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服务学习报告
气象服务学习报告
来到这里学习已经有一个来月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学习了气象观测、天气预报以及生态气象等气象相关重点业务知识。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最面向大众、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气象服务工作。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的通信媒体也越来越朝着信息化、快速化、实时化发展。就这样气象服务的手段也越发多样化,此次课程培训中心就为我们安排了手机平台、网站平台以及影视媒体等多方面在气象服务领域的课程。在课堂上我们了解到了气象服务的过去情况、现在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气象服务的工作一直是以能做到更好的服务为目标,所有的发展和改变都是以这个目的为前提的。举个例子来说,电视媒体曾经是面向大众服务的重点,可是随着近年来手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电视来了解气象信息是越来越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转变心态和工作方式,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在手机短信和网站建设上取得十分大的成就。
短短两天的时间其实很短,我们也只是比较泛泛的了解的这项工作的片面而已,可是也就是通过这短短两天的课程是我们对于气象服务这项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可能在气象领域里有很多工作更能凸显气象工作的本质,技术含量和专业性更强,可是在外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气象服务产品,这就需要气象服务这个窗口对外展示我们内部工作的成就和作用。所以,天气预报、生态气象等核心工作若是气象工作的基石的话,气象服务就是对外部展示我们形象和作用的一部分,这方面的工作做的好才能让我们获得社会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这就是我个人对这名课程的一点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时间里一定不辜负你们的关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争取将学到的东西都能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去。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气象局XXX
202_年9月8日
第二篇:气象服务
11月3日上午,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四川省气象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的汇报,以及四川省气象局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气象服务情况汇报。11月3日下午,调研组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为题,召开了座谈会。11月3日晚,调研组深入到四川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省人影办和四川省农经网中心等业务一线,详细了解业务服务和科技研发情况,分别与有关专家就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等进行座谈,特别针对“922”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典型案例,与四川省气象局领导、省气象台领导以及预报服务专家共同剖析案例,查找问题,研究改进和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的办法。11月4日上午,调研组召开由省气象局领导,业务服务一线人员和部分老专家参加的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就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预报员天气分析和资料应用能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等座谈和研讨。
第三篇:气象学习社会实践报告
气象学习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指导思想
这次社会实践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构建学生“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平台,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党性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与实干精神。
二、实践时间、地点
202_年8月7日-12日甘肃省民勤县气象局
三、实践内容
1、参观气象局 8月7-8日,我参观了有1个气象局。民勤县气象局承担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的大气探测、气候监测、气象通信、气象卫星遥感、气象灾害预警、森林火险等级预测预报、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担负着农业气象情报、农作物产量气象预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农村气象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肩负着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等。形成了由地面观测、高空探测、雷达监控、卫星接收等组成的气象业务监测系统;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安全检测、气象手机短信和12121声讯电话等组成的气象服务系统。
2、认识学习8月9-10日,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气候划分的知识。天文学上以春分(3月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1日前后)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中国古籍上多用立春(2月4日前后)、立夏(6月5日前后)、立秋(8月8日前后)与立冬(11月8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气候统计
上,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这种四季的分法,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他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即:候平均气温≤10℃冬季 10~22℃春季 ≥22℃夏季 22~10℃秋季 这种分季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和农业,故运用得较多。
我也了解了人工增雨的原理。变化莫测的天气,是怎样服从了人的调遣,降下雨来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云的降水机制。云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随着空气的上升,地面的水汽也被夹带着一起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水汽蒸发掉,一部分则升人云中,会冷却而凝结,成为云中水汽的一部分。高空的云是否下雨,不仅仅取决于云中水汽的含量,同时还决定于云中供水汽凝结的凝结核的多少。即使云中水汽含量特别大,若没有或仅有少量的凝结核,水汽是不会充分凝结的,也不能充分地下降。即使有的小水滴能够下降,也终会因太少太小,而在降落过程中中途蒸发。基于这一点,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根据云的情况(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剂(如干冰、丙烷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碘化铅、间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亚铁等)、吸湿剂(食盐、尿素、氯化钙)和水雾等,以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干扰中气流,改变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长程,达到降水之目的。高空的云有暖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上)和冷型云(云内温度在0℃以下)。对冷型云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致冷剂和结晶剂,增加云中冰晶浓度,以弥补云中凝结核的不足,达到降雨的目的,对暖型云的人工增雨,则通常是向云中播撒吸湿剂和水雾,加强云
中碰并,促使云滴增大。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间,地面有小于10公里/小时的微风。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撒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还有地面烧烟法。人工增雨目前还处在试验研究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是,诸如实施人工影响作业后,雨量的净增量、落区、时效及撒播催化剂的种类、时机、方法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要达到按照人们自己的意志——呼风唤雨,仍须作长期努力。
3、实地实践 8月11-12日,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观测站实地练习获取气象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得出所需的气象信息。我们还走上街头向人们宣传气象科普知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气象常识。
四、实践体会
这几天的实习,我获益匪浅,我了解了更多的气象知识,增长了见识,我更加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这更加坚定了我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贡献社会的决心。我十分感谢老师和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实习,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增加了许多,在此体验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艰辛,收获丰富,感触颇多。意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现误报的严重后果,作为一个未来的科学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电子03班李涛
202_年8月13日
第四篇:气象服务方案202_
202_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
赛气象服务方案
威海市气象局
二零一二年七月
202_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将于9月22日至23日在威海市举行,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按照锦标赛组委会的工作部
署,结合我市的气候特征,特制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与分工
锦标赛期间各保障组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及负责人如下:
二、提供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9月19日开始提供制作到9月23日的天气预报。(产品模版见附件
1、附件
2、附件3)
三、服务安排
服务产品由分管局长把关。
预报形式:预报产品主要以中文形式发布,通过传真和手机短信的方式向组委会和相关部门提供。
四、其他
