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河道曝气技术的特征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7-95550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0 23:28: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河道曝气技术的特征

河道曝气复氧技术的特征

文章来源:蓝白蓝网202_-05-13 09:08

河道曝气技术是根据河流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曝气充氧技术综合了曝气氧化塘和氧化渠的原理,结合退六和完全混合的特点,有利于氧的传递、液体混合,是一种有效地污水处理方法。

河道曝气技术是一种基建费用少、运行费用低、占地少、见效快的河流原位治理工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移动式充氧平台设备简单,机动灵活,能够避免固定式充氧站曝气点服务面积不足,在相对封闭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缺点。

其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使水体的自净过程始终处于好氧状态,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同时在河底沉积物表层形成一个以兼氧菌为主的环境,且具备了好氧菌群生长的潜能,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2、充入的溶解氧可以迅速氧化有机物厌氧降解时产生的H2S、甲硫醇及FeS等致黑致臭物质,有效改善水体的黑臭状况。并且,Fe(OH)3沉淀在水底沉积物表面形成一个较密实的保护层,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上层底泥的再悬浮,减少底泥中污染物向水体的扩散释放。

3、增强河道水体的紊动,有利于氧的传递、扩散以及液体的混合。一项关于曝气过程中水力学影响的研究表明,3hp的曝气设备造成的水流在离装置35m远处可以测量到,并且对染料的目视观测显示水流运行可以持续到大约100m远。

4、可以减缓底泥释放磷的速度。当溶解氧水平较高时,Fe2+易被氧化成Fe3+,Fe3+与磷酸盐结合形成难溶的磷酸铁,使得好氧状态下底泥对磷的释放作用减弱,而且在中性或者碱性条件下,Fe3+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会吸附上覆水中的游离态磷。

第二篇:河道综合治理技术

河道综合治理承包

河流综合治理承包是指为了彻底解决水体的污泥淤积和水体浑浊问题,针对水体的具体情况,量体定制治理技术方案,以达到全面降解各种污染物,提升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质量等级,改善水景观感的目的。河流治理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污水排放日益增多,河流作为纳污主体,稀释净化作用逐渐削弱,超过了河流自净界限,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河流的水质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溶解氧不足,厌氧分解产生的臭气和黑液造成水体黑臭污染;二是氮、磷等含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我国河流治理基本是水利部门主导的,目前主要采用一些水利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如截污、清淤、换水、驳岸美化等;由于存在偷排和雨污合流问题,无法保证彻底截留污水入河,一旦污水进入河流,则清淤、换水、驳岸美化等措施就完全无能为力。所以上述治理措施只能算是河流治理的第一阶段,而且是辅助阶段,没有触及河水污染的根本。

也有一些地方采取了简易治理措施,主要是水生植物栽培(人工浮岛等)和投撒微生物制剂。这些也只能算是简易治理措施。人工浮岛上栽种植物基本上就是水面绿化,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很少,只是好看而已。仅能抵御较小的冲击污染负荷,遇到突发的环境自然灾害,冲击污染远远大于自净能力时,生态系统往往在段时间内被摧毁。微生物制剂由于没有附着繁殖的载体,不能长期固定生长,更由于河水流动而流失,所以只是短期行为,不能长久见效。

南京江宁区某河道采用浮岛法治理,但河水黑臭问题依然严重

河流直接净化新理念

由于河流中面源污水的流入不可避免,我们必须解决河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问题。对此佳业佳境公司提出一个新的治理理念——借鉴污水处理厂的原理,直接在河床里构建污水处理体系,对河流污染物就地治理,这就是“HDP河流直接净化技术”。当然,如果担心洪水影响,可以在河边开挖池塘,把污水处理系统建造在池塘里,把河水引入池塘做短暂停留,治理后再流入河道,对于很多流量较小的郊区河道可以这么做。

无论是水量少的死水河道,还是流量大的活水河道,无论是否排洪、行船,只要对河流直接净化体系的实施方式加以变通,都能在原理不变的情况下,既能发挥作用,又能解决阻碍行洪、或被洪水冲毁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河湖直接净化法为接触氧化法,在国内目前仅限于用在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中,其实完全可以把河床、湖泊当做天然的处理地,将填料和曝气设备就近设置在河床或湖泊里。生物接触氧化法最适合河湖这种地表水域特性,只要把适当的填料浸到河湖中,再采取适当的曝气措施,就能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要求。当然考虑到河湖的野外露天环境,曝气方式应该与污水处理厂有所不同。

