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文章标题: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摘要: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
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及金门县(待统一)和泉港区、清濛管委会。全市人口728.07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市通行闽南方言。泉州市依山面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盐、贝、藻、鱼、虾等海洋资源500多种,港口条件好,海上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对外贸易和渔业生产的天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溪流多,水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全市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泉州至厦门、福州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已投入营运;泉州晋江机场1996年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包机。泉州港已跨人全国大型港口行列,现有港口码头泊位38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8个),年吞吐能力1600万吨。电力建设走在福建省前列,形成了较完善、配套的供电网络,年用电量达60亿度。通信事业居全国地级城市先进行列,全市程控电话和无线容量都超过10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容量100万。
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水资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1、陆域水系
(1)主要河流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晋江发源于戴云山之麓,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上游分为东、西两溪。东溪源于永春县锦斗乡,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全长l53公里,流域面积31O1平方公里。东、西两溪于南安市双溪口汇合,干流由汇合口至入海口(前埔)长29公里,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晋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8.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53立方米/秒。
除晋江外,泉州市的地表水还有属闽江水系、九龙江水系和独自入海的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九溪等19条流域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水沟。
(2)水资源污染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环境
(1)各海区水质现状及评价
根据近几年来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及各有关科研单位对泉州沿海近岸水域的水质调查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泉州市近岸海域水质日益下降。
(2)水质评价
选用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无机磷、铅、镉、汞为评价参数。
A、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超标分类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是以海区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单元水质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与评价标准比较,若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均小于或等于一类海水水质保准,而又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则划为II级海水水质,以此类推。
B、评价结果
根据雄威的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生
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3)海域水污染源
水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源,农药,化肥污染源和港口船舶油污染源等构成。
根据泉州市海岸线
现状,可以分如下几个区域:湄洲湾、泉州湾、石狮海域、深沪湾,围头澳和安海湾等。根据我们对泉州市近岸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对排入各海区的污染物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二)泉州市空气质量评价分析
1、基本气象特征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明显,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夏秋季常受台风侵袭。年平均气≤20.3℃,极端最高38.7℃,最低0.1℃,年平均降水量1117.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7%,年平均相对湿度77%,山区风向受地形影响,受季风影响显著,全辖区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全年频率22%,次风向为NNE和ENE,频率11%,历年平均风速4.0m/s,瞬间最大达33m/s。
2、泉州工业污染分析
①泉州市排放工业废气主要企业共499家,排放废气总量为451.66亿标立方米,S02排放量为18485.5吨,TSP排放量为39986.3吨,粉尘26897.4吨。
从上述数据可见,泉州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是工业污染,污染负荷占69%,其次是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占29%;从上面相关的数据可看出全市污染负荷中晋江市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南安、惠安、安溪、石狮、永春、德化及泉州市区。
泉州市目前面临着饮用水源保护、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化学品监管、工业污染防治等六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从上述对泉州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正确评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问题制定出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水源地水质信息定期发布2007年起建立实行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每月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2007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山美水库和所有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三类重污染工业项目。
2、重点流域下游补偿上游突出抓好沿江乡镇、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和造纸、电镀、制革、漂染、医疗、畜禽养殖、石材等重点行业的水污染治理。
同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5年筹集1亿元专项用于晋江、洛阳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建设项目。
3、全力整治近岸海域污染 全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置场建设,深入开展九十九溪、加塘溪、林辋溪、大盈溪等入海溪流、沟渠及重点陆源污染源的环境整治,强化对重污染工业污染源的科学监管和执法监管,至2010年底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4、市区公交车达标排放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LNG燃气项目,逐步淘汰燃煤锅炉,着力解决城市餐饮业油烟污染和扬尘污染问题,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以上,2008年底前泉州市区燃用柴油的公交车必须达标排放,2010年底前全市所有机动车必须达标排放。从现在开始,新(扩)建的高耗能及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将受到严格控制。
