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新课程理念下商务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17-109277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6 02:06: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商务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主要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形成的过程。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有利于发展智力,能引起学生思考、探索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应当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

一、意识决定行为,应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现实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的源泉,关注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终目的,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和数学课的学习一样,是以螺旋式的情况发展的。必须通过各种载体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体验成功的频率,有效激发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激发“应用数学”的兴趣。要创造情境,因势利导,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乐于实践,寓学于乐,容乐于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比如,可以在“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后,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可以在等分圆周学完后,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可以在统计初步知识学完后,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久而久之,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2、创设符合学生特征的“应用数学”。要从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及知识水平出发,努力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了增长率问题后设计“让利促销,亏本清仓,亏本大甩卖等现象,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学思想,思考“同一种商品,甲商店先提价10%再降价10%,乙商店先降价10%再提价10%,问甲乙两商店该货物现价是否相同?为什么?”等问题;学习函数后列举人口与人均资源的关系,学习统计初步后研究怎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3、重视“应用数学”的活动。活动课程已列入《课程计划》,要重

视数学活动课程;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要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4、引导科学的“应用数学”。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应该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开展节目时主持人站在全长的0.618时,人们感到和谐;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等等。

5、尝试比较实用的“应用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发展能力、增长才干,学以致用,如利润、利率、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

6、寻找不同学科的“应用数学”。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工具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帮助学生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比如我在教学方程、函数的知识时介绍在物理学中的运动问题,化学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中的作用;在教学统计学的知识时介绍地理学中的降水量、温度问题,一次函数知识联系物理中的定律,经济学中的利息、外汇换算,化学中的定量计算,信息学中的图表等应用,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更是不胜枚举,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各个领域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在制造原子弹、导弹和卫星

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并能用数学。

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应树立“应用数学”的观念。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因此数学教师要要树立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变英才数学为大众数学,对数学应用意识有深刻的解读,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人人都学习数学、都懂些数学、都学用数学。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三、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应形成“应用数学”的思想。

数学素质教育是面向现实生活的高要求的素质教育,它的实施与推进,必将引起数学教育教学的巨大变革。数学的应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应用的思想方法,具有持久的数学应用的素质能力。因为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学生应用思想形成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所以我们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数学教学与数学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注意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自觉的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观念、思想能力。再者,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是中学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关键所在,它不仅遵循了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学习数学应有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还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使

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产生良性循环与互动:学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在一定的切入点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若干实际问题,深知数学的重要作用,必然感到掌握的知识不足,从而激起学习的愿望,又自觉的应用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如此循环,学生在应用中建构数学、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巨大的思维价值和实用价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把学习和应用数学变成一个自觉的持久行动。

第二篇: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说:“21世纪教育的最大变化是教育正在变成学习与交流的活动,将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从规范的统一性转变为选择的多样性,将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成为开发和释放人创造潜能的发动机。那么创新的培养有哪些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是自信心、质疑、想象力三个方面的培养,自信心是创新的保障,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想象力是创新的环境氛围,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自信心即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自我、悦纳自我、相信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呢?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关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管是差生也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心理学家皮格马利翁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有一天来到一个班级交给老师一个名单,上面写有十几个学生的名字,他悄悄地告诉这个老师说:“将来这十几个学生会有很大的出息。”实际上这十几个学生是皮格利翁随便点的,其中有特别差的学生,可是两年后,当皮格利翁又来到这个班级了解他给的名单中学生情况时,名单中的学生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连那个最差的学生都一跃为班级的优等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两年来老师特别关爱这十几个孩子,尽量提供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身体语言、表情语言都传达着积极的暗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鼓励作用,无形中增强了这十几个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学习的劲头高了,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的具体做法是:

1、课堂上只要学生举手就一定让他们发言,并及时表扬;

2、必要时把考试题目透露一部分给学生,学生考得好及时表扬;

3、结对,即让优等生帮助中等生,让中等生帮助稍差的学生,让稍差的学生帮助特差的学生,再鼓励特差的学生帮助老师,老师懂装不懂,放下架子当学生的徒弟,整个班级像一张互帮互学的网,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这样既取得了积思广益的效果,又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4、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多说、多表现,老师尽量少说,甚至不说;

