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200*年政府工作报告(乡镇)人大政协[五篇模版]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17-57220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19: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0*年政府工作报告(乡镇)人大政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列席和特邀人员提出意见。

200*年工作回顾

200*年是我镇大力实施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战略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应对“**”**、用电紧缺、持续干旱等严峻考验,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城市框架、优化发展环境等重点工作,万众一心,努力拼搏,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基本稳定,为我镇下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共引进26个工业项目,在2002年引进7个投资超亿工业项目的基础上,又引进温州黄河超细纤维、浙江瑞普实业超细纤维、温州康尔微晶玻璃器皿生产线、亚泰陶瓷生产线、中国新雅印刷工业园等5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目前全镇共有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约3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产值50多亿元,其中已有6个项目开工建设,金田集团BOpp项目已建成投产;共引进投资超亿元的房地产、专业市场等项目5个。经济外向有了新的提高,共引进“三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106.2万美金,实际利用外资68.7万美金,占全县94.5%,新增进出口自营企业11家,完成外贸出口供货值4.12亿元,同比增长9.9%。投资信心明显增强,一些外迁企业纷纷回流,工业园区用地供不应求,全年共增加新登记的各类企业452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1亿元,同比增长71.4%,其中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9亿元,同比增长302.9%。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投入使用,成为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有200多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为150多家企业迁入生产。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效,年末全镇各项贷款余额29.36亿元,同比增长47.7%,工行龙港办事处升格为温州市龙港支行,农行龙港办事处升格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执行,积极组织收入,合理调度资金,基本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三、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龙港加快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对鳌江流域的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成立了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小组,鳌江流域城镇体系规划、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和鳌江流域发展战略等正在加紧编制,龙港在鳌江流域的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高速公路龙港连接线已建成通车,世纪大道、站港路、海港路等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瓯南大桥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基桩75根,占总基桩数的士33%,对人民路、镇前路、江滨路等城区道路进行路面修补和污水工程整修,完成了新世纪大厦地块重新招标出让。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白河110KV变电所已建成投入使用,电力调度中心开工建设,金河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康居工程龙港锦绣名园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金瓯大厦、烟草大楼等一批高层建筑正在加紧施工。配合抓好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和温福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完成了104国道入口导标改建工程,建立城区地下排水、供电、通讯等管网电脑管理系统,规范了户外广告牌的设置,引进“呼死你”语音系统,有效整治影响城市卫生的广告乱张贴现象,对三轮车进行了全面更新,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

五、依法治镇稳步推进,政府建设明显加强。

积极开展“效能革命”和“民情系列”活动,强化效能督查,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作风进一步改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基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基本完成了计划外用工的清退工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和全程代理服务等制度有效推行。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听取和落实人大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建议和议案。政务公开继续深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信用龙港”建设不断推进,积极开展印刷业、再生纤维制品等专项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有所好转。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斗争,侦破了“6.26

”系列投毒杀人案,建立和完善社会信息报告机制,强化禁毒基础工作,建立综治协会和归正人员帮教协会,积极抓好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及时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城乡社会保护基本稳定。民兵预备役、国访教育和民族宗教、廉政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大,取得的成效比预期好,实现了城市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这些成绩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全体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及所有关心、支持龙港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还偏低,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经济增长速度有待提高。二是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建设奖金与建设项目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度。三是投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电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城市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秩序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品位的提高。五是社会稳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2004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4年是龙港建镇20周年,也是我镇大建设、大发展的一年。当前,我镇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一是经济发展大环境继续看好。今年全国经济增长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速度将达8%左右。二是对外大交通的框架已基本形成。随着高速公路开通以及世纪大道交通建设的加快,长期以来制约龙港经济发展的对外交通瓶颈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同时,随着我镇与市区时间距离的缩短,温州中心城市对我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更为明显。三是龙港城市化进程将日趋明朗。随着鳌江流域城镇体系规划、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规划、鳌江流域产业布局规划和鳌江流域发展战略的出台和实施,龙港在鳌江流域的中心地位将更为明确。四是前几年我镇经济蓄藏的能量将开始释放。几大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将发挥成效,特别是瑞田钢业、黄河超细纤维、法贝陶瓷生产线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年内相继建成投产,将有力地加速我镇经济的发展。

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面临考验的一年。我们既要从机遇与挑战的相互交织中,发现机遇,用好机遇;又要从利与弊的正确判断中,趋利避害,扬长补短;更要在希望和困难的相伴并存中,沉着应对,激流勇进,以与时俱进、奋发有力的精神状态,科学清晰、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快人一拍、志在必得的工作力度,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把今年的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龙港朝着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大步迈进,以优异的成绩为建镇二十周年献礼。

实现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要全力抓好“六个打造”:

一、加快产业集聚和提升,全力打造实力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产业是基础。必须要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进一步增强龙港经济综合实力。打造实力龙港,就是促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质量、财政收入等有新的跨越,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

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构筑新的产业布局。按照建设鳌江流域中主城市的要求,以温州南部的经济中心、温州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温州国际轻工城重要生产加工基地的定位,淡化行政圈,强化经济圈,构筑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建立“一心、三区”产业布局的框架。“一心”是指集商业中心区、行政管理区、教育科研区、物流基地等为一体的未来城市的服务中心,呈“半椭圆”形状,规划范围以龙港大道、中央大道、世纪大道组成一个“士”字型的主要框架。“三区”分别是指东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效益农业区。东部工业区即城东综合工业园区的扩大和延伸;西部工业区由山海协作区(龙港区域15平方公里)和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塑编工业园区组成;南部效益农业区位于世纪大道以南、龙金大道以东,近期发展效益农业,远期为城市向南发展的备用地。

