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资源[5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7-106252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5 18:06: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要能够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合理使用教科书,但教科书只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之一。教科书不应当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时的模仿对象,而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学校校园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边观察边探究交流,讨论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校园中是四边形的建筑物,如:花坛、黑板、墙报、篮球挡板、教室、大门等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比较。在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再进行讨论,探究,小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其实,校园里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它们是最直观形象的“活”教具。学生可以摸,可以看,可以感触,可以比较......这比教师在黑板上循规蹈矩的画图形讲解更真实,更具体。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适时地利用校园资源来进行数学教学,既让数学融于生活,体现生活中学,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合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课堂上我们要反复地琢磨、恰当处理好并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让错误“美丽”起来,从而变“废”为“宝”,提高课堂效率。

1.变“错误”为求知的欲望

学习中的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学生在运用长度单位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有的学生说课桌高1分米、数学书厚1米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教师不妨把学生出现的错误收集整理,并进行筛选,将找出的特点较强的错误以小朋友的语气写一篇数学日记:“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的牙刷,挤出1米5分米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和1分米4厘米高的哥哥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椅子上,拿出1厘米长的铅笔在5米厚的练习本上,开始做作业。”

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篇数学日记展示给学生看。看过之后,有的学生哄堂大笑,有的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大家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并且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床应该是2米的,如果是2分米,只有筷子这么长怎么睡觉呀……这样一来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你们在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学生听后一片哗然。这样可以使学生愉悦地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变“错误”为创新的思维

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巧妙地给以点拨、适时地给以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的新境界。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正当同学们齐心协力想办法时,有位同学说道:“老师,我有办法,35-6,5-6不够减,用6-5就行了,6-5=1,30+1=31。”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路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说:“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可以说给大家吗?”他说:“个位上的5和6相差1,就用30+1……”话没说完,他马上用小手捂住了嘴,“哟”了一声,“老师,我刚才说错了,不是30+1,应该是30-1=29。”我赞赏地点点头。原来他是用“差几减几”的思路解决的。像这样善待、宽容、利用错误,就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达到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

?辑 _ 李刚刚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远程教育设备的配置,宽带的开通,大量的教学资源呈现在我们面前,并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但盲目使用,只能给学生刺激过多、压力过重,反而增加学生负担,造成疲劳,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思考:数学课堂教学什么样的网络资源使用最有用?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找准最佳作用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精选网络资源,才会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切实发挥它的辅助功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一、精选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内容

要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尤其在新课程实施中,数学课的情景创设极为重要。只有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就会处于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状况。因此,教师在这个切入点上不能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图画,要精选网络教学资源,选择最优的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索学习状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精选有利于理解知识点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教学中就要精选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网络资源,能起到纽带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三、精选有利于突出重难点的内容

1、学习的重点

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有其重点,抓住了它的脉搏,其他相关的内容就会迎刃而解。在这一点上精选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突出和强化重点。在教学重点处,只要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理解的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是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抽象性等因素造成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几何知识、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新知建构带来困难。教学时,教师精选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来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化难为易。

四、精选有利于突破难点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以及知识的相似性,而常常混淆不清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精选网络资源,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在自身和教学内容间,建立起能够互相沟通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变模糊为清晰,从而突破知识点。

以上只是简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精选网络资源几点做法,要真正用好网络资源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因素去综合考虑,精选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网络内容,让网络资源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的研究

结题研究报告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1、新课改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这种改革不只是教育内部的事,而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它意味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不断完善。202_年秋季江苏省已全面正式进入高中新课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提出要使学生: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提高文化素养,养成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论世界观。”而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和态度;体会数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数学真理的相对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数学文化应尽可能有机地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学科教学强调的是学科自身的体系性、逻辑性、严谨性和系统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存在过多的短期“功利色彩”,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恰恰忘了也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忘记应让数学教育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让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因此,充分认识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确立科学与人文并举的教育价值观,开发和利用人文资源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课题。

2、教材实施的要求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都有大量的“探究与拓展”问题,并有许多的链接和阅读材料,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人文资源,它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内容内隐的人文价值,体验数学知识生成的创造价值成为可能。

