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天津市河东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合集]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7-64582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0 03:01: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天津市河东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东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区委全会的决策部署和“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要求,紧紧围绕“金贸河东”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学习、落实、高标准”的工作要求,突出“拆迁、稳定、抓项目”的工作路径,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决战决胜的勇气、真抓实干的作风,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主动应对,抢占先机,广泛深入地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增长一季好于一季,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上年水平。区属增加值初步核算108.9亿元,同比增长18%;区级财政收入实现17.02亿元,同比增长20.28%;吸引内外资到位额分别实现90.8亿元和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35%和28%。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8.2亿元,同比增长18.2%。金融业加快发展,渤海银行总部、倍特期货等5家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河东,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达到68家,金融业实现留区税收突破1亿元。楼宇经济增势强劲,建成天津市首家楼宇经济服务中心,楼宇闲置资源盘活稳步推进,全区133万平方米、70 座商务楼宇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培育了2座税收超亿元楼宇,实现了亿元楼零的突破。新增民营企业1530家,总数达到7960家,组建天津市首家民营科技集团,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突破13万人。街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12个街域特色经济板块,街域经济税收贡献率不断提高。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取得土地整理权。全力抓好节能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抢市场、抢项目、抢资金、争政策,紧紧抓住大项目好项目不放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21.9%;引进项目企业329个,其中投资和注册亿元以上的项目企业13个,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落户河东。加快推进重点地块拆迁和土地整理,完成拆迁58.2万平方米,6片18.4万平方米地块成功出让,6片51万平方米地块具备上市条件,河东区原党政办公大楼正在抓紧盘活。积极推进天津(南站)现代商务中心、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等市级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五星级Radisson酒店、远洋地中海风情街、润东国际大厦、御樽大酒楼等一批重大商业设施建成开业;河东万达广场、红星国际广场、渤海银行总部、金地国际广场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嘉里商务中心、帝旺凯悦酒店、中信集团、中粮集团等一批高水平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创意桥园”产业园特色明显,天津音乐街建成开业,二宫市场化演出非常火爆,多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积极推进。

加快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坚持一流标准,深化完善河东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成果,确定“一个中心、三条发展带、六个聚集区、六大主导产业”的“一三六六”发展格局。配合市有关部门保障天津站交通枢纽、津秦客运专线、地铁和城市快速路等重点工程加快实施,东纵快速路、海河东路(河东段)建成通车,打通十五经路—八纬路、U6街区等一批道路卡口。组建国有城市建设投融资机构,土地整理平衡试点项目加快启动。实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在市内六区率先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试点,城市长效管理机制正在形成。大力实施20项民心工程,全力冲刺国家卫生区目标,奋战两个150天,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了街景立面整修、夜景灯光建设和重点地区、重点道路、居民区环境治理等10余项专项行动,综合整治21条道路、456栋楼房、2个公园、19片旧楼区。城区面貌彰显清新靓丽、大气洋气特色,津塘路成为全市变化最大的整治道路。大力推进国家园林城区和生态城区建设,新建、提升绿地84.5万平方米,空气环境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标率83%。桥园在西班牙巴塞罗那2009年世界建筑节代表中国公园首次荣获“全球最佳景观奖”,河东公园提升改造成为全市变化最大、改造成果最为显著、最为成功的样板。加强天津站地区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保持了站区安全稳定、秩序井然有序。

加快民心工程建设,民计民生得到新的改善。全力实施就业富民、社保利民、解困助民、事业惠民工程,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新增就业3.3万人,同比增长34%,稳定就业率保持在83%,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成立河东区创业服务中心,桥园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创业促进就业实验区创业园”,爱心手工编织中心被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参保受益人群不断扩大,低保救助、扶贫助困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23个服务站。启动鲁山道小二楼地区拆迁改造,住房保障受益群众1.2万户,全市规模最大、配套齐全的真理道甲一号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基本建成。实施既有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改造9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5万户5万余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校园安全现代化标准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落实到位。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成效,通过天津市区县科技进步考核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创建帅明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帅军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研发转化基地,9家科技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个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立项资助。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加强“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全国试点项目建设,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扎实开展。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河东区荣获“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河东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了第七届“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创建了6个市级 “五个一”文明小区和一批特色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未成年人“成长驿站”活动,2个街道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组织了一系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天津市第五届暨河东区第七届家庭文化艺术节、第九届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天津赛区总决赛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河东区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新增一批社区体育健身器材,河东区被命名为“游泳之乡”,区体育局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市场物价、食品药品监管和生产、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全区生产生活安全有序。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区残联被命名为“全国残疾人之家”。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档案、保密等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区委领导,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按时向区人大报告、区政协通报政府工作。坚持与区人大、区政协的沟通联系等工作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42件,解决率78.9%。为民服务网络、公仆接待日解决群众反映各类问题28181件。“五五”普法顺利推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强。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依法规范执法行为,认真做好行政诉讼应诉和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发挥信访接待、行政复议、人民调解的作用,积极推行信访工作代理制,建立健全群众诉求机制,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和行政争议案件。深化“五个必须”,实施“护城河”工程,有效控制了进京非正常上访。“平安河东”建设深入推进,国庆安保工作取得成功,社会治安状况继续保持全市较好地区之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城建系统企业全部完成转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督查工作。全面实施政府服务大提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一审一核、现场审批”办理方式,压缩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审批效率整体提速50%以上,现场审批率达到98%。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启动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履行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加大源头治腐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前提、科学发展为指导、干事创业为关键,牢固树立“又好又快、求变求快”的发展理念,狠抓第一要务,统筹各项工作,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不断完善提升思路目标,坚定危中有机、事在人为的信念,把握机遇,抢抓机遇,借势发力,乘势而上,强力推进,重点突破,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把各项工作逼上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全部的资源和全部的心思用在河东发展和百姓利益上,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利,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始终保持一股拼劲、韧劲和闯劲,一心为民、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敢打必胜,才能形成发展提速、工作提神、效果提气的浓厚氛围,才能干成一批难事、急事、大事,不断创造出增长点和新亮点;必须坚持永不止步,自加压力,树立更高标准、瞄准更高目标,才能全力推动河东区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全面实现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全力打造“金贸河东”和“宜商宜居活力城”。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们迎难而上,奋力闯关,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河东区的发展变化来之不易,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体现了河东精神、河东速度、河东效益和河东水平。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得益于区内外各有关部门、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也得益于全区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此,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河东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河东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创新能力与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要求还有差距;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财政实力弱,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税源结构不合理,商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比较滞后,缺少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繁荣繁华街区,培育经济发展优势支柱产业还有差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市容面貌与中心城区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群众收入等重点民生问题仍需进一步体现普惠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与居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政府部门少数公务人员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实干意识还有欠缺,服务理念和执行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政风行风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力推进河东区在高起点上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和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巩固河东区良好发展态势,高水平谋划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三区一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我区经济抗风险能力的脆弱性和不牢固性,充分认识在竞相发展态势下求变求快发展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更加清醒、更加周密、更加充分地做好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力争区域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城区面貌发生更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

2010年区政府工作基调是:始终坚持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下大力气调结构,坚定不移促转变,又好又快,求变求快,全力推进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着力打造宜商宜居活力城。

2010年区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重要要求和市委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的工作要求,加快实施区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土地运营、财政增收、项目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增强河东区的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面提升的新局面。

2010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属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2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24%;区级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21%,按增长23%组织落实;固定资产投资125.8亿元,增长21%;实际利用内资到位额118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到位额1.2亿美元,增长33%;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实现“十一五”比“十五”期末能耗降低20%的目标。

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优化促进税源优化,奋力抢占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快“三个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结合河东区发展实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全力推动和落实“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重点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带动,向重点依靠现代服务业和以公建为主的房地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低端产业的粗放经营,向重点依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的聚集发展转变。真正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尽快形成服务型、创新型、都市型和可持续型的发展模式。努力把河东区建设成为天津市现代商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通枢纽区,面向国际、北京和滨海新区的金融商务聚集区,文明和谐的特色文化生态区,宜商宜居活力城。

加快构筑“一三六六”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按照天津市“一主两副”空间布局规划、“金贸河东”功能及产业定位,坚持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相一致、城市建设和项目摆放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河东总体城市设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一三六六”现代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一个市级现代商务中心、三条经济发展带、六个功能聚集区,重点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尽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2010年,区属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属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3%。

促进楼宇经济、民营经济、街域经济提速发展。楼宇经济发展要强起来。以总部经济、品牌经济、创意经济、商会经济、商贸经济为重点,促进楼宇经济质量、速度和效益提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底,全区在用、在建商务商贸楼宇达到84座,总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楼宇企业全额税收突破9亿元,留区税收力争突破4亿元,力争再新培育3座以上亿元税收楼宇。民营经济发展要活起来。以骨干企业、重大项目为龙头,加大对品牌企业、优势企业、集团企业、上市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新增民营企业集团2家以上,下力量为日商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成功上市创造有利条件。新增民营企业1000家以上,其中民营科技企业50家以上,民营经济留区税收突破12.5亿元,力争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支持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街域经济发展要快起来。以税源建设为核心,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强化服务,逐步形成特色明显、条块结合、错位发展的街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快速提升街域经济发展规模和实力。

