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学习《公务员通用能力》心得体会-以水政局为例
编辑:梦中情人 识别码:17-98359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1 23:50: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习《公务员通用能力》心得体会-以水政局为例

学习《公务员通用能力》心得体会-以水政局为例.txt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笑笑别说出来。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公务员任职期间培训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_年8月20日至202_年9月14日,我参加了委人劳局教育处组织的水行政管理培训。一个月来,通过系统学习公务员素质和公务员通用能力等诸多有关公务员的理论和知识,听了有关专家和老师的教导,以及前往江西实地考察,学员相互之间进一步增加了友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交流了公务员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得我对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次培训,我感到学有所获,对我今后正确的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总工办信息化工作有所帮助。现将本人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公务员通用能力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和《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大纲》将公务员通用能力概括为九种: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在理解和运用这九种通用能力之前,需要观念转型。第一,由“全能型”向“有限型”的转变。政府从属于社会,由社会所决定,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在社会空间中,必然存在着政府无能为力或不应涉足的领域。这就决定了公务员应该正确看待政府的作用,摒弃政府“万能”观念,梳理“有限政府”、“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树立“政府――中介组织――社会”的观念。第二,有“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府创新的一个基本目标,这是在市场本位、社会本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三,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的转变。我国是一个人治历史漫长的国家,人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悠久的历史。大一统观念、人情至上、任人唯亲、家长制、特权现象、以权代法等仍在潜移默化地产生负面效应。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使人们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坚持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对各种行政权利明确界定,对权利运行依法监督,严格控制,应当是公务员遵守的原则。第四,由“效率型”向“效益型”转变。一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形象工程”思想严重,造成了政府管理成本太高,资源浪费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树立成本――效益意识是必须的,是构建和谐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公务员还要有一心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要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一方面遵守纪律,另一方面规范行为。中纪委候觉非副主任的报告《解读公务员处罚条例》让我受益菲浅。《公务员处罚条例》是本着保护公务员的权益也书写的,其中参考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且充分体现了定性平等、公正公平、教惩结合、错责适应的原则,考虑问题的细致出乎意外。原以为很简单、很枯燥的条文,顿时活生起来,这对将来从事管理办法的起草是一次有益的实例教导。

二、加强水行政管理能力

培训中有幸听到了水政局局长刘振胜《水政、水资源的亮点》、江务局局长史光前《水旱并发的思考》和长科院副院长陈进《北美水利与生态环境》的报告,深受启发,感触良多,进一步理解了委党组提出的“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思路。

水行政管理就是各级水行政机关依法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水行

政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管理的对象是全社会的水事活动。一切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的重要活动及其由此而产生的重大社会矛盾都是水行政部门依法进行水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水行政立法、水行政执法、水事纠纷调处、规划管理、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防汛抗旱、河道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文管理、行政许可管理等13个方面的工作。

在水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尽可能消除水利开发和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人水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本职工作中来,就是努力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工作平台。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水行政管理必须依靠水利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要加强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筹集建设资金,培训管理人才,营造水利信息系统保障环境,在加强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好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河道管理监测系统、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等,基本形成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发挥好水利信息为水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在水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公务员通用能力就是要做到强化五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做到五个善于。即:强化学习意识,提高适应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强化效率意识,提高办事能力;强化沟通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强化科技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做到善于取长补短,积极改进不足;善于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善于把握规律,科学分析决策;善于分清主次,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捕捉机遇,加快水利发展。

三、落实通用能力,提高工作质量

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到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要求要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按照这一新的要求,水利部在全面历史地总结治水经验教训、深入分析水利新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时期治水战略目标,必须大力研究、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加速水利信息化建设。

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前提。在水利工作中,推进水利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时监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等,建设水利系统专用广域网络,建立通用数据库,开发各类专业系统(如防汛指挥系统、水质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防汛决策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提供高科技手段,为水利现代化提供信息化保障。

建设水利信息化必须充分了解行业应用现状,找准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现状从水利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制规划,制定方案,分清急缓,重在应用,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为推进我委信息化工作,必须加强强有力的措施。

领导重视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前提。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给予足够的重视,重大问题亲自抓。水利信息化涉及部门多,业务范围广,应建立水利信息化组织协调