5、让学生当老师讲授课文并及时夸赞他们的课讲得好。夸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6、推行“成功教育”通过反复成功,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处处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己行,每个学生潜力都挖掘出来话,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耀眼的光芒。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营造想象的氛围,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世界里。如我在上作文课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过程如下: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讲一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想象,(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放起了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很久很久以前,在月亮上的一座广寒宫里住着一位嫦娥姐姐,有一天晚上,嫦娥姐姐在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上散步,她发现夜晚的天空中除了白云就只有一个月亮,孤零零的,很冷清。于是嫦娥姐姐来到东海龙宫,向海龙王要来了许我珍珠,她把这些亮晶晶的珍珠撒在夜空中,从此,天上就有了无数颗一闪一闪的星星。你瞧,星空多美啊!(多媒体课件演示宝蓝色的天空,闪烁的星星,弯弯的月亮)(学生已经沉浸在美丽的想象中,老师趁势叙述)现在让我们插上一对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和星星一起尽情地玩耍好吗?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玩耍的经过,你们是怎样和星星一起玩的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打开了想象的大门,思维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一学生说:“我看见许多星星就在我的周围,有几颗星星拉着我的手,问我从哪里来的,我说从地球上来,星星们高兴极了,跳了芭蕾舞、秧歌舞,优美的舞资吸引了我,我也和它们一起翩翩起舞,我们唱啊,跳啊,玩得可心啦!”又有一个学生说:“我来到太空中,有一颗小星星拉着我的手,带我进行一次太空之旅,我们来到太阳身边,我看见有九颗小星星正绕着太阳转,太阳旁边太热了,于是我们又来到月亮上,到嫦娥姐姐家去做客,嫦娥姐姐抱着玉兔出来迎接我们,嫦娥姐姐的广寒宫的院子里有一棵好大好茂盛的桂花树,吴刚大哥哥正在砍树,他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还在不停在砍着。”还有一个学生说:“有一颗小星星特别可爱,它一口一声地叫我姐姐并拉着我的手,让我给它讲地球上的故事,我就把地球上的电话、电视、电脑、电冰箱„„介绍给它,它听后说‘我也要发明比地球上的电话、电视、电脑、电冰箱„„更先进的电器产品’。”“你们来空中和星星交朋友、玩耍、开心吗?那你们愿不愿意把你们和星星玩的过程写出来呢?”(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写起来,想象的内容又丰富,又有个性,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是那么的富有童趣。)让学生想象思维更活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能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启发想象,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能把学生的想象思维兴奋点激发出来。如我在教古诗《暮江吟》时抓住诗中艺术化的自然美,在教学中适时采用多媒体,有层次地再现作者艺术构思的画面“ 一道残阳辅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先是“玩景停晚的江面夕阳斜阳,江面显出两种颜色,一半是红色,一半是绿色,接着推成“全景”弯弯的月亮挂着天空,再向前推成“近景”“水面摇动红绿光闪烁,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师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边用语言描绘,诱发学生联想,使他们获得美感,充分理解古诗意境,生动的画面,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断向自己发出“为什么”“怎么样”等讯号,想象思维活跃起来,想象翅膀张开了。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一再受压抑和扼制。因此,教师应运用发现教学法提供质疑机遇,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运用发现法,引导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想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教师的权威等定式,打破传统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并能抓住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如《白杨》一课最后是这样描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笔,那是因为„„。”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沉思”一词有异议,他觉得应改为“深思”,而“沉思”心理成分很重。再说后面爸爸的嘴角上又马上浮起了一些微笑,从人物心理角度推进,在表情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当时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2、运用发现法,学会探究性质疑。

发现式的教学,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时,只阐明了学生通过发现而学习的重要性,但未具体提示学生应如何发现,教师又应如何指导学生发现。我们认为,指导学生探究性质疑,是指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在教《长征》一课时,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出示了三个讨论题:(1)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2)你想到了些什么?(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学习的机遇,在课堂上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又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借箭深感佩服,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是上大当?还有的说:如果那早晨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谋不是落空了吗?看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教师要适时启发,提供更多的机遇,让学生探索质疑。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探究、创新的火花。

