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人民至上》影评集锦 思想政治课作业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7-73656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7 20:41: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民至上》影评集锦 思想政治课作业

导演:陈真 |主演:暂无

地区:中国 |上映时间:2009 |类别:纪录片记录

简介:

《人民至上》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60部献礼影片之一,也是中央宣传部和广电总局向社会推介的首批重点国产影片中唯一一部纪录电影。影片全景式真实展现了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抗震救灾的全过程。影片通过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表现了大灾之下喷涌出的无边大爱,讴歌了中华民族在党中央领导下顽强拼搏,共同书写出的时代精神新篇章——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n n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震惊世界。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尚在余震中的灾区,领导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抗震救灾救援行动。n n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全景式的记录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记录了大灾面前中国人民的坚强信心和无私大爱,以及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n n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以珍贵的影像,突出展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收起

生命的史诗

——评纪录片《人民至上》

时间:2009-5-19 记者:张蕊 点击次数:110

25月12日晚,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百周年纪念讲堂特别放映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作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60部献礼影片之一,该片同时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向社会推介的首批重点国产影片中唯一一部纪录电影。片长96分钟的《人民至上》,全景式地展现了汶川大地震中一段段动人的生命史诗,党和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创造着感动与奇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那一刻中华民族用心灵捧起的信念。

这是一部电影

“实际上在去年5月12日下午,当中央新影听到大地震的消息,同时又接收到上级有关指示后,短短的15分钟时间内就调集了我们非常优秀的摄影师、录音师赶赴机场,跟随温总理踏上了这样一条抗震救灾的旅途。这一去,前前后后一下子就跟踪了一整年。”电影总策划、总监制周亚平先生在接受新华网采访的时候这样说道。这是一部特殊的电影,在事件发生之时开始拍摄,历时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据周亚平透露,拍摄的胶片初步统计就长达十万余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声改变众多人命运的巨响之后,一部由无数生命共同演绎的电影卷轴开始转动。在昔日美丽家园夷为废墟,鲜活生命蒙上灰色的天难巨幕之下,今天的生活成为明天的历史。然而生命中的所有感动都将成为一种叙述,成为一种可以相互呼应的情感延续,成为一种汩汩流于体内的血液。影片正是以一种纪实的风格承载着这样一种叙述,沿着时间的脉络,讲述着一段将永远烙刻于民族记忆之中的故事。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记录下大量珍贵、独家的影像,包括去年5月31日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空军某大队邱光华机组5名烈士的一些资料。许多画面和声音的片段为首次公开。最直面的记述,给予人最真实的震撼:惊心动魄的摇撼是真实的,山体上滑落的岩石是真实的,压在人们身上的石板是真实的,悲恸是真实的,死亡是真实的,那压抑着的哭泣在黑暗中奋力的生存是真实的。

采用纪实手法的影片,尤其是面对一个如此巨大的灾难主题,大多难免流于过于概泛和宏大的叙述,而影片《人民至上》却能够始终将叙事焦点投射在具体人物的身上:从国家领导人到村民百姓,从年逾古稀的老人到不满周岁的孩童,从奔赴一线的战士到源源不断的志愿者,怀着对生命的尊敬和感动,影片细致地记录着一个个表情,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眼神。在“大人物”身上,我们看到温总理在废墟边捡起孩子们昔日的书包和鞋子时眼角的泪水:“现在我给孩子们行个礼,表示我这个做总理的,对孩子们的悼念。”在“小百姓”身上,我们看到他们站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家园故土上的荒凉与悲怆,看到他们的哭泣和紧握的双手。

然而在人物细节的刻画之中,影片还大量穿插一些宏阔的远景镜头,如天安门城楼边缓缓升起的朝阳,将细节叙事放置在宏大的背景之下,使影片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强大团结以及每个生命肃穆庄严的尊重。

这是一场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华大地一声震颤,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往日美丽的家园成为一片瓦砾,埋在废墟下的人们发出一阵呼喊和呻吟。”这是影片刚开始不久的一段解说词,伴随悲怆的声音,镜头里一片浑浊的晃动和逃窜的人群,对于这一段记忆,也许成为一些人人生最后的记忆,也许令一些人永生铭刻。

一场地震究竟改变了什么?