二、几个概念的界定

1、关于对人文的理解

关于人文,《辞海》中是这样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太过于抽象和概括。这里的人文,我们主要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2.关于对人文资源的理解

所谓人文资源,是指人类为开辟、发展和完善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造利用自然、改造社会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可供利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人文资源是由历史上的人们所创造和积累的遗产,是以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种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其他任何资源都无法替代的资源。

人文资源的主体是历史遗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人文资源包括以下三种形态:其一,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二,是以制度、观念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遗产。其三,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文化遗产。其中人文精神文化遗产资源在人文资源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人文资源由于都是“人为”的产物,因而它们都必然表现为一种物质与精神密切结合、互为作用的有机整体,而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已经蕴含了相当的人文精神,融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中的许多东西,又正是通过这些有形的物质载体被印证,才使其摆脱了子虚乌有、虚无飘渺的困境。二者以形显神,以神统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人文资源饱含生机,独具魅力。

本课题所指的人文资源主要指精神文化的形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兴起是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兴起为先导的。该理论力图证明:“每个人具有先天性的友爱、求知和创造等潜能,这些潜能必须发挥出来,人的自我实现则是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发挥的一种动态的、形成的过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人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的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因此,必须制定出适应的课程,培养作为促进者而不是权威者的优秀教师,来作为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最可靠的载体。”

2、新课程标准的引领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须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明确提出“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理解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美,增强创新意识”、“在数学探索、应用的过程中,强化社会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等等。该课题的研究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人文数学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个案分析法

即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文资源素材进行收集,对其进行人文资源方面的分析研究,作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根据实际需要指出处理措施的研究方法。

3、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

1、从教师方面看

通过研究,引发教师对数学人文现状的理性剖析,从而以更为客观、理性的眼光来组织人文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最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人文素养。

2、从学生方面看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求实、创新等人文精神。

六、研究内容

好的数学教材总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我们在强调教材工具性时,首先要有效开发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将数学教学融于当今改革开放、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形势中,融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本课题以设计充分体现数学与人文精神整合的典型教学课例,也就是案例研究为主要内容。

第一,要让学生体会数学内容内隐的人文价值。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猜测、矫正、调控、探索和创新等。

第二,还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生成的创造价值。如果说,数学学习内容内隐的人文价值还有一定的依附性和外在性的话,那么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就是高层次的人文教育追求,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发展的再发现再认识过程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无疑会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第三,要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活动的生命价值。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更要让他们平等,信任,宽容和关爱,并在不断的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下,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走向,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掌握数学工具,感受文化魅力,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

(1)学习教育理论,把握正确方向,确定研究目标

这阶段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和自学两种形式,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定期学习交流,使全体课题组老师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及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实际意义,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应该把握的原则及其研究的方法,正确把握好课题研究的方向,尽可能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2)分析教师和学生现状,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组教师要认真对全体学生进行细致的摸底,通过座谈、家访、谈心、批改作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及方式、学习基础、分析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作好准备。

(3)请专家作专题报告,理论指导实践。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一):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实验,开设研究课进行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撰写论文,进行教学实验。

(1)认真设计教案

在教案中能够体现课题对教学的要求,体现新的“以数学文化关怀人,以数学精神培养人”的课堂教学模式。

(2)做好个案资料的积累

个案资料包括:(1)教师教案;(2)学生小论文;(3)教师课题论文;(4)理论学习笔记等。根据这些资料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研究课公开教学活动

为了解实验效果,不定时的举行研究课公开教学活动,目的是请老师们一起来发现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后阶段要采取怎样的措施。

(4)上网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二):完善实施方案,解决课题实施中有关问题,进一步整理资料,开展个案研究,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开展调查分析,撰写课题论文及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概括阶段:根据中期评估后专家提出的要求,制订具体的改进方案,对有关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进行教学实验, 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

本课题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人文因素,挖掘了课本潜在功能,把数学思想发展史、数学哲学、数学美学、数学中人文思想等融入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

