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2012-2013学年度工作计划
泗阳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年度工作计划
(2012年7月—2013年7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全县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1.事业发展目标: 3~6周岁幼儿入园率94%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5%;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8%,巩固率99%以上;高中入学率95%以上。
2.学校创建目标: 60%以上幼儿园达省优质园;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特色鲜明的有影响力的学校6所以上;创建省科学特色学校2所;创建省级“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各1所。
3.教育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加强对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检测和监控,促进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管出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紧紧围绕《泗阳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泗政发„2010‟125号文件)精神,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力争基本达到省指标要求。
1.规范校务管理。进一步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面向全体进行班级均衡化配-1-
置,加快标准化班额推进步伐;加强控流工作和学籍管理,严格转学、借读、休学、复学手续,确保江苏省基础教育学籍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2.规范教育管理。整体规划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完善德育工作机制,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3.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法规,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尤其要重视非考试学科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规范双休日、假期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落实“教学六认真”,夯实过程管理、细节管理,达到减负与增效同步,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同行,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改出生机,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1.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我县学前教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在积极理顺幼儿园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入园率,积极开展0~3周岁婴幼儿和家长的教育活动,加强保育人员在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中的保教质量,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我县幼教事业发展水平。义务教育阶段,深层次推进课程改革,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以“高效课堂”为抓手,引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关注课堂,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突破,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阶段,根据《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意见》落实“五严规定”,积极应对,在薄弱环节和盲点上寻求突破。
2.改革评价制度。初步建立适合我县教育发展现状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首先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广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泗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泗阳县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考核办法》。
(三)进一步加强工作创新,创出品牌,促进教育特色发展。
1.创建校本特色。各级各类学校要在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集中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意愿,探索符合校情的有效发展之路。建设“特色项目”的同时,立足“校本”,做强“校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照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价标准,努力改善条件,改进管理,提高办学水平。高中学校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分层,立足课堂求效益,突出重点求突破,为我县高考的高位提升再立新功。
2.培植优势项目。围绕特色学校评估方案,通过榜样示范,带动其他学校特色发展,以创建思想、项目规划、实施过程、建设成效进行跟踪督查,以点促片,以片带面,定期研讨,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从打造优势特色项目出发,致力于形成我县基础教育的系列品牌目标,促进各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深入开展。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铸就一批个性鲜明的特色学校。
3.打造校园文化。贯彻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实施意见,整体规划学校发展,精心设计校园人文环境,将学校历史积淀、学校现实条件与学校发展构想统筹规划,有机整合,使校本建设充分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显性校园文化和内在精神文化。
四、主要工作安排(见行事历)
泗阳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二〇一二年七月
基础教育科2012-2013学年工作行事历
(2012年7月—2013年7月)
七 月
1.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2.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比工作
八 月
1.督查省、市中心园标准化建设工作
2.督查各级各类学校做好规范招生工作
3.筹划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
4.制定《泗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泗阳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案》
九月
1.秋季开学工作检查
2.做好各级各类学校生数统计,做好各学段新生信息采集学籍审核和录
入省学籍库工作。
3.初评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申报材料
4.完善《泗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泗阳县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考核办法》
5.开展好“推普周”活动
6.组织“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
十月
1.筹备中心园特色建设观摩
2.督查指导各类创建工作
3.校园规范管理督查
4.组织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十一月
1.各类创建迎验督查督办。
2.中小学教育教学视导
十二月
1.迎接省、市、县2012年创建工作验收
2.督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3.召开幼儿园“学前教育合格乡镇”创建工作推进会
4.组织江苏省“五四杯”青年教师论文大赛
一 月(2013年)
1.迎接省、市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检查验收
2.分解2013年省市目标任务
3.普查幼儿园登记注册等情况
4.检查各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情况。
5.特色学校评估
6.给放寒假,督查假期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7.检查中小学行政簿册使用情况
二 月
1.开学工作检查
2.确定年度创建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单位