房屋倒塌了,可以再建,道路阻塞了,可以重修,那么朋友呢,那么亲人呢,那么今后人生的轨迹呢?对于那些失去儿女的父母,对于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甚至还有在地震中出生的婴儿,将怎样慰藉,将拿什么慰藉?看着那些废墟上的人们,是不是他们的人生也如这一片废墟般荒凉和冷寂?

然而,当我们看到,女教师在临终时还紧紧守护着自己的学生,看到年迈的老人为了救活他人的生命不惜自杀来结束自己,看到已近死去的母亲怀抱着手中的婴儿,用手机留下遗言:“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

“我爱你。”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常常忘记,亲人之间,爱人之间。然而当到达生命的最后,甚至是牺牲自我的生命来保护你时,请一定记住:我爱你,因为爱你,所以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比以前更加信心百倍地走下去。无论是厮守半生的伴侣,还是未曾叫过一声“妈妈”的婴儿,直到这一刻,我爱你。

这就是生命的真实与力量,也许曾经淹没在庸庸碌碌的人世之中,然而,一场地震,却将它们全部激发出来,正是这些爱的力量,给予死者慰藉,让生者永远怀着感激,走下去。一场地震,教会我们如何坚强;一场地震,教会我们懂得珍惜;一场地震,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宽度与高度。

于是明白,一场地震,是一次心灵的震颤。

“永远面向光明的未来,正如太阳总会出来一样,未来永远是光明的。”正如温总理在重建后的北川中学开学典礼上所说的那样。

我们将会重新生活,在地震之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是一个民族

1665年夏季,英国首都伦敦的天气异常的炎热。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卫生条件的急剧恶化,一场特大瘟疫(黑死病)终于在这座千年古城爆发了。刚刚夺回政权的斯图亚特复辟王朝首先撤离,迁往牛津。富人们也竞相逃命。主教从他们的神坛上、医生从他们的诊室内都悄悄溜走了。伦敦城内只剩下无处可逃的穷人,很快就成了一座鸦雀无声的死城。笛福在《伦敦大瘟疫亲历记》中写道:“每周都有上万人死去,在这个城市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死亡。”

灾难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避免的,而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又是如此的真实。汶川大地震,无数的生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线路中断,信号中断,道路阻塞,当死亡几欲封锁整个县村时,我们选择的不是逃离,而是到达第一线,拯救生命。

中央电视台在15点20分打破正常播出时间,发出地震直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并积极发出号召:一定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根据指示,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于16点40分登上了赴灾区的飞机,在都江堰的一个临时帐篷中发出指示,要求将一切救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灾区一线;地震发生后27分钟,解放军总参谋部启动应急预案;19点50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现场工作队飞赴灾区;22点50分,国家减灾委紧急将二级响应调为一级响应;整个救援过程中,不仅是解放军参与,各地志愿者也纷纷抵达,不仅是政府部门,全国各界也纷纷向灾区伸出救援之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放松。”一片废墟上的温总理如是说。正是这些迅速到位的措施,无微不至的关怀,将无数同胞从死亡线上拉回,向全世界证明了什么是“人民至上”。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影片中歌声回旋,这是整个民族发出的呼唤。

画面上布满飞扬的黄丝带,这是一个民族发自内心的祈祷。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一场灾难使我们血脉相连。当天安门广场上降下那面红旗的时候,整个民族共同悲痛,共同缅怀,也必将带着这份血肉相连的共同,走向明天,走进朝霞明媚的未来。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要的不是面临怎样的灾难,而是当灾难发生时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

一部电影,记录一个故事;一个民族,留下一段生命的史诗。

《人民至上》:重温那让人揪心感动的五月。

心之光影之旅 发布于: 2009-10-11 02:37

国庆时在央视六套看的本片,开始以为是故事片,后来才发现是纪录片,纪录片所需要的就是真实,而本片几乎用了汶川地震时的所有影像资料来力图重现那惨烈真实而又感人的一幕。

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跟汶川有关的记忆我想将会成为我们这代人一生的记忆。

? 本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 有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别人婴孩的蒋敏,那个截肢后向救她的人说“我是最勇敢的 是吗” 并且在北京残奥会上完成自己舞蹈梦想的李月。。。。?

