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革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入党申请书
尊敬的民革酒泉市委:
我是一名普通的机关职工,但我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我自小就沐浴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雨露下,我的父亲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我心中,新中国除了共产党以外,没有别的组织可以胜过她。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民革同样也是一个先进而光荣的政治组织,而且随着频繁与身边各民主党派人士的交往,我越来越坚信,民革组织也同样能让我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实现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为了对民革组织有更多的了解,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原来民革的历史使命以及所做的工作原来也跟中国共产党一样:在政治上,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反对分裂、坚持统一;在经济建设上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家园,服务于大众;在文化交流上反对歧视、促进繁荣;在党员个人生活上,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廉政勤劳,身先士卒。民革组织和其他的民主党派紧紧地围绕在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的和谐政治气氛中,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体现这方面最好的方式之一,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民革仍旧会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共同发展,荣辱与共。每一个民革党员各自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而伟大的事业,实现着人类共同的崇高理想。
我是一个毛病很多的人,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同时也是一个喜欢上进,不甘落后的人,在我而立之年却无所作为的时候,我的领导和民革的同志们给于了我无限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又一次重新正视自己,再次挑起希望的风帆,准备航行在人生新的起点,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
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善自我。因此,我恳请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接受这所社会大学的锻炼,接受新的挑战,自强不息。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二零一二年八月一日
第二篇:酒泉市肃州区商业规划概论
酒泉市肃州区商业规划概论 目的 和意义 1商业规划是构筑城市品牌形象的基础之一 城市品牌形象及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标志之一,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城市最大的无形资产。建设和管理好城市品牌形象及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人文环境,提升市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发展旅游、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及提高城市地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城市的认识,往往就是从商业规划体现出来的。人们称商业为“窗口”行业,就是指的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有些大型的商业设施,还是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都是从商业这个公共窗口可一览无遗。
2商业规划是城市商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手段之一 商业网点是流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流通的载体和物资基础。流通生产力包括商业人员、商业门面、营业设施、商誉(形资产)以及商业科技等。商业网点是商业人员、商品的载体,没有了这些商业人员如何去经营商品业务;同时,城市的“市”是以商业为基础,没有“市”何以能成为城?何以建设和经营城市以不断提高人均 GDP 和生活水平?“城以市兴,市以城在”,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效果不仅只影响其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总体建设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也直接影响到生产与生活,反过来必然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整个经济建设链条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将会对
这个经济链条产生重要的影响。
2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减少重复建设,盲目发展,无序竞争以及为 流通企业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再加上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一些项目的投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城市资源浪费,并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如折迁、扰民严重,影响交通等。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规划来解决。通过规划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引导资金的投向,减少重复建设,为流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竞争秩序。
4是尊重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流通结构调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需要
尊重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加强调控、制定科学合理的商业网规划是不对立的。是相互促进的,在规划中掌握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要更多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配置流通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通过规划更加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大店,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使
大中小企业更能协调发展。
5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的需要
商品交易市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商业形式,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商品市场在发展中存在问题不少。这些问题通过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使商品交易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6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商业设施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是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满足需要,满足服务的物资基础。随着人民购物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对商业设施,商业网点的布局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
在规划中提出来,并采取一切措施来满足需要。
酒泉商业发展的现状 一些商业商圈的兴起 `即将勾勒出几大商业中心 以鑫利商城 东方大明为基础 构建以鼓楼为中心的商业中心 此商业中心自九十年代 经济兴起到现在一直为肃州区的商业集聚区。从消费者心理。人口聚集密集 商家经营概念来讲都是最理想的商圈 以彩虹桥 南市场南方大厦电信公司等地标经济点为中兴 购建以盘旋路为中心的经济商圈
以富康家世界 世纪新天地 玉管局新天地为基础 勾勒出以世纪广场为中心的新商业经济中心以金良大厦酒泉饭店 好万佳超市经济网点 形成以文化广场为中心的经济商圈 以万佳超市 聚鑫园为为基础以东大街为轴心的经济中心
可待开发的一些经济网点
以奇林商业步行街开发摩托车 五金 标准件为主的工业产品专业市场 以西大街商业步行开发布料纺织品专业市场
以邮电街尚武街开发开发小吃餐饮休闲一条街
以东西文化街开发图书 文化用品艺术类市场
以民意街开发电子产品一条街
以肃园街开发儿童用品专业市场
以祁连路为主的钢材批发市场
仿古一条街的奇石 艺术品 旅游产品休闲市场
水磨沟生资 农牧 产品市场
南城巷电动助力车及配件市场
玉门东路电子数码 科贸市场
世纪大道会展中心段广告会展用品市场
园林路的 小汽车修理市场
商需待建的经济网点
西关车站十字处休闲广场综合百货商场
西环北路 休闲广场超级市场蔬菜综合市场 配送中心
酒金路口 休闲广场 超级市场 大卖场 服务市场
东环北路休闲广场综合百货商场便民店 蔬菜综合服务市场
东环南路武警支队段 综合百货商场 休闲广场大卖场娱乐城配送中心 莫高路盘旋西路处休闲广场折扣店综合服务市场
石化大厦 休闲广场综合服务市场
尚需形成的专业市场
1.机动车交易市场
2.煤炭交易市场木材交易市场
3.其他工业生产资料市场
4.农业生产资料综合市场
5.房地产市场
6.金融市场
7劳动力市场
7.技术市场
8.信息市场
9.产权市场
10.其他要素市场
第三篇: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
酒泉市肃州区“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扩大综合改革示范市成果,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与分布,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长期稳定和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先进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处理好人口与发展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解决人口问题的过程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二)坚持统筹协调。强化人口的基础地位,注意把握人口各要素之间、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坚持科学指导。把握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适时完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四)坚持创新发展。以综合改革、婚育新风进万家、创建文明幸福家庭等示范活动为契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人口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着力解决人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主要控制指标
(一)人口自然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区人口自然增长幅度趋于缓和,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10‰以内;
(二)人口总量 :“十二五”期间,我区人口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2_年人口总量控制在42.75万人以内;
(三)人口出生:“十二五”期间,由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20-29岁)总数逐步回升和政策性二孩出生数量增加,人口出生总量将呈缓慢上升趋势。未来五年的人口出生总量控制在2万人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左右;
(四)符合政策生育: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十二五”期间将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98 %以上。
四、主要目标
(一)人口素质目标。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在职人员培训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扩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范围,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以上。
(二)人口结构目标。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人口老龄化应对能力继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三)人口分布目标。城镇化率继续提高。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引导人口合理流迁,人口空间分布更加趋于合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民生保障目标。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下降。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五、“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1.大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坚持现行生育政策,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利益引导,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着力创新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和方法,解决影响和制约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2.进一步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生殖健康以及重视计划生育领域的人权等一系列先进理念引入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通过分阶段、分步骤的系统性改革,构建“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等六大机制,努力实现全区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3.完善稳定低生育水平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制定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有关政策, 着重解决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等方面问题,形成奖励、优惠、扶持、救助、保障“五位一体”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将计划生育群众优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同步提高的联动机制。
