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长流李氏家族代表会议纪要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7-95207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8 11:35: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长流李氏家族代表会议纪要

长流李氏家族代表会议纪要

经晴隆、水城、六枝各地牵头人约定,于202_年8月21日在晴隆县长流乡大会议室召开了长流李氏家族代表会议。参加会议有来自水城、六枝、普安、晴隆各地的代表队共98人。家族代表李定斌临时主持会议。

会议热烈讨论了李代祖公李升、李昂,于洪武12年由湖南调北征南,最后李升祖公落居长流,至今600余年,繁衍子孙20余代,主要分布在水城、六枝、盘县、普安、晴隆各地,需要进行一次普查,以利于长流李氏家谱修编的顺利进行,也有助于提供周边各县(市)的县情、乡怀资源。会议明确了这次修编家谱的宗旨、指导原则、意义和目的。会议决定,凡属李升祖公后裔的子子孙孙都要参与普查活动。家族代表李昌(六枝)、李昌吉(水城)、李明宪、李鑫亮(晴隆)、分别代表各地家族做了发言。李健(水城)作了会议记录。

会议对有关事项进行了议定,纪要如下:

一、成立家谱修编委员会。推举李明献、李昌学、李昌吉、李刚、李昌鼎、李学良、李昌崇、李鑫培、李定武、李文辉、李定忠、李定祥等13人组成家谱修编委员会。李明献为主任,李昌学、李昌吉、李鸿学、李文辉为副主任,其他为委员。

委员会下设四个小组:

1、资料收集整理组由李明宪、李昌学、李昌吉、李鑫亮、李刚、李定国、李晨光、李天平、李安圆、李文儒、李安全十一人负责。

2、筹资和财务管理组由李昌岚、李定阶、李定碧、李高原负责。

3、通讯联络组由李连雄、李定军、李定斌负责,具体联系由李连雄负责。

4、设立顾问组,李昌琪为总顾问,李明章、李学忠、李文诗、李凤周、李定隆、李文毕、李学坤、李昌文、李明波、李明诗、李文才为顾问。

二、修编工作的必须经费。会议确定采取几个拿一点的办法统筹解决。即各户拿一点,起点20元,多拿不限,越多越好;企业家、工人拿一点,起点300元,越多越好;国家干部职工(含退休人员)拿一点,起点500元,越多越好。捐资工作要逐步展开。凡捐50元以上的由本人直接交财务小组开列收据;农户捐资由各村组负责人收起开列清单统一交财务组领取收据,以便于查对公布。所有收支情况定稿时作一次统一公布。农户捐资一定要自愿,不得强求。

三、这次会议到定稿前的费用,晴隆片区(含六枝河边)由在职干部职工捐资中先行解决,最后决算。各地捐资情况将在新编谱书中公布,具体办法到付付印前商定。

四、责任划分。水城、盘县片区由李昌吉、李昌鼎负责;六枝片区由李昌学、李刚负责;晴隆片区由李明宪、李鸿学、李文辉、李鑫培负责。

五、基础资料的收集登记齐全后,分房整理,核对无误,再集中汇总,争取在202_年清明前合编定稿。

六、其他未尽事宜,由委员会临时决定。

202_年8月21日

注:

1、会议纪要(本页);

2、参会人员名单及通告信地址(3页);

3、“告李升祖公后裔同胞书”(2页),表格(3页)。资料发出共10页。需要交回表册3页。在表册中若有补充附件,要求注明。

第二篇:李氏家族资料

李氏家族李氏家规

族规即宗族制度下的家族规定,是同姓家族制定的道德公约,是用来指导本家族成员有规有矩做人,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品质优良、道德高尚、受人尊重的人的道德范本。(在现代社会,家规,家训只是一种善意告诫和引导性道德规范,绝不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枷锁)。

为了使李氏家族人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特定如下族规:

一、行为规

祖训是族人规范做人的最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族训也是本家族的基本行为规范。

祖宗虽远,祭祀必诚;子孙虽愚,经书须读; 外财莫贪,酗酒莫饮;勤俭治家,自强不息; 施惠莫图,受恩莫忘;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邻里相睦,妯娌相和,手足相惜,父老相敬;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人有祸患,不可幸心; 一粥一饭,当思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维艰; 淤泥不染,腐蚀不沾;近墨必黑,近朱必赤; 严律以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过即改,乃为无过,小善常积,乃为大善; 恶有恶报,善有善果,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古今圣贤,世代颂扬,古今恶徒,万世唾骂; 医当人道;教当贤圣;工当业精,耕当业勤。艺当术高,军当忠诚;商当守信,官当廉清。