机构,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应抽调精兵强将,开展信息化工作。

科学规划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论证,按程序评审立项。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原则,确定目标,明确任务,提出实施规划的相应措施。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基础。在建设过程中,要先急后缓,急用优先,逐步建设,形成体系。要优先建设单位内部计算机局域网和本系统计算机广域网,形成水利信息化骨干网络;构筑能满足信息传输、储存需求、可扩充升级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平台,为信息的充分共享奠定基础。在应用过程中,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抓好基础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及时补充和更新信息,为水利工作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此外,还要加强上网信息的政策把关及网络安全建设。

增加投入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保证。水利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基础产业,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应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水利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各级计划部门的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各级财政预算要有水利信息化科目,水利信息化资金在水利投入中应占一定的比例,逐年投入,分步建设,逐步完善。在水库、河道、灌区、水电等新建和改造项目中,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确定该项目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以“工程带信息化”。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采取多种措施节约资金。

做一名优秀的公务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今后工作中我一要加强学习,坚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行政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二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廉政意识,严格自律,努力成为符合人民不断提高的要求的国家公务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学习《公务员通用能力》心得体会-以水政局为例

公务员任职期间培训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_年8月20日至202_年9月14日,我参加了委人劳局教育处组织的水行政管理培训。一个月来,通过系统学习公务员素质和公务员通用能力等诸多有关公务员的理论和知识,听了有关专家和老师的教导,以及前往江西实地考察,学员相互之间进一步增加了友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交流了公务员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使得我对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次培训,我感到学有所获,对我今后正确的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总工办信息化工作有所帮助。现将本人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公务员通用能力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和《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大纲》将公务员通用能力概括为九种: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在理解和运用这九种通用能力之前,需要观念转型。第一,由“全能型”向“有限型”的转变。政府从属于社会,由社会所决定,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在社会空间中,必然存在着政府无能为力或不应涉足的领域。这就决定了公务员应该正确看待政府的作用,摒弃政府“万能”观念,梳理“有限政府”、“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树立“政府――中介组织――社会”的观念。第二,有“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府创新的一个基本目标,这是在市场本位、社会本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三,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的转变。我国是一个人治历史漫长的国家,人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悠久的历史。大一统观念、人情至上、任人唯亲、家长制、特权现象、以权代法等仍在潜移默化地产生负面效应。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使人们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坚持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对各种行政权利明确界定,对权利运行依法监督,严格控制,应当是公务员遵守的原则。第四,由“效率型”向“效益型”转变。一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形象工程”思想严重,造成了政府管理成本太高,资源浪费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树立成本――效益意识是必须的,是构建和谐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公务员还要有一心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要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一方面遵守纪律,另一方面规范行为。中纪委候觉非副主任的报告《解读公务员处罚条例》让我受益菲浅。《公务员处罚条例》是本着保护公务员的权益也书写的,其中参考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且充分体现了定性平等、公正公平、教惩结合、错责适应的原则,考虑问题的细致出乎意外。原以为很简单、很枯燥的条文,顿时活生起来,这对将来从事管理办法的起草是一次有益的实例教导。

二、加强水行政管理能力

培训中有幸听到了水政局局长刘振胜《水政、水资源的亮点》、江务局局长史光前《水旱并发的思考》和长科院副院长陈进《北美水利与生态环境》的报告,深受启发,感触良多,进一步理解了委党组提出的“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思路。

水行政管理就是各级水行政机关依法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水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管理的对象是全社会的水事活动。一切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的重要活动及其由此而产生的重大社会矛盾都是水行政部门依法进行水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水行政立法、水行政执法、水事纠纷调处、规划管理、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防汛抗旱、河道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文管理、行政许可管理等13个方面的工作。

在水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尽可能消除水利开发和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人水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本职工作中来,就是努力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工作平台。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水行政管理必须依靠水利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要加强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筹集建设资金,培训管理人才,营造水利信息系统保障环境,在加强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好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河道管理监测系统、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等,基本形成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发挥好水利信息为水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在水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公务员通用能力就是要做到强化五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做到五个善于。即:强化学习意识,提高适应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强化效率意识,提高办事能力;强化沟通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强化科技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做到善于取长补短,积极改进不足;善于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善于把握规律,科学分析决策;善于分清主次,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捕捉机遇,加快水利发展。

