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指南
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指南
一、项目支出目标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现有的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质量,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实施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水产原良种保存、选育体系,为提高良种覆盖率奠定基础;进一步开展保护区的生态修复等工作,拯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妥善安置保护区内渔民,保护与合理开发协调发展;加大管护、巡查、救护、驯养繁殖、增殖放流及科研力度,增强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发挥保护区的综合功能。
二、项目筛选原则
项目支持以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开展原种采集、整理、保存和良种选育工作,优先安排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量大的主导品种,或具发展潜力的主要养殖品种的保种选育工作。
优先安排已设立保护区管理机构,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保护成效显著的保护区,重点扶持保护对象突出、生态环境典型的保护区。
三、申报条件和经费支出范围
(一)水产种质保存和选育补助项目
1、申报单位的资格条件:国家级水产原种场、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
2、经费支出范围:原良种场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以及原种采集、原良种保存选育、良种引进和推广工作。
(二)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
1、申报单位的资格条件:国家级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2、经费支出范围:保护区生态修复、濒危物种救护与放生,资源调查,相关保护设施的维修改造及宣传工作。
四、申报数量和资金补助标准
(一)水产种质保存和选育补助项目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组织申报,每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我部将根据各地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数量和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专家评审并确定具体的项目和资金。
(二)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
根据各地现有国家级水生野生动植物及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水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组织申报,每个保护区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40万元。
五、申报程序
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以上要求编制项目申报书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各主管单位以计字或财字号文件报农业部(财务司1份、渔业局4份)。
第二篇: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配套工作总结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配套工作总结
广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
一、基本情况
202_年9月28日,农业部批准我区《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立项(农计函[202_]86号),项目建设地点在邕宁县。202_年1月20日,自治区农业厅向农业部提出请求(桂农业计[202_]1号),建议将项目建设地点改在福绵区,这一建议得到农业部同意。202_年7月,广西桂农农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该项目的具体建设地点在福绵区石山塘,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普通野生稻核心保护区302.7亩、药用野生稻核心保护区50亩。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202_年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30万元,中央拨款120万元。所有资金已全部到位。
二、项目进展情况
本项目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按项目要求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于202_年12月通过了区农业厅组织的验收,并交付使用。
(一)土建工程完成情况
1、铁丝网围栏6255平方米,立水泥柱1205条,铁丝网油防锈漆3次。
2、建围栏门口4个,其中药稻1个,普稻3个。普稻区大门口地基填土1800立方米,电动门1个,两侧铁门2个,项目名称牌2个,项目简介牌1个。
3、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25平方米,生活、管理用房安装线路3500米,生活用水机井1处。
(二)购置仪器设备。购置种子检测、品种观察改良仪器各一套共15件,购置气象观测仪器1套共12台件,在普稻区建立气象观测站。
(三)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定点调查野生稻储量,其中普稻107.9885万份(株),药稻2.9093万份(株)。并对250多份野生稻进行农艺性状鉴定。
(四)资金使用情况。设计费2.7万元,材料费85.671万元,劳务费8.42万元,仪器购置费45.153万元,会议差旅费3.186万元,其他开支4.87万元,共150万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已与中央资金统一调配使用于以上建设内容中,已开支完毕。
三、成效
