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就业平台建设计划书
搭建目的:建设和拓展大学生就业平台,促进就业形势逐步好转,实现我校大学生就
业良好就业机会
搭建方式:利用校资料室和现有的一切资源
实施步骤:
1.建立资料库(整理和添加资料库)。
a.专业信息:以各专业分门别类的整理一下。例如;物流(物流 港口 报关
与国际货运........)汽车(汽车维修 汽车检验......)计算机(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程序设
计......)等等。
b.就业动态信息资料库:收集一些企业(公司)的资料。例如:企业相关
介绍企业招聘信息等等。(定期举办大学生招聘会,收集一些企业公司的资料)去一
些网上人才市场看看搜集资料。
2.建立就业咨询平台:
a.求职登记:进行对求职者进行登记(登记表格由部门人员另行制作)b.求职咨询平台:
网上资讯平台(由于资金等各方面问题,这个暂定。若资金允许,再
另行策划)
就业服务平台:校就业服务中心成员安排服务咨询。
c.求职测试:
利用网络或者纸制问答形式提问(包括 求职意向 求职企
愿 求职鉴定)最好要有求职信。
3.进行人工交流(服务人员和求职人员一种互问互答的方式了解求职方面的资料)指导求职方法:
职业测评
人格测评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由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而形成一种习惯化行为系统。人格测
评可以明确受测者稳定的行为特征。可以对个人生涯领域定位、发展路径选择、团队互动模
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对团队可以测知其团队特征与有效互动模式。是经常使用的职业测试类型。
能力评估能力是人可以改变外在世界的可执行行为,它不是一种潜力,而是一种外显的行为系统。通过本部分的测评,可以了解你的能力结构,明确胜任特征。加德纳最新的能力理论认为,人至少有八种核心能力。在本部分测评中,主要涵盖了与工作密切相关的能力的评估。是按照使用者自身能力判定的职业测试类型。
价值倾向价值在内在的认为某事、态度、观念重要,并认同之、践行之的内在动力。比如著名的职业锚理论,即为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Schein通过对一群MBA学生从事职业的走向做长期追踪而产生。即为们可能改变工作,但在改变的多个工作中却可以归纳出一些共性的特征,此即职业锚。职业锚只是价值倾向中一种分类方法。价值倾向是职业测试的一个重要分支。
4.求职综合鉴定:以书面的形式提供就业指导方案
预期成果:创造我校大学生合理 科学 有效的就业平台
所需经费:待定。
策划部门:校就服
第二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2011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十一五”以来,市中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建设全市民生殷实首善之区,把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充分就业和谐社区、星级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以全市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开展为契机,不断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形成了以街道、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就业服务为重点,以“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失地群众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十一五”以来基层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平台建设情况及主要做法
“十一五”以来,全区各镇、街道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每个所配备2名以上专职劳动保障管理员,每个社区配备1名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每个村确定一名村委成员负责劳动保障联系工作,全区57个社区226个村中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共计283人。全区57个社区已全部建成“一厅式”社区服务中心,并将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纳入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并投入正常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大,功能齐全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十一五”
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265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90人,困难群体就业174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09人。自主创业9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7年全市基层平台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全区有4个社区被列为全市基层平台建设示范社区,其中,越河街道古路沟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2010年南苑街道新园社区、越河街道武胜桥社区又被评为全省“充分就业星级社区”。
在近年来的的基层平台建设工作中,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中列为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加大责任落实力度。主要做法:一是加大对平台建设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了居村集体资产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居村集体经济优先吸纳居村劳动力就业。制定了失地群众就业援助计划,建立就业培训基金,加大了失地群众转移就业和困难群众帮扶就业的政策帮扶力度。做到重点倾斜支持,确保就业资金特别是用于基层平台建设的资金及时到位,为社区就业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近年来,投入到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资金逐年增加。二是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全力推进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按照基层平台建设机构、场地、人员、制度、经费、工作“六落实”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基层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由区人社、民政、财政与各镇、街道积极协调配合,充分开发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工作中重点抓了服务平台的“三化”建设:即台账管理规范化、服务流程便捷化、服务职能标准化。明确工作职责,全面掌握各自所辖区域内居民就失业状况,有序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就业帮扶。各基层平台根据所担负的任务,重点搞好包括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困难群体申报帮扶、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提供就业信息等在内的各项服务工作。特别是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各社区广泛开展“送服务、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活动。四是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我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在发展服务业和商贸业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坚持把挖掘就业潜力、开发就业岗位作为促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按照“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就是一个目标。即全力实现充分就业,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积极开展工作。“二”就是两个优先。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安置失地群众。“三”就是三个围绕。一是围绕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鼓励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二是围绕城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增加社区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不定期举办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特定群体专场招聘洽谈会,推动、引导城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就业工作。三是围绕城中村改造谋划社区就业岗位。抓住我区城中村改造的机遇,鼓励居村发展