3、运用发展法,尝试挑战性质疑。让学生们有话就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如上课时不要让孩子必须坐得端端正正,不要让孩子必须举手得到老师的同意才能发言,不要让孩子‘必须这样„„必须那样„„’,条条框框太多,没有学生的自由空间,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按部就班地做事、学习,学生是听话了,但思想也僵化了,哪里还有什么创新?所以我鼓励学生随时打断老师的说话,课堂上以学生质疑为主,甚至与教师辩论,把每个孩子都训练成野马,既是野马何需僵绳?如学生学习《春晓》这首诗时,一个学生自言自语地说:“这首诗好像前后矛盾。”我听到马上问他为什么,这个学生说:“既然‘春眠不觉晓’还怎么能知道‘夜来求风雨’?”这个学生想的问题多么深刻,所以当时我就鼓励他说;“你真棒,连古代的大作家孟浩然都没有想到的,我也没有想到的问题,你都想到了,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学生听我称赞他非常高兴,这以后的课堂上他经常提出一起超出平常的问题,我就一直鼓励他,夸他每个细胞都透着聪明。总之,要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疑”中,对现成的结果不轻易接受。古言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培养创新性思维、创新性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亚洲“四小龙”就是因为重视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人才有了高速发展,才强胜起来的。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需要科学技术比需要经济更迫切,虽然创新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 依据新课程所设定的标准,本文提出了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倡导“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保证。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能力,英语课堂,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英语作为中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如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关键。[1]

一、应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任务型”教学,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强调做事情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上),增加了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很多真实的语境和语言材料。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 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任务型”教学。如在教Unit 3 Going Places这一单元时,在课前安排任务,提出一些学生对旅游感兴趣的话题。①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travel ? ② What is adventure travel ?

③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go Eco-travel? 经过学生两人之间、四人之间或在小组内开展“任务型”的学习活动,他们带着问题思考、讨论、组织材料。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直接影响着任务的完成。由此产生丰富多彩的答案。有的学生会说:“I like travel,because it is interesting.Last summer vacation,I went to Beijing.It is a very beautiful city with many high buildings and many places of interest.”有的会说:“ We like travel,because we want to see other countries and visit places that are famous.We want to meet new friends,to try new kinds of food,to experience life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有的会说:“ If I have time,I want to make an adventure travel.It is exciting.I like hiking.Hiking is easy to do and doesn’t have to be very expensive.We can ge close to nature and take exercise at the same time.”有的会说:“I like Eco-travel.It is a form of travel that combines normal tourism with leaning.We can use ou trip as a wa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Eco-tourism can learn about the world and can find out what can be done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people...教师在这“任务型”学习中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尊重个性差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总结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告知学生旅游的时候应注意的一些事项。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知识,又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训练,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把学习策略纳入英语教学的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3]。高中阶段的学生,其个性、性格、认知风格和学习外语的策略渐趋成熟,学习能力开始慢慢形成,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和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

新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要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编高一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生用书的Goals的部分较详细的列出教学内容和要求,并在Checkpoint中列举了主要的语法句型,这些都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学中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如可以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 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知识面。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制订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自己的英语学习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学习效果欠佳的原因,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创新是灵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一个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的造就赖于长期的培养和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以满堂灌的方法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教学。此法实际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只是人云亦云,培养不了创新精神。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可以用图形、表格、模型和语言描述,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阅读课与写作课上,我们除了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续写和扩写,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遇到居里夫人、林肯、爱因斯坦等著名人物的传记文章,应尽量引导学生去了解,概括主人公的个性和成功因素,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与伟人们在平凡工作和劳动中善于联想才有创造发明的关系。

2、鼓励联想求异的思维方法,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善于联想求异思维的人不容易受传统理论和旧观点的束缚,而会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出多方面的新观点。善于联想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萌发新思维。如在学习Unit l0 The World Around Us(新编高一教材)时,让学生对目前的环境进行讨论。教师可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如:What kind of pollution is it now? What are the causes? Do you know any of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What can we do to help endangered animals? 这样学生不但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而且对怎样治理污染,保护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应做到人人参与,人人都有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活动在不断地激励着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2]。

2、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的工作方式,新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之间合作、配合与研究,共同思考,相互支持、相互学习。避免闭门造车,共同提高业务素质[2]。

3、教师需要新的技能

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英语课程力求合理利用开发 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音像、广播、电视英语、书刊杂志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条件,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2]。

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软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高的新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2]。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_.1.[2],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中小学外语教学202_.(12)2-3 [3],马若文 注重学习策略培训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_.(5)4 6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泗洪县瑶沟中心小学宋丽红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要做主人了,那么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在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古语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也可推理为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学习过程简称为学、问、思、辨、行。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问”在教学