4.大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示范性计划生育服务站、所。配备、更新优生检测和生殖健康服务相应技术设备。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职业体系建设工程,建立职业标准、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城市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指导中心,提高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积极争取9个乡镇服务所纳入国债建设项目。
5.构建人口科学决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员人口数据库,依托全区电子政务专网,建设覆盖全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全员人口数据库实时更新。与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人口基础数据比对、互通和共享。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人口信息分析、研究,提高决策支持能力。提高人口信息应用水平,以信息化手段规范、促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二)提高人口素质,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按照部门职责,加强协作,积极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加大出生缺陷预防的力度。加强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倡导科学、文明、有利于优生的生活方
式,积极推广婚前免费健康检查,全面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加强孕前优生检查实验室建设,科学指导孕产期保健,大力推广叶酸补服技术,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扩大农村和基层公共卫生资源比重。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继续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3.提升国民受教育水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强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依托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学科,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健全完善人才培训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开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三)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布局
1.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镇化的政策措施,促进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聚集,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中心,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加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做好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扎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建立促进流动人口和移民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
(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基本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农村进城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统一。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制定完善城乡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办法。
2.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加快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社会的老龄服务功能。弘扬敬老风尚,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氛围。
(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1.营造有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宣传倡导,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修订完善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在村集体收益分配方面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女儿户的合法权益。在扶贫济困、慈善救助、贴息贷款、就业服务、项目扶持等方面对计划生育家庭女儿户予
以倾斜。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贫困母亲救助和女童健康成长帮助中的重要作用。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拐卖妇女儿童、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
2.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和责任制,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列入各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严格执行《甘肃省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依法监管B超等医疗监测设备和监测性别技术的应用情况。完善出生统计监测体系,以出生医学证明和住院分娩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建立部门间出生人口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坚持人口问题综合施治,不断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等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
(二)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监测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和人口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动态采集和更新机制,科学监测和评估人口发展状况。按照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信息共享的原则,打破部门界限,规范人口统计口径,采取信息交换、比对、通报等多种形式,建立完善部门间人口信息共享制度和人口统计信息协商制度。科学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及时发布人口总量、结构、分布预测和安全预警信息,为科学决策、加强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履行好工作职责。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职业化建设、群众自治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四)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工作
加强规划实施报告,定期公布主要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政策与重大工程的进展和落实情况,加强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以本规划为基本依据,制定和实施相关计划。通过规划引领项目,依靠项目促进规划的实施。对主要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区人口和计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对本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在“十二五”中期和末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在规划监督评估中,要充分发挥群众和团体的积极作用。
第四篇:酒泉市肃州区公选党的基本理论知识考点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1911年爆发的(),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2.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是()。
A.二七大罢工B.维新运动C.五四运动
3.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确定了()的总方针。
A.改组中央领导机构B.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C.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4.1935年1月,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A.军事和组织B.工农运动C.土地革命
5.(),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西北地区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
A.1935年10月B.1936年10月C.1937年10月
6.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7.党的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实事求是
8.党的()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A.六大B.七大C.延安整风运动
9.“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重要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在()上提出来的。
A.党的七大B.1947年党的十二月会议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0.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民主主义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11.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后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12.()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A.1960年5月至1970年10月B.1966年8月至1976年10月
C.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1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序幕。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C.《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4.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围绕()这个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A.和平与发展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改革和开放
16.在1982年召开的()上,邓小平致开幕词,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
17.1983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是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A.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上正式确立的。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
19.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A.小康社会B.生活富裕、经济繁荣C.共同富裕
20.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三是确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汇集了()篇邓小平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春视察南方期间的主要著作。
A.118B.119C.120
22.1994年,江泽民在()上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A.全国宣传部长会议B.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C.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23.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4.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5.1998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A.理论学习B.党性党风C.组织纪律
26.202_年5月,江泽民在()考察工作时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广东B.江苏、浙江、上海C.宁夏
27.202_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
A.“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B.“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8.(),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A.202_年11月10日B.202_年12月11日C.202_年11月11日
29.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A.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现代化
3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B.无产阶级 C.各革命阶级
