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标准解读
编辑:梦回江南 识别码:16-59515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4 02:19: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标准解读

一、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与价值?

①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②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③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重要指导。

④是满足教师终身学习需求的重要依据。

⑤是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重要参照。

⑥是评价与考核教师资格与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利用意外性、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3.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的好奇心。4.创造融洽的学习气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5.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刺激学生的好奇心。6.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7.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延展学生的好奇心。8.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评价,强化学生的好奇心。

三、如何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1.让学生坚持独立思考。2.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3.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4.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思维知识。5.积累知识,并加以应用、系统化。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1)先培养学生关注各种问题,然后在解决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渴求新发现。(2)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

2.培养学生积极的性格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教师教学的创新。5.学校激励学生创新。

五、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协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2.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和谐氛围,积极灵活辅导,逐步放手。

3.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1)家庭是学生培养效能感最初的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环境。(2)帮助学生不断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造更多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引导学生合理归因

六、如何培养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1.教师要确定以何种方式让学生合作以及何时让学生合作。2.教师要学会合理分组。3.对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4.合作学习后的总结。

七、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类型。1.启发式教学。四种方式:提问启发式、归纳启发式、实验启发式、类比启发式2.讨论式教学。3.探究式教学。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搜集试试与证据,检验假设、交流。4.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演示。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重学生学习和发展、差异性教育、重过程、师生关系平等

八、评价中学的学习与发展有哪些基本策略?

1.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问题情境测验、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实例研究法、档案袋、个案研究

2.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方法(1)即时性评价(2)表现性评价(3)成长记录袋。(4)情感倾向评价。(5)学生评价中的测验。

3.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多元化表现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b.评价的多元化提倡多元主体参与评价。(2)评价的过程性。(3)学生的主体地位。(4)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

九、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十、教师如何提高实践反思能力?

1.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2.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3.在互相借鉴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4.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反思性学习,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十一、教师如何发展终身学习能力?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2.学习教育理论和注重知识的扩充;3.培养科研能力

4.提高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技能;5.注重教学实践技能的积累并及时反思;

十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哪些?应如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需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态度和情感。第一,热爱学生要关心、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第二,热爱学生要无私地、平等地将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第三,热爱学生要严慈相济;第三,热爱学生要诲人不倦。

(2)教师需要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品格与追求。第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体现在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方面,要爱国守法、依法执教,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二,教师的言行要健康、文明、热情、诚恳、规范,要有气质风度;第三,教师要具备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终身学习的追求、诚实正直的道德品质。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价值,培养敬业、爱业、乐业的精神;(2)学习模范典型,从点滴的改变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3)处理好与学生、同事、家长的关系,增强职业

幸福感和自豪感;(4)练就师德的高级修为—自省、慎独。

十三、教师如何做到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具体做法有哪些?

第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掘他们的潜能;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创设民主环境;第四,关爱、支持个性懦弱的学生,培养其独立人格。具体做法:(1)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2)不讽刺、挖苦中学生;(3)不越俎代庖,制约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首先,教师的讲授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探究;其次,合作学习不能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最后,正确答案不能替代学生的独特见解。

十四、教师应具备哪些学科知识?教师如何强化学科知识?

具备的学科知识:(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3)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第一、一般教育学知识;第二、学科教学知识;第三、教学情景知识。

强化学科知识:教师要勤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1)回顾复习;(2)应用知识;(3)归纳整理,使知识结构化。

十五、教师应掌握哪些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达到对某一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2)确定问

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2.支架式学习: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模式。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1)进入情境;(2)搭建支架,引导探索;(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包括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

十六、如何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

(1)充分认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一,课堂45分钟要有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第二,提高学生能力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学习的习惯和课后巩固的习惯;第三,科学设置课程,让学生既能学又乐学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渠道,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科学安排课表与作息时间表,严格控制补课;

(3)坚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开展教学研究,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二篇: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对教师做出了详细要求。细细阅读每一条要求,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的爱,对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教师的职业理念、个人修养、工作态度,学科知识、教育知识、通识知识、对学生发展的了解,教育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学生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所有对教师的高要求都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由最好的老师为他们的人生做最好的启蒙,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成长机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老师的重要作用,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正是对学生的负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负责。

