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道德法制[五篇范文]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7-44300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2 02:22: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道德法制

摘要:道德,法治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的上有着相同之处,但两者又有着很大的不同.究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对于两者本质的理解,对社会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具有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国家,我国道德与法治现状又是如何,从人类社会的历史以及中国未来发展来看,面对现状,我们又该如何加强道德法治建设,以期早日完成和谐社会,和谐中国的建设.关键词:道德,法治,现状,道德法治建设一.什么是道德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而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则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而这里所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人作为有思想的生物,当存在利益矛盾时,必然会产生调节矛盾的自我意识,因此从道德起源来看,道德是人们为了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而形成的一种自主意识,并且这种意识在普遍上得到认可,同时又因为它的普适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二.中国道德现状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古代更是强调德治,因此道德体系相对完善,不易破坏.这也是保证了现今主流道德观处于好的方面.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好的道德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由道德本质所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并且,当今文化交流愈加频繁,道德的能动性在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也由此带来了道德观念的改变.在大的层面上随着社会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激烈程度更是前所未有,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越来越少,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道德问题.1.“不道德经济”现象日益严重

从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来看,两者发展应该相互协调,才会互相促进,使得社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而如今中国的经济的发展速度远高于道德进步的速度,因此不可避免的不道德经济会出现,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分配越来越不平均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由此所带来的不光是经济道德问题,而是整个名族的道德价值取向.江西日报早在2003年谈论商业经济状况时就说到: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回扣之风俨然成为一种游戏规则,且愈演愈烈,从一定程度上说,商业贿赂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悄悄侵蚀着人们的道德价值,使人们的道德天平出现倾斜,导致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近几年所发生商业问题证明它的看法是正确的,而且情况似乎还要严重.2.道德观相差大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各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来看这种交流有利于中国道德完善与发展.但由于中国目前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在对待异族文化上未能深刻认识到其利弊,从而当世界各族文化一拥而上时导致了两种极端情况.一些人采取完全排斥的态度,而还有一些人则完全接受,逐渐的道德观相差越来越大,这和道德的普遍性相违背,故而在整体上道德就会产生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社会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从更大的层面上说这不仅是社会道德问题,而是民族精神问题了.3.学生道德水平较低

学生思想尚处于受教育阶段,易受外部不良道德观影响,与此同时,迫于生存压力,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本身都忽略了道德思想,这导致了如今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道德水平较低,特别是诚信缺失,抄袭之风弥漫.某些学生近乎毫无道德,以近期“复旦黄山门”为例,先抛开由此所带来的报警门,就复旦学生的反映来看,这是中国教育界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作为中国著名高校的学生如此道德观,中国前景不容乐观.三.什么是法治

首先,法治区别于法制,法制是指实际存在的一种制度规章,而法治则侧重于治理原则,它是对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同道德一样,法治最根本源于社会关系,这里的社会关系不仅是经济关

系,也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关系.所不同的是道德的产生往往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而法治则是由于阶级关系的产生,统治阶级依靠强制机构为后盾,将本阶级的意志制定为准则,强制其他阶级执行,就我们社会主义民主国家而言,法治是为了解决道德矛盾的一种治国方法,是为了维护社会关系稳定发展的一种理念,同时它也是人类最高理性的体现.四.中国法治现状 法治现状主要体现在法律体系和人民法律意识上,就法制而言,我国目前立法速度达到空前,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法律人才相对而言还相当缺乏,执法方面也有待完善.人民法律意识整体上虽然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但仍旧处于较低水平.另外由于中国特色社会形式,法治规范须依附于中国共产党,因此必定和法治自由相违背,这些原因导致中国法治存在以下情况.1.法治成为政治附庸

由中国历史,社会主义性质,人口众多等方面决定中国的法治必须由唯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推行并实施,这也就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受到政治上原因的干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失去了其公正性.真正的法治国实现了国家的完全(尽管有紧急状态的偶然例外)法治化,但中国的法治国家原则在党的领导原则之下,中国还处于先进政党的训政阶段。诚如施米特所言:

“在今天,以规范主义的方式虚构一个完整的合法性体系,就与一个现实存在的合法意志的正当性发生了显著的、无法消除的对立。”

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人民对法治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2.法治理念未能普及,为部分人利用