遵此家规,一生顺风,人为上品,后世称颂。

二、褒奖规

(一)凡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家)族功德簿中(贴像)树名立传,授匾,独立立碑,代代传扬。1.为国捐躯者。2.舍己救人者。

(二)凡对(家)族或社会有如下贡献之一者(家)族功德簿中(贴像)树名立传,授匾,以之(家)族后人效仿:

1、捐资捐物,惠及乡民(或社会)累计达折合(当时市值,因为币值随者时局的变化不够准确)万斤粮以上者;(包括本家族公益事业,扶贫助困,资助孤寡老人,孤儿寡母,拾金不昧等)

2、行医治病一生,受族人称颂者。

为家庭贫困(无偿还医药费能力者)族人无偿医病累计达百人次以上,受族人称颂者。

3、传道授业一生,受族人称颂者。(包括公学教师、私塾教师、师带徒等)者;

4、孝敬父母始终如一,被全体族人称颂者(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三人(为本孝子,授予牌匾,经费充足情况下奖励现金);

5、为官清廉一生,受族人敬仰者(含本村历任村官,在外做官者在内);

6、技艺超群,道德高尚,以其技艺或方便常为族人无尝服务,受族人敬重者;

7、为乡村引进项目(不图个人私利),使(60%以上)村民真正实现致

富者(有损相民健康和利益的项目除外);

理事会人员任前任后德高望重,及为忠于(家)族人事业,为(家)族人事业尽心竭力受到全(家)族人称颂者;

9、其它未写入本家规,但经全家族(60%以上)人推举可以受此殊荣者;

(三).凡对(家)族或社会有如下表之一者,(家)族功德簿中提名记载,授旗褒杨。

1.见义勇为,为族人排解安全之忧或挽回财产损失者;

2.捐资捐物,惠及乡民(或社会)累计(当时市值)达千斤粮以上者;(包括社会慈善事业,本家族公益事业,扶贫助困,资助孤寡老人,孤儿寡母,拾金不昧等)

3.亡夫后为抚养遗孤或亡夫父母,而未嫁他乡(村)者(包括招婿在内); 4.行医治病(达百人次以上未收费者)累计达千人次以上者; 5.传教授业达百人次以上者(包括师传徒,教学生); 6.孝敬父母始终如一,被全体族人称颂者; 7.技艺超群,道德高尚受周边乡邻敬重者;

8.为乡村引进项目,使(60%以上)村民真正实现致富者;

9.族委任前任后德高望重,及为热忠于(家)族人事业,为(家)族人事业尽心竭力受到全(家)族人称颂者;

10.其它未写入本家规,但经全家族(60%以上)人推举可以受此殊荣者。

三、惩罚规

(一)有不孝子孙玷辱祖宗,必须公同告庙出族,以全清白家风。有下列行为之任意之举者 谱削其名,祠墓不得与祭。死后不得进入家

族公墓、祠堂;

1.杀人放火,贪污盗窃者; 2.坑蒙拐骗,奸淫抢掠者; 3.见利忘义,图财害命者; 4.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者; 5.为官贪赃,万民唾骂者; 6.在外作恶,祸及族人者;

7.引诱族人,走向邪恶者;(如传销组织、黑社会、会道门、江湖巫士等)

8.教唆族人犯罪者

9.吸毒贩毒,祸及族人者;

10其它未写入本家规,但经全家族(60%以上)人(签名)认为其恶贯满盈,当受此处罚者;

(二)下列行为之一(引起民愤)者,家族理事会应及时出面制止(批评教育),本人应主动公开向全体族人道歉。长此以往,屡教不改者,家族理事会不接纳(或给予)其任何捐助,谱削其名,死后不得进入家族公墓、祠堂。)

1.不孝父母,忤逆不道者(打骂虐待,不予赡养); 2.殴辱兄嫂,凌虐弟侄者; 3.辱骂伯叔,中伤邻里; 4.侍强凌弱,欺负孤寡;

5.对伤残亲眷(兄、嫂、弟、妹、侄等三代内直系亲属)不闻不问、视而不见者;

6.吸毒贩毒,狂赌成性者 7.为富不仁,见死不救者; 8.欺男霸女,强占人妻者; 9.不守妇道,破坏他人家庭者;

10.其它未写入本规,但经全家族(60%以上)人(签名)认为其行为不轨,当受此处罚者;

四、救济规

家族人中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在政府和社会救助不到位的情况下)全体族人给予捐助(由家族委募捐)。

1.身患(可治癒)重病,因无钱治疗、可能导致未老死亡者。

2.丈夫(或妻子)死亡后(自身无劳动能力),托儿带女,无依无靠,无以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生计者

