在诸多改革的大形势下,如何搞好企业监管工作是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沁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自202_年“三合一”机构改革以来,经股室业务调整,通过设立行政审批股,实现了登记与监管的职能分离。经过近半年的工作,现将我县企业监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准入监管分离,监管责任到人

改革之后的沁县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股负责行政审批环节,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由企业监管股与四个所全面负责。通过划片,责任到人,使所有企业都能落实到监管网格中,为企业监管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监管档案,掌握企业动态

四个基层所在接收企业监管工作后,对辖区内企业进行了摸底,逐户建立监管档案。按照202_国发【62】号文件《关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精神,根据所属企业的行业属性及行政许可情况确定其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权责法定、依法行政,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开展监管工作,厘清了市场监管部门在查无照工作中的任务。

三、加强年报宣传,逐步提高年报率

202_年初,我局在接到市局关于开展202_年报工作的通知后,印制宣传彩页20000份,大型公告30份,通过政务大厅窗口发放,街头张贴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还通过沁县电视台播放年报通知近两个月,截止目前,共年报563户,比去年同期年报数提高了130余户。

四、强化信用监管,规范市场主体

通过对202_已列入异常名录的管理及202_的即时信息抽查工作,我局从三大方面对企业信用公示情况进行了监管。一是通过移出异常对其经营场所(住所)真实性,对其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进行,股权变更、股东出资等即时信息公示情况,年报等方面信息进行全方位核实;二是通过委托沁县欣源会计事务所对异常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审计;三是通过在全县开展规范实际与登记不符市场主体专项整治,通过实地检查与邮寄送达等方式,对全县企业开展清理,对经邮寄无法联系的企业或经核查已停止经营的主体列入异常或劝其依法注销,挤净了统计过程中的水份,以便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真实、科学的决策依据。

现阶段的企业监管工作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认识有偏差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并非企业监管的全部,还包括“查无照”、“企业违法查处”等企业监管其他方面的工作。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实施以来,不少工商干部认为搞好信用信息工作就搞好了企业监管,对其他方面的企业监管工作不够重视。

同时,不少同志认为企业监管只能通过抽查方式进行,却忽视了《无照查处取缔办法》、《公司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对于企业行为的规范监管作用。

2、宣传不到位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开展近三年了,以沁县202_信用信息公示为例,全县共有在业各类主体6525户,202_个体未年报户为166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未年报户为718户,企业未年报户为392户,年报率仅为57.4%。造成年报率低的一大原因为宣传不到位。一方面,近两年来,县级以下工商机构都处在改革时期,队伍工作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宣传局限于报刊、电视、短信等传统的方式,没有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应运到宣传中;第三,系统反映的在业主体并不等于实际在业的主体数,我县现有主体6525户,而实际经营的主体只有4500多户,存在大量已停止经营,但未依法履行注销程序的主体,而这部分主体成了年报的基数,影响了年报率。

3、抽查走形式

按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信息公示的相关行政法规,抽查并非局限于通过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看一下企业是否年报,是否及时公示限时信息。更应该在抽查过程中、移出异常名录过程通过实地核查,对其公示的经营场所(住所)、实际经营情况、公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质性核查。同时,在执法人员无法对财务真实性作出检查结论时,应当委托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公示情况进行审计,避免出现因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而致使执法人员承担责任的事故。

4、业务系统不能满足信息监管需求

信用信息监管包括年报信息、即时信息两大方面。目前的业务系统在即时信息监管上尚不能满足监管需求。建议系统增加未如期履行即时信息企业提醒,以便执法人员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哪些企业产生了即时信息而未公示。同时,执法人员反映,系统批量拉异功能会将已注销企业拉入异常;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加强一线执人员培训。特别是对于“三合一”的部分县区,不少从其他机构合并过来的同志对于企业监管完全不了解,而工商执法人员也没有能与时俱进,对最新的法规进行学习。

2、增加宣传途径。建立类似“大同工商”型的公众号,进行法规等多方面内容的宣传。

3、建议系统进行升级,增加即时信息监管提醒平台。

202_年3月14日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

摘要: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农和临时工,且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灌溉困难,文化生活也较为匮乏。农民生产资料的单一决定着农村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社会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迫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最主要的是改变农民单一的收入方式和生产水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调查分析

现状

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收入水平低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才能不断地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了很大改善近几年来我们村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在省国税局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我村由传统低效的粮油种植经济向多元高效的混合经济转变村容村貌和农民收入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步迈入了大步流星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任重道远。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全社会参与,易于形成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宏观指导,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减少风险,少走弯路,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农村,不能凭主观想向和满腔热情办事,而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期计划,分步实施。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又不忽视社会发展指标;既要注意发展速度和规模,又不忽视质量和效益;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农民的主体力量;既要体现现代精神风貌,又不破坏农村文化底蕴;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又要请专家论证;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化,又要保证实施规划的连续性,绝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市农村县区,经济状况有强弱之别,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展模式上要分类指导。比如,各县市开发区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城郊土地、人力等资源,开展以工促农的工业型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以发挥城郊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服务城市,走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建设之路。在城镇村庄规划、建设上要分类指导,注意城镇村庄布局有利于节约资源、发展经济。新农村规划可以高标准、多功能,进行一步到位式建设,而县区比较落后的村庄则可能是改街、改水、改圈、改灶、改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总之,一定要突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运动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为的样板工程,更不搞所谓“达标验收”之类扰民浪费的评比活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带乡、社会参与。应发动组织市县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持帮扶农村。探索城市与农村、企事业与农村结对帮扶的途径,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决裂,指导农村向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阔步前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1.新农村建设内容:

202_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近期我们深入农村基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与基层干部和群众交谈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是我国农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村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但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农村社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虽然我村对主干道进行了硬化,但是路面狭窄,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问题二: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村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农村产业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给农民增收带来的实惠不大,农村产业化需要进一步调整。三是村民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以及其他生产项目的确定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盲目的确定生产项目也使农民的生产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问题三:受多种因素限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较远的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对新农村建设中几大问题的个人思考:

第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设的经费从哪里来)是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就此次的调查对象而言,村中没有一处集体经济,没有村办企业。农民增收也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缺少统一的指导,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第二: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它需要统筹的规划,需要村与村、与乡镇、与县市之间的合作,需要上级机构的扶植。

就地理位置而言,我村离

概论课学生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镇中心较远;就自然资源而言,它没有资源上的优势„„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发展自己的集体经济,单纯依靠本村的力量,一方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很容易在结构安排上或是项目选择上与其它地区重复,从而造成效益低下甚至是失败,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上级的统筹。在这一方面,国内外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例如意大利南部的小城镇加工业,我国浙江部分地区的村镇加工等。

第三: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 业项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第四:务工人员素质较低成为农民其增加收入的瓶颈。

随着农村劳动力专业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性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控制。

第五:村民文明程度滞后于其它方面,新农村建设出现木桶效应。

新农村建设把重点放在了“村容整洁”上,而对“村风文明”投入甚少,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不足,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参考文献:[1]胡智龙

新农村建设实地调查报告 [2] 百度百科

新农村建设

园艺企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cod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