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7-105988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3 17:52: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_-1-9

中国文化报记者卢毅然报道:1月3日至4日,202_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部分与会代表列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聆听学习了刘云山、刘奇葆同志在会上所作重要讲话精神。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并作题为《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他强调,在新的一年,全国文化系统一定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攻坚克难,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推进文化领域各项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让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蔡武系统回顾了全国文化系统202_年的工作。他指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文化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统筹,文化工作全面推进。文化系统一年来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共识,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务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推动文化系统转变作风;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加快文化行政部门职能转变。抓学习,抓教育实践活动,抓深化改革推动文化系统各项战略任务、主体业务工作健康平稳有序发展,取得实际成效,文艺创作生产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建设、文化援疆援藏与文化扶贫、抢险救灾等工作亮点频频。

第二篇: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年是完成“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对文化工作来说,××年也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的关键一年。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能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这次会议之前,文化部就××年的文化工作和××年文化工作的设想,正式向党中央和国务院作了报告。李长春、陈至立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长春同志批示:“过去的一年,文化工作不论是改革、发展、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望继续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加快对社会影响大的基础性、战略性文化工程建设步伐,大力推动文化综合执法,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至立同志批示:“一年来,文化部坚持以繁荣文艺为中心,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当前,文艺创作演出势头良好,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网吧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对外文化交流影响广泛,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市场管理,积极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明天,至立同志还将莅临会议,并作重要指示。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长春同志、云山同志对文化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同志今天出席了我们的会议,将就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发表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宣部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对文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今年的厅局长会议与以往有些不同,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文化厅局长以外,还特别邀请了省会城市的文化局长,很多同志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我代表文化部党组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关于××年的文化工作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党和全社会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系统的同志们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思想上有新的收获,工作上有新的进展,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的看来,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文艺创作演出势头良好。艺术创作和演出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文艺舞台佳作迭出,各艺术门类都涌现了一批有较高水准的作品和人才。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促进了舞台艺术的繁荣,增加了文化的积累。全国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优秀剧目,艺术质量和两个效益都有了明显提高。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节思路,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改进评奖机制,将“文华奖”与“中国艺术节奖”合并,促进专业艺术和群众艺术的结合,使艺术节的宗旨“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进一步凸显出来,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制定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以昆曲保护为契机,在贯彻抢救、保护、扶持三策并举的同时,为传统艺术再造生机。完成了中央交办的重大演出节庆活动,第十届全国美展、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围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评为中国电视国内十大新闻之一,成为文化领域的一大亮点。对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自办文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清史编纂工程等重大公益性文化项目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历时年,动用万人力的“十部中华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全部完成。

文化市场在专项整治中逐步规范。坚持一手抓整顿规范,一手抓活跃繁荣,努力为完善文化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文化市场在治理整顿中逐步走向规范和繁荣。以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秩序,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黑网吧猖獗、未成年人进入和有害信息传播问题得到了有效扼制。成立支持动漫和电子游戏产业发展专项工作小组,积极扶持国产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与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出台有关产业政策,积极推动国产音像制品出口,拓展

了国产音像制品在国外的市场空间,效果显著。首届音像制品博览会、第二届网络文化博览会和首届中国画廊推介展暨国际画廊邀请展等一系列大型会展活动成果显著,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以民间职业剧团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培育和规范了农村文化市场。在河南宝丰召开了全国首届民间职业剧团团长学习班,对于引导民间职业演出团体守

法经营,文明演出,坚决抵制庸俗和不健康的节目,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中央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朝气与活力。召开了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确定了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典型经验引导全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制定下发了《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得到加强。坚持对外文化工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外交大局服务的方针,策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主动配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和举办重大国事活动,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历时个月,多个演展项目,获得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进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根据中央加强对非洲工作的精神,举办了历时个月的“中非文化交流主题年”活动,覆盖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和举办国际多边文化活动,增强了我在国际文化事务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权。全力打造春节、国庆、“相约北京”、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国际文化宣传品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稳步发展。围绕文化认同,人心回归,加强与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和宣传,坚决反对文化台独,坚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文化系统始终坚持“两手抓、两加强”,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了对九个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和七个改革试点单位的指导,加大试点工作有关配套政策研究,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取得突破。召开了文化系统的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转企改制工作座谈会、全国公共图书馆改革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画院改革工作座谈会,积极推动试点工作。各综合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中演中展转企改制,组建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就中直院团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研,提出了中直院团和其他直属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

文化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以《行政许可法》的贯彻落实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文化法制建设,文化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观念得到加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保证了《行政许可法》的顺利实施,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修订了一批部门规章,并以文化部令的形式重新予以发布。继续推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和文化科技工作稳步开展。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人才兴文”战略,制定《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得到加强,文化科技在文化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物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年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由于国家文物局已经专门开会进行了总结,我不再具体讲了。

在文化建设取得进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基层管理仍是薄弱环节,文化产业政策不够完善;从文化行政机关来看,文化事务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综观××年的工作,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文化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文化工作的思想性逐步增强。任何工作,都有其文化内涵和思想取向问题。文化工作尤其如此。要防止思想淹没在事务之中,重点淹没在一般之中。今年以来,关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了。邓小平同志诞辰周年之际,我们开展了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征文活动,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各方面工作也都加强了思想引导。比如对外文化交流,坚持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更加自觉地贯彻中央对外工作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心灵的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更多地知道中国人在想什么、做什么、期待什么,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其他各方面的文化工作,也都是围绕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来展开的。有了正确的思想引导,文化工作就会方向明确,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迈上新的台阶。

二是文化工作的思路更加明晰,重在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化工作贵在稳定,重在积累,在稳定中发展,在积累中创新。文化工作重在建设这个建设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概念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它包括五个主要方面,即思想理论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包括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业务建设。前四项建设是保障,是文化行政部门的主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文化本体建设是中心任务,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这个关系处理不好,往往不是失职,就是越俎代庖。因此,必须团结、依靠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项具体文化工作也都要努力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比如艺术生产,以精品工程为龙头,促进全面繁荣,增加文化积累。改革评奖制度,引导创作和演出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市场。在文化市场领域,在专项治理同时考虑如何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社会文化领域要考虑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这都反映了对文化工作的理性思考,体现了重在建设的精神。

三是对改革的认识进一步统一,创新的意识大为增强,创意的项目明显增多。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文化系统对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认识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信心更加坚定。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心理准备和工作准备也越来越充分了。××年文化部门在专业艺术、社会文化、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对外文化交流领域的一系列创新项目,为文化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亮点,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创新对一个行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无庸赘言。我在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讲过,深圳在中国大地上的诞生和崛起,就是出自于一个伟大的创意。文化工作需要用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景观。

二、认清形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年,中央召开了十六届四中全会,会议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的战略高度和我们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使命,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以及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文化系统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建设先进文化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增强文化工作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格局正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但国际上各种力量争夺战略要地、战略资源、战略主导权的矛盾错综复杂,政治、经济、安全、地缘、宗教、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优势方面的压力,面临着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对我进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抢占、争夺我国的文化市场、文化资源和文化阵地。因此,如何在坚持扩大开放中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同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坚决抵制资本主义和一切腐朽思想文化,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品格;如何使文化工作配合我国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大局,为我国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如何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份额,缩小文化贸易逆差,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增强我国文化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任务还十分艰巨。

