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以和谐为本,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16-80507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0 23:49: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以和谐为本,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以和谐为本,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曾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临川一中正是用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创建和谐校园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群齐心。我校领导班子是个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他们作风民主、工作高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与老师并肩作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领导集体工作得力,指挥正确,调度有方;广大教师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全校上下团结和谐,群策群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二是教师协作。学校提倡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观念,反对闭关自守、单兵作战,提倡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另外,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相互配合和谐促进,在团结协作中使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宽容、公平、和谐的竞争氛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坦诚交流与精诚合作。团队的和谐合作,不仅有利于克服同行相轻或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端,而且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学校倡导的以中年骨干带青年教师的“1+1”师徒结队子形式,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三是师生和睦。我校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学校倡导“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尊敬的态度待老师”这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真诚交流,民主、平等、和谐、互信,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让他们在学校里有着家的感觉。另外,我校教师总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而无私奉献,他们时刻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记者了解到,我校每年扶助品学兼优贫困生的金额达16万元,每学期减免贫困生的学杂费约12万元,从而让这些贫困生也能读得起高中,足以体现一片浓浓的爱生情。学校要求:首先,教师要以自己扎实的教学水平和闪光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每一位学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崇高的理想去激励学生。其次,教师充分尊重、理解、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学校不仅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心理课,还设有心理咨询室,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教师乐教善导,学生乐学善悟,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涌现了一大批爱生如子的优秀班主任,如省优秀班主任、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国发,全国优秀班主任曾长根等。

四是同学互助。学校倡导同学间互相尊重,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经常组织学习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使平凡变优秀,优秀变一流,一流变超一流。每年都有一大批同学高高兴兴上大学,高效的办学效益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使成为全省学子人人向往的学校。

第二篇:构建和谐融洽社区建设

王家院构建和谐融洽社区建设

邻里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一语深刻表述了邻里友善相处、社会美满和谐这一令人神往的意境。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传统美德在现代都市人的身上似乎再难觅踪影。高楼大厦这一有形的物体不但阻挡了邻里间亲密交往,更成为阻隔人们心灵沟通的无形屏障,一个个家庭成了楼海中的孤岛,同处一隅的邻里却互不相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不和陌生人说话”。老子《道德经》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是当时小国寡民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我们现代都市生活状态的谴责。

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睦邻关系呢?

一、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睦邻友好氛围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农村社区社会的基础。社区内一般存在多个单位、住宅区,结构较为复杂,人际、群际关系松散,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或矛盾。消除摩擦、化解矛盾虽然可依靠法律法规或政府部门力量,但依此方式解决往往比较生硬,难以做到人性化,有时还易引发其他矛盾等不和谐因素。而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居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其所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非常明显的社区个性信念和行为方式,必会对融洽社区人际关系、凝聚社区力量、消除社区矛盾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建设和谐社区,虽然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但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便应有相应的文化,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对建立和睦相处的群体关系,构建和谐社区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文化认同的社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区文化建设,以倡导睦邻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来形成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谅、尊重差异、包容各样的社区氛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建设社区诚信文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境界和以奉献为荣的价值观,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让“社区”这个平台搭起邻居间友谊的桥梁,搭起莫逆之交的邻里融洽关系。

二、整合资源,激发参与热情,共建和谐社区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个由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以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是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所倡导的和谐邻里,并不局限于居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亦包括居民群众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本身就有一种共生共荣关系和相互依赖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社区所有群体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使社区居民认识到自我发展与社区发展的一致性,把单位目标、个人目标与社区建设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驻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和谐共建活动中,才能实现共建各方互助合作与互利互赢。

三、丰富和谐邻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构筑良好的社区人文体系

要坚持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让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睦邻活动。通过和谐邻里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沟通的机会和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相识相知、互敬互爱,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门热闹起来。