三、落实通用能力,提高工作质量

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到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要求要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按照这一新的要求,水利部在全面历史地总结治水经验教训、深入分析水利新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时期治水战略目标,必须大力研究、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加速水利信息化建设。

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前提。在水利工作中,推进水利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时监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等,建设水利系统专用广域网络,建立通用数据库,开发各类专业系统(如防汛指挥系统、水质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防汛决策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提供高科技手段,为水利现代化提供信息化保障。

建设水利信息化必须充分了解行业应用现状,找准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现状从水利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制规划,制定方案,分清急缓,重在应用,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为推进我委信息化工作,必须加强强有力的措施。

领导重视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前提。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给予足够的重视,重大问题亲自抓。水利信息化涉及部门多,业务范围广,应建立水利信息化组织协调机构,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应抽调精兵强将,开展信息化工作。科学规划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论证,按程序评审立项。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原则,确定目标,明确任务,提出实施规划的相应措施。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基础。在建设过程中,要先急后缓,急用优先,逐步建设,形成体系。要优先建设单位内部计算机局域网和本系统计算机广域网,形成水利信息化骨干网络;构筑能满足信息传输、储存需求、可扩充升级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平台,为信息的充分共享奠定基础。在应用过程中,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抓好基础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及时补充和更新信息,为水利工作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此外,还要加强上网信息的政策把关及网络安全建设。

增加投入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保证。水利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基础产业,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应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水利信息化建设应纳入各级计划部门的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各级财政预算要有水利信息化科目,水利信息化资金在水利投入中应占一定的比例,逐年投入,分步建设,逐步完善。在水库、河道、灌区、水电等新建和改造项目中,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确定该项目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比例,以“工程带信息化”。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资金管理,采取多种措施节约资金。

做一名优秀的公务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今后工作中我一要加强学习,坚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行政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二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廉政意识,严格自律,努力成为符合人民不断提高的要求的国家公务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学习心得体会

(202_年11月22日)宁国市发改委:任文有

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的关键和保证。经过今年区委组织的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能胜任工作需要,依法履行公职、完成公共管理任务,必须着力提高其应有的九项通用能力。这九项通用能力是坚持改革创新,吸收、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务员能力研究和培训教材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具有理论性、创新性、系统性,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加强公务员通用能力建设和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确确实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就我自身而言收获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位于九项能力之首,是最为关键的。这是政治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整个国家讲,我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重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提出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这个根本性的大方向不要搞错。从个人来讲,就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鉴别能力,理论上所谓鉴别能力是一种具备敏锐特质的观察力,科学地判断形势,全面地把握形势和正确方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技巧、经验、方法等,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取舍的能力,表现为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够抑制和反对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不良态度和倾向。按照我国对公务员的要求,公务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因为,政治素质是个人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的综合表现。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当今分居变化时期,公务员首先应能在政治上正确鉴别各种复杂现象和问题,善于识别各种错误倾向和思潮,并敢于与之作斗争,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的政治方向、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战略部署和工作意图,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原则问题不含糊、方向问题不动摇。

二、深入理解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如果不是此次学习,还真不清楚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才了解何为公共服务,应当从五个方面来正确理解:一是公共服务是满足某种直接需求的活动。二是公共服务是公共利益享有者能从中得到利益满意和满足的一种社会活动。三是公共服务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四是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民及其组织。五是公共服务满足的是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除此还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法制性、二是权威性、三是垄断性、四广泛性、五是无偿性。而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乃是整个公共服务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政治能力,表现了各级政府的基本政治取向,表明了政治选择、政治行为,实质表现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落实人民政治意愿的过程,公共生活中具有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责任能力,是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的政治契约关系构建了各自的权利、义务范畴及其约束条件。它给社会和公众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对获取社会信赖与支持、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夯实公共服务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依法行政能力,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各种行政权威是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法理来源与支撑,它规定了公共服务能力发挥的范围、途径与基本要求。是一种依法行政行为,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很显然也就表现出的是一种依法行政的能力。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实务能力,即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有着具体内容和细化了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解决具体实际事务的具体过程。表现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应变能力,表现为公务员应当与时俱进,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而带来的公共服务内涵与要求的变化,始终保持对行政环境的高度敏感性、自省性以及自我调适、自我改变的适应力、生存力和发展力。环境在变,我自当变,知识在变,我自当变,社会在变,我自当变。