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抓结构调整。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方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花卉苗木、大棚蔬菜、水产养殖业。二要抓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农业产业化投入渠道,培育一批经营主体,切实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在“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使土地使用权向经营大户、效益项目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三要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各种必要的中介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四要抓生产基地。利用高速公路开通后我镇与温州市区时间距离大大缩短的有利时机和海城、白沙农业园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加快都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参照工业园区建设思路,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从平面式向立体式推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民就业门路。五要抓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和生产条件。六要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和升级。一要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城东工业园区、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塑编工业园区和山海协作区的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物流、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工贸联动。二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入园企业开工率和投产率。抓好入园项目特别是投资超亿元项目的落实和服务工作,促使其早日投产,早出效益,防止“圈而不建”现象发生,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三要对入园项目进行科学筛选。根据土地、电力供应紧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提高园区准入门槛,实施集约式开发,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要做到“三看三拒”,即看产业,选择真正的高新技术项目,有利于本地产业在技术升级方面起龙头作用的项目,拒绝技术水平低、污染环境、能耗大的项目;看实力,凭注册资本确定供地量,拒绝人为包装大的项目;看信誉,建立对业主有约束力的项目推进机制,拒绝信誉差的投资者进入园区。四要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温州礼品工业园、中国新雅印刷工业园的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厂房,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发展的平台,逐步解决企业“三合一”问题。五要积极培育优势特色行业和优势企业。借助“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等“国”字品牌,进一步拉长印刷业、礼品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水平。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塑编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和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和扶持不锈钢、陶瓷、特种纤维基材等新兴行业,促使其做大做强,成为我镇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优势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品牌。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一要科学制定第三产业布局规划。出台扶持政策,降低三产的准入门槛,进一步繁荣三产。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联托运行业经营机制改革,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努力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启动仓储中心、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工建设温州礼品城大酒店、江南宾馆、瓯南大酒店,积极引进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经营方式和流通业态,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社会中介等新型三产,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富有特色的综合服务体系,增强我镇服务业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力。四要大力发展会展产业。按照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办好2004年中国国际轻工博览会印刷与礼品分展会以及第二届中国(龙港)印刷文化节,进一步强化会展的商品交易、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和对外拓展功能,扩大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影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经常性地举办各类专业性展会,增强市场发展动力。五要大力发展市场流通业。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加快新兴市场建设,不断扩大我镇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启动包装印刷材料市场、家居礼品市场、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温州礼品城二期等建设,正确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筹建农贸市场,切实解决我镇长期以来农副食品交易场所分散、辐射力不强的问题。

扩大开放,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一是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根据当前我镇用地、供电等紧张的现状,把招商的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三产、农业、城建等综合领域拓展,提倡科学招商,提升项目引进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的约束机制,对长期不能开工的项目进行清理,限期开工,逾期收回用地,切实缩短土地的闲置时间;对签约项目实行跟踪抓落实,进一步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当年投产率。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建立在外经商龙港人的档案,经常沟通联系,积极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二是做大做强外贸主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进出口自营权,帮助企业创造条件申报进出口自营权,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三是扩大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毛毯、礼品、印刷品等产品的出口,拓宽我镇优势行业的市场领域。

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力打造都市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和管理,提高城市发展的承载力。打造都市龙港,就是要把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品位做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

高起点抓好城市规划。从鳌江流域整体发展的大局出发,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由近期22平方公里调整为50平方公里,远期35平方公里调整为100平方公里,抓好各功能区规划和专项规划以及村庄规划的修编。配合抓好鳌江流域城镇体系规划、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规划、鳌江流域发展战略等编制工作。完成新的城市中心区详细规划编制。

快速度拉开城市框架。完成全长11公里的世纪大道路基工程,加快站港路、通港路、白河路、海港路等城市主要道路网架的建设,尽快拉大城市框架,初步构筑“六纵六横”的城市交通网络格局,以世纪大道主为线,启动新的中心区建设,推进城市向南拓展。

全方位加强城市管理。以“拆违、治乱、畅通”为重点,全面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积极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章建筑大整治。抓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科学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网络,加强城区停车场建设,鼓励发展公交事业,强化出租车、三轮车和残疾车管理,严厉打击自备车非法营运,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交通堵塞问题。进一步理顺环卫、市政、园林、城管等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明确职责分工,积极探索以综合执法为主、统分结合的城市管理新路子,逐步推行环卫、园林管理市场化的改革。

多形式统筹城乡发展。抓好康庄工程建设,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发展框架,加快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抓好14个整治村和双龙、陈华垟等示范村建设,启动白沙、海城自来水改造工程。利用土地返回指标,鼓励村级集体发展第三产业,就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发展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加强环境保护,全力打造生态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特殊的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打造生态龙港,就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以环保法律法规、环境警示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地开展系列环境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小区、绿色学校等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努力使保护环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在全社会树立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的环保意识。

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积极抓好旧村改造,盘活农村的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完成白沙河整治工程,抓好河道疏浚工程,切实提高河道的水质,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继续抓好褪色加工业的整治,坚决取缔“十五小”企业,切实减少污染源。加快绿化工程建设,启动金钗后河、世纪大道和白河路绿化工程,加大拆违建绿和零星、闲置土地的绿化力度,不断提高绿化率,力争全年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认真实施“一控双达标”治理,建立重点污染源管理档案,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实行跟踪监控,限期整改、治理。建立环保前置条件制度,凡新、改、扩建的项目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禁止引进重污染企业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项目,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工业经济要从过去的扩大外延再生产为主导转到以扩大内涵再生产为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新型三产。

注重人口增长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稳定低生育率和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深化计生村民自治利益导向机制改革,夯实村级计生组织网络建设,狠抓孕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大社会扶养费征收的力度,提高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打造文化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是重要推动力。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素质的提高,文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打造文化龙港,就是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核心,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涵,促进龙港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着力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先进镇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书架子工程,抓好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等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城镇建设,倡导高尚伦理道德,提高文化涵养,培养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逐步实现居民向市民转变。以开展建镇2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力宣传弘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龙港精神,使之融入每个龙港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之中,进一步激发全镇人民的创业激情和发展信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提高全镇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段教育,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校网布局调整,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改善办学条件,筹建龙港四高,完成龙港八中和龙港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争取秋季正式招生。积极引进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和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全民身心健康。

启动图书馆、体育馆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完成广电站的搬迁工作,逐步实现广电设施的更新换代,提高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积极开展广场文化和文艺下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健全和完善卫生设施网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控制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加快康福托老院等老年服务设施建设。

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着力提高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鼓励企业在管理和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市场开拓等环节中,更多地注入文化内涵,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和档次。大力实施信息化工程,加快企业上网建设,充分发挥“中国龙港”网站的作用,加强龙港对外文化、经济沟通与交流。普及科技知识,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挂钩,举办各类形式的科技项目洽谈会,促进科企联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运用市场手段,突出抓好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推广应用,增强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五、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打造平安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稳定压倒一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以稳定为前提的。保持社会稳定和安全,就是最大的投资环境。打造平安龙港,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控制力,提高依法治镇的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祥和的社会治安环境。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把各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流窜犯罪、毒品犯罪以及抢劫、抢夺、盗窃等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作为打击重点,积极探索建立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增强“严打”斗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增强群众安全感。

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着力构筑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社会网络,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防范工作,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教育,加大物防、技防投入,增强社会面上的治安防控能力,提高治安防范整体水平,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小区和“无毒村居”创建活动,坚决打击非法宗教势力和邪教组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强化公共集聚场所、危险化学品、特种行业的管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着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突破人民调解机构单一化的模式,推行村居、办事处、部门三及调解服务机制,提高纠纷调处成功率。高度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置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和社会管理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大力推进依法治镇战略。认真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通过“中国龙港”网站及时向市民公开政务信息,强化群众在城镇建设、经济管理段方面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拓宽社会各界反映问题和进言献策的渠道,不断完善迅速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使人民群众的意愿在政府工作真正得到体现。继续加强民族宗教、国防动员、拥军拥属等工作。

六、推进

改革创新,全力打造活力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改革创新是动力。要以更积极、更主动、更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促进大发展,创造新优势,为新一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活力龙港,就是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切实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对各类要素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龙港综合竞争力。