3.协助落实初中、高中招生计划并分解到校
4.督查“学前教育合格乡镇”创建进度
三 月
1.督查中小学课程计划执行情况
2.组织学籍管理及控流专项检查
3.校园常规管理检查
4.配合做好教育教学评估工作
四 月
1.专项督查各类创建计划制定、措施落实情况
2.做好公办幼儿园的登记注册和年审工作
3.评选省、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
4.2013届中考地理、生物结业考查补考
5.做好中考报名学籍审核工作
6.组织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查
五 月
1.对乡镇中心园建设工作进行调研与督查
2.分解幼儿园招生任务
3.开展中小学规范管理专项检查活动
4.表彰县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
5.协办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展示评比
6.协助组织初中升学体育考试
7.对“学前教育合格乡镇”创建工作进行初步验收
8.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六 月
1.小学生素质教育学业水平测试
2.组织2014届中考地生考查工作
3.参与高、中考等工作
4.做好迎接省优质幼儿园评估验收的有关工作
5.颁发小学、初高中毕业证书
6.做好高中、初中招生筹备工作
7.督查各级各类创建工作
8.组织2013年中考泗阳阅卷点组织工作
七 月
1.给放暑假及暑期工作督查
2.学期工作总结
3.毕业考试成绩统计、筹备教育工作会议
4.协助做好高中招生工作督查
5.督查学前教育合格乡镇创建整改工作
6.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素质教育质量考核
第二篇: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发展品位,全面完成《丹阳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事业发展目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覆盖率85%以上,幼儿及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55%以上,3~6周岁幼儿入园率99%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99.9%、99.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9%,巩固率99%以上;高中普及率98%以上。
2.学校创建目标:争创镇江市现代化小学和初中20所、镇江市优质幼儿园1所,创建江苏省、镇江市健康促进学校6所、镇江市级以上绿色学校30~40所、镇江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8所,100%初中学校创建成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特色鲜明的领衔学校10所以上。
3.教育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加强对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检测和监控,促进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抓规范中强化管理,切实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规范校务管理,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增强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专项督导和问责力度,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自查、梳理、整改中规范办学行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办学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面向全体进行班级均衡化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维护教育的公益性。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工作,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加强控流工作和学籍管理,严格转学、休学、复学手续,建立完善的电子学籍档案,各初中创建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标准化班额推进步伐,通过努力,逐步达到小学每班35以内,初中每班40人以内,小班化教学25人左右。
2.规范教育管理,建设文明校园。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德育队伍建设水平,完善片级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德育协作共同体的整体联动功能,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命教育,将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有机整合,丰富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加强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活动,丰富幼儿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创建各级“绿色学校”。建设合格的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尊师爱生、仪礼文明”系列活动。推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持之以恒地抓好养成教育的细节管理、常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管理精细化。
3.规范教学管理,减负增效。严格执行课程法规,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尤其要重视非考试学科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和市教育局“五项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规范双休日、假期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落实“教学五认真”,踩实过程管理、细节管理,达到减负与提质同步,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同行,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继续实施“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省教育厅出台的《全省普通高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督导方案》文件精神,指导各高中学校认真准备,积极争创“江苏省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按照上级部署,做好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整改的有关工作。
4.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义务教育阶段,深层次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优化实施策略,注重专业引领、加强区域交流,务求改革创新、形成课改成果。加强校本建设,从“一切为了学生”理念出发,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确立的五大课改专题,分专题召开推进会进行研讨,消除盲点,寻求突破。要坚守课堂教学核心阵地,以“活力课堂”为抓手,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关注课堂,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突破,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确保开齐开足上好各类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具体操作的指导。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召开综合实践课程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的工作指导,完善和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为建成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作出努力。高中阶段,根据《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意见》落实“五严规定”,积极应对,在薄弱环节和盲点上寻求突破。合理安排高中三年课程计划,组织力量开展研讨。创造条件正常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继续开展课改先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5.落实“健康第一”,促进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开齐、上足、上好体育课程,全面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继续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建立学生体质测试报告制度、奖惩制度。