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自我效能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浅谈自我效能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引言
人们在面对任务或困难的时候,总会对这些任务和自己的能力作一些判断:“我是否胜任这些工作?”“以我的能力,能应付眼前的困难吗?”心理学家把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某种情景的自我判断,称为“自我效能”。大量研究发现,在学习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即对于完成好学业任务有充分信心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好些。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自我效能,高自我效能者比低自我效能者能够解决更多的难题,从而表明学习表现优劣与自我效能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若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我效能的积极因素,学生的内在潜能势必能得到全面的挖掘和利用,由此也必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自我效能概念的提出及作用机理
那么,什么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有人把它界定为: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自我效能是个体自身潜能的最有影响力的主导,它在人们做出选择决定时,发挥了核心作用:激发个体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持久努力、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不怕困难和失败、力图实现成就目标。
自我效能是通过四种方式作用于个人的: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绪反应。
一般来说,人往往会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有效应付的环境,而避免那些无法控制的环境,一旦个体选定了环境,这些环境反过来会影响其行为和人格的发展。同样,人的行动要受到思维的支配,而思维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使人能够预测未来的行为结果。人类的目的性行为大多受到预期目标的调节,而预期目标的如何设定,则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人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其成就水准也越高。
当面临着可能的危险、不幸、灾难的环境时,自我效能将决定个人的应激状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相信自己能够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施以有效控制的人,不会在应对环境事件之前忧虑不绝、担惊受怕,而怀疑自己能否处理、控制环境的潜在威胁的人则相反,他们常常担心自己应对能力不足,感到环境中充满了危险,因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并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者防卫行为。这些行为方式大大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
三、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我效能的积极作用
自我效能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具是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我效能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研究课题。若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我效能的积极因素,学生的内在潜能势必能得到全面的挖掘和利用,由此也必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1.建立对学生积极的信念。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教师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趋势,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可以开发的禀赋和才能。教师对学生的信念是通过教师的期望体现。事实上,教师对班上每个学生的期望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构成教师对每个学生期望的信息源是千差万别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克服对低期望学生的偏见。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互动的循环作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 教师预期某一学生有他所期待的行为和成绩;
② 由于对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成就的期待,传达给每个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③ 如果这种区别对待一直继续下去,学生没有以任何方式做出反抗或改变教师的这种对待。那么,这种期待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被高期望的学生会不断提高成绩,而被低期望的学生学习成绩则会下降。
④ 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越来越接近和符合教师对他们的最初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步,学生自我效能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教师的看法更为重要,有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一些难教的孩子,常常会说些很有“杀伤力”的话(如“你真是个黄鱼脑袋,真笨”,“你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怎么学也学不好了。”)。这些语言不会对孩子有一些帮助,只能损害孩子的自我效能,应该把它作为教师的“教育禁语”。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奖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运用一定的奖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外部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一般总认为奖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这是由于人的内部动机与自我抉择意向密切有关,当人做自己愿意做的,或者自己决定做的事时,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热情,具有较高的内在动机。而当人受到外界压力去做并非自己想做的事时,则往往会降低内在动机与兴趣,奖赏较多的作为控制性因素出现,即对人的行为起到控制作用,一味要求学生按照外部强化的要求去做,这就会损害个人的自我抉择,乃至影响自尊。所以教师实施奖赏要注意是否合理与有效。
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对学生来说,社会性强化(微笑、关切的目光、赞赏)始终是重要的,特别是伴有感情色彩的鼓励和赞扬,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3.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对学生动机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学生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件事,他才会为此做出努力坚持。那么什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课堂结构?心理学家埃姆斯提出了一种自主定向的课堂结构模式。这个结构包括三个主要成份:学习活动和任务的设计,评价和奖励的运用、权威的指导。