3.父母双亡,本人年幼,祖父母年老无力,难以成长者。

4.无子女老人(有指定财产继承人的除外)体力不支,无以维持生计者。(其身后遗产由家族委处理)

5.因家庭贫困,无力支付上学费用而辍学者。

6.身患伤残,无亲无故,无有依靠,无以维持生计者。7.先祖对家族有功,本代家境困难,难以维持生计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新田村李氏家族联谊协会为“中华李氏全族统谱理事会和李氏源流历史研究会”所属新田联谊协会。

新田村李氏家族联谊协会是加强新田李氏宗亲联谊,服务于宗亲和社会的民间组织,将来在凤冈县民政局登记注册。

第二条 本会宗旨是: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秉承美好祖德,加强团结,传承文明,联络省内外及海外新田籍宗亲,为家乡和宗亲的建设做贡献。

第三条 本会坚持公开、团结、自愿和民主的原则。

第四条 本会章程条款在“新田村李氏家族联谊协会”二会章程范畴内,根据新田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制定。

第二章 会员

第五条 凡在本县工作生活的新田籍李姓人士,祖籍本村的李氏宗亲及海外宗亲,不分性别、民族、信仰、职业,承认本会章程,尊崇始祖,热心家乡经济发展和联谊活动,皆可成为本会会员。

第六条 本会为自愿参加的松散型联谊组织,会员必须遵纪守法,行为自律,任何人不得以本会名义从事违法活动。

第七条 本会会员的训语是:“爱会敬祖,崇德行善,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第八条 会员权利:

①发言权,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参加宗亲联谊活动,向联谊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③在讨论联谊会决策与决定时有保留不同意见; ④有声明退会的自由。第九条 会员义务:

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安定;

②遵守本会章程的各项条款,维护联谊会团结;

③积极联络宗亲,参与联谊活动,为联谊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和资金支持; ④收集家族家庭资料,或提供信息和复印件; ⑤服从本会决议,按时完成本会交付的工作任务。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条 本会为理事会制。本会理事由热心家乡建设和宗亲联谊活动的积极分子和凤冈新田李氏村落代表(1-2人)担任。本会理事会全会即为会员代表大会。

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每三年举行一次。不能到会理事,可以通过通信方式表达意见、投票。

本会理事需要登记注册,普通会员无需注册。上一届常务理事会届满时必须对上届理事进行重新登记,为召开新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做准备。

第十一条 本会实行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的会长负责制。常务理事会为管理和决策机构。常务理事会设会长1名,常务副会长1名,常务理事长1名。为保证机构日常运转,副会长中可为设常务副会长1人。

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由上一届常务理事会提名,由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十二条 本会设会长、副会长、顾问若干名,由常务理事会聘任。

会长由社会上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以及对本会活动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李氏宗亲担任。

顾问从关心支持本会活动的各级政府和民间机构知名人士(李姓)中聘请。名誉会长、副会

长、顾问有权对本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获得本会印发的各种文件和资料。

第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联谊活动部和事务联调部。

秘书处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人;联谊活动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5人;事务联调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5人。

第四章 联谊活动

第十四条 联谊活动部负责各地理事的日常联系工作,为新田籍李氏宗亲、家乡建设、彼此关心提供帮助。

第十五条 本会联谊活动通常以通信方式为主,各地可自主组织敬祖与联谊活动,邀请外地宗亲参加。联谊会给以支持协助,不干预具体事务。

第六章 经费筹集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本会不收会员会费。本会经费由企业团体、会员个人自愿捐助。为本会提供捐助者,将作为对本会的重要贡献纳入本会记录,其中捐资最多者将聘任为本会监事。

第二十四条 本会会员及各级负责人参加会议的会议费,出差的差旅费和个人通信费用一律自理。

第二十五条 本会的财务收入,只能用于: ①本会秘书处负责的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帮扶、赞助等一些纳入理事会研究的事项费用。

②向本会理事、顾问、会长及相关的费用。③购买联谊会资料;

④会长提出、监事会同意的其他特殊开支。

第二十六条 本会报销由秘书长提出,会长(常务副会长)批准。财务帐目每年年底内部公布。

第七章 监事会

第二十七条 监事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2人,监事若干人。第二十八条 监事会的任务是:

①监督联谊会活动中对《章程》的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 ②监督常务理事会财务开支的合法、合理性;

第二十九条 监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选举产生。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会经代表大会(理事会)讨论表决通过后生效。

第三十一条 《章程》实施中出现需要对某些条款修改、增删时,需由常务理事会提出,由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通过。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于本会常务理事会。

