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解读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17-62290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7 21:15: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解读

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解读

今年1月,西部最偏远的老油田——新疆油田在中国石油各油田中率先全面建成数字油田,并向智能化迈进。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第一套国产大型计算机落户新疆油田。到如今,这个老油田已被“装”进了计算机里。推动这种新与旧快速而巨大变化的力量是什么?

超前的意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种思虑就萦绕在新疆油田主要领导脑际:一个已勘探开发了40多年的老油田,如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诸如勘探开发难度加大、老区开采成本高、油田分布广且战线长、人才资源紧张等等?油田发展到底该走什么样的新路?

“信息化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油田的现代化。”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说:“要在高起点上实现传统石油工业跨越式发展,只能依靠信息化的推动力。我们要通过信息化,加快新疆油田发展。”

意识决定行动。2001年,一项决策大胆出台。时任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的王宜林提出,将信息工作纳入油田生产管理系列,将信息化建设放到和勘探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

“信息化建设越快越好,早建设早受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完善数据开始,新疆油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整理。从1993年开始,油田将从1941年开始的所有生产数据采集整理入库,数百名专职人员前后耗时近10年。到2007年,新疆油田完成所有历史生产数据入库工作,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在中国石油油田企业内率先实现了勘探、开发数据的一体化整合,率先实现了油田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主要数据正常入库。

“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超前意识还体现在,把信息化建设定位为油田的发展目标,而不是当成一个项目。”新疆油田数据中心网络总工程师陈仕意说:“新疆油田按10年计划把实现数字油田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大工程。”

目标既定后,2001年,新疆油田规划了信息化建设“三步走”规划:第一步是在2002年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第二步是在2003年实现“业务工作桌面化”;第三步是2005年初步实现“新疆油田桌面化”,将现实油田放在计算机上管理和决策。

2006年初到2010年,新疆油田全面建成数字油田的目标应运而生。

科学的管理

只要你有权限,就可以获取数据库中任何数据。许多兄弟油田的信息技术人员在参观了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后,如此感慨:“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最大的特点或许不在于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系统有多先进,最让人羡慕的是,实现了整个油田的数据共享。”

新疆油田数据中心副主任陈国朗对此颇感欣慰,“这归功于管理体系首先实现了科学合理的分工,实现了建设的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信息孤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疆油田在确立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同时,就开始探索如何建立保障信息化建设快速有效进行的支撑体系。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实践,一个集决策、管理、执行和支持于一体的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浮出水面,形成了油田公司

领导决策、机关处室管理、数据中心建设、二级单位应用、专家组和IT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格局。整个体系自上而下分为三层,各层任务清晰、分工明确,使信息化建设在管理体系上变得通畅。

国内有关专家对此翘起了拇指:新疆油田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国内信息化管理上是一个创新。

这套体系建立的应用,将数据原点、信息研发、运行支持和应用反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了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由此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由科研项目向工业化生产的根本性转变。

在新疆油田,各个业务部门只是提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由数据中心统一来负责完成,统一规划得到贯彻执行,成功化解了“信息孤岛”之困。

国内不少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是聘请外部的IT公司来完成,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是,系统建成后升级换代难,维护难,如果外部的信息公司撤走或者倒闭,整个系统就会瘫痪,因此也有人如此形容:系统建成之日,就是死亡之时。正是看到了这个弊端,新疆油田整合了人才资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支撑。

从1998年起,新疆油田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IT公司,到2006年,已经形成一个拥有200名专业技术人员的IT公司。

长远的规划

如何确保油田信息化应用建设和能够长远、稳定进行下去,新疆油田确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指导原则。新疆油田首先从现实需求和今后的发展出发,本着“有什么数据就采集什么数据”的原则,对原集团公司的勘探开发数据标准进行了大量的扩充和完善。2001年,新疆油田开始了“勘探开发数据必须实施一体化”的起步工作。一体化必须对原先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重新整合,整合就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数据模式。2003年,新疆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标准体系经过“十月怀胎”艰辛问世。统一数据标准是数据共享的基本条件,统一标准为信息化发展铺平了道路。软件开发能不能也像车间生产一样有条生产线?在1997年,当这在软件业界都还是一个梦想时,新疆油田就踏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1999年,这个梦想在新疆油田变成了现实——油田信息平台雏形建立。创新演绎神奇: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中,里面存储许许多多的功能组件,这些组件相当于一个设备的零部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组装成一个软件,既可实现供需双方的及时交流,之后还可以不断完善,实现了“小作坊”到“工业流水线”的革命。创新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过去,技术人员开发一个软件一般需要一年时间,现在软件变成了定制,周期一般只要3-6个月,最快时只需1个半月时间。过去开发的软件成功率只有30%,而现在达到90%以上,同时软件的规范性也大大增强。2007年新疆油田实现了全部油田91个信息系统的横向集成,系统集成后,如同一个“魔方”,可以把以前的任何功能项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软件系统。从刀耕火种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社会,这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变奏曲。新疆油田是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一个缩影。

