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我读古诗春晓有感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16-81907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1 12:00: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读古诗春晓有感

我读古诗春晓有感

小语课本中编排的古诗,都配有图画,这对教者在执教职工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采用了品诗、评画、构画三步教学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品诗

即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理解诗歌内容。学生通过查字典、讨论,重点解决了“晓”、“处处”、“闻”、“啼鸟”、“知多少”等词语的意思,然后我又要求他们连词成句,解释整句乃至整首诗的意思。接着问:“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学生概括出:“诗歌描写了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风雨过后落花满地的景象。”(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

二、评画

在了解了整首诗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我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诗文拉向了边上的插图,我充满感情地启发学生:“整首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看插图,你觉得画家画得如何?”画面上红花绿柳,溪流潺潺,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枝头。待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到其中的美之后,我又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诗句,图文对照之后发表意见。学生通过再一次逐字逐句咀嚼诗句,更仔细地观察图画,有了不少新的发现。

第二篇:古诗《春晓》

古诗《春晓》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乃、潜入、润物、细、随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意思。

二、激情导入,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春天的雨,这节课学习一首写春天的早晨:春晓

1、读题、解题

2、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三、初读诗句

1、教师范读,领读

2、学生自由练读

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抽读、正音,读出古诗的韵律。

四、疏通诗句,指导精读。

1、逐句范读,教学生字词。眠:睡眠

晓:天亮 闻:听到

啼鸟:鸟的鸣叫

2、注意重点词语的朗读

如:不觉

处处

啼鸟

花落

多少等

3、提示学生品味

不觉晓:可见春季时光多么美好,连睡觉都那样舒服,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处处闻啼鸟:可让人感受到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花落知多少:使人觉得大好春光不能永驻。

五、结合看图,领会诗意。

1、学生自由练习,说说句意。

2、指名说说诗意,师声纠正。

前两句:写早晨一觉醒来,听到四处鸟声婉转。后两句:写想起夜里雨声不断,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六、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眠、眼”比较记忆

2、重点:“晓”右边不要加点 “觉”注意上半部分的书写

3、书空并组词

4、指导描红 师范写,生描红

六、作业设计: 练习读课文,写字。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篇:古诗《春晓》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名称:《春晓》 时 间:2011年2月24日

活动目标:

一、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二、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难点: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是哪个季节啊?(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

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

由回答)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

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

两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

课件)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

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

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

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3.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四)幼儿学习朗诵。

1.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

人才能听的懂。

2.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

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2.可以布置环境,学着古人诵读的样子,伴着优美的音乐,边表演结束活动。活动反思:

《春晓》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

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所以在本堂课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

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所

以课堂氛围比较好。

附:诗歌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四篇:古诗春晓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诗人:《春晓》的诗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老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老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老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教案点评:

《春晓》一课,描写诗人早晨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诗人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遵循学生识记规律,先初读,再理解,后记忆。教学中,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同时注意加强课堂训练意识,培养学生们写字和朗读能力。

第五篇:古诗书法-----春晓

古诗书法-----春晓

春晓

唐代孟浩然诗作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作品原文 春晓

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2-5]

白话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6]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3] 作品鉴赏

《春晓》诗意画[7]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1] [2-3]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我读古诗春晓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