楼宇经济,为困难群众、下岗人员、失地群众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经营部分店铺或租赁一些摊位,在新建小区的物业管理中预留部分岗位安置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四”就是四个结合,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开发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辖区单位剥离部分社会化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发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老年人服务的需要,开发健身娱乐及老年生活照料等岗位;结合社区公共管理的需要,开发社区管理公益性岗位。形成社区就业新模式,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及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基层平台建设中,一些制约工作深入开展的矛盾和问题日趋突显。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投入欠缺。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需安置和帮扶的城镇失业人员大部分来源于城区市直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的原有职工都居住于我区各街道所属的社区居委,企业破产后失业人员的安置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势必会导致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的进一步加大。目前我们正积极按照上级制定的就业帮扶政策对城区零就业家庭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有针对性地就业帮扶。但由于我区财政资金紧张,对于就业再就业扶持金和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就业帮扶工作的开展。其次,上级下拨基层平台建设资金缺乏统筹规划。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系统内各部门为满足自身工作需要,分别向基层平台下拨专项建设资金,但这些专项资金都具有严格的使用规定,且各部门下拨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项目重复,从而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充分用到基层平台建设最需要的方面,存在资金重复投资,利用率低的现象。二是平台建设场地困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在平台建设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区,受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场地建设成本过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村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还不够高,条件还不够完善,各村社区普遍存在工作场所没有安排,有牌子没房子,有机构没队伍的情况。三是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管理体制不统一。目前我区从事公共就业服务与管理的工作人员,从管理体制上分为两类:一是区级就业管理机构包括各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行政编制归区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二是各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分别归属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管理。由于管理体制不统一,造成工作开展不同步、不协调现象的发生。
三、基层平台建设下步打算
近期,省厅下发了《关于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讨论稿)》。结合我区基层平台建设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机
构。重点加强镇、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解决 镇、村基层平台滞后问题,平衡城乡发展;二是理顺工作管理体制,工作协调统一。不断完善充实工作职能,以人才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为重点,将其全部纳入服务管理范围。规范简化业务流程,最大限度为群众服务;三是充实基层平台工作人员队伍,继续通过公益性岗位等渠道面向社会聘用。同时对其加强业务培训,熟知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二0一一年五月一日
第三篇:青州市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青州市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前段时间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文件中的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关精神,结合本次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领导对《各县市区申报的2011市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评估认定和基层就业平台规划建设调研》通知中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专门召开领导会议,布置好迎接工作,经过研究,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层平台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1)基层平台机构建设情况。
1、名称设置情况。按照青州市委市府《关于镇街道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专门组织镇、街道、园区负责人工作会议,要求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将镇、街道原先设置的劳动保障所统一更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在大社区、社区行政村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在城区的网格化大社区还专门建立社区党委,社区工作委员会,由同级党委政府统一管理。经过前段时间的工作,我市12个镇、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及已经运行的新组建的15个大社区和所有的行政村机构设置都已全部完成。
2、场所建设情况。为更好的推动基层平台公共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设施,要求常驻人口9万以上的,基层平台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常驻人口在6-9万的,建筑面积要求达到200-300平方米,常驻人口在6万以下的,建筑面积要求达到120-200平方米,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其建设面积要达到150平方米以上,为确保建设达到要求,对新组建的大社区,市里对每个社区平均补助30万元,在实际拨付资金时,我们采取评选树优的方式,实地对场所建设采取综合评价,对建设场所重视程度高的,建设标准好的,在资金、设备上采取倾斜的方式。扶持一批亮点,反之,对工作拖拉的,采取全市通报。并和市里年底对各街道的综合评分挂钩的方式,确保场所建设达到标准。截止到目前,我市12个镇、街道和1个园区都已更名完毕,场所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并按照要求成立服务窗口,配置桌椅、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配置电子屏、信息栏,还成立了监督工作台等监督设施。
