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州旅游
永州市旅游局关于出版《永州旅游》的通知 ——————————————————————---------------: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品牌永州战略,实施旅游强市的重大决策。作为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素有“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之称的现代化的永州正在崛起,同时也给永州企业开辟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为提升永州旅游的品牌意识,加强永州旅游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建设,为永州旅游品牌搭建一次全方位展示的平台,永州市旅游局决定出版《永州旅游》杂志,出版《永州旅游》主要是推介永州的景点景区、酒店宾馆、旅游产品、旅游机构等等。突出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山水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等三大特色,挖掘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旅游品位,在继续做大、做强德夯景区的同时,加快永州古城保护与开发。使永州市吃上“旅游饭”、吃好“旅游饭”的群众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以旅游带人气、活经济、促发展的喜人局面,“旅游兴市”的作用日趋明显。通过《永州旅游》这本杂志的展现,希望在永州市民和广大企业家中掀起一股发展永州、旅游兴市的热潮,让更多的永州市民感受到永州经济跳动的脉搏,分享永州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展望永州城市发展的美好明天,为建党90周年献礼。希望各旅游企业、单位大力配合,积极参与。
永州市旅游局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第二篇: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
永州,古称零陵,风景优美,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山脉起伏,气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迹,为永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而这个暑假,就如何推广永州的旅游文化,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下面就是我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永州现有旅游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从而可以寻求更好的方案来推广永州的旅游文化,使得永州的旅游文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最大化,促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时间
2012年暑假
三、调查对象
永州的主要旅游文化资源
四、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访问与网络查找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业为此制定了许多的政策和计划,并已经有了许多好的开始,下面以我主要考察的天誉置业集团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东山景区为例的调查报告。
永州市零陵东山景区及商贸城项目是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的重点工程。2011年,零陵区委区政府与天誉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巨资30亿元,全面加快东山景区建设步伐。在为期六年的建设中,将扩建法华寺,修复古东门,恢复洗砚池、千字碑文,新建东山广场、怀素广场,完成景区景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工程,恢复景区自然景观。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完成前期投资近亿元。
在东山规划建设中,它的规划布局概括为“一个广场,三个中心,五个景区”,即一个广场是指东山历史文化商业广场,即在永州电影院、市委零陵旧址、军分区零陵旧址这一带做一个广场,广场占地20000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14000平方米,广场集休闲、旅游、文化展示、商贸于一体。三个中心是指影视文化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古代体育娱乐中心。旅游接待中心,计划在春牛坪路以南、鱼苗场鱼塘环抱的半岛状土地及其对面空地上修建一个高标准的宾馆做旅游接待中心。古代体育娱乐中心,计划在张飞岭这一带做一个公园,主要以古代的射箭、骑马、跆拳道、柔道、摔跤等体育设施为主。五个景区即鹞子岭景区、怀素景区、高山寺武庙景区、东门文庙景区、东山湖景区。零陵区将按照“整旧如旧”的建设原则,把东山作为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景区来进行整治和建设,将东山打造成一方福地、一片净土、一个乐园。在发展东山景区各旅游文化之时,相关部门树立了全局观念,站在永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统揽工作,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切实做好项目推进工作。从永州天誉置
业集团关于对东山景区旅游文化的建设,我们可以了解到永州市对于推进自身的旅游文化还是做得比较好了,使得永州的旅游文化得以推广的同时,也很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永州天誉置业集团对永州东山旅游文化的建设的分析,可以推广到去和促进整个永州旅游文化的发展。下面是对于推进整个永州旅游文化的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的分析。
有利因素
(一)永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永州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永州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永州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旅游文化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永州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永州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永州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三)永州市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文化经营管理网络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推进旅游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的内涵没能得以拓展和延伸
旅游者的需求千变万化,若旅游文化仅仅固守其原本的文化基础,最终只会被旅游者所遗弃。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永州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柳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的开发,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拜祖、寻根的旅游者;女书文化正在进一步被遗忘……这种局面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基本上还保持在固有的模式上,其内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旅游者和旅游文化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对其敬而远之。
(二)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还不够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目前,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在我国时有发生:建设性破坏,景区超载开发、错位开发、索道建设等,屡见不鲜;保护性破坏,以保护为名,却使得景区失去原真性、整体性;管理性破坏,由于旅游区管理不善,使得环境受到污染……目前,虽然永州市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开发性破坏,但由于开发不当,导致旅游事故的事情也有发生。因此,永州市在开发旅游文化时,应该以此为鉴,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的对策
(一)突出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
突出“舜文化”特色,兼顾“柳文化”。开发舜文化,应注重“德”、“教化”,将与舜文化相关的载体联合起来,即以“舜文化”为主题,将舜文化、碑文化、舜帝陵结合起来,以九嶷山风景区为基地,根据游客的需求,有特色、有重点的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开发网络。开发柳文化,可重修永州八景,恢复当年风貌,既要突出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欣喜,也要流露出“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并将柳子庙作为凭吊柳宗元的场所,将柳宗元当年的游览线路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
(二)增强旅游文化产品的参与性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应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可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游客接受古老文化的熏陶,如体验舜帝的耕作方式、学习怀素芭蕉练字、模仿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参加瑶族的节庆活动、认识女书等等,通过种种途径,让游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了解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将游、娱、乐和旅游文化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三)加强旅游文化宣传建设,塑造旅游形象