第三篇:浅谈裴氏家族

浅谈裴氏家族

在中华民族的诸多姓氏中,无论是以《百家姓》还是以人口多少来论,在排列上裴氏都不能算是一个大姓,但在西汉以后的二千多年历史中,裴氏家族中所产生的历史名人数量之多却非他姓家族可比,从这个意义上说,裴氏就不能不算是个大姓了。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千余年来,裴氏家族将相接武,代有伟人,确实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一、天下无二裴

裴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97位。裴氏出自有熊氏,风姓,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为远古始祖,为嬴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的支孙封(左非右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裴柏村是海内外裴氏的发源地,故有“族人遍九州,天下无二裴”之说。

闻喜裴氏,是闻名天下的中华望族,是名副其实的宰相门第。历代所修的县志、州志、府志、省志中,裴氏名人几乎占了乡贤录中四分之一强的条目,由此可见其家族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千年兴旺之族,宰相频出一望,功在中华盛世,史书犹沁余芳。这样的望族,这样的门第,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穿透千年风云,穿透历代名相,我们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标榜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典范。

一代伟人毛泽东1958年曾告诉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裴姓)。裴度是唐朝的宰相,也是闻喜人。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胡耀邦曾说:研究中国的人才学,不能不研究裴氏家族。

在山西运城闻喜县裴柏村,村口的墙上赫然写着斗大的3个字:“宰相村”,另一边也是大大的5个字:“天下无二裴”,字有1.5米见方,气势非凡。这都是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书写的。两排字中间书写着顾炎武的《裴村记》。裴柏村是有亮出这么大阵势的底气的,裴柏村的裴氏家族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以及3000多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卓越贡献者,列入正史的裴氏子孙达600多人。

二、裴氏家族的崛起

汉景帝时,裴盖公,时任执掌上林苑、兼管皇家财物和

铸钱的水衡都尉一职。虽说职位并不高,却开始了裴氏家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新局面。自此,裴氏家族在这个舞台扮演了重要角色,创造出裴氏家族光辉而灿烂的历史。

裴氏家族自汉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由于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人才颇多。代表人物有:秀、楷、宪、开、元略、苞、骑、恒、敏、松之、子野、叔业、邃、方明、之高、畿、忌、骏、子烈、宣、询、良、子通、伯茂、佗、让之、诹之、果、谒之、孝仁、宽、汉、尼、鸿、侠、文举、芬之、植、约、炯、堪、粲、衍、政等等,数不胜数。真如群星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因而在近四百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家分裂,频繁地改朝换代,战争连年不断的历史舞台上,裴氏家族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到了南北朝后期已发展成为号称“冠盖三河”的著名的士大夫家族了。为隋唐时期走向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北朝后期,河东裴氏有诸多家族活跃在北方,而南方相对要少得多。北周时,活跃在南方政坛的裴氏精英纷纷北归,与北方的裴氏家族组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隋王朝的建立、一统、以及尔后的治理、巩固政权提供了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人才,实现国家第二次大统一的局面。

总之,以这些杰出人才为代表的裴氏家族,参与了隋建立、统一、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的整个过程,为使自己在唐走向鼎盛进行了一场出色的预演。

三、裴氏家族的鼎盛

裴柏村之所以成为“宰相村”,主要是在唐朝形成的。据《裴氏世谱》记载,在李氏统治唐朝的200多年间,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34人,中书侍郎4人,尚书38人,侍郎27人,常侍4人,御史9人,使21人,大将军31人,皇后、太子妃、王妃7人,驸马18人。所以有“无裴不成唐”的说法。

裴氏家族首先进入唐朝宰相行列的是裴寂和裴矩。裴寂鼎助李渊太原起兵,裴矩在窦建德失败后,奉国玺以山东之地归唐,奠定了他们在唐初的政治地位。其他著名的宰相还有为唐献身的裴炎、裴居道,平定突厥的裴行俭,御书褒奖的裴光庭,鼎新漕运的裴耀卿,慧眼识人的裴垍,中兴元和的裴度等。裴氏家族的兴盛使得李唐王室不得不倚重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联姻就成了最好的办法。在唐初高祖时,宰相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与高祖的儿子赵王李元景为妃,他的儿子裴律师又娶高祖的女儿临海公主为妻;宰相裴居道的女儿嫁唐中宗,被封为孝敬皇后。在唐王室中,有多位公主,特别是唐玄宗把自己的6个女儿都嫁入了裴门。而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也是裴门的媳妇。今天,依然耸立在裴柏村裴氏碑馆中的唐代裴氏家谱碑,仍然在无声地诉说着裴氏家族在唐王朝的辉煌。