河湖直接净化有着极佳的用途和便利。对于做过截污清淤、水系整治的河湖而言,它起着河湖免疫系统的作用,能极大地增强河湖的自净能力,消灭臭气、氧化淤泥,防止污染的复发。对于无法彻底截污的污染河湖,它能直接实现对河湖污染的原位治理和还清。因此,直接净化技术是河湖水处理领域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

国外河湖直接净化技术和实用实例

日本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面临着中国目前的问题,即虽然污水处理率已经很高,流向河流湖泊的污水基本被截流,但河流湖泊等景观水的水质却没有想象那样彻底好转。在认识到景观水体的污染特性之后,日本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河流湖泊直接净化的实践。1983年,日本第一个河流直接净化设施在多摩川的支流野川开始正式投入使用,此后在各地逐渐推广,如平獭川、古崎川、高良川、大倔川、富雄川等都先后开工兴建了河流直接净化设施。进入90年代,河湖直接净化设施在日本被大量建设,日本建设省开展“清流再生21”计划,在全国大范围开展河湖直接净化技术的普及、推广。

日本的河流湖泊直接净化工程中80%的项目采用的是生物接触氧化法。至今在政府部门日本建设省的领导下,在全国已经实施了上千个项目,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由此,河湖直接净化成为日本环保行业的热门研究方向,成为国际河湖治理的前沿学科和前沿技术。现在正日趋成熟,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下图是日本大阪府辖区所实施的河流直接净化工程。其中“接触酸化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接触氧化法。

下图是日本神奈川县相模湖为防止蓝藻水华泛滥所采取的综合对策示意图。其中采用了水体流动化促进装置、散气式曝气装置、间歇空气扬水筒式曝气装置、藻类机械回收装置(藻类回收船)等措施。

下图为日本部分直接净化工程的现场照片。

佳业佳境公司的河湖治理研究起源于日本,公司创始人在日本期间就系统研究了由日本发起的国际前沿技术——地表河湖的直接净化技术。回国后又根据国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根据我国河湖污染特点开发了很多针对性工艺和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套技术体系,使治理效果大幅度提高,也使治理成本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而言大幅度下降。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可对流动河流、非流动河道等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具体如下图所示。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针对流动河流)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针对非流动河流)

HDP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把河流、湖泊当做天然的接触氧化处理池,将曝气设备、生物填料等直接置于河湖中,采用佳业佳境公司的专利设备——超大流量曝气造流机,驱动庞大的河湖水体进一步流动、循环并高效曝气。工艺借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微生物净化)原理,直接在河湖内部构筑类似污水厂的生物净化体系,培养庞大的微生物种群,让微生物吃掉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如同在河湖内建造了一个“看不见的污水处理厂”。

具体而言,河湖水域直接净化技术实现了如下两大基本功能模块。★ 曝气充氧

污染严重的城市河道一般都缺氧严重,缺氧条件下会产生沼气,使水体发臭发黑。溶解氧也是水中鱼虾、微生物、水草等动植物的生存基础。曝气充氧是解决水体黑臭的必要手段,曝气机虽然早已有之,但常规的鼓风机曝气根本无法在形态复杂面积庞大的河湖水域里安装,机械曝气机扩散面积很小,除非高密度设置否则无法对大水面均匀曝气,真正适合用于庞大河湖的曝气机几乎没有。佳业佳境公司提供采用国际先进产品“超大流量造流曝气机”,既能高效曝气,又能将溶解氧大范围扩散,特别适合大水面的河湖曝气,而且无需用绳索牵拉固定,安装使用非常方便。★ 微生物净化

在水体中安放特殊的微生物载体,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或人工投撒的微生物菌种附着在载体上大量生长。大量的微生物以水中污染物为食,从而就降解污染物,极大地强化了水体自净力,全面提升了水质。

微生物净化水质这一点正是污水厂的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得以简单地实现。曝气充氧为大量微生物呼吸生存创造条件,生物填料则为微生物繁殖和降解污染物提供了场所,两大功能模块互相配合,在河道中建立了如同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净化系统,培育土著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实现了污水厂生物接触氧化的效果。

当然实际工程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情况追加其它辅助工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治理工艺。佳业佳境公司还开发了多项后续新技术,以便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水环境,解决用户各种难题。◎ 革命性突破