公务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内在驱动与外在强化结合,自我促进和制度保障并重、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互助、思想意识修炼与实际技能训练共存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必须放在精神要素的固化和强化上,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外在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一是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政治教育,强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群众观、权力观、利益观。二要破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中、官吏们把治理的辖区看成是自己的私产,把人民看成子民的封建思想。这种思想仍不断反映在公务员队伍中,尤其在领导干部头脑中大量出现。严重损害了政府威信,必须切实清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思想。三是要树立公共服务成本效益以观念,应该倡导企业家精神,对每一项公共服务都要进行必要的成本、效益核算,确保以最小的成本做好公共服务。消除错误认识,不考虑成本、不讲成本、讲成本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要跳出只讲办事、不计成本、发文越多、开会越多、花钱越多、政绩越大的误区。

三是认真学习领会提高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这个方面就我自身来讲是个很大弱项,对沟通协调学习的很少,理解的就更少,通过学习才真正认识到,沟通和协调定义,沟通就是消除障碍使两水相通,泛指使彼此相通。协调就是指组织者调整某一活动各参与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因素能够相互配合,促成组织目标的完成。沟通与协调的关系,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良好沟通促进协调,有效的沟通未必协调的现实意义。国家对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要求,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关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提高公务员沟通协调是满足政府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国家公共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不被人误解,留下好的印象,就要按照理论标准努力增强沟通协调能力的意识,认真学习沟通协调的知识,请教他人沟通协调的经验,积极参与沟通协调工作的实践,在不断训练中锋利沟通协调能力。在实践中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自身沟通协调能力:加强书面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经常练习公文写作,“编筐编篓、难在收口”,提高写作能力。加强言语沟通训练,学习倾听、善于倾听,掌握倾听的技巧,学会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以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协调。注意培养训练与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关系的沟通协调民。逐步消除沟通协调中自身存在的障碍。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

以上是通过学习的一些的体会,主要还是书本上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对我来说也确实是头一遭,从来没有学习过,十分的新鲜,十分的实用,也确实是新成果。绝对要学,绝对不能够忽视,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学。这绝对是大道理的细化,是细化了的大道理。过去一开始参加工作时,前辈们就经常讲做工作,干事情,要注意方式方法,具体如何去做,也讲不上什么所以然,也不太好讲。现在算是正了名,言而顺的事了,而且有了一套理论书籍来指导,真是太好了。真是发展的成果,改革的成果。

第四篇: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贾亚非

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党的干部队伍的关键和保证。经过今年区委组织的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能胜任工作需要,依法履行公职、完成公共管理任务,必须着力提高其应有的九项通用能力。这九项通用能力是坚持改革创新,吸收、借鉴国内外关于公务员能力研究和培训教材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具有理论性、创新性、系统性,突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加强公务员通用能力建设和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确确实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就我自身而言收获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位于九项能力之首,是最为关键的。这是政治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整个国家讲,我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重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提出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这个根本性的大方向不要搞错。从个人来讲,就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鉴别能力,理论上所谓鉴别能力是一种具备敏锐特质的观察力,科学地判断形势,全面地把握形势和正确方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技巧、经验、方法等,进行正确分析、判断、取舍的能力,表现为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够抑制和反对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不良态度和倾向。按照我国对公务员的要求,公务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因为,政治素质是个人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的综合表现。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当今分居变化时期,公务员首先应能在政治上正确鉴别各种复杂现象和问题,善于识别各种错误倾向和思潮,并敢于与之作斗争,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的政治方向、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战略部署和工作意图,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原则问题不含糊、方向问题不动摇。

