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16-84692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4 23:59: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桑植县澧源镇三小肖辉

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其心理活动的影响,大多数儿童学习都具有积极的心理倾向,但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积极的心理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成为这部分学生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着其学习的成功,这种学习中的心理问题,作为教师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一、小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

王心缘同学,平时上课不太会听讲,总是走神。遇到问题不爱动脑筋,总想让别人告诉。独立解题能力非常弱,需要在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才完成学习任务。但回家的作业却完成得很好,正确率极高。这是因为家长时时陪在他身边,每一项作业都必须指导督促完成,每天本来不多的作业都要写到晚上十一点左右。长此以往,小周形成了依赖心理,上课听讲更差了,课堂练习也不抓紧时间当堂完成,只等着回家家长辅导,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自卑心理

谷银镱的成绩一直处在班中偏后的位置,她认为自己的成绩比较差劲,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在遇到难题时,她觉得自己笨所以根本不敢去想。课堂上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原因是不确信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怕同学笑话,被老师批评。

3、畏惧心理

刘铭同学在课堂上总是沉默寡言,眼神不敢与老师相碰,总是提心吊胆,害怕老师提问他,害怕让他到黑板上板演。当被老师提问时,面色通红,讲话

急急巴巴,有时紧张得答非所问,甚至手心都渗出汗来。在课下,对较有难度的作业无从下手,盲目消耗时间,有时只能瞎编乱造,或者一抄了事,或者干脆不做。在考试时满脑子是不会做,由于过度紧张会做也做错或做不出来。由于畏惧心理,使他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性格也变得孤僻。

4、厌学心理

闫佳瑶同学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上数学课时,经常看见他在认真地做手工,玩玩具。课堂练习时,为了能有成绩,勉强做一些题,凑个及格。作业在家长的逼迫下,老师的多次教育下才勉强完成任务。她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她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厌烦。这些学习中的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及时地疏导和排解学生的不良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排除学生心理上的各种困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调整教学结构,预防和消除依赖心理

首先调整教法,提倡使用“讨论式”、“发现法”等方法教学,学生当演员,教师当导演,强化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改进教法,立足差生的实际,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采取“引---扶---放”的学法指导。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通过在小组里交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儿童好胜心强,好表现 自我,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教学中应尽量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最后还要讲究评价艺术。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堂答问、解题,教师可以及时评价,能及时将正确或错误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能及时把握自己的思考情况,但有些时候,就不能急忙对学生的答问、解题进行评价,应让他们思考,想办法完成,先自我评价,再让老师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精神。

2、运用成功机制,战胜畏难心理和自卑心理。

人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时,才能激起追求更多成功的兴趣和信心,从而矢志不渝地向新的目标迈进。这就需要教师从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出发,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让学生克服自卑,产生勇气。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对前途的希望。”孩子需要给他们信心、勇气和力量,教师必须及时把握住孩子们的这些特征,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情境。

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毅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不是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发现或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而是对学生思维、解答中的每一步的正确都加以肯定,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功心理。通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习是渐进的”、“功到自然成”等引导,使他们明白学习上的成功是努力与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能力差异不是很明显的。要以“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为原则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精选一些学生“跳一跳,摘得着”的例题进行训练,使他们能从适合自己的“成功点”上获得成功的机会。

3、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适时创设愉悦情境,调节厌烦心理

愉快教育可有效地调节厌烦心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风趣幽默,引发好

奇、模拟生活情景等新课引入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导入新课。

另外用固有的美去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产生愉快的学习情 绪,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教师要善于把社会的要求变成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4、针对具有典型性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他们的认知、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定期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注意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策略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调查结果与平时的观察相结合.同时要多于学生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实施家校整合。教师要指导家长注重改善家庭教育方式,改变错误的家教观念,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提高家长素质,告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师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更好配合引导学生,避免家庭第二课堂出现。总之,在教育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根治学生学习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达到乐学、善学、好学的目的。

第二篇:小学生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辅导

小学生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辅导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群体背景中、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共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人际关系是导致个体身心疾病的主要诱因。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又是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如认知、人格、情绪、意志等方面还不成熟,因此,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不够协调一致,容易出现某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如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情绪易激动、不稳定、自负与自卑等,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基本上是一个发展性的问题,除了一些极严重的精神问题或行为问题外,许多看似问题的行为,其实只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偏离,成人身上被看做病态的行为对儿童青少年未必是不正常的,这些问题会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或减弱,小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正在成长过程中,其可塑性非常大,如果能够正确及时给予帮助,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教学中我发现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以下问题,并针对的给予辅导。