推进改革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优化组合,引导已有一定规模、基础较好的企业跳出亲缘、血缘圈,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水平,增强抗风险和竞争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特别重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在就业、就医和子女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对全镇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三是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户籍制度改革范围,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进一步放低进城的门槛,加大户改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置业准入”、“人才准入”和“贡献准入”等措施,增强人才引进、人口集聚的吸引力,重点要吸纳那些能够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更多就业岗位的技术人才、企业家、经营户等,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四是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项目建设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基础设施社会化”的要求,放开准入,放松政策,放宽领域,最大限度地为民间资金投资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吸纳社会资金,加快城市建设。

五、按照“高效、务实、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关键。要以深入开展“效能革命”活动为抓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创新领导方式方法,切实解决政府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提高。要高效办事,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注重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强化信用建设,积极打造“信用龙港”;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大力倡导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马上就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解决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现象;努力打造学习型政府,切实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务实办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妥善解决直接影响老人生活和生产的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的制约问题;注重政府的投入产出效益,决不搞没有实际效益、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引导和激励政府工作人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将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到谋事、创业、抓落实上,加大行政效能督查力度,完善投诉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推卸责任、乱用权力、不作为等现象。要廉洁办事,在积极开拓财源搞建设的同时,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狠刹公款吃喝玩乐之风,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廉政建设,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完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财务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事权和财权,把政府及部门的权力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4年是我镇全面启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性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龙港镇委的领导下,携手同心,同舟共济,乘势而上,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崭新的形象迎接建镇20周年的到来,为早日把龙港建设成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200*年政府工作报告(乡镇)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3人大政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年政府工作回顾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赛尔水库一期、碣石山水库建设,治理河道21公里,马颊河鲁北橡胶大坝蓄水工程开工;建设沿海防潮堤55公里,衬砌8.6公里;农村自来水三期基本完工。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一期项目完成;治蝗应急站建成投用。农技推广与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取得重大胜利。

各项改革日益深化。埕口盐化以8400万元成功溢价拍卖,4家企业破产进入程序,2家企业被市列入上市公司后备资源。财政支出改革积极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农业税下调3个百分点,劳均减少5个工,农民人均减负80元。住房二级市场全面放开,国土、粮食管理体制改革稳步进行。

(四)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基础平台打造坚实有力。编制完成了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县城新区建设全面铺开;乡镇驻地规划全部完成,村庄规划完善率达57.8%,村镇建设整体推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投入5.3亿元,大济路建成通车,农村公路改造454公里,东滨路、东张路拓宽改建工程完成迁占。碣石山旅游开发一期、院前街西延、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城区南出口改造、城区电网改造一期、城东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经济适用房二期、天然气三期等工程相继完成,工业园二期、一中扩建、二中新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实施了幸福河、青坡沟城区段滨河绿化带改造、大济路绿化等工程,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

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建成了鲁北机动车商城物流中心;皇马巴黎花园、香榭里大街、梅琳超市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信息、中介、金融、保险、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新型流通业态稳步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大力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基本结束,农村“民主议政日”活动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扫黄打非”和“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处置社会矛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平安无棣”建设整体推进。

(六)政府职能明显转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出台了《关于切实转变作风扎实推进工作落实的意见》,政府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县保持超常规发展强劲势头、大干快上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做好政府工作,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突出发展主题,启内力、借外力,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坚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坚持在稳定中求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回顾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全县43万人民的同心同德和真抓实干,得益于省、市的重点帮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在座各位的参政议政和批评监督。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社会各界和全县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4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但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客观上看,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工业基数小,工业化程度低,尤其是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尤其是龙头企业个数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县乡发展不平衡,乡村经济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困难加剧;发展受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大,软、硬环境仍不够优化。从主观上看,部分干部抓发展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水平不高,工作思路窄、标准低、悟性差,不敢打破常规;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机关作风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态度不好、效率不高、作风不实,甚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2005年是决战“十五”、衔接“十一五”的重要一年,也是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本届政府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2005年的工作,我们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有着坚实的基础。国家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为我县发挥土地、电力、人力资源优势,承接国内外产业、项目和资金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市对口帮扶向纵深推进,“北带”开发深入实施,必将为我县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大济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铁路、高速路、大型桥梁及港航等项目相继开工,将为我们招商引资、加大投入提供有力支撑;电力、油化工、盐业开发等大项目的陆续投产和其他建成重点项目效益的发挥,必将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我县的主导产业素质不断提高,财政收入高幅增长,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全县上下精神振奋,群情激昂,跃跃欲试,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只要我们咬定目标,矢志不移,攻坚破难,就一定能够夺取新胜利,再创新辉煌!

实施大枣业。完善病虫害预警机制,提高社会治控能力,确保枣业生产安全;狠抓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年内建设枣标准化示范基地3万亩,靠提质增效打出“无棣枣”品牌;充分发挥现有枣业规模优势,重点抓好龙头培育。扶持万德、舜园、赛尔、精大等枣加工龙头做大做强,突出抓好万德白酒扩大、舜园枣制品加工等枣精深加工和生物工程项目建设。

建设大交通。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围绕建设鲁北交通“大枢纽”,举全县之力,采取大动作,运筹大项目,实施大投入,强力推进“大交通”战略的实施。全力配合实施津汕、威乌两条高速路和黄大铁路、大口河鲁北跨海公铁大桥、套儿河跨河大桥新建及滨州港3000吨级码头配套、东风港港池疏浚等路桥港航重点工程;重点抓好东张、东滨路和大济路无棣改线段等省级干线公路建设;实施信河路、柳庞路、棣邓路部分路段改造,确保县乡农村公路改造完成350公里。

在抓好“五大”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完成县粮食、良友、农机3家企业的改制,基德棉业、基德油棉的国有股权退出和银宇集团、化纤厂的破产重组;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质量无棣”,实现品牌引领工业发展,力争年内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个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3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商贸流通业,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加快旅游开发,超前规划贝砂滩海水浴场泥质黄金海岸旅游度假项目,实施好碣石山旅游开发二期工程。大力发展信息、中介、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五大”建设,是无棣跨越发展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工作的重心。只要全县上下倾心竭力,猛促强攻,我县工业化进程就能超常规推进,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就会指日可待!