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日益呈现其广泛性和深刻性。未来年间,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这样来分析形势,提出问题,符合实际,也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和做好文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份、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多样化,一些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将不断显现出来。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信息、知识、思想、观念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社会各种文化空前活跃,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有关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网络发展已基本达到与世界同步的水平。我们在享受资讯发达社会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防止境外不良文化的渗透,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三是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文化市场的日趋完善,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重在建设,加快发展,丰富市场,以满足多样性的需求,一方面要坚持正确导向,加强引导和管理。文化工作绝非简单的唱唱跳跳,而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关系每个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人们心灵的沟通与理解,也关系历史的继承和未来的创造,既关系综合国力的增强,也关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因此,文化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认清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群众观念和历史观念,不断增强建设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党的观念,是指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国家观念,是指文化工作必须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服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文化行政部门是在代表国家管理文化事务。群众观念,是指文艺属于人民,我们的文化工作,与人民群众必须保持血肉的联系。有没有群众观念,不是工作好坏的问题,而是事业存亡的问题,扎根群众则生,脱离群众则死,这是文艺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历史的观念,是指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衡量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历史上许多名噪一时的东西,都像过眼烟云一样的消失了。严格地讲,文化不论年,文化的发展需要历史的积累,文化作品的优劣与高低,成败与得失,也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努力钻研,刻苦实践,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再次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性质、方向及其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根据四中全会和长春同志在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文化工作的实际,我们要着重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而马克思主义本身又必须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文化领域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不断推进文化领域的思想理论建设,才能对文化队伍和文化工作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引导,才能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提高掌握新时期文化建设规律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使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应当进一步研究党如何领导文化事业,政府如何管理文化事务,以及行业如何自律,企事业单位如何依法运营的问题。文化发展和建设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它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艺术创作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要通过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一个作品能否成为精品,要经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因此,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既要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又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是围绕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重在建设”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繁荣是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始终把繁荣和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主题。十六大以来,文化系统根据“两手抓、两加强”的原则,逐步从具体的办活动的事务中转向依法管理,转向有目标、有规划的系统建设上来。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市场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善于把思路变成方案,把方案分解成项目,把项目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四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文化创新的能力。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代世界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使文化创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再次突显出来。以变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普遍的意识和时代的潮流。文化创新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文化思想和观念、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等等。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就是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根据当代实践融会创新,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同时要积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使中华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前,体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点,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文化艺术生产力。

五是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维护和发展团结稳定局面的能力。稳定是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巨大成就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得益于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连续性,得益于团结稳定政治局面的形成和长期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为文化繁荣提供了保障和基础,而文化领域的稳定和繁荣也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文艺队伍的团结和文化领域的稳定,这是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保证。

六是坚持为党和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不断提高开展文化外交的能力。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文化外交是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外交工作大局。近年来,按照中央的对外方针和外交工作部署,文化外交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从过去主要关注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到注重发展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全方位的交流,从注重双边交流到注重双边和多边交流,并把多边作为重要舞台,从官方渠道为主到官、民、商并举,特别是积极促进文化贸易的发展,从派出传播,到常驻传播,积极开办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但对外交往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文化贸易逆差较大,有待解决。

(三)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文化的自身价值和功能,充分发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央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既是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文化自身的重要功能。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过来给经济、政治以能动的影响。文化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即“以文化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对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文化自身的价值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现代社会的时代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文化工作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要充分体现文化的人文关怀精神,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矛盾凸显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功能,使文化成为温馨、亲和的力量,慰籍、鼓舞人的力量,使文化工作成为浸润和滋养人的心灵,培养和熏陶人的情操的事业,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是要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深切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深刻理解人民的愿望,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满足这种需求,我们的文化艺术才能让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和欣赏,文化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才能够得到实现。远离了人民群众,文化艺术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服务对象,也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源泉。

四是要坚持面向大众,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重视不同社会群体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为公众参与文化创造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近几年,文化系统坚持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城市以社区为中心,农村以乡镇为中心,加强了四基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其目的正在于此。××年,我们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要关心一亿多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生活状况,丰富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事文化工作,始终不要忘记我们所服务的对象,要让全体人民都享受到文化建设的成果,只有当他们的文化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了,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欣慰和快乐。

三、关于××年的主要任务

关于今年的工作,《××年文化工作要点》已经作了全面部署,在会上还要征求大家意见,会后将正式印发,文化系统要以工作要点为指导,在全面加强五项建设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和演出。近几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感悟与理解,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感人力量的优秀作品,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反映了人民最深切的心灵呼唤和社会最迫切的前进要求。客观地分析文艺创作的现状,进步和成绩在此,而差距和不足同样在此。要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带动文艺创作演出的全面繁荣。精品工程实施两年来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表现在精品意识和积累意识进一步提高,如果我们坚持做下去,一定会留下许多传世的作品。要引导和激励文化艺术工作者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着力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和群众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积极鼓励文艺创新,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和培养创作人才,在更大范围内关心新人新作。各级艺术表演团体是演出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健全艺术生产、营销、筹资和分配激励机制,增强活力,提高艺术院团的市场竞争力。中直院团更要在改革发展和推出精品力作方面起示范作用。

要在不断创新中增加新的文化积累,使传统艺术瑰宝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对文化部制定的《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作了重要批示:“方案可行,重在落实,坚持数年,必见成效。”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切实做好昆曲等优秀传统艺术的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同时,要认真抓好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

要加强面向农村和未成年人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推动全国儿童剧新剧目和农村题材优秀剧目的创作和演出,继续购买一部分优秀剧目的演出权,送戏送剧本下乡。

要增强大型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今年,要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和长征周年,推出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举办相应的文艺活动。

(二)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投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方式,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和制度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件基础。坚持“两手抓、两加强”,抓文化公益事业,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继续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优化服务,提高效益。

要继续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近几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仅中央财政对文化部系统的几个建设项目投入就达亿多元。××年,要继续推进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大修工程、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美术馆二期工程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其他专项维修改造项目。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强全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各省市也都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和运营。继续推进农村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设施建设,按时完成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的两馆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全国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各级文化系统要依据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各地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推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文化资源的流动。继续推进西部农村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加大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要加强基层文化的基本阵地和基本队伍建设,着重加大对农村和城市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争取以国务院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继续搞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清史编纂工程等重点文化工程。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具根本性和长远性。文化系统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加强对文化系统改革试点的分类指导,加强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及配套政策,特别是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要宣传和扩大试点成果,总结经验,继续在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上下功夫,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积极关注指导试点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并及时总结经验。今年,中央将制定出台两个重要文件,一是国家文化发展纲要,二是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各地要积极做好准备,及时研究贯彻实施纲要和意见的实际举措。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去年是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极好机遇。××年,要继续以试点工作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鼓励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政策性文件。要以典型经验引路,加强对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指导和管理,积极参与和协助各类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

(四)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逐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年是文化市场管理具有转型意义的一年。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我们及时调整文化市场管理的思路和手段,修改相应的法规和规章。今年,要致力于为文化市场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要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改革文化市场治理整顿的方式,使其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由系统行为扩大为社会行为,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的氛围。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网吧专项整治成果,把网吧和网络文化市场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场所和阵地。

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音像制品经营活动,提高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扶持民族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音像制品和动漫游戏节目出口。在演出市场、娱乐市场和艺术品市场等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整顿和规范是为了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化系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建立健全门类齐全、机制健全、体制安全的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加强对民间职业剧团的引导,进一步提高管理文化市场的能力。加强布局结构调整,加大调研力度,制定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的总体方案。

(五)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化作为国家总体外交重要支柱的作用,通过文化交流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平、进步的崭新形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遵循党和国家外交原则,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方针,紧密配合党和国家重大外事活动,组织开展文化外交。选择重点国家组织好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精心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扩大我国文化在各国人民心中的影响,展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亲和力。