(一)推广“邻居节”,搭建邻里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建设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目前全镇多个村寨都举办了社区邻居节,这一活动得到广泛的认同。市民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倡议推广邻居节,以唤醒邻里“陌路之痛”。举办“邻居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邻居节”是邻里和谐关系的有效载体,为邻里之间从互识、互信到互敬、互助创造了条件。“邻居节”可以提高人们团结互助的意识,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通过“邻居节”可以有效协调邻里和家庭关系,增强社会关系的内部调节能力,低成本化解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重要条件。在“邻居节”的活动形式方面,可结合各地实际组织活动,如邻里美食比赛、邻里好媳妇、好儿女评选活动、邀请宠物专家义诊倡导文明养宠等等。就王家院而言,每年一度的葡萄节,为这些传统节日注入文明、和睦的内涵,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不断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强化居民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促进形成相识、相知、相助的新时代文明和谐邻里关系。

(二)创新形式,深化内涵,体现社区人文关怀。

要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社区志愿者活动、邻里互助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和谐邻里创建活动常做常新,取得实效。

其一,创新工作机制,党员亮出身份,营造“与邻为德”的友好氛围。在和谐邻里创建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楼栋理事会。参与业主委员会选举等,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十百千万”活动、“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群众共建和谐社区。

其二,组建五支队伍,倡导与邻为亲,邻里守望精神。社区志愿者是和谐邻里建设的重要力量,活跃在社区建设的舞台上。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社工、“五老五小”5支队伍以共建亲情邻里,共创和谐社区为己任,开展爱心志愿服务、义务便民互助服务等,倡导邻里互助精神。

其三,关注弱势群体,体现社区人文关怀,做到“与邻为善”。大力倡导“互帮互助、与邻为善”的亲情邻里关系,关注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实际所需,开展扶贫助弱献爱心活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等,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和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创建活动中获得价值认同和成就感,促进社区群众的心理和谐,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和谐邻里”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景,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市民素质。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打造团结、互助、平安、文明、和谐的现代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让左邻右舍都成为快乐的一家人。

王家院村委会

2012年5月4日

第三篇:构建融洽和谐的党群关系

坚持“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构建新时期和谐基层党群关系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党支部

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任何政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十分重视党群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党群之间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党群关系有了新挑战。如何应对新挑战,解决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黄山市委提出并大力倡导的“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凝聚了精神,促进了落实,更发挥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立足“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对党群关系作一些新思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一、密切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党群关系与党的发展历程相伴随,是加强党的建设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民群众需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才能保障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另一方面,党所取得的任何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此,党的领袖们历来十分重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同志反复要求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提出在坚定不移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新时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符合党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要求,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反映。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涉及到我们党执政前途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影响基层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

党群关系最根本、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当前实际情况,特别是黄山市的情况来看,广大党员干部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都能够较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党群干群关系较为和谐融洽,也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客观分析,还存在一些影响党群关系的矛盾。

一是相对于广大群众相对较高的期望值而言,发展不够是影响党群关系的根本矛盾。干群关系最根本的是利益问题。谁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谁就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党为人民利益斗争,人民拥护、支持革命而取得胜利的历史。在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如果不能够把握发展机遇,错失发展良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快、质量不高,就会给广大群众造成不良印象,认为党委、政府无能,干部无能,群众看不起干部,不相信干部,干部不愿深入群众,怕面对群众,不接触群众,干群之间就必然存在较深的思想隔阂。为此,市委始终强调,要紧密黄山发展不够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出了“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和“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等12条科学发展理念;注重突出实践特色,强调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三保”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相对于群众不断增强的民主意识而言,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简单粗暴是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党历来认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去解决,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不可否认,少数干部在处理党群关系及人民内部矛盾时,运用家长式、命令式、强制式的办法,不向群众作解释、讲道理,不能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目前的依法治国要求很不适应,与群众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形成了尖锐矛盾。这样,就必然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组织部署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抵触对抗;群众对基层干部信任度降低,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下降。对待群众作风粗暴问题,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是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必须花大力气切实加以解决。

三是相对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言,少数部分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是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矛盾。当前,人民群众腐败现象十分关注。“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温州官员贿臵安臵房事件”、“河南黑煤窑事件”等在网络上受到网民的关注,既充分显示出公众舆论的力量和网络监督的威力,也反映了群众对贪污腐败形象的极端痛恨。当然,腐败现象不仅仅是贪污受贿,还包括公款吃喝、财务管理不规范、办事不公开、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群众极度反感的行为。腐败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是离间党群关系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腐败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影响了整个党的形象。