二、深入理解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如果不是此次学习,还真不清楚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才了解何为公共服务,应当从五个方面来正确理解:一是公共服务是满足某种直接需求的活动。二是公共服务是公共利益享有者能从中得到利益满意和满足的一种社会活动。三是公共服务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四是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民及其组织。五是公共服务满足的是公民及其组织的基本的直接需求。除此还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法制性、二是权威性、三是垄断性、四广泛性、五是无偿性。而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乃是整个公共服务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政治能力,表现了各级政府的基本政治取向,表明了政治选择、政治行为,实质表现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落实人民政治意愿的过程,公共生活中具有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责任能力,是政府与社会之间形成的政治契约关系构建了各自的权利、义务范畴及其约束条件。它给社会和公众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对获取社会信赖与支持、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夯实公共服务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依法行政能力,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各种行政权威是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法理来源与支撑,它规定了公共服务能力发挥的范围、途径与基本要求。是一种依法行政行为,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很显然也就表现出的是一种依法行政的能力。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实务能力,即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有着具体内容和细化了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解决具体实际事务的具体过程。表现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应变能力,表现为公务员应当与时俱进,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而带来的公共服务内涵与要求的变化,始终保持对行政环境的高度敏感性、自省性以及自我调适、自我改变的适应力、生存力和发展力。环境在变,我自当变,知识在变,我自当变,社会在变,我自当变。

公务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内在驱动与外在强化结合,自我促进和制度保障并重、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互助、思想意识修炼与实际技能训练共存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必须放

第五篇: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心得体会

《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学习心得体会之一

公务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202_年10月10日)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殷玉峰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现阶段的特定国情和现实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建设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主体和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是衡量创新型国家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准,更是影响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不断培养和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是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进步,就没有国家的发达。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表,公务员在社会大众眼里就是国家和政府的化身,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权威价值取向。如果公务员队伍缺乏创新能力,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那么,它所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因此,无论从全面实践公务员精神的角度,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角度,都必须着力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塑造的。培养和激 发创造动机,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社会精神通过培养转化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创新精神,为创新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第一,公务员应具备勇于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创新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第二,公务员应坚持良好的创新心态。

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知、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

第三,公务员应具备坚忍不拔创新理念。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 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

第四,公务员应掌握科学的创新理论。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公务员创新能力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国家公务员担负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其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公务员是否具备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素质,是衡量其政治水平的重要标尺。具备创新意识,是现代公务员在精神素质方面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政府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多变性、动态性日益显著,有时瞬息万变,公务员如果不善于观察并提出新的东西来,就跟不上形势,工作就会被动,就完不成政府服务的使命。

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人才创新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公务员是特殊的人才队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是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推进者,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公务员不仅个人要具备创新能力,还要求公务员必须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冲破陈旧落后的思维局限性,摒弃因循守旧的教条和讲话的思维方式,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公务员必须深刻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创新和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研究,培养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实践,适应新时代对行政管理的需要。

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讲求独创性,它力求探索新的思路,运用新的思维方法,更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寻找新事物、新形态与旧事物、旧形态之间的差异,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中产生新的突破,得出具有开拓性的、崭新的理论和选择。因此,行政管理人员只要大力开发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必将取得新的成绩,使自己得到新的发展。

公务员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素质。能力是人的素质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它包括体力、智力、道德力、审美力、实践操作能力等一般能力,以及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特殊专业才能,如信息收集、鉴定、检索、利用,以及行政管理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能力等等。创新能力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是从事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是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实践,独立地解决问题,产生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与人的思维水平、认识方式、人格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创新能力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智力思维活动,如果长期坚持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培养,就会促进其思维活跃,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创新致胜,成为行政管理的骨干力量,出色完成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开发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 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

创新能力有利于国家公务员提升管理能力和素质。创新能力与人的思维水平、认识方式、人格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公务员长期坚持创新能力培训,就会促使思维活跃,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创新致胜,成为行政管理的骨干力量,出色完成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还有助于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提高。

公务员的创新能力,说到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负责。责任是公务员的工作灵魂。公务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高度责任精神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也根本谈不上工作创新。其次,要善于学习和调研。要学好理论知识,努力掌握现代科技知识,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工作历史、工作过程、工作现状,从群众中吸取营养,在调研中开启心智,不断提高对工作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再次,要求实上进。求实是公务员工作创新的基础。工作创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作过程,必须有目标、有措施、有反馈、有修正等,不能用华而不实的工作手段来对待工作创新。上进心是公务员工作创新的动力。对工作必须时时刻刻保持争上游、争进位的状态,即使面对极其平凡、极其简单的工作,也要不断寻求工作的新目标,自觉地把工作做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作为检验自己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就是最大的创新。

总之,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运用科学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学习《公务员通用能力》心得体会-以水政局为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