继续实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工程,推动中国文化通过官方、民间和贸易三条渠道走向世界。多年来,我们在官方交流和民间往来方面有优势,而在文化贸易方面相对较弱,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商业运作力度,逐步改变文化贸易严重逆差的局面。要积极发挥民间和地方的作用,做好在美国举办中国艺术节、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以及在印度举办中国文化节的筹备工作。认真办好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积极参与第二届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第八届部长年会、文化与发展大会等国际会议。办好“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三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十届吴桥国际杂技节、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等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落实东方文化研究计划,有计划地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创作及对外文化交流的理念和方法,以能够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推向世界,促进文化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尽快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要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文化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坚持中央对台工作方针,以文化认同、人心回归为目标,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及方式上全面加强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与宣传工作。使文化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积极开展文化入岛系列宣传活动,反对文化台独,促进祖国统一。

(六)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文化系统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文物安全和文物维修管理工作,完善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全面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继续做好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重点开展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和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提高文物工作的社会服务水平,规范社会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投入,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好范文版权所有

××年是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一年,要以昆曲保护为契机,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培养全社会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逐步形成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名录,制定包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和传承人的命名办法等保护工作规范。积极开展资源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状况。

(七)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文艺要繁荣、人才是关键。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其核心都是人才问题。要从事业和工作需要出发来谋事论人。去年,文化系统积极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人才兴文”战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文化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兴文”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国战略和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文化人才培养走向系统化、系列化、规范化,探讨利用社会力量培训文化人才。

(八)大力推动文化创新,搞好艺术教育和文化科技工作。在整个文化工作中,艺术教育和文化科技是基础性工作,是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重要工作。××年,文化教科工作要围绕艺术繁荣发展这个中心,服务于文化建设这个大局,不断提高艺术教育和文化科技质量。尊重文化、教育和科技规律,既要注意共性,更要注意艺术教育和文化科技的特殊性,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今年,文化部创新奖将进行首次评审工作。创新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奖项,而且是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措施,要为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服务。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对社会艺术考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进一步规范考级工作。艺术教育为文艺院团的发展输送急需人才,艺术科研为文艺发展提供保障,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应得到切实加强。××年,我们与教育部签订了关于共建中央戏剧学院等三所艺术院校的协议,今年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九)积极推进文化法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自《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以来,文化系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精神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提高立法、执法和普法水平。文化立法的目标是建立以宪法为根本,以文化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主干,以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为补充,法律、法规、规章相互配套、协调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框架。要通过立法,把在文化领域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和经验,逐步上升为法律规范。文化立法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今年,文化系统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强化依法管理,同时积极推进各个层次的立法进程,构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保障体系。

要按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对文化的管理,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要求,落实文化立法十年规划。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修改完善《图书馆法》草案,修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起草《对外文化管理条例》、《互联网文化管理条例》、《艺术品经营管理条例》等,积极参与《公益文化事业保障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的调研工作,探索建立国家荣典制度。

(十)开展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文化建设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关键时期,关系到文化发展长远目标的实现。必须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转变规划编制理念,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认真回顾与总结过去编制规划的经验,准确把握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趋势,使规划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现在是文化建设的极好时期,中央正在研究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视文化工作,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现在到了文化领域可以做几件大事的时候了。所以,各地要将今后五年要做的大事,列入规划中。文化设施建设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服务大多数群众出发,不要一味追求豪华,要注重功能实用,防止和纠正某种偏重外部设计、弱化内部功能的倾向。现在社会上重形式、轻内容的风气日渐弥漫,所以买椟还珠、月饼不如盒子值钱的现象比比皆是。舞台艺术精品生产也要防止过于注重包装,越来越追求豪华的倾向。要把精力放在作品的原创上、内涵上,舞美、灯光等等也要尽可能压缩一次性消耗,多注重长远起作用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要注重文学艺术的原创性,将来能够留下来的,是这些东西。在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逐渐蔓延的时候,文化领域要清醒和抵制,起码不要推波助澜。

规划编制要坚持文化工作的方针和各项原则,明确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思路,处理好制定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发展与保护、需要与可能的关系。要认真调查研究,在“十一五”规划中体现文化总体发展战略,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及指标,部署需要重点加强的基础工作,研究确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法规和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协调文化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及其它规划的关系,增强规划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同志们,××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各级文化部门要恪尽职守、勤奋工作,搞好全年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文化系统的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文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第三篇: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北京举行

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国文明网北京1月5日讯 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202_年1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各省(区、市)、新疆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文明办主任,中央文明委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等共150多人出席会议。

会议总结了202_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研究部署了202_年工作任务。与会人员列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聆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202_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去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主题突出。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灵魂和主线,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力度大。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形成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强大声势。评选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各地兴起创建活动热潮。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拓展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力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评选“美德少年”,开展优秀童谣传唱、“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三是氛围浓厚。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大力组织“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营造了爱党爱国的浓厚氛围。围绕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动中央和地方媒体集中宣传道德模范事迹,营造了讲道德的浓厚氛围。围绕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征集刊播公益广告,开展公益短信传递等活动,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围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围绕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组织中国文明网及其他重点网站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了网上宣传的浓厚氛围。四是机制推动。运用项目化的管理办法,推动工作环环相扣、件件落实。组织全国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将文明办各项工作纳入测评中进行考核和检查,极大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建立长效领导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形成各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会议指出,202_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

文明程度,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会议提出了今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点任务。

——大力推进“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培育谦恭有礼、读书学习、勤俭节约之风。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主题活动,开展“文明大行动”,实施文明交通、清洁环境、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

——大力推进“讲道德、做好人”活动。组织千场“道德模范进高校”巡回报告、千场“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弘扬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开展修身律己活动,总结推广常州“道德讲堂”经验,探索网上修身实现途径,引导人们省身修德、自我提升。

——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着眼惠民利民,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培育道德风尚,用典型示范引导人们见贤思齐,用实践养成引导人们择仁处善,用优秀文化引导人们自强厚德。宣传一批文明城市创建典型,组织部分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由大型城市、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沿海、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拓展,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

——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用好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农村文化广场载体,改善农村环境,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实施“百城万村结对共建”工程,开展城乡共建、军民共建、文明单位共建。

——大力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在党政机关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促进官德建设,形成良好政风。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促进良好行风形成。在各类企业开展“践行道德承诺、负责任地做产品”活动,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培育企业诚信文化。研究制定《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推动文明单位创建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大力推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环境志愿服务。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开展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健全志愿服务机制。依托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大力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着眼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民俗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进入传统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突出人文关怀。推动媒体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开设专题专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明确工作目标,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以“心向党、跟党走”为主题的歌咏、读书等系列活动,组织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优秀童谣征集传唱等活动,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向深入。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做好心理疏导。加强阵地建设,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不懈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文化氛围。

——大力推进文明传播工作。发挥网络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作用,加强中国文明网及联盟网站建设,开展生动活泼的网上宣传活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推动实际工作开展。发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壮大网上传播社会正气的力量。发挥都市媒体和手机短信、博客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扩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影响。

会议强调,202_年是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将召开,精神文明建设要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级文明办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技术的要求,不断改进创新,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工作针对性时效性,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提升多种功能 促进绿色增长 把现代林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贾 治 邦(202_年12月29日)