唐代的裴氏家族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现了一大批如政治家裴宽、裴伷先、裴敦复,文学家裴说、裴迪,书法家裴漼,音乐家裴知古、裴兴奴,史学家裴光庭等著名人物。唐代小说家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个专有名词,以后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文体,且愈来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爱。仅从自张九龄到李商隐等名师大家的100多首赠答诗中就可以看出当时裴氏的才干和辉煌。其中,诗仙李白就写有13首,诗圣杜甫也写有10首。就连皇帝也为裴氏赠诗,如唐玄宗给裴宽赠诗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柳宗元、韩愈等46人为裴氏撰写的碑文、墓志、记序等50篇,骆宾王、刘禹锡等为裴氏撰写的表启36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裴氏家族在唐代的鼎盛局面。

裴氏家族在政治上的衰落是从唐朝末年开始的。特别是朱全忠在建立后梁政权过程中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马之祸”惨案,裴氏共有114名大小官吏或被杀,或被贬,使这个从裴柏村走出的世族名门遭受到沉重打击。唐朝之后的五代战乱不断,逆境中的裴氏家族仍然走出了后梁宰相裴迪、后晋宰相裴皞。

四、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

翻阅厚厚的两卷《裴氏世谱〃列传》,从汉到清,近200人的传记,每一个人都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要记述完他们的业绩,恐怕得写一部巨著。

裴氏家族自魏晋以来辉煌1900多年的史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份家族健康发展的标本。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

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3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

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在《裴氏世谱》的《列传》、《列女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例子:裴炎在弘文馆就读时,“每逢休假,他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裴休“童时与兄俦、弟俅偕隐济源别墅,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出户”。而裴植的母亲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五、三日乃引见之,督以严训。”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勤奋好学与家人的严格管教,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

另外,裴氏家族还通过灌输“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思想,给子孙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从《裴氏世谱》中绘制的“裴氏祖庙”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祖庙的门口立有“气众山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石碑。他们把裴门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传、优秀的诗赋文章、皇帝下的诏命、历代名人为裴氏写的

赠答诗、墓志、碑文、表启等录入《裴氏世谱》,以此来教育和激励裴门后人。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没有不上学的孩子。改革开放以来,村里考上大学的有60多人。

裴氏为千年荣显望族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两千余年来,裴氏家族的兴隆与辉煌,引发着人们的深思。7

第四篇: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海上创业记

荣氏家族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的一部传奇。

历经百年沧桑,中国昔日的故家旧族,绝大多数都已渐趋式微,而荣氏家族依旧宝刀不老,兴旺发达。但是,在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们兴旺发达的时候,却忽视了他们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一面。本文作者访问了荣宗敬先生的小儿子荣鸿庆、女儿荣卓如,以及荣家族人荣德庆、萧德泉,荣家企业的老职员龚树标先生,方知荣氏企业走过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其中曲折鲜为人知…… 老太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荣家的老家在无锡荣巷,位于无锡市西郊。荣宗敬的祖父荣锡畴当家时,开始做点长途贩运的小本生意。他常驾着小船往来上海,赚些蝇头小利,贴补家用。荣家和江南许多家庭一样,在太平军洗劫苏南的时候,不幸遭到空前的劫难。荣巷全镇的男人几乎无人幸免,荣氏家族的男人只剩下了一个,这就是荣宗敬、荣德生的父亲荣熙泰。这似乎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在太平军攻入无锡的前一个月,他经人介绍去上海当学徒去了,幸而躲过了一劫。

那年他仅仅14岁。果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有一个叫荣俊业的族叔在南方当官,于是就去投奔他。碰巧这位族叔是位非常热心而擅长交际的人,就把他安排在厘金局当管事,从此一干数十年。荣熙泰没有辜负上苍赋予的一线生机,最好的年头能够月得俸银30两。他省吃俭用,积少成多,为日后荣家的崛起,准备了最初的第一桶金。荣宗敬三闯上海滩

荣宗敬14岁的时候,也像他父亲当年一样,一个包袱皮卷了全部的行李,跟人乘船到了上海,去一家铁锚工厂当学徒。不幸的是还不到半年时间,荣宗敬竟大病一场,得了伤寒症。其母得知后连忙赶到上海,雇船把他接回家。这是他“出师”上海滩的第一次受挫。

第二年3月,当病情稳定之后,他那争强好胜的个性又膨胀了起来,在家里实在待不住了,又回上海,继续学徒生涯。这回他是进永安街上的源豫钱庄学生意。三年“萝卜干饭”总算吃完了,他进入森泰蓉汇划字号(专营汇兑业务的钱庄)当跑街,负责无锡、江阴、宜兴三地的汇兑收解业务。孰料又是好景不长。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森泰蓉钱庄倒闭,使荣宗敬又陷入失业,只好再回无锡老家。