一、小学儿童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原因。1.封闭心理

在小学儿童中,有些孩子不喜欢与人接近,不愿加入集体活动,总喜欢独处,自娱自乐,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时刻保持与他人的距离,(这在小学高年级儿童中比较常见)。虽然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心、独立欲望都在发生明现的变化,但他们还不成熟,不够稳定,不知怎样应付这种变化。学生容易把自己的心理之门关闭起来,有烦恼和不愉快都写在日记里,对谁都不愿意说。逐渐与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开始疏远,产生距离感,封闭心理的存在又阻碍友谊的建立,使个人处在孤独之中,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2.自卑与自负

小学儿童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事事由父母照料,任何要求父母都尽力满足,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总表现自己的优越,希望别人都能听从他的指挥,总围着他转。这种心理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许多同学不愿意和他玩,将其孤立起来。与此相反,有些儿童由于依赖性强,在学校中总是依赖别人,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因此,变得敏感自卑,多愁善感,犹豫孤僻,感到别人都瞧不起自己,又害怕伤害自己,久而久之出现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与人交往的现象。

3.儿童个性缺陷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有些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的儿童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畏缩和恐惧。由于过于敏感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低下,言语表达能力不强,在交往中会被人笑话等。而有的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如身高、相貌、体质等,与其他小学生相比,会感到自惭形秽,成为心理上的阴影,致使情绪低落,产生严重的交往退缩。

4.社会媒介的不良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儿童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渠道,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一些暴力电电影、电视、小说为儿童提供了参照范例,在这些信息媒介的影响下学会了各种攻击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喜欢善待他人、接纳他他人,而表现出敌对,甚至是攻击行为。有的儿童整天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中聊天、交友,不喜欢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逐渐导致学生交往技能的退化,于别人的心理距离拉大,产生交往障碍。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辅导 1.创造交往机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交往活动才能克服。家长和教师配合为有交往障碍的儿童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尝试积极的与人交往,使他们得到实际的锻炼。如对交往中存在胆怯心理的儿童,采用系统脱敏法,将其置于交往情景中,这种情景是渐进性的,强度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初让其在众人面前发言、朗读课文等,以此来培养对胆怯心理的抵制力,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可以让他担任班干部,管理班级事务,代表班级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逐渐消除胆怯心理,能够大胆与人交往。而对交往中存在攻击行为的儿童,教师和家长要消除对其攻击行为的奖励和关注。如采用厌恶疗法,在这类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时给予必要的惩罚,使他们准备攻击他人时就会有对惩罚的烦恼,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而放弃攻击,逐渐变得能与人和睦相处。

2.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据调查发现班级体中那些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良好的学习与能力,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品德与其他特征。交往中表现退缩的儿童大部分也有交往的强烈需要和一定的交往标准,但往往交往中具有被动、害羞、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而引起心理冲突,左右为难,最终选择回避交往。因此,改变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改变其不良的个性品质。在教学活动和集体交往活动中,有意识的帮助有交往问题的儿童,为其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交往活动,学习交往技巧,增进交往的需要和乐趣,进而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

总之,小学生产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在正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心理健康。

小学生(高年级)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解放街小学

赵雪玲

我国一些学者曾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约1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又较其它年级突出。高年级小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生理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认知、情绪、意志等与生理发展的不同步,容易使他们在这一成长阶段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和困惑,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关注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他们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积极有效对策,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因此,本文力求较全面、真实地揭示出目前我校高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的解决对策。

一、高年级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压力大

由于现在学校、教师、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高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任务“超重”的现象。除了学校的学习任务,一些家长和教师还给学生开起了“小灶”,学生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之间,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失去了享受童年生活乐趣的最基本权利。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太大,出现了厌学、逃学情绪。

考试焦虑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如果压力过大,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则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甚至是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等心理障碍。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此外,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3.个性心理问题 小学高年级是少年儿童个性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不稳定时期,因而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各种苦恼和迷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依赖心理

现代社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容易使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包揽包干,导致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导致学生缺乏自立生活的能力,产生较严重的依赖心理。

自我为中心

自我为中心在高年级小学生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此类学生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片面看问题,把错误归于别人,容易嫉妒他人。有些学生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缺乏同情心和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有些学生平时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为一点小事而闹意气、泄私愤。不合群的学生则表现为两大类:一类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则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意志力薄弱 许多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意志力非常薄弱。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自制力差,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自然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