(2)人员配备情况。为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的正常运转,要求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所辖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配备工作人员4-5人,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城区新组建的大社区,都要设立服务站,配置人员1-2名。各行政村配备1名协管员。《关于镇街道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工作人员由各镇街道从现有在编人员中调剂,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到目前,我市12个镇街道和1个园区大社区和行政村都已按要求配备了工作人员,并陆续参加了市人社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人员已全部到岗,并已开展工作。
(3)市及县市区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根据潍坊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关于开展2011市级“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评估认定的通知》要求,我们认真组织,精心研究,结合各个镇街道和社区的意见,经过初步认定,今年我市申报两个社
区,一个是:王府街道办事处衡王府社区;另一个是:云门山街道办事处徐桥社区。
(4)对《关于印发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工作要求,我们前段时间,精心组织,以开展了此项工作,并成功迎接了省人社部门对我市的服务平台的检查验收工作,并得到领导的肯定。前段时间,我们根据潍坊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的要求,专门写了材料并报送潍坊。
(5)当前我市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打算和建议。
1、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市的平台建设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表现在:1业务衔接不到位,虽然工作已开展,但由于刚刚开展,在工作制度创新上还还缺乏创新意识。在基层工作中,与部门下放到社区平台业务的衔接还需要完善。2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还有待于提高。3场所建设方面。各个平台场所建设中存在着差距,由于每个乡镇的条件不一样,有几个乡镇的基层站所存在面积偏小,距离较偏,不是很方便群众办事。
2、下一步的打算和建议。为更好的做好我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本着怎样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的宗旨,努力探索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更好的使基层平台服务跟上社会的形势发展需要,下一步,我们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不定期走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采取让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就业基层平台管理科,采取定期不定期到基层平台中指导工作,实地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向上反馈,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定期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由于好多基层工作人员才接触这项事业,以至于对政策、业务的了解不是太深,导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对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使其不断熟悉、掌握业务,提高办事能力。
3定期召开基层平台公共服务所、站负责人座谈会。对每个基层平台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取定期召开基层平台负责人座谈会,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取长补短,以促进工作。
总之,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层平台工作中,我们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在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紧紧抓住省人社部门在我市试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大好形势,加倍努力,更好的开展工作,把我市的基层平台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一个台阶,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二、就业援助工作情况
(1)为做好我市的就业援助工作,我市每年举办“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三八妇女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等大型专题招聘会,活动中我们都精心组织,通过本地媒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用人企业和就业者知道这些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供需双方见面,极大的缓解我市劳动供需矛盾,稳定了就业形势。
(2)今年我市新开发了环卫保洁工、保卫工、保绿工240人,加上去年招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今年继续留用一年)66人,共计306人,超额完成任务。
三、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
(1)我市开展的小额担保贷款现有情况。今年我市加大力度,协调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优惠政策,以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失业人员、复退军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六种人群的创业欲望,大力支持他们再创业和自主创业,扩大现有企业规模,带动更多的就业。截止目前,我市累计发生个人小额贴息贷款共计65人次,发放小额贷款金额721.8万元,其中小额贴息贷款额317.8万元,总贴息金额113537万元。
(2)小额担保贷款的下一步打算。为更好的做好我市的这项工作,我们这项工作专门由青州市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基层就业平台管理科负责,并拿出一人专门办理此项业务。我们积极加大宣传力度,专门印制材料向社会发放,并请电视台制作我市就业创业专题片,采访已贷好款的商户,让他们谈谈政府出台这项政策的好处。以扩大宣传,带动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人来贷款,扶持他们创业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大大缓解我市的就业矛盾。
我市实行个人自主创业贴息贷款以来,凡符合贴息贷款条件的个人工商户,积极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只要符合贴息条件的,我们积极协调银行贷款部门为其办理贷款手续,银行也大力支持这项工作,主
动介绍符合贴息贷款条件的工商户来申请贷款。有力的支持了我市广大符合小额贴息贷款的自主创业人员,促进了就业,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
第四篇: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制度
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规章制度
第一章 工作职责
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职责是承担辖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承办区、镇劳动就业机构交办的有关劳动就业工作任务,业务上受劳动就业部门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工作职责包括:
一、劳动政策、法规宣传和咨询:宣传国家和省、市劳动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并提供咨询服务。
二、就业与失业登记工作:协助镇(街道)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开展辖区内劳动力的就业失业登记,建立劳动力动态管理台帐,并定期进行调查,做好辖区内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有关统计监测工作。
三、就业服务:收集辖区内的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信息,为辖区内城乡劳动力提供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