5、建立动态管理档案 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转移联单制度,建设一处危险废物收集转运站,继续完善市医疗垃圾焚烧处置中心建设,焚烧中心二期工程应于2006年底前建成;各地2007年底前要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动态管理档案,2008年底前建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系统,加强对电子废物尤其是进口电子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监管。
力争2007年建立起泉州市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站,以无线通讯、广播电视、电力三大行业为重点,控制和降低人群密集区的电磁辐射污染。
6、建立起环境安全应急体系 逐步建立起环境安全应急体系,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按规定时限实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监控。
治理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福泽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是实施大泉州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的历史任务和政治责任。因地适宜地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绿化环境、优化生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开展大规模治山、治水、治田、治路、治矿活动。
参考文献:
东南早报
http://www.teniu.cc/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00
《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第二篇: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文章标题: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摘要: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及金门县(待统一)和泉港区、清濛管委会。全市人口728.07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市通行闽南方言。泉州市依山面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盐、贝、藻、鱼、虾等海洋资源500多种,港口条件好,海上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对外贸易和渔业生产的天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溪流多,水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全市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泉州至厦门、福州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已投入营运;泉州晋江机场1996年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包机。泉州港已跨人全国大型港口行列,现有港口码头泊位38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8个),年吞吐能力1600万吨。电力建设走在福建省前列,形成了较完善、配套的供电网络,年用电量达60亿度。通信事业居全国地级城市先进行列,全市程控电话和无线容量都超过10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容量100万。
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水资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1、陆域水系
(1)主要河流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晋江发源于戴云山之麓,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上游分为东、西两溪。东溪源于永春县锦斗乡,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全长l53公里,流域面积31O1平方公里。东、西两溪于南安市双溪口汇合,干流由汇合口至入海口(前埔)长29公里,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晋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8.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53立方米/秒。
除晋江外,泉州市的地表水还有属闽江水系、九龙江水系和独自入海的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九溪等19条流域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水沟。
(2)水资源污染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环境
(1)各海区水质现状及评价
根据近几年来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及各有关科研单位对泉州沿海近岸水域的水质调查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泉州市近岸海域水质日益下降。
(2)水质评价
选用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无机磷、铅、镉、汞为评价参数。
A、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超标分类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是以海区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单元水质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与评价标准比较,若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均小于或等于一类海水水质保准,而又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则划为II级海水水质,以此类推。
B、评价结果
根据雄威的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
第三篇: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出发,以泉州市为例分析了泉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人文优势,介绍了泉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对城乡发展及城乡差距缩小的意义,讨论了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泉州市 休闲农业 发展现状 问题及建议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厚的农业文化底蕴。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仍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始终是摆在政府及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我认为,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了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因此可以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福建省泉州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我将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泉州,地处闽南三角洲,依山傍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可见,泉州地形丰富多样,既有平原山地,又有港湾海岛,而在这些地形中有散布着数量众多的乡村,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农村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同时,泉州市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已达60%,大量的城市人口为农村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发起“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各乡镇政府针对自身特点,将招商引资和鼓励农民自发建设并举,积极推进农村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进展
据统计,2011年,全市62个休闲农业经营面积共计10.23万亩、床位3493个,年接待游客315.78万人次,约占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10%。休闲渔业产业方兴未艾,以水塘、水库为依托,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民俗风情,综合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的休闲渔业产业正在兴起,2011年休闲渔业