对参与此次活动的组委会成员和其他有关领导,建议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重要气象预报信息,手机号码由组委会提供。
五、应急方案
9月20日下午,将移动气象台的各种设备、仪器等修检完备,随时待命,一旦需要,立即启动。
9月21日下午,由气象台组织一次大会商,参加人员:局领导以及气象台、专业台全体预报员。将最新、最准确的预报结论及时发布给锦标赛组委会。
短时临近预报的服务在此次气象服务中也将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9月22日早上8点30分,气象台台长将准时到达气象台大平面,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严密监视云图、雷达等的监测信息,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与预报不一致的天气变化,立即电话和传真向组委会服务,同时通过决策短信息服务平台向这次活动的主要领导发送短信服务,尽一切可能确保这次活动的预报服务质量,为锦标赛的最终成功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
附件
1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当前天气预报
签发:某某某
附件2 锦标赛预警信号发布(变更、解除)模板
202_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预警)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威海市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有效开始时间:202_年9月22日16时00分 预警信号有效结束时间:202_年9月23日08时00分 预警信号描述: 24小时内威海市最高温度将升至40℃以上。防御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2.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签发:某某某
附件3 预警信号解除:
202_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预警解除)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威海市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解除
威海市红色预警信号自202_年9月**日**时**分解除。
签发:某某某
第五篇:气象服务导论
促进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
摘要: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公益性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首要任务。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刻不容缓。关键字:气象服务;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1.引言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国家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2.需求与现状
2.1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气象服务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其次,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增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三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四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五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此外,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对公共气象服务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与此同时,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切、人民群众高度关心、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象事业,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新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2现状分析
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 力不断增强。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手段之多样,独具中国特色。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 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气 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
但是,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 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 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
2.3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气象服务为立业之本的宗旨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坚持以提高气象服务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坚持以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为依托,坚持以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服 务为重点,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式发展为途径,坚持以提高气象服务的业务科技支撑能力和延伸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链条为突破口,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对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又好又快发展。
2.3.2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原则。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根据各类服务对象特点和需求,发展多种服务模式,围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经济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重大需求明确公共气象服务重点。
公益性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牢固树立公共气象的理念,坚持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发展方向。
科学性原则。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不断增强气象服务科技含量,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协助政府、指导公众和生产部门做出正确的决定。
以人为本、普惠公平原则。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建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覆盖城乡社区、立体化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机制,不断扩大公共气象服务的受众面,显著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程度。
2.3.3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服务业务现代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提高。
3.重点服务任务
公共气象服务重点任务包括面向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城市气象服务,海洋、水文、交 通、能源、旅游、卫生等专业气象服务,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等专项气象服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以及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
3.1面向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评估。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分析服务。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3.2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
做好国家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提高我国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做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变化决策服务产品。3.3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
提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描述灾害性天气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提供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
面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空间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科学知识。
3.4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
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雷电、大风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和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积极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管理。
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做好农业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和各种农用天气预报,提高农业趋利避害的能力。
加强对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气象服务。面向大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生态旅游以及粮食仓储等的气象服务。
3.5城市气象服务
做好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针对城市突发气象灾害特点,建立和完善城市突发气象灾害的各类应急预案。
做好城市生命线运行保障的气象服务。主动加强与城市交通、给排水、电力、旅游、航空等运行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主动、准确地将城市最新天气实况、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供给城市运行部门。
