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古人云:因材施教。这个材,就是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即是因材施教。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此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对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一简述。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学校的基本使命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只要大学存在下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校的基本政治工作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牵肠挂肚的工作,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个性各不相同,需要日常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在内容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理论深度,贴近现实生活,对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思想,使学生在讨论中明辨事理,受到教育。
三、班级管理内容
A 思想政治教育
其基本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体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校风、学风;劳动、卫生;审美;心理健康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观点要科学正确,选材要有针对性,方法途径要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
B 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其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作息制度管理,以及请销假、教寝室卫生;上课等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年小结、评优评先等;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安全及奖惩等管理。管理工作要做到一视同仁,从严要求,按章办事,耐心细致,严肃认真;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要从头做起,持之以恒。
C 学生班级建设
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和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精神文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
D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
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知识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达成高校教育体系培养人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认为要努力做到“四勤”:
脑勤,多琢磨班里的事,想方设法提高管理水平。
眼勤,多观察、多了解。
口勤,多讲班级管理的事情,多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多与学生谈心,多嘘寒问暖。
腿勤,多到班里,宿舍里走走转转。尤其是新生班,要尽快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不能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熟悉你,你也不认识学生。
四、如何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如何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德育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在开展班级德育工作过程中,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的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
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总之,如何创新有效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具有比较独立的主题分析判断能力。相比较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如何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活动,还需要各方面努力研究和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系
陈建飞
2008年08月10日
第二篇: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附属中专 刘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总书记勉励青年大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识、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了时代内涵,为高校深化创新德育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一线辅导员需要深入思考,选准主题,以励志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高度”、以诚信教育稳守学生“行为尺度”、以感恩教育唤起学生“心灵温度”,不断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新特点与德育工作新挑战
1.价值观多元,功利化倾向明显
“90后”大学生自幼接触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得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广泛,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新鲜话题,对各种舆论观点司空见惯,富有强烈的时代感。但受社会一些不良环境影响,也呈现出追求物质享受、看重经济利益、价值选择趋于功利的特征。青岛大学张瑛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1/3的受访学生选择把“享受生活”“赚到大钱”作为人生最大的成功价值。“白富美”“土豪”等流行词汇的膨胀式传播就印证了这些特点。
2.崇尚个体价值,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较弱
“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渴望关注、追逐个性、敢于公开表达意见诉求等特点,普遍运用微博、人人网等SNS社交平台和微信等IM软件随时随地表达观点。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明显 “以自我为中心” 的主张,注重个体价值,崇尚个人自由,关注个人感受而容易忽视他人意见,对传统的大学班级、年级等集体归属感有所降低,协作能力较差。
3.心理较为敏感脆弱,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
“90后”大学生是典型的“独生子女”一代,也是“网络一代”。由于缺乏社会实践锻炼,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抗挫折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业上或者生活上遇到问题,容易陷入茫然、愤怒或逃避等不良状态。特别是长期依赖网络生存,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成为难题。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咨询中比例最高,达到18.3%,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上述新特点的出现和网络环境下社会价值观念纷繁复杂的新形势,都对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在德育主题上,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丰富时代内涵、尊重“90后”大学生重视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多接地气,避免“高高在上”“虚无缥缈”。二是在德育手段上,单向、生硬的灌输说教方法已无法产生有效影响力,强调互动、体验、分享式的新型教育手段需要尽快普及。三是在德育载体上,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流行时尚元素特别是新媒体都应当得到广泛应用,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抓住”学生心理。四是在德育内容上,针对网络“谣言”“真相”“揭秘”一类容易扰乱大学生思想的信息,应当坚定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向,深入挖掘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深度现实意义和启发意义,用“精品”抵制“糟粕”。
加强励志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高度”