产值1797万元。森林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德化石牛山、永春牛姆林、安溪凤山、南安灵应和惠安科山等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网络,并已成为厦—漳—泉的重要旅游场所。2011年接待人次459.6万人次,社会旅游从业人员22000人,森林旅游产值达5亿元以上。
目前,泉州市已初步建成多处大型综合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观光景区。如大帽山将星休闲山庄和面望山景区。其中,面望山景区是泉州市5A级国家景区清源山中以湖塘河溪、田园果林、山谷佳荫为其主要风景特色,以山野健身、农事娱乐和科普教育为观赏主题的郊野休闲景区。景区中已建成武陵休闲农场、东方魅力林间闽式宅院群、主题农艺园等农业休闲区,大量向往乡村生活的城市人纷纷慕名而来。
农家乐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休闲农业模式,遍布泉州各县。永春县北溪村是个只有107户,455人的小山村,森林面积2677亩,森林覆盖率85.8%。村民积极利用当地特色,设置了农家住宿、餐饮购物、果蔬特产、旅游服务等旅游项目,并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08年全村旅游收入8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6.5万元,村民收入63.5万元。
同时,沿海县区充分利用临近海洋的优势,以传统渔家生活为核心,配以现代海上休闲娱乐设施,开发出以“水上人家”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模式。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肖厝的惠屿岛素有“泉州的鼓浪屿”之称,这里山林茂密,沙滩干净,海水碧蓝,目前已建起了现代化的游船码头、酒店、海水养殖场。游人可以在岛上的沙滩上嬉戏亦可爬上小岛北面的小山尽览小岛风光,钓鱼爱好者还可以在渔排上垂钓享受海钓的乐趣。2007年惠屿岛村全村年收入已超过1300万元,人均收入1万余元。
总的来说,在发展基础上,泉州市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依托多样化的地形和农业经营模式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农业基础。发展市场上,由于消费人群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方式上,政府招商引资和农民自发建设有机结合。发展模式上,基于环境的多样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也多种多样,能充分满足不同品味游客的需求。发展程度上,由于起步较晚,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落后,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均远远落后于浙江、江苏、台湾等沿海省份。
(二)泉州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
对农村来说,首先,有利于农业的转型与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将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拓展和提升,实行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动作、功能化配置、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既优化了农业资源要素,提高了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拓展农业发展功能,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次,休闲农业能带动农村相关服务业的发
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利用农民自有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开展餐饮、采摘、休闲、避暑等经营服务,以踏踏水车、推推石磨、去田野、山林转转、去景点名胜逛逛等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自然生态作为卖点,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具有投资少、风险小、门槛低、经营活等特点,是农民创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内部就业的良好载体,而且带动周边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农户增收致富,是一条创业富民、创新强农有效途径。最后,休闲农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人流,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盈利机会,这些都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城市来说,首先,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和休闲需求,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活幸福感。随着泉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也不断攀升,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乡村美丽的风景、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产生到农村大自然去观光、休闲、度假的强烈愿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其次,增加城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缩小城乡差距。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开放型产业,也是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复合型产业。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接触,了解农艺知识,体现农家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将先进理念、城市文明、市场意识、生活方式融入农村,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增强,文明程度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最后,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设会引发对水泥、建材、钢筋等一系列生产资料的需求,而这些生产资料主要由城市提供,因此会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城乡之间一、二、三产业的联动,有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雷同,发展无序。目前,泉州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生态休闲农业的开发、管理和发展的具体职权和责任尚未明确,在经营运作中常存在着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的现象。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由于缺乏明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规划,导致一些地方就资源论资源,盲目开发,项目雷同。许多旅游项目提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上,经营者未能针对游客的旅游需求和游客群体差异,设计一些新、奇、特的具有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的旅游项目。产品单调、缺乏特色,不具竞争优势。
二是经营方式落后,服务意识薄弱。目前,泉州市农业仍是采用承包、私营、分散、小规模为主的经营方式,以生产为中心,独自面对市场,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且生态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缺乏必要的培训,不注意环境卫生,服务意识淡薄,服务内容缺乏特色,造成游客的重游率低,旅游项目难以长期经营。
三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破坏,影响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游客自带的食物、烧烤等留下大量的垃圾,大量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嘈杂的噪音,村头的农田由于大量游客的践踏土壤已板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游客接待农户之间存在的竞争导致原来单纯友好的关系变复杂紧张了,包括淳朴的民风在内的社会文化因而受到很大的干扰。