调整优化税源结构增强财政实力。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和促进税源结构优化,提高财政收入抗风险能力和水平。针对房地产业税收比重多年居高的实际情况,在稳固现有税源基础上,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商贸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税收中的比重。力争年内引进1至2家金融地区总部落户河东,加快银建期货营业部落地运营,努力提高金融业税收比重。依法合理做好非税收入工作,进一步增强财政创收实力。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以项目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奋力抢占商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制高点

强力推进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的功能区建设。全力打好十一经路资源整合开发战役。加快原党政办公楼、法院办公楼、东海商厦、鼎泰大厦和原党校地块等资源整合利用,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形成十一经路金融服务业聚集高地。全力打好六纬路和海河沿线开发战役。以南站中央商务区建设为龙头,对嘉里商务中心、渤海银行总部、御峰广场等重大项目全力以赴拼高度、拼速度、拼档次;强力推进中粮集团、中信集团、高盛集团和棉一地块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快盘活大王庄现存历史风貌建筑资源,形成高端商务服务业聚集高地。全力打好以大直沽妈祖文化城为重点的津塘路综合开发战役。加快推进天妃灵慈宫、东达国际广场、直沽文化艺术中心、河东体育场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加大津塘路两侧危旧房屋的拆迁改造力度,形成商贸文化旅游业聚集高地。加快推进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建设,重点推进河东万达广场、红星国际广场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度,形成规模大、功能全、品质优、影响广的城市新商业中心和现代物流商贸业聚集高地。加快推进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建设,重点推进海河新天地AB地块大型综合商业体、振业集团项目、天津站老龙头地下商城、后广场特色商业街建设进度,形成交通枢纽型高端服务经济聚集高地。加快确定二号桥工业园整体开发建设方案,并尽快启动实施,形成现代都市工业聚集发展基地。加快推进五星级帝旺凯悦酒店、招商局地产项目建设进度,带动卫国道经济发展带开发建设。

全力全速盯紧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提速推进7个大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270万平方米。中粮集团项目5、6、7号地实现开工建设;中信集团项目、阳光星期8商业项目完成规划报批并开工;振业集团、招商局地产、高盛集团水岸银座项目上半年完成地下工程;海河新天地AB地块项目年底商业主体封顶。提速推进5个大项目施工进度,总建筑面积达239万平方米。嘉里中心项目公寓、商业部分上半年进入地上主体施工,年底前实现商业部分主体封顶;投资17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渤海银行总部项目上半年进行地下基础施工;投资60亿元、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金地国际广场项目上半年完成地下工程;投资100亿元、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的红星国际广场项目年底商业主体封顶;帝旺凯悦酒店项目年底主体封顶。确保河东万达广场34万平方米商业部分11月底竣工并满铺开业。全力促进万辛庄、富民路八分部等地块项目落地,着力引进10个亿元以上规模投资项目,下力量做好嘉里置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天钢集团商贸公司等10家以上区域销售总部和投资园区落户运营。

发展短平快项目提速推进商业和文化产业繁荣繁华。按照“商业文化相得益彰、旅游休闲消费一体”的工作思路,繁荣繁华大商业,和谐发展小商业,一年见亮点,两年大变化,尽快使河东区商业服务业火起来、旺起来。按照“开窗、拓路、种大树”的要求,规范主要道路街区的商业门脸,积极培育一条主轴商业街,重点搞好十一经路、津塘路、华昌大街“种大树”示范工程。积极运作10家以上国内外特色餐饮企业落户河东,引进一线知名品牌;加强天津音乐街、地中海风情街、天津淘宝街、大本营淘宝城等已建成街区规范管理,提升市场运营水平;新建珠宝街、“老地道”民俗街、又一城商业街、阳光星期8商业街、天津音乐街“跳蚤市场”、华捷道小吃街等6个特色街区,扩大特色商业影响;新建100个社区商业网点,巩固、提升2个社区商业中心,新建、提升7个菜市场,拓展便民服务网络。加强地铁出站口、立交桥商业网点布局与建设,形成新的消费亮点。提速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提升城市价值,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活力。抢抓天津市做大做强“近代中国看天津”核心旅游品牌的机遇,加快挖掘整合河东近代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商旅文融合互动,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加快推进天津音乐街二期工程项目,年内引进品牌书店、音像店、音乐咖啡厅等3家以上文化产业短平快项目。进一步扩大桥园创意产业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创造条件,尽快启动一纺机等创意产业园开发建设,培育创意产业新经济增长点。以二宫“开心麻花”舞台剧驻场演出、天津音乐街“爱乐之声”音乐演出为重点,繁荣河东演出市场。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以环境提升促进形象提升,奋力抢占市容环境和城市管理制高点

全力推进城市拆迁工作。坚持“拆迁、稳定、抓项目”的工作路径,全力加快拆迁进度,为土地整理出让、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争取时间、拓展空间。全面推进鲁山道小二楼、大直沽刘台、万辛庄三期等拆迁工程,全年计划拆迁70万平方米。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尽快做大做强河东嘉华城投公司,着力解决资金瓶颈和规范经营、防范风险问题。以经营好城市、经营好土地、经营好项目的全新理念,尽快拆除成片危陋平房和破旧楼房,改善城区面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区建设水平。

加快成熟地块的整理和出让。坚持拆迁一片,整理一片,出让一片,在拆迁、整理、招商、出让等环节上搞好对接,打破常规,力求突破。加快华源地毯厂和奥的斯电梯厂地块整理收购,力争使营门口、李公楼、泰兴路壁板厂等10个地块约 116万平方米成功上市出让。强力引进优势项目和优势企业投资建设发展,切实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成项目发展优势、经济增长优势和财政创收优势。

综合整治构筑宜商宜居活力城。继续开展市容环境“112251”综合整治工程。全年奋战300天,综合整治100条道路、100个居民区,提升2个公园,整治2个重点地区,打造5条夜景灯光线、1条整治成果精品景观线,把市容整治与彰显城区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深化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以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生态城区建设为主线,继续抓好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保持83%以上。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完成天津站轨道换乘中心和地铁2、3、9号线工程建设,为河东提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争取资金对22条总计25万平方米支线道路进行综合改造,确保全区排水设施好管率保持在90%以上。实施旧楼区改造60万平方米,继续推动平改坡改造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5.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积极开展星级车站创建活动,提升站区管理水平,确保天津站地区成为天津市文明祥和的窗口。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继续完善实施城市管理“以奖代补”考核工作,加速推进道路清扫保洁、公厕保洁市场化进程。奋力争取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名列全市前茅。

四、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以工作落实促进惠民落实,奋力抢占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制高点

扎实做好保障群众生活各项工作。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落实好新的20项民心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率达到85%以上。确保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做到人人享受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继续实施社会救助行动,推进低保、特困救助保障效益最大化,做到应保尽保,应保必保。深入推进全区住房保障工作,加快14片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进度,认真做好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工作。全年完成老宅供热补建8万平方米,全区热化率达到98%以上。

协调发展各项事业让更多群众受益。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按计划完成中小学校舍加固工程。推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大力实施10项科技创新工程,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举办好河东区第五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二届中国·天津“海河之春”音乐艺术节、第五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中国·天津直沽文化旅游节等大型群众性文化节庆活动,不断提高河东文化影响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继续推进“五个一”文明小区、“邻里一家亲”和谐社区、“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整洁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提高全区群众整体文明素质。提升公共卫生与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完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年内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规范化标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新增10个全民健身点,为社区安装体育器材100件,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力组织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防震减灾和普法、档案、保密、物价、离退休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步。

大力推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信访、维稳、综治“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和最硬的任务,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控制进京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全区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强对食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增加技防监控设施,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继续推进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积极筹建河东区老年服务中心,新建5个社区日间照料站,努力建设“和谐稳定、干净整洁”社区。

五、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以服务提速促进发展提速,奋力抢占政府服务和政府效率制高点

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本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原则,组织好政府工作部门的“三定”工作。按照“扩大街道社会管理权限,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要求,开展深化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梳理各部门职能,对应该由企业决定、市场机制调节及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自我管理的事项,政府要坚决放开。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财税、环保等调控手段,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方式,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高标准、高水平组织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提速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巩固政府服务大提速成果,坚持把全部资源、全部心思、全部精力都用在河东发展、企业需求、百姓利益上,按照“企业和项目的事一天也不能耽误”的要求,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对重大项目必须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深入开展审批服务大提速活动,减少、规范和整合行政审批事项,着力开展“并、简、放、缩”工作,建立与全市“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年内选址启动新行政许可中心建设。

改进作风确保廉洁从政。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深入基层,服务企业,贴近群众,在狠抓落实上求进展、求成效、求突破。坚持为企业“多谋事,多做事,多服务”,在帮助企业发展解难题上下足功夫,用足力气,取得实效。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铺张浪费,推进政务公开,做到干净用权、干净做事。严格执行中央和市委、区委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关心、爱护、保护既干事创业又廉洁自律的干部。加大行政监察工作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的审计,使权力规范运行和公开透明,防止“工程上马,干部下马”。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干部群众评政风评行风”活动,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制度,高度重视并及时办理各类建议和提案。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继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河东区的发展正处在全面提速、全面提升、求变求快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胜利蕴藏于决战之中。特殊时期必须要有特殊精神,特殊考验必须要做出特殊努力。新的一年,我们要全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在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以奋发有为、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全力推动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面提升的新局面