第二篇:新疆油田以信息化推动大油气田建设

新疆油田以信息化推动大油气田建设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江书程 刘宪广)井场进微机,运筹千里外。距离新疆油田克拉玛依基地250多公里,位于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陆梁油田作业区的发现井——陆9井的生产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不间断地实时传送到克拉玛依基地的新疆油田公司中心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掌控着全油田13万平方公里油区3万多口生产井动态数据。通过数字信息系统,整个新疆油田公司都被“装”进了计算机。

“信息化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陆梁油田作业区副总地质师石国新解释说。陆梁油田作业区是新疆油田最大的原油生产单位,也是我国陆上为数不多的百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陆梁采油厂创造了一系列纪录:200名采油工管理1000口生产井,每年生产原油200万吨以上,并且在这个水平上稳产了3年以上;油田综合递减控制在5%以内,为国内先进水平。

除了陆梁油田外,石西、彩南等油田作业区也实现了数字化。新疆油田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全面数字化油田。此前基本靠人工现场抄表、回来录入、出报表的半自动化模式,随着数字化建设的完成成为过去。如今,不但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查询和管理,而且可以随时查询历史数据,对油井、站库、长输管线等都采用自动化设备监控。数据实时集成到系统中,领导可以随时上网查看,给前方下达命令。

所谓“数字化油田”,就是通过各种数据集成,把实体油田放到计算机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完整呈现出来。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国产大型计算机落户,90年代初开始开展大规模数据采集整理工作,到2000年正式提出“数字化油田”标准,新疆油田一直领跑国内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潮流,每年10%的科研经费用于信息化建设。这个油田实现“三步走”的数字化目标,即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新疆油田桌面化,信息系统应用覆盖油田勘探开发各个方面。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也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油田。经过50多年的发展,开发和管理的油气田遍布13万平方公里的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各油气田与总部、各油气田之间的距离大都超出上百公里,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得信息传输难度加大。早在1993年,新疆油田信息化工作就开始起步,将油田生产的动静态数据整理入库。这是业内闻名的“数字油田”雏形,在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中首屈一指。

新疆油田去年生产原油1220.7万吨,连续28年稳定增长,生产天然气34.2亿立方米,增幅为历史之最。去年新探明天然气1348亿立方米,超过前50年之和。在取得这些成果期间,工作量翻了好几番,但研究和管理人员并没有增加,这都归功于借助信息化的力量。

目前,新疆油田数字化建设已经进入更高阶段。今年是向智能化油田过渡的关键一年,打造智能化油田也是新疆油田公司未来5到10年的主要任务。新疆油田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数字化是以数据为目的,以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而智能化油田则是利用各种业务模型,包括知识库、专家库等,对生产和决策作出智能辅助,真正用计算机管理油田。业务模型就是其核心所在。

今后,在哪儿打井、打多深、打几口,等等,这些生产决策上的事情,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来完成。这就是智能化的优势。“数据就是油田的生命。”走在信息化最前沿的陆梁油田作业区经理霍进说。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认为,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油田的现代化。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疆油田这些年员工增加不多,油气产量却不断攀升,原油产量连续28年箭头向上,成为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气田,“数字化油田”功不可没。

第三篇:新疆油田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准噶尔盆地及其外围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集输、销售等业务。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2002年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86亿吨,天然气为2.1万亿立方米,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1.4%,天然气探明率不到3.64%,勘探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科学经营油田,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本战略,力争2010年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用5-10年时间,把新疆油田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油气生产企业;到本世纪中叶,油田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把新疆油田建设成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世纪油田。

联系电话:0990-6881419

地 址:新疆克拉玛依市迎宾路66号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崔茉 魏泓飞)7月23日至24日,集团公司海外油气业务2012年领导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依靠科学管理全面提升海外发展质量效益水平,确保2012年各项生产经营硬任务的完成。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汪东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上半年集团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在极端困境中实现了良好开局,成绩突出,为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业绩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下半年是海外油气业务巩固“海外大庆”成果和全面启动第二个“海外大庆”建设的关键时期。海外油气业务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更加繁重。就下一阶段海外油气业务的重点工作,汪东进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巩固和扩大“海外大庆”成果。目前,海外业务面临的投资与经营环境较为严峻,资源国政局动荡仍在持续。海外油气业务必须坚定信念,毫不懈怠,必须同心同德,竭尽全力,确保全年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为此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突出重点,加大勘探力度;加快步伐,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坚持不懈,切实抓好安保工作。

二是优化业务布局,切实重视和加强新项目开发工作。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按照“明确资源导向,抓好布局优化,坚持效益优先,实现规模突破”的原则,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审时度势,果断出击,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油价有所回落的有利时机,通过兼并和收购,力争拿到一批规模性资源项目,实现海外油气业务的新突破。