1.励志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前进方向,实干奋斗成就人生精彩业绩。“励志”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激励心志, 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由此可见,以立志成才、矢志奋斗为主题的励志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精神之钙”。可以说,励志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2.大学生“志力”不足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膨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开始盛行,部分媒体为赚取点击率对“官二代”“富二代”等现象过度报道,助长不良风气蔓延,使得大学生群体出现严重“志力”不足、志向迷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奋斗精神缺失,部分大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即开始产生自我放松、享受生活、“混个毕业证”的心态,在大学沉迷网络游戏、娱乐话题,自诩为“学渣”“吃货”,生活作息混乱,失去了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劲头。二是思想素养不高,部分大学生自私自利倾向严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忽略了自主劳动价值,而习惯用拉关系、走后门等进行不良竞争;也有部分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追求,思想不够健康,热衷于一些低级趣味的事物。三是心理问题高发,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已从20 世纪80 年代的23%、90 年代的25%,跃升至近年来的30%以上,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自杀率也越高。意志薄弱、不堪压力、情绪不稳定、消极悲观等问题日益凸显。
3.开展“90后”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校励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多停留在读书、讲座和一般性号召层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往往存在滞后性,忙于应付“危机”而疏于畅通“源头”,加之市场营销学、成功学兴起对“励志”概念的泛化、形式化、庸俗化影响,使大学校园的“励志土壤”贫瘠。基于这些问题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励志教育应从“顶天、立地、指南、正骨”四个方面深化创新。“顶天”就是赋予励志教育时代内涵,增强引领性和感召力。当前要以“中国梦”统领励志教育主题,引导大学生把大学梦、专业梦、成长梦与中国梦紧密融合,通过主题班团会、演讲比赛、网络微记录等方式讲梦想、秀梦想、晒梦想,汇聚励志正能量。“立地”就是把励志教育与学业、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新生适应教育、优良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举办基础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素质能力竞赛,使大学生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成功靠本领实现的观念,不断丰富学识和才干。“指南”就是树立生动的励志榜样。抓住大学生喜爱“追星”、乐于模仿的特点,发掘学校名师、杰出校友、青年创业者、投身基层一线毕业生等各类优秀群体的成长故事,通过报告会、分享会、人物访谈、“1+1”导师帮扶等方式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树立目标。“正骨”就是培养励志骨干团队。将学业成绩拔尖、创新能力突出、担任校院主要学生干部和品行端正、广受师生认可的优秀学生以团队方式组织起来,开展“先锋引领”和“学长引航”活动,以点带面,形成声势,营造朋辈激励、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加强诚信教育,稳守学生“行为尺度”
1.诚信教育的内涵和发展阶段
“人无信不立”。改革开放初期,高校诚信教育的内涵集中表现在忠诚于革命理想信念、“五讲四美”的优良品德和服从国家毕业分配的大局意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高校诚信教育也逐步向考试诚信、个人信用诚信和网络行为诚信等内涵发展。近年来,包含“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建立,高校诚信教育内涵也与时俱进,向着学术研究、人际交往、就业选择、消费方式和“自媒体”平台意见表达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化。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社会诚信危机出现频发和泛化趋势,给尚处于思想意识不成熟期的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大学校园诚信危机频发:一是以论文抄袭为代表的学术诚信问题,部分学生通过信息量庞大的网络平台轻而易举“拼接”课程论文甚至是毕业论文、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考试作弊,对科学伦理和学术道德的认识停留在肤浅层面。二是以骗取和拖欠助学贷款为代表的经济诚信问题,部分学生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常以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为由不按时还款。一项调研显示,高达18.3%的学生不准备按时还贷,69.6%的学生对于拖欠助学贷款的行为表示“可以理解”。而据某银行统计,在贷款学生毕业后,找不到贷款学生去向的高达45%,逾期未归还贷款率达40% 以上。三是以发布虚假信息获利为代表的网络诚信问题,活跃在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因侥幸心理、猎奇心理作祟,容易出现盗取游戏账号、转发谣言和其他不良信息、敲诈“淘宝”商家等行为,这类情况虽数量不多,但随着互联网开放性的加深有增长趋势,值得关注和警惕。
3.开展“90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网络环境全面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背景下,高校诚信教育亟需做到宣传、管理和惩戒“三管齐下”,标本兼治,着眼长效。一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社交网络、话剧、微电影等方式加强对校园诚信概念的解读和诚信危机事件后果的警示;开展师德标兵、“诚信之星”评选和事迹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化诚信教育教学课程,不断丰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诚信教育的理论深度,使诚信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全覆盖,并入脑入心。二是健全制度管理体系,结合新问题制订大学生诚信规范特别是网络诚信具体要求,约束学生的言论及行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记录档案和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其纳入统一的社会诚信体系,使诚信表现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对社会公益服务的享有权密切相关,用“他律”促进学生“自律”。三是强化监管约束力度,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骗取贷款、散播谣言等行为从严监督、从严处理,综合运用校规校纪、国家法律提高触犯诚信底线的“风险”和“成本”;在评奖评优等活动中进行“诚信答辩”、用诚信一票否决制倒逼学生守牢诚信底线。
加强感恩教育,唤起学生“心灵温度”
1.感恩教育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意识是为人处世的起点,是社会和谐的催化剂,是一个人品行修养的集中体现。高校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深刻转型、分歧增多、矛盾激发的特定背景下,高校能否坚守精神家园和道德高地,用触动心灵的教育不断唤醒学生情感,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胸怀感恩、乐善好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学生情感“冷漠”的表现
概括来讲,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个体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关系上。一是与父母沟通存在障碍,许多大学生与父母电话的主题基本是索要生活费,问候与交流话题较少。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一项调查显示,约有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二是与教师、同学交流信任不足,电脑和互联网在大学宿舍的普及在方便学习生活的同时,也造成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在网上“热聊”,却与身边老师、同学缺乏面对面沟通,甚至同宿舍的也依靠手机短信、QQ交流,师生友情得不到健康发展,感恩意识也就无从谈起。三是对社会缺乏回馈精神,许多大学生生长在“6+1”式的家庭环境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获得而不善回馈,对社会不公正现象表现较为愤慨,但往往抱怨居多,思考自身责任较少。