(二)突出特色抓“五区一带”,强力推进城镇化和经济区域化进程。城镇化和经济区域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五区一带”开发,充分发挥城镇、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和集聚功能,强力推进城镇化和经济区域化进程。

创新理念建设新城区。按照“东扩、北展、南接、西改”的思路,实施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县城新区建设。本着大空间、大绿化、大水面、大马路的“四大”原则,编制新城区及中心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一支笔”审批、一个思路建设,将县城建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型城市。年内修建“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路,启动行政中心及滨医附院、公安、财政、广电、建设、交通大厦等重点标志性建筑和住宅小区建设,力争年内初步形成建设主框架。立足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为新区开发搞好配套,实施城东水库新建、月明洼水库衬砌、县城电网改造二期及香榭里大街、梅琳超市、锦江花园房地产开发等一系列项目;完成县属学校新、扩建工程;实施院前街、棣新四路、北出口配套改造和205国道城区段绿化等工程。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打破常规,开启思路,做好以地生财、滚动发展、经营城市的文章,走市场化开发建设的路子。

充分借助“大交通”建设的机遇,坚持政府推动与激活内力、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搞好“路水电医学”建设为基础,以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为重点,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规划编制力度,确保年内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35%,其中中心镇与试点镇达45%以上,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

抢抓机遇搞好“北带”开发。树立“抓机遇就是抓发展”的思想,科学规划,深度开发,以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加快沿海旅游带项目建设步伐,梯次推进盐业产业带、生态湿地带、高效农业带建设,重点实施沿海防潮堤二期、盐业开发、马颊河鲁北橡胶大坝及生态工业项目,突出抓好威海建龙集团总投资3.2亿元的1万亩甜高粱种植及乙醇提取项目,加快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的隆起。

“五区一带”开发,是县委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只要我们矢志不渝,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早日搭建起跨越发展的新框架。我们相信,“五区一带”隆起之时,必将是无棣经济腾飞之日!

(三)突出统筹抓乡镇突破,强力推进农村小康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乡镇,难点在乡镇,潜力也在乡镇。大力实施“乡镇振兴计划”和“百村行动”,全力加快乡村经济发展步伐。

加快“工业强乡(镇)”步伐,在总量上突破。突破乡镇,重点是经济总量突破。把招商引资作为膨胀总量、扩充增量的主渠道和强有力手段,坚持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推动乡镇工业快步追赶,年内消灭规模以上企业空白乡镇;三年内每个乡镇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在30%以上,乡镇十项指标考核在全市排名每年上升5个以上位次。全面启动“百村行动”,确保年内有投入1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的村达到100个。同时,每个乡镇培植1个标准化建设示范村,以点带面,加快村镇建设。

乡镇发展缓慢、财政拮据、面貌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县政府将研究制定专门政策,建立新的利益引领机制,扶强不养懒,力促乡镇慢者加速、快者更快,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形成乡镇间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四)突出关键抓外向带动,强力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适应经济国际化大趋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突出大招商,实现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强力招商,在借助外力上求突破。进一步强化“大招商、大投入、大发展”观念,扎实开展“加大投入年”活动。以工业为重点,紧紧围绕“五大”、“五区一带”,突出“循环经济”、“生态无棣”品牌,进行规划招商、产业招商、环保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园区招商的独特功能,尤其要发挥生态湿地特定工业园区和盐化工业园区招商的优势,科学规划,大力推介,着力进行特色招商,力争在资金投入规模上、项目投入质量上、项目推进速度上有一个较大突破。在抓好韩国招商、南方招商的同时,利用地缘优势、亲情关系,开辟天津招商引资主战场,主动承接京津塘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通过分配任务压、强化调度促、严格考核推、重奖重罚激,强力推动全民招商升温加压;以营造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为重点,突出解决软环境不优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形成亲商安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完善激励政策,严格兑现奖惩,充分发挥专业招商队伍的作用,主动出击,协同作战,确保全年完成52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拓展空间,在外经外贸上求实效。坚持内资、外资并举,抓住日韩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努力把外国大企业、大财团引入无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培植新的出口企业群体;积极指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主抓皮革、家纺、渔网、木器、丰年虫卵、不锈钢等优势产品,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有针对性地参加境外招商和经贸洽谈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抢抓机遇,在对口帮扶上求提高。牢牢抓住省、市对口帮扶的机遇,多渠道、多形式向上争取,力争让更多的项目落户无棣、把更多的资金引入无棣;以资源型、龙头型项目为重点,搞好与强市的对接,大力输出劳务和地产品,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投入是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大投入、大发展必须进行大招商。让我们携起手来,打破常规,四面出击,紧盯猛跑,力促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五)突出长远抓和谐发展,强力推进社会文明化进程。坚持用系统、辩证的观点看待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大力开展“平安和谐稳定年”活动,以人为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力实施“科教兴棣”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力度,将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巩固提高“普九”水平。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加快两处高中和两处实验学校建设,积极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推广“双元制”办学模式。抓好学前教育,提高儿童入园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以争创“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为契机,全面加强科技工作。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让科技人员在为基层服务中施展才华,推动科技工作重心下移。加快推进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力实施“跨世纪青年培训工程”,加速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作,加快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

认真执行三大基本国策。巩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力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土地征用管理,完善补偿机制,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实施好土地异地开发整理项目,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落实县长环境目标责任制为主线,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全面实施生态湿地恢复工程,推进“省级生态示范县”建设;打好“循环经济”品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繁荣各项社会事业。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诚信无棣”。实施吴式芬故居修复工程,力争2处历史文化遗迹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志续修完成评审稿;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强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区行政处罚相对集中。搞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编制好“十一五”发展规划。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开展少数民族村规范化建设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与繁荣。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征兵管理,搞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优抚安置工作。强化税源监控,加强税收征管。争取油田支持,搞好油地共建。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认真抓好老龄工作。进一步做好档案、防震、减灾救灾以及对台和侨务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服务型企业和民营经济,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实现就业、再就业3500人;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狠抓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实行新的农村“五保”供养体制,建立优抚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实施“双基”工程,扎实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夯实工作基础。搞好“四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县;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重视和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完善排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严防各类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打防并举,推进“平安无棣”建设,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办好以上十件实事,既是人民的愿望,也是政府的责任。不管有多大困难,县政府都将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全力实施好、完成好,一定说到做到,取信于民!

三、切实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加快发展、富民强县,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重托。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切实担负起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重任。

(一)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建设服务政府。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各级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把学习摆上位置,时刻抓紧学习,努力提高素质,打牢服务的基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广泛学习经贸、财税、金融、科技、管理、法律和历史等知识,增强驾驭市场经济和统揽全局的能力。坚持执政为民,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政府所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人民服务员”的思想。不断加强管理,改进管理,推进工作创新,增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倡导“马上就办”,满腔热情服务,高效优质服务,推动政府机关由“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凝心聚力,勇挑重担,建设责任政府。面对各地你追我赶、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和无棣欠发达的实际,各级政府都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教育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增强不进则退、不争则慢、不追则衰的特别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增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朝气、敢于争先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着力建设“责任政府”。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前进的不竭动力,在解放思想中增强信心、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理解领会力、决策执行力和发展创造力。

(三)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都要一如既往地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组织专家论证、咨询和决策评估;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制度,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建设高效政府。深入实施“政府提速工程”,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提高效率,加快节奏,全力建设“高效政府”。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力戒空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建立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为目标,对2005年确定的66项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责任,明确时限,跟踪问效,调度督促,通报奖惩,全力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工作评价体系和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全县上下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县政府郑重承诺:2005年将下大气力,拿硬措施,削“文山”、填“会海”,严格控制事务性应酬活动,实行每月例会制度,腾出时间,集中精力抓发展、抓工业、抓招商、抓落实!