第二篇:天津市河东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东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们经受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的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 “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按照“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和“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新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发展、重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坚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区属增加值完成90亿元,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4.15亿元,增长24.64%,超额完成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长18%的目标任务。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550家,新增注册资金17.16亿元。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引进国内资金到位额80.84亿元,增长74.84%;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7069万美元,增长52.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27.2%。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在经济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二、坚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们坚持把抓项目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任务。2008年落实开工、竣工、开业各类重点项目企业206个,总投资91.92亿元。其中商务商贸类项目企业132个,投资13.97亿元;地产类项目45个,投资72.47亿元;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11个,投资2.11亿元;市政设施类项目10个,投资2.53亿元;科技创新类项目8个,投资8000万元。当年新引进重点项目和企业317个。重点项目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引进千万元以上注册企业35家,其中亿元以上1家。引进了500强优势企业2家。全年共有45个重点项目竣工,18个项目续建在建,10个项目正在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大力推动功能区建设。加快六纬路地区开发建设。南站货场顺利搬迁。天津中央商务区的嘉里中心项目加快建设。中粮集团项目完成7号地块拆迁,启动5、6号地块拆迁。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商业开发全面启动。海河新天地商业街、Radisson酒店、渤海创智中心等一批商贸设施竣工。新开路商务楼宇群初步形成规模。津滨大道物流商贸区劝业香江中国家居交易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欧亚会展中心项目完成土地整理。卫国道商业开发步伐加快。世纪泰达酒店等重点项目竣工。积极推动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土地整理工作。电力电子工业大厦一期开工建设。

三、坚持调整产业、优化结构,服务业发展实现新提升

区属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6亿元,增长30.6%,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4.4%。引进金融类企业19家、现代商贸物流企业30家、中介服务类企业50余家。完善了发展功能,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金融业实现区级税收6800万元。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3.8%。福信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开业运营。引进了一批批发、零售、餐饮、娱乐业项目,盛世风采大酒楼、月亮之上商务会馆、天津轻纺商城、一商茶叶交易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开业。十一经路113家商业门店进行了业态调整和升级改造。河东区产业结构和服务业业态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

四、坚持机制创新、联动发展,民营经济、街域经济、楼宇经济取得新成效

全年新注册民营企业1530家,民营企业总数达到6556家,注册资本金达到85.49亿元。发展民营企业集团2家,集团总数达到14家。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00家,总数达到532家。创建了帅明海归科技园、帅达电气化产业孵化器,在9家科技企业创建了企业研发中心。街域经济实现了新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税源建设、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力度。各街道新引进企业148家、项目12个,招商引资到位额10.5亿元。开展了街域规划、资源调查和促进税收增长等各项工作。促进街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推进楼宇园区建设。新认定海河大厦、万春美钻大厦等9个楼宇经济园区,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楼宇。全区商业楼宇规模接近100万平方米。区属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建立职工托管中心,8家困难企业职工正常分流和进入职工托管中心。

五、坚持科学规划、建管并重,城区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

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规划。我们按照一流标准,聘请专家组成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完成河东区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明确了“把河东区建设成为天津市现代商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通枢纽,面向北京和滨海新区的金融、商务聚集地”的规划发展目标。规划了天津(南站)中心商务区、新中心综合服务聚集区、十一经路——卫国道、新开路——津滨大道、六纬路——津塘路三条经济发展轴和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直沽文化旅游观光区、富民路大型活动商务聚集区、二号桥都市型工业园区。在城市结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形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规划成果。建成河东区规划展馆,全面展示河东区规划发展蓝图。

城市建设全面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市政府决定授权河东区负责管理天津站区。5座跨海河桥和2座铁路涵洞桥竣工。

实施东纵快速路、海河东路、六纬路延长线等12条重点道路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危陋平房拆迁和土地整理工作。完成基础设施和危陋平房拆迁45万平方米,完成10块1085亩土地整理。千方百计推进安居工程。积极推进真理道等21片156万平方米定向还迁房建设,竣工5片29.38万平方米。建设商品房133万平方米。积极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改造14条支线道路、32片里巷道路。完成49片积水点改造。实施245个居民小区 “路灯光明行”惠民工程。完成129栋楼房“平改坡”改造和26万平方米直管公产房维修工程。完成燃气切改转换3949户、直管公房自来水立管入户改造8000户。新增供热面积75万平方米,全区供热率达到97%。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以迎奥运为契机,以落实20项民心工程和“135”工程为重点,高标准组织实施了十一经路、卫国道、新开路、东南半环快速路等28条迎奥运道路的综合整修。完成楼房立面整修654栋近2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和新建绿地近14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第六、七战役,顺利通过“市卫”复验。完成55片115万平方米旧楼区改造工程,受益居民2.2万余户。推动旧楼区物业接管40个。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15个脏乱点、4个城乡结合部和5片“城中村”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公厕、垃圾转运站等配套设施,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创建唐家口六段等4个精品小区。河东区整体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生态城区建设扎实推进。编制了《河东区创建生态城区实施方案》。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超过市规定标准。区域水环境指标全部达到V类以上标准。提前完成 “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消减任务指标。完成35台锅炉脱硫改造和并网、23个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和区域污染源普查工作。

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强了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推动体制机制,促进了土地整理和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了土地平衡试点工作。实行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城市管理、检查、考核三大体系。研究制定了《河东区城市管理考核“以奖代补”实施办法(试行)》和《河东区城市管理考核实施意见(试行)》,全面启动城市管理考核工作。推进市容环卫管理重心下移,顺利完成环卫进社区改革和规划管理事权下放试点工作。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天津站地区管理,站区安全稳定,交通秩序井然,环境卫生保持较高水平。

六、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谐河东建设取得新成绩

我们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增加收入、住房保障、保险、教育、卫生等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问题作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量改善民生。

扩大就业工作取得成效。我们积极推动就业,全年创造就业岗位2.46万个,安置4050人员8643人,稳定就业率达到83%,全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实施援助十类困难群体就业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现零就业家庭当月即时安置、保持动态为零的目标。加强三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大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成功举办爱心手工编织购物节暨第二届手工编织商品交易会。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完善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不断扩大受益人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区街社区联动的救助机制,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救助。完成1万余户住房、生活双困难群众住房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组织开展为南方雪灾和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活动。认真做好优抚安置、慈善事业、老龄和残疾人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政府为民、惠民的重点工作,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义务教育“六升七”80%实现免试直升,在全市率先实施高中招生试点改革。规范教育收费,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扩大了与国外的教育交流,成功举办河东区第一届基础教育国际论坛。全面完成一〇二中、五十四中示范校建设,积极推进七中改扩建工程。建成第二中心小学和3所配套幼儿园,第六大道居住区配套中小学开工建设。新创建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创办河东职教集团。积极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实现突破。积极解决居民就医用药问题,超过市政府规定,按照每万人20万元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20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药品集中管理、统一配送、降低价格销售惠民机制,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我区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全国试点城区。建成丽苑医院,成立鲁山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麻疹疫情防控和计划免疫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加强了区、街、社区三级联动为民排忧解难的工作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做好为民服务接待日、领导干部大接访等工作。在全区推广唐家口街道“建立和完善群众诉求机制”经验做法,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以“平安奥运”为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发挥街道司法所和社区警务室作用,实行区域治安联防,加大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力度,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强化安全生产、消防、交通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全区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安全生产形势好于上年。

七、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大讨论活动。在全区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河东建设、改善河东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加强“坚持科学发展,共创和谐河东”等主题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10个街道达到市级文明社区“五个一”标准。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邻里一家亲”活动形成特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了河东区第六届“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

科技人才工作不断加强。大力推进“科教兴区”战略,首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开展科技周、科普月、科普日和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活动。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在全市率先成立发明协会。扩大人才信息储备,全面启动科技人才库建设。评选表彰第二届河东区技术突出贡献人才,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圆满完成奥运火炬接力传递河东段工作,向世界展示河东风采。积极承办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2008中国·天津——海河之春音乐艺术节、第二届中国·天津直沽文化旅游节、河东区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数字信息网络的区域全覆盖。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成立河东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东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地级一级馆。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有效净化了全区文化市场环境。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社区体育工作,9个街道被评为市级体育先进社区。

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新建3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2个菜市场和60个社区商业网点,引进商业连锁企业2家。推进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各类社区服务。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99.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5%。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市场物价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健全和完善了应急工作机制。人民防空和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八、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政府行政效能得到新提高

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与区人大、区政协的沟通、联系等工作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提请区委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提前认真与区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积极采纳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99件,办结率100%,解决率73.2%。

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制定了《河东区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河东区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的规定》。积极落实目标决策、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认真做好“五五”普法中期推动。加强依法行政考核、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向社会公开。