俗话说“祸不单行”,正当荣宗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弟弟荣德生也从广东卸任回来了。他们合计来合计去,觉得与其给人家打工,还不如自家办个钱庄,反正爷仨都是干过金融的。1896年,他们集资3000两银子,自掏1500两,在上海办起了广生钱庄。荣宗敬当经理,荣德生管账,3个月后又在无锡设立分庄,他们终于迈出了荣家实业的第一步。

谁知这个艰难的开始也不顺心,才办了半年,他们的父亲荣熙泰病逝了,年仅48岁。第一年结账下来,钱庄并无盈余;第二年也业绩平平,合伙者不高兴了,终于撤资而去。那时他们哪里想得到,创业竟然这么难!

四台石磨“变”成了十四家面粉厂

后来他们发现,在上海与无锡的往来汇兑中,上海英商增裕面粉厂和寿州孙家的阜丰面粉厂采购小麦的款项占了一大半。细心访之,才知面粉业有巨大的利润可赚,这就大大吊起了荣宗敬举办面粉业的“胃口”。

这回荣宗敬仍旧集资3.9万两,托瑞生洋行代买了四台法国石磨,配上英国机器,采用60匹马力引擎,开始办厂磨面。他们先在无锡太保墩办起了荣家的第一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时在1902年。尽管当时只有三十余名职工,每天日夜加班也只能生产300包面粉,在当时属全国规模最小的一家,可是这毕竟是荣家企业的第一步。

三年后,他们已购置了六台英式钢磨,每天可出粉800包,年终结算,已能赢利6.6万两了。到1912年,年盈余可达12.8万两。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一个极其难得的全速发展时期。荣家兄弟抓住此千载良机,接连办起了一系列的福新面粉厂。从1912到1921年十年间,他们共经营了十四家面粉厂,所生产的面粉,占了全国民族资本粉厂生产能力的31.4%,于是,“面粉大王”的桂冠就非荣氏莫属了。

“棉纱大王”碰上了多事之秋

荣宗敬当时的魄力简直无人可比,1907年时还只是跟人家合作办了一家棉纱厂,1915年后他们的面粉根基已稳,逐渐可以执全国之牛耳了,于是腾出手来办棉纱厂。当时,他们办面粉厂接连办了十二个,棉纱厂接连创办了九家。这倒不是因为荣宗敬一下子手里有了多少多少钱,而主要是经营方法、经营理念的超前,与当时国际上大公司的做法接轨,办好一家厂子就抵押出去,取得抵押贷款后再办第二家厂。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开始影响中国,各国为谋求出路,纷纷向外倾销剩余产品,外国商品一船一船地运抵上海。1932年“一·二八”淞沪之战,申新系统有七家工厂先后停工,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荣宗敬曾这样描绘当时的情景:“……无日不在愁城惨雾之中。”他请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可是石沉大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荣宗敬派他的侄子、荣德生的长子荣伟仁连夜去无锡,向其父搬救兵。第二天凌晨四点,荣德生父子携大笔有价证券到上海,与中国银行经理宋汉章商量抵押贷款,再加上部分工厂的固定资产,以600万作担保,方才贷得500万元款子,算是应付了燃眉之急。一代实业巨子的最后岁月

人常说祸不单行,荣家亦没能例外。1932年日本人进攻上海,爆发了“一·二八”淞沪之战,荣家的申新系统的七个工厂一度被迫全部停产。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又成战场。荣家的很多企业都遭到重大损失。首先是工厂被炸,除了在租界内的申新二厂和九厂以及福新系统的二、四、七、八厂之外,其余各厂均不同程度地在战火中惨遭焚毁,损失巨大,尤其是申新一厂和八厂迭受轰炸,十三万锭几乎全毁损。更要命的是日本人还通过汉奸胁迫荣宗敬先生出任伪职,荣先生的处境极危险。

在朋友的帮助下,荣宗敬于1938年1月4日的深夜从家的后门出走,乘上一位英国朋友的轿车疾驰黄浦江边,登上停靠在那儿的一艘加拿大的轮船,悄悄驶往香港。

第五篇:谭氏家族

市坪仡佬族--谭氏家族变迁史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家谱,是千秋万代子孙的根系所在;所有子孙儿女的精神故乡,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家宝”。现根据现有正安谭氏族谱及德高望重长者的讲述,对正安市坪一带谭氏家族的变迁发展进行整理汇编,以供研究和传承。