(五)从严治政,清正廉洁,建设阳光政府。切实加强政风建设,教育全体工作人员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个不许”及“一岗双责”的规定,教育和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做清正廉洁的表率,清清白白从政,认认真真干事,堂堂正正做人。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监督,标本兼治,坚决纠正行业和社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积极推行政务、村务和厂务公开,组织开展公开评议政府机关活动,狠抓社会服务承诺落实,规范完善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征收征用等工作,杜绝暗箱操作,提高透明度,树立起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贵在实干。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凝神聚力,务实苦干,为建设县强民富、和谐文明的新无棣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3

第三篇: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政协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7月29日在兴马乡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乡乡人民政府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自乡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乡人民政府在县委、政府和乡党委的领导下,在乡人大主席团的监督下,积极组织带领全乡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县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克服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和乡镇改革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是兴马历史上困难最大、任务最重、债务最深、基层工作最艰苦的一年,是各级干部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乡人民政府“勤政为民廉洁增效”,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为基层排扰解难,赢得干群信任、理解、支持的一年。可以说,一年多来乡人民政府所做的各项工作无愧于党,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

一、以“三大经济”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黄羊存栏量达到2.xxxx只,饲养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5xxxx,已规划建成川柏树、木罗坝黄羊专业村xxxx,发展黄羊小区xxxx,建圈72xxxx米,种草13xxxx。

生猪饲养量达到xxxx头,年出栏商品猪xxxx头,发展50头以上的生猪饲养大户12xxxx。畜牧业产值实现了万元。

3、以开发资源为重点的旅游经济发展开局好。一是营造发展平台。以“红叶节”为契机,积极开展“红军故里文明新村连片创建”活动,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民环境。二是产业延伸狠抓银花、黄羊、茶叶、核桃等绿色经济的发展,促使绿色食品的转化为旅游食品,增加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以集镇、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1、集镇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了投资4xxxx元的乡镇供水建设,完成了集镇人饮供水管网安装,入户率达10xxxx,彻底改善18xxxx居民、xxxx乡级单位83xxxx日常生活用水。拟定了集镇发展规划,树立了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重点在集镇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上做文章,树立良好的集镇形象;完善了环卫、综合执法、文明规范三支队伍,杜绝了“三乱”现象;车辆、行商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彻底纠正了堆码占道、撑杆搭棚,乱倒乱摆不良现象。制定了污水集中处理规划,规范了集镇管理。

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新修、整治、开发利用相结合,全乡累计投劳xxxx个,新建各类水利工程18处,新修自来水厂一座,新增蓄水量xxxx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78xxxx,恢复改善灌面130xxxx,解决了27xxxx、123xxxx、785头牲畜饮用水困难,治理了水土流失25xxxx,退耕还林累计320xxxx,营造经济林53xxxx,渠道配套建设27公里,打井48口。

三、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确保政治稳定。全面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以警务室为平台,以驻乡民警民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积极开展“创安”、“创模”活动,构建扎实有效的防控体系,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重点目标考核,由党委书记、乡长负总责,村支书、主任、各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了整体联动指挥部、综治委、综治办,落实了人员,并采取一事一议筹集群防群治经费xxxx元,建立健全了防范力量网络机构。

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和刑释解教工作,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共1xxxx,落实人员6xxxx,并将普法工作纳入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度学习,使党政干部带头学法、懂法。

全乡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无一例重大治安案件发生,可防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社会治安秩序有了明显的进步,确保了全乡的稳定。

2、清理锁定、化解债务,确保民心稳定。今年来,乡人民政府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并反复讨论和征求各方面意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指示精神和税费改革政策,不等、不靠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社债务,全乡已有xxxx村全面完成了债务化解,收回债权3xxxx元,消化债务4xxxx元,对特贫困户减免xxxx元。

3、狠抓安全和社会事业等其他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落实了行政一把手责任制,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在全乡1xxxx村、7xxxx社、xxxx街道居委会和xxxx乡级单位深入开展“查隐患、抓整改、防反弹”的活动,重点对学校、道路交通、建筑点、爆炸物等进行专项治理,全乡无一例大小安全事故发生。

4、扎实做好社会保障、老龄、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年初党委、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专门班子,落实了专人负责,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效果明显;老龄工作活动开展经常,档案管理规范,保密工作进一步加强,均呈现出新的起色。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一年来兴马的历史,令人鼓舞,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乡人民的苦干实干,得益于全体代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党政一班人和全乡基层干部的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努力拼搏,得益于全乡各单位,各干部的密切配合,在此,我代表兴马乡人民政府向为之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乡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代表和关心支持兴马发展的各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形势严峻,收支矛盾突出,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县财政的宏观调控,大大压缩了乡机关财政供给人员的人头经费,人头经费由原来的250xxxx/人.年降为60xxxx/人.年,加之我乡地处交通要道,接待费、差旅费实属难免,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帐难算、钱难管、口难填,旧帐未还,新帐又添,政府运转极度困难。二是债务沉重,化解难度大。三是结构调整步伐慢。起支持作用的骨干项目未形成,群众文化水平低,科技知识少,市场经济观念差,农民增收难度大。四是干部群众适应乡行政区划调整后面临新形式的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敢闯敢干精神不够,改革开放意识不强,缺乏开拓精神,观念陈旧,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今年工作思路

一、突出一个重点

以“三大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实施绿色经济“十百千万”工程,依托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引导农民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突出发展南江黄羊和金银花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新突破。

强化科技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组织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科技人员,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积极推广“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协会+农户”等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加快农村科技进村入户,切实加强对绿色经济基地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技术指导服务。

狠抓示范带动。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规模发展,优质标准”的思路,加快特色产业培植,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建设以余家坪、齐家湾、唐家坪、鲤鱼坝、马驴寨、红岩观、鸡公嘴、木罗坝村为重点的银花专业村;以余家坪、棕园子、川柏树、铜马、熊山、鱼池梁村为重点的黄羊养殖专业村。

二、实施两大工程:

实施“百十”工程。以扶贫开发统缆农村工作全局,围绕“经济收入大增加、生活环境大改变、生产条件大改善、文明水平大提高、民主政治大推进”总体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自我投入,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的思路,狠抓以木罗坝、红岩观为重点,以“三通、三改、三建”为内容的扶贫重点村建设。巩固抓好鲤鱼坝小康示范村建设和余家坪、齐家湾、唐家坪重点文明新村和升级上档,按照产业特色突出,增收项目稳定,发展后劲充足,干群关系融洽,群众精神振奋的要求,逐步达到村美、民富,班子强,努力建成“农家别墅、文明富裕”的小康新农村。