3.开展“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在考评学生方式上,仍停留在考试、评分、排名等指标化层面,客观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和功利化思想。加之高校扩招以来师生比例的严重失衡导致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质量均大打折扣。当前,高校应站在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格”的高度,着力做好感恩认知、感恩养成、感恩实践三个环节教育。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认知。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占领网络宣传主阵地,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感恩节”“母亲节”等国际性节日,大力宣传感恩精神内涵和典型人物事迹,使学生内心得到温暖。二是创新手段,引导学生塑造自觉的感恩养成。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家长信、祝福视频录制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形成感恩教育合力。开展奖助学金评选公开答辩、公开展示,组织获奖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实现励志与感恩的共融。发挥学生社团、网络交流小组的主动性,形成浓厚的自我感恩教育氛围。三是拓宽平台,引导学生投身积极的感恩实践。深入挖掘学校人文传统和社会组织资源,探索建立覆盖校内外的“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在关爱他人、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过程中将感恩意识内化为自觉追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共同构成大学德育的核心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一批又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大学生群体,高校德育工作惟有与时俱进、常抓常新,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化,社会出现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学校如何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新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特别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其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不断的增强。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宏观形势,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自身及其组织的特点,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思想文化阵地的地位巩固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清醒的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招生规模扩大,就业形势严峻。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扩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是不容忽视的。现在大学毕业生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包分配等新的就业方式已经取代“上了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的传统的就业模式,就业矛盾和困难已经显现,面对新的就业困难,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思想。这些使在校学生中很多人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不高,政治热情下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困难加大,工作难做。
(二)思想教育工作者认识上存在滞后现象。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未能摆脱“一锅煮”和“一刀切”的束缚,片面强调教育者意志的实现,单纯运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往往只是把教育当作是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要求学生服从某种既定目标的约束,强调的是个人对他人、群体、社会的适应关系。在实施教育时,把学生纯粹视为教育的对象,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过是在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只是简单的规范人、教育人的工作,否认或忽视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否认或忽视学生的权益,忽视对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很少从以人为本的层面上切入思想政治工作。当代大学生,尤其是80后的学生都显得很有主见,难以用道理说服。他们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很大,自认为懂的很多,很多道理都能够自己想明白,不希望别人向自己灌输思想,也难以接受传统的思想教育的方式。由此导致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高调但肤浅,难以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教育成效低下。
(三)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加之学习、就业、经济方面的压力及人际交往、情感、竞争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在大学生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四)拜金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盛行,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许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与此同时,他们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五)校园亚文化发达,各种研究和证据表明,依托着网络、兴趣、利益、宗教信仰等形式,各种校园非正式组织在校园内发展的非常迅速,对宿舍、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等
主流学生组织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些非正式组织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有的近乎封闭的亚文化系统,对主流文化采取一种竞争、回避、甚至排斥的态度,给主流校园文化的构建和思想教育的深入开展形成沟通壁垒。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对策。
(一)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相应的,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找准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位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首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握整个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实质,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热爱辅导员事业,培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再次,要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与学生之间就缺少共同语言,所以,辅导员要把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专业作为一个必备的素质来培养,听听专业课,自学一些专业课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创新。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在工作思路上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思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努力创新工作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政治上要求他们进步,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理论水平,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上放手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号召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学习上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引导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2、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在工作方法上大胆创新。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力戒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即在搞好显性教育的同时,将有意识注入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开展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我们要在灌输方法、效果上有所创新,重在引导,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