寻根溯祖

继承祖德

1、出自嬴姓。黄帝之后皋陶有子伯益,为嬴姓。周朝时,伯益之后被封于谭国。公元前684年,谭为齐国所灭,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此说最为普遍,已为古史和民间谭氏家谱所佐证。

2.出自姒姓,即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子爵,其分土在今济南历城之间,见灭于齐桓公,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

3、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4、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于今广西大部分地区。

迁徙分布 德垂后裔

谭氏起源于山东。先秦时期,谭姓主要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唐、宋时期,谭姓第一大省为湖南。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明、清以来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鄂谭姓大聚集区。北方则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中心的谭姓群。当代,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37.8%),四川(重庆)(14%),广东(8.7%),湖北(6%),山东(4.8%),辽宁(4.7%)江苏、浙江、广西、贵州、福建、云南、安徽、河北、河南、山西、峡西、甘肃、热河、察哈尔、辽宁。在国外,则由东南转向为美洲、欧洲和大洋州、加拿大、美国、?檀香山、墨西哥、古巴、巴拿马等许多国家。谭氏自春秋立姓开族,在2700年的历史变革中,已遍全国各地,现为当代第65位大姓。

正安市坪谭氏家族(郡望堂号:弘农郡),起籍于江西陵江府,分支于四川涪州,现重庆市涪陵区,在涪州共有谭氏祖祠五座。传说,元朝时期,谭氏一户有弟兄八人,其中五个被封为侯,三个考中状元,被称为“五侯三状元”。由于朝廷的腐败加之奸臣谗言,“五侯三状元”被朝庭追杀,到达江西陵江府兄弟八人决定各奔东西,即赋诗一首,作为以后认宗时记证。诗曰:

元朝本是将相家,洪兵赶散入西涯。泸陵岸上分携手,时遇江边一柳芽。咬破指头书血字,一家分作百千家。若是本家来相会,对得诗句是一家。

后来谭氏五祖由四川涪州辗转迁居到市坪,在市坪谭家坎(现和睦溪重间寺)定居。一世祖谭薬(安葬于务川县铁窰小井,风水格局非同凡响,墓穴处两水交汇,水质清静流缓,近水而不闻水声,收巽水入局,可谓富贵无边、子孙绵延。)携李氏祖婆生谭继宗、谭继先、谭继仕三兄弟,一世祖谭薬所生三兄弟分别在三合水、谭家沟、白水窝择良地定居繁衍生息。

在分居的第四代,三合水长房四世祖谭 易携祖婆谢氏生谭大业、谭治业、谭开业、谭先业四兄弟,在三合水修建了谭氏祖祠,据了解,在当时的谢坝、市坪所有的祠堂中,只有三合水谭氏祖祠是二道天井,并且建造精致、气势宏伟,图案雕塑精美,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后毁于文化大革命。

现在,市坪谭氏家族(郡望堂号:弘农郡)原字派为“薬继勝 業,傳萬世忠孝先,學道明孔聖,遠愚書启大,文章高仲举,福禄永朝天”,现在常用的字派为三十二字“书克明礼,象行世美;藩白名流,同堂进士;代生秀英,应昌乃尔;长庆鸿修,发此善记”。到目前为此,市坪谭氏家族(郡望堂号:弘农郡)共有谭姓人口 户 人,其中,三合水 户 人,外迁街上 户 人,谭家沟 户 人,红花岭 户 人,白水窝 户 人,三尺坝 户 人,鱼塘 户 人,刀唐坝 户 人。与此同时,在三合水、红花岭等地,谭姓人始终与聚居的申、吕、李、罗、魏、周、朱姓等人和睦相处、荣辱与共、和谐发展。

谭氏祖训 流芳百世

敦孝悌,以全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明礼义,以厚风俗。务本业,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物。守国法,以当义民。勤读书,以明事理。慎交游,以端品德。

解析:

敦孝悌,以全人伦。孝悌为百行之首,凡为人者,当尽孝悌之道,尊老爱幼,恤孙养寡和睦家庭。

笃宗族,以昭雍睦。宗族为万年所同,虽支分派别,则族为则源同一派,凡我族人,应同其济,危病相扶,患难相帮。

和乡党,以息争讼。和睦乡邻为处世之道,视乡党为兄弟,守望相助,遇事应谦和相让,勿争执勿械斗,勿兴讼。

明礼义,以厚风俗。礼义乃人生之本,莫恃势骄横,莫附强凌弱,莫显富贱贫,做一个正人君子。

务本业,以足衣食。仕农工商,各司其业,业精于勤,荒于嬉,要靠自己双手勤劳创造财富,自实其力,不得游闲放荡。训子弟,以禁其非。持严教训子弟,非人之事莫为,不义之财莫贪,戒嫖娼,戒吸毒,戒偏行。