加强专项调研和督查,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真正使体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2+1”工程,开齐、开足相关课程,系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认真组织好高中学校参加镇江市田径运动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加全市田径运动会,进一步完善2011年中考体育方案。落实艺术教育课程,加强艺术教育设施建设,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认真举办好小学生文艺会演。认真贯彻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计划纲要》,重视科技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以抓好中小学生爱眼、用眼、护眼知识普及为重点,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健全学生健康档案,确保学生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学生缺课监测工作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查、登记和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卫生防疫机制和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免疫工作、应急机制),加强卫生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
(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抓改革中不断创新,注重教育内涵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6.改革幼教体制,推进幼教发展。在积极理顺幼儿园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园的运行效益和办园水平。加强优质幼儿园建设,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入园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和家长的教育活动,提高亲子教育活动率和亲子活动家长受教育率,适时召开0~3周岁早期教育推进会,开展幼托一体化教学研讨。坚持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积极优化幼儿园内部管理,提高办园活力。加快幼教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强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我市幼教事业发展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省民间艺术青少年培训中心丹阳实验基地建设,开展学前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整合研究。
7.改革评价制度,把握政策导向。初步建立适合于当前和我市教育发展现状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首先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广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工作。引导学校更新办学理念,确立“绿色质量”观,坚持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式评价和增长性评价,加强对小班化教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基础教育十二年一贯制的跟踪研究和联系性评价,并适时举行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会,促进各学段之间的良性衔接和持续发展。
8.改革招生制度,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镇江市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大力推进中招制度改革,根据省教育厅均衡教育的要求,继续扩大省丹中统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尊重志愿,兼顾区域”的高中招生政策,从结构和质量上平衡城乡高中生源,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提高高中普及率,维护丹阳教育持续发展根本利益。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和城区学校招生工作的调控,促进民办与公办、城区与农村学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考查以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改革举措,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施教区调整后调查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招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努力取得招生改革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绩,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加强校本特色建设,在抓创建中铸就品牌,实现事业整体优化,促进学校个性发展。
9.以质量促发展,以发展求出路。创建校本特色是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工作要求,也是做强区域教育品牌的基本支撑。各级各类学校要在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品牌建设,集中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意愿,探索符合校情的有效发展之路。要在狠抓“活力课堂”、打造“名师团队”、建设“特色项目”的同时,立足“校本”,做强“校本”。配合做好第三次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照镇江市现代化学校的评价标准,努力改善条件,努力改进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内涵、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上求突破,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学校数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整体高位均衡发展。高中学校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分层,立足课堂求效益,突出重点求突破,为我市高考的高位提升再立新功。
10.培植优势项目,建设特色学校。贯彻《镇江市中小学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意见》,以学校联盟的方式促进学校特色的共同发展。围绕特色学校评估方案,建立特色学校共同体,每一个共同体确定一个首席学校,通过榜样示范,带动其他学校特色发展。以过程监控的方式促进快速发展,对于每一个特色学校共同体,以创建思想、项目规划、实施过程、建设成效进行跟踪督查,以点促片,以片带面,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强调整体评价。以智力支撑的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组建“特色学校建设智囊团”,定期研讨,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滚动式创建,螺旋式提高,从打造优势特色项目出发,致力于形成我市基础教育的系列品牌目标,促进各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深入开展。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铸就一批个性鲜明的特色学校。
11.强化校本建设,提高办学品位。推进全面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要认真开展校本课程和文化建设,贯彻《镇江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整体规划学校发展,精心设计校园人文环境,将学校历史积淀、学校现实条件与学校发展构想统筹规划,有机整合,使校本建设充分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显性校园文化和内在精神文化。各中小学要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以“温馨教室、人文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争创镇江市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学校。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一月:
1.拟订2011年基础教育工作计划。
2.中小学教务(导)主任会、中心幼儿园园长会议。
3.评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4.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5.评选幼儿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二月、三月:
1.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工作调研。
2.中小学政教主任会议。