这次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精神,总结202_年林业工作,分析林业形势与任务,部署202_年林业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12月28日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2_年林业工作成绩,对202_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202_年林业工作简要回顾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成功召开了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全年完成造林9207万亩,义务植树25.14亿株,实现林业总产值2.8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全国林业改革发展又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十二五”时期林业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林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明晰产权任务基本完成。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加快推进林改步伐。全国确权集体林地 26 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 95%;发证面积 22.65亿亩,占确权林地总面积的87%,发放林权证9785万本,8379万农户拿到林权证。二是配套改革逐步深入。26个省区市林权抵押贷款456亿元,21个省区市森林保险投保面积3.9亿亩、保费4.3亿元。确定了200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合作经济组织达10万多个。全国县级以上林权管理服务机构达980多家,林权交易逐步规范,林权纠纷仲裁和农民权益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三是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召开了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总结推广了100多个典型县的做法和经验。广西林下经济年产值突破230亿元,惠及林农312万人,走出了一条不砍树能致富的发展之路。四是林改成效全面显现。林改在推动林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许多林业大县林业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的。江西省林改后不仅造林步伐明显加快,而且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了16.8%。福建省永安市通过林改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同时还吸纳1万多名外地农民工就业。五是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了《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初步明确了国有林场改革的中央支持政策,在江西、湖南等七省开展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江西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将90个国有林场明确为事业单位。国有林区改革试点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同步展开。

(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一是造林绿化稳步推进。颁发了 《 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2_—202_年)》,启动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修订工作,开展了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国际森林年中国行动等大型植树造林活动。加强了森林抚育经营统一管理、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广东省启动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广西自治区实施了“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浙江省开展了“1818”平原绿化行动。辽宁省启动了青山工程,成立了森林资源保护局,全年投资332亿元,完成造林783.2万亩。山西的“身边增绿”、江西的“一大四小”、湖南的“三边”造林等省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二是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会议,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总投资达2440亿多元。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联合5个部委开展了林区民生问题大调研。召开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调整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与工程省区政府签订了责任书,编制上报了《重点生态地区退耕还林总体方案》,完成了2300多万亩国家级和4700多万亩省级阶段验收任务。开展了三北工程发展战略研究和四期工程总结评估,编制了《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启动了黑龙江、辽宁、陕西3个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试点。三是防沙治沙取得重要进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治理任务1140万亩,工程二期规划思路已获部际联席会议批准,建设内容更加突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范围扩大到200个县。批准了甘肃石羊河流域、新疆塔里木盆地两个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在全国重点沙区省份实施了“三禁”制度。启动了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开展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期末综合考核。四是林木种苗管理明显加强。制定了《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确定了第二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全年生产种子2500万公斤、苗木300多亿株,合格率分别达88.4%、93%。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

(三)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一是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基本完成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林地落界工作稳步推进。下发了《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修订了《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范了外资使用林地管理。出台了《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管理办法》,开展了木材运输检查执法监督年活动,制定了《森林增长指标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启动了200个县级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对559个县级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和专项监测,首次在80个县开展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立和执行情况检查。各地纷纷加大了资源保护力度,湖北省主要领导强调“要坚决守住林地保有量这条绿色的红线,不能踩,更不能越”。二是湿地保护扎实推进。编制完成了全国湿地保护“十二五”实施规划。制订了《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稳定了湿地保护补助资金投入渠道。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任务完成80%以上。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42个,新增湿地保护面积495万亩,恢复湿地34.5万亩,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和68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发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制订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价值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举办了亚洲湿地论坛。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新增林业自然保护区18处、面积163万亩,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02_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编制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2_—202_年)》,启动了拯救保护工作试点。完成了四川大熊猫保护区震后重建任务,加强了大熊猫、朱鹮、金丝猴、扬子鳄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实施了蟒蛇、黄腹角雉放归自然活动,开展了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工作,推进了华盖木等重点野生植物示范性回归,强化了深圳大运会周边、三江源、鄱阳湖等重点区域野生动物保护。

(四)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主要林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供给能力有所增强。营造了103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实施了特殊林木培育项目,启动了《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全国人造板产量达1.65亿立方米,木竹地板产量达4.9亿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7.7%和2.2%。干鲜果品、木本油料、木本药材等特色经济林产品产量达1.26亿吨。广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300亿元,福建、浙江、山东、江苏超过202_亿元。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林业一二三产业比重由去年的39∶52∶9调整为36∶54∶10,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3.6%。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7%、15.3%和15%。三是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现场交易金额54亿元,签约项目1745个、金额830亿元。举办了首届中国核桃节,首次开展了林业龙头企业认定、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管理工作,认定了湖北五峰生物产业基地。福建省新增林业上市企业3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北省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达到20个,产业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造油茶林320万亩,改造低产林300多万亩。确认了中国十佳花木种植企业和中国花木之乡,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376万亩,花卉销售额达862亿元。新增国家级森林公园13处,总数达到759处。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超过4.2亿人次,实现社会总产值2400多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召开了全国森林旅游工作会议,签署了《关于发展森林旅游的合作框架协议》,下发了《关于加快森林旅游发展的意见》,举办了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海南省和温州市成为全国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

(五)生态文化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一是林业宣传工作成效明显。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刊播林业新闻报道1万多条(次),全年组织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活动20多场,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林业系统报刊、出版、网站影响力明显增强。二是生态文化主题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大连等9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复旦大学、善洲林场等11个单位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目前,全国共有55个城市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2_年共投入城市森林建设资金774亿元,完成植树造林1671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已经成为提升林业地位、拓展林业领域、增加林业投资、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成功实践。三是生态文化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举办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生态文化高峰论坛、竹文化节、爱鸟周30周年等活动,启动了“丝绸之路生态文化万里行”活动,开展了首届全国生态作品大赛、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展、“林改改变生活”摄影展、国际森林年征文活动。四是生态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中国林业网开通了国家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种苗基地、自然保护区网站群。全国新建了一批森林博物馆、标本馆、科普长廊、生态文化馆。五是生态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电影《杨善洲》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电视专题片《大漠长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荣获第11届金熊猫国际电视节特别大奖,《青青的油茶树》、《梦萦张家界》等文学作品完成创作,《中华大典·林业典》编纂完成。

(六)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一是森林火灾得到有效防控。截至11月底,全国共发生火灾5331起,受害森林面积39万亩,伤亡92人,同比分别下降28%、42%和15%。快速扑灭了河北抚宁“4.12”、山东济南“4.18”等9起重大森林火灾,避免了发生特大火灾。强化了军事管理区森林火灾防控,召开了中俄第二次联防会议,举行了“绿色卫士”灭火实战演习。二是沙尘暴应急处置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了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部际协调机制,加强了应急值守和39个地面监测站管理。三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全面加强。召开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与31个省区市政府签订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将美国白蛾防治等纳入考核范围。开展了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检查,实现了发生面积、病株数和县级疫点三下降。出台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202_—202_年)》,开展了灾害标准制订和检疫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四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稳步推进。突出了主动预警,强化了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了驯养繁殖场所监测防控,启用了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开展了边境联防联控试点和非洲猪瘟等外来疫病防控工作,成立了2个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

(七)林业国际合作深入开展。一是圆满完成多项重大外事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届亚太林业周和第24届亚太林委会会议。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注册为国际性组织。出席了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届会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我国林业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印尼、老挝等国家专门派人前来学习借鉴我国的成功经验。二是深入开展履约与国际合作。签署了5个双边政府和部门间协议,双边协议达74个。制定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履约规划(202_—202_年)》,成立了国内部门间公约执法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了全国林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会议,印发了贷款项目“十二五”规划。欧洲投资银行设立了2.5亿欧元林业专项贷款,这是首次在我国为行业设立专项贷款。全球环境基金批准2600万美元的GEF五期湿地项目。积极推进防治荒漠化国际履约和中非荒漠化治理合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致信表示高度赞赏。就打击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老虎保护及大熊猫合作、濒危物种国际贸易等热点问题,与相关国家及组织进行积极对话。成立了国际森林问题领导委员会和国际森林问题研究中心。启动了《国际森林文书》履约工作。三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组织管理,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参与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林业低碳经济综合试点示范、碳汇林业试验区建设试点,组建了华东、中南和西北3个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参与了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巴拿马气候谈判、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开展了亚欧森林可持续管理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研讨会系列活动。