中国现代法治基础较弱,人民对于法律的了解不够,又由于法律人才的缺乏,在费用上也较高.虽然国家有免费法律咨询机构,但数量太少,如此大部分普通民众遇事很少通过法律途径,甚至怕经过法律,一些人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明目张胆的违法,更有甚者,一些人靠和别人打官司来谋取利益.以最近腾讯和360的论战为例,不管谁对谁错,他们尽然公开抛开这么多人的利益不顾,是谁给他们的权利这么做,政府介入竟然只是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些高层可曾想到人民的利益,他们之所以敢于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知道没人敢拿他们怎么样,从这方面来讲,法律已经不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而是少数人获得利益的手段.这样的法治现状继续发展下去,情况堪忧.3.法治与其根本目的相背 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关系稳定发展,可是中国近几年的事实表明,法律的健全并没有带来问题的减少,相反还更多,这方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事实才是一切成果的依据,由此来看我们应该反思这些年的法治方向了.五.如何加强我国道德法治建设

从上面对于道德法治本质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道德法治并不是分散体,而是统一的连续体,连接他们的是公正.”以保证社会关系的稳定发展.所存在的不同主要是作用途径上,道德是由内而外,而法治则是由外而内,也就是前者注重个人内在修养,后者则是希望通过外在的限制以达到内在的规范.因此从一定层面上来说道德高于法治,所以在大的方向上笔者认为更应侧重于道德建设,当然受现在社会制度,以及人民道德修养的限制,法治也同样重要.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所针对的主要是利益矛盾,如此在总体上我认为做好道德法治建设前提是社会分配得到改善,中国目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实际就直接导致了一些道德法治问题的产生.从中国现状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道德法治的宣传,引导人民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及法律意识.而此前

提是加强政府官员的道德素质,一方面可以培训官员,另一方面可以用一些年轻高素质人才.2.对于法治而言,一个大的地方需要改进的是,中国政府应该放开权利,使司法自由化.只

有这样人民才能从根本上信任法治.3.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法治教育,他们是中国的未来,他们的面貌决定着中国未来,只有做

好了教育工作,本质问题才能解决.在道德法治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谨记道德法治是统一体,绝对不可放弃或忽视任何一方,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使中国健康发展.

第二篇:道德法制观后感

[道德法制观后感]道德法制观后感《法治在线》观后感

一、惩处犯罪分子,我们引以为戒

今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法治在线〉之〈斩断毒祸〉,介绍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获3.16特大贩毒案的主要过程,看后颇有感触!国家公安部得知近期缅甸毒枭与一四川毒贩联系频繁,准备将一批海洛因运往成都,并且有意从境外聘请技术人员,在成都开设冰-毒加工厂,道德法制观后感。从节目中的办案人员得知,以往都是过境或就地销售,而犯罪分子还准备开设毒品加工厂,可见案子的紧迫性。幕后操纵此事的四川毒贩外号“张大哥”,具体情况不详,可见案子难度之大。公安机关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对大毒枭“张大哥”的线索茫然之下,从破获大毒枭的马仔和一些女毒贩入手,逐渐使线索清晰,最后顺藤摸瓜式的抓获大毒枭“张大哥”,捣毁了毒品团伙,使得建立毒品工厂的恶劣行径最终不得逞。一个案子的破获,从长远看来,就是对中国整个巨大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直接地看,本案的破获,不仅表现了我们公安干警与违法犯罪分子斗志斗勇的智慧才能,而且也对观众是一种警示。它向公众展示了公安机关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的突出贡献,必然增强人民对警-察的信心和信任,爱戴与拥护。该案子的破获,通过过程和犯罪分子的下场生动地直接地让坏人望而却步,使观众引以为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不管谁触犯了法律,最终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毒品具有危害性,不仅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也危害社会安定。毒品吸食不得,贩毒运毒更是滔天大罪,切毋作社会罪人!生命是宝贵的,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拒绝毒品,遵纪守法!莫象节目中的犯罪分子,最终落个绝望下场!案子的告破,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民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缺失。就比如,其中的一位贩毒女子的丈夫已经因为毒品的违法行径而蹲守监狱,而她却不知悔改,一些民众竟然如此愚昧混沌,观后感《道德法制观后感》。◆分享好文◆这些例子令人内心沉重,使我们感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教导公民遵纪守法实乃当务之急,而且时时刻刻不能放松。我们国家也许还存在更多象她这样愚昧的人们,正走在犯罪路上,急需挽救!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自己要时刻想到要遵纪守法,明辨是非;而我们也许还有更多的底层人民,更多普通老百姓需要法律阳光的普照,对于有关部门,我们的普法工作任务艰巨,有关法律工作人员任重道远啊!在抓获“张大哥”的过程中,引出了三个女孩子。最小19岁,最大22岁,都是阿坝藏族自治州财贸学校的毕业生,被一个老乡介绍认识了犯罪团伙中的一个女子。该女子说是能给她们找份好工作。而唐媚给她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云南贩运毒品,并且许诺一次就可以挣七、八千块钱,是她们平时打工两年的收入。就这样,刚走出校门的稚嫩学生,一心想着七,八千块钱,被别人蒙骗也不知情,蒙蒙懂懂地在唐姓女子指使下吞下可能致死的毒品,担当起人体藏毒的运毒工具,最终走上不归路。