二、高年级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父母的过高期望与溺爱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来源于父母对自己学业、成绩方面的过高期望。家长往往因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而对他们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这些要求时,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而父母如果此时对他们横加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就会使他们逐渐聚集起一些负面情绪,不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人际适应、个性形成有直接影响。因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用歧视,打骂等不当教育方式对待子女,从而造成心理行为问题的占了很大比例。经过分析比较,我认为当前小学生家庭中,不当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过分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与上述三种教育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理解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样的家庭能够为孩子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给子女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能够在最大限度内挖掘自身潜能,达到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气氛不和谐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家庭因素在小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校因素 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竟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心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考试分数。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影响了学习效率,使他们对学习兴趣和信心下降甚至丧失,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俱等不良心境,当这些不良情绪体验长期持续下去,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紧张

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两种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一个拥有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学生,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发展也会有良好的人际环境;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必然会产生敌对、自卑、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其心理健康具有强烈的不良影响。

3.现代传媒信息的负面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的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书籍、电影等现代传媒信息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一些地方的网吧等娱乐场所管理失控,对未成年学生开放,一些小学生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等,容易使他们产生与社会的隔离感、孤僻及攻击性行为等心理行为问题。

4.个体因素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其内在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生理的缺陷

少数学生因遗传或突发的意外事件,造成生理机能的缺陷或伤害,这给他幼小的心灵抹上了阴影,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自卑、社交退缩等心理问题,因而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三、高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日益突出的高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既然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以上调查及分析,我认为,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努力去解决。1.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关系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是了解高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庭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我对开展高年级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提出如下建议:

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孩子的成长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许多父母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表现为教育指导思想有失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等。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父母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当 在父母的教育观念中,对子女的期望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父母应衡量子女的能力,对子女的期望要恰当,在和谐的亲情关怀下,根据期望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孩子自然会努力,全力以赴地学习。

2.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转变教育观念,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往往会因为片面强调升学率和智力发展,给小学生施加过于强烈的学习压力,从而造成他们的焦虑、紧张、敏感、恐怖、脆弱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及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成才观,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学校及教师应从小学生全面发展及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角度,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享受到学校学习的快乐。

坚持以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行为科学的研究也表明: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期望值”,而高于“期望值”的表扬、鼓励、肯定,就等于给学生指明努力方向,树立自信心。④学生自我否定,对自己能力、价值缺乏信心的自卑或自责心理常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体验,自尊得不到满足,从而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及教师应坚持以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不失时机地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增强其信心。

根据高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年级小学生随着生理上的成熟,交往与活动范围的扩大,个体独立性己非常明显,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出现成人感的萌芽。学校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贯穿心理教育的思想,通过游戏、主题活动、团体辅导、个别咨询、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丰富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高年级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学会观察、分析和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制的心理品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对于那些己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小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学会自我放松、学会与人谈心、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善于寻求帮助和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要让小学生知道,当自己面对压力、困惑的时候,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寻找他们的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

第三篇: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析与辅导

论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坏脾气

【摘要】:当教育已经从各方面渗透,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不容置疑的成了社会关注热点,孩子的性格发展规律与孩子日常生活的脾气表现息息相关,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修养,就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这样不仅有益于孩子学习生活,更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事的人生路做铺垫。因此研究和探索小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之一细节:坏脾气,是非常有价值的。【关键词】:关注 小学生 心理问题

引言

目前国家对于心理问题越加的关注,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专家的关心之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小学生心里辅导以适应性心理问题为核心,重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缓解小学生的适应性心理问题的指导。常见心理问题分为认知心理问题、情绪心理问题、意志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交往心理问题和行为心理问题七大部分,这里我主要针对情绪心理问题之一即坏脾气进行研究。人有脾气是正常的情绪反映,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动不动就大吵大闹,或者闹别扭地任何人也不搭理,更有甚至对无关的眼前人大打出手,长期以往,如果不给予关注和及时的辅导,后果一定是不乐见的。这不是一种病,并不需要吃药,而是一种心理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携手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一章小学生坏脾气与心里健康

◆1.1小学生心里健康的标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那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1、正常的智力。

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如果一个小学生的智力明显低

于同龄人的水平,则属于智力发育不正常,一般认为智商在90—110之间为中等,在110—120之间为偏上,在120—130之间为聪明,在130以上者为天才。相反,当智商在80—90之间为偏下,在80以下为弱智。通常我们会把智商在90以上者都看成是正常。