(八)支撑保障能力继续增强。一是林业政策和投入取得新突破。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2个约束性指标、12项重点工程及林业三大改革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了《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林木良种、造林补贴、湿地保护补助试点范围扩大,木本油料造林补助标准由每亩160元提高到200元,森林抚育补贴资金突破50亿元,18种林机具纳入补贴范围。天保二期工程取消了20%的地方配套资金,设立了改革奖励资金,森林管护、社会保险等补助标准提高3倍多。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资金超过40亿元,林下经济、竹产业首次纳入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范围。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将长期执行,退税比例达80%以上。林业棚户区改造投资60.4亿元,新增供热等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林区广播电视、道路、供水、供电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全年中央林业直接投资近900亿元,比“十一五”年均水平增长50.3%,比去年增加126亿元。涉林贷款余额达1216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财政贴息贷款余额381亿元。二是林业信息化成效显著。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成立了全国林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签署了国家林业局与中国电信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布了《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_》,实施了林业资源综合监管服务体系试点建设项目,整合了省级林业系统门户网站,建成了“全国林业一张图”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了中国林业网络博物馆、网络博览会,启动了第二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开展了信息化发展水平评测和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推动了“金林工程”、国家云计算平台林业试点示范和物联网项目。移动办公系统上线运行。国家林业局政府网在73个部委网站绩效评估中首次进入前10名。三是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升。现代林业专题列入“十二五”农村科技规划,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立项启动。全年组织实施项目850个,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复并开始筹建。开展了林业科技特派员、全国林业科技活动周活动,基层林业站指导培训林农15万人次。启动了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全国县级以上林业技术推广站达2638个,生态定位站点达100个。编制了《中国林木遗传资源国家报告》。全面推进了森林认证,成为国际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EFC)国家会员,完成了互认准备工作。下发了《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导意见》,开展了林业知识产权试点。湖南省大力推广林地测土配方系统,帮助202_多万林农科学种树。四是法制建设明显加强。《森林法》修改和《湿地保护条例》立法等工作稳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森林公安执法资格管理制度开始施行。出台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大熊猫国内借展管理规定》。审查行政许可4800多件,办理林业行政复议21件,审查规范性文件142件。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执法检查和“亮剑”、“清网”行动,清查征占用林地项目7384个。成功侦破一批历史积案,86%的网上逃犯被抓。及时处置了涉林非法集资案件。

(九)行业自身建设扎实有效。一是林业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推进了派驻地方森林资源监督和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全面整合,优化了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能配置和内部机构设置,开展了司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和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加强了林业教育培训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青海、广东两省林业局升格为林业厅,已有24个省区市将林业部门设置为政府组成部门。在部分省区撤乡并镇的情况下,全国基层林业站稳定在2.8万个以上,职工人数稳定在14万左右,80%以上的林业站纳入了财政预算。二是机关党的建设富有成效。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为核心,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了“兴林富民促发展、创先争优强作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弘扬杨善洲精神,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召开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印发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开展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廉政风险排查工作,有针对地制定了防控措施。推进了林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了内部审计和资金稽查监管。四是不断加强工青妇、后勤服务和离退休干部工作。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青年联合会,举办了青年主题演讲活动。积极改善干部职工住房和就餐条件,努力解决离退休老干部的各种困难。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中央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务林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向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新闻媒体、全体务林人、全体森林防火专业人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脆弱和林产品短缺问题依然突出;二是林地保护压力持续增大,巩固林业建设成果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民生问题亟待改善;四是会议、文件和检查核查过多,基层负担偏重。这些问题有的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有的是管理手段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都影响着林业改革发展进程。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二、当前林业的形势与任务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全球范围看,生态恶化、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林业具有缓解这些问题的多种功能,因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重大外交活动的热点,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加快林业发展的热潮。从国内来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决策,并赋予林业“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把对林业的认识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对林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把对林业的建设加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可以预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林业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会更加突出,林业必将肩负更加光荣的使命、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根据当前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林业实践的逐步深入,必须紧紧围绕国际国内战略大局,准确判断和把握林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第一,促进绿色增长,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重要作用。绿色增长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模式,是一条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道路,体现着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2_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已把绿色增长确定为大会主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要促进绿色增长,以修复支撑全球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绿色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增长,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承载能力,需要绿色的资源能源支撑经济发展,需要先进的生态文化引领时代潮流。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指出,森林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要高度重视林业在实现绿色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再次重申“中国将继续加快林业发展,力争到202_年森林面积比202_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2_年增加13亿立方米,为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全面增强林业多种功能,进一步提升林业促进绿色增长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特殊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正在为此作出不懈努力,想方设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森林具有吸碳、储碳和替代功能,是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利用森林碳汇进行间接减排,既可以实现减排目标,减缓气候变暖,又可以改善生态状况,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一举多得。刚刚闭幕的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这就意味着国际社会最迟将于202_年制定一项约束所有缔约方减排的法律文书,并于202_年开始生效实施。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阶段,发展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长期保持较高水平,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随着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为国家经济发展赢得更大空间,已经成为务林人的重要任务。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且大多是中幼林,提高质量、增加碳汇的潜力很大。在发展经济与减少排放的双重压力下,必须继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如期实现202_年林业“双增”目标,全面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第三,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拉动作用。在国内通胀压力不减和外部需求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目前,我国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普遍偏低,扩大消费需求的潜力主要在农村、在山区。农民的消费愿望很强烈,消费需求很旺盛。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40多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确权到户,让农民获得了价值2万多亿元的家庭财产和27亿多亩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许多农民通过经营山林实现发家致富的愿望后,一方面开始购置家电、汽车、房产等大件商品,逐步改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纷纷购置大量林业生产资料,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有力地提升了农村消费能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如果依靠科技进步和精耕细作,将我国林地亩均产出由目前的200元提高到与耕地相当的1000元,仅27亿亩集体林地产值就可高达2.7万亿元,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极大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尤其林产品是市场紧缺的绿色健康产品,加快林业发展,不会导致产能过剩,更不会形成经济泡沫,只会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需求,持久地拉动经济发展。

第四,加强扶贫开发,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关键作用。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成为现阶段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我国现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496个在山区,全国56%的人口集中在山区。山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90%,分布着6000多种经济植物、丰富的野生动物和森林景观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林地是山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林木是山区农民最宝贵的绿色财富,林业是农民最适合的就业门路。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林业,既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状况,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又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是山区扶贫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所在,是深受农民欢迎的造血扶贫、绿色扶贫和长效扶贫。近年来,许多山区农民林业收入已占到纯收入的60%以上,成为就业增收的主要来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_—202_年)》要求,202_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要比 202_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202_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要比202_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这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为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夺取新一轮扶贫开发新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引导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森林作为人类的摇篮,既是一座循环再生的资源宝库,又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在孕育、发展、繁荣和传承人类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古以来,森林就是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留下了许多以树木山水为题材的名篇佳作,至今还在激发人的斗志、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有的甚至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尤其是兴起于森林、繁荣于森林的生态文化始终倡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些中外思想家甚至认为,要解决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必须汲取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崇尚自然的智慧。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创作了大量生态文学作品,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文化传播平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导人民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更加自觉地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