该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的空白,有效地保护了一批珍稀野生稻资源,推动了野生稻研究事业的发展,树立了野生稻原位保护的样板,提高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农作物资源的保护意识等。
四、建议
1、尽快加大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研究。
2、项目资金已全部用完,后续保护资金如何解决已成为保护区今后保护工作的头等大事。建议自治区农业厅向农业部申请追加项目后续保护资金,以保障保护区各项后续保护工作能正常开展。
第三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办法(暂行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办垦[202_]98号 【发布日期】202_-12-14 【生效日期】202_-1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办法(暂行)》的通知
(农办垦[202_]98号)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工作,强化责任机制,根据《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办垦[202_]98号)等有关规定,我部研究制定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农业部农垦局
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附件1: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申请书;
附件2: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附件3: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经费决算表;
附件4: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证书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做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验收工作,强化责任机制,根据《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办垦[202_]9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验收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严谨、讲求实效、简便易行的原则,采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二章 验收时间与内容
第三条第三条 项目验收工作在合同执行期满后半年内完成。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期进行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合同完成期限后一个月内提出延期验收申请,报农业部农垦局批准。延期验收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第四条第四条 项目验收工作以《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合同》为依据,主要对项目任务和考核指标完成、经费使用及实施效果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第五条第五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事由,合同指标需进行调整或项目必须终止的,应及时向农业部农垦局提出申请,按批准后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间进行验收,或审查后做出终止意见。
第三章 验收程序与组织
第六条第六条 项目实施单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完成项目计划后一个月内,向农业部农垦局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验收申请书(附件1);
2.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合同;
3.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附件2);
4.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经费决算表(附件3);
5.其他相关材料。
第七条第七条 项目验收材料经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形式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送农业部农垦局审核,由农业部农垦局下达项目验收通知。
第八条第八条 农业部农垦局组织成立项目验收委员会,项目验收委员会负责项目验收工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现场、通信、会议等方式进行。
第九条第九条 项目验收委员会由5-7名具有高级职称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其中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二。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单位等相关人员不能作为项目验收委员会委员。
第十条第十条 项目验收委员会委员职责:技术专家负责对项目合同书规定的技术内容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经济专家负责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管理专家负责对项目知识产权和组织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项目验收委员会委员对验收材料负有保密责任,不得擅自使用或对外公开。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项目验收委员会对所验收项目做出验收意见,并对验收意见负责。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验收后15日内将验收材料装订成册,一式2份连同电子文档报送农业部农垦局。报送的电子文档必须与报送的书面材料一致。
第四章 验收结论与后续管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通过验收”处理:
1.未完成合同规定任务和考核指标80%;
2.提供的验收材料不全或不真实;
3.未经批准,擅自对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等作较大调整;