2.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本课题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寻找数学美等)让学生具有对数学与人类以及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体会,懂得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在具有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历程,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达到了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题组老师通过四年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写出了90多篇教研论文,其中59篇文章在省级杂志上发表、8篇在省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6篇在区级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7篇在校级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跟课题密切相关的论文就至少有10篇,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写了十余篇有关课题的未发表的论文,其中,张国良、陈丽琴老师的课题论文《数学教材中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表在省级刊物《高中数学教与学上》,张国良、陈丽琴老师的课题论文《数学教学中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获省年会论文二等奖,陈丽琴、张国良老师的课题论文《数学教学中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获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张国良、陈丽琴老师的课题论文《一则充满人文气息的教学案例与思考》获省年会论文二等奖,陈丽琴老师的课题论文《数系的扩充教学中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获武进区年会论文一等奖,陈丽琴老师的课题论文《指、对函数教学中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获蓝天杯论文评比三等奖,周子君老师的论文《新课标下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获蓝天杯论文评比三等奖,孙东升老师的课题论文《人文资源开发利用的几则案例》获区年会论文二等奖;学生也踊跃参与到课题中来,撰写了二十多篇课题小论文,其中杨馥期同学的小论文《我眼中的推理证明》及朱志韬同学的小论文《我眼中的概率证明》发表在时代学习报上;本课题在202_学校课题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课题。针对课题,我们共开设了二十多节课题研究课,其中周子君老师开设的《推理案例赏析》还进行了录像,成为学校课题研究课的典范,放在课题网站上供所有人学习。每次理论学习,大家都非常重视,共积累了15份理论学习的笔记。通过四年的努力,课题组里张国良副校长远赴山东及天一中学开设省级示范课,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辞好评,被评为省级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常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今年还被评为江苏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陈丽琴老师也热情地参加到送教下乡活动中去,获得常州市第九届“华英奖”,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今年还被评为常州市数学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孙东升老师年年都有文章在核心期刊——《数学通报》上发表文章,被评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徐伟老师被邀请到南京江宁高级中学开设省级观摩课,反响很好,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顾松老师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周子君老师被评为武进区骨干教师;陈丽琴、周子君两位老师也在此期间读完了教育硕士的相应课程,取得了教育硕士学位;蒋建红老师、宋书华老师、王盈慧老师被评为校级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其中王盈慧老师在江苏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蒋建红老师在常州市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九、课题研究的体会

通过课题的实施和研究,在深刻体会到课题研究的价值之余,也促使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以下是我们反思后的几点体会:

1.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穷的,教师的人文关怀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情感不可能完全自发地产生,它需要通过教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浇灌,发掘和培养。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我们教师的人文关怀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教师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指教师的情感,和对学生的爱。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灵魂,具体的表现为:(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鼓励、信任和希望;(2)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尝到成功的欢乐,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在学习中有所提高;(3)充分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要求,使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好为情感教学提供了机遇,通过对教材、课前预习、例题讲解、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的分层自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需要出发去获取成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情感并善于抓住各种培养情感的机遇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并能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2.数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

如果把数学章节知识和技能比喻成人体的肉,则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体的骨,而数学本质和数学文化就是人体的精、气、神了。如果能意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和欣赏数学,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会单纯地停留在解题教学和应付高考的认识水平上。进一步还要追求充分展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帮助学生体会、吸纳其中的精、气、神。

3.要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应重视以下六个方面

(1)数学教师要调适好自己的数学观、数学价值观和数学文化观,建树起高观点下看中学数学的意识,并自觉地运用于数学教学过程。

(2)善于运用数学史料,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展望演变趋势。

(3)适时介绍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及其面对挫折、执着追求的精神。

(4)结合哲学观点(如特殊与一般、静止与运动、正与反、变与不变、陌生与熟悉、复杂与简单、整体与局部、常量与变量、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有限与无限、矛盾转化),物理模型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5)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限于只解决数学应用题,更多地采用数学观的思维手段考虑各类非数学问题。

(6)利用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应用性落实德育教育的功能,即完善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如严谨性——诚实、求是、质疑;抽象性——想象、理解与探索;应用性——服务社会、学会应用。此外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精神;承受挫折和适应竞争。

把科学的人文精神教育、构建健康的人格渗透于数学教学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愿与大家更深入地探索数学人文精神的培育途径与实践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养成必要的观念,以适应当今的信息社会的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途径地培育数学人文精神,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到必要的奠基作用。当然讲“数学文化”也要有个“度”。过或不及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数学文化之花一定能开遍我们的课堂。