2、稳定的情绪。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适度的反应。

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但是,这种差异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应敏捷并非反应过敏,反应迟缓不等于无反应。对事物的反应强度应视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反应异常敏感或异常迟钝都属不健康的表现。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这是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对重大刺激无动于衷,反应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对任何事物都反应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偶遇挫折就无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应不良的表现。

4、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备健康心理的小学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相反,远离亲友、集体,独来独往,可能意味着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的失调。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没有友伴,很少与人往来,是人际关系不良的表现。

5、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为。如果心理和行为经常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特征,如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天真撒娇,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都是不正常的。

6、能够适应学习生活。

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较 2

高[1]。

◆1.2小学生坏脾气的表现

比如孩子在家里爱当小皇帝,对家长尽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当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发脾气,满地打滚,双脚乱蹬,大哭大闹。

比如当小学生在学校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引起争执的时候,他(她)就到处扔书,甚至是拿文具砸人等过激行为,老师好言劝阻他(她)不屑一顾,或认为老师偏袒对方因而产生阻抗心理。

比如在逛街的时候,孩子无理要求买一些价格不菲的东西,在我们坚持不同意的情况下,孩子选择在商场哭闹,在参加同学的聚会,孩子毫不给面子的,在大街上走路,因为某事与孩子产生意见分歧,孩子因此顶撞语言过激。

这些情况对于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不陌生,孩子偶尔有些小别扭或者在特殊背景条件下大闹脾气是正常的,可是,如果动不动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孩子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应当给予及时的辅导纠正。

◆1.3 小学生坏脾气的判断

根据1.1所描叙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定义,其中之一就是“稳定的情绪”即: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相反,不良的情绪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果小学生的日常情绪表现和定义所说的不符,无法正常的控制自己随时发脾气,则说明小学生的情绪心理不健康,再对比1.2,小学生对日常中不满足自己要求,不能让她称心如意时的表现,就可以很客观的判断小学生是否脾气坏。

第二章小学生坏脾气的原因

◆2.1个体原因

根据弗洛伊德的儿童个性发展理论说,儿童的无意识理论贯穿到个性结构中,这个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不知道价值判断,其活动收快乐支配,即不考虑时间、地点和方式寻求本能的需要的立即满足。自我时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意识结构部分,在与现实环境相互接触过程中,逐渐学会选择用适当的手段

来满足本我的需求。超我的功能是对自我监督,即监督自我不让本我的需求得到任意的满足。于是,脾气就随着本我,自我,超我不断改变[2]。

3~6岁的孩子萌生了自我意识,试着自己去独立地解决一些事情,但由于能力有限,常常容易弄巧成拙,他就会着急,发脾气,这体现了孩子在不同的成长时期有不同的情绪躁动。

哈尔滨市心理卫生中心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田洪伟认为,坏脾气除了有家长长期溺爱的原因外,还源于青少年产生的“成人感”,他们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努力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要以独立人格出现;而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面对这种矛盾和困惑,他们常常会处在焦虑的情绪中,产生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波动在父母面前更易发作[3]。

无论如何,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孩子过于成熟反而是不符合健康标准的。个体的发展需要有人从旁耐心辅助。

◆2.2家庭原因

有些孩子天生脾气比较急,但如果爱发脾气,这跟父母的教育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溺爱、娇纵等。比如当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常会发脾气,满地打滚,双脚乱蹬,大哭大闹。对此,一般父母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迁就,百依百顺求太平,采取妥协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这其实就是告诉孩子,发脾气才可以达到目的,于是孩子当然越来越爱发脾气了。另一种是用武力解决——打或骂,这种情绪上的压抑,他会学习家长,也把打骂做为发泄情绪的办法,于是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了[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2.3学校原因

在学校中,教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态度直接就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反映。如果小学生在学校中犯错,教师采取的是专制的处理方法,就会引起学生的情绪紧张,冷淡,攻击性强,自制力弱,学生的脾气就会疯长,于是,在学校的人及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同时,坏脾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传染的。如果教师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放任不管,就会导致孩子更加的肆无忌惮,无组织 4

纪律性,无团体目标,随性而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4社会原因

孩子是社会的一份子,在参与社会交际中,没有人会像父母和老师一样处处以你的成长为重,难免会碰壁,孩子不懂的如何处理这样的无措就通过发脾气来表示自己的不服气和不满意。另外,面对社会上的人给予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和不安,这样更加剧他的反叛脾气。

第三章小学生坏脾气的应对策略

◆3.1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小学生应该在意识到自己脾气难以自控的情况下给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一是,寻求家长的帮忙;二是,自己每天记录发脾气的次数,争取找原因改掉;三是,和同学朋友约定,在自己发脾气时不要谦让自己,要及时告知并帮助自己冷静;四是,自己对老师的不满意可以在课后找老师交谈或者以写纸条的形式交流。