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市投资类项目联合审批程序,梳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实行“一审一核”注册登记,完善“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现场办结率达到97%。政务公开、政务督查工作得到加强。

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以提高公务员素质为核心,以增强能力为重点,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坚持公务员基层锻炼、交流轮岗、竞争上岗、绩效考核评估和工作质量效率考核监督等制度,公务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正视差距,明确目标,坚持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工作要求。一定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好中求快,力求更快。把项目建设摆在工作首位,注重抓大项目、好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壮大经济实力。一定要牢牢把握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从责任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入手,充分发挥机制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一定要加强作风建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激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 “五加

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在攻坚克难中闯关过坎,在应对挑战中团结奋斗、勇往直前。

各位代表,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考验、完成重大发展任务的一年,是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拼搏奋进的一年。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拆迁、稳定、抓项目”和“学习、落实、高标准”的工作思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大力支持河东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与我们并肩战斗的驻区单位和驻区部队,向与我们通力合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水平与市委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和全区人民尽快过上殷实小康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经济的优势产业少,集聚效应低。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支撑产业发展的载体不足。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商业服务业发展滞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土地出让、房屋销售和房地产开发减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二是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铁路、道路阻隔严重,区域开发不够均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脏乱差问题仍然存在。三是群众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破除,改革创新任务繁重。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经营城市的思路和招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五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有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展不理想。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效率不高。个别人员行政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任务

2009年,很可能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愈演愈烈,具有严重的冲击性、极强的破坏性和广泛的影响性。世界经济将持续低迷。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严重后果将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异常艰巨。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我们着眼于超前做好准备、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我们一要坚定发展的必胜信念,不为困难所惧,勇于闯关过坎。二要以危机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河东区紧邻滨海新区,发展优势和潜力巨大。京津城际铁路已经开通,河东区成为联结京津两大直辖市的中枢。市委、市政府确定河东区南站地区为天津市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滨大道地区为天津市的物流商贸区,河东区在天津市的功能作用明显提升。我们要利用一切优势谋发展。三要乘势而上,主动创造发展条件。中共河东区委认真贯彻市委部署,提出了超常规发展的工作思路,形成全区凝心聚力、拼搏奋斗的积极局面,成为我们加快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量。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加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2009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和对天津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区委九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坚定信心,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加快推动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

2009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区属增加值完成105亿元,增长16%;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0亿元,增长18%。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6.27亿元,增长15%。招商引资国内资金到位额9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80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创造就业岗位2.2万个,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做好2009年经济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要求,我们要主动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有效应对新情况、新挑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把保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贯彻“保增长”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和重点功能区建设。积极扩大投资,把重大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出让一批土地,建设一批商贸项目,盘活一批楼宇,引进优势产业,帮扶重点企业”的思路,引进大项目做支撑,引进好项目快发展,推动河东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发生大的起落。要推进土地拆迁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开发、企业向楼宇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聚,全力推动六纬路、天津站—新开路、津滨大道、二号桥“四个功能区”和十一经路—卫国道项目开发取得重大工作进展。要把四个功能区建设和12个街域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相结合。加快推进六纬路和中央商务区开发。服务促进嘉里商务中心项目建设提速、九龙建业商务中心开工;继续推进中粮集团项目完成5、6号地块拆迁,加快项目开工。加快推进津滨大道物流商贸区建设。加快劝业香江中国家居交易中心基础工程建设;推进欧亚会展中心项目土地上市交易、开工建设;促进国际数码港和鲜切花卉交易中心项目拆迁和土地整理;提升登发、平河2个建材交易中心项目规划,加快土地上市交易,启动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天津站—新开路商务商贸区建设和经济开发。实施提升改造、业态调整和环境治理,全面打造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旅游住宿特色商贸街区。Radisson酒店、润东国际大厦开业运营;海河新天地A、B地块开工建设;促进营门口、李公楼等4个地块开发;调整充实闲置和不符合业态需求的商业网点。加快推进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环保为主的都市型工业。建设、提升一批科技园区、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建设电力电子工业大厦,同步做好招商工作。加强与开发商合作对接,推进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区34号宗地、二纺机等地块的土地整理和收购工作,启动中小企业创业区建设。加快推进十一经路—卫国道商业开发。华津金融大厦、天津狗不理酒店竣工开业,服务促进柏丽花园二期、万东花园等住宅商贸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河东区对外交流的迎宾大道。

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千方百计争资金、争项目、争市场。要解放思想、破除困难,用土地引项目,用空闲楼宇引项目,用旧厂房引项目。不论所有制,不论内外资,不论大中小,重在项目好,周密安排,加快推动,引进一批实现税收快、发展水平高、功能作用大、方便老百姓、促进河东繁荣繁华的大项目、好项目。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填平补齐的原则,引进项目和企业的重点是:重大公建项目,金融服务业项目,商贸流通、企业总部、服务外包、广告、设计和高端餐饮、住宿业项目。要盯紧国内外500强,围绕大项目下力量,引进一批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要盯紧现代服务业,引进一批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和广告创意好项目。要盯紧一批短平快的商贸、餐饮娱乐项目。积极主动对接滨海新区,积极引进滨海新区的好项目和企业总部机构落户河东。强化招商引资政策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招商选资方式,做好项目深度包装,加强招商组织推动,精心举办各类招商活动。完善政府与中介招商组织、外地驻津商会、媒体机构的合作和市场化招商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拓展新的招商渠道。

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河东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制定河东区金融业、商贸物流业、创意产业、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重点发展以银行、保险类业务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以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为主的商务服务业,以广告、音乐创作和新媒体为主的创意产业,加快形成聚集效应,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加快发展金融业,通过政策和服务“两轮”驱动,壮大金融业规模,提高金融业比重。大力引进内外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落户河东。着力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和重点项目对接,形成长期合作联盟。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要制定政策,支持推动广告、设计、出版印刷、音乐文化、新媒体等创意产业实现新发展。要重点引进、培育创意产业的营销类企业进入河东,扩大创意产业的经济规模。要注重老工业厂房和楼宇资源的整修利用,择优培育创意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河东区音乐文化资源优势,培育一批艺术培训、演艺、策划、艺术品展卖等文化产业项目。

扩大内需,努力促进消费增长,增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推动消费升级。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引导推动商贸、餐饮、住宿业在各街域的建设和优化布局,促进河东区商业流通、餐饮业、住宿业实现大发展。服务住房、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和娱乐业,积极开发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街域经济、楼宇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为河东经济增添活力。继续优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放开经营领域、放宽准入条件、放手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总量、质量、效益的新突破。发展民营企业1500家,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00亿元。加强政府规划引导、民营组织服务促进、政府与社会团体、企业法人联动发展的机制建设。为企业投资提供土地,为企业融资搞好服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街域经济要突出发展优势,注重盘活经济资源,服务重点工商企业,引进好项目好企业。要提升商业环境、业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加强街域经济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街道办事处的协调推动责任。加强目标引导,做好地块招商、楼宇招商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大文章。完善街域经济考核体系,科学划分税源管理服务范围,加大招商引资、协税引税和服务企业力度。建立招商引资、企业进出、税源增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品质、调整业态、培育特色、服务促进”的思路,服务开发一批新楼宇,整合提升一批老楼宇,盘活利用一批闲置楼宇,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楼宇集中。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促进,培育“天星河畔物流货代中心”等一批特色楼宇,加快推进盘活公法大厦等一批空闲楼宇的工作。

二、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服务推动有利于河东区经济加快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津站地下交通枢纽、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京山铁路复线、地铁和城市快速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和改善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土地整理和危陋平房拆迁,推动16片1160亩地块整理,具备上市条件。积极稳妥推进40万平方米建筑拆迁工作。全面推进20片175万平方米定向还迁房建设。商品房销售55万平方米。加强配套公建设施建设。完成16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26万平方米直管公产房维修,新增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创新发展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理。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搞好土地平衡建设。

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综合整治津塘路、成林道等7条道路。综合整治二宫、河东2个公园。综合整治阳光村、地毯厂路等“城中村”、结合部重点脏乱点位。搞好主干道路、支线道路和居民区里巷道路综合整治,改造八纬北路、中山门二号路延长线和26条支线里巷道路。继续实施旧楼区综合整修和楼房“平改坡”改造工程。加强环卫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巩固市级卫生区成果,扎实推进创“国卫”工作。

加强生态城区建设。深化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复验工作。继续完成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区内10吨/时以上燃煤锅炉高效脱硫除尘技术改造。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稳定在80%以上。保证区域水环境安全达标。继续开展绿色社区、安静小区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步伐,搞好春季植树活动和道路两侧街景、居民区绿化工作。新增绿地11.5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3%。

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设,落实“以奖代补”城市管理考核办法,有效发挥城市管理考核机构作用,全面提高城区管理效能。继续加强天津站地区管理,创造一流管理水平。推动落实《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市政、园林、环卫等部门事企分开,管干分离,提高市场化水平。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坚持按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重点做好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积极发挥各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积极拓宽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和安置新生劳动力就业新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能型就业。大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落实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福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继续实施养老金“三年连调”政策。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使城区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妥善解决好困难职工社保问题,做好城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及时有效实施城镇低保制度,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加强低收入家庭的社会救济和资助,建立和完善定补标准、特殊救济、政策扶持、社会救助“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住房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升住房社会保障机制受益面。要特别重视解决低保家庭和特困拆迁户住房问题。