尚节俭,以惜财物。勿慕一特之虚荣财尽其用,凡事要量力而行,免致以后穷窘难堪,人生不可一日无财,知俭则常足,奢侈常不敷,谨记此理。

守国法,以当义民。义乃八德之一,人能行义,则不生私心贪欲之念,应以正心做事。义民乃贤人、笃义之民。守国法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

勤读书,以明事理。多读书,读好书,博览群书以知天下事理。明白事理学会做人,要做人,做一个好人,人的学习应该跟吃饭一样,每天不学习大脑就饥饿,学习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成功的保证。一个爱好学习的人必定是一个大有希望的人,一个爱好学习的家族必将是一个发达兴旺的家族。

慎交游,以端品德。人生做事未必可以独行,交游朋友不可少。孔子诲子曰: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若交友昧不择人,遇不良之人常往来,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被诱之以妄,激之而生事,朋比为奸,小事则失廉耻,大事则丧命,此皆交友不慎之故也,吾人切记。

名人引领

示范带动

谭子:古谭国国君,谭氏开姓祖先。

谭纶:明代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与戚继光齐名,世称“谭戚”。谭希思:明中宪大夫。著有《大明纂要》、《四川土夷考》,均入《四库全书》。谭嗣同(1865-1898):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浏阳人。

谭绍光:太平天国慕王,广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英勇善战,1860年因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杭有功,被封为慕王。1862年率军围攻上海,打败英法联军、华尔洋枪队,后又转战太仓、昆山,屡创敌军。

谭人凤(1860---1920),字石屏,名有时,号符善,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汉族,湖南新化县人。清咸丰年农历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于新化县福田村(今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谭人凤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同盟会早期会员和重要骨干,在武昌首义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

谭鑫培:京剧艺术家,演员。

谭宗浚:谭家菜创始人。有人说:“戏界无腔不学谭(谭叫天即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指谭家菜)”。

谭延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主席、复任行政院长。世代书香,上将军衔,为湖南谭氏望族。

谭震林:开国将军,(1902—198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攸县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谭政:开国大将,(1906.06.14—1988.11.06),原名谭世铭,湖南湘乡人。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 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谭政大将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

中将:谭甫仁、谭希林、谭冠

三、谭家述。

少将:谭天哲、谭开云、谭友夫、谭友林、谭文邦、谭右铭、谭知耕(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谭善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谭姓当代将军有:

谭乃达(1938.6——)中将军衔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吉林省农安县人。大学文化。1956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谭冬生(1940年10月--)中将军衔;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湖南攸县人(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之子)。

谭悦新:中将军衔。1999年12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202_年12月-202_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其他当代少将:谭恩晋、谭仕禄、谭明、谭一兵、谭振亚、谭玉龙、谭树贤、谭民、谭跃进、谭本宏、谭健。

遵义谭姓名人有:

谭剑锋:男,汉族,1957年5月出生,遵义人,历任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等职,现任贵州省遵义市政协副主席。

谭诤:女,汉族,1972年8月生,遵义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历任共青团贵州省遵义市委书记、党组书记(任三届市委候补委员、委员;202_.06当选为团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余庆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谭海:男,大学本科,历任赤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赤水市委常委、副市长;赤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赤水市委副书记、赤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 书记;现任赤水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谭维礼: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湄潭人,现任遵义市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正县长级)。

谭华伦:男,汉族,1965年11月生,余庆人,省委党校在职大学学历,现任遵义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委组织部干部调配科科长。

谭智勇,笔名知用、矢力,1955年生于习水,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历任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高级政工师。著有专集《美酒河行》、《中国的节日》、《赤水情丝》、《四渡赤水》、《西藏行》、《千里赤水河行》、《谭智勇散文小说选》等。

谭绍鹏: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现任遵义市供电局局长。

谭春华:男,汉族,正安人,历任正安县林工商公司经理(正科级),亲自推动了正安县林工商公司市坪乡三合水采育林场的成立、发展和壮大。

谭义强:男,1957年出生,正安人,历任正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现任正安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

谭氏家族(郡望堂号:弘农郡)自定居市坪以来,有双神枪手谭德英、秀才谭学林等已故名人,改革开放以来,谭氏家族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到目前为此,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毕业22人,其中一本重点3人,二本19人,专科8人,中专毕业有20人,国家干部18人。

由此,不禁感慨万千,乃起而赞之曰:

谭氏文化,博大精深。千年传递,一个声音: 不眉权贵,刚强勤奋。文韬武略,只为忠臣。

长流李氏家族代表会议纪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