?? 再有就是,? 希望家人都要平平安安,? 朋友们都开心?,自己也要开心,国家繁荣昌盛。

地震 汶川

下一篇:《梅兰芳》:京剧大师的风雨历程。>> << 上一篇:对电影《麦兜响当当》的一句话影评

2011-02-17 21:4

5昨天是5.12一周年,全国都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而晚上我守候在电视机旁边观看了“人民至上”的特别节目,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我的眼泪总在眼眶里打转,我被很多情节感动了。

第一个感动我的是总理,家宝总理您辛苦了,您的肯定是一个好的人民公仆,要是所有中国的公务员与官员都有您一半那么中国会比现在更加高效更加繁荣。您的每次出现肯定让人民感到心里踏实。您也要好好休息保障身体健康。

第二个感动我的是那些老师,那些已知名字的和那些未知名字的。他们用实际行动保护了孩子,那是一种大爱一种无私的爱。我想对你们说老师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你们是我们最爱的人。尤其是谭千秋!有一个镜头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湖大的师生们手里拿着蜡烛,举着条幅一位带着眼镜魁梧的同学高声呐喊着“千秋学长,我们的骄傲”。而现在一些大学里老师,教授们你们在追求什么?你们的迂腐堕落有没有感到羞愧?你们的所作所为让人唾弃。

第三个感动的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在战争年代你们用鲜血换来了和平的今天,在和平年代你们仍然用鲜血保护着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不管是火灾、洪水、冰灾还是地震,你们的出现就是人民的希望。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第四个感动我的是。志愿者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志愿者了,他们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白领有的是工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救人。感谢你们,敬佩你们。

第五个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坚强的孩子们。林浩、郎铮、薛枭、李月,你们很坚强,很勇敢,不要放弃好好生活。

中国万岁!

--------------------

天晚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型电影记录片《人民至上》。这部电影真实的记录了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级的强烈大地震,电影真实的反映了在地震灾难过程中发生的一切。

去年的今天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悲痛的日子,灾难在14点28分这一瞬间发生了。6万余人死于倒塌的房屋下,数万人被埋在废墟下,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地震灾区,领导了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救援行动。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党中央派出人民解放军战士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进行生死营救。地震造成了通讯中断,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断了去汶川的路。很快党中央组织了伞兵从空中跳伞进入汶川进行营救。与此同时,解放军部队、武警部队、公安、医疗队,还有多名将军率领的突击队先后向汶川进发,进入灾区行政村进行营救。他们顽强奋战,有的几天几夜不合眼,从废墟中将一个个生命救出来。他们中有的因劳累过度倒下了,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还有一架飞机因地形不利和天气原因在营救中全部遇难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大灾面前,许多善良的人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和解放军一起参加救援。他们当中大到62岁,小到19岁。这些志愿者中有爱心企业家——陈光标,他带领员工为汶川开辟了第一条公路,第一个停机坪,使得救援物资能源源不断的运往灾区;也有公司经理——陈岩等人,他们自己开车进入汶川,加入国家救援队,没日没夜的奋战在第一线;也有免费为灾区运送物资的出租车司机。与此同时,全国人民和华人华侨踊跃捐款捐物;干部、学生挽起衣袖走上街头,排队献血;国际组织也积极提供财、物援助。

在这场灾难来临时,许多人都变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中有用自己身体护住孩子的母亲,有用身体来死死护住学生的老师------

在这举国同悲的日子,党中央国务院视民之哀为国哀、视民之难为国难,在5月18日发布公告:定5月19——21日为全国哀悼日,下半旗致哀。

时隔一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发展的理念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下,今天的汶川站起来了,田野上重新忙碌着农民的身影;工厂里重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学校了重新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古老的村寨也迎来了全新的开始。