水体净化速度 >> 水体恶化速度

强大的净化能力,使得河道的净化速度大于水体恶化速度,彻底扭转水体恶化趋势,从而使水体越来越清澈,实现良性循环。解决了一直以来水体恶化速度大于自净速度的难题,实现了重大革命性突破。

第三篇:连续循环曝气系统污水处理

连续循环曝气系统污水处理

A、CCAS工艺简介

CCAS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种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这种工艺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处理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SBR工艺早于1914年即研究开发成功,但由于人工操作管理太烦琐、监测手段落后及曝气器易堵塞等问题而难以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中推广应用。SBR工艺曾被普遍认为适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进入60年代后,自动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气器也研制成功,为广泛采用间歇式处理法创造了条件。1968年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了“采用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曝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1986年美国国家环保局正式承认CCAS工艺属于革新代用技术(I/A),成为目前最先进的电脑控制的生物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CCAS工艺对污水预处理要求不高,只设间隙15mm的机械格栅和沉砂池。生物处理核心是CCAS反应池,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均在该池内完成,出水可达标排放。

经预处理的污水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池前部的预反应池,在该区内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并一起从主、预反应区隔墙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m/min)进入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内依照“曝气(Aeration)、闲置(Idle)、沉淀(Settle)、排水(Decant)”程序周期运行,使污水在“好氧-缺氧”的反复中完成去碳、脱氮,和在“好氧-厌氧”的反复中完成除磷。各过程的历时和相应设备的运行均按事先编制,并可调整的程序,由计算机集中自控。

CCAS工艺的独特结构和运行模式使其在工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1)曝气时,污水和污泥处于完全理想混合状态,保证了BOD、COD的去除率,去除率高达95%。

(2)“好氧-缺氧”及“好氧-厌氧”的反复运行模式强化了磷的吸收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使氮、磷去除率达80%以上,保证了出水指标合格。

(3)沉淀时,整个CCAS反应池处于完全理想沉淀状态,使出水悬浮物(SS)极低,低的SS值也保证了磷的去除效果。

CCAS工艺的缺点是各池子同时间歇运行,人工控制几乎不可能,全赖电脑控制,对处理厂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对设计、培训、安装、调试等工作要求较严格。

B、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概况

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水环境污染成了一大难题。城市污水是目前江河湖泊水域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制约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制定的202_年治理目标,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20%。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尤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中西部环境与生态保护已被提上首要议事日程。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自200年前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污水处理率已成为一个地区文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近200年来,城市污水处理已从原始的自然处理、简单的一级处理发展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深度处理污水,并回用。处理工艺也从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发展到A/O、A2/O、AB、SBR(包括CCAS工艺)等多种工艺,以达到不同的出水要求。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6.7%。在我们大力引起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发展,尤其是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符合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总投资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资金非常庞大,因此严格控制总投资对国民经济大有益处。

(2)运行费用低。运行费用是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是评判一套工艺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

(3)占地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极其紧缺。土地资源是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和规划的一个重要因素。

(4)脱氮除磷效果。随着我国大面积水体环境的富营养化,污水的脱氮除磷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我国最新实施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也明确规定了适用于所有排污单位,非常严格地规定了磷酸盐排放标准和氨氮排放标准。这就意味着今后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要考虑脱氮除磷的问题。

(5)现代先进技术与环保工程的有机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自控系统设备的出现和完善,为环保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厂大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和自控系统,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稳定的合格出水,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也必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的方向。

C、几种处理系统的工艺比较

为了选择出工艺上最可靠,投资上最经济,管理上最方便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调研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厂的成熟经验和发展趋势,并进行了比较。

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大都采用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一级处理是采用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格栅拦截、沉淀等手段去除废水中大块悬浮物和砂粒等物质。这一处理工艺国内外都已成熟,差别不大。二级处理则是采用生化方法,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生命运动等手段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性,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氮、磷等营养盐。目前,这一处理工艺有多种方法,归结起来,有代表性的工艺主要有传统活性污泥、氧化沟、A/O或A2/O工艺、SBR及CCAS工艺等。目前,这几种代表工艺在国内外都有实际应用。