① 学习活动和任务的设计。学生对学习活动和任务的认识不仅影响他们怎样看待学习,而且还使他们懂得如何利用有效时间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动机的任务有如下特征:
a.学生觉得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尤其当学习内容的意义与个人相关,这将推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改进学习技能。
b.使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这要求教师设计变化的、多样性的学习活动。c.设计合理的、挑战性任务,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而不是关注能力的比较,有力地激发其内部动机。
d.任务结构。学生是在一个社会群体里学习,教师如何组织学习活动,不同的任务结构会得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② 评价与反思。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课堂中影响学生动机最突出的因素。评价的关键在于学生如何理解评价信息的意义,不同的评价方式支持学生不同的目标定向,引发不同的动机模式。对此我们应该采取自主定向的课堂评价模式,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评价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而不是与别人比较。学生只有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的状况下,才能更深切更有效地记忆、加工学习材料,比较(如公布成绩排行榜、公开成绩手册等)的负面情绪只能起干扰作用。而在持久的努力中,自己得以提高,将会大大增强自信心,评价应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机会。
二是自主定向的评价不以学习结果为最终评价,而是强调过程。评价不是对学生贴标签,而是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机会。近年有人提出:要把分数看成是学生的隐私。从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机会的角度看,这还是颇有道理的。
③ 教师的权威。大量研究表明,课堂环境的自主定向与学生内部动机存在正相关。要积极创设这样的课堂环境,教师的权威作用是关键性因素。教师的权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教师能在多大的程度上给学生以选择。对环境和任务的选择,是自我效能作用于个人的一种方式。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被看作是支持学生做出决定的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责任和独立性。而课堂里的这种选择要注意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尽可能地成功以保持或提升自我效能感,并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的选择,才会有效。
二是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策略,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有效地监控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和实施奖励时,要考虑这些教学行为能否提高学生积极的努力和学习动机。
任务设计与评价须整合一致,课堂结构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这种协调的课堂环境才会产生积极的动机模式,才会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自我效能尤如学生心中的火把,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宝库里找到教育的智慧,从辅导实践中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把火把烧得透明透红,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第二篇:让惩罚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让惩罚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林建华
首先,我得声明,我所说的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是虐待或伤害。它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督促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起应有的责任的合作的教育方式。应该说,除了那些年纪比较轻和思想道德素质非常低的人外,每个人犯了错误,内心都会感到内疚,都愿意接受适度的惩罚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学生有过失时及时地给予适度的惩罚,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是,从而谨记教训,改过自新。然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稍微把持不好,会把学生伤得很深很痛,甚至会有致命的一击。那么,在教育工作中怎样惩罚学生才算适度?才能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呢?我不敢轻易下结论,但从以下几点的尝试中,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制订合理的班规班约,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
“国无规不立,家无矩不兴。”同样,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形成的保证,也是成功实施惩罚教育的基础。每接于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先开一个班会,围绕着“应该怎样共同管理好我们班集体”这个主题,跟大家一起商讨如何避免和解决学习、生活、劳动、纪律、卫生和安全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制订成合理、健全的班规班约,让它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当然,这个班规班约也是日后奖惩学生的凭据和标准。
二、宣誓保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这是成功实施惩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班规班约制订出来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去遵守,违反了又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呢——让学生宣誓和写保证书。班会上跟大家详细地解释了班规班约的各条款之后,对学生说:“我们制订这个班规班约并不是为了谁要管理谁、谁要惩罚谁,而是为了指明一条正确的成长道路,帮助大家更健康地成长。我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管和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以遵守班规班约为前提的合作和相互监督的关系。„„”经过一翻的思想教育,时机成熟时便开始宣誓保证,决心遵守班规班约,如若违反,应负起一定的责任,甘愿接受班规班约给予的相应的惩罚。当然,宣誓和写保证书时教师要身先士卒,果真有了过失也绝不要食言。有一次我打桌球,经学生提醒才翻然醒悟,班规班约确实不许打桌球,我便乖乖地扫了一天教室。不过,自此之后,我们班没有一个人再进桌球室和电子游戏厅了。
