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育理念转变(理论学习)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16-68986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2 14:24: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育理念转变(理论学习)

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育理念转变

老师们在制定科研课题是几乎都是以:“如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音符。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这样的言论:要如何如何管制学生,维护好纪律,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某门课程要如何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没完成作业,被家长领回去补作业;上课接错了话茬被请出教室,在楼道里乱晃;甚至有的时候以锻炼为名非体育课时间在操场挥汗如雨。等等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都承认,作为教师如果管不住学生,教师尊严受到挑战,想办法管住学生,营造好的教学秩序,采用多种方法保证学生上交作业无可厚非,因为现在衡量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毕竟还是中考成绩。可是,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定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赋予了更加丰富的、饱满的内涵,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角色定位。因此,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了实际的具体意义。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有德有才的人是栋梁,有德缺才的人可以培养,有才无德的人是祸害。党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把德摆在了衡量人才标准的第一指标。那么,到底在我们的手里培养了多少栋梁,有没有因为我们的无心之过也培养了祸害呢?这些值得我们深思。关键之处在于我们思考之后落实在改进的行动上。

一、认识清楚师生关系应该是船长与船员的关系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详细解释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他认为:“班主任其实是专门为学生服务的船工,他们接了一届学生上船,奋力将船划向对岸,学生们上了岸,奔向远大前程了,而班主任老师又把船划回岸边,接送下一届学生。”每一届学生的情况、素质并不由我们决定,对他们,作为老师,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就像船员没有选择顾客的权利一样。我们只有接受,而且还要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也正如他所说的: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

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学生在我们的学校经过三年后发展的如何取决于老师的态度,教师是“船工”,学生和教师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携手互助的关系。因为在渡河的过程中,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遇到狂风巨浪、险滩暗礁,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只去发号司令,而应把学生视为助手,并且与他们同心同德,共闯难关。我们教师必须从神坛上走下来,不要把学生和教师看成是矛盾的双方,而是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助手”,这个助手才能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与学生一起发展、一起成长的新理念。

二、转变教育观念从小事做起

通过多年的学习、培训使我们认识到了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领会了它的精髓。一句话就是要学会爱学生,到底什么是教师的爱,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去爱学生,还是打着爱的招牌做着伤害学生的事情,我曾经读过《老师不要让您的爱带着伤害》。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爱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对学生的爱,也要讲究艺术、手段、方法和方式的。想想我们自己,在平时对待问题学生时的做法和态度,动辄就让他们写检查,当着学生的面检讨,甚至采取更为过激的方法,停课或者是让家长带走去教育。由:什么“矫罔必须过正”、让他感觉到痛,他就会改正„„岂不知,这样往往会使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因畏惧批评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为了减轻老师的处罚而不诚实,说谎等,现在有的学生出现偏激的心理表现,与老师经常发生误解、矛盾、冲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最终影响在高超的教学也无法得到学生的回应。所以,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朴素的,让学生感受到的,并且能得到学生回应的爱才是真正的师爱。三年的教育教学,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具体的,对于老师来说,教育教学时我们的工作,不退休就不会停止,但是对学生来说却完全不同,他是您的一部分,而您是

他的全部。所以,我们应该从每个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去关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重建教师教育理念

重建教师教育理念的方法,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来不断完善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认真学习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武装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认真实践,以力求真正化以前应试教育学习为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素质教育学习。

(二)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难题。

过去教师上课,更多地依赖“教参”,如今的“教参”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能拿来直接上课,教参中除了案例,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比如,数学教师用书主要指明教学目标,对关键地方稍作介绍,其余只作提示,不作硬性规定。教师在感到没了框框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和拓展知识的自我需求。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教材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的教师教育智慧,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鼓励教师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应是课程改革一个新的突破口。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其特点增删教材,调整教法。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了各自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替换例子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宽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阅读功底。

(三)教师要转变角色

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同时还要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因此,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的机会。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教师要爱学生,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有一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第二篇:转变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理念,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7月30日—8月1日,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为期三天的教干培训班,对新时期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新时期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怎样做学习型的教师,驾驭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

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对的、统一的“好”教育是没有的,好教育不能通过模仿和抄袭而获得。宝应实验小学陈士才销账 说得好:“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只能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教育不是工艺,而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彬说: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深深的体会到,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创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丹凤实验小学陈跃红校长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尽显自己的才华,为他们成长提供舞台。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而不是一定恪守以往的常规秩序,应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应当给予肯定。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但不是不要传授,必要的概念还要讲,但是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自觉提升教育理念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关注学生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

几天的学习时间短暂,但受益匪浅。我要把培训中心学习到的新思想、新理念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为实施淮阴的幸福教育尽一份力。

第三篇: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心得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开展,有效的推动了课改工作,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与高二地理教学组的同仁积极改革,不但摸索,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何建立地理高效课堂模式,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和尝试。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高效课堂教学高效在何处

• 王敏勤教授指出高效课堂必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1.既然高效教学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所以凡是加重学生课外负担的教学模式都不是高效的。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我们高二地理教学组制定了新课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适时指导;探究展示,质疑互助;启发引导,点拨精讲;限时测试,整合提升的五步教学原则,将教学活动完全放在45分钟以内,并且做到步步清、堂堂清、人人清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 2.高效教学是指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而不是前延后伸式的教学。所以我们不主张作业式的课前预习和基础知识性的课后作业。• “1+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利用导学案和限时测试有效地控制了课堂的前延后伸,学生在课堂上即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并通过学习过程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其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 3.高效教学的课堂必须有一定的容量、密度和学生思维的紧张度。从单元高度整体设计新课导入和学习目标并利用知识树呈现和告知学生。到组织学生依照导学案独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标注出疑难问题,讨论交流。归纳未解决的疑惑和新发现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再到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疑惑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对于小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加以解决。最后利用课堂即时练习,检验学习效果。每一步都限制了时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进度。