第四篇:什么是技术特征

权利要求作用:如果对技术方案描述过宽,可能使专利权无效,如果对技术方案描述过窄,可能对保护的东西无法进行全面说明,导致无法得到充分的保护。权利要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向社会详细介绍技术发明,而是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当然,申请人也不能就他公开披露内容之外的东西请求专利保护。为了能够获得专利保护,申请人必须将其所作的发明内容清楚的展现出来,权利要求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说明技术发明如何实施,而是为了说明哪些是申请人想要保护的新发明。我国专利法沿袭德国的更多一些,权利要求书主张采用统一的固定的形式,而不能由申请人任意选择其认为合适的形式。

如何对技术特征进行拆分。

1、因此所划分出来的技术特征个体上要独立,即在技术方案这个整体当中有其独立的作用,然后再跟其他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后又能形成整体的技术方案。

2、各个技术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技术特征。

比如说,在审查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叫做特征对比表,如何划分技术特征呢?很多人的观点是怎么划分都可以。一句话就可以理解为一个技术特征。并且不少审查员的实践都是按照自然句来划分的,这么划分是否合适,是否能解决审查中遇到的问题。究竟一项技术方案中要概括出多少项技术特征来,并没有客观的标准,其次,技术特征在进行一一对比时的等同认定,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再者,对比较结果的综合考量也是一个存在误差的过程。

提炼技术特征的同时就是对权利要求进行解释的过程。

什么是技术特征?

技术特征是技术方案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少老师在上课时间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技术特征是构成技术方案的最小单元。

所以我们需要先对技术方案有一个理解,技术方案是指运用自然规律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某一特定技术问题的具体构思,是利用自然规律、自然力使之产生一定效果的方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经典教材指出:发明是人脑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利用自然规律解决生产、科研、实验中各种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方案一般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技术特征可以分为大概三类:

1、例如产品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零件、部件、材料、器具、设备、装置的形状、结构、成分、尺寸等等;

2、方法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工艺、步骤、过程,所涉及的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

3、采用零部件或步骤在发明中所起的作用、功能或者技术效果来定义和描述。我们常说的功能性限定特征。各个技术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技术特征。1和2范围都容易确定。3的范围该如何确定?

专利领域的公知常识概念在创造性判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专利审查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专利审查中遇到对比文件结合公知常识评价专利创造性的情形时,公知常识也是目前代理人及申请人与审查员争论的一个焦点所在。遗憾的是,我国《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对公知常识几乎都没有做任何规定,只是在审查指南中以举例形式对公知常识作了简单描述。

相关人员研究表明,现有技术不一定是公知常识。公知常识在审查实践中还有三个特点:一是仅限于某一技术领域范围内。它是某个技术领域内的基本的技术知识,包括一些入门级的基础知识,被称为某一领域的公知常识;二是公知常识仅限于一定时期内,超越一定的时间界限,有可能技术知识会变得陌生,或许其属于现有技术,但不是公知常识;三是公知常识判断主体一定要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要以其认知来判断某技术知识是否属于公知常识。是否可以给出一个定义:公知常识是指在专利申请日以前某一技术领域内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普遍知晓的技术知识。

公知常识一般不属于待证事实,不需要再进行举证证明,对公知常识进行举证证明,无疑会浪费专利审查行政资源,降低审查效率。

但是公知常识本身不具备严密性和系统性,如果直接使用公知常识,将其作为绝对客观的事实一定是靠不住的,因此,针对审查员的审查意见,如果申请人提出了合理的质疑和有根据的反驳,则公知常识这一事实仍然需要审查员一方进行举证予以证明。

如果对于国内的申请,如果公知常识不能举证证明,是否考虑先行授予专利权,其余放置在复审或者司法等后续程序来处理。

第五篇:城市河道处理技术

城市河道治理浅析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河道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带来的其它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河道现状及-影响因素。阐述了河道对城市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针对城市河道的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将城市河道治理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体系,探索一条长期的运营体制的观点。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治理

前言

我国河道等级分5级,主要依据河道的自然规模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就与河道紧密相连。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足迹对河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的城市。可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疏浚城市河道、整治城市环境就成了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但由于河道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要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河道综合整治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城市河道的现状

1.1河流不成系统,互不串通

一方面,由于城区河道多年没有疏浚,加之部分单位和居民向河内倾倒生产、生活、建筑垃圾,致使河道狭窄,河床普遍增高。另一方面,由于乱填、乱封城区水体,少数单位和居民在河道两侧违章乱搭,侵占蚕食,使许多河道不再畅通,甚至断流,难以成网再加上缺乏必要的配套建筑物,城区河道与外河也无法连通。