四是休闲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较低。目前泉州的休闲农业仅仅停留在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些采摘、观赏、休闲等活动,真正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农业生产活动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综合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以泉州市双芹村为例,在2008年的调查中,39%的游客总消费(含交通)在149元以下,28%的游客花费在150~249元之间,18%的游客花费在250~349元,还有16%的游客花费350元以上。总体消费偏低。
三、加快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明确泉州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休闲农业开发、管理和发展的具体职权和责任。政府应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支持。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应利用媒体增加对泉州市休闲农业的整体宣传,提高其在省内及国内的知名度,吸引外地游客。
二是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方式。改变以往的私营、分散、小规模为主的经营方式,采用类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法,以股份制的形势,以资金、房产、农田、技术、劳力等多种形式入股,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表彰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效益较好,带动农业就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较显著的观光农业园区,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以供其他发展层次较低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借鉴。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以此来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
三是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维护农村社会文化的和谐。既要增强休闲观光农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在经济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又要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在观光的同时要爱护农村的一草一木。引导经营者公平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及时调解竞争中出现的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环境的和谐。
四是要加强休闲农业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结合,充分发掘闽南文化的魅力,以此延长休闲农业的产业链,增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以此提高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发挥毗邻台湾的优势,台湾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上是走在中国前列的,其相关机制体制均是较为成熟,各乡镇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与自
身相似的台湾乡镇结成“对子”,双方可在农业产业形态创意、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种植方法、管理经验、营销经验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交流,优势互补,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
以上,就是我对泉州休闲农业现状的一些观察和分析,由于所学有限,观点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指正。希望能通过后续的学习增加对休闲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林秋玲.泉台创意农业合作问题探析.台湾农业探索.2010,6:31-36
[2] 黄冲平,张帆,林丽娟.发展浙江休闲观光农业.浙江经济.2005,17:40-41
[3] 林明太.福建沿海地区乡村旅游游客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泉州双芹村旅游区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328-335
[4] 李子蓉,赵伟.休闲农业园主题创意设计——以泉州大帽山将星休闲山庄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80-13583
第四篇:区域环境培训心得
《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建议》培训心得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 郭远玉
培训内容: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建议 培训者:陈谧 培训时长:2小时
6月19日,园领导请来了陈谧老师为我们做《幼儿园区域游戏创设建议》的专题培训。陈谧老师从区域游戏的相关概念、区域游戏的开展价值、区域游戏的开展现状和区域游戏的创设建议四个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如何设计区域,如何收集、投放材料,如何进行观察评价,开阔了教育及区域创设思路,收获颇多。
首先,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理解到区域环境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发展和生活需要,合理安排适合的活动区域,设计独特的空间布局,投放相关的设施和材料,要求教师能通过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鼓励幼儿的探索与实践,促使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促进每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与集体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建构自己已有的经验,有利于幼儿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师幼及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区不是单纯的环境创设,而是一种教学形式,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成不变式”或“随意式”。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适宜、要适应已有经验、要适应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适应孩子的发展性、材料要随时调控、材料要综合利用等原则,为我们今后区角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游戏活动的评价和教师介入时机上,陈谧老师也用详实的案例和精准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模板,为我们提出了老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强调老师是孩子探究过程的观察者;老师是孩子操作进程的支持者;
老师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引导者,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适时的介入,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幼儿愉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交往、提高能力。今后,我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好区角游戏活动,让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天堂!
最后,从培训老师的分享中也学到了许多今后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有问题,问题是隐性的,必须隐含在活动空间和材料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动解决问题。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可以重复使用,多用半成品及废旧物品,位置适合幼儿身高。
3、观察要细致,评价时要切准主题。
总之,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地去培养幼儿,去反思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搞好我们的区域活动!