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深化新课程改革,探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创建天津市优质学前教育课程示范基地。加快七中改扩建工程。建成第六大道中学和海河新天地配套幼儿园。做好河东区职教集团建设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完成财经职专“天津市示范性中专职业学校”创建工作,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争创全国示范区为目标,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争创全国家庭教育“五连冠”。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社区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行药品集中采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患者费用负担。加快“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全国试点项目建设。创建5个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精品服务站。落实家庭责任医生制,打造“15分钟健康圈”,使居民得到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

推进社区商业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菜市场和便民商业网点,鼓励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引进商业连锁企业。提升现有菜市场水平,培育市级示范菜市场和商业示范社区。创造条件解决顺驰又一城、U6街区商业设施道路交通不畅问题,促其尽快开业运营,繁荣繁华城市经济。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社区行动”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河东建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责任制,全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畅通信访诉求渠道,推行信访代理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完善街道司法所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严格落实区域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查处整改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提高政府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四、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结合建国60周年组织开展纪念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再创建一批市级“五个一”文明小区。继续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和“邻里一家亲”特色楼门创建活动,每个居民区再创建15—20个特色楼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办好天津市第五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暨河东区第七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和第二十三届科技活动周。做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直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举办河东区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备战天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力争再创新佳绩。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以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为目标,全面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综合示范社区。加强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50%以上的社区进行直接选举。培育壮大社区志愿者等公益性民间组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建立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施流动人口居住地管理和居民化服务“双居”工程,继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开展生育关怀零距离服务。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积极准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深化质量兴区工作,再创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增强国防观念,搞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和人民防空建设,完善防震减灾和应急预警机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物价、档案、保密等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迎战困难、主动应对挑战,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我们要在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加强学习,增长本领,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从四个方面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政府。紧紧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推动政府办事大提速、机关干部下基层,为企业排忧,为群众解难,促进各项服务上水平。完善区企联谊、街企联谊、行业联谊、部门联谊“四位一体”的服务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行政部门内设机构职能归并。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强化现场审批和联合审批,建立“企业设立一网式联审”服务平台,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

强化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搞好依法行政考核。加强政府重大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核工作。落实行政复议制度,建立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沟通机制,积极引入行政复议调解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认真搞好河东区“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建设责任政府。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公务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解决民生问题。完善政府部门职能,依法发挥部门作用。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协同配合机制建设。强化责任制,推行行政问责制,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 “三个体系”。加强行政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落实《河东区十五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河东区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的规定》,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转变工作作风,精简会议和文件。

加强作风建设,建设廉洁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重实绩、重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推进社会公平公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执行中央和市、区委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重点审计和政务督查工作,保证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大力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开展作风养成教育活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河东区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非常艰巨。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河东区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力促进河东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努力开创河东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三篇: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

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

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始建于1926年,是一所集传统与现代教育于一身的具有82年校史的名校。学校现有68个教学班,2422名学生,232名教职工。

学校经过82年的办学实践,已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弘爱致知、教学相长,为学生智慧生成而学,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发展育人,特色强校”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显著。“勿忘国耻,耀我中华”的史情教育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每一届学生的必修课。近年来又坚持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德育导行语伴我成长”、“国旗下誓言”、“感恩在行动”、“知荣耻明是非”等主题教育,形成了“文明、勤奋、节俭、向上”的校风与“和谐、互助、求实、创新”的学风。在学习方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的同时,还强调同伴间合作交往技能的形成,使其成为21世纪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特长,在合唱、绘画、器乐、舞蹈、田径、武术、跆拳道、乒乓球、排球等项目中为学生搭建学习展示的舞台,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自八十年代起,曾多次接待来自欧、美、日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教育界友好人士进行友好交流。进入新世纪,又与新西兰欧怀鲁瓦小学、韩国洪城区洪州小学等学校结为姊妹校,并实现了双方师生的互访。

伴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已迎来八十二年华诞。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延续特色创名校,教育改革出名师,智能开发育优生,对外交流创新篇。”这必将引领一代又一代一中心人,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的创造第一中心小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河东区人民法院院长王洪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区委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工作目标,坚持“公信立院、从严治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加快我区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全面提升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3176件(含上年结转1112件),审执结12580件,结案率达95.5%,创近年最好水平,未结案596件,同比下降46.4%。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科学发展

发挥保障作用,全力以赴保稳定。我院始终将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受理各类刑事案件379件,审结369件。其中,审结故意伤害、抢劫、盗窃、抢夺等犯罪案件247件;审结涉黄赌毒犯罪案件22件。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在扩大内需、增加投资过程中发生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渎职等犯罪14件,涉案金额600余万元,保障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有效实施;积极参与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偷税、合同诈骗、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犯罪,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首次审理了组织他人偷越国境案、开设赌场案和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案等新类型案件。

结合审判工作,及时发现影响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协同各方做好化解工作。解放军某部诉买买提等10人租赁纠纷,审理期间正逢新疆发生“7.5”事件,我院以高度政治敏感性,及时联络驻津新疆经济发展促进会,借助社会力量,最终使该批案件圆满审结,市委政法委书记散襄军同志做了专门批示予以肯定。对涉诉信访,积极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综合运用调解和解、情感感化、困难救助等多种方式,努力解决上访人合法、合情、合理诉求。对可能发生的群访案件提前制定工作预案,明确责任,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从源头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原告曹某等181人诉被告纪某返还原物纠纷、北洋涉外专修学院培训合同纠纷等群体性纠纷的解决,有效避免了越级群访事件的发生,为国庆60周年营造了和谐环境。

发挥服务作用,尽心竭力促增长。开展对辖区企业、金融机构的诉讼指导工作,先后与30余家企业、金融机构进行了座谈,就如何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加强金融债权司法保护等问题进行集中研讨。设立驻区金融机构服务示范点,选派资深法官到驻区金融机构,对

1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指导,提出司法建议26条,协助金融机构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贷款行为,减少了不良贷款和诉讼的产生。对涉诉金融借款案件,从共同发展、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角度加强双方调解工作,借款案件调撤率达到67%,并且当事人自动履行率高,进入执行程序的仅占此类案件的30%左右,切实做到案件审理效率高,法律效果佳,社会效果好。我院还设立了24小时司法服务电话,接受群众咨询200余次。

发挥调节作用,帮扶企业渡难关。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履行合同发生困难产生纠纷。我院坚持债权人权利、企业生存、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相统一的原则,在案件审理中,杜绝孤立办案、机械执法的思想,全面了解涉诉企业经营状况,做细做透政策宣传工作,尽可能使企业能够共同发展,共渡难关。金属工艺品厂与某服饰公司房屋租赁纠纷,双方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经营均受到影响。经过我院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被告当庭给付了所欠租金,解了原告燃眉之急,原告同意被告续租房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取得了互利共赢的良好效果。

发挥促进作用,助推我区经济上水平。围绕打造“金贸河东”、“宜商宜居活力城”的目标,我院充分发挥司法手段在维护经济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区情,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努力平衡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对涉及拆迁的行政非诉案件全部实行听证,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注重行政审判协调工作,促进行政管理关系的和谐。对于行政诉讼案件,通过庭前先行调处,庭审过程中积极调解和庭审结束后的继续协调,在严格审查、确保行政机关行为合法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行政相对人的利益,促使行政相对人消除与行政机关之间的误会,达成和解。对于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将协调工作贯穿审查和执行全过程,保证协调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做到审查阶段即开始协调,执行阶段积极促成和解,强制执行现场适时进行协调,强制执行后继续做疏导工作。2009年我院共审执结涉及拆迁案件2160件,出动警力3500多人次,为河东区“拆迁、稳定、抓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坚持为民司法,落实民生保障

开展“执行清积”活动,努力实现群众合法权益。按照中央政法委和上级法院的部署,全面开展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对2060件案件进行了清理。建立了“五定一包”的清积责任制度,采取设立专线电话和专人接待、设立专门调查组、建立救助基金、实行执行联络员等措施,我院清积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154件全部执结,无财产案件1906件,通过多方查找线索执结61件,其它按规定予以程序终结。“清积”活动中,将涉及特困群体、特殊主体、重复信访三类案件103件作为工作重点,优先执结,对特困当事人发放执行救助基金15.43万元。在开展“清积”活动同时,坚持执行长负责、案件定期汇报、督察督办等制度,加大新收案件执行力度,对14人采取司法拘留,对2人采取罚款,采取搜查措施2次,执结各类案件3532件,未结案219件,同比下降了37.3%。

关注民生案件审理,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依法审理各类民事案件6946件。大力加强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特别是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保险金等案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依法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审结人身损害、相邻关系、财产权属确认等案件564件。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审结婚姻、赡养、抚养、继承等案件1149件。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47件,同比上升64.8%。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办案原则,把握一切有利于调解结案的机会和积极因素,努力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实现胜败皆服、案结事了,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到49.5%。