实施亲民工程。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开展“驻百村、访千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不断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落实结对帮带制度,各机关干部挂联一个村,结对帮带5至1xxxx贫困户,经常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访贫问苦,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帮助共建立骨干增收项目,实施三通、三改、三建,建设文明家园。

三、加强“三大”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于为人民服务的,要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的建设,不断增强主体服务的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建立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从严治政,赏罚分明,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反对官僚主义、形成主义,坚决制止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主动为群众搞好服务,多办实事。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依法履行职能作用,加大“四五”普法力度,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和执纪执法水平。大力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工程,深化开展“严打”斗争,教育引导群众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作坚决斗争,严厉打击、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逗硬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监督,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四、办好四件实事:

一是抓好红岩观拐杖树平桥建设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国家最大投入,切实解决xxxx村500xxxx人的过河难,通车难,破除瓶颈制约,加快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是全面完成木罗坝漫水桥建设和瓦木公路改造任务。彻底解决该村及相关村社群众通行难。

三是建好垃1-xxxx农贸市场。

四是维修好铁索桥。

五、抓好五项工作

抓好集镇建设与管理。坚持总体规划有序,单体规划有个性,积极争取集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工程项目,严格环境卫生管理,完善配套环卫设施,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彻底治理脏、乱、差,建好一场(停车场)、一厕(公厕),完善集镇综合执法体系,健全集镇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推行物业管理,加大环卫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集镇居民的环卫意识、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精品集镇,提升集镇品位。

加快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发展社会劳动保障事业,进一步抓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建设,不断进行扩大社会保障面。切实抓好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扩面,下岗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低收入人群救助制度,积极做好民政优抚、安置和救灾救济工作,妥善解决特因居民、特困农民、特困职工、特困干部的生产、生活困难,积极有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拉动我乡经济新框架。

切实做好文教卫生工作。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巩固“两基”成果,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加强教育管理、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为“三大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年内完成川柏树、鸡公嘴、铜马校舍改造,不断改善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全面深化卫生改革,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加强乡卫生院管理。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四川省计划生育管理条例》,转变计生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计生工作质量。

切实做好双拥、老龄、群团、文秘、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搞好“双拥”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保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重视关心老龄工作,狠抓档案达标和信访、保密工作,落实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和辖区负责制,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各位代表:二00五年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和社会中诸多矛盾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的责任重大而神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实现兴马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0*年政府工作报告(乡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列席和特邀人员提出意见。200*年工作回顾

200*年是我镇大力实施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战略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应对“**”**、用电紧缺、持续干旱等严峻考

验,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城市框架、优化发展环境等重点工作,万众一心,努力拼搏,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基本稳定,为我镇下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29亿元,同比增长10.3;工农业总产值108.23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工底懿低黄瓢僖诖蠊兀徊普苁杖?.02亿元,同比增长33.2;市场商品成交额44.53亿元,同比增长5.7。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积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新特优农产品,新调减粮食播种面积3000多亩,调整面积达28。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完成1.76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启动1.2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工程,疏浚河道17公里,新建和维修水闸15座,白沙河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6.17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27亿元,同比增长12.4。企业完成技改投入4.62亿元,同比增长227,创历史新高。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镇工业园区(不包括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已开发建设面积6300多亩,共落实110多个项目,已建成投产项目60多个,2003年共有35个项目建成投产。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继2002年获得“中国印刷城”称号后,2003年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礼品城”称号,浙江瑞教文具用品公司“称心”牌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印刷业由原来较为单一的酒类包装产品逐步向药品、鞋革、化妆品、超市手提袋以及印刷包装材料等产品领域拓展,市场领域向外贸出口延伸;纺织业由毛毯、服装等最终消费品向牛仔纱、高档丝绸面料和特种差别纤维等材料发展;引进了不锈钢、陶瓷、超细纤维基材等新兴产业。第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温州礼品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家俱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家居礼品市场、包装印刷材料市场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贸市场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服务业水平和档次不断提升,肯德基、杭州联华集团家友超市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连锁店、超市落户我镇。交通运输、邮电、供电等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市场打破前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的局面,实现了全面升温。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轻工博览会印刷与礼品分展会暨首届中国(龙港)印刷文化节。

二、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共引进26个工业项目,在2002年引进7个投资超亿工业项目的基础上,又引进温州黄河超细纤维、浙江瑞普实业超细纤维、温州康尔微晶玻璃器皿生产线、亚泰陶瓷生产线、中国新雅印刷工业园等5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目前全镇共有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约3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产值50多亿元,其中已有6个项目开工建设,金田集团BO项目已建成投产;共引进投资超亿元的房地产、专业市场等项目5个。经济外向有了新的提高,共引进“三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106.2万美金,实际利用外资68.7万美金,占全县94.5,新增进出口自营企业11家,完成外贸出口供货值4.12亿元,同比增长9.9。投资信心明显增强,一些外迁企业纷纷回流,工业园区用地供不应求,全年共增加新登记的各类企业452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1亿元,同比增长71.4,其中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9亿元,同比增长302.9。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投入使用,成为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有200多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为150多家企业迁入生产。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效,年末全镇各项贷款余额29.36亿元,同比增长47.7,工行龙港办事处升格为温州市龙港支行,农行龙港办事处升格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执行,积极组织收入,合理调度资金,基本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三、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龙港加快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对鳌江流域的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成立了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小组,鳌江流域城镇体系规划、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和鳌江流域发展战略等正在加紧编制,龙港在鳌江流域的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高速公路龙港连接线已建成通车,世纪大道、站港路、海港路等城市主要交通网络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瓯南大桥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基桩75根,占总基桩数的士33,对人民路、镇前路、江滨路等城区道路进行路面修补和污水工程整修,完成了新世纪大厦地块重新招标出让。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白河110KV变电所已建成投入使用,电力调度中心开工建设,金河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康居工程龙

港锦绣名园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金瓯大厦、烟草大楼等一批高层建筑正在加紧施工。配合抓好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和温福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完成了104国道入口导标改建工程,建立城区地下排水、供电、通讯等管网电脑管理系统,规范了户外广告牌的设置,引进“呼死你”语音系统,有效整治影响城市卫生的广告乱张贴现象,对三轮车进行了全面更新,大力实施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