执笔

陈丽琴 张国良

202_年12月25日

主要参考资料

[1] 《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2_,4

[2] 廖运章、吴振英.基于新课标的数学教材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广州大学学报,202_,(4)第3卷第2期:180-184

[3] 王新民、吴开腾.数学文化观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第4期

[4] 童其林.人文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渗透.上海中学数学.202_,(2):1-4

[5] 克•基塞尔曼(张大卫译).数学的文化涵义,202_,(5)

[6] 冯青.数学文化与中学生人文素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_,(3):12-14

[7] 叶秋平.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与探索.数学教学通讯.202_,(9上):1-3

[8] 桂德怀.数学史对高中生数学观影响之探索.

[9] 林立军.浅谈数学史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教育功能.

[10] 袁正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11]邵婷婷,邵光华.一则体现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与思考.数学通报,202_,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4

[13]孟燕平.数学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通报,202_,3

[14]蒋际明.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思考.数学教学通讯,202_,6

阅读全文(93)| 回复(0)| 引用通告(0)| 编辑

标签:课题 评估

上一篇:202_课题考核表

下一篇:课题学习材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游客无须输入密码)主页: 标题:

第五篇:浅谈扬州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浅谈扬州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摘 要:教师应将乡土历史穿插在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中讲述,以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为主,乡土历史为辅。讲述乡土历史的目的:一是普及乡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二是对全国通用历史课本进行补充,使学生对历史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关 键 词:中学 历史教学 新课程 乡土历史

乡土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历史资源是学生看得到、容易很快接受的知识。新课改将乡土历史看作是极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提出了一项活动建议,即“搜集有关社区(或家乡)的历史材料,考察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乡土历史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扬州乡土历史教学现状

目前,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初一年级就发放了《扬州历史》的乡土教材,但是到了初三中考前才使用,且有一定的考试范围提供,教师只是根据中考的考点在书上进行勾画,对于考试以外的内容很少去关注。学生对乡土史的了解,不是通过教学,而是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获得的。

由于各学校的初

一、初二历史专业教师的匮乏,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

一、初二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时,很少有教师结合《扬州历史》乡土教材来讲授。这就使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历史无法走进学生的视野。

二、乡土历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积淀丰厚。在春秋,两汉、隋唐以及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本文尝试以扬州地区的历史遗迹为例,促进乡土历史和北师大版教材的衔接,以求丰富素材,引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1)、春秋争霸和邗沟的开凿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于公元前486年~前484年筑邗城(今扬州市),开通邗沟,将一系列湖泊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隋大业元年(605年),炀帝开挖通济渠时,又开邗沟,自山阳至江都入扬子江,沟通江、淮,成为隋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春秋争霸”这一内容时,简要的指出吴王夫差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开凿邗沟,并且筑邗城于蜀岗之上。因和乡土历史联系,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小诸侯国众多的分裂时期。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汉广陵王墓 扬州因两汉文化而著名,讲到汉朝时不能不提到扬州。扬州是汉朝初年分封“同姓王”时藩王的封地,先后建立过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等藩国,汉墓几乎占遍扬州周边的山峦,其中最著名的是汉广陵王墓。

通过课前调查大部分同学都没听说过汉广陵王墓时,我对其做了介绍: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地处蜀岗古城遗址南缘,展出的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的墓葬,刘胥是汉武帝刘彻的第六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距江苏省扬州市45公里处的高邮市天山乡神居山上,当地农民开山采石时发现了刘胥及其王后的两座大型墓葬。由于当地开山凿石,造成山石松动,不利墓葬的就地保护。后将汉墓迁至扬州汉墓博物馆。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定国都于广陵。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促进了扬州经济的发展,但其图谋篡夺帝位。他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学生认识到汉初分封的王国对中央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那么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过渡到课文的正文部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和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隋炀帝陵前,有扬州学者阮元修陵时立的石碑。碑文题“隋炀帝陵”四字,是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