科学、统一规划旅游文化资源,将永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某种联系贯穿起来,凝结在一起,从而改变旅游资源零散、不集中的弊端。选择典型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利用图片、影视,塑造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改变过去落后的旧面貌。除此,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干净、卫生的旅游环境,展示永州市的良好面貌。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了解到区域旅游文化的推进,要充分发扬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并把旅游文化物化推广,用以增加旅游文化的吸引力与附加值。除此之外,通过此调查研究,也增强了自己对身边旅游文化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文化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次调查对我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它为我以后从事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第三篇:永州
二OO八公路养护总结
永州市公路局
永州市公路局下辖11个县(区)公路局、4个直属单位,现有在职职工2065人,管养2条国道、9条省道及其它重要经济线路共2450.94公里。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局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确立了“维护一个安全畅通的公路网络、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公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培育一个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设一个先进高效的公路管理信息平台、培养一支拼搏奉献的公路管养职工队伍”的公路养护目标,坚持以“全面、全季节、全周期、长寿命、低成本”的科学养护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局“七无三有”要求,大力建设“千里风景走廊”,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全年共投入养护经费7000多万元,投劳80万余个工日,经自检,核定年末公路综合好路率为76.5%,其中干线好路率为83.8%,支线好路率为71.8%,均超额完成了省局的计划任务。
一、科学管理,凸显养护“重中之重”
今年,我局继续坚持公路养护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突出以养护为中心,完善管理办法,推行机制改革,坚持管养联手,进一步提升了公路养护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年初,我们在认真总结近年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到各县(区)局、公路站调查走访,按照《关于二OO八公路小修保
养招投标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基本思路、招投标程序、路工工资(福利待遇)、养护机械、养护编制、养护管理考核成本以及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改革行为,并从养护招投标制、定额管理、推行养护工程费制、合同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各县(区)局在2月底前即全面完成了养护招投标工作。水泥、沥青路面养护组建专业队伍,打破档案工资,实行计量支付,缺陷质量责任自负的计酬工资制;全面养护、砂路养护全部承包到人,全面履行合同管理。通过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养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江华、冷水滩等局养护专业队伍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打破档案工资;江华局处治各类病害12000多平方米,冷水滩局在G322线、S217线换板近6000平方米,既锻炼了职工队伍、提高了职工收入,又确保了工程质量。
二是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养护管理担负了保障公路畅通、全面发挥公路功能的基本任务。今年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我局坚持以科学养护发展观指导养护工作,结合永州公路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永州公路小修保养管理办法》、《永州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办法》、《永州干线公路病害处治时限暂行规定》以及《永州公路养护巡查考核办法》等六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加大了对公路桥梁的管理力度,建立了《永州市公路局普通公路运营桥梁重大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各县(区)局分别建立了大桥,四、五类桥及旧危桥和超过使用年限桥梁的各类应急预案。逐步使我局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步入了养护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考核标准化和奖惩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桥梁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统计、交调、科技图书档案等管理工作协调发展,今年初,我局对各县(区)局专职桥梁工程师、公路站站长、记录员进行了统一培训。
三是坚持管养联动。为进一步增强公路的通行能力,彻底改变过去路政、养护各自为阵的状况,各县(区)局均建立了路政与养护联手管理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重点加强对村庄、集镇和进出城区路段的管养,加大“脏、乱、差”现象整治和《公路法》宣传力度,制定出台了《全市公路“马路市场”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江永、江华、新田、蓝山、东安、冷水滩等局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治理行为,共整治“马路市场”10余处。江永、东安等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各自在公路沿线聘请了16名和22名临时路政管理员,确定了公路站站员均为兼职路政员,出台了路政、养护管理联手手册,界定了路政员、养路工人的职责,增强了各自的责任感。通过发动和宣传,极大地调动了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的意识,集镇路段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公路整体形象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科学安排,大力推行“责任养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确保全年公路养护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坚持日常巡查,推动了全年养护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全市雨水相比往年来得早,且雨季时间长,频率高,为此,我们于2月初即召开了2008年公路养护工作座谈会,出台了全年养护工作要点,3月初下达了雨季公路养护竞赛文件,市、县均成立了养护竞赛领导小组,从公路日常养护、落实省
局“七无三有”工作要求、劳动管理、安全生产等十个方面提出了竞赛要求。10月初就下达了《关于认真做好公路全面养护工作、迎接全省年终公路大检查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全面养护的十项标准,并对迎检工作提出了要求,通过张贴竞赛标语(横幅),召开公路养护流动现场会,养护巡查通报,推进了全年养护工作的全面发展。江华、江永、祁阳、零陵、道县等局全年养护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为确保养护目标的实现,市、县、站(队)层层签订了养护目标责任状,大力推行“养护问责制”,明确各单位分管养护的领导、养护公司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奖罚分明。建立健全了《永州公路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建立了水毁抢修责任制、桥梁养护“三个一”责任制、干线公路路面病害处治时限规定等。“路面出现坑凼,必须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在三个工作日内处治完毕”、“10立方米以下零星坍方三天内必须清除;重大坍方及时抢出有效路面,设立简易便道”等等。6月初,由于特大洪涝袭击,致使我市2条国道、3条省道、11条县乡道相继中断交通,获悉灾情后,市、县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会商抢修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调集机械设备、落实抢险资金,不到三天便抢出一条条便道,恢复了交通,树立了“负责任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是坚持日常巡查。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管理,量化巡查考核办法,市局对县局坚持一季一巡查,县局对一线公路站实行一月一巡查,公路站实行一周一巡查,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养护生产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等问题,市局局长蒋仕民、党委书记胡新华高度重视养护工作,经常利用工作之便深入到全市公路检查、指导养护工作,分管养
护的副局长李章发和养路科的同志们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路上,及时为一线养护生产排忧解难。据统计,今年共发出公路养护巡查通报56期,为一线解决养护难题100多个,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规范工程管理,争创优良工程
今年,实施大修油改水泥路项目12个,里程91.22km,投资为5093.35万元,除S216线宁远两段计11.0Km正在施工外,其他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里程80.22Km,完成建设投资4499.35万元。从 11月下旬对已完成项目进行交工验收来看,大部分工程项目抓得比较紧,施工质量控制比较严,施工质量比较好,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要求,经自检,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0%。
今年,大修工程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措施:
一、规范工程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实现“一流”的工作目标,我们在工程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高要求,采取了一些新措施。一是重新修订出台了《永州公路工程管理办法》,规范了工程建设各项管理,加大了巡查、考核和处罚力度;二是完善了工程招投标制度,规定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打破区域界限,全部推向市场。4月中旬,组织相关单位完成了大中修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其中东安等3个大修项目为异地中标;三是项目部及时制定了工程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试验员、材料员、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等人员的职责。
二、加强项目监理,采取两级监理体系。为抓好监理工作,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监理制度,严格了项目监理程序,强化 5
了项目监理手段。一是年初市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计划工程科具体负责的工程建设质量巡查领导小组,是市局的一级监理,采取流动形式,巡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监管。二是大修工程项目采取每个标段聘请一名内部人员为驻地监理模式,是市局的二级监理。同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每月对监理工作、监理日记、监理指令、月度工作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按分取酬,并根据工程质量情况,实行重奖重罚。今年大修工程因质量管理问题,被下达整改通知书的有4个单位,共下达整改通知书12份;被处罚“黄牌”的有3个单位,共处罚“黄牌”6张;出简报5期。
三、加强技术管理,严格各项施工工艺。为了抓好工程建设质量,争创一流的管理水平,我们对大修工程采取了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首先,在工程设计方面,提高了大修工程技术标准,增加了资金投入,大修工程全部采用水泥砼路面结构,厚度为24cm,标号为C30。其次,在施工技术管理上,力求采取可行技术措施。一是严格控制原材料,施工工地成立了工地试验室,配备了专职试验员,负责控制质量源头——材料关,未经试验检测的材料不能上路,检测不合要求的材料绝对不能用,所有原材料必须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二是严格控制施工工序,工地配备了专职质检员,负责各道工序验收和检测,各施工工序未经检测认可,验收达不到要求,不准进行下道工序;三是优化施工方案,水泥砼路面板施工采取集中拌和、人工装模、人工摊铺的施工方法,必须严格控制拌和、装模、振捣等关键作业工序;四是组织技术竞赛,5月份,组织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到宁远S216线施工现场进行了观摩学习;第四,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组
织路政人员维护交通秩序,保证了施工正常,树立了安全文明的施工形象。
四、坚持计量支付,严格实行合同管理。我们在抓好质量、进度、费用三大控制指标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计量支付及合同管理工作。在拨付工程款时,要求及时进行工程计量,严格执行合同文件,今年已累计上交计量文件35份,大部分项目已完成工程计量工作。对工程进度达不到要求的,严格按合同文件兑现,该罚的罚,该奖的奖;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一律推倒重来,不留任何质量安全隐患,同时,严格工程计量支付,严控工程费用,严禁工程款超支。
五、强化现场管理,实行安全文明施工。我们在抓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进一步采取了有力措施狠抓安全文明生产。首先,项目部配备了相应安全机构,确立了安全专职员,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专职员层层签订责任状,谁出问题,谁负责任,有力保障了安全制度落实;其次,施工现场设立了相应的警示标志、安全标志,推行了文明安全施工。第三,在施工过程,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特别是认真汲取了国家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教训,让施工人员明白安全,牢记安全,遵守安全;第四,经常督促路政人员到施工工地宣传、执法,始终保持路上材料堆放规范,各种施工标志、标牌设立规范,交通车辆畅通,彻底杜绝因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四、科学投入,机务管理“安全优先”
二OO八年机务管理工作,按照省局的要求,在市、县局两级领导的重视下和各部门的支持下,以及广大机务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我市公路建养工作的需要。
一是加大了养护机械购置经费的投入。今年我局公路建养资金更为紧缺,但考虑到公路养护工作的需要,在安排养护机械购臵经费上还是加大了力度。今年共投入资金120万元,购回了综合养护车、压路机、液压动力机(路面破碎设备)、平板夯、冲击夯、清灌缝机和割草机等中小型养护设备46台(套),有效地提高了养护机械化水平。
二是加强了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技术改造工作。为保持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提高其技术性能,我们共投入设备大修和改造资金30余万元,计划安排了设备大修3台,技术改造8台。并且分期分批请经销商的维修人员来我局将所有的平板夯、冲击夯、割草机等设备进行了较全面的维修保养,使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得到了提高,保证了公路养护工作的需要。
三是狠抓了机务安全工作。安全是最大的节约,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安全工作的检查我们采取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形式。今年我们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共检查各类机车160台次,查出安全隐患12处,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或限时进行了排除。今年7月24日至10月31日在全市局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百日交通安全竞赛活动”,参赛机车225台。通过加大安全管理,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是保证了渡口的安全渡运和文明渡运。黄阳司渡口是我局唯一的一个渡口,也是我局一个对外的窗口。今年我们结合考工对渡口职工进行了一次业务培训,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得到了提升。同时加强了对船舶的维护保养,使船舶的完好率得到了提高。对
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排除。因此,今年渡口的渡运工作做到了文明渡运和安全渡运。
五、科学养护,全面落实“七无三有”
在日常工作开展中,我们注重科学养护,按照“七无三有”要求,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养护方式上,完善了从过去单一的路面预防性养护向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性养护转变;二是管理方式上,完善了从单一的养护生产向养护生产与公路产权管理相联动的机制的转变;三是服务理念上,完善了从公路的“畅、洁、绿、美”向公路的“畅、安、舒、美”的功能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公路的服务品位。
一是突出路面养护。沥青路面养护,始终坚持规范化、机械化。在养护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共投入120万元,购臵了11台激振力大力20KN的冲击夯,达到了每30Km不少于一台冲击夯的要求。对沥青路面坑槽全部采用一次性成型法技术进行处治。加大了对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预防性养护,确保了公路路况常年稳定。据统计,全年,全市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处治路面坑槽近8万多m2,处治严重龟裂 3.5万m2,刮油罩面约7.2万m2。水泥路面养护,继续坚持“作业手段机械化,施工工艺快速化,工程管理规范化,交通维持标准化”的“四化”要求。加强对面板清灌缝,板底脱空灌注乳化沥青和路面轻微病害处治工作,路面换板数量大量减少,养护成本得到了降低。严格按照清、勾、刷、吹、扫、灌、补“七道工序”,水泥路接缝严重失养率严格控制在2%以下。全年,全市局共投入572万元,完成换板21000平方米、补灌缝25万余米、板底灌注乳化沥青160多吨。
二是大力建设“千里风景走廊”。着力打造干线公路“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投入80多万元,对全市干线公路无水沟、集镇路段路容差等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大力开展公路“生态养护”活动,选种行道树,种植路肩草,形成了“路肩有草、路边有树、边坡有色”的公路绿化格局。严格执行“三个一”桥梁养护管理责任制,制定和完善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制度》、《公路桥梁、隧道加固改造工程管理办法》。建立了各类桥梁应急预案,加大了公路桥梁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对所有桥梁建立了责任牌和设臵了限载标志,坚持了对三类桥十天一检测、四类桥三天一检测、五类桥一天一检测的检查频率,大桥均设立了永久性观测点,对排查发现的56座四类以上的桥梁按照“先干线、后支线,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将21座特危桥纳入了省厅2008年危桥改造计划,并全部编制好了设计文件和进行了批复。据统计,全市今年共处治路肩反坡26公里,种植行道树13000余棵,种植路肩草36公里,处治肠梗阻82处,改造危桥16座,正在加固改造的7座,干线公路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是狠抓养护工程和公路安全保障工作。按照“管理科学化、操作规范化、质量精品化、生产安全化”的目标和要求,我局坚决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社会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全市3公里公路中修工程均成立了项目部,所有工程于9月底全部完工。经自检,合格率为100%,优良率95%以上。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我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安保工程实施路段进行现场勘测,为安保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了设计依据,确保了设计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为确保安保工程高质量完成,我们根据省局的安保工程实施任务单,将项目划分为