四是相对于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需求而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矛盾。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必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如果忽视了内在的实际内容和实际效果,而只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把外在的表现形式强调到过分的程度,就会滑向形式主义的歧途。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党的惠民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群众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如果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然对党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对维护国家政策和集体利益而言,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也是影响党群众关系的矛盾之一。部分群众国家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思想严重;有的目光短浅,利用拆迁征地采取不合理手段争取不合理的利益;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赌博、封建迷信有所抬头,“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人利用家庭势力、宗族势力争高低、争位子、争权力,造成村级班子不稳定不团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对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有益探索

解决好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也是党的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密切党群关系,关键是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促进党群关系步入正常化、和谐化轨道。中共黄山市委以“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为切入点,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制度设计,是创新党建的有益探索。

积极倡导“快乐工作法”,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从党员干部思想境界高度给予党群关系优化空间。工作中有快乐,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推动事业前进、实现人民利益,同时彰显和升华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快乐工作必须要有热情,这个热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爱,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快乐工作的动力;必须要有激情,这个激情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有了这个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满怀热忱地投身事业、忘我工作、服务群众。实现快乐工作,要靠对党员进行严肃认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受住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考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思想上杜绝贪污腐败、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才能真正实现“快乐工作”,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党群关系问题的思想境界。

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号召一线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切实改进和提升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倡导“一线工作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资源稀缺宝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能力还有待于实践锤炼。其核心是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直面党群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深入基层一线,也是打破形式主义旧框框、官僚主义本位观的根本举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具体体现。也只有深入一线抓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夯实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把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勤勤恳恳,扎实工作,力戒骄奢浮夸,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经受考验,建功立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自然就会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党员干部也只有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员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积极践行“科学工作法”,使得制度设计更加科学系统、规范合理,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科学工作法”涉及很多方面、很多环节、很多因素,其核心在于强化党的制度建设与落实,以科学的制度加强党群关系,全面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制度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措施。只有加强党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有效地反对官僚主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着重健全党的机关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以及反腐倡廉制度。同时要针对现实中有章不循、有制度不执行情况,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党员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舆论媒介的监督等,以促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要切实精减会议、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使干部由道义型的联系群众真正转变为体制内的联系群众,使党同群众的联系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成为“科学工作”的规范化要求。

第四篇: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标题: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院系:重庆师大涉外商贸学院姓名:赵雅馨班级:

08级6班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摘要: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我们一直在提倡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倡素质教育。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体现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而教师在这一关系中应当起主导、主要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尊重爱护 鼓励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调控着学生和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是主体性因素,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因而,要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地位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不可偏废,不可重蹈覆辙。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那么,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较好的交流沟通就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才会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基点:师生交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地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由此可以看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分为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形成师生互爱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

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我们认为,要想达到成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目的,教师应该负有主要责任,重点在于教师的引导,因为教师才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上起着主要作用。那么,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

一、尊重学生

韩愈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水平上是有先后差异的,但是在人格上绝对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学会尊重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平等合作的伙伴,把课堂当做师生共同创造知识的乐园,以热情的期待和由衷的赞赏来对待学生,是学生在温暖、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同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思想情感上表现出独立性,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他们对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教师有博大的胸怀,所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学生由于在心理生理上不成熟,犯错误是再所难免的,不必过于苛求。学生犯了错误,也正是老师施教的最佳时机。又由于学生的心智大多不成熟,如果老师不注意场合对他们严厉批评,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

二、爱护学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有人说过“如果教师只有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把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位完美的教师。”其实每位教师都懂得爱学生的重要性,可却不一定人人都会爱,因为这需要用心、用情去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学生以相应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情感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三、鼓励学生

鼓励和批评是对学生的两种不同评价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前人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自信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鼓励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就是要多鼓励、多表扬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成功的满足。每一位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东西,教师要深入学生,仔细发现、用心挖掘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对学生身上一些好的行为,教师要及时在班上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学习行为,教师都要给予正面的评价。适时适当的鼓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认识到自己不是“笨小孩”,这种自信会使一个人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一位好的教师,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必须是多面手——能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好的教师应该能够“蹲”下身子来和学生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伙伴,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才能建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平等的课堂、富有活力的课堂、人性化的课堂。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薛响礼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融合之我见》【J】《传承》2010年弟6期