• 4.高效教学不主张课堂表演,不要把在课堂上做的事放到课外和自习课,也不要把课外做的事放到课堂上来做。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和导学案的编写上加强对“学”的研究和设计以学生给怎样这节课中具体学到什么地理知识、技能、方法,怎样达到本节课学习目标为最终目的,备课组全体教师在集体备课和研讨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并在试教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通过边教边改,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力争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如何合理引导和适当帮助,如何让学生实现科学的自我建构,应当采取哪些策略,以及如何实施这些策略,任然是我们需要不断的探讨和摸索。

二、高效课堂教学如何实现

1、“1+1“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

首先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对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展现才华的一个载体和平台。所以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针对高二区域地理知识多而杂的情况,学科组进一步研究了学案编写的原则和要求,确定了以提高班为标准制定学案的质和量。如北美学案的编写,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针对提高班5班的需求,又加了合作探究以及高考链接等能力的提升。二是课堂教学实施。于教师而言,在刚刚实施阶段,我们对“1+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所以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时有体现,课堂教学不能达成预期效果。后通过学科组共同努力,更多的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探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目前导学案的实施越来越顺畅,课堂时间安排逐步趋于合理化,课堂效率显著提高。三是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们做到所有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改,各类班级作业收交都比较积极,完成情况比较理想,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教学课件的应用

高二下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载体。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原理的考查最终都会落实到一定区域,因此区域地理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区域地理的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区域地理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像的判读、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空间概念的建立等,多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学期,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其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知识点一目了然,学生便于理解接受,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地理概念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语言讲述,学生记忆地理概念经常是靠死记硬背。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如在学习澳大利亚这一章节时,会出现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自流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语言讲述,枯燥无味,但是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一目了然,无需老师多说。二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区域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明白,而这些现象,通过电脑演示,重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分析北美地形对降水和热量这两大要素的影响这一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北美西部,一座高大的山脉横亘在大陆西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迎风一侧降水较多,背风一侧降水则较少,所以西部的降水是急剧减少;而东部的高原和山脉低矮,对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阻挡不明显,因此东部的降水是逐渐减少的。这动画一演示,学生一看就能探究出其中道理。难点不言自解。三是有助于揭示地理事物本质。区域地理教学中有一些地理事物难以解释清楚。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就能对该地理事物有所认识了解。由于教学课件大部分是在课外提前准备好,这样就能很大程度的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也减轻了学生课外背记地理知识的负担。

3、写好教学反思

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写好教后记,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各环节,使下一步的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教育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推动教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积极解决探索这些问题,正是促进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动力。虽然这种探索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信心十足。

第四篇:教师教学理念、行为转变2012.11.10上午

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变

————————罗成玉

2012.11.10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该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本专题重点介绍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在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变:(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2)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3)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

一、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学生,“以学论教”。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能适应并顺利地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二是研究学习策略,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通过研究学生认知策略和自我建构;三是研究合作交往实现交往互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研究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交会互动的机制。

实现教师角色与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创设有利于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一是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在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且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呈现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息,在合作交往中获取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二、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的权威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这一理念改变了教师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研究与指导,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依据专家分析,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适当方式的设计,给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注意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还要注意没有明确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指导他们确立目标,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要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需要不断提升,从而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之中。

三、师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教学情境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只有从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动态的研究者,才能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和学生成长变化的需要。

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主要指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专科学校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而上提高教师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时态性”。教师在成为动态的研究者过程中,既培养了教师自觉的反思行为,又密切了教师群体间的合作关系,使动态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一般需经历以下过程:一是找致电研究的起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或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倘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亦或从教学中的一种不明情况出发,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到研究的起点。二是围绕问题进行对话。三是对材料进行分析。通过阅读资料、选择资料,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做工出解释及结论。四是构建行动策略。行动研究中,应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在的多种资源与力量,不要受执行中可能遇到困难的干扰,也不要只满足于一个构想。五是实施与检验行动策略;明确行动策略的实施和行动策略成功的标准,分析行动策略检验时可能发现的问题,等等。

教师成为动态研究者在具备上述研究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成为现代研究型的教师,这也是保证教师实现教学行为转换的前提。教师能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育理论等问题的研究,更新自己已有的教育观念,改善、充实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以下具体的研究途径:一是在积累经验的教学实践中,加大新的教育理论学习与分析的力度,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使经验得以下断提炼、发展,然后再反过来发送实践,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避免工作中走弯路;二是用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对已经积累的丰厚经验进行提炼、升华,更科学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研究型教师这种不断自我充电的过程,对完善师德人格,提高专业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更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同时,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的能力。它需要教师首先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要具备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其次,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总之,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知识、观念进行更新、重组,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应时代的研究型教师。

第五篇: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理念的转变

学科本位的观念现在仍然很浓厚,尤其是对科学探究的意识、认识和实施还没做到真正到位,还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忙碌,多数情况下还是老观念加老方法,穿新鞋走老路,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很多时候认为学生进行探究费时费力,学不了多少知识,将无法应对考试。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全是“三维”评价,也基本上还是停留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用分数来评价衡量,这都是陈旧的观念指挥着我们的行为。仔细想想这种观念其实是将学生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自我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技巧排除在学生的知识范畴之外,同时也是没有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探究式学习虽然耗费时间和精力,但能够使学生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能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科学研究思想方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的。

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育理念转变(理论学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