11个合同段,进行了招投标工作,并坚持科学管理,严格奖罚措施,加强现场监理,签订了目标责任合同书。由于今年计划资金不到位,安保工程任务预计要到年底才能完工,但对于这项任务,我们一定会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加大巡查力度,严格规范操作,力争质量好于往年。同时,为确保近几年实施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施的功能完好,充分发挥其安全防护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市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公路安全保障设施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安保设施损毁的修复时限,要求有安保设施的公路站一个月要巡查两次,并做好详细记录,发现有损毁的要及时报告,15天内必须恢复,导向标志不醒目的要及时刷新,确保安全设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据统计,今年完成安保工程计划投资915万多元,建设项目为标志牌322块、标线2882m2、示警桩1278根、钢护栏35759米、防撞墙8772米、反光镜11块。
六、科学决策,抗冰灾战洪魔确保畅通
2008年元月中旬至2月初,我市遭遇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天气,致使公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造成我市7条国省道干线,二十多条县道相继中断交通,直接经济损失达7171万元。具体损坏情况如下:损毁路基7545 m3,损毁水泥路面34637m2,损毁沥青路面617288 m2,损毁砂石路面78346m2,桥梁局部受损50座/605延米,损毁护坡34083 m3/20处,损毁挡土墙5485 m3/39处,路基崩坍12390 m3/111处,房屋局部损毁3836 m3/33栋,损坏钢护栏843m/20处,防撞墙329m/21处,示警墩31个/13处,行道树6277株,其他公路治超站、收费站等站点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为64万元。灾情发生后,我局遵照市
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示,全局上下按照“先通后畅、先干线后支线、先重点后一般”的抢险原则,集中全局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积极参与抗冰救灾,特别是局领导一班人率先垂范,亲临一线现场指挥,确保我市干线公路的通行,为整体抗冰救灾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灾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干部职工扎实苦干,到2008年10月底共维修加固改造局部受损的病危桥50座,完成水泥路换板21000 多m2,修复路基边坡5600 m3,投入经费3200多万元,使受灾公路基本恢复原有公路技术标准,保障了车辆的安全通行。
今年,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6月初,我市出现了几次强降雨过程,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这次强降雨过程,时间短,区域非常集中,强度特别大,导致山洪暴发,江河水位陡涨,洪灾造成全市11个县区146个乡镇147.78万人受灾,7个县城受淹,59个乡镇受灾严重,207国道、322国道、326省道、323省道、X069线道县蚣坝镇、X081线江华湘江乡等11条支线相继中断交通,江华326省道路上水深达3.8m。据统计,公路水毁共造成冲毁路基37250m3/9.81KM、冲毁沥青路面87530m2/28.18KM、冲毁水泥路面20160m2/7.05KM、冲毁砂石路面37440m2/5.82KM、桥梁局部毁坏104m/7座、冲毁涵洞175道、冲毁挡墙19981m3/192处、山体塌方315830 m3/394处,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灾情发生后,我局站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立即启动《永州公路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全力以赴抓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备无患”。公路防讯抢险保畅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自进入雨季以来,全市公路部门即从市到县均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规定领导不准外出,手机不得关机,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巡查。期间,省委书记张春贤,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市委、市政府、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等单位领导先后深入永州公路指导抗冰战洪救灾工作,给公路干部职工以极大地鼓舞,也倍添了“抗冰灾、战洪魔、保畅通”的决心和信心。我局党政一把手及各县区局领导始终坚守公路一线,指挥抗冰战洪救灾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由养护、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抢险应急队伍;千方百计筹集抗洪抢险资金近1000万元;集结各类铲车、挖机、压路机、东风车等机械设备480余台(套),随时待命。
二是强化各级责任,做到“尽职尽责”。严格推行“问责制”,每一条线路、每一处险情都有一名领导和技术员,有一套抢险班子和队伍,有一个抢修方案和措施,并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做到及时抢修,确保畅通。元月中旬,因冰灾,我市干、支线公路相继中断交通,为确保永连公路这条南北大通道的通行,市局局长蒋仕民带领路政、养护、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坚守一线,制定方案、采取措施,经过2天的彻夜抢修,确保了永连公路的通行,为全市的抗冰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6月初,江华S326省道18处路基被暴发的山洪冲毁,致使交通中断,造成经济损失达150万元,获悉灾情后,市、县公路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从制定抢修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调集机械设备——落实抢险资金——恢复交通,仅仅用
了二天。
三是制定具体措施,做到“万无一失”。为做好抗冰战洪救灾工作,市、县公路部门先后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全市山区易发生塌方和滑坡的路段、沿河沿溪的公路附属设施等,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巡查,发现各类隐患120余处,均得到了及时的排除。一旦发生险情,按照《永州公路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应急处臵机制》的规定和要求,各级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修方案第一时间出台,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第一时间进场,抢修资金第一时间到位。据统计,全市公路共投入抢修资金达1000多万元,修复路基9.81km计37250m3,修复路面41.05km计145130m2,修复涵洞175道,修复挡墙192处计19981m3,清除山体坍塌方394处计315830m3,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确保了全市抗冰战洪救灾工作的需要,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省局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特别是培育公路养护市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管养分离”,养护单位企业化,改变劳动分配制度等均是今后更需探索和解决的课题。二是各县(区)局养护公司不善思考,主动想办法、出点子,等、靠、要思想仍然不同程序地存在;三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一次性成型法推广不全面。上述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四是由于干线公路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启动慢,干线公路投入少,加上路面使用年限长、路面严重老化和部分县(区)局有弃养待修的思想造
成公路路况下降明显。
2009年公路养护工作打算:一是认真落实省局“七无三有”和《永州市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面、高质量的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二是积极争取资金,努力抓好2009年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危桥改造工作。三是全面推广沥青路面病害处治一次性成型法技术,大力开展公路雨季养护和全面养护竞赛活动,推进公路路况全面提高。四是抓好内部管理,加大养护巡查,确保公路养护工作有序开展。五是进一步探索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新课题,全面引进市场机制,努力培育公路养护市场,逐步完善养护市场体系,实现“管养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激发广大路工的劳动积极性,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六是强化机务和渡口管理,加大投入,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特别要注重安全生产,安全渡运,确保全年无事故。七是积极探索干线公路路网改造路段养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强施工改造路段和尚未开工路段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公路路况的基本稳定。
第四篇:永州发言稿
鸿扬,我们追梦的地方
尊敬的董事长、蒋总裁、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晴阳朗润,虎跃中原。在这花红柳绿的美好时刻,我和所有鸿扬宅配加盟商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聚长沙,见证鸿扬人创业十五年来取得的累累硕果,与鸿扬的投资人、经理人齐聚一堂,共享年会盛事的喜悦,我们深感荣幸!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冯彦春,是鸿扬宅配永州市区加盟商。借此良机我代表所有鸿扬宅配加盟商向“鸿扬集团2012年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最诚挚的祝贺!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 鸿扬,我们追梦的地方!