坚持司法为民宗旨,落实各项举措。深入开展了“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转变司法作风、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见实效。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立案工作,简化立案环节,方便群众诉讼。建立了快捷高效周到的诉讼服务工作机制,制定多项诉讼服务指南,完善诉讼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实行中层领导值班制,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法官联络、诉讼材料收转、案卷查询、判后释法等多项服务,切实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一年来庭长值班接待当事人3000多人次。同时积极开展立案调解,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建立良性和谐的诉讼格局,有34件案件在立案阶段调解解决。

健全民意沟通机制,倾听群众需求。搭建各种对话平台,分别召开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座谈会,人民陪审员、执法执纪监督员座谈会、区属部分律师事务所代表座谈会、区检察院座谈会和部分涉案当事人意见征求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开通民意沟通网络信箱,由专人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和要求,使法院工作更加符合民情,体现民意。一年来全院干警收到群众表扬信19封,锦旗66面,拒吃请56人次,拒收礼10人次,折合人民币18836元。

三、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阶段的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转变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法院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广大干警在理论上、政治上、感情上对“三个至上”更加认同,进一步强化了党性观念、司法为民意识和国情意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院党组向全体干警发出了求计问策公开信,设置了建言献策意见箱、专线电话、专题网页,发动广大干警,内部查找问题,先后组织召开了党员代表、中层领导干部、青年干警、人民陪审员和监督员四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210份,给落实整改、促进法院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以严格执行落实“五个严禁”规定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建设年活动。一抓教育,先后开展了“反腐倡廉从我做起120天”廉政教育活动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二抓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司法廉洁;三抓载体,创设廉政文化教育平台,着力提升整体素质;四抓监督,设立了24小时廉政监督举报电话,建立起当事人、家庭、社会三条监督防线,筑牢反腐倡廉“防火墙”,帮助干警远离腐败源;五抓惩戒,对违反审判纪律的两名干警分别给予了警告和记过处分,在广大干警中起到了警示作用。

加强业务建设。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院讲课,派员参加法官培训,提高干警理论水平。通过坚持庭审观摩与考核、裁判文书评比活动,促进干警法律专业水平和审判技能不断提高。通过鼓励联系审判实际搞调研,积极倡导干警从多维视角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将司法的原则性与群众工作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提高把握社会矛盾、社情民意、法律精神的能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来检验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以实现程序实体双重公正来检验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学习氛围,制定了我院《干警教育培训规定》,采取各项激励措施,鼓励干警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创建学习型法院。我院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占全院干警的95%,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硕士在学人员25名

四、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法院自身发展

实现执行分权。成立了执行二庭,专门办理执行异议、复议案件,案外人异议案件,申请变更执行法院、执行回转、执行监督案件。执行二庭成立后,共受理当事人执行异议案件5件,依职权程序终结案件200件,为加强执行权力的监督制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执行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案件质量管理。从源头把关,加强疑难复杂案件研究,及时解决案件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案件质量评查机制,评查各类案件1293件,对二审发回重审、全部改判、一年以上未结案件、信访反映案件179件进行了重点评查。实行案件质量通报制度,除通报所涉及的案件质量、裁判文书出现的问题外,对29件案件的承办人追究了质量责任。

不断完善目标责任。制定了我院《二○○九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建立了干警执法(工作)业绩档案,实现干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在干部管理、考核、晋升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了管理质效。

加强中层干部管理。制定了《中层领导干部管理及考核办法》,规范中层干部的管理与考核,加强激励与约束,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努力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作风优良的中层干部队伍。一年来庭长参与各类案件审理387件,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监督。高度重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审判的监督、指导、帮助作用,自觉接受监督。配合人大做好各项视察、检查活动,先后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做了《信访工作情况的报告》和《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情况报告》。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尝试邀请旁听代表参与案件调解工作。认真办理区人大常委会交办和转来的信访件25件。积极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一年来,陪审员参审各类案件240件,在参与和监督审判活动、反映人民群众新诉求、新期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院紧紧抓住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管理取得新进展的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及全区人民的监督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法院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法院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院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些法官关注大局、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不强,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在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上还要深挖潜力;少数法官能动司法意识不强,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法院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我们一件件抓落实,一个个去改进。

新的一年,我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七次、区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的工作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紧紧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在五个方面深化,五个方面更好:一是深化司法能动作用发挥,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二是深化为民措施,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三是深化法院队伍建设,更好地促进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四是深化司法体制和机制改革,更好地促进执法办案。五是深化法院管理,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区各项工作冲刺之年、决胜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决心在区委和市高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不辱使命,以更高标准、更大魄力、更快步伐,全力做好法院工作,为实现河东区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临沂市河东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临沂市河东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8日在河东区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河东区区长 李枝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的政府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困难挑战,区政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坚决贯彻上级一系列方针政策,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攻坚、创先争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一五”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定实施了打造“半壁江山”五年发展规划,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措施,理清工作思路,加快经济建设,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分别增长16%、35%、25%和32.9%,“十一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14.8%、26.3%、27.6%和27.7%。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11.8:55.9:32.3调整到6.7:50:43.3。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打造“半壁江山”的第一抓手,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连续四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一号工程”为引领,严格落实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十一五”时期实施投资过3000万元的项目126个,完成投资118亿元,宏艺科技、天一液压、蒙凌汽车桥、中联水泥、观唐温泉、紫荆城、世界建筑博览

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2010年着力推进了“8+10+40”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

——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工业化作为打造“半壁江山”的第一支撑,按照“园区承载、项目主导、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工业振兴年”活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增加值45亿元、利税6.9亿元,分别增长30%、20%和30.8%,“十一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26.3%、27.6%和26.9%。2010年全区有31家企业产值过亿元,15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完成技改投入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4亿元,增长30%,宏艺科技公司成功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十一五”时期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名牌产品10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家、省级16家、市级24家;被授予“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区”、“中国脱水蔬菜加工城”称号。河东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入园企业达到75家,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2亿元、税收7200万元,分别增长44%和106%。

——农业基础得到巩固。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打造“半壁江山”的第一基础,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品牌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十一五”时期年均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沂州海棠被推选为市花,荣获“中国海棠之都”、“中国木柳之都”称号。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市级33家,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23万亩、“双备案”基地6万亩,流转土地面积7.8万亩,荣获“中国莲藕之乡”、“中国草莓之乡”、“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区)”称号,被农业部列入“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区)”。2010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优质农产品基地8.3万亩、“双备案”基地1.3万亩,建设生态林场3.3万亩,被确定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首批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沂州海棠”地理标志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荣获“中国酱菜之乡”称号。

——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坚持把服务业作为打造“半壁江山”的第一亮点,以“三大板块”为载体,加快推进五金城、汽车城、食品城、温泉城、航空城“五城”建设,服务业优势进一步彰显。整合提升商贸物流业,“十一五”时期开工建设商贸物流项目33个,搬迁提升钢材市场,临沂车辆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16个汽车4S店,“汽车城”形成规模,成功争创“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日用品直营店11处、便民店312个,农资直营店9处、农资农家店315个,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区)”。规范发展温泉旅游业,拉开了中国汤头温泉城开发建设框架,规划建设了观唐温泉等一批温泉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被授予“中国地热城”称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完成临沂国际影视城、滨河游乐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3%。拓宽发展金融服务业,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村镇银行、1家证券营业部。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5亿元、贷款余额73.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9.5亿元和11.5亿元,比“十五”末增加56.5亿元和24.4亿元。

(二)“十一五”是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的五年。始终坚持把城镇化作为打造“半壁江山”的第一战略,按照“345”的发展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镇化水平有了新提高。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2.9平方公里,比“十五”末增加5.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2.6%,绿化覆盖率达到43%,分别比“十五”末提高20.6个和7.7个百分点。

——城乡规划实现新突破。与临沂市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相衔接,发挥规划先导作用,突出汉唐风格,组织编制了河东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河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滨河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1项规划和8个乡镇街道总体规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河东区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80个中心村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城乡规划建设秩序进一步规范。

——城镇建设实现新跨越。持续开展“城市建设推进年”活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3亿元,新建改建城区道路82公里,敷设供排水管网420公里、燃气管网209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5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700盏,滨河东路、342省道改造、污水处理厂、政务大厦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推进滨河区域开发建设,完成搬迁面积497万平方米、还建面积178.4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218万平方米。2010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8亿元,完成十大路网建设工程,新建自来水供水管网18.6公里、燃气管网57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1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760盏。完成搬迁面积150万平方米、还建面积6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120万平方米。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承载能力。“十一五”时期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6亿元,新建改建区乡村道路294公里、大中桥梁14座,区乡村道路总里程达到958公里,比“十五”

末增加255公里。完成商业建设86万平方米、公共建设46万平方米、生产性建设214万平方米。建设供排水设施197公里、农田水利工程210处、沼气池1.5万个。新建扩建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6座,成功创建“全国电气化县(区)”。2010年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亿元,新建改建县乡道路28.3公里、村道21.5公里,改造危桥2座。完成商业建设14.9万平方米、公共建设20.9万平方米、生产性建设44.7万平方米,扩建110千伏八湖变电站。