关键字:领域 能力 成长

我认真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一边学习,一边暗暗结合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标准》确立了四条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理念与课程纲要相吻合,与新课改理念相符,实实在在地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爱是甘露,可以浇灌生命之树;爱是春风,可以吹绿人类心灵的荒漠;爱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能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爱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奥秘。学生是稚嫩的幼苗,需要老师的呵护。老师要有妈妈一样慈爱的胸怀,她需要有细致的心,慈祥的目光,温暖的双手,像对待儿女一样精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学生病了,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并送医院。学生学习上有了困难,要细心的辅导;学生有了错误,要耐心教育;学生取得了成绩,要加以鼓励。关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学 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要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 不同心理,生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真正让学生在校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利益,不讽刺,不体罚学生,多耐心疏导教育。要进行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激励与评价。

一、对基本理念的领悟。师德为先。对孩子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先进积极 的思想理念组织教学,言传身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力为重。学习借鉴中外好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不断充实完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网络 资源,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人要想不被时代落下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这些 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身。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和表现知识的能力。我要努力以教师专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对基本内容的学习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作为一名学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作为传承教育文化的人,我 们要做的就是少抱怨,不要抱怨工作的辛苦.(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待学生的态度,我觉得就是一个字“爱”,作为一 名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那才是合格的。当然,对学生的“爱”的方式很多,那是一门艺术,那是一位老师的水平,对“爱”的理解很重要。

(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在这里,还是把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对待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学生,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修养和行为。

(五)学生发展知识。读了这些内容后,我们就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不仅是教学生书本 上的知识,任何其他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我们教师的任务和责任。

(六)学科知识。这里对我们的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这门学科,还 要知道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的联系。

(七)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我们不能放松,要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武装自己。

(八)通识性知识。对这块知识,如果光靠培训什么的是很难提高的,需要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去建构,去体会、去积累。

(九)教育教学设计。这是一名教师的基本功,我们的课堂需要精心设计,我们每天都 要花很多的时间思

其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第二,突出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 养性。

《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 “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标准》中亮点中的亮点。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就是一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标准》中提出心理调试方面的要求: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对我们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要想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教师。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滑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在这一次的学习中,使我明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人类文明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同时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每天我们都能听到新的讯息。不断的学习,能让我们与时代同步,能让我们感受到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学生们也是如此。有句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而作为教师则停滞不前,当你的“一桶水”已经给完的时候,你还能拿出什么?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在适应工作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新需求。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尽自己所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42、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8、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三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体现在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师德为先”是关爱学生,注意自己形象,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能力为重”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把握好课堂的组织与驾驭,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终生学习”是要会不断反思,人要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我认为,《标准》的基本理念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只有把他们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这四点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是真正的想去“育人”,而不是简单地“教书”而已。教育的本质更人性化,更符合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更符合社会的要求。

二、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第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每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些短句看到了与以往教育的不同。原来学生学习的内容是被标准化统一设计的,本来千差万别的学生被学校按同一模子生产出来,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完全受到抹杀。第二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育人活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学生。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不断吸收与创造新知识。第三是体现了“教师的全方位要求”,“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这些之所以详细地列举出来,就是因为现在很多中学教师恰恰缺少这些。很多中学教师由于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追求,而把教学工作变成了单调的重复性的简单劳动。教师原本是一个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但是现在这一点很多中学教师已经丢了。

通过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他为我的专业发展、自身修养指明了方向。让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也给了我一个要努力发展的方向:多了解学生、多学习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能够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人民教师。

韩菁 2014年2月18

第四篇: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中国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多地包含了信息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标准》的基本内容

《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近日,我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后颇有体会。首先,解读后明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原因是:同过去时代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相比较,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因此体会到当前以改革的原因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

其次,新课程标准改革原因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因此,真正地明白如此的教育是要实现素教育,而不是应试,强调的是技能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

解读了这些,我想我今后要做到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标准解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