31.“四个服从”指的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A.党员服从党的决定B.普通党员服从党的领导干部
C.少数服从多数
32.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3.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批评和自我批评
3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本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紧紧围绕着()。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展开的B.“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展开的C.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的37.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方讲话,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突出解决了我们思想认识的()。
A.“两个凡是”的误区B.“开放”、“封闭”的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3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这三大规律的认识。
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B.党的执政规律、国家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经济发展的规律、文化发展的规律
3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
4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党的群众性B.党的阶级性C.党的先进性
4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A.执政为民B.为民谋利C.以民为本
4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A.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B.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造
C.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局面
43.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A.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B.农村经济发展C.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4.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A.制订计划B.防范风险C.经济调节
4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以德治国B.人民群众当家作主C.密切联系群众
46.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7.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A.参与者B.建设者C.劳动者
48.不能简单地把()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
A.从事的职业B.所在社会的阶层C.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49.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A.更高水平的B.高水平的C.较高水平的50.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A.按资金分配B.只坚持按劳分配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B.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52.“三个有利于”不包括:()。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
5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
A、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内容D、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54、“五个统筹”是()。
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5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的文明发展道路。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D、生命健康
56、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
A、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C、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D、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57、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
A、发展的主体是人民B、发展为了人民C、发展依靠人民D、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8、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是()。
A、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B、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D、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9.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党的()上。
A 十六届三中全会B 十六届四中全会C 十六届五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60.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就必须()。
A 多党执政B民主执政C 科学执政D 依法执政
6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五大能力要求是()。
A、科学判断形势能力B、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C、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D、依法执政的能力E、总揽全局的能力
62、从整体上讲党的执政能力包括()等方面。
A 驾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B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
C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
E、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63、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大转变,表现为()。
A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B 从参政党到执政党转变 C、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长期执政的党;D、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64、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包括党的()。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E、能力建设
65、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作到“两个毫不动摇”,即()。
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发展观D、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66.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包括()。
A 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B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必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D 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A民主法制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E安定有序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B.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和谐社会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谐社会
D.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6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7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C.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7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C.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7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7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必须()。
A.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D.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7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B.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C.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D.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7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7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其基本内容是()。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C.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D.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79.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E管理民主
8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B、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C、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D、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8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是()。
A、坚持“多予、少取、放活”B、“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8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
A、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B、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
C、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83、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是()。
A、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B、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C、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D、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E、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84、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
A、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B、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C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85、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
A、到202_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
B、到202_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C、到202_年,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D、到202_年,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86、到202_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A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B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87、202_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是()。
A、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B、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C、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D、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E、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F、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G、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H、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88、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C特色社会主义