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个体,还要开发个体,发展个体,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学生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开发,自己动起来。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二、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无人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当学生在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故有人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三、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的时代和学生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记住读音、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即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三)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说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相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后,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努力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舞台,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四)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是有调动作用的,故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求问。我们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综合上述,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习作能力培养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习作能力培养之我见

关键词:丰富生活自主习作多元评价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将这一理念体现到作文教学中呢?教师只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丰富学生的生活,注重自主习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语文课程课标》强调:“为学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将这一理念体现到作文教学中呢?

一、丰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下列方法帮助学生收集生活素材。

1.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为配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学赖宁”的教育活动,我设计了“读介绍英雄的书籍”、“讲有关英雄的故事”、“唱颂扬英雄的歌曲”、“学英雄的优秀品质”等系列主题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作好了铺垫。

2.参观访问。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他们到实地去参观访问。如我们学校位于窑厂附近,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在窑厂上班,但很多同学对窑文化的了解十分贫乏。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窑厂,并布置学生回来写游记。游览时,我指导学生注意厂房中各种设施的名称、特点,认真观察“烧砖”的程序,仔细采访劳动模范王师傅,并作好笔记。通过参观、调查和采访,学生既受到了乡土文化的熏陶,又丰富了作文素材。

3.观察积累。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的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导时,老师要培养学生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长期坚持观察积累,就能充实材料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4.阅读内化。学生作文材料有的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阅读时,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养成坚持写读书笔记、观后感、摘抄妙词佳句等良好习惯,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自主作文是指在自主积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科学的指导,根据一定的要求,自主选材,积极能动、创造性地进行作文。具

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自由选材。作文的素材是很多的,学生作文时,教师要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写起来得心应手的材料。如在布置学生写一篇反映祖国变化的作文时,一位同学留意了爸爸车子的变化:最先爸爸骑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接着换成了款式新颖的电动自行车,最后爸爸购买了名牌摩托车。这个小而平常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小作者根据这一素材写《爸爸的车子》一文在学校的征文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2、自由想象。童年时代是最富于幻想的时代。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着力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写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是异想天开。在以保护家乡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耳闻目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树木、垃圾桶、河水„„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各自的经历与愿望。同学们很快编出了童话故事《小树哭了》、《石桥河的倾诉》、《一个塑料袋的流浪记》„„生动有趣地揭露并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表达了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不知不觉地踏上了“自主作文”之路。

3、自由表达。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关于作文教学的阐述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注重自我表达,发展学生个性。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述。第一,要营建自由、欢乐的写作氛围。建立起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搞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败他们的自尊心。第二,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张扬个性、巧妙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第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感知体验;用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自主评批。所谓自主评批,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鉴赏等。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作文水平。自主评批一般要完成以下任务:点评—评语(眉批、总批等);修改—推敲(遣词造句、段落修正等);鉴赏—选赏(佳词佳句、优美段落篇章等)。

三、多元评价,促进主动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充分发挥习作评价的激励、调整、反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享受习作的乐趣,体验习作的情趣。

1.交流式的学生互评。(1)组织学生自主评批习作。这种同伴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能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点评、修改、鉴赏能力。(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发现汇报会”“习作交流会”等活动。在交流中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2.反思式的学生自评。反思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听了或看了同学、教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后,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步骤,勤于阅读、留心观察、自觉修改。

3.反馈式的家长评价。定期把读书卡——语言材料积累本,观察卡——习作素材积累本,习作卡——学生优秀习作选带给家

长,让家长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读者,为孩子写评语。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促进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和沟通,有力地督促学生课外阅读,主动观察,又避免了学生习作胡编乱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实践、习作的良好环境。

4.综合性的教师评价。(1)教师对习作的两次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修改、鉴赏能力。(2)学生各种交流活动中,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进行口头上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5.激励性的展示评价。(1)读书笔记交流展示会。(2)观察积累交流展示活动。(3)开展佳作交流会。(4)班级优秀习作选,每次交流的佳作、精彩片段都抄录在上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5)发表学生习作。

“情到深处意自浓”,教师只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丰富学生的生活,注重自主习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展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流露孩子们鲜活的真情。

新课程理念下商务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