◆3.2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找出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是否父母本身在教育上存在问题;或是孩子想睡眠,身体不好。

2.,不予理睬或转移目标:对正在发脾气的孩子,不能强行制止,而应先转移目标,例如孩子哭时擦眼泪,就说“灰尘怎么到眼睛里了?”或是不予理睬,使其目的不能得逞,久而久之能得以纠正。

3,置之不理:这是帮助孩子摆脱发脾气习惯的最好方法。因为孩子发脾气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注意。你不理他,孩子就会意识到发脾气没有什么用还是少用为好。不理睬发脾气的孩子,需要你能沉住气。

4,转身离开。孩子发脾气时,你尽管去做你的事。

5,适当地劝说。如果你还做不到置之不理,你可以对孩子反复讲几句简明扼要的话,说明什么事是不会被允许的,但不要做出任何举动。你的目的是帮他摆脱困境。

6,不要议论他。孩子不再发脾气时,只要欢迎他能停下来就是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闹,你觉得除了让步没有别的选择了,你可以告诉他如果愿意哭就尽管哭好了,但你不喜欢他的哭声。不要让哭闹左 5

右你的决定,搞清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可能发脾气。让孩子知道你说到做到,绝不让步。

7,尽量避免诱发孩子发脾气的场合和情况。找出诱发孩子发脾气的因素并避免它们是可能的。避免孩子发脾气。每个孩子动手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任务或玩具太复杂,孩子会因完不成而感到沮丧,你可以把任务安排得简单一些。必要时提供帮助。让孩子看你是怎么用另一种方法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有时候寥寥数语、关键性的提示,足以缓和孩子一触即发的紧张情绪。避免孩子过分疲劳和兴奋。这种时刻,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尽量使孩子处于平静的状态。

8,不树坏榜样。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表现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比如,当快递公司打电话告诉你东西弄丢了,此时你可能会怒不可遏,但此时千万别对着电话大喊大叫,孩子会密切关注你的一切表现。最好避开孩子后再和快递公司理论。

9,学会“冷处理”。孩子向大人表达愤怒,大人也会不知不觉地火气顿生。生气会传染,所以家长最好给孩子立规矩。比如,“在咱们家,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要心平气和,不许情绪失控。”或者对孩子的愤怒情绪进行冷处理。比如,“我现在要离开一会儿,咱们稍后再谈这个问题。”

10,与孩子一起制作“制怒清单”。当孩子开始发怒的时候,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其“熄火”。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列出“制怒清单”。比如,出门散散步、想想非常安静的公园、快跑、听音乐、击打枕头、投篮、画画、找人聊天或者唱歌等。一旦孩子找到某种发泄怒气的方式,要给孩子鼓励。

11,让孩子了解发怒前征兆。告诉孩子,生气之前多半都会有某些迹象。比如,“我说话提高嗓门”,“我的脸颊发红”,“我拳头紧握、心跳加快、嘴巴变干、呼吸急促”等等。了解这些发怒前兆有助于孩子自我控制情绪。

12,教孩子制怒技巧。帮助孩子消除愤怒,平静情绪的最有效技巧之一是“3+10”制怒法。家长可以与孩子一道练习:感觉情绪快失控的时候,先做三次深呼吸,然后,在心中默数10下,从1数到10。做法虽简单,效果很明显。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遇到不开心事情的时候,有些学生会率性而为,既容易伤害他人,也容易伤害自己[5]。

◆3.3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帮助学生意识到成功与情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其次,在引导学生认识“坏脾气”的危害时,教师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形式,如通过童话故事、角色扮演、生活片段、续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坏脾气”的系列危害。特别是“续编故事”留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利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的投射和宣泄,利用帮助学生挖掘、认识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认识不良情绪、不良性格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乱发脾气不仅是跟别人过不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而且对问题的解决丝毫没有帮助,经常发脾气对人的身心发展也不利。另外它会影响同学的关系和家庭和睦,造成紧张气氛,严重的还会危及人的安全。

最后,采用评选的方法,看看哪个同学每天发脾气次数最少,并且情绪表现最好,除了口头奖励,更应该赋予这些改正的孩子权利去帮助别的同学养成良好的情绪。

结束语

孩子就是国家的未来,如何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培养优秀的国家栋梁不仅在于智力上的成才,而是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健全的人格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离不开有效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对情绪的研究和探索是必不可少的。仅以此文帮助孩子们在情绪控制这条路上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1]《良师》202_年18期