相信大家都有过自己的梦想,为着这个梦想的实现我们奋斗过、拼搏过、哭过、笑过,当我们停下来审视自我的时候,有时候发现并不是我们努力的不够,而是我们没有碰到一群和自己有着同样梦想的人,导致我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毕业分配后在粮食部门呆过,因体制改革分流后,走上了房地产营销策划的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创业和财富梦想,07年开始经营橱柜店,但是一直没有能将公司做大做强。
2010年后,我敏锐感觉到“宅配”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也从那时起,我上网查,找做过衣柜或宅配的朋友问,亲赴展会看,和各品牌的大区经理聊,甚至还去工厂看,前半生的积蓄要交出去,后半生营生就靠他了,能不慎重?
结识鸿扬是一种缘分,早在2007年长沙举行的房交会上,鸿扬预制家漂亮大方的展馆就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在2011年春季衣柜展会上,通过与鸿扬宅配总经理苟汪先生、大区经理熊诚祥接触,我才开始真正了解鸿扬,走近鸿扬,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迎面而来,清新自然。鸿扬员工对企业、产品、文化的高度认可,让我一种久违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涌上心头,这种感觉前所未有,让人不可抗拒!那一刻,我决定加入鸿扬。后来在开业筹备和日常经营过程中,鸿扬人身上闪烁的勤奋、谦逊、质朴、敬业,更让我感动。我永远记得在开业前的那几天,由于时间短,为了保证开业的顺利进行,公司的安装师傅毛加伍、支援导购杨霞明、配饰设计师黄洁、支援设计师黄刚求、大区经理熊诚祥都每天工作到晚上九点多,而且当时正值酷暑,卖场由于没有冷气,室内温度比外面还高,但是大家没有抱怨过,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顺利开业,保证开业当天签单目标。”这在我所经历过的品牌中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开业后期日常经营过程中我们鸿扬集团董事长陈忠平先生、集团安装部经理陈云初先生、集团橱柜经理刘华先生来慰问过我们的员工,指导过我们工地的安装和橱柜销售;集团市场部总监唐晓江以及市场部曾加栋、陶胜军来帮助我们做过市场调查、指导过市场宣传和小区开发;我们宅配总经理苟汪先生和大区经理熊诚祥更是经常联系和指导我们的市场开拓和店面管理;在这样的一群人的带领下,我们的销售业绩蒸蒸
日上,我们的团队也越来越强!
在这里我要向董事长、蒋总裁、苟汪总经理说一句:“谢谢!谢谢你们给了我一次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是你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队伍,让我相信跟着鸿扬走,没错!同时明年我们一定会争取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做到永州第一。借此谨以鸿扬宅配永州店加盟商名义,盛邀公司董事长、蒋总裁、公司领导以及各位同仁们,参加我们明年东安店的开业以及参观指导鸿扬宅配永州店。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秉承鸿扬集团发展道路走向未来,鸿扬宅配必将迎来更大辉煌,鸿扬加盟商必将迎来更大的收获与喜悦,让我们一起在董事长和蒋总裁的带领下,为给国人打造一种“精致中国生活”目标而不断奋斗。2012,我们携手并肩向鸿扬的下一个目标远征,圣火已点燃,梦想在跟随,让我们超越梦想一起飞!
最后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与会期间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
发言人:冯艳春
2012年1月5日
第五篇:永州 地方志
永州 地方志
第五节 姓 氏
一、姓氏概况
唐宋时期,区内人口不多,姓氏鲜少。元末明初,朱元璋“扯湖南填四川,扯江西填湖南”,区内人口大部分他徙,外省外地人口举族全家迁入(主要是江西),姓氏增减变化大。延及民国,全区姓氏有300姓之多。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干部职工的调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女性人口婚人等因素,区内姓氏大增。蓝山县在民国22年,只有163姓,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至273姓,增加1lO姓。全区人口比较稀少的姓氏,90%以上为新增姓氏。
1991年,全区共有625姓,单音节姓(单姓)620个,双音节姓(复姓)5个,即上官、司马、欧阳、诸葛、皇甫。其中复姓上官、司马、诸葛集中于永州、冷水滩二市,皇甫集中于蓝山,欧阳分布于全区各县。
全区各县均有的姓氏86个,占全区姓氏总数14.63%;1县独有的姓氏247个,占全区总姓氏42.01%;2县共有的姓氏90个,占15.31%;3县共有的姓氏43个,占7.31%;4县