4.超过合同完成期限半年仍未完成验收,而又未获得延期验收批准;
5.经财务检查,项目经费使用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6.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在接到通知一年内,可提出再次验收申请。如仍未通过验收,项目负责人三年内、承担单位一年内不得再承担此类项目。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验收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收到验收证书之日起15日内,书面向农业部农垦局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完成后,由农业部农垦局建立项目验收档案,并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再次申请该类项目时的信用评价依据。
第五章 罚则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对验收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渎职等行为,一经查实,将终止或取消其继续承担此类项目的资格。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及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参加项目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转让项目技术成果的,依照有关法律及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农垦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论云南的山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论云南的山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 要:山茶花是我省的“八大名花”之一,一直享誉国内外,但近年来山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却不容乐观,要利用好和保护好山茶花的种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关键词:云南山茶花
种质资源
开发
利用
保护
郭沫若曾有诗赞道:“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中;惊破唐梅睁眠倦,陪衬宋柏倍姿雄”。这“园林处处红云岛”的云南茶花,果然名不虚传,在云南,你到处都可见到盛开的山茶花。在那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最能饱眼福的还要数家庭花园。
云南山茶花又称滇山茶,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国际公认的名花之一,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1983年,云南山茶花被选为昆明市市花。现在山茶花的发展怎么样呢?我们下面来做具体分析。
一、种质资源丰富多彩
据了解,中国是茶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在全世界已知的125种茶属植物中,104 种为中国原产,占总数的83.2%。其中,云南是界茶花的主产区,有30 余种茶属植物资源,占全世界总数的25% 左右,而云南山茶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西的大理、保山和滇中的楚雄。大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云南山茶在这一区域得以广泛分布、良好生长。
202_年的大理州茶花资源调查发现,大理苍山西坡和大理其他地区生长着极为丰富的云南野生山茶,其中有珍稀古茶花树200多株,赛菊瓣、朱砂紫袍、大理茶、松子鳞、玛瑙等世界上仅存的优良原生种众多。大理是云南山茶品种培育与栽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就成为培植山茶的中心,至今民间保存和种植的茶花资源最为丰富。
位于云南高原中部的楚雄市,特有品种众多,楚雄市在202_年的茶花资源普查中,发现地处哀牢山区的中山镇大黑山地区有大面积原生云南茶花,数量多达3 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花树有1000 多株,尤其是楚雄市紫溪山区内拥有古茶花树130多株,为世界之最。楚雄野生云南山茶有单瓣、半重瓣、重瓣、多重瓣自然演化系列。此外,在昆明城市规划区内和风景名胜区,也保存有1000 余株古树名茶,其中有“狮子头”、“早牡丹”、“靖安茶”、“松子鳞”、“早桃红”等云南山茶花古树20株左右。
二、山茶花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首先,茶花产业初具规模。多年来,云南民间就有栽培山茶的习惯,大理等地区人工培植山茶的历史长达上千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云南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云南山茶开始从庭院式的赏玩栽培走向商品化栽培,云南山茶作为一种新型花卉产品逐渐被国内外消费者所接受,并成为园林绿化、庭院布景的重要花卉产品之一。其次,山茶花研发成效初显。云南省州市科研单位、生产企业 发挥茶花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展茶花种质和栽培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效。据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花卉专家魏兆祥介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老一辈植物学家、专家的努力下,作为云南特色花卉之一的云南山茶,取得两方面的成就,其一,搞清楚了云南野生茶花的地里分布、种类及山茶花科的识别方法;其二,完善和改善了云南山茶种苗培育技术。目前,商品化山茶花的主要分布于大理、昆明的宜良两地,花农已熟练掌握了山茶花的各种嫁接技术。可以说,现在的嫁接技术主要掌握在农民手中,嫁接技术最好的要数宜良县花农。最后,茶花市场潜力巨大。云南山茶花茶花具有花大色艳、枝青叶秀、树姿优美等优点,符合国人典雅、华丽、和谐、庄重的审美情趣。云南山茶花一经面市,便体现出极强的竞争力。
三、山茶花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