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省级文明城镇和市四星级文明城镇。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对全镇施教区进行了合理调整,完成龙港六中、凤江小学危房改造,龙港八中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即将开工建设,兴港高级中学被评为省民办二级学校,龙港一中、龙港三小分别通过省示范性中、小学评估验收,巨人中学增挂龙港三高的牌子正式开始招生,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87.5,高考上线人数2308人,连续五年居全县首位,被评为市级尊师重教先进镇。加大科技型项目的扶持力度,全年列入各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5项,其中镇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46项。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地举办了县第二届运动会羽毛球和武术比赛以及“龙港杯”桥牌名人赛,获得县第二届运动会总分第一,建成4个全民健身苑点,被评为省级体育特色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了广场文化活动,建成了临时图书馆和“中国龙港”网站,完成《龙港镇志》续编,有线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减少了10个有线电视空白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成薛家桥3个行政村改水工程。全民动员,严防死守,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计生村民自治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收入6667元,同比增长4.6;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同比增长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47亿元,同比增长36.3。住房、汽车、通讯等消费不断升温。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望江大厦、广电大厦等一批高层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工作扎实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人口达774户1552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等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依法治镇稳步推进,政府建设明显加强。积极开展“效能革命”和“民情系列”活动,强化效能督查,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作风进一步改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基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基本完成了计划外用工的清退工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和全程代理服务等制度有效推行。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听取和落实人大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建议和议案。政务公开继续深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信用龙港”建设不断推进,积极开展印刷业、再生纤维制品等专项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有所好转。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斗争,侦破了“6.26”系列投毒杀人案,建立和完善社会信息报告机制,强化禁毒基础工作,建立综治协会和归正人员帮教协会,积极抓好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及时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城乡社会保护基本稳定。民兵预备役、国访教育和民族宗教、廉政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大,取得的成效比预期好,实现了城市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这些成绩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也离不开全体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及所有关心、支持龙港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层次还偏低,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经济增长速度有待提高。二是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建设奖金与建设项目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度。三是投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电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城市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城区道路交通秩序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品位的提高。五是社会稳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2004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4年是龙港建镇20周年,也是我镇大建设、大发展的一年。当前,我镇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一是经济发展大环境继续看好。今年全国经济增长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速度将达8左右。二是对外大交通的框架已基本形成。随着高速公路开通以及世纪大道交通建设的加快,长期以来制约龙港经济发展的对外交通瓶颈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同时,随着我镇与市区时间距离的缩短,温州中心城市对我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更为明显。三是龙港城市化进程将日趋明朗。随着鳌江流域城镇体系规划、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规划、鳌江流域产业布局规划和鳌江流域发展战略的出台和实施,龙港在鳌江流域的中心地位将更为明确。四是前几年我镇经济蓄藏的能量将开始释放。几大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将发挥成效,特别是瑞田钢业、黄河超细纤维、法贝陶瓷生产线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年内相继建成投产,将有力地加速我镇经济的发展。

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面临考验的一年。我们既要从机遇与挑战的相互交织中,发现机遇,用好机遇;又要从利与弊的正确判断中,趋利避害,扬长补短;更要在希望和困难的相伴并存中,沉着应对,激流勇进,以与时俱进、奋发有力的精神状态,科学清晰、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快人一拍、志在必得的工作力度,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把今年的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龙港朝着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大步迈进,以优异的成绩为建镇二十周年献礼。

今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镇域生产总值5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工农业总产值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工业总产值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总收入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外贸出口供货值54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市场商品成交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8;居民人均收入7096元,比上年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实现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要全力抓好“六个打造”:

一、加快产业集聚和提升,全力打造实力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产业是基础。必须要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进一步增强龙港经济综合实力。打造实力龙港,就是促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质量、财政收入等有新的跨越,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

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构筑新的产业布局。按照建设鳌江流域中主城市的要求,以温州南部的经济中心、温州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温州国际轻工城重要生产加工基地的定位,淡化行政圈,强化经济圈,构筑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建立“一心、三区”产业布局的框架。“一心”是指集商业中心区、行政管理区、教育科研区、物流基地等为一体的未来城市的服务中心,呈“半椭圆”形状,规划范围以龙港大道、中央大道、世纪大道组成一个“士”字型的主要框架。“三区”分别是指东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效益农业区。东部工业区即城东综合工业园区的扩大和延伸;西部工业区由山海协作区(龙港区域15平方公里)和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塑编工业园区组成;南部效益农业区位于世纪大道以南、龙金大道以东,近期发展效益农业,远期为城市向南发展的备用地。

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抓结构调整。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方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花卉苗木、大棚蔬菜、水产养殖业。二要抓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农业产业化投入渠道,培育一批经营主体,切实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在“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使土地使用权向经营大户、效益项目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三要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各种必要的中介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四要抓生产基地。利用高速公路开通后我镇与温州市区时间距离大大缩短的有利时机和海城、白沙农业园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加快都市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参照工业园区建设思路,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从平面式向立体式推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民就业门路。五要抓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和生产条件。六要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失地农民和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和升级。一要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城东工业园区、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塑编工业园区和山海协作区的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物流、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工贸联动。二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入园企业开工率和投产率。抓好入园项目特别是投资超亿元项目的落实和服务工作,促使其早日投产,早出效益,防止“圈而不建”现象发生,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三要对入园项目进行科学筛选。根据土地、电力供应紧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提高园区准入门槛,实施集约式开发,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要做到“三看三拒”,即看产业,选择真正的高新技术项目,有利于本地产业在技术升级方面起龙头作用的项目,拒绝技术水平低、污染环境、能耗大的项目;看实力,凭注册资本确定供地量,拒绝人为包装大的项目;看信誉,建立对业主有约束力的项目推进机制,拒绝信誉差的投资者进入园区。四要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温州礼品工业园、中国新雅印刷工业园的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厂房,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发展的平台,逐步解决企业“三合一”问题。五要积极培育优势特色行业和优势企业。借助“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等“国”字品牌,进一步拉长印刷业、礼品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水平。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塑编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和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和扶持不锈钢、陶瓷、特种纤维基材等新兴行业,促使其做大做强,成为我镇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优势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品牌。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一要科学制定第三产业布局规划。出台扶持政策,降低三产的准入门槛,进一步繁荣三产。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联托运行业经营机制改革,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努力引进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启动仓储中心、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工建设温州礼品城大酒店、江南宾馆、瓯南大酒店,积极引进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经营方式和流通业态,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社会中介等新型三产,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富有特色的综合服务体系,增强我镇服务业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力。四要大力发展会展产业。按照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办好2004年中国国际轻工博览会印刷与礼品分展会以及第二届中国(龙港)印刷文化节,进一步强化会展的商品交易、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和对外拓展功能,扩大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影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经常性地举办各类专业性展会,增强市场发展动力。五要大力发展市场流通业。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加快新兴市场建设,不断扩大我镇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启动包装印刷材料市场、家居礼品市场、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温州礼品城二期等建设,正确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筹建农贸市场,切实解决我镇长期以来农副食品交易场所分散、辐射力不强的问题。

扩大开放,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一是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根据当前我镇用地、供电等紧张的现状,把招商的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三产、农业、城建等综合领域拓展,提倡科学招商,提升项目引进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的约束机制,对长期不能开工的项目进行清理,限期开工,逾期收回用地,切实缩短土地的闲置时间;对签约项目实行跟踪抓落实,进一步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当年投产率。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建立在外经商龙港人的档案,经常沟通联系,积极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二是做大做强外贸主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进出口自营权,帮助企业创造条件申报进出口自营权,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三是扩大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毛毯、礼品、印刷品等产品的出口,拓宽我镇优势行业的市场领域。