3、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在工作手段上大胆创新。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大学生对其的依赖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教师可以走进网络去了解学生,师生之间可通过网络方式促进沟通。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受教者的自主选择,以及受教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网络中的多元化信息的渗透。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可以利用网络
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些都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
三、学校、社会和家庭应构成一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体系。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仅靠学生工作一线的政治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全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来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高校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自觉主动地去实践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都应时刻想到用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学校上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按照“三育人”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引导,正确把握,通过扎实全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同时,学校还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社会各界广泛配合学校,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还不能忽视学生家庭的作用,要鼓励和号召学生的父母及家人经常性地关心子女在校的学习及思想表现,做到与学校保持联系,互通有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化,社会出现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式、新任务、学校如何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新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特别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其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不断的增强[1]。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宏观形势,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自身及其组织的特点,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思想文化阵地的地位巩固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
当前,就业方式以及人民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对社会与个人前途的期望,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环境感染的群体,市场经济活动诱发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一些学生的价值观造成扭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一些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心理上的不适等现象,追根溯源,把握特点和规律,寻找应对之策” [3]。
2、国际各种思潮的挑战和冲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程度加深
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兴起,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动摇着当代大学生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打破了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秩序,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困惑。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传递多样化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价值,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程度加深。
3、网络时代的高速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挑战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了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传播媒体,“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掌握了世界” [4],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互联网上传播的大量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它所具有的快捷、开放、匿名等特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由于一些学生对网络信息和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和控制力比较弱,导致一些网上行为偏离了道德规范,而高校的网络管理工作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独生子女的独特性格特点
现在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其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他们知识面宽,自我意识强,有活力,有个性,有创造力。传统思想观念在他们那里影响较小,推崇实用主义的处事哲学,所作所为有相当大的盲目性,易受他人影响和左右,追潮流的学习方式较为盛行,易于急功近利,从而导致了自身学习系统性的破坏。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对策
1、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相应的,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找准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位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首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握整个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实质,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热爱辅导员事业,培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再次,要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与学生之间就缺少共同语言,所以,辅导员要把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专业作为一个必备的素质来培养,听听专业课,自学一些专业课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5]。
2、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表现出的新特点
在工作方法上大胆创新。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力戒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即在搞好显性教育的同时,将有意识注入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开展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我们要在灌输方法、效果上有所创新,重在引导,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在工作手段上大胆创新。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大学生对其的依赖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教师可以走进网络去了解学生,师生之间可通过网络方式促进沟通。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受教者的自主选择,以及受教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网络中的多元化信息的渗透。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可以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些都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6]。