3.上报新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学籍情况。
4.组织高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5.组织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6.体育教研组长会议。
四月:
1.体育中考。
2.初、高中英语口语、听力测试。
3.召开部分校长会,研讨2011年招生工作意见。
4.中小学特色建设推进现场观摩活动。
5.0~3周岁早期教育推进会。
五月:
1.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会议。
2.评选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幼儿文艺会演,小学生文艺会演。
六月:
1.高考。
2.全市中考。
3.小学毕业考试。
4.期末考试。
七月、八月:
1.中小学、幼儿园招生。
2.城区小学、初中招生。
3.2011~2011学第一学期开学准备工作。
五、附件:
丹阳市中小学2011~2011学第二学期校历
第三篇: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落实中小学管理规范,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发展品位,全面完成《丹阳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事业发展目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覆盖率85%以上,幼儿及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55%以上,3~6周岁幼儿入园率99%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为100%、99.9%、99.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9%,巩固率99%以上;高中普及率98%以上。
2.学校创建目标:争创镇江市现代化小学和初中20所、镇江市优质幼儿园1所,创建江苏省、镇江市健康促进学校6所、镇江市级以上绿色学校30~40所、镇江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8所,100%初中学校创建成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特色鲜明的领衔学校10所以上。
3.教育质量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观,加强对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检测和监控,促进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抓规范中强化管理,切实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规范校务管理,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增强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专项督导和问责力度,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自查、梳理、整改中规范办学行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办学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以任何名义分快慢班、重点班,面向全体进行班级均衡化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维护教育的公益性。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重视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工作,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加强控流工作和学籍管理,严格转学、休学、复学手续,建立完善的电子学籍档案,各初中创建镇江市无流生学校或控流先进学校,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加快标准化班额推进步伐,通过努力,逐步达到小学每班35以内,初中每班40人以内,小班化教学25人左右。
2.规范教育管理,建设文明校园。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德育队伍建设水平,完善片级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德育协作共同体的整体联动功能,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命教育,将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有机整合,丰富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加强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活动,丰富幼儿德育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创建各级“绿色学校”。建设合格的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尊师爱生、仪礼文明”系列活动。推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持之以恒地抓好养成教育的细节管理、常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管理精细化。
3.规范教学管理,减负增效。严格执行课程法规,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尤其要重视非考试学科和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和市教育局“五项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规范双休日、假期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落实“教学五认真”,踩实过程管理、细节管理,达到减负与提质同步,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同行,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继续实施“省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省教育厅出台的《全省普通高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督导方案》文件精神,指导各高中学校认真准备,积极争创“江苏省普通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按照上级部署,做好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整改的有关工作。
4.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义务教育阶段,深层次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优化实施策略,注重专业引领、加强区域交流,务求改革创新、形成课改成果。加强校本建设,从“一切为了学生”理念出发,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确立的五大课改专题,分专题召开推进会进行研讨,消除盲点,寻求突破。要坚守课堂教学核心阵地,以“活力课堂”为抓手,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关注课堂,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突破,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确保开齐开足上好各类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具体操作的指导。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召开综合实践课程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的工作指导,完善和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为建成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作出努力。高中阶段,根据《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意见》落实“五严规定”,积极应对,在薄弱环节和盲点上寻求突破。合理安排高中三年课程计划,组织力量开展研讨。创造条件正常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继续开展课改先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抓改革中不断创新,注重教育内涵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6.改革幼教体制,推进幼教发展。在积极理顺幼儿园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园的运行效益和办园水平。加强优质幼儿园建设,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3~6周岁幼儿入园率,全面推开0~3周岁婴幼儿和家长的教育活动,提高亲子教育活动率和亲子活动家长受教育率,适时召开0~3周岁早期教育推进会,开展幼托一体化教学研讨。坚持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积极优化幼儿园内部管理,提高办园活力。加快幼教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强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我市幼教事业发展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省民间艺术青少年培训中心丹阳实验基地建设,开展学前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整合研究。