三、奖罚分明,“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奖罚是否分明是惩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无论多合理的规约、多健全的制度,只要有人“绚私枉法”、奖罚不明,它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用。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谁都必须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以便及时地奖励好人赞扬好事,对违反纪律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当然,对学生做出处理前,教师不能只听一面之辞,而应明察秋毫,尽量不冤枉任何一位同学,但也不让违反纪律者“逍遥法外。”
四、“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适当“法外徇情”。
违反了纪律又不肯接受惩罚的学生,说明他还未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正视自己的不足怎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呢?对于这种学
生,我是不会手软的。
记得上个学期初我们班的小周在课堂上捣乱,我依照班规班约罚他把当天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背下来,由于闹情绪,在规定时间内他未能完成任务,我便又找了一篇优美散文罚他背,他更加不服了,说不过是过了一下位,干吗罚他背那么多书。我当机立断,找他谈心,帮他分析这样做会给他人及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接下来,他竟用了一天就完成了任务,并且在整个学期里都“安份守已”。
这个学期的一个上午,我走进教室时发现讲台上有一块玻璃。我问及原因,才得知是小微同学看到窗上有些尘土,她想擦干净,没想到把一块玻璃打破了。按规定,损坏公物要赔偿,但鉴于她的出发点,我不仅大力赞扬了她,还把买玻璃的钱补给了她。以后,我们班上无论有什么东西坏了,都有同学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最后我想强调,实施惩罚教育一定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学生态度强硬、坚决抵抗,老师绝不可采取强制手段逼学生就范——若那样就不再是惩罚而是体罚了。对于问题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亲近他、关心他、帮助他,从而摧毁他内心反抗的堡垒,使他接纳班规班约,遵守班规班约,以发挥惩罚教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三篇:在教育工作中
在教育工作中,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目标”。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只有爱他们,才能怀着满腔热情,以极大的耐心、细致去探求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性格、需要;只有爱他们,才会诚心诚意地、不屈不挠地教育他们。热爱,才会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正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但是,只有爱而缺乏严格的要求,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的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因此,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的统一,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规律,爱之愈深,理应求之愈严,爱中有严,严中见爱,爱严相济,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民教师使命崇高,任重道远。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用爱与责任诠释人生,用爱与责任再铸辉煌!
师德演讲稿: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校长如是说,老师也跟着她这样做。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学生。
当我刚踏上教育这方热土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我的学生。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快度过二十个春秋。回首这20多年无数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安于寂寞,笔耕不辍。光阴荏苒,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有时,为了准备一篇材料,我翻阅大量书籍,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育理念;多少个晚上,当人们被精彩的电视吸引的时候,我还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批改作文。为什么?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教师爱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每一双稚嫩的脚步都会在教师爱的牵引下变成我们民族巨龙的鳞爪,也正为这个,我虽累,但乐在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我成了50多名孩子生活的朋友、学习的导师,不再把梦想寄托给星星,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我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了,一天天地长大了。听着他们从幼稚的“牙牙学语”到朗诵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我深切地感悟到了当教师的光荣和自豪。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人生快乐。
去年9月10日,清晨,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突然意志说到“老师你辛苦了,祝老师节日快乐,伴着动听的声音,班长手棒一束鲜花徐徐向我走来这是梦吗?这似乎只有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但这不是梦,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都发生在我眼前。“老师,我们爱您!”同学们清脆的声音响彻教室。这是学生对老师崇敬喜爱之情的最真表达。泪水顿时涌了出来,我激动地说:“我也爱你们。”学生们全体起立鼓掌,一时间,掌声扇动着泪水,泪水浸泡着掌声„„
一代先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仁者爱人。泰戈尔也曾叹道: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是我的教学法老师当年教给我的一句话,多年以后,在细细地品味中,我发现这句话使我获益匪浅。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师生的世界彼此融合升华的过程。
除了爱心,我们还需要一颗平常心。“教”与“学”是一个无功利的过程,“师”与“生”是一种无功利的存在。教师的平常心会让一个教者的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充满洒脱倜傥的人格魅力。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逐渐的感受到:认真地工作着,内心才会觉得充实;站在教室里,忘
我投入与学生融为一体,那才是快乐的;和学生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领略其水波浩淼、气象万千,那才是幸福的。每天上班是一件快乐的事,我想,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和几同事们相处,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很多向上的东西:备课时集思广益互相提醒,上课时尽心尽力力求完美,学生考试成绩出现问题时,不是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是能反思自我,从自身的教学工作中查找原因,争取更大的进步。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是哲人,不是圣人,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错!但是我们还是教师!教师的本分和情操可以击退私心杂念,还一个干干净净的灵魂给自己;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还一个健健康康的灵魂给自己;可以让我们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学生,让我们学会真真实实地做人。我们是否明白一个深刻而朴素的道理: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即使粗茶淡饭,只要精神世界是充盈的丰厚的,那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我们都会慢慢的老去,岁月的流失将改变我们年轻的容颜,生活的沧桑将磨灭我们年轻的梦想,但请保持一颗坚强勇敢而又柔软慈爱的心,这是永葆青春的秘密。只要心中有爱,便可以姿态优雅,淡定从容。只要心似莲花开放,便可以馨香弥漫,芬芳永远。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让我们用爱搭建一座通向未来的平台,将爱延展成一条漂满阳光和花朵的大河,使我们和学生沐浴其中,欢畅其中。