节目中的三个女孩子,全身带着清纯朝气。与其他犯罪分子接头时候,依然是面带笑容,也许正欢声笑语的。殊不知,灾祸在等待着她们。被抓获后,三位女孩面露土色,黯然得令人觉得可怜,尽失刚毕业学生应有的胸怀美好前途的昂扬气概,尽管未曾找到工作。就连办案者也为它们惋惜遗憾,同样令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悲哀同情。

节目一开始,就是一位穿着囚服的年轻女孩的哭诉忏悔,哽咽不断,哭鼻子抹眼泪的,说话几近模糊。看得出已经成为罪人的她面对记者和镜头很真实,毫无掩饰。且不论这三位女孩子所犯的具体是什么罪名,单从节目开始时候的这位女孩子的哭诉就可知,她们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她们所犯的罪行已经无法挽回。观众的同情归同情,惋惜遗憾也无济于事,因为法律是不相信眼泪的!不过,这三位女孩子的误入迷途引起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常常成为不法分子或者不法分子的目标,她们本身的问题出在哪? 是什么原因使她们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说其他没有经过教育,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教育的贩毒马仔和运毒女子,为了金钱,铤而走险,情有可源。可是,接受过教育,有着高知识高素质,起码能明辨是非的三位刚毕业的学生也踏入危害社会的领域,实在令人感叹于接受过教育的学生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缺乏。我想,不仅是因为蝇头小利的诱-惑,寻找工作的紧迫,也不仅是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良好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失败导致三个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缺失,可以说,除了家庭,社会的一些根源外,教育恰恰是导致三位女孩成为罪人的“罪人”之一。

学校单一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涉世不深,对社会了解不清楚,思想单纯单一。恰恰使得心怀鬼胎的不法分子“看上眼”,并能很好对其欺骗引诱。

第三篇:道德与法制

浅谈农村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与探索

2016年教育部将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更加表明了我国提高小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决心。修改后的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突出活动性和生活性。时代在发展,学生生活的大环境也在发生改变,新教材更加符合当下社会的生活需求。对与我们农村小学而言,让新教材结合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生活化,成了学校每个授课老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年多的时间,在领导的带领下,学校不断研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联系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课程实施上不断地探索,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就将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增强教师的道德、法律知识

在农村,《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传统模式,一味的讲授和背诵为主,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职的道德与法治老师,所以在授课方面,自身的道德与法律知识非常匮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陈旧,单一,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在每学期伊始,及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规划,认真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强了对授课教师的道德法律意识,制定完善的学习任务。在学校内,定期开展道德与法律学习,聆听道德与法律讲座,进行集中培训,并做好业务笔记。同时,成立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研小组,定期组织课堂观摩,进行评课交流,不断提升学校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校外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一年多以来,老师们受益匪浅,不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通过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农村小学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授课形式往往内容老套,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道德观念差,执行力不强,达不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因此,学校想到了道德讲授与校园、校外甚至社区活动双管齐下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与道德教育的认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校经常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等文化活动。学校每学期邀请司法工作人员为师生举行以法律道德为内容的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片,欣赏法治图片,每次观看后,组织学生讨论,写观后感。通过这些活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一年多以来,学校组织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清扫红领巾一条街,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利客来购物中心社会体验,田园劳作体验,风筝节放飞活动……通过行为感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道德与法治更加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道德发展阶段,他们对道德意识的判断还很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德育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教师重视教学生活实践,既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实践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勾起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

总之,一年多以来,我们学校积极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利用社会上的一切资源,多角度、多层面的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联系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建立“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深知,现在的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们将再接再厉,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思路,力争把道德与法治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努力开展农村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局面。

第四篇:道德与法制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学校:东二营中小 姓名:王凤敏 时间:2016年9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 1 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

1、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联系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五篇:道德与法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金鸡小学

苏钦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道德法制[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