89、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四个坚定不移”是()。
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0、事实雄辩地证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改革开放B、四项基本原则
91、胡锦涛在“6.25”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深刻阐发,以下正确的是()。
A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B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C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D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E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2、胡锦涛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
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9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94、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
A、勤奋好学、学以致用B心系群众、服务人民C真抓实干、务求实效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E顾全大局、令行禁止F发扬民主、团结共事G秉公用权、廉洁从政H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95、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是()。
A、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创甘肃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B、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力开创甘肃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96、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总特征是()。
A、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仍然是最基本的省情 B城乡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劳动者在流动中实现就业和创业的机会日益增多,但就业岗位不足、劳动力素质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就业压力加大
C总体上仍然处在一个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的阶段
97、省党代会提出的三大支撑是()。
A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B特色优势产业培育
C人力资源开发D党的建设
98、省党代会提出的四抓是()。
A发展抓项目B改革抓创新
C和谐抓民生D保证抓党建
99、省党代会提出牢牢把握好的“五个统筹”的着力点是()。
A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的带动力上
B坚持把统筹区域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发挥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上
C坚持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D坚持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加强生态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
E坚持把统筹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着力点放在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壮大多元投资主体上
100、甘肃精神的核心是
A、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
B艰苦奋斗、不怕困难
C崇尚实干、不甘落后
D坚韧不拔、顽强拼搏
E锲而不舍、奋发有为│内涵
F包容创新、团结奋进
第五篇:酒泉市肃州区增加农民收入途径的探讨
酒泉市肃州区增加农民收入途径的探讨
甘肃电大亚盛集团分校杨志社
[内容提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总体上达到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亦在农村,突破点是农民。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广辟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只有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才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也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小康和保持农村稳定。
[关键词] 小康;建设 ;核心;农民; 增收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总体上对小康水平的战略部署,按照“十一五”规划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亦在农村,突破点是农民。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广辟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只有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才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也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小康和保持农村稳定。
一、肃州区农村经济收入的特点
1、发展蔬菜和经济作物制种。202_年达到9.12万亩,比去年增加1.63万亩,来自这部分的收入占到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左右;全区蔬菜作物面积达到15.86万亩(包括洋葱),比去年增加3.15万亩,来自这部分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左右。蔬菜及蔬菜制种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三成以上,成为肃州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结构调优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户均1亩万元田、户均劳务收入1万元的目标,大力实施农村“1+1”增收工程。全区以日光温室、食用菌、高效经作制种为主的“万元田”达到2.7万亩,以蔬菜、精细制种为主的“双千田”达到22万亩,以玉米制种、粮食作物为主的千元田减少到30万亩。
3、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大力实施“万名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促进劳务输转向技能型、常年型和跨区域输出转变,输转质量不断提高,劳务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4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6.2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3.08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4、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建成各类农家乐园185家,带动就业1500多人。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年实现收入2.8亿元。
二、肃州区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与面临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肃州区在农民增收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缓慢,且仅限于第一产业内部的数量型调整,区域优势不强,市场竞争力弱;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含量低,信息网络不健全,没有形成市场知
名品牌,生产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三是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四是农民自身的素质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严重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五是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肃州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符合我区自然条件和消费需求的种养特色的区域经济。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国家支农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扩大粮油、蔬菜、肉禽蛋等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日光温室,标准化养殖小区,新增肉羊养肉牛养殖基地,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增加生猪存栏,加快出栏周转。扩种啤酒花种植面积,推广超高产棉花面积。
(二)实现产业经营结构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按照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成绩好坏的关键。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基地”和“市场+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同时要突破行业、所有制和行政区域限制,积极引导基层供销社、粮管所以及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以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和广大农民联合,组建多样化的农民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要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选择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把培育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产业开放结合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开放建设农副产品的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区域经济格局,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调整农业结构奠定基础。三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的贡献率和农产品质量,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率先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研究新产品,开放新技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调整就业结构
主要途径是发展中心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在发展非农产品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将中心乡镇企业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加大中心乡镇企业投入;充分发挥中心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改善外部环境,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小城镇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各种资源合理配置、调整和聚集的过程。在发展方向上,首先是加快公路沿线的建制镇、中心镇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向中心镇集中,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企业等在小城镇建房落户。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投资小城镇开放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合理配置资源,努力实现现场操作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式”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加快劳务经济发展步伐
加快劳务输转,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一要加大劳务宣传力度,宣传报道劳务输转典型,让广大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劳务输转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意义,鼓励引导他们走出去创业。二要加强对劳务输转政策、法律、安全等方面的提高,打消群众外出的思想顾虑。三要开展信息宣传、张贴用工信息,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实践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得到实惠的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研究对策,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这对振兴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市场,扩大有效需求,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酒泉市202_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_年3月10日)
[2]、黄良文《统计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年12月第20次印刷
[3]、陈春明,在酒泉市202_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_年1月17日
[4]、陈春明,202_年政府工作报告202_年1月28日
[5]、郑风田、姜克芬《农村经济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_年5月第6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