第四篇: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高台小学 田志广
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校长讲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从2009年就参加了我校(县)承担的“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作为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研究》科研项目,并于二○一一年十月获得结题证书。2014年5月我主持开展了《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县级科研课题,并荣获二等奖结题证书。2015年我又主持开展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科研课题,荣获三等奖结题证书。今年我也申请《新形势下小学德育队伍构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市级科研课题,正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
在几年科研工作中,我深深的认识到:
1、不断的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近三十年人类创造的知识总量已超过这之前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知识总量之和。走进21世纪,人们突然发现,那种靠学生时期所学知识而受用一生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终身学习已成为人自身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应加强学习,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知识面宽泛,精通专业的人。
2、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不敢放开,为什么?知识不够,能力不强,所以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只有多实践,多反思,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成效。
3、科研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不是蜡烛,教师要有双向成材的观念。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净化,业务水平也会得到提高,在学生成才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在岗位成才,只要你肯学习,善于学习!钱梦龙、魏书生、唐江澎(再忙也要抽时间读书),他们在教学教科研上取得的成绩众所周知,这跟他们善于学习、勤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钱梦龙中专毕业、魏书生初中毕业、唐江澎高中毕业,他们不学习怎么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呢?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华东师大教育管理专业毕业,为了搞好语文教学,于老师放弃了休息时间,自学了许多有关语文教学的专著,涉猎了古今中外大量名著,与此同时她还认真钻研教育心理学,摸索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成了语文教育界的一朵奇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任务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使自己成为研究者、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利用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教育科研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科研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为教育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案例研究
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案例研究,就是用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并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它并不是直接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教育,而是以另外的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从具体的案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从教几年来,我已经可以不困难地叙述案例,也乐于动笔去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那都是零星的感悟,对于我的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加强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案例研究。结合自己的工作,我觉得要进行案例研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要从积累案例入手,为案例研究积累事实依据。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并关注那些所谓的平常事,有选择地把这些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要记录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进行思考。把自己的反思和感悟写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日子久了,积累的案例也就越来越多,分析研究也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明确目标、突出主题、呈现特色。
我们在进行案例研究前,要有明确而实用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解决某些教育困惑。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达成目标。可以说,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选择具有明确主题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且典型的教育案例,意蕴丰富,要善于开掘出其中的主题。呈现出案例的特色。
三、注重求真,讲求方法,追求实效。
我们积累的真实材料中认真选取,选择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事件,针对我们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客观公正地反思和总结,真正对自己的教学起到总结和指导作用,对他人具有借鉴意义。每个人都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没有效果的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