总的来看,新形势新任务既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现代林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林业的功能还不健全、不平衡、不协调,有的功能甚至还没有认识到,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后,必须继续把提升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努力开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202_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兴林与富民、改革与发展、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着力维护生态安全,着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保障木材供给,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林业多种功能和生态产品、林产品供给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绿色增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必须在坚持原有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必须把维护生态安全作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202_年,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推动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自然湿地只有5.43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物种总数已占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15%。生态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制约,生态建设依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紧迫任务。必须始终把维护生态安全作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深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全面构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

二是必须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发展绿色产业,是充分发挥林业经济功能、拉动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增长的必然要求。我国林地广袤,其中许多林地土壤肥沃,物种资源众多,水热条件优越,森林景观迷人,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后,广大农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自觉处理好了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利用、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双赢,走出了一条不砍树能致富、长中短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壮大绿色产业规模、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成功实践。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引导农民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增强农民的持续增收能力。

三是必须把保障木材供给作为林业建设的重大使命,切实加强资源培育和保护。保障木材供给,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求,始终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全球资源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木材安全已经由一般的经济问题演变为资源战略问题,并逐渐呈现出国际化、政治化和复杂化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木材需求与日俱增,供需缺口逐步加大。202_年,全国消耗木材4.32亿立方米,其中进口1.8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很高,木材安全隐患很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始限制木材出口,依靠进口解决木材供给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立足国内丰富的林地资源,加快木材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国内木材生产供给能力。

四是必须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林业建设的强大动力,继续深化各项林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增强林业活力、提升多种功能的根本途径。我国有45.6亿亩林地、29.3亿亩森林、5亿亩自然湿地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但是仍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和木材等林产品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林业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活力不强。近年来,我们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释放了27亿多亩林地的活力与潜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创新林业体制机制,推动林业科学发展,还得继续依靠深化改革。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增强林业发展动力的根本途径,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不断完善林业政策,积极创新管理模式,让林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将林业蕴藏的潜力充分释放。五是必须把强化科技支撑作为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着力推进科教兴林进程。提升林业功能,增加产品供给,关键在科技。目前,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3%,我国农业已达到53.5%,林业发达国家更是高达80%以上,同时我国林业装备水平和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林业快速发展,严重影响了林产品供给,加强林业科技支撑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十分强烈。不解决科技落后的问题,林地生产力就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就难以增加,防火防虫等抗灾能力就难以增强,林业的功能和效益就难以提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加大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创新能力,破解科技难题,强化科技推广,全面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202_年林业工作重点

202_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将胜利召开,做好全年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安排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全年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继续深化林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拓展到林地,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举措。今年明晰产权的任务基本完成,明年要巩固成果、全面完成发证任务。要在检查验收和“回头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要切实减轻负担,放活经营权。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木采伐制度改革。二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和金融保险支持政策,以及强林惠林富林的各项补贴政策,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三要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各具特色的林下主导产业。四要加强合作组织建设,使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合作组织这个通道顺畅地进入林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五要全力搞好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一个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的文件,指导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同时,要继续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

(二)稳步推进造林绿化。一要认真落实《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全年计划安排造林任务9000万亩,森林抚育8000万亩,低产林改造2500万亩,义务植树25亿株。研究制定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抓好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碳汇造林试点和能源林建设项目。强化部门绿化检查指导,加强乡村绿化和身边增绿工作。二要认真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天保工程政策落实,建立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全面加强工程管理。协调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争取国务院尽快批准在生态脆弱区和重点地区重启退耕地还林。加强综合效益监测,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认真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扩大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规模治理。启动长防、珠防和太行山绿化三期工程。开展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示范工作,推进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逐步提高木材自给能力。三要突出抓好防沙治沙工作。认真编制《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规划》,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做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汇总、分析和发布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启动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与省级政府签订新一轮防沙治沙责任书。四要切实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编制全国森林经营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森林抚育经营标准体系,发布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和检查验收办法。抓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完善森林抚育补贴制度。五要加强林木种苗培育和管理。确定一批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和保障性苗圃,推进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提升良种壮苗生产和供应能力。加强林木良种补贴试点项目跟踪检查。继续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

(三)切实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一要加强以林地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着力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林地落界等工作,完善《占用征收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制定《国有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深化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加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做好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复查工作。开展森林资源两项约束性指标考核评价工作,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约谈制度,开展森林资源管理执法检查,加大案件查办督办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编制《全国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二要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进《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报批和实施工作。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开展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价值功能评价试点。研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框架,加大湿地保护补助力度,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三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制定圈养大熊猫、华南虎等珍稀濒危物种繁育计划。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与放归自然等工作,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名录,出台有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猎捕、经营利用管理办法。开展自然保护区检查评估工作,推进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建设。实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研究制定加强植物园建设的相关措施。

(四)全面增强林业应急能力。一要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深入实施《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防火实用技术和专业装备研发推广,提升防火工作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完善《森林防火条例》配套规章,严厉打击非法用火行为。强化林火监测和火险预警响应,健全宣传教育、火源管控和分级响应机制。强化应急处置和责任落实,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和专业消防队、武警森林部队、森林航空消防能力建设。二要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联合修订《植物检疫条例》,认真实施《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推行检疫员备案制度和监测预警报告、灾情上报制度,加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预警。启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追溯试点。三要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继续推进主动预警试点,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疫情防控,强化重点时节、重点区域监测。推进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出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办法》。四要做好沙尘暴监测预警工作。坚持会商制度,加强重点预警期应急值守,筹建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平台,完善沙尘暴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做好沙尘天气信息报告、发布和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一要加大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力度。协调有关部门出台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编制完成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林业生物质能源、特色经济林产业、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产业、人造板产业等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与林业产业相关的企业、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推进林产品标准化生产。开展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监督检查,强化对资源消耗的宏观调控,规范行业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继续抓好林产品会展经济。二要进一步加大对木本油料的扶持力度。油茶产业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机制,努力形成以生产加工、资金投入、市场销售、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联合体,逐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三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林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下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核心技术支撑作用,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四要不断强化综合服务。支持建立林产品交易市场和人才、资金、技术、产权等林业要素市场,鼓励开展林产品电子商务,争取森林认证林产品进入政府采购名录。加强市场信息搜集与发布,提高林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积极繁荣生态文化。一要加强林业宣传工作。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主线,组织开展林业重大成就等大型系列宣传活动。抓紧录制《湿润的文明》、《中国金丝猴》、《绿染三北》等林业题材大型专题片,认真办好《绿色寻梦》、《绿色时空》等电视栏目,筹备举办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切实开好“关注森林”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二要强化生态文学创作。研究起草推进生态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全国生态文化发展规划,推动生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展林业精神提炼征集活动,凝聚行业精神,扩大林业影响。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林业实践,创作生态文学精品力作。三要丰富生态文化活动。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标本馆的生态文化传播功能。办好森林游游节、湿地日、荒漠化日等节庆活动,全面宣传展示生态文化成果。四要培育生态文化产业。推进林业新闻出版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开发生态文化产品。把生态文化产业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发展森林、湿地、沙漠生态旅游和木竹雕、竹藤、生态影视等特色生态文化产业,提升生态文化产业竞争力。

(七)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召开全国林业科技大会,发布《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一要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加大关键生态技术、碳汇计量监测、生态功能评估、新兴产业技术等科技攻关力度。继续实施林业科技引领计划和林业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基地、标准化示范区等示范样板。二要重视林业科技新兴领域。加强林业知识产权工作和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林业生物安全和遗传资源管理,开展全国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工作,建立健全林业认证制度,力争在林业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上取得新突破。三要加强林业科技能力建设。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林业生态定位研究站和林业质检机构建设,完善林业科技创新平台。