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力打造都市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和管理,提高城市发展的承载力。打造都市龙港,就是要把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品位做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

高起点抓好城市规划。从鳌江流域整体发展的大局出发,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由近期22平方公里调整为50平方公里,远期35平方公里调整为100平方公里,抓好各功能区规划和专项规划以及村庄规划的修编。配合抓好鳌江流域城镇体系规划、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规划、鳌江流域发展战略等编制工作。完成新的城市中心区详细规划编制。

快速度拉开城市框架。完成全长11公里的世纪大道路基工程,加快站港路、通港路、白河路、海港路等城市主要道路网架的建设,尽快拉大城市框架,初步构筑“六纵六横”的城市交通网络格局,以世纪大道主为线,启动新的中心区建设,推进城市向南拓展。

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瓯南大桥建设,继续抓好站港路、龙湖路、海港路、通港路、人民路等城区主要道路延伸工程,使站港路、人民路与世纪大道相衔接,通港路、海港路、龙湖路与龙金大道接通,同时加快旧城改造,加强对城区主要道路的改造和维护,多渠道疏散从高速公路进入龙港的车流量,减轻人民路的负担,缓解城区交通堵塞的问题。加快电力调度中心、烟草大厦、金瓯大厦、鼎盛大厦、置信名都等一批高楼建设,加快康居工程龙港锦绣名园、新湖绿都、德雅国际花苑、金湖小区等中高档住宅小区建设,启动体育馆、图书馆、龙港八中、城区110KV变电所、凤江110KV变电所和燃气管道等重大工程建设,扩建龙港水厂。配合抓好温福铁路、东海大通道、湖前220KV变电所、龙港综合医院、龙港客运中心和污水净化处理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配合抓好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建设。

全方位加强城市管理。以“拆违、治乱、畅通”为重点,全面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积极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章建筑大整治。抓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科学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网络,加强城区停车场建设,鼓励发展公交事业,强化出租车、三轮车和残疾车管理,严厉打击自备车非法营运,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交通堵塞问题。进一步理顺环卫、市政、园林、城管等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明确职责分工,积极探索以综合执法为主、统分结合的城市管理新路子,逐步推行环卫、园林管理市场化的改革。

多形式统筹城乡发展。抓好康庄工程建设,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发展框架,加快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抓好14个整治村和双龙、陈华垟等示范村建设,启动白沙、海城自来水改造工程。利用土地返回指标,鼓励村级集体发展第三产业,就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发展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加强环境保护,全力打造生态龙港

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特殊的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打造生态龙港,就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以环保法律法规、环境警示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地开展系列环境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小区、绿色学校等活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努力使保护环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在全社会树立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尽力,更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的环保意识。

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积极抓好旧村改造,盘活农村的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完成白沙河整治工程,抓好河道疏浚工程,切实提高河道的水质,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继续抓好褪色加工业的整治,坚决取缔“十五小”企业,切实减少污染源。加快绿化工程建设,启动金钗后河、世纪大道和白河路绿化工程,加大拆违建绿和零星、闲置土地的绿化力度,不断提高绿化率,力争全年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认真实施“一控双达标”治理,建立重点污染源管理档案,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实行跟踪监控,限期整改、治理。建立环保前置条件制度,凡新、改、扩建的项目都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禁止引进重污染企业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项目,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工业经济要从过去的扩大外延再生产为主导转到以扩大内涵再生产为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新型三产。

注重人口增长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稳定低生育率和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深化计生村民自治利益导向机制改革,夯实村级计生组织网络建设,狠抓孕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大社会扶养费征收的力度,提高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打造文化龙港

[1][2]下一页

第五篇:200*年政府工作报告(乡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列席和特邀人员提出意见。200*年工作回顾

200*年是我镇大力实施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战略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应对“**”**、用电紧缺、持续干旱等严峻考验,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城市框架、优化发展环境等重点工作,万众一心,努力拼搏,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基本稳定,为我镇下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29亿元,同比增长10.3;工农业总产值108.23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工底懿低黄瓢僖诖蠊兀徊普苁杖?.02亿元,同比增长33.2;市场商品成交额44.53亿元,同比增长5.7。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积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新特优农产品,新调减粮食播种面积3000多亩,调整面积达28。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增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完成1.76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启动1.2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工程,疏浚河道17公里,新建和维修水闸15座,白沙河整治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6.17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27亿元,同比增长12.4。企业完成技改投入4.62亿元,同比增长227,创历史新高。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全镇工业园区(不包括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已开发建设面积6300多亩,共落实110多个项目,已建成投产项目60多个,2003年共有35个项目建成投产。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继2002年获得“中国印刷城”称号后,2003年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礼品城”称号,浙江瑞教文具用品公司“称心”牌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印刷业由原来较为单一的酒类包装产品逐步向药品、鞋革、化妆品、超市手提袋以及印刷包装材料等产品领域拓展,市场领域向外贸出口延伸;纺织业由毛毯、服装等最终消费品向牛仔纱、高档丝绸面料和特种差别纤维等材料发展;引进了不锈钢、陶瓷、超细纤维基材等新兴产业。第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温州礼品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家俱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家居礼品市场、包装印刷材料市场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贸市场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服务业水平和档次不断提升,肯德基、杭州联华集团家友超市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连锁店、超市落户我镇。交通运输、邮电、供电等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市场打破前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的局面,实现了全面升温。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轻工博览会印刷与礼品分展会暨首届中国(龙港)印刷文化节。

二、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共引进26个工业项目,在2002年引进7个投资超亿工业项目的基础上,又引进温州黄河超细纤维、浙江瑞普实业超细纤维、温州康尔微晶玻璃器皿生产线、亚泰陶瓷生产线、中国新雅印刷工业园等5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目前全镇共有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约3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产值50多亿元,其中已有6个项目开工建设,金田集团BO项目已建成投产;共引进投资超亿元的房地产、专业市场等项目5个。经济外向有了新的提高,共引进“三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106.2万美金,实际利用外资68.7万美金,占全县94.5,新增进出口自营企业11家,完成外贸出口供货值4.12亿元,同比增长9.9。投资信心明显增强,一些外迁企业纷纷回流,工业园区用地供不应求,全年共增加新登记的各类企业452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1亿元,同比增长71.4,其中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9亿元,同比增长302.9。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投入使用,成为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有200多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为150多家企业迁入生产。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效,年末全镇各项贷款余额29.36亿元,同比增长47.7,工行龙港办事处升格为温州市龙港支行,农行龙港办事处升格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执行,积极组织收入,合理调度资金,基本保持财政收支平衡。

三、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龙港加快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对鳌江流域的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成立了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小组,鳌江流域城镇体系规划、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和鳌江流域发展战略等正在加紧编制,龙港在鳌江流域的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高速公路龙港连接线已建成通车,世纪大道

200*年政府工作报告(乡镇)人大政协[五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