——社区建设呈现新亮点。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2009年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两年共建设农房23440户、改造危房2455户、总建筑面积289.4万平方米,整体工作保持全市第一、全省领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区)”。2010年重点实施6个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建设多层住宅楼31栋、1876户。城市社区建设稳步推进,45个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17个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三官庙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环境整治展现新形象。全面贯彻和落实临沂市“一创六建”工作部署,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镇管理要求,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在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成立城管中队,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城区建成29处公厕、13处垃圾收集站、6处环卫工人休息室,建立了“村收、镇集、区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工程建设,完成村庄道路硬化面积19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8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710盏,村庄“五化”达标率达到95.1%。

(三)“十一五”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打造“半壁江山”的第一动力,激活内力、借助外力,挖掘潜力、形成合力,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政府机构、区乡财政体制、农村综合配套、国有粮食企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企业产权制度等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文化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启动实施。承担了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重要任务,德力西再生塑料产业园被确定为临沂市再生资源生态工业

园区,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全省8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示范县(区)”之一,前三批增减挂钩指标总规模4063亩通过省级验收,第四批、五批正按时序推进。

——招商引资富有成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实行项目集中奠基制度,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十一五”时期共引进项目1080个,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26.4亿元、境外资金6899万美元,分别是“十五”的2倍和2.2倍,连续四年获得“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区)”称号。2010年全区招商引资项目126个,先后6批次为52个项目集中奠基,实际到位区外资金26.8亿元,利用境外资金1550万美元,增长18.8%。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和展销活动,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促进外经贸稳定增长。“十一五”时期完成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其中出口9.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1倍和3.3倍,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外经贸工作先进县(区)”称号。201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其中出口2.7亿美元,分别增长51.3%和48.7%。

——境外投资快速增长。充分利用国家贴息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以多种形式扩大境外投资与合作,建立生产基地或贸易中心,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十一五”时期办理境外投资项目21个,完成境外投资1亿美元。2010年新办境外投资项目4个,完成境外投资3405.4万美元。

(四)“十一五”是民生事业长足发展的五年。始终坚持把保障民生作为打造“半壁江山”的第一责任,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民生政策,每年重点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民生质量得到新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均增长16%,比“十五”末分别增加9871元和3329元。

——社保体系更加健全。深入开展“四个三”活动,“十一五”时期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4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9万人、转移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5%以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逐年提高,低保对象达到11715人,五保供养人数达到1687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7万人,保险基金结余4.1亿元。2010全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64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3万人、转移2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时期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0个,专利持有量达到870件,再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新建校舍8.8万平方米,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市级16处。建成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06个农村文化大院和31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创作了区歌《紫气东来》和《走进河东》、《千年汤泉》、《沂州海棠》等一批文艺文学作品,“龙灯扛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争创“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稳步提高,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成功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双拥工作扎实有效,成功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统计、物价、审计、档案、史志、兵役、国防教育、通信、邮政、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点实施了18家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关闭了“土小”项目1300余家;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高质量完成15项迎淮重点工程,顺利通过迎淮考核和创模复核验收,“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山东省滨河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顺利实施,创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通过专家评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建成德力西、鲁南有色金属、中绿资源等一批再生资源产业项目,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4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平安建设卓有成效。深化“平安河东”建设,信访总量、刑事案件数量稳中有降,安全生产指标持续下降,应急管理、社会治安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面加强,社会局面持续稳定,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

(五)“十一五”是政府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始终坚持把职能转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不断推动管理创新,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弘扬团结实干、负重奋进、只争朝夕、敢于争先、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河东精神,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素质全面提高,顺利通过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被命名为山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

——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政府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扎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加快作风转变,建立健全了“争先进位、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办好行风热线,开展行风评议机关活动,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十一五”时期举办法制培训班24期,培训行政执法人员3800人次,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8件。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任务,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增强。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4件,政协委员提案416件,办复率100%。

——廉政建设取得成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进一步树立。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奋斗历程,我们在面对国内外形势起伏波动的不利影响下,在经受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磨砺考验中,取得了成就、铸就了辉煌。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献计献策、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河东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首“十一五”,我们深刻体会到:解放思想是引领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必须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干部群众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大更新加快各项工作的创新,在解放思想过程中谋求科学发展的新途径,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加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的根本举措。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牢牢抓住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培植服务业,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改革开放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活力之源。必须坚持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制定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改革措施,创新有利于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靠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借扩大开放增

添发展活力。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必须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稳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公平正义,妥善化解矛盾,强化社会治安,全力保持社会稳定,在和谐稳定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促进和谐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支撑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公共财力不足,城乡发展欠账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以及公共服务能力尚需全面加强;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河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正逐步温和复苏,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机遇,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步入常规增长轨道,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发展,省委加快推进鲁南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为我们新一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河东实际看,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葛沟镇整体划转又拓宽了发展空间,我们完全具备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加快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在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压力在增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新跨越新突破。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22%、22%和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工作上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牢牢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方式转变为主线。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破除发展障碍,化解发展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技术人才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以和谐构建为根本。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感受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2011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我区打造“半壁江山”的争强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稳定经济增长、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启动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壮大经济总量、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着力提高民生水平、增进社会和谐;着力加强政府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43%,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围绕上述任务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振兴和项目带动,壮大发展实力。把工业振兴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一手抓存量提升,一手抓增量优化,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

大力推动工业发展。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一号工程”,实施“5521”工程,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0家,1家企业上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大蒙凌机械、大林食品、华太电池等企业生产规模,重点发展五金机械、食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和五金机械、食品加工、轻工工艺、建筑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确保两大产业集群产值均过50亿元,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20亿元。大力培植发展新兴产业,开工建设华太锂离子电池生产线等项目,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实现较大提升,积极争取市新兴产业创业引导资金,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加大科技转化与推广,推进一批企业实现产学研联合,全年争取各类科技项目25项以上,市级以上无偿科技资金500万元以上。组织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鼓励扶持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产品,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和展销活动,扩大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科学制定工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突出工业增量、科技创新、财税贡献等方面的奖励。努力扩大进出口,促进外经贸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其中出口2.7亿美元。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力争年内新增3家境外投资企业,实现境外投资2200万美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为宏艺科技、大林食品、蒙凌机械、澳美纺织、天一液压等企业提供服务,争取有2家企业上市。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2个,市级以上消费者满意单位5家,市级以上“守合同、重信用”企业6家。继续开展企业家培训,组织50名骨干企业家和金融部门负责人赴日本培训学习。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坚持把增加投资规模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举措,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振兴年”活动。实施“411”工程,确立40个区级重点项目,成立10个区重点工程指挥部,争取10

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成立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小组,跟踪办理各项手续,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五金产业园、世界建筑博览园、汽车主题公园、中国汤头温泉城等工程项目。坚持重点项目观摩点评制度,组织安排好蒙凌机械、东兴电镀、奥达建陶、锦昇板材、远通汽车超市、城镇建设重点项目,以及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重点项目等市、区委理论读书会观摩点。紧盯国家和省市投资方向和计划安排,全年争取竞争性项目50个以上,争取竞争性资金2亿元以上。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更多地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引进区外资金24亿元以上,境外资金1500万美元,新开工项目50个以上。突出大工业项目招商,区级班子领导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争取引进1个工业项目,相公、九曲、郑旺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其他乡镇街道至少引进1个投资过3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加强乡镇街道、工业园区财源建设,大力实施财政增收“321”工程,力争3个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地方财政收入过5000万元,2个过2000万元,1个过1.5亿元。加强银政企合作,每季度举办一次银政企洽谈会,金融部门新增贷款15亿元以上。完善企业担保体系,大力推行“三押一推”等有效贷款方式,争取企业融资增长20%以上,实现临沂河东齐商村镇银行、亿嘉担保、奥蒙公司、信生公司增资扩股。

着力推动园区扩张。加快河东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华龙路、紫昇街,确保中昇信息服务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全年引进2个过亿元的工业项目,2个过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2个过3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实现利用区外资金3亿元以上,确保晨阳风机、顺通汽车等11个项目落地建设。加快企业规模膨胀,突出抓好凯佳食品二期、金森建陶二期、三丰化工二期等10个项目,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利税4亿元。加快推进相公工业园建设,完善提升规划,强化基础设施配套,与河东工业园区对接,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标准,着力抓好联众镍铁、太平洋纸业等项目建设,力争引进项目10个以上,实现工业产值6亿元、利税5000万元以上。

(二)坚持城镇主导和社区示范,筑牢发展平台。把城镇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力支撑,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形成滨水、生态、宜居城市特色。