3.冯少华 《构建21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J】《陕西教育》2003年第4期

4.吴积军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0年第4期

第五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打 √)或“非”(打×)两种回答。请你根究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4与异性交往太少。()

5对连续不断地会谈感到困难。()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7时常伤害别人。()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10极易受窘。()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知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15总是尽力是别人赏识自己。()

16暗自思慕异性。()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20瞧不起异性。()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24被异性瞧不起。()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各样意见、看法。()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相处。()

【测查结果的解释与辅导】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0-8分之间,那么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比较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的好感与赞同。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你的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你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之中。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15-28分之间,那就表明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得障碍。你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得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

一位青年人拜访年长的智者。青年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 也使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及当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别人,这样痛可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做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些;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做自己,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别人学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第四句话:把自己当做自己.”青年问道:“如何理解吧自己当做自己,如何激昂四句话统一起来?”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

教你八招人际交往的技巧

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应当从自身做起,克服“以偏概全”、“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错误观念,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了解彼此的权利和责任,正视差异,设法沟通。言谈举止、交往动作、角色地位、仪表风度等人际行为模式越相应近似,越易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1、以诚相交

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可以设想,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谁会对你感兴趣呢?

2、学会“听话”

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一个13岁的荷兰移民小男孩,成了世界“第一等名人访问者”,原来他买了一套“美国名人传说大全”,他给这些名人写信,请他们谈谈自己成为名人有趣的事情,于是他收到了许多名人的信。他深深懂得“一些大人物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谈者”。

3、学会说话

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的分寸;不讲不该说的话;在讲话中注意幽默感则能增加人

1际吸引,克服尴尬场面;在谈话中,注意谈起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和最为珍视的东西,使之高兴,你也不难与之接近了。

4、抛弃嫉妒心

妒忌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反感。同时要克服猜疑、苛求、孤独、自卑与自满等不良心理状态。

5、慎交友,交益友

并非人人都想交朋友,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要选择交友,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自我,寻找快乐,摆脱忧愁,有益于身心健康。

6、相互认同

相互了解,要做到这点非常不易。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往往随着彼此相互认同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当从自身做起,克服“以偏概全”、“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错误观念,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了解彼此的权利和责任,正视差异,设法沟通。

7、情感相容

凡是能驱使人们接近、合作、联系的情感称为结合性情感。结合性情感越多,彼此之间越相容。当别人做出一点成绩而兴高采烈时,感情相容的人也会由衷地为朋友的成绩而高兴。

8、行为近似

言谈举止、交往动作、角色地位、仪表风度等人际行为模式越相应近似,越易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用十秒钟讲用十分钟听

一般人在交谈中,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观点、感情来影响别人,因而往往谈个不停,似乎非如此无法达到交谈的目的。只有善于聆听的人,才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才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博采众长,丰富自己,而且能够留给别人讲礼貌的良好印象。

一般人在交谈中,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观点、感情来影响别人,因而往往谈个不停,似乎非如此无法达到交谈的目的。实际上,与人交谈,光做一个好的演说者不一定成功,还须做一个好的听众。只有善于聆听的人,才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才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博采众长,丰富自己,而且能够留给别人讲礼貌的良好印象。

外国曾有谚语说“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而在人们面对面的交谈中,讲与听是对立统一的,认真地去听,可以收到良好的谈话效果。因为听,同样可以满足对方的需要。认真聆听对方的谈话,是对讲话者的一种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对方的需要,同时可以使人们的交往、交谈更有效,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能够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样在无形中就能提高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反之,对方还没有把将要说的话说完,你就听不下去了,这最容易使对方自尊心受挫。

与此同时,听还可以了解对方(现在讲话者)是否真正理解你(刚才讲话者)说话的含义。听,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注意聆听别人的讲话,从他说话的内容、声调、神态,可以从中了解对方的需要、态度、期望和性格,他们会自然地向你靠近,这样你就可以与很多人进行思想交流,建立较广泛的人际关系。