3、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在工作思路上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努力创新工作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7],关心每一位学生,政治上要求他们进步,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理论水平,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上放手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号召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学习上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引导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的复合型人才[8]。
三、学校、社会和家庭应构成一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体系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仅靠学生工作一线的政治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全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来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高校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自觉主动地去实践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都应时刻想到用自己的工作和言行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学校上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按照“三育人”的目标和要求[9],积极引导,正确把握,通过扎实全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同时,学校还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社会各界广泛配合学校,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还不能忽视学生家庭的作用,要鼓励和号召学生的父母及家人经常性地关心子女在校的学习及思想表现,做到与学校保持联系,互通有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川.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探索[D].中北大学,2010.[2] 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3] 于运国.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4] 冉庆美.浅议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攀登,2005,03:133-134.[5] 陈芳芳.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8:50-51.[6] 樊洪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7] 周倩.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3:272-274.[4] 张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14:79+81.[9] 安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第五篇: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启示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启示
现在大学生矛盾着的思想状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们中不少人是当年的红卫兵。他们痛悔自己过去十年的狂热,但有时在感情上又与过去难以割舍,否定了“史无前例”的十年,也造成了暂时的精神苦闷,难于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正确方法,往往处于?厢逯小S械娜伺椎袅斯?去的革命热情而变得消沉或讲究“实惠”,有的人则还未彻底摆脱“左”的影响。第二,对于现在,他们感到庆幸,认为自己能上大学是“时代的幸运儿”;但是社会上的落后面、阴暗面又使他们不满,强烈要求改革,而在这种改革要求中,有时又暴露出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极端民主化、急躁和偏激情绪。第三,对于未来,他们热烈向往,憧憬高度民主和文明的四化强国;但又不能理解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不能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往往忽冷忽热,有的甚至丧失信心。还有的在寻找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因得不到正确答案而在理论上误入歧途。在矛盾中思索和前进的大学生迫切需要引导,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如何针对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在调查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要积极引导,不要消极防范。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禁锢较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青年中活跃的部分。但是由于十年**后,对开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思想也比较混乱。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原则,又要十分注意方法,积极引导。不要单纯消极防范,那样容易造成抵触、对立。对极少数人脱离和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则要旗帜鲜明地加以教育、抵制、批判,否则也不利于争取绝大多数,不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2.要启发思索,不能靠简单生硬的灌输。有个教师在课上讲“政治是一种灌输”,许多学生就表示反对。他们对于灌输教育,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在新时期,政治工作者与学生同样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往往无法给学生以现成的答案。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思索,并提倡与他们共同思索、平等讨论,在讨论中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方法,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如果既无答案,又不引导学生积极思索,政治工作就会丧失威信。
3.要提供充分的事实,不要空洞说教。现在一些学生很少轻信,我们应当改变缺乏具体事实的空洞说教,学会用大量生动事实去教育他们。有些复杂的问题,事实暂时还不充分的,就不能急躁,更忌把结论强加于人。可以教给他们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并用事实来佐证这种方法的正确。
4.要努力勾通感情,因势利导。学生在十年**中深刻体验了国家、民族和个人苦难,他们感情深沉,但也极易冲动。理解他们,同情他们,与他们勾通感情,这是取得共同语言的前提。有一次一所学校组织观看五十年代的一部纪录片,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看到少先队员列队走过天安门广场,唱起嘹亮的队歌时,竟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因为他们回想起了在党关怀下幸福成长的少年时代和以后的十年浩劫。一个班级团支部为此组织了主题会,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见,善于观测学生感情的波澜,去激起他们的感情共鸣,思想工作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要给以知识,开阔视野。学生渴求知识,这正是思想工作的有利条件。把知识与道理一起交给学生,他们就感到不仅满足了对知识的渴望,而且道理也因有知识作依据而更加可信。某校外语系原有许多学生常听某些港台歌曲。后来学生会请专人来介绍音乐知识,对这些歌曲作了客观分析,学生十分信服,认为这些歌曲确属情调低级,从此就不再听了。显然,这比单纯说抽象的道理见效快。
6.要根据不同对象,有区别地做工作。当前最明显的问题是,年龄不同的学生因社会经历各异而表现出许多思想差别,对于“理想”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又如关于道德问题:低年级学生一般理解为生活道德;高年级学生一般理解为政治道德(这是以往政治斗争留给他们的思想烙印)。所以,一刀切地进行理想教育或道德教育,很难取得完美效果。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经历,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