做优中心城区。按照“345”的城镇发展战略定位,完善提升城市规划,推进城区北上东进,打造商务中心区、城市综合体。实施路网建设工程。投资1.5亿元,完成海棠街、孝友路北段、顺和路、李公街东段、李公街西段、皇山路南段、桃源街东段、兰亭路南段、三和东街东段、金雀山东路东段、智圣路北段、凤仪街、巩村街等13条道路的新建、改建工程。实施管网配套工程。新建供排水管网20公里,新增自来水用户1万户;新敷设燃气管网10公里,新发展管道燃气用户2000户;启动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实现部分小区集中供热;改造人民大街东段雨污混流管网和东兴路铁路桥污水管网等。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投资5000万元,完成兰亭路南段、凤凰大街东段、皇山路南段等城市道路绿化,同步推进新建道路和公共绿地、街头绿地、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投资1000万元,完成城区主干道两侧新建楼宇亮化,安装路灯400盏。加快旧村搬迁步伐,实施三官庙、钟庄、胡庄、桃园、北王庄、褚庄、张庄等社区搬迁,全年完成搬迁面积150万平方米。加快城区商业网点建设,支持骨干连锁超市等商业载体建设,改造提升九曲店农贸市场,实现九州超市项目竣工营业。加强城市数控管理,深入开展城区环境整治,提升规范东兴路、凤凰大街等城区主要道路广告。深入推进创卫工程,确保通过技术评估和专家评审;积极参与全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争创全省文明城市。

做好中心城镇。以打造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汤头、相公、郑旺三个中心镇建设,实施道路建设、供水排水、燃气铺装、商贸服务、社区建设、绿化美化、旅游开发等工程,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争取镇驻地道路“五化”率达到100%。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筹备建设相公、郑旺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加快乡镇街道驻地开发建设,完成商业开发建设1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建设12万平方米,生产性建设20万平方米,绿化建设50万平方米,开展争创市级生态园林城镇活动,创建1个市级生态园林城镇。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全面完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任务。加快城区和乡镇街道环卫体制改革,实现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

做大示范社区。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在区直部门开展“为社区办三件实事”活动。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成太平白塔、汤头集沂庄、八湖新五湖、汤河洽沟、郑旺后洪瑞、相公分金台6个农村示范社区、30个农村规范化社区。启动新一轮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抓好刘团社区规划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社区。加快城市社区建设步伐,将独树头等15个社区打造成现代化的生态宜居社区。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旧村改造,同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全年新建20个社区服务中心。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开展社会保障、治安调解、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环境卫生等公益性、经营性、互助性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提升设施配套水平和社区居民素质,力争2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三)坚持三产提升和土地保障,增强发展活力。把服务业提升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举措,放在突出位置,抓好各类载体建设,带动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

巩固提升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城东物流园区和五金产业园建设步伐,完成五金产业园一期工程,组织好第二届中国临沂市场贸易博览会五金展会,提升“五金城”。依托临沂车辆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远通汽车超市二期项目、蒙凌汽车销售服务项目、德正达工程机械及配件市场二期项目、正直二手车市场项目、金硕资源报废汽车拆解等项目建设,争取全年建成13个汽车4S店、2个工程机械4S店、1座大型汽车修理厂,提升“汽车城”。实施机场经济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片区规划、社区和企业搬迁、路网建设,争取开工建设2个过3000万元的服务业项目,建设“航空城”。依托铁路货运场,加快铁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仓储物流平台。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汤泉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打造“中国汤头温泉城”。①规划提升工程。完成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旅游度假区专项规划,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②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成汤头南外环道路建设相关工作,建成覆盖温泉城的自来水供水管网,完成重点项目区的电力配套。③项目建设工程。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齐鲁园、名仕温泉、鲁商集团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争取晋商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完成煤炭、烟草职工疗养大楼建设。④温泉企业提升工程。推进观唐、御汤苑、亿利达3家温泉企业提质提档,观唐温泉通过四星级温泉大酒店评审;提升知春湖度假村,将观唐温泉、知春湖度假村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温泉度假区。⑤环境整治工程。深入推进温泉城“五化”建设,加快沿街建筑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古镇”。加强文化产业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文化大院,年内建成60个标准化“农家书屋”。巩固扩大与市广播电视台战略合作成果,大力发展以视频为核心的广播电视综合业务,积极探索网络融合形势下业务发展新路子。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完成1—3部文艺作品,参加省市文化精品工程评选;搞好柳琴戏《前河湾》巡演,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红色戏剧进百村”活动。举办第三届生态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加快推进滨河湿地公园、汽车主题公园等景区景点建设,打造滨河文化旅游长廊,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5%。

强化土地保障和开发。抓好汤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立工程指挥部,制定项目区总体规划和五年配套实施方案,启动项目区首批5个行政村的搬迁改造;加快推进土地挂钩试点,完成第四批、推进第五批,利用好1711亩周转指标;加大土地监管力度,对进入闲置期的土地挂牌督办,提高土地利用率,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至少完成100亩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盘活任务;完成八湖金刚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太平9000亩中低产田开发改造项目。坚持把房地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保持适度土地供应,加快滨河开发步伐,强力推进紫荆城、三江领秀等16个在建项目,争取滨河海韵、泰宏置业、东来置业、水年华等4个项目开工,完善长泰置业、正直置业等6个项目手续,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还建工程步伐,完成独树头、北王庄、杨庄等社区多层楼及郁九曲、刘村、赵庄等社区高层楼的还建、回迁工作,全年完成还建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

(四)坚持农业增效和民生改善,普惠发展成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

实施富民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制定实施《河东区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认真实施“十百万”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争取立项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建设规划”项目,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高效品牌农业,加快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重点推进苗木花卉、优质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加快中华海棠园和葛沟万亩草莓示范园建设,新发展沂州海棠4000亩、食用菌栽培2000亩、草莓2000亩,全年新增优质畜禽养殖示范小区5个,新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万亩、出口“双备案”基地1万亩,新认证农业“三品”品牌6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8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八湖、郑旺、葛沟等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精深加工和销售规模,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5家,新建畜禽加工企业1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和化学投入品配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农业发展中心大楼,建成区农产品综合质检站。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争取成立河东区滨河生态林场,实施第二批中央长江防护林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万亩。

实施惠民工程。重点抓好10项惠民工程。①路水电建设工程。建设改造区乡道路21公里,村道28公里;配合搞好长深高速、市东外环、临港路、临沂城30万吨供水工程管线延伸等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葛沟灌区五期节水改造工程;争取石拉渊灌区拦河坝工程、汤河河道治理项目批复实施。投资2亿元,新建110千伏三和智能变电站,完成112公里10千伏配网线路建设;投资1800万元,改造低压台区80个,新增布点变压器90台,完成46个新建小区的电网提升改造。②农村饮水安全和新能源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三年建设规划,投资1000万元,解决1.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推广联户和大型沼气工程,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个。③消费服务工程。推进农贸市场提升、区超对接和社区商业示范工程,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新建乡镇街道农资、日用品直营店4家,整合村级加盟店60家。更加有效地开展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营造诚信经营、满意消费的良好环境。④教育体育发展提升工程。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启动“山东省教育示范区”争创工作,筹备区体育馆建设,扎实开展全民健身工作。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新建河东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初中部,投资2000万元,完成11处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任务,争取市级规范化学校3处,省级规范化学校1处,省级教学示范学校2处。⑤医药卫生改革工程。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统一提高到不低于8万元,参合率保持100%。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区医院门诊大楼建设和重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造提升。组织实施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坚决防止手足口病等重大疫病流行。大力开展食品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证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用足用好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进一步抓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启动整村迁建村庄22个,确保新建农房4200户、改造危房1000户。⑦土地流转工程。完善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万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新发展土地合作社20家。⑧城乡就业工程。实施“援企就业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转移培训工程,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全年培训劳动力2万人,转移1.5万人。⑨社会保障完善工程。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社会保险扩面2万人,征缴各项社保费1.5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140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城市低保标准不低于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5%,农村低保标准由1200元提高到1400元。推进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新增3个乡镇街道敬老院达到省级

敬老院标准。⑩社会事业发展工程。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严格依法行政,稳定低生育水平。落实涉农收费“四项监督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健全双拥工作各项制度和长效机制,巩固双拥成果。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确保普查质量。继续开展残疾人“危房改造”、“无障碍进家庭”工程和“光明行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实施安民工程。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和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严格控制用能总量。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治、用、保”水污染防治体系,巩固水污染防治成果;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五金加工窑炉、锅炉废气和搬迁工地、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治理,坚决整治取缔“土小”项目。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拓展德力西再生塑料产业园产业体系,论证新上1个深加工项目。深入开展“平安河东”创建,全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打霸治痞”、打击“两抢一盗”、“物流园区综合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实行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扎实开展区乡两级大接访、信访事项专项整治和信访复核听证等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和完善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准确把握大势,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发展的能力。不断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努力提高政府机关人员推动发展的本领。学习领会新时期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深入把握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努力提高分析形势、克服困难、引领发展的预见性、敏锐性和能动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找准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树立法治的理念。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政府职权,维护社会公正。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启动实施

“六五”普法规划,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

强化为民的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群众立场,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有效改善民计民生条件。切实加强农产品价格监管,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突出医药价格、教育收费等检查重点,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锤炼务实的作风。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把心思放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摆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努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政务信息公开,着力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咬住工作目标不放松,落实政策措施不放松,解决具体问题不放松,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提升清廉的形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注重治本和预防,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化重点领域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行为。加大审计监察力度,严惩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发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清廉形象。

各位代表!宏图凝众志,重任催奋进。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打造“半壁江山”,建设富强美丽的新河东而努力奋斗!

天津市河东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