1.2水体问题严重,水质恶化

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并且经常有严重超过现有河道的纳污能力的现象出现,造成河水浑浊、渠水乌黑、蚊蝇滋生,臭不可闻,使得原本体现城市“灵性”的水系,变成了城市肌体的“毒瘤”,这也大大降低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鱼虾绝代”是对近郊河道生态演变过程的生动描述。进入21世纪,各级政府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污水处理率得到不断提高,但污水排放量仍保持增长势头,导致河道水环境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和规模畜禽养殖污染也成为影响郊区河道水环境的重要因素。加之水源条件不足,来水季节性较强,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生态系统呈现退化趋势。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1.3资金问题突出,保障难度大

资金保障是保证河道管理成果的生命线,对于污水和淤泥的清除更是如此。虽然我国202_年起,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河道治污、清淤,为大江大河的清淤提供了相当大的资金保证。但是,面广量大的城市级河道,资金问题依然不能满足需要,而且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投入机制。

1.4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足

在城区段的很多河道都是年久失修、淤积严重、河堤残缺,导致在靠近城市的河道边缘不同程度出现涝灾,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河道的防洪问题就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城市河道是在农业灌溉供水系统上形成的河道,几乎都存在上游宽、下游窄的畸形现象。加上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综合治理,河道被随意覆盖、行洪断面萎缩,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给今后河道的整治增加了难度。

1.5破坏了河流形态的多样生态性

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生态河道问题备受关注。城市河道水系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优美的水体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可是,目前对于弯曲河道的整治习惯上实施裁弯取直,把其弯曲形状改变成直线或折线,改变了河流自然状态下的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而且改造过程中多采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或矩形等规则断面,使得水流状态改变。这些均可能使栖息于河道中的水生动植物丧失生存条件,改变了河体的生物多样性,则净污和纳污能力将大大降低,最终造成水质污染。并且,这种状态一旦破坏,便很难恢复。

2城市河道的主要治理方法

2.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等。疏浚污染底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此类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2.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浊度、eoD、ss、TP去除效果较好,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药剂用量少。但该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2.3生态一生物方法

生态一生物法主要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2.3.1河道曝气法

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机动灵话、安争可靠、投资省、见效快、操作便利、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等优点,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

2.3.2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是指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吸收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目前,常用于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持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用得比较多是接触氧化法。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现场降解为c02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用于污染水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经过培养筛选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试验证明cOD去除率口丁达9096以上。另~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营养物质).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投放药剂后.通过促生作用,促进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河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使污染水体的BOD5,COD迅速下降,溶解氧明显上升,黑臭消除。这种方法对于消除水体黑臭、增加水体溶解氧作用明显。

2.3.4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七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度对水的净化的日的。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3.5水生植物净化法

该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的污水净化方法。例如采用浮萍、湿地中的芦苇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会产生臭气、害虫和景观影响等问题,因此选用时要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如选择在春夏季下风口的位置种植芦苇等。

2.4城市河道处理的新工艺

随着人们的对河道处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国内外出现了不少新工艺,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点就是朝者组合工艺的方向发展。组合工艺即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点相结合,改良成的多功能工艺。

2.4.1悬浮填料移动床

悬浮填料移动床是以比重接近于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动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处于流化状态。它是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与附着生长的隹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水力停留时间较短,COD和BOD5去除率较高,且具有较好地氨氮去除效果。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佳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浮床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它用于河湖水体修复,效果较好。

2.4.3曝气牛态净化系统

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以水牛生物为主体,辅以适当的人工曝气,建立的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以高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改善或净化水质,恢复水生态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是人工净化与天然生态净化相结合的工艺。它是在曝气生物塘和人工湿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相结合的技术。

2.4.4组合生物修复技术

它是采用曝气复氧、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及生物促生液、放养水生植物等构建的组合生物修复技术。这种工艺对严重污染的水体治理效果比较好,黑臭消除.水体COD平均下降50%以上,DO平均升高2mg/L左右、透明度平均增加10cm以上;单一工程措施的修复效果不及组合技术。

2.4.5底泥生物氧化

底泥耗氧是河涌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投放微生物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由于外源微生物很难进入自然生态系中,其作用也十分有限。只有激活土著微生物.改善河涌微生物区系,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建立良性生态平衡,并在河涌养护过程中不断强化士著微生物活性,保持其生态平衡,提高自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涌黑臭的污染问题。

小结

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型的城市河道,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把河道两岸建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市民的休闲地。

河道曝气技术的特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