共有的姓氏29个,占4.93%;5县共有的姓氏29个,占4.93%;6县共有的姓氏23个,占3.91%;7县共有的姓氏41个,占6.97%。
以行政区划为界,零陵县(永州市和冷水滩市)191姓,祁阳县374姓,东安县391姓,道县168姓,宁远县225姓,江华县165姓,新田县167姓,蓝山县273姓,江永县256姓,双牌县191姓。
1995年统计,区内姓氏人口数量居第一位的为唐姓,第二为李姓,第三为陈姓,第四为张姓。4姓人口之和达53万余人,占全区人口10%。其他人口较多的姓氏依次为王、蒋、刘、周、黄、何、杨、胡、欧阳、赵10姓。人口稀少的姓氏为乙、夕、亿、书、今、六、戈、仆、公、五、下、四、太、立、印、阴、辽、午、水、井、长、未、见、业、司、冉、边、百、红、由、对、克、吁、化、言、卯、杰、求、屯、巨、圣、幺、回、初、胜、有、片、为、私、让、臣、贞、赤、罕、良、言、灶、纶、佟、甫、灵、针、帐、闰、泗、青、治、枕、奇、阿、亥、坚、庚、音、原、沓、那、达、伟、牧、委、茹、犹、府、谈、昔、姬、闻、说、栗、哀、序、泥、胥、顿、寥、英、依、往、卒、查、旺、浏、冒、南、玲、药、钦、益、班、珠、读、展、笪、岩、黑、荤、慈、勒、辜、滩、铺、粮、将、泽、昌、奏、庙、咎、帅、雁、超、断、奚、匡、钮、菊、扈、庵、碗、磨、儒、巢、藏、阙、首、尉、贤、沃、岭、丛、贯、邃、敦、静、慕、穆、慧等158姓。
二、部分姓氏来历及分布
(一)唐姓 祁阳唐姓有三支:一支始祖唐全克偕弟全俊、全明、全德于明洪武年间(1368~1378)自江右(江西)迁入祁阳,全克居祁阳观音滩夏乐甸;全俊、全明居祁阳麻托湾;全德居祁阳李本塘。其子孙分居祁阳唐家岭、山川、八佾塘、大村甸等处。另一支始祖唐大用,元末明初自洪都(南昌)迁金陵(南京),再迁祁阳土桥(今属祁东),后移居祁阳梅溪。再一支始祖唐发胜,于明洪武年间(1368~1378)迁入祁阳三官塘,后嗣散居于同德塘、文明铺、宝塔边、享塘、腊树园冲、枫树山、狭江、三官塘。东安唐姓分十甲唐,有一甲唐„„以至十甲唐之别。莒国公唐俭的后嗣唐世曼由山西太原徙零陵,因世曼办团练抗黄巢“有功,唐昭宗时举为永州刺史”。其后代居永州南乡,后嗣唐冕自零陵迁东安龙溪(白牙市),其子孙聚居于白牙市周围村庄,俗称“七甲唐”。道县唐姓,长安唐李德仕唐太宗朝,后嗣子迪为廉州宪,与生于益州(今山东)的廉州太守周崇昌同徙永郡,子孙科甲蝉联,代不乏人;子迪七世孙唐揆(宋真宗景德年间)才学兼长,文事武备,初任衮州通判,后以武功授马步指挥,领镇舂陵,其子紫修、紫丘、紫富因公卒,卜葬于道县濂源黎碧岐,择居于濂滨保达村坊。其后嗣居道县达村、夏柳、菱角塘、上唐村、井水唐家、石山唐家、新居墙等村落。宁远唐姓,始祖原籍江西泰和县集贤村,宋末避金乱,迁人湘南,历衡及永,再徙宁远,初居平田,再迁东山的潮水,后嗣居太平乡、下坠乡、禾亭乡、仁禾乡、冷水乡等处。另一支由零陵三蚯田初迁道州,再迁宁远九嶷舜源峰、鲁女峰,后嗣居湾井、麦地、大界、天堂等乡。零陵唐姓有三支:一支始祖世蚯于唐代迁零陵南乡黄田铺一带,子孙中有人迁入东安;另一支始祖子迪于唐代迁入零陵进贤乡;再一支始祖璧三郎于明代自江西庐陵县迁入零陵。蓝山唐姓始祖唐文朝,原籍江西泰和县,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偕弟文左、文右来蓝山游览,卜居月溪,子孙居大洞、太平圩、毛俊等乡镇。
(二)陈姓 祁阳陈姓远祖志泰,原籍四川省蒲江县,生子用宾、顺宾、南宾。用宾于元 末为万户总戎,镇守祁阳,遂落籍,居祁阳金兰桥(今属祁东);顺宾于元末兵乱之际,携三子德新、德兴、德通迁居祁阳城北,子孙居石佛、牛塘、龙江桥、花鼓冲、狭江、清水塘、长流铺、白水、河埠塘、白竹塘、兰桥、小陂桥(属今祁阳)、鱼陂甸、洪桥、金兰桥、双江口、攸陂、草塘(今属祁东)等处,其后嗣迁居外省外县为数甚众。另一支始祖陈镳公,于明中叶自江西九江义门迁入祁阳,居下马渡藕塘冲。东安陈姓同姓同宗,始祖自江西泰和县于元末徙东安,至今25代,人口以大庙121、塘复、水岭三乡为数较多。大庙口陈姓与广西全州的黄土井、黄沙河、庙头等地陈姓联谱。蓝山陈氏始祖之一陈谏,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由郴州迁入蓝山东江佛子岗,后代居于城关、龙溪、所城等乡镇;始祖之二陈怀忠,原籍江西泰和,初迁郴州,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再迁蓝山城东秀峰山下(今龙溪乡芙蓉井);始祖之三陈伯环于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迁入蓝山县洪观乡三广,后嗣居洪观、土市等乡;始祖之四陈企,原居疑麓,明洪武时迁入今蓝山大桥乡龙家屋地定居。宁远陈姓,原籍江西,元末兵变,其祖陈至德携子室经宜章人宁远,筑室于今宁远水市镇石马村;另一支于明代因选妃一事,其祖陈永胜携家小从江西吉安避居桂阳县泗州寨,再迁宁远神仙洞、杨塘等地,子孙居于上龙盘、小睦塘、桐木累一带。江永陈姓有两支自营道迁入,一支居接龙桥,一支居永明城东;第三支陈姓始祖于隋开皇九年(589)自山东青州迁入。