影片结束了,这时动人的旋律响起来。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在党和政府的伟大领导下,四川站起来了,汶川站起来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伟大的中国人。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同四川人民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党的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任何困难与灾难都难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党英明的领导下,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址,让人民安居乐业...故人民至上,这是大国崛起的前提,也是国家昌盛繁荣的必要条件...2008《人民至上》剧照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震惊世界。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尚在余震中的灾区,领导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抗震救灾救援行动。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全景式的记录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记录了大灾面前中国人民的坚强信心和无私大爱,以及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以珍贵的影像,突出展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危难时刻指挥若定、高瞻远瞩,以雄伟的气魄迅速动员了全国人民投入抢险救灾,谱写了一曲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生命之歌。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坚强的领导、巨大的凝聚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称赞[1]。

编辑本段内容预告

《人民至上》影片看点

5·12汶川大地震《人民至上》剧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特大地震灾害”,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感天动地的英勇壮举,必将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以影像的方式采撷了抗震救灾历程中的一些片段,在汶川地震一周年时向在抗震救灾中英雄无畏的人们献上无比的敬意,献给所有为抗震救灾伸出援助之手的中国人,献给不远万里为中国地震灾区送来无私爱心的海外友好人士。影片在短短九十几分钟里以大量珍贵的镜头,让我们重温了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大灾大爱、众志成城的大道之声。感人至深,催人泪下[2]。

还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

在《人民至上》剧照地震的一刹那,人们对“以人为本”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地震中的表现,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当人们通过电视镜头看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和人民群众一起流泪,一起奔波,共话家常时,领导人的形象变得丰满、生动、真实。影片中,胡锦涛书记亲临抢救生命一线为解放军救灾官兵鼓舞斗志,余震袭来也不为所动。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一个老年人安置点时,一个百岁老人拉着他的手说“你要扎实工作”,温家宝说,“我会努力工作”。周围的人们都被逗乐了。地震中,中央领导集体的表现是杰出的,连苛刻的西方媒体记者也不吝惜笔墨予以称赞。这一点在本片中有集中反映,人们看到的是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领导人,他们和普通的人一样,有情有义[3]。

重新理清汶川地震的地理方位

在影片《人民至上》中,制片方将北川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地标来表现的,北川的人物和故事也占了相当的篇幅,这是因为北川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有一句话说:“震在汶川,伤在北川”。地震虽以汶川为名,但应当对北川有充分的关注。本片在大篇幅展现了北川在地震中遭受的重创,以及那里的人们种种不屈的抗争,让人们记住汶川,也记住北川[4]。塑造了抗震救灾英雄群像

抗震救灾英雄抗震救灾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其中有很多是口耳相传,有的是网上传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本片采集了其中真实可信打动人心的几个,并费尽周折拿到了一批很少被人看到的镜头,塑造了一群立体真实的解放军、公安民警、人民教师、学生、志愿者形象,也挖掘出不少英雄背后的感人故事[5]。

首次批露了中央新影的一批独家镜头

中央新影是唯一用胶片纪录这次大地震过程的新闻单位,地震发生后,新影摄制人员第一次时间跟随温家宝总理奔赴灾区,此后更几进几出抗震救灾一线,拍摄到大量高画质胶片镜头。这些镜头中一些从未公开过的画面和声音,此次在《人民至上》中首次与观众见面[6]。