(1)云南山茶在生产和品种选育创新上,存在着生产散,品种乱,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差的状况,种植基地更多分散在农户居民中,规模种植、集约化生产难以形成;栽培品种混乱,即使有大量的繁殖材料,但在品种的选育和创新上无序,缺乏统一的方向和规划;整体生产水平差,提供市场的产品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
(2)叶片稀疏加之叶柄长、抗风力差,极易引起非生理性落叶,致使观赏价值急剧降低。
(3)云南茶花大多采用“白秧茶”作砧木嫁接,接口面积大、养分输送不良、愈合后疤痕较大、后期根系长势较弱,且砧木和接穗的生长速度不一,导致主干茎上粗下细,极大降低了观赏价值及应用范围。(4)国际茶花界经选育杂交并登陆的品种有1 万多个,常见的栽培的有3000 多个,但云南茶花栽培品种少,还处于资源保存阶段,缺乏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园艺品种,且色系相对单一,主要以红色系为主,欠缺多色花,极少观赏价值极高的复色花、深色花、浅色花、文瓣花等。
(5)云南茶花由于根系不发达,根系再生能力极差,很难进行移植,致使在工程应用及园林绿化和推广普及等诸多范围都造成极大障碍。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良品种,改进嫁接方式及改良嫁接砧木,让云南茶花更易于栽培,更具有观赏性,这样才能使茶花进入千家万户,广泛应用到园林、小区,工程、绿化行道树等各个领域。
四、保护山茶花种质资源特别是古山茶树
针对云南山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成茶花种质资源库,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好茶花种质资源,提高茶花商品性,改良茶花园艺性状,选育更多适合商品生产和符合消费习惯的品种,将为茶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等省级管理和科研单位,以及地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都在采取行动、制定措施、多方面努力,以期推动云南特色花卉发展。相信依靠政策支持、项目支撑和科研作后盾,今后云南山茶的市场将会加快拓展,其生产、应用也将会迈上更大的台阶。
关于古山茶树的保护朱象鸿研究员认为,云南山茶花古树经过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历史,沉淀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无可替代性,对建设旅游文化大省、生物大省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意义。他提出,保护云南山茶花古树资源刻不容缓。昆明市园艺学会秘书长贺颖华表示,云南山茶花古树从一个树种的历史演变,记录了昆明的自然环境变化、人文风俗多样和该物种的遗传性状特征,不仅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也极大地丰富了云南旅游业的内涵,做好云南山茶花古树资源的保护,有利于提升昆明城市形象和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范眸天教授针对古山茶花保护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政府加大对古山茶花资源保护的支持;二是监督管理部门管理要到位;三是合理的商业开发及采集。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云南山茶花的古老大树无论栽植或野生,均应从速采取保护措施,严禁采摘破坏。各产地的野生居群亦应采取保护措施。西南地区各植物学及园林机构应积极加以扩大繁殖。
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特有种。叶光亮革质,花大而艳丽,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本油料植物和培育茶花新品种有用的种质资源。而古老的云南山茶花大树反映中国的古老文明,应加以保护。来吧,保护好我们的资源,从你我做起!参考文献:
1.《云南山茶花》,李溯主编,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_.6.1 2.云南山茶花栽培管理方法,林泋君主编,《农业科技通讯》,202_年08期;
3.云南山茶古树病入膏肓,办理程度低是主要启示,宋如鹏,《云南法制报》,202_.10
第五篇:蔷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摘要】:对蔷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分类和观赏性综合评价进行了简单的概述。蔷薇属植物是世界范围内比较重要的观赏植物,建议在充分调查国内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情况下,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具有优良抗性和观赏性能的新品种,同时,综合使用包括数量分类方法在内的多种分类方法对蔷薇属植物进行分类,并对品种观赏性进行科学评价。
【关键词】:蔷薇属植物;蔷薇;种质资源;分类;观赏性
蔷薇属(rosa)隶属于蔷薇科,多为常绿或落叶,直立或攀援灌木,大多有皮刺、针刺或刺毛,罕无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稀单叶,托叶贴生或着生于叶柄上,稀无托叶。小叶边缘有锯齿。花单生或成伞房状,稀复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花托(萼筒)球状、壶状,稀杯状,颈部缢缩,萼片5枚,稀4枚,开展,成覆瓦状排列;花盘环绕花托口部;雄蕊多数,分为数轮,着生于花盘周围;瘦果木质,多数,稀少数,着生于肉质花托内形成蔷薇果;种子下垂。蔷薇属植物全球分布约有200种,多分布于欧亚、北非、北美各洲亚热带至寒温带地区,其中亚洲是野生蔷薇种类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我国是蔷薇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原产我国的蔷薇属植物约有82种,约占全世界总数的41%,全国各省、区均有。近200年来,被用于创造新品种的蔷薇属原种有15种,其中10种原产于我国。据调查,我国蔷薇属植物多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湖北、贵州、西藏、浙江、新疆等地,尤以四川、云南两省分布最多。