7.改革评价制度,把握政策导向。初步建立适合于当前和我市教育发展现状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制度。首先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推广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测和评价工作。引导学校更新办学理念,确立“绿色质量”观,坚持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式评价和增长性评价,加强对小班化教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基础教育十二年一贯制的跟踪研究和联系性评价,并适时举行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会,促进各学段之间的良性衔接和持续发展。
8.改革招生制度,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贯彻《镇江市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大力推进中招制度改革,根据省教育厅均衡教育的要求,继续扩大省丹中统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尊重志愿,兼顾区域”的高中招生政策,从结构和质量上平衡城乡高中生源,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规范招生行为,控制生源流动,提高高中普及率,维护丹阳教育持续发展根本利益。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和城区学校招生工作的调控,促进民办与公办、城区与农村学校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考查以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改革举措,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施教区调整后调查调研,充分了解和掌握招生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努力取得招生改革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绩,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进一步加强校本特色建设,在抓创建中铸就品牌,实现事业整体优化,促进学校个性发展。
9.以质量促发展,以发展求出路。创建校本特色是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工作要求,也是做强区域教育品牌的基本支撑。各级各类学校要在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品牌建设,集中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意愿,探索符合校情的有效发展之路。要在狠抓“活力课堂”、打造“名师团队”、建设“特色项目”的同时,立足“校本”,做强“校本”。配合做好第三次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照镇江市现代化学校的评价标准,努力改善条件,努力改进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内涵、管理、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上求突破,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学校数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整体高位均衡发展。高中学校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分层,立足课堂求效益,突出重点求突破,为我市高考的高位提升再立新功。
10.培植优势项目,建设特色学校。贯彻《镇江市中小学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意见》,以学校联盟的方式促进学校特色的共同发展。围绕特色学校评估方案,建立特色学校共同体,每一个共同体确定一个首席学校,通过榜样示范,带动其他学校特色发展。以过程监控的方式促进快速发展,对于每一个特色学校共同体,以创建思想、项目规划、实施过程、建设成效进行跟踪督查,以点促片,以片带面,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强调整体评价。以智力支撑的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组建“特色学校建设智囊团”,定期研讨,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滚动式创建,螺旋式提高,从打造优势特色项目出发,致力于形成我市基础教育的系列品牌目标,促进各校特色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深入开展。在所有学校普及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铸就一批个性鲜明的特色学校。
<1><2><3>
11.强化校本建设,提高办学品位。推进全面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要认真开展校本课程和文化建设,贯彻《镇江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整体规划学校发展,精心设计校园人文环境,将学校历史积淀、学校现实条件与学校发展构想统筹规划,有机整合,使校本建设充分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显性校园文化和内在精神文化。各中小学要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以“温馨教室、人文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争创镇江市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学校。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一月:
1.拟订2011年基础教育工作计划。
2.中小学教务(导)主任会、中心幼儿园园长会议。
3.评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4.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5.评选幼儿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二月、三月:
1.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工作调研。
2.中小学政教主任会议。
3.上报新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学籍情况。
4.组织高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5.组织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6.体育教研组长会议。
四月:
1.体育中考。
2.初、高中英语口语、听力测试。
3.召开部分校长会,研讨2011年招生工作意见。
4.中小学特色建设推进现场观摩活动。
5.0~3周岁早期教育推进会。
五月:
1.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会议。
2.评选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幼儿文艺会演,小学生文艺会演。
六月:
1.高考。
2.全市中考。
3.小学毕业考试。
4.期末考试。
七月、八月:
1.中小学、幼儿园招生。
2.城区小学、初中招生。
五、附件:
teniu.cc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2007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成为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的目标和《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的规划》,认真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教育局2007年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做好各项工作。1、构建规范的学前教育体系。
(1)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育发展纲要》。(2)在力争全市幼儿入园率有新提高的前提下,重点抓好农村学前教育,针对农村集镇化发展趋势,重视并落实城镇学前教育机构的规划与园(所)配套建设,鼓励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创设各类办园和教育形式,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3)加大幼儿园教师、园(所)长培训力度,重视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研究探讨新时期学前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措施,提高办园(所)质量。(4)开展示范性幼儿园的创建评估活动,并发挥它们的示范辐射作用。(5)积极探索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2、加大实施“两高”普九力度