三是提升管理,促进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海外业务作为集团公司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科学管理和国际化方面始终走在集团公司的前列。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注重海外发展战略研究与管理,切实抓好海外业务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海外“三三一”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股份公司副总裁薄启亮作海外油气业务工作报告,要求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硬任务,抓住机遇实现海外业务新发展新跨越,依靠科学管理提升海外业务质量效益水平。股份公司副总裁孙波作会议总结,强调要坚定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不动摇、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不动摇、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动摇。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温青山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公司总部机关相关部门、海外板块、各海外企业及重点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等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第四篇:新疆油田公司

新疆油田公司

油田简介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准噶尔盆地及其外围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集输、销售等业务。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2002年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86亿吨,天然气为2.1万亿立方米,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1.4%,天然气探明率不到3.64%,勘探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科学经营油田,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本战略,力争2010年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用5-10年时间,把新疆油田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油气生产企业;到本世纪中叶,油田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把新疆油田建设成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世纪油田。

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长于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变革的历史,延续着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历程,秉承着中国石油工业艰苦创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财富,以团结开拓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创新和自我完善,迎接新的挑战。

1)CNPC成立前的中国石油工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但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为迅速改变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局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保证,1955年,中国政府正式成立石油工业部,全面负责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随着1959年9月和1962年9月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发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随后,大港、江汉、辽河、长庆、河南、华北、中原等一大批油田也相继发现并投入开发,中国石油产量迅速攀升。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1988年9月17日,根据中国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国务院撤销石油工业部,以其所辖主要资源和资产为依托,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作为中国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的生产业务,兼有部分政府管理、调控职能。

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998年7月27日,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国务院组建国际化大集团、大公司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业务进一步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一个真正市场化运作的上下游一体的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和经营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公司拥有大庆油田等14个大中型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和14家炼化企业;业务领域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多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销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五篇:新疆油田信息化工作受自治区表彰

新疆油田信息化工作受自治区表彰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宋鹏)新疆油田公司等7家单位不久前荣获了“200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近几年来,新疆油田公司紧紧围绕建设“数字新疆油田”的目标,按照标准全覆盖、流程全建立、职责全落实、人员全到位、系统全舒畅、硬件全配齐的“六全”要求,全面落实“数据正常化”各项工作部署,完成了开发测井、地面工程等历史数据建设、勘探开发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数据库一体化整合,实现了生产数据共享。勘探科研协同工作环境、开发协同工作环境相继投产运行。油田空间数字平台等两项软件成果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证书。油田公司重点抓好生产指挥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升级、ERP系统开发三大系统建设以及油藏描述成果数据入库、查询一体化管理与应用的技术攻关,成绩显著。

[业务研讨]:供应商管理的“三个不能少”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供应保障是企业实现安全平稳生产的重要环节。供应商是物资装备的提供者,是物资装备产品质量的源头。因此,供应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核心。

如何实现供应商管理的科学、有序、高效,是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命题。多年来,中国石油的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始终不懈地探索,建立起完整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和严格的管理规范,从过去的电子商务部到现在的物资采购管理部,供应商管理始终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供应商的选择、准入和监督是供应商管理的完整链条和逻辑顺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没有一个充分的展示平台,优秀的供应商就很难进入挑选者的视野,只能造成关系引荐,选择多门,从而滋生腐败;没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就不能真正保证进入中国石油采购名册的供应商都是最优秀、最有实力的;没有科学的监督机制就不能使得进入中国石油采购名册的供应商始终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始终以高质量及时,足量保证供应。

在供应商选择上,中国石油从200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范围的“电子商务”博览会,给所有愿意与中国石油建立商务联系的企业一个展示平台,宣传自己的产品,与中国石油各地区公司的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人见面洽谈。这样的博览会既宣传了中国石油,也给供应商选择提供了一个广泛而充分的平台。

在供应商准入方面,中国石油通过“能源一号网”的会员管理,建立起严格的考查、评价、核准进入的管理制度,并通过网上采购的实际情况对各供应商进行考核,对那些不积极参与网上交易、用户评价不高、产品质量出现过投诉、售后服务不及时的供应商给予警告和清退的处罚。此外,物资采购管理部还建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对采购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进行集体领导,一票否决,有效地保证了供应商准入的质量。

在供应商监督方面,中国石油建立起了部门协作监督和异体监督的管理模式。部门协作监督体现在网上集中采购上,物资采购部门、规划计划部门、财务资产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各地区公司物资采购部门的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招标、评标、定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监督,保证了供应商的能力和水平。异体监督是通过总部与地区公司的“供管分离”体制的改革,在本业务领域实现管理与执行两个环节上的相互监督,从而保证供应商供应产品的质量。

供应商不强,产品不优;供应商管理不到位,物资采购就不能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要做到供应商管理的科学、有序、高效,精细选择,严格准入,有效监督一个也不能少。

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解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