隋炀帝这一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与扬州这座城市的渊源关系以及大运河与扬州城市兴衰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乡土史教育的机会。通过展示“隋炀帝陵”的图片导入《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这一课,隋炀帝在皇位上的14年中,这位短命的君主始终忘不了扬州,先后三下扬州,直接把这里当作了帝家。据说,他三下扬州的过程中,龙舟绵延两百余里,单是船队的纤夫就有8万人,两岸还有20万骑兵护送。可谓乐极生悲,最终,他也在江都被部下所杀。他留给后人的,除了扬州城外的一掊黄土,还有一条贯穿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展示大运河扬州段图片,指出大运河对于扬州这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城市的重要性。联系现实指出今天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天下之盛,扬为首”与唐城遗址博物馆

扬州唐城遗址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冈之上,城廓明晰。几百件唐代出土文物,风采依旧。让您感受大唐文化的风采,领略盛唐扬州的繁荣景象。

唐代扬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经济地位已经超过了长安、洛阳,遂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在讲课文唐代“社会经济繁荣”这一目时,可以列举扬州的繁荣情况,位于大运河和长江交汇之处的扬州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来自各地的货物在此集散、贸易,是中国东南的第一大都会,是造纸业、造船业、制锦业和铜镜制造业中心,也是盐业、茶叶、药材重要的集散地。教师可展示图片扬州出土的“打马球图铜镜”,指出这是我国紧存的两面有关打马球图案的铜镜。

(5)、“扬州繁华以盐盛”与个园

清代康雍乾时期,由于扬州是我国中部各省食盐供应的基地和清王朝南北漕运的咽喉,扬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城市。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

在讲“明清经济的发展”这一内容时,讲到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引出安徽商人中很多是盐商,清代扬州是重要的食盐集散地,富可敌国的安徽盐商们很多都住在扬州城里,生活在全球最富庶城市里的盐商们又过着一种怎样的日子呢?这是当年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想知道的事情。与隋炀帝一样,这位满清皇帝也酷爱旅行,他一生中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扬州游玩。乾隆皇帝离开扬州后,当地的盐商找来颐和园白塔的工程图纸,按照原样建了一座真正的白塔。这就是今天瘦西湖白塔的由来。近代,一个以盐而兴旺的城市衰落了。今天,扬州的盐商为我们留下了个园等精致的园林宅院建筑,作为扬州城市的名片继续发挥出它的价值。

三、开展乡土史教学的途径

1、学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里的乡土历史读物、历史地图、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对丰富学生的乡土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2、历史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扬州市和周边县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这些都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学生利用假期参观这些历史遗迹,加深其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3、社区历史资源。历史见证人、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乡土历史素材。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中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对家乡的了解。

4、历史音像资料和网络。学生上网查询各种历史教育网站,文献记录片和影视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这些是乡土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开展乡土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与现行教材有机的融合。一般情况下,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应是学科教科书及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材料,而不应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防止喧宾夺主,从而影响或打乱正常的教学内容。

其次,从目前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仍是进行乡土史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乡土史教学决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

再次,要注意鉴别乡土史料的真伪。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资料时,应该加以分析和鉴别,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例如,关于瘦西湖白塔的由来的历史传说,显然掺杂了一些虚构成分。教师不妨加以解释,这从侧面反映了扬州盐商的富甲天下,以及扬州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底蕴。

五、开展乡土史教学的意义

1、乡土史教学有利于同学们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乡土史是感兴趣的,因为乡土史是他们身边的历史,与他们的距离最近,几乎是触手可及,当然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另外乡土史有相当一部分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趣味性很强的东西,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2、加强乡土史教学,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有效途径。

只有对家乡充满了爱才会引发出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的爱。乡土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3、乡土历史是生动的直观教材,是对中学历史课本有益的补充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和喜爱,其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学习历史用处不大,加之所讲的历史事件离我们太久远,从而感到枯燥无味,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地方历史知识,则可缩

短空间上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地方史的内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效果非常好,是对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

诸多理由让我们相信,加强乡土史教学很有必要。但是,目前乡土史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我们有必要把学习历史教科书和乡土历史结合起来,把各个不同阶段的乡土资料补充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王兰著:《扬州导游词》(中国旅游出版社 202_.6)朱福烓著:《扬州史述》(苏州大学出版社 202_.1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资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