(1)继续贯彻《浙江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及实施办法(施行)》,进一步加大实施“两高”普九的力度,做好薄弱学校的帮扶工作,促进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向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化发展。(2)努力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解决课改过程种出现的问题,保障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小班化教育和双语教学的试验和推广工作。(3)开展对初中教育现状调研和有关政策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些焦点问题和制约初中阶段改革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4)开展特色化学校的创建和认定工作。(5)全面推广东阳市儿童智能拓展五项测评(FEID)活动经验。3、提升高中教育整体水平
继续贯彻落实全国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开展省级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创建工作为载体,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在省一级重点中学联谊制的基础上,建立省二、三级重点中学联谊制度,定期进行办学理念、办学经验等方面的校际交流,共同商讨、剖析、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继续完善重点中学辩论赛、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会等制度,进一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对薄弱高中的扶持力度,增强全市高中教育综合竞争力。teniu.cc范文网[CHAZIDIAN.COM]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协助和指导浦江、武义、磐安三县做好2007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全市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评价标准的建立;围绕全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力争建设一批服务教育的资源库和特色网站,开发一批教学支持平台和学习支持工具,加快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步伐,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在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学生综合评价与招生录取相结合的机制,完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录取方法等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导向,有利于初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机制。5、提升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发挥教育教学科研先导性作用,重点开展新课程改革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效率、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研究,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6、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对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的认识,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学科德育、班集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全员德育、德育骨干队伍建设等为抓手,切实推进学校德育基础工作和基础道德教育。做好青少年学生校外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师德教育年”为契机、“诚信教育”系列活动为载体,加强教育系统全体师生的诚信教育。及时发现、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开展研究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心理、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研究、制定科学的学生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形成良性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机制,加强过程性评价。支持、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学校和当地社区的德育资源,加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7、重视体育艺术、卫生安全、科普和语言文字工作
加强对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科普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促进学校”的示范作用,加强学校饮食管理,高度重视学校防“非典”工作。加强国防民防教育,进一步做好高一新生军训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假日活动安全、防盗、放火等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切实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继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在教师中强化普通话培训,积极推进教师的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工作。8、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管理。
进一步完善全市特殊教育规划。推动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及时做好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情况的调查工作,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指导和督促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努力使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第五篇:某县教育局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汇报材料
县教育局2010年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
自评报告
2010年,**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和谐教育”这一总体目标,牢固树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狠抓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教育发展理念,以建设“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理想学校”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面教育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整个考核总分为350分,分基础条件建设情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情况、和谐稳定情况和教育争先创新工作情况四大块,其中教育争先创新工作情况为附加分。通过自查,得分为368分。其中基础条件建设情况总分为125分,自查为125分;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情况总分为145分,自查为145分;和谐稳定情况80分,自查为78分(第25条扣2分);教育争先创新工作情况为附加分,自查为20分。
一、基础条件建设情况
(一)学校建设
1.2010年,我县校安工程重建及加固项目已完成实物工程量8415万元,竣工面积45593平分米,分别完成省校安下达目标的120.22%和138.16%,并全面完成消防防雷改造的规划目标。
2.我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项目为**镇中心幼儿园,于2010年10月完成招投标,11月施工单位进场施工。**镇中心幼儿园已于2010年9月8日招生,长涂镇中心幼儿园于2009年12月10日招生。
3.农村教师集体宿舍改造工程,我县于2009年年底全面完成,同时为进一步改善衢山片教师住宿条件,又购置20套教师宿舍。
4.全县义务教育学校16所,除校为一类,**初中外均达到标准化学校,其中**实验学**中心二类,全且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4.12%。
5.2010年我县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改造项目。
(二)教师队伍建设
6.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三级领雁工程培训,其中参加省级培训的为18人,参加市县培训的为25人,完成率达到100%。