第五篇:荔城区区域环境概况
荔城区区域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状况
1.地理位置
荔城区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北接涵江区,西连城厢区,东临兴化湾,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荔城区是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城区,辖西天尾、黄石、新度、北高4个镇和镇海、拱辰2个街道,共有118个村委会,12个居委会,辖区总面积269.66平方公里,总人口46.38万人。
2.地质地貌
荔城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东南缘,处于常乐至南澳北东向断裂带和仙游至漳平东西向活动构造带复合部,地质多被第四纪地层及残积层所覆盖,堆积层下伏基底主要为酸性岩浆岩体和基性岩浆岩体,出露少,地表构造痕迹不明显。木兰溪下游是多组断裂切割的断块,为相对下降幅度的开阔地区,地层为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的河海交替沉积层。
3.气候特征
荔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500毫米,常年多为东南风,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本区气候的一大特征。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 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 年均日照率为45%。日照时间从山区至沿海逐步增多。气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 天至350天之间。绝大部份土地,适宜农业生产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山海俱得,风光旖旎,有高山、平原、海湾,春九鲤,夏湄洲,秋白塘,荔乡情韵,壶山雨景,兰溪流水,菜溪、麦斜、永兴三大名岩的风光,广化寺的千年钟声,南少林的武术渊源……。郭沫若游览莆田,赞颂: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4.木兰溪感潮段水文特征
木兰溪是莆田市最长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的笔架山,入仙游西苑乡黄坑村,自西北向东流经德化、永春、仙游,流经莆田市的乡镇有度尾、大济、鲤城、城东、赖店、盖尾、华亭、城郊、新度、黄石、涵江等地,干流总长105km,集纳大小溪涧360条,流域面积1732km2,干流过木兰陂经宁海桥出三江口,注入兴化湾,其中赖溪至三江口33km为下游。木兰溪感潮段(从木兰陂至兴化湾湾口)全长25.8km。木兰溪主河道淡水受木兰陂的截流,而分别流入南北洋河网,丰水期流过陂经感潮段入兴化湾,在平、枯两期,河网闸门只有少量水泄漏进入感潮段,渗漏量约6.4m3/s。
木兰溪感潮段潮汐形态数为0.22,最高潮位为4.87m(黄零,下同),最低潮位为-3.23m,最大潮差为7.54m,最小潮差为2.52m,平均纳潮量约为2.011×107m3。木兰溪感潮段潮流属正规半日潮,呈往复流形式,每个潮周期为12.4h,其涨潮时间为5.9h,退潮时间为6.4h;涨潮时平均流速为0.58m/s,退潮时平均流速为0.68m/s,且涨落潮流向基本上属于顺岸流。木兰溪感潮段潮水流速变化特征为:退潮后60~330min之间断面流速趋于稳定,退潮开始前30min与退潮最后30min的流速变化相对较小,而在涨潮70min以后的流速达到最大,其后流速随时间变化呈逐渐趋势,最后趋于零。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1.荔城区社会经济状况
荔城区2008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7.62亿元,增长24.6%。财政总收入达7.21亿元,同比增收2.14亿元,增长42.1%,其中地方级收入3.94亿元,增长5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亿元,增长20.7%;商品房销售面积54.8万平方米,增长56.8%;旅游综合收入3.8多亿元,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增长11.8%;金融系统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2.71亿元,贷款余额46.5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23亿元、16.96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949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44亿美元,共引进内资项目75个,投资总额46.8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6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5969元,增长14.6%,人均GDP达1.88万元。
农业经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7亿元,增长18.0%。拥有闽中有机食品国家级龙头企业,新美蔬菜、鑫峰食品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本地香油酯、真好食品等1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冬春修完成投资6291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366.67公顷。
工业经济。全年工业总产值139.49亿元,增长2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
值120.45亿元,增长33.5%,销售产值118.4亿元,产销率达98.3%。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达194家,其中净增亿元企业15家,达40家。完成技改投资
4.8亿元。新增三棵树中国驰名商标1件、华峰工贸等省著名商标3件、加利珠宝等市知名商标6件。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荔园、黄石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亿多元,征地120多公顷,竣工投产项目44个,新开工项目35个,新引进项目32个。
附:
1.西天尾镇社会经济状况