(三)刘姓 宁远刘姓有两支:其一祖籍沛县(今江苏省内),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长沙王第十三子节侯刘买来舂陵。刘买死,其子戴侯熊渠嗣位。熊渠死,子刘仁嗣位。仁徙南阳(今湖北枣阳),命子刘昌定居舂陵以守祖坟。其二始祖刘忠正,原籍江西,宋时,因避乱迁入宁远大陂洞(今云潭乡),其子孙居禾亭乡拱桥刘家、仁和乡刘安仲等地。祁阳南部一支刘姓始祖刘相,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万历年间寓居祁阳白水镇经商,生子焕荣、秀荣,相死后焕荣携秀荣四子回江西庐陵,秀荣与其子刘垣留下守父陵,遂在白水繁衍后嗣,现祁阳白水、进宝塘、杨冲、唐家岭等地刘姓均为其后裔。蓝山刘姓也有两支:一支始祖刘济弼,原籍江西泰和县,宋初迁嘉禾邓林村,子孙再迁蓝山桥头江,后嗣居洪观、早禾、太平圩、大洞等乡各村庄;另一支始祖刘肇基,亦江西泰和人,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迁入今蓝山县洪观乡坦头,其子孙分居于总市乡。
(四)李姓 祁阳李姓有两支:一支始祖李吉甫,明洪武初,率三子元卿、光卿、廉卿从邵阳城福迁祁阳梅塘(今属祁东);元卿后嗣居祁阳白水、丙溪冲、湖广东村;光卿子孙居祁阳油塘、鱼子桥、李家湾,文明铺区的云盘甸、紫山冲,今属祁东白地市区的苍江桥;廉卿后嗣居洪桥、大营市、石牌江、原山甸、朵云山(均属祁东)等地。另一支始祖李德进,原籍江西庐陵,初迁常德武陵的梅泉,元末再迁祁阳,始居陶阿村,继居石鼻头,后嗣移居观音滩、大忠桥、萧家村等地。宁远李姓也有两支:一支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萧临洮),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二年(500),李道辨为南道开拓大使、荡寇将军,奉旨征瑶而来宁远,因感南齐政局动荡,目睹宁远山水秀丽,遂定居木塘,其子孙居今宁远下灌乡、湾井乡的久安背、东安头、田心等村落。另一支祖籍陇西,后唐时随祖李千护由江西吉水初徙桂阳,次徙嘉禾,后徙宁远,称“西平启”派,初居逍遥岩,后分居礼仕湾、保安、禾亭、中和、冷水、神下等地,下灌和礼仕湾两村是宁远李姓人口集中的地方。道县李姓始祖李荣胜,原籍山东青州苦竹洞上颈滩人,因兵燹年荒于明洪武年间其后嗣李光恩、李光惠偕妻室迁道州城西,未几移居于罗汉神后虎形山,至五世已成望族,子孙居于华岩、寨子脚、桐溪尾、下长兴洞、社湾、马垒、陡岭等村落。
蓝山李姓两支:一支与宁远李姓同始祖,系李千护之后裔,居洪观、早禾、楠市、总市、龙溪。所城等乡镇;另一支始祖李文卿,江西泰和县人,初迁衡州,于元至正十年(1350)再迁蓝山士市乡新村、马袅等地。江永李姓与道县李姓同源,系从道州迁入永明。
(五)张姓 湖南张姓远祖张浚,北宋自西蜀绵竹徙楚湘,宋隆兴二年(1164)卒,葬宁乡县沩山,后嗣居长、衡、邵、永、辰等地。浚四世孙朝风于宋理宗时,因于江西为官,遂落籍泰和县。五世孙允从泰和迁沅陵,宋末复迁江西泰和。六世嗣孙万隆、万盛、万祥于元初从江西泰和再迁湖南;祥居衡州,隆盛居祁、邵。万盛孙诲繁迁零陵发元坪,为零陵张姓一支人的始祖。清初盛公嗣孙有人徙蜀,历代繁衍,今已成乐至望族。宁远张姓始祖原籍江西泰和,元末兵变,张玄贵率三子避难而人永郡,长万一居零陵接履桥,为零陵另一支张姓始祖;次万二居宁远大阳洞;幼万三居宁远云潭,但万二于明初再徙零陵。
(六)王姓 蓝山王姓始祖王仁鞠,原籍江西泰和,于宋仁宗时迁入今蓝山县大洞乡上里田,其子孙居大洞、土市等乡各村庄。宁远王姓始祖原籍江西吉安,元末因避兵乱徙宁远秀峰山、石门山、大奇山、鲁观、九嶷等地。祁阳王姓有两支:一支始祖王陵官,明初自江西迁入永州,历二代,必恭、必敬、必亮相率迁祁阳,定居白水、石坝、燎皮甸、萧家村等地;另一支始祖王信,元末由江西泰和匡山寺举家初迁湖南茶陵县,后再迁祁阳古木塘(今属祁东);其长子朝先后嗣居大栗、矮陂桥弋延山寺、油榨头;次子朝林子孙居畔塘、铁坡湾、落排洲;三子朝祖后嗣居古木塘、山水坡;四子朝宗后嗣居三望甸、汪家坳、官坪、宫夏塘、丁字桥(今属祁东);五子朝觐后嗣居书林寺、灌渡桥、西冲、小山冲等地。
(七)蒋姓 各县蒋姓虽同姓,并不同宗,且迁入时间地点也各异。道县蒋姓,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蒋嵩封平都侯,原籍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因镇抚南邦过营浦,逐落籍道州,其后嗣居道县龙村、银山、五州、上汶、麻湾、白面下、赤竹园、杨柳塘、红家山、洞子塘、马家岭、小江口等40余村落。零陵、东安蒋姓,元末蒋百九自江西庐陵徙楚南永州;另一支黄田铺涧山蒋姓始祖甲子四郎于明初自江西泰和迁入零陵,其子孙或徙居县境内水口山,或徙居新田县,或徙居广西兴安县;还有一支邮亭圩蒋姓系从蓝山迁入。蒋百九之孙万
一、万二由零陵迁入东安片塘、禾仓头安居;稍后蒋万四子景量由零陵徙居东安中田,蒋万
一、万二为东安蒋姓始祖,蒋姓人口几乎遍东安。祁阳蒋姓原籍广西全州梅潭,元惠宗至元年间(1335~1340)蒋受一郎、受二郎徙居零陵、祁阳。受二郎于明洪武初定居祁邑天门山,为祁阳蒋姓始祖,后嗣居祁阳下马渡的云盘甸、大忠桥等处。蓝山蒋姓始祖蒋仲和,原居临武县罗源村,宋代迁入蓝山埠头蒋家。由临武罗源村迁入蓝山落籍的还有大洞乡观兑、总市乡蒋家洞等村蒋姓始祖。