(八)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一要完善和落实林业政策。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争取继续提高补偿标准。推进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扩大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财政补贴政策,扩大试点规模。优化林业信贷和财政贴息政策,扩大林业信贷投资规模。加大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新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补助资金。落实林业棚户区改造政策,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二要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金林工程”、国家云计算平台林业试点示范、森林物联网、卫星应用等立项工作。按照“五个统一”原则,加快整合全国林业信息资源。广泛开展林业信息化交流与合作,继续推进林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有序开展应急通讯和先进成熟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三要加强林业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森林法》修改工作,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等立法协调,着手制定《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出台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证书核发等部门规章。加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点建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依法办理林业行政复议案件,做好涉林非法集资案件善后处置工作。四要强化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深化“五化”建设,充实警力,强化保障,提升执法打击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林区治安维稳工作,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避免发生重大涉林群体性事件。积极推进林区禁毒工作。五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国际履约战略和国别政策,认真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和双边协议。开展重点领域国际合作窗口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和我国林业国际影响力,研究探索更加务实的国际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交流渠道。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重大政策研究,制定林业碳汇项目、碳汇计量监测资质管理办法,争取将林业碳汇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涉林议题谈判,妥善应对林业国际热点问题,为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做好准备。加强亚太森林网络组织建设,推进国际化进程。积极参加202_年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

(九)有效提升林业行政能力。一要继续加强干部培养管理。实施《全国林业人才“十二五”规划》,健全林业人才工作机制,加强林业学科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推动各类林业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和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奖励活动。二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转文风、强作风活动,坚决减文减会,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规范各类检查核查,改进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减轻基层负担。紧紧围绕林业难点热点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林业科学决策。三要全面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加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种苗站、国有林场、林权管理服务机构等基层单位建设,稳定机构,强化职能,着力解决基层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高度关注乡镇机构改革,尽量避免对林业工作站等基层林业机构带来不利影响。四要不断推进林业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林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强化对重要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检查,加强巡视工作,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同志们,艰辛成伟业,奋斗铸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现代林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赵树丛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赵 树 丛

(202_年12月30日)

刚才,七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各自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顺利完成,马上就要圆满结束了。根据安排,下面我对会议做个小结。

这次会议是全国林业系统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分析林业形势、总结部署林业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开得很成功,对于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和贾治邦局长的重要讲话中。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2_年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完全赞同我们对当前林业形势的判断与把握,以及对202_年林业工作的安排部署。同时,要求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继续开创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生态文明、拉动国内需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绿色增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的最新要求,是对全体务林人的鞭策和鼓舞,增强了大家进一步做好林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贾局长的重要讲话,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刻阐述了促进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扩大国内需求、加强扶贫开发、建设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对林业提出的最新要求,着重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的五个关键问题,同时对202_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贾局长的讲话是此次会议的主要文件,是会议精神的集中体现。正如同志们在讨论中说到的,学习了回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和贾局长的重要讲话,全国林业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措施十分明确,现在的关键是要上下同心,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现在,我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要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抓落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说统一思想,就是要用林业的根本使命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是要提高服务服从于中央决策大局的认识。中央提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所谓稳,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进而保持社会稳定大局;所谓进,就是要在调结构、转方式上有新进展,在改革和民生改善上有新进展。稳中求进,稳定增长是关键。林业要服务服从于稳中求进的大局,就要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的稳定增加,林业产业的稳定增长,林农和林业职工的稳定增收,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强林业改革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在稳中求进中找位置、挑重担。

二、要在完善规划、谋划措施上抓落实.今年8月,我们印发了全国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导下结合林业实际做出的。这个规划是“十二五”林业发展的纲领,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与此同时,各地也都出台了或正在出台本地区的规划或专业规划。这些规划要互相衔接,要有专业规划和子项规划作支撑,要有深度和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落实。规划不能只是写在本子上、放在抽屉里,不能和实际工作两张皮,要谋深、盯紧、抓实,在政策措施上结合,在实际落实中见效。

三、要在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上抓落实 林业战线长,范围广,门类多。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有不同,各省区市互有差异,如何贯彻好贾局长重要讲话,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根据本地实际做好结合的文章,特别是要抓住那些能牵动全局的,具有基础性、长远性、建设性的工作,突出重点,带动一般,攻克难点,培育亮点,使工作富有节奏,充满活力,像贾局长强调的林业改革、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管理等九项工作,都是国家林业局部署的重点工作。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问题。最近,国家发改委制订了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评价包括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4个方面。森林增长指标属于资源环境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增加两项分指标。这两项约束性指标也就是衡量政绩的指标,考核单位是国家林业局,对象是省级政府。这是要靠硬碰硬的数据说话的大问题,实质上也是对省级林业厅局的考核,有关司局和各省区市都要早有安排。

四、要在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上抓落实 林业生态建设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战略任务,生态产品是公共产品,这样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需要内部力量的凝聚,更需要各部门、各方面以至于全社会的合力支持。我们要以开放的理念办林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办林业,特别是要做好林业宣传工作,树立行业形象,突出宣传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绿色增长中的作用。既要宣传工作、又要宣传事业,既要唱赞歌、又要敲警钟,既要主动展示、又要回应关切,既要搭台造势、又要借台唱戏。通过我们生动、活泼、有效的工作,对内使每一位林业建设者掌握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对外使全社会都有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责任和行动。

五、要在转变作风、服务基层上抓落实 基层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效应终端,也是我们工作落实的基础。我们要从国家林业局机关做起,要以兴林富民为己任,解决好公与私、实与虚、真与假、是与非的关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各级林业领导同志都要转变作风,深入调研,服务基层,埋头苦干,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实到基层,把体制机制创新措施落实到基层,把促进发展、关注民生的政策落实到基层。各级林业行政部门要心系群众,关心基层干部职工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把广大务林人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

此外,要认真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希望大家按照会议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森林防火、春季造林、禽流感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特别是防火工作要常备不懈。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元旦和春节将至,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安排好节日期间职工生活,积极帮扶困难职工,让广大职工过上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

第五篇: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水利部副部长 翟浩辉(202_年1月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水利赋予重要职责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在“十一五”水利开局良好、可持续发展水利深入推进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关键的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2_年水利工作,对做好202_年的水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期间,汪恕诚部长代表部党组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202_年的工作,分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水利的要求,部署了今年的各项水利工作任务。规计司、建管司、农水司、防办、监察局、长江委、黄委会以及河北、江苏、福建、湖北、重庆、甘肃、新疆等14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各小组已就讨论情况作了汇报。

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形式紧凑,开得很好。汪部长在工作报告中,对去年水利工作的四个突出特点概括准确,总结六大重要进展实事求是,四点体会阐述精辟;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任务,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主线;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明确提出了当前要着力抓好的四件大事,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对水利工作的迫切要求;对做好今年水利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强调,对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汪部长的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符合水利发展与改革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有关单位的汇报和交流发言各有特色,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分组讨论中,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对这些建议,我们将认真整理研究,尽可能予以吸收和采纳。

总之,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交流了经验,明确了任务,把握了重点,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传达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各地方水利(水务)厅(局)的负责同志,回去以后要尽快向省、区、市人民政府汇报会议精神和贯彻落实意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对水利工作的支持。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和汪恕诚部长的工作报告,领会实质。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统筹安排,扎实工作,聚精会神地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下面,我主要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提出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近几年来,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努力推进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推进现代水利建设,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很长时期的艰苦努力。