1、野生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西方国家在18-19世纪先后从我国引种蔷薇属植物,与当地蔷薇属植物进行杂交和反复回交,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极大地丰富了西方园林的园艺观赏内容,为西方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方现代园林中应用颇为广泛且深受喜爱,被誉为“花中皇后”的现代月季品种群,正是基于对我国引入的月季、野蔷薇以及香水月季等3个种的定向杂交和培育,如今栽培品种已达20000多个。现代月季是世界性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其品种丰富,姿态多变,但也存在令人遗憾的缺陷:遗传背景狭窄,遗传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观赏价值高,但抗逆性较差。这些弱点已开始引起世界性的关注。很多著名的月季育种家已经预言未来的月季发展方向将是抗性强、花芽败育率低、经济价值高等。1979年,美国的衣阿华州将月季与从西伯利亚引种的rosa laxa(疏花蔷薇)杂交及反复回交,选育出了能抗-30℃严寒的品种“无忧女”。rosa laxa是原产中国西北的野生蔷薇,马燕等、王蕴红等通过抗性试验,对其抗寒性、抗病性给予了高度评价。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月季的近千篇论文中,抗性研究就占约25%。远缘杂交可整合亲本优良性状,是抗性育种的重要育种手段。张海云(202_)等利用几种月季花的混合花粉和花旗藤蔷薇杂交得到了几个新品种,花姿秀雅清丽,兼具蔷薇的野性茁壮,缺点也是如蔷薇只开一季。结合月季的花型多变,观赏期长与蔷薇的抗性强与耐粗放管理的特点将是育种工作者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黄善武(202_)等通过突变育种,选育出弯刺蔷薇的金黄叶突变体,具有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命名为金叶弯刺蔷薇,具有以观叶为主,兼有观花、观果的价值,应用于绿化,也是新的种质资源,可应用于月季育种。
近年来调查发现野蔷薇野生种质资源破坏严重,自然分布范围狭窄,且资源蓄有量有减少的趋势。有研究认为野蔷薇野生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野蔷薇种子具有休眠性,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生长,加上人为大量挖取破坏,导致野生野蔷薇自然更新不良。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保护,同时合理开展引种驯化,保护好这些珍贵野生资源。首先,探清全国的蔷薇属种质资源,建立起种质资源基因库,从生态、观赏、经济价值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以选出具有优良观赏特性又兼具抗逆性的野生蔷薇品种运用到城市绿化美化中去。国外很多植物园很早就开始蔷薇属植物的引种栽培研究,美国阿诺德树木园,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荷兰威宁根植物园,日本广岛植物园,比利时卡姆肖特植物园,乌克兰尼基特植物园都收集了大量的蔷薇属植物品种。我国在野生蔷薇属植物收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从1983年开始进行以收集我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野生蔷薇属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目前已收集约80种,其中大多数种类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园林应用价值颇高。同时,我国各地植物园也注重对蔷薇属的重要成员--月季的品种收集和培育,北京市植物园目前已收集有月季品种近1000 个,并修建了面积达7hm2的月季园,规模居国内之首。贵州植物园有月季品种291个,武汉植物园有月季品种146个。同时,应在品种收集的基础上,广泛地进行远缘杂交试验,选育耐寒、耐旱、抗病虫害并四季开放各色香花的全新品种群为育种的基本任务与方向。从目前来看,我国蔷薇属植物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进口为主,品种单调,栽培水平低,病虫害严重,抗逆性差;育种工作多步欧美之后尘,以品种间杂交为主,且水平较低,进展缓慢。因此,充分利用蔷薇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有些野生蔷薇属种类的较强变异性和优良抗性基因,培育出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品种,从而进一步推动蔷薇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植物中的应用,是育种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蔷薇属植物分类和观赏性综合评价
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的需要和蔷薇属植物育种工作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栽培品种。对这些品种进行分类,并对新品种和现有品种进行观赏性的综合评价,对育种工作者和园林绿化工作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授予新品种以品种权是一个审慎的过程,也是品种保护的第一步。202_年发表的《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简称“202_年指南”)核心是测试性状的选择,由一系列经过筛选出来的性状组成的性状表是判断申请品种是否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的最主要依据。dus测试是对申请品种进行实质审查的重要内容,是能否授予品种权的重要依据。202_年指南适用于所有蔷薇属植物品种,筛选性状时非常详细全面,测试性状达到了54个,其中有23个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确保授权的新品种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为保护育种工作者权益,中国于1999年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蔷薇属植物在世界花卉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被列入我国第1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内,因此有必要对已知的蔷薇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已知蔷薇品种数据库,为蔷薇属品种的选育、推广、生产以及保护更好地服务。谢秋兰等(202_)收集我国国内已知的蔷薇属品种资源的特征信息,利用数据库技术sql和asp技术,共同开发出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对蔷薇属已知品种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和实时性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