西天尾占地102亩,目前全市乡镇规模最大的商住小区——南少林商城现已完成第一、第二期工程,计划在2003年全部完工。世纪之初,镇党委、政府又投入300多万元进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初步实现了公路林荫化、企业花园化和城区林园化的目标。同时,镇每年投入52万元用于卫生事业,大大整治了农村环境卫生,成为全省“卫生乡镇”。全镇已形成了水、电、路、通讯、排污设施完善的“一寺、二环、三带、四区”的规模,既优化了区域结构,又发挥了小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西人尾镇党委坚持以人为本,树好党委、政府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政通人和的社会氛围。镇36个部门合并为14个部门,精减人员,对上岗人员实行滚动管理。2000年8月份,镇被省委定为“福建省党建工作联系点”,2003年7月份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1年镇党委在实践“三个代表”活动中,成立了包村富民、农工商、农技推广、经济项目、计生和机关内勤等六支服务队伍,实现了由政府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荣获“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的嘉奖。
2.黄石镇社会经济状况
1995年被确认为国民生产总值上10亿元的全省10个乡镇之一,并被省科委评为“科技示范建设达标乡镇”,1998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乡镇企业百强镇”,1999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乡镇企业工作先进镇”,2003、2004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工作先进乡镇”,2005、2006年两年被区政府评为“荔城区经济工作第一名”。2007年被省经贸委评为“福建省商业重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
3.新度镇社会经济状况
全镇土地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万多亩,耕地3万多亩;辖28个行政村(12个林业村),323个村民小组,人口9.1万。60个党支部(农村支部28个,事业单位支部14个,非公支部18个),2753个党员。
全镇2002年实现工农业产值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4亿元),乡镇企业产值1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80元,现有的厝柄、东店二个工业小区
已引进企业20多家,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1家,年产值近2亿元。
境内物产资源丰富,2006年财政收入3000万元,农林牧鱼业总产值2.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农业以禽苗、蔬菜、水果、食用菌为支柱,其中禽苗远销全国各地,被称为“中国禽苗之乡”。
4.北高镇社会经济状况
2009年1-12月,全镇工业总产值49329万元,完成年计划46800万元的105.4%,比增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528万元,完成年计划40000万元的101.3%,比增50.99%,实现销售产值40289万元,产销率达99.4%);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95万元,完成年计划30000万元的100.7%,比增23.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538万元,完成年计划34350万元的100.01%;财政总收入1313万元,增长率40.6%(其中:国税收入463万元,完成年计划250万元的185.2%,地税收入850万元,完成年计划800万元的106.2%)。总之,2009年该镇的经济运行态势比较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并有部分超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
5.镇海街道社会经济状况
镇海街道位于莆田市区东部,地处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北岸,东与新度镇接壤,南与凤凰山街道交界,西与龙桥街道隔街相望,北与拱辰街道相邻,是荔城区的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2年5月份筹建,同年8月份成立。面积约7.5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多人,下辖7个居委会(文献居委会、长寿居委会、英龙居委会、凤山居委会、梅峰居委会、镇海居委会、阔口居委会),4个村委会(新溪村、步云村、古山村、埭里村)。自2002年成立以来,地区生产总值(GDP)从5.36亿元跃升至2008年27.3亿元,财政收入由建办初期的2103万元变成现在的17951万元,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建办时翻了三番,因此镇海街道先后5次获得荔城区项目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6.拱辰街道社会经济状况
街道现有工业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产业涉及鞋业、化工、包装、纺织、食品、服装、珠宝、电子等7大类,辖区内有全国最大的足
球鞋生产基地—莆田市双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全省最大的精细化工企业—莆田市三江化工有限公司,有全市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莆田市闽中蔬菜脱水有限公司,有荔城区最大的民营企业—莆田市泰盛总公司。2008年街道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工业总产值266398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132618万元。2006、2007年连续二年荣获莆田市“经济工作先进镇街”荣誉称号。
拱辰街道作为荔城区中心城区率先崛起的主战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战略机遇期,街道党工委审时度势,大力实施“项目兴街”战略,紧抓工作重点,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大做“城”文章。几年来,辖区内城市路网建设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过精确定位,科学规划,重点推进“六大功能区”建设,依托正在筹建中的海源酒店、万通酒店、亚太酒店、旷远酒店、荔城大酒店等五个酒店,打造东园路至北大路餐饮、娱乐、健身服务区;依托市直机关、行政办公楼集中区,建设北大路至东圳路商务服务区;依托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四中等,打造东圳路至下店路医疗教育配套区;依托市里正在筹建的绥溪公园、西庚片区及规模以上企业集中的优势,打造下店路至畅林购物休闲服务区;依托总部企业落地辖区的优势,打造荔园路内侧总部经济区;依托荔港大道贯穿张镇、西洙等村的优势,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