[2]《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 http://www.teniu.cc/learn/specialtopic/67-72m [4]《小学生·心理成长》202_年第Z1期

[5]《各抒己见话学童》第十六期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

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教案:举起你的手 健康导读:

1、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和叙述自己的优点,提高个人的自信,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2、通过活动,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3、学会用暗示的方法,逐步养成大胆举手发言的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和叙述自己的优点,提高个人的自信,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2、通过活动,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3、学会用暗示的方法,逐步养成大胆举手发言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自我肯定来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大胆的举手发言。

难点: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平时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

[活动准备]

1、小品表演、正方形的纸每人一张。

2、黑板上写“我有自信心”,再画一些富有童趣的图案。

[活动设计]

1、导入:我们在生活中肯定要干很多事,有的成功了,可有的失败了。同学们,当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想不想把它干好呢?(想)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名叫《找优点》

宣布游戏方法:请单排位置上的同学向你的同桌讲述自己身上的优点,双排位置上的同学帮着数一数他讲了几条优点,一分钟后两人交换。

宣布游戏规则:同桌讲述优点时,请你仔细听,做到不插嘴。同桌在讲优点时,请你认真数。大家知道了吗?准备,开始。

全班分享:最多有几条。逐步说一说,然后逐步进行表决,有多少人和他的优点相同?

总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任何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在较短的时间里,要找出自己的优点,是件不容易的事。

一、赵兰为什么胆小?

观看录象“胆小的赵兰”(根据《读本》“小故事”内容)。

分享《读本》“想一想”2个问题:

1、上课老师提问时,我常常()

A、主动举手发言

B、低头不吭声

2、我低头不吭声的原因是()

A、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

B、怕说得不好被同学笑话。

C、举手了,老师不叫自己。

D、对上课内容没兴趣

E、听不懂,不知道。

二、怎样才能做到大胆举手?

1、小品表演绝招(1):内容可延用前面赵兰的故事,也可以另编。

分享:如果你是小品中的赵兰,会怎么想?怎么做比较好?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当时是怎么想?现在呢?

2、小品表演绝招(2):

芳芳:(放学路上)明天考数学,我很紧张,考不好,妈妈肯定要骂我。

冬冬:我会对自己说,这没什么,我相信自己会考出好成绩。

明明:我平时碰到难题,我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即使实在作不出,我可以问老师、同学,重要的是思考了很长时间。

分享:如果你是小品中的芳芳,会怎么想?举手,统计人数。上课时大胆地举手发言,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学生说:“能培养我们的胆量,训练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能使我们更加自信”。

三、考考你,我会怎样做?

1)、根据《读本》“想一想”“1”的内容,另编一录像象: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按书上的内容设计3个人的三种行为,并赋予三个名字,让学生观看后选择,你会像谁那样做?

2)根据《读本》“想一想”“2”的内容,再编一段录像:课堂上平时胆小的红红在举手发言,芳芳看到了也举起手。放学回到家,红红告诉奶奶,我今天一共举了六次手,比昨天多两次,明天我要比今天举手更多。芳芳的妈妈了解情况后,拿出“举手”登记本,画了两个五角星,芳芳好开心。

3)、做一做:你们会折千纸鹤吗?

大家拿出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折纸鹤,教师问:“我们有信心把纸鹤折好吗?”

A、指导折纸鹤

B、对折纸有困难的同学鼓励、指导,也可同学互教。

C、发奖:对第一次折好的同学发五角星;对第二次折好的同学发小星星。

[给老师的建议]

1、小组分享、全班分享要充分到位,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体验、感悟。

2、教师指导折纸天鹅,要分几步,每一步尽量是学生都会,如果不会可以让同学互教,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情景表演的内容一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好,这样就能产生同感。如果时间多的话,可按排学习上的问题让学生表演。

[学生反馈]

1、由于活动前,先玩“互相找优点”的游戏,因此小组分享中都会很投入地真实地谈感受。

2、学生对“折千纸鹤“的手工很感兴趣。下课了,有的同学还缠着老师,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自信心,还可以玩。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友 谊 天长地久

健康导读: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领悟到同学间的交往是双向的,友谊是共同浇灌的花朵,如何在闹矛盾后言归于好。

★辅导目标: 教师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领悟到同学间的交往是双向的,友谊是共同浇灌的花朵,如何在闹矛盾后言归于好。

学生目标:

1、引导学生领悟同学间要做到真诚、理解、宽容等。

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活动准备: 友谊树 各形状的友谊叶 友谊盒 歌曲《找朋友》《朋友》《友谊地久天长》 课件 彩色卡纸 双面胶带 彩色笔 勾线笔

三、辅导过程:

(一)热身运动《抓手指》

1、师生问好(丹麦大拇指)

同学们,今天有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活动,我们就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向他们问好,好吗?(好)在左手大拇指上画笑脸,用笑脸向旁边的问好。

2、游戏:抓手指

3、分享:玩了这个拇指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谈谈感想)

(二)。情景引入

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我想起了我的那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出示课件

1、教师实例:(背景音乐周华健的《朋友》)照片1。

介绍:这是我小学的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过了二十多年,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但我们依然亲密无间。这张是初中时照的,这几张照片是我们长大后在聚会时拍的。照片2 介绍照片:这张是我初中的同学,十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一次或二次的聚会,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同学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感到自豪。你们想交到这样的朋友吗?这节课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友谊天长地久》

(三)、倾述心理困惑

我们与好朋友一起学习玩耍,学习时会发生许多事情,甚到还会吵架,这让我们很不开心,也很烦恼。你能向大家说说与朋友间一些不愉快的事吗?

(四)、情境再现

小品一:明明与小华是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可是在一次玩耍中,明明不小心弄坏了小华心爱的钢笔,小华一见火冒三丈,一把推倒明明,并要他赔,明明急得直哭。

小品二:丽丽的好朋友小红,拿着一个数学题来问她,丽丽觉得很简单,随口说了一句:这么简单都不会,谁知小红嘴巴一撅,生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气冲冲地走了。

1、对小品讨论: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一直发生着,比如摔坏钢笔那件事不妨回想一下,有朋友弄坏你的东西或朋友弄坏你的东西吗?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根据这一情景进行交流。小品中,小华失去了仅仅是一支钢笔吗?如果你是小华,你会怎么做? 刚才扮演丽丽的那位同学,请你说说,刚才你是故意那么说的吗? 你是小红,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

(五)观看课件 感受友谊的珍贵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了理解,宽容等,我们的友谊一定会更加深厚,可是就像牙齿与舌头一样,总会有磕碰的时候,这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先看一个片子,从中也许你会得到启发。播放课件:(以下为课件内容)从前有两个朋友在林中旅行,在旅途中某个地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耳光,被打的那个一言不发,在地上写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向山顶前进,后来,被打巴掌的地个差点掉下山崖,多他的朋友把他救了上来,于是他在石头上刻上:

“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向他说:

“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地上而现在却要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着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地,如果我们被帮助时,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的真心帮助,„

1、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2、面对朋友的无心伤害,你该怎么办?

3、那我们铭记在心的应是什么呢?

4、同学们在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帮助,你记住他们了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好好想想(背景音乐:周华健《朋友》)

5、反馈

(六)友谊之树开出喜人的果实

师:同学们,友谊之树犹如一棵果树,他需要我们共同培育,精心照顾,才会硕果累累,想让你们的果树长满果子吗?(想),请大家从抽屉中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果树,听明白了。

请用最简单的一个词写出怎样才能成为要好的朋友,一起讨论后再写在你们的果子上,比一比哪棵友谊树在最短的时间里果子长得最多。反馈:你的友谊树里都长了哪些果子? 同学们!快将你的友谊树贴在友谊园地里吧!

2、拓展实践 制作友谊卡

你的朋友是你宝贵的财产。他们让你开怀,让你勇敢,他们随时倾听你的忧伤,在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帮助你。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最算是再好的朋友也会有磨擦,我们或许会因为这些磨擦而疏远了彼此。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请把你们的感受写到友谊卡中。(背景音乐:《友谊天长地久》)反馈:说说你写了什么?

师:请你们将你的心意传到你那位朋友手中,和他一起走上来,一起唱《朋友》。

(七)、活动结束。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相信我能行

一、设计思路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之间如何才能真正合作,形成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和相互配合的良好品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学生要学会与家长合作,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合作是学生走向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而其前提是必须要有自信心为基础,即相信我能行,我一定行的观念。有许多学生包括踏上工作岗位的人们,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不能树立自信心,导致悲观、失望、消极,结果处处碰壁,心理负担很重,在各个方面很难取得成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是实施这方面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和载体。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自助和助人为目的。鉴于此,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我设计了该节活动课,运用各种方法与形式,如情景创设、游戏、角色扮演、集体讨论、记者采访等,正确引导学生,最终达到学生相信我能行,树立自信心的效果。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已,看到自己的优点,正确地看待自己、他人的优缺点,更能够发现他人的长处和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2.通过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正视个体的心理影响,树立勇于面对困难及解决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3.能够充满自信地面对人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走向成功。

三、活动准备

每个学生一个气球、每个学生一张知心卡、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自制小记者证、照相机。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交流,大家有信心把我们这一次活动搞好吗?有信心的请站起来!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相信我能行!请各组代表闪亮登场。(各组代表手擎上面贴着字的气球到前面展示:相信我能行!)