做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气象评价。开展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气象环境评价工作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合理规划城市防台、防洪排水管网和大型工程建筑防风抗灾基础建设。
做好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气象评价。分析与城市空气质量、紫外线辐射、花粉、人体舒适度、气溶胶扩散等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有关的气象要素,开展城市居民生活气象评价服务。
3.6专业气象服务
海洋气象服务。水文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能源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卫生气象服务。3.7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项目等专项气象服务
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重大工程项目气象保障服务。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的气象服务。国防安全和军事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雷电防护气象服务。六个方面全面入手
3.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开展突发公共事件事发点气象条件监测服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气象预报服务。
3.9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面向不同的对象,服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则有所不同。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实现公众气象服务多样性、精细化、高频次和广覆盖。拓展专业专项气象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提升科技水平。
4.业务体系建设
建立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体系,重点要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队伍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机构的建设,努力实现服务业务现代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
4.1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
从公共气象服务基础业务系统、气象灾害防御业务系统、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众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五个方面分布加强。
4.2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队伍建设
完善公共气象服务岗位设置。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规范管理的原则,发掘气象部门现有人力资源潜力,科学设置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岗位、公共气象服务研发岗位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协调岗位。
4.3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机构建设
加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分阶段、分步骤整合公共气象服务相关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国家和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5.保障措施
5.1增强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业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作用
以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需要为引领,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设,积极探索气象灾害预报业务,发展气象衍生灾害预报业务,建立满足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各类预报预测 业务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精细化程度和预警时效。通过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业务能力的增强,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提供强有力信息和技术支持。
5.2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5.2.1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建设
鼓励并支持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学科体系研究,逐步建设比较清晰的公共气象服务学科体系结构,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学科发展奠定基础。加强中国气象学会气象服务分会建设,通过全行业力量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建设。
5.2.2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机构建设
积极推进在国家级科研单位建设公共气象服务的研究团队,鼓励省级科研单位立足本地的气象服务需求,明确定位,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气象科研机构,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机构的实体化建设。
5.2.3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与气象高影响行业、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关键性以及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服务领域科学研究。加强气象服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综合研究,加强 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评估和预评估等研究。
5.3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人才机制 5.3.1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
培养“专家型”、“复合型”公共气象服务队伍。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引进机制,为引进高层次的服务人 才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
5.3.2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激励机制
科学划分和完善气象服务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制,推进服务人员的持证上岗;建立合理的服务人员考评、奖惩和晋级机制。
5.4加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资金投入 5.4.1建立稳定的公共气象服务财政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稳定财政投入机制,实现公共气象服务投入与整个气象事业投入增长相协调。
5.4.2加大公共气象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的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各类项目的立项支持,并在中国气象局及地方各级政府各类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和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中加大公共气象服务建设,保障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持续稳定推进。
5.4.3加大公共气象服务科研开发经费的投入 积极通过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经费渠道,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理论的研究以及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服务制作分发技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研发。
5.5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学管理 5.4.1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规划
各地要根据公共气象服务发展主要目标,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规划,提出本地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5.4.2建立和健全运行高效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管理模式
在省级气象部门机构中合理设置公共气象服务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职权。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管理规章制度、业务运行规定;建立科学、分类的气象服务目标考核与评价机制。
5.4.3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技术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
完善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规定和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1]秦大河,孙鸿烈主编.《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北京:气象出版社.202_ [2]马鹤年,沈国权,阮水根,秦祥士等.《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2_ [3]许建民,孙家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第四卷北京:气象出版社.202_ [4]郑国光在第五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2_.9 [5]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气象出版社.202_ [6]姚丽华.气象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bstrac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of a basic public welfare, public welfar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the primary task of meteorological work.The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so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China.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services;Development;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