7.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参加省级培训教师培训11名,负责人培训1名,完成率100%,且培训经费单列。
8.2010年,全县参加幼儿教师省级培训7名,市级培训3名,县级培训54名,完成率超过100%,培训经费均由县统一安排。
9.**县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有教师27名,2010年省厅未下达我县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计划,县里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和《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培训学习,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科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培训达到54人次,完成率达100%。
10.因我县人口未达30万,所以未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实行随班就读政策,多次聘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来我县讲课培训,并将特殊教育培训列入校本培训内容,完成率达100%。
11.我县已经做好岗位设置基础摸底调查工作,起草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在方案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城乡学校一致。
12.城乡中小学正式教师,按省定标准100%配足,全县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44名,专职体育教师88名,专职美术教师53名,小学专职英语教师50名,全县音、体、美、外满足全县中小学教学需要。体、音教师实行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均配备专职教师,达到100%。全县各学校均配备专、兼职校医,配备率达100%。
13.全县有“双师型”教师26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30名,比例为86.6%,超过了75%的规定要求。
(三)经费保障
14.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14.07%,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5.87个百分点。
15.初中日常公用经费为1000元/生.年,小学为700元/生.年,比上年均提高50元/生.年。
16.全县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住宿费均按规定免除。
17.全县义务教育学校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绩效工资,2010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人均增加5049元。
二、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情况
(一)素质教育
18.普通中小学校按照课程改革要求开设课程,无违规现象发生。
19.严格执行省厅“六项严格”和市局“五个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减负的相关配套机制,完善了责任区督学制度,开展了减负专项督查,未发现违规行为。
20.我县只有一所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中学)招生名额分配达到50%。21.我县小学平均班额34.70人,在35人及以下,初中平均班额39.51,在40人及以下。
22.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难度系数均在0.7以上。其中语文0.73,数学0.81,英语0.71,科学0.8,社会0.78。
23.以高中学校为单位,建立了学生体质状况监测和公布制度,并按规定公布。24.全县各中小学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比例达到100%,并制定完善了《**县中小学2010学年发展性评估办法》。
(二)教育均衡
25.2010年农村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值为1220.32元,城镇小学生均为732.16元,均衡度等于1.18,2010年农村初中生均仪器设备值为1060.40元,城镇初中生均仪器设备值为1609.19元,均衡度等于1.6均大于1.1。
26.农村小学生均图书49.71册,城镇小学生均图书35.05册,均衡度等于1.11,农村初中生均图书为14.72册,城镇初中生均图书22.25册,均衡度等于1.2,大于1.1。
27.义务教育阶段多媒体数为345台,班级数为292班,班级多媒体普及率(班套比)292/354=0.84,小于1.5。
28.我县于2006年2月制订《**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轮岗支教工作的通知》,2010年共有7名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支教,今年新招教师24名,其中17名均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
(三)教育协调
29.省三级以上幼儿园共有16家,在园幼儿数3436,全县在园幼儿4145人,比例为83%。
30.与县残联联合发文,附设两个培智教学点。分别为:高亭中心小学、高亭初级中学。
31.适龄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段入学率达到98.35%,巩固率100%。32.全年外来民工子弟在校1997人,其中公办学校就读1518人,公办学校就读比例76%。
33.根据全市专业结构调整计划,已修订和完善专业结构调整方案,确定主体专业目录,以船舶修造(焊接方向)为主体专业,稳定机电一体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设想新增设港口物流专业。
34.全县同一区域职业学校新设主体专业不再重复设置。
35.当年初中毕业生升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数与升入普通高中人数之比,达到1.03。
36.参与课改专业学生数755名,课改所涉专业学生数755名,参与面100%。37.2010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无公布投资计划,县内已投入40万元。38.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636人均参加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39.未能继续升学初中毕业生参加6个月预备劳动力培训人数55名,省下达培训计划数50名,已达到100%以上。
40.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人数800余名,达到当地常住人口数的千分之四。
三、和谐稳定情况
(一)反腐倡廉和自身建设
41.根据教育纪检监察部门统计,一年来系统内无违法违纪事件。
(二)规范办学
42.我县完成了《关于**县教育局两所国有民办学校转制问题的调研报告》,已做好国有民办学校转制前的各项准备和过渡工作,2011年8月完成转制。
43.我县严格控制学生择校,已经较好地解决择校问题。44.认真落实经费管理有关规定,无乱收费等违规情况 45.认真落实有关规定,无乱招生行为。
(三)校园安全稳定
46.我县无学生非正常死亡,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0.60及以下。
47.全年全县学校未发生责任事故,未发生群体性事件。
48.2010年全年未发生、产生不良影响的信访事件或越级、集体上访事件,信访总量与上年持平。
(四)学生资助
49.对家庭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2010年爱心营养餐受助学生达3818人次,资金67余万元,生活困难学生受助312人次,资金51余万元。
50.按2009年省确定的比例,我县农村低收入家庭学生全部免学费。51.国家助学金74.25万元,贫困学生与低保生资助22.725万元,奖学金5%,人均1000元,船修专业奖学金达50%。已做到“应助尽助”且资金管理规范。
(五)教育考试安全管理
52.2010年,在组织各种考试前,狠抓考点师生的考试诚信、考风考纪教育,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与考试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每次考试开考前根据国家、省、市考试机构对监考教师及工作人员的选聘条件,精心挑选监考教师及工作人员,并加强培训;在考试过程中,严格按考试操作程序与考试指令进行;切实加强试卷保密室的建设,努力做到安全保密硬件设施到位,管理措施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检查落实到位。通过精细化管理及制度建设,2010年没发生一起考试舞弊行为,更没有雷同卷事件的发生。
四、教育争先创新工作情况
在较好地完成了考核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我局从**教育实际出发,开拓创新,教育工作呈现出不少亮点。我局于2010年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自2004年以来持续有效地推进区域教育改革。2010年,在区域教研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师和谐快速发展上有重大突破,成果在市里领先并推广。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今后,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我县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