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相信我能行!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每个小组的组长交换监督,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漂亮的气球,我说开始,同学们就开始把你的气球吹气,比一比哪个小组先全部吹完,气太少也不算,各个小组有信心夺冠吗?

学生:有!

教师:那么就让我们吹出自己的勇气,吹出自己的信心,预备,开始!

教师小结:刚才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很积极参与,都充满了信心,获胜队是某组,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鼓励!同学们喜欢你手中的气球吗?想不想要?那我就送给同学们作个纪念吧!

2.播放录音故事,谈体会

我可以给大家提几个要求吗?一是大家发言的时候,不必举手,站起来说即可;二是争取每个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有发言的机会。

我把一个同学的一段内心独白播放给大家听一听。(播放录音)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好了,听完后我们有问题要讨论。

录音内容:我是六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在最近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第一轮的选拔中,我有幸被选上了,于是我更加努力学习。可是在第二轮选拔中,我却被淘汰了,我觉得自己真没用,特别是觉得对不起数学老师,觉得没有脸见人。本来想回家让妈妈安慰我,可是她却对我讲,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大,你要好好学习,不努力是不行的,看,这次数学竞赛不就是个例子吗?孩子,要努力呀,不要辜负我和你爸爸对你的期望呀!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其实,我也是已经努力了,是不是我太笨?哎呀,我可真没用!

讨论:听了这个小同学的内心独白,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帮帮她?请同学们谈一谈。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学生的内心独白,能够引起同学们情感的共鸣,因为她所谈的都是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也在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认真听别人的话也是一门学问。同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办法帮录音中的同学,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怎样来树立自信心的方法,也就是如何才能做到相信我能行,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3.分组讨论,勇于面对

教师: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对自己缺少自信心的事情,如果有的话,请你写一写,如果你有好的解决方法,也请你在知心卡上写一写。(播放优美乐曲。)

孩子们写完后,有的会长舒一口气,有的会故意舒展身腰,向我露出会心的微笑。老师和同学相互帮助这一同学解决自己的困惑。

为让学生有心理上的共鸣,首先是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是让学生学会释放心理郁闷,把自己缺少自信心的事情,在知心卡上畅所欲言,并且学着树立自信心,尝试着解决的方法。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们虽然也曾有过对自己不自信的事,但不少同学都能够正确处理,或者是寻求帮助。今天,中央电视台少儿栏目组小记者们要把我们的本次活动搞一个现场采访,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充当小记者。两名学生随机采访。采访的主题是:你有没有缺少自信心的事,你是如何处理的?你有没有因树立自信心而成功的事例?都是什么原因让你树立起了自信心?

采访的对象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听课的教师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去体验,去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学会了相信我能行的自信心培养的办法,还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热闹的课堂气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活动的开放性,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全体性。

在每个小组当中都有在各个方面比较优秀的同学,小组长选一个同学,评一评他的优点(全班交流)。

分组说一说班级中还有哪些同学你们认为他行(交流后让该同学谈一谈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及其结果)。

5.小结

教师:同学们,(多媒体投影出示)一位拳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遭到对手的猛烈打击感到快支持不住的时候,倒下是一种解脱或者说是一种诱惑,但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在心里叫到:再坚持一会,相信我能行。因为我知道,我的对手也快坚持不住了,而只有我不倒下,才能赢得比赛,而最后胜利往往就来自这再坚持一会,相信我能行的信念中。”

从古到今,有许多树立自信心而一鸣惊人的事迹: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他不畏国内外反对势力的阻挠,坚信自我,相信自我,终于提前竣工修成了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京张铁路;张海迪下肢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了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前几天刚在电视上看到二胡演奏家王雪峰,他虽然是个残疾人,至今还没有二胡高,但却相信自己能行,创造了人生的奇迹。这些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相信我能行!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自信,都能够坚信我能行。最后,我赠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吧(多媒体投影出示):“只要相信我能行,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

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及辅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