四、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援助政策;协助各类就业人员、各类用人单位申领各种就业补贴;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对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五、完成镇(街道)劳动就业机构交办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第二章 服务规范
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要以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为己任,坚持人本服务宗旨,努力规范服务行为,具体要求是:
一、工作人员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工作场所卫生干净。
二、做到接待群众热心、解答问题耐心、办事处事细心、帮助群众诚心、提供援助贴心、服务充满爱心。
第三章 人员管理
一、人员配备
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按现行工作需要,每个村(社区)1名专职人员。
第五篇: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结合襄州区目前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我区城乡就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统筹城乡就业、全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新形势下,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就业与创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构建设方面的现状
目前,全区各乡镇都已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按照规定配备了工作人员,基本达到了“六落实”的要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在全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基本上都有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
1.2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管理问题
目前我区所有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双重身份,隶属所辖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资没有着落,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对劳动就业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成长进步和发展。
1.3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经费问题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承担着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担,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没有工作经费,没有收费项目,也没有预算外收入,由于人员没有编制,工资没有着落,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4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由于不固定,所从事的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只能满足于上级交办的工作,对于一些需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考不够,把握不清,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1.5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建设问题
我区人口密度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经济还不够发达,在短时间内还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完全实现“金保工作”的各项指标要求。这样,大量的工作就必须在区劳动保障局办理,造成了很多困扰。
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要求,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对于加快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并作为考核乡镇和提拔使用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促使乡镇政府和党组成员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二)建议规范公益性岗位,合理配置与管理
认真落实对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规定政策,真正做到机构、场地、人员、制度、经费、工作“六落实”。确保每个乡镇配备2—3名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每个村配备1个公益性岗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逐步形成村镇一体、信息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村级协管员这一点带动各个自然村这个面,实现网络的全覆盖,为深入开展职业介绍、培训就业及其他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保证。
要充分发挥行政村、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发挥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大劳动保障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项就业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业务政策多,涉及范围广,需要对基层工作人员及各村级协管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建设成有文化、素质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队伍,逐步以专职取代兼职,以稳定的队伍为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建立《公益性岗位作风和目标考评制度》,根据制度规范工作作风、设立年终考评标准,对考评不合格的协管员矛以解聘,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设置与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投入
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公共就业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及时拨付劳务工作经费,确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以便正常开展工作。
(四)加快“金保工程”的推进速度
建立局域网,实现“五险合一”以及网上查询、网上传输、网上审批业务。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全覆盖、资源共享,上通下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效能,及时为群众提供所需要的周到服务;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力度,拓展就业信息覆盖面,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
(五)加大培训基础建设
要加大培训基础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固定的培训场所、培训教师及实训基地。不断扩大培训及鉴定科目,满足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能学有一技之长,提高成功就业率,并做好培训服务跟踪服务工作。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通过整合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各项服务资源,基本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使乡镇、农村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