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还可以同时思考自己所要说的话,整理自己的思想,寻找恰当的词句,以完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给人鲜明的印象。因此,从某种意见上说,在社交场合受大家欢迎的人,人人都爱与之交谈的人,并不仅仅在于他能说会道,而重要的是他会听。因为交谈中只有既讲又听才可以满足双方的需要,也只有如此,才能使交谈顺利进行。如果只顾自己讲,不想听对方说,则一定是交谈中的“自私者”,当然会被人拒之门外。

诚信是金 尊重是银

学习目标:

1、知道人生离不开交往。

2、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树立交往意识,养成乐于交往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友情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3.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重点:生活需要友情

难点:克服闭锁心理

二、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2、能力:能克服青春期的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并且注意谨慎交友,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3、知识:理解友情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活需要友情;

难点: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

学习重点:

1、重点: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2、难点:人生离不开交往。

教学目标:

1、明确自己的交往状况,了解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

2、掌握交往对我们成长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交往应注意的问题,多交益友,谨慎择友。

教学重点:交往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到现在,你接触过哪些人?

(学生回答)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往圈越来越大,从父母到同学、老师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呢?交往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请大家读一个有趣的故事:

某铁路工人马超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他人的欺负,一直把三个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出门。时间到了1989年,人们发现了这一情况,这时大女儿已经19岁,二女儿15岁,小儿子11岁,可他们的智力却分别只相当于5岁、3岁、1岁儿童的水平。可见,剥夺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是多么残酷!

议一议: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故事,思考,分组讨论并回答,师归纳)

可见,人生离不开交往。

人生离不开交往,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交往的地位又如何呢?请看报道: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4月13日,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在北京发布了《2000年中国城青少年消费形态报告》。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知心朋友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最重要。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选择财富、权力、信仰等其他项目的比例。同时,59%的中学生表示最快乐的时刻是“与朋友在一起”这项报道反映了什么问题?(生读材料后齐答: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交往对我们有哪些重要性呢?

!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在交往中能不断完善自我请大家读名言,谈启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语对我们的交往有何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交友要慎重,要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何为益友、诤友、损友呢?请看相关链接(师展示)相关链接

益友:是指正直、诚实、知识广博的朋友,他们能够帮助自己上进。

诤友:是指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方错误,并真诚地帮助对方改正错误的朋友。

损友:是指品行不正、表里不

一、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这种人会给自己以消极影响,阻碍自己进步

第四讲 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交往方法,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知性色彩。

主要内容:一.人际交往的作用;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教学重点:交往的心理学原则、交往的方法。

人际交往指人的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是人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

由人际交往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的作用

1.与人交往是身心健康的需要2.与人交往是培养良好个性的需要3.与人交往是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4.与人交往

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

1.交互原则2.功利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1、交往的心理学原则之一--交互原则:

交互原则说的是人际行动倾向的相互对应。

2、交往的心理学原则之二--功利原则:

功利原则指人际交往需要交换的对等。

3、交往的心理学原则之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指人为了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4、交往的心理学原则之四--情境控制原则:即人都需要在所处情境中保持表现自己的自由。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1.完善自我,改善人际关系

(1)完善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是每时每刻都对人们的交往发生影响的背景因素,并且较难改变。

你若想让自己为别人所喜欢,就要让自己身上尽可能多的具备被人喜欢的个性特征.(2)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人的交往行为越是和大多数人对他的期望相符,其交往效果也就越好。

自我意识水平落后的人有两种表现:一是对自己的评价不客观,二是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清醒的判断.2.交往的方法

技能的缺乏会使人们不会选择适当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和解决人际矛盾,吵架、生闷气、冷战成了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技能的缺乏直接源于知识的不足和社交经验的欠缺。

(1)第一印象极为重要

第一印象有强烈的定向作用。最初印象有高度的稳定性,后继信息甚至不能使其发生根本性变化。

(2)主动交往

采取什么样的交际态度,便拥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3)角色置换

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体验别人的内心真实情感,就无法使自己交往行为具有合理性、对应性。

(4)有效沟通。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点、表达态度、交流感情、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

(5)帮助别人

在心理学中帮助是广义的,既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对于痛苦的分担,观点的赞同,建设性的建议,也包括困难解决上的协助和物质的支持。

可见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

以和谐为本,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