(一)进一步认清建设现代水利、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时期,农村的发展也步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现代农业是党中央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水利是基础,必然要求水利要超前发展以提供保障,也必然要求水利可持续发展以提供支持。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的,其本质的要求是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指导水利,用现代的科技成果装备水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水利,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包括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利,从而建立现代的防洪安全体系、现代的水资源供给体系、现代的水工程管理体系、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的水环境生态体系、现代水利人才体系,实现人水和谐,确保水资源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然,实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发展现代水利,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区域的不同情况逐步推进、递进式地发展。像东部地区,鉴于经济发展比较快,有些地方已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现代水利的发展步伐可以加快一些;中部地区目前正在崛起,现代水利建设可以起步,但着重的任务是尽快实现水利化;西部地区则要求规划起点高一些,工程标准做得好一些,特别是要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对于可持续发展水利,不管是经济发展有多大差异,都要作为一个根本的目标持之以恒地追求。

(二)水利规划等各项工作都要切实贯彻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

水利规划是水利发展的蓝图和纲领,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通过编制和实施水利规划,是贯彻落实治水新思路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编制完成了一大批水利综合、专业和专项规划,涉及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行业能力建设等各个领域,水利规划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但是,总体上看,规划滞后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当前,特别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修编这两个关系全局的重要规划。要着眼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永续利用,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进行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科学配置。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的主线,从根本上扭转以往以重大工程建设作为规划编制主要脉络的做法,抓住水资源领域的主要矛盾,根据各地区、各流域的实际特点,统筹流域与区域、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长远与当前、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突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的功能,从而做到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统一,促进现代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三)要为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既要有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更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认真总结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实践,把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制度形式稳定下来,尤其要在水法规制订、规划编制、行政决策以及防汛抗旱、农村水利、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加强水利的社会管理职能,引导、调节、约束、规范人类的行为,切实改变过去那种重治理开发、轻节约保护,重工程建设、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行政手段、轻经济法律手段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要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要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特别要加快水行政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管单位体制的改革,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为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增添动力和活力。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四件大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央要求,要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就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特别强调要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目前,我国水旱灾害综合防御体系还不完善,洪涝干旱还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大部分灌排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农业还没有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农业防抗水旱灾害的能力,大力开展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我国广大农村还分布着大量病险水库,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农村还有2.8亿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农村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近一半的农村水库移民属于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部党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两改一提高”和落实水库移民政策等四件大事,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这四件大事,汪恕诚部长在报告里已经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理解,要真正把大事做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必须强化“四个到位”。

一要强化认识到位。这四件大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强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个司局、各级水利部门要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四件大事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以及部党组的重要部署上来,把行动和力量集中到四件大事的总体安排上来,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求实的态度,切实把四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要强化领导到位。四件大事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水利部门各级领导要把他们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亲自抓、亲自部署。要强化责任意识,在各个层级、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推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哪个地方的工作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哪个地方的领导同志的责任。要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要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有关司局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形成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群策群力,把四件大事办好。

三要强化措施到位。四件大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做好这四件大事,用好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农民长期受益,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充实技术力量,充分论证,精心设计,确保前期工作深度。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确保工程质量。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加大地方投入,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要加强资金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严禁滞留、挪用资金,严禁“幕后交易”和“黑箱操作”,防止“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现象出现。要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落实好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人员和管理经费,确保工程建成后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四要强化监督到位。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是做好四件大事的重要保证。缺乏监督,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就容易产生腐败。要加强对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决不许搞“豆腐渣工程”。要加大审计、监察、稽察工作力度,严防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资金运行和使用安全。对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要强化社会监督,有条件的要按照国家政务公开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实行社会公示,加强举报受理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确保权力运行阳光透明。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强调抓好四件大事,不是说其他水利工作不重要,不要做了。要在着力抓好四件大事的同时,统筹做好各项水利工作。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由此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要做好防大汛抗大旱的各项准备,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是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19项重点工程的最后一年,在建和新建重点项目也很多,要加快进度,加大力度,确保质量、进度、效益相统一。其他各项工作,如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都非常重要,都是事关水利长远发展的大事,各级领导依然要高度重视,一如既往地抓紧抓好。

三、求真务实,积极推进行业建设

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水利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汪恕诚部长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再强调三个方面:

(一)注重学习提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迫切需要提高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深入学习、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领会、全面掌握部党组治水思路,真正弄懂弄通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精神实质和总体要求,学会运用全面的、发展的、可持续的观点认识和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等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成为领导水利发展的行家里手。

(二)关心基层水利

长期以来,基层水利都是水利工作的薄弱环节,是水利工作的难点之一。部党组高度重视和关注基层水利问题。近年来,为发展基层水利,解决基层困难,我们研究出台了一些措施,推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一些地方进行了乡镇水利站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积累的时间长、涉及面广、投入少、改革不到位等原因,从全国来看,目前基层水利发展仍然十分困难。要改变这一局面,首要的是要关心基层水利,狠抓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机制,增强基层水利发展的制度活力。要切实加大对基层水利部门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都要增加对基层水利的投入,采取措施帮助基层水利单位摆脱困难。基层水利单位自身要积极开拓,勇于探索,发挥资源与技术优势,重点发展城乡供水、水电、水利旅游、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通过自身努力壮大经济实力,求生存谋发展。

(三)加强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关乎水利发展事业全局,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长抓不懈。要以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各级水利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能力。要加强组织作风建设,建立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从决策程序、执行责任、集体监督和过失追究等方面,制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水利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行业,各级水利干部要继续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特别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环节,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抓好当前,认真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

一是确保防凌安全。今冬气候异常,黄河、松花江的防凌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前期气温持续偏高,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速度发展缓慢,河道内槽蓄水量持续增加,部分堤防偎水,发生冰塞、冰坝的可能性增大。不久前,回良玉副总理对防凌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监测预报,认真值班巡查,确保防凌安全。国家防办也发出通知,对做好防凌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关地区要切实贯彻落实,针对今年防凌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做好凌情、水情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会商,认真分析凌情发展趋势,按照防凌预案开展水库防凌调度,加强巡堤查险,做好防凌抢险的各项准备,落实各项防凌措施,确保防凌安全。

二是积极开展冬春抗旱。去年我国长江黄河等主要江河来水偏少,长江流域出现了罕见的枯水。与历年同期来水量相比,目前全国主要江河来水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偏少,其中长江干流偏少3~4成,黄河中下游干流偏少5~6成,春季用水形势十分严峻。各地要及早动手,做好准备,春旱冬抗。要抓紧水毁工程修复、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小型农田灌溉设施整修,因地制宜地新建一批小型蓄水、引水、提水、集雨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提高抗旱能力。降雨偏少、蓄水不足的地方,要抓住每一次降雨机会,尽可能多的拦蓄地表径流,入塘入库,为今后用水作好储备。要制定并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加强计划用水,大力节约用水,统筹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是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视与不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搞得好与不好,应对水旱灾害呈现的景象是截然不同的。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广大群众通过抗灾实践对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认识提高、要求迫切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冬春农闲的有利时节,重点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水旱灾害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周密组织,增加投入,扎实开展冬春水利建设,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力争实现投入、规模、质量、效益的新突破,为提高农业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今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打下基础。

四是着力加强应急管理。国务院对加强应急管理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水利涉及面广,突发性事件发生频率高,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问题,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妥善处理。一要加强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冬春江河枯水期也是水污染事件的高发期,各流域机构、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强化重要河段的水质监测,特别要密切监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变化,建立起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二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上访事件,特别要做好水库移民后扶政策落实中的稳定工作,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三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水利施工、病险水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电、供水、电力生产、车船交通、防火防爆和水库旅游等为重点,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从组织领导、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检查督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岁末年初,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新春佳节将至,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安排好节日期间职工生活,积极帮扶困难职工,让广大职工过上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

借此机会,我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