(八)周姓 宁远周姓始祖周崇昌,原籍山东青州,唐永泰年间(765~766)为廉、白二州太守,因卜居宁远大阳洞望岗,后嗣居石马坊、杨梅洞、水市、梅岗、天堂、冷水一带。道县周姓有两支:一支是从宁远迁人的;二支是原籍山东青州周归仁,以魏博节度使迁襄阳刺史,五世嗣如登进士第,授韶州曲江令,任道州刺史,终任所。其弟如锡,唐武德元年(618)中进士,任高州刺史,后因奏事忤旨,贬道州司马,遂落籍;其子孙居楼田、安村、上渡、车头、五里牌、周家坊等处,周敦颐为其后裔。江永周姓系营道周归仁一支后嗣迁人,其子孙住江永城关、允山、厂子铺、夏层铺、冷水铺、兰溪、桃川、上洞等9乡镇。祁阳周姓有两支:一支始祖周贵孙,元末避乱初迁酃县;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职居参将,镇守常宁;后嗣落居菜花岭,其
三世孙友亮生子五:三子璋迁祁阳石湾里,四子琼迁祁阳财塘,为祁阳周姓始祖之一。另支始祖周彦升,元惠宗至元年(1335~1340)从江西泰和县迁居衡阳县南乡乐家塘,后其长子、次子徙居祁阳青山乡、大同市(今属祁东),后嗣居祁阳(包括今祁东)各地。
(九)何姓 道县何姓始祖何天都原籍山东青州,元代因贸易迁入道州;另一支始祖何念三,由山东青州迁人道州,卜居城东,世称东门何家,书香绵延,科甲蝉联,至清代而愈显;何姓子孙居城东、水南、祥林铺、仙子脚、桥头铺、两河口、高车等处。宁远何姓始祖原籍江西泰和,元末以避兵乱迁入宁远保和乡四都老屋定居,后嗣居新屋里、百河洞、寡婆桥、大阳洞、龙须村等处。新田何姓始祖于唐僖宗年间(874~888)为避战乱,由江西泰和鹅颈塘陈枧下迁入新田县白面峰平阳石下(原宁远南隅,今新田下漕洞镇),子孙居陶岭、高山、三井等乡。
(十)杨姓 祁阳杨姓有两支:一支始祖杨千仕,明洪武初自江西迁零陵,居黄阳司堆塘,越三世,孙杨才通转徙祁阳杨家洲,子孙居丝塘、双江口、宝方寺等处;另一支始祖杨树德(六十八郎),于明洪武初由江西吉水迁祁阳下七渡。道县杨姓始祖原系福建泉州镇江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随杨海成进京,康熙元年(1662)奉旨按察衡州府,因力不能耕,转回投旗,二十四年(1685)至永州,三十六年(1697)迁道州登封乡一都一甲落籍,其后嗣居达头山、草鞋坪、兴桥等地。东安杨姓,始祖为宋英宗时曾任户部尚书杨相师,为避金乱携子道、远、通、达游泉陵,遂卜居;次子远任东安教谕,定居东安,至今800余年,嗣孙繁衍,散居东安全县,为东安望族之一。宁远杨姓,原籍中原成纪(今河南洛阳),唐宪宗时,其祖杨房任郴州刺史,告老回乡肘,赴道州探访同乡元结,途经宁远,慕此间山清水秀,遂卜居董家坪(今双板桥),后嗣居桐山、双板桥、逍遥岩一带;另一支,明末时自江西泰和初徙宜章,再迁宁远南乡,子孙居水市车头铺、罗家沙洲等处。蓝山杨姓始祖杨璋山,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将兵来郴桂,年迈家居蓝山下坊,后迁楠市镇竹山腹,其子孙居城关总市、早禾、祠堂圩等乡镇。
(十一)黄姓 黄姓有瑶汉之别。宁远瑶族黄姓,秦代以前即定居于此。宁远汉族黄姓,原籍江西吉安,唐代其祖宦游湖南,卜居零陵西路水字桥,至唐代中叶,黄天胜兄弟三人,由零陵迁至宁远,居西乡笑天龙(今柏家坪区)、杨桂坪(今石家洞乡)等地;另一支始祖黄胜和于南宋自蓝山古城迁入宁远湾井,后嗣居于冷水、梅岗一带;第三支于元朝自江西泰和迁宁远腰江定居,后嗣居李家铺冯石村及禾亭、保安等处。蓝山黄姓有三支:一支始祖黄照林,原籍江西泰和,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迁入楠市镇道阴洞,再迁黄均得定居,后嗣居楠市镇、南屏乡各村落。二支始祖黄都务,宋神宗年间(1068~1085)自江西泰和将兵蓝山,致仕归,居县城(今古城),后裔居总市、竹管寺、龙溪等乡镇。三支始祖黄都衙,江西泰和人,宋徽宗时迁人蓝山锡楼,子孙居土市乡各村落。新田黄姓始祖云梯,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世居山东青州十字街,官居总兵,职列将军,掌天下兵权,握国家军印,奉诏出征,领兵南下,征伐湖南,镇守道宁(是时新田属宁远县),遂落籍,后嗣居今新田城东、田家、骥村、冷水井、城关、金陵等乡镇。道县黄姓始祖黄天相,原籍山东青州,明初,山东气候违和,瘟疫迭起,聚族远徙,遂偕弟天臣、天龙、天武并子侄初徙湘境;洪武八年(1375)再迁道州修义乡(今上关乡)坪塘村,见其地形辽阔,因此卜居落籍,后嗣居坪塘、柑子园、南塘尾、下追塘等地。零陵黄姓远祖山谷,原籍江西洪州府分宁县,子孙于明初徙居零陵县治东隅府学里,后嗣日林公于城西水字桥构宅居住,子孙居老村里、二房村、官房村、斜塘、风塘、过路塘、斑竹瑭、三丘田等地。
(十二)赵姓 蓝山瑶族赵姓始祖赵友旺,明洪武二十年(1387)由江华迁蓝山紫良源,后代居紫良、荆竹两乡各村落。另一始祖赵进娇,明正德年代由江华迁人蓝山,子孙居荆竹瑶族乡各村落。再一始祖赵逊机,明弘治年间由宁远迁入蓝山大源,子孙居汇源瑶族乡各村落。(十三)陶姓 祁阳陶姓始祖以山,原籍浙江,明洪武二年(1369)任祁阳知县,因爱祁阳山水,遂落籍祁阳石洞源。
(十四)吴姓 道县吴姓,祖籍山东青州都益县,唐敬宗时(825~827)吴宏宦游长沙,尽忠楚室,其子吴可思避难迁道州蒲渴,后嗣于宋仁宗时移居东门锦里,十二世孙吴必达高中状元,吴姓居道县石下渡、饶塘等地。东安吴姓,原籍江西南昌下溪百花洲(民国时辟为中山公园),明初吴斗垒生子四,一子携家室迁居东安青下乡(今花桥区),至今26传,蔗桥区吴姓人口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