第二篇:《真爱至上》影评

机场 不停地微笑 拥抱 很多个 很多个

人们不停地微笑着 拥抱着 亲吻着 有感激 有喜悦的泪水

这是影片第一个镜头

每当我为这世界倍感沮丧之时 我就想起西思罗机场大门的那一幕

很多人都说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仇恨与贪婪的世界

但我不认为如此 在我看来 爱就在你左右

这是影片第一段旁白

LOVE ACTUALLY 是影片的名字 它是2003年圣诞期间上映的片子

从圣诞前五周开始倒数 几个看似无关 却紧紧联系着的故事

每个故事 都有着浓浓的爱意 不仅仅是爱情 还有亲情

一直很喜欢这些表现善良的纯真的爱的电影 看过以后 让人内心充满着温暖

最不能忘记的是 那个爱上新娘的 新郎的好友

镜头中到处充满着新娘灿烂的笑

他终于在圣诞夜向新娘表白 提着录音机 还有写着心意的纸板

没有任何言语 表明之后 他立即转身离开了

那女孩 追上来吻了他一下 他对自己说 ENOUGH

IT IS ENOUGH 满是释然 这样就很好。。

看着 就会有眼泪掉下来 不是因为难过 而是掉下泪的时候 又忍不住微笑的表情也许只是因为这样一份释然

还有那两个语言不通的人 他们说着不同的话却表达着同样的感觉

分开后 因彼此想念 而学习了对方的语言

直到他们再次遇见 没有人 没有任何事物 可以阻挡他们相爱

还有那个妻子 满心欢喜的拆开圣诞礼物 却发现丈夫买下的项链并不是送给自己的那个时候 她的眼泪已是夺眶欲出 却还在家人面前强装微笑

什么也没说 没有争吵 没有抛开自己的家

最后的结局是好的 妻子的宽容弥补了一切

还有那个小男孩 在继父的鼓励下 向喜欢的小女孩做最后的道别

看着他 穿越机场的一道道关卡 来到小女孩的面前 多么勇敢

他甚至有点不敢相信的 原来 小女孩一直知道他的名字

他被机场人员押着走出来的时候 是带着爱的自信的吧

爱从来都是不该被压抑的 哪怕他还只是个小孩子

但 其实 那有多纯洁

这样的画面 还有很多

如此的温情 从心底慢开

我一直相信 人是为爱而生存的其实 我们生活着的城市 也到处上演着这样爱的故事

你的 我的 他的 她的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

最后一个镜头 依然是在机场

人们微笑 拥抱 亲吻

很多个 很多个

人们 即使在飞机失事前一秒 还在感恩

爱着 是幸福的真爱 至上

前几天又看了一遍《真爱至上》,在看结尾画面的时候,心中又一次装着满满的温情。一直很喜欢这部影片,却也没有时间写一写我的感受。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在英国希思罗机场接机大厅里捕捉到的拥抱的画面,温暖的气氛贯穿始终,也让“真爱”这一主题深入人心。影片讲述了自圣诞前夕到圣诞夜,一群有着相互联系的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所经历的有关于爱的故事。亲情、友情和爱情,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精彩的剧本,优秀的导演,再加上异常强大的演员阵容,让这部电影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最爱。

说说几个喜欢的故事吧。“这世上还有比爱情更让人烦恼的东西吗?”这样的话从一个小孩子的口中说出来不免有点滑稽。可小男孩却简单地做到了为爱勇往直前,只为了心中的完美女孩。新上任的首相爱上了助理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只能逃避。最终,因为一点小小的意外,他们的爱情展现在所有人能面前,他们也成了幸福的一对。一位作家渠来到宁静的庄园写书,一位葡萄牙女孩被介绍去帮忙料理他的家事。语言完全不同的两人却仿佛能了解对方的内心,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两人都再分开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对方对语言,最终走到了一起。一直喜欢好朋友未婚妻的男孩,只能假装不喜欢女孩来避免玉女孩的接触。有一天,女孩意外地知道了男孩的心意。男孩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勇敢地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得到了女孩的一个吻。一个伟大的姐姐为了照料有精神病的弟弟,顾不上自己的终生大事,她最终选择陪伴,照料自己的弟弟,而放弃了她喜欢的人。一个成功的歌手,总是和演艺界名流在一起,却最终发现,唠唠叨叨的经纪人才是他真正关心也真正关心他的朋友。剧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在教我们感受真爱,教我们如何去爱身边的人。下面是电影开头独白的中英文对照:

Whenever I get gloomy with the state of the world, I think about the arrival's gate at Heathrow airport.General opinion start to make out that we live in a world of hatred and greed.But I don't see that, seems to me that love is everywhere.Often it's not particularly dignified or newsworthy, but it's always there, fathers and sons, mothers and daughters, husbands and wives, boyfriend, girlfriend, old friends.When the plane hit the Twin Tower, as far as I know, none of the phone calls from people on board were messages of hate or revenge.They are all messages of love.If you look for it, I've got a sneaky feeling that 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每当我为世界的现状感到沮丧时,我就会想到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接机大厅。很多人都开始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贪婪与憎恨的世界里,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对我来说,真爱无处不在。它可能并不起眼,也上不了报纸头条,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它存在于父子、母女、夫妻、男朋友、女朋友、还有老朋友之间。飞机撞上双子楼的那一刻,据我所知,没有一通来自航班上的通话传递的是仇恨或复仇,它们全部是爱的留言。如果你用心去看,我确信你会发现,真爱其实无处不在。

第三篇:人民至上心得体会

人民至上心得体会5篇

【篇一】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视为己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初心、砥砺战斗,拨开国内外风云阻隔,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实现了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变迁。面对疫情,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丝毫没有因为患者的地位、身份、年龄、职业等不同而区别对待,坚持一视同仁以拯救病患生命,真正做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也正是在这种活生生的现实面前,正是在中外应对疫情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不同结果面前,人民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在这次疫情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展现,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制度获得感尤为强烈、笃定。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人民至上首先应体现在忠诚上,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决不两面三刀。一名党员,没有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就会在利益面前动摇心志,导致成了“名和利”的俘虏;就会在得失面前踌躇不前,导致“不敢为”“不愿为”;就会在成败面前患得患失,导致延宕拖沓、贻误战机。其次,人民至上体现在把工作当事业上。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在“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背景中,我们不难看到,党始终把“人民至上”落实在举全国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落实在“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中,落实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中。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书写了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新时代书写出战胜惊涛骇浪、跨越关山险阻的前进篇章。

“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危难关头,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舍生忘死的拼搏,“战疫”取得了重大的“战果”。我从不同的新闻作品中捕捉到这组数据:“湖北已有3600多位80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其中包括7位百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大患者108岁”,“一位87岁的老人,身边10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数据背后是鲜活的生命,越是年龄大、病情重,越能印证“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与艰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渡尽劫波,山河无恙;历尽艰险,国泰民安。经此一疫,每个人都应该能切身感受到“人民至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担当。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饱含深情的话语,透着人民领袖浓浓的人民情怀。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在收官之年任务更重,但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因疫情而改变。“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诺不轻许,一诺千金!尽管到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尽管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克服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深入调研。在陕西柞水县,他夸赞群众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在山西大同,他勉励乡亲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他始终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果不是坚持“人民至上”,就不会夙兴夜寐、念兹在兹,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定力攻坚克难,兑现承诺。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受疫情影响,“就业”是个沉重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优先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再强调:“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人民至上”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自觉。千方百计“稳就业”,就是给人民一个安身立命、创造幸福的平台;有工作可做,有梦想追求,天大的困难都能被奋斗与拼搏的双手克服掉。让种子扎根,离不开土膏微润、阳光雨露。植根于大地上的根芽,假以时日,就能长成无畏风雨的参天大树;沐浴着阳光雨露的人民,团结一心,就能迸发出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胜利前进、行稳致远。

【篇三】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全国干部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让人民充分感受到身为中国人满满的幸福感。

“人民至上”凝聚了“紧紧依靠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

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在抢救病患和防控工作上,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在这场战斗中,14亿人双手紧挽,以攻坚克难的锐气,以敢于斗争的勇气,一道道难关被闯过,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在疫情防控中迸发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每个中国人,都为生活在这样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

“人民至上”彰显了“不断造福人民”的服务理念和爱民之心

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从未改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的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凡事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付诸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时刻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党和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各级党员干部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时刻感受到生活在幸福之中。

“人民至上”激发了“牢牢植根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今年还剩200多天,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当前已进入挂牌督战状态,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就是为了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篇四】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引起现场代表们的热烈反响,“人民至上”也成为了2020年两会的“热门词汇”。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忠实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党的领导是根本。对此,各级党组织要保证与人民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就必须与人民紧密团结,做好人民身边的“行者”,与广大群众在逐梦路上携手前进。

做人民的“先行者”,奋勇向前,敢为民先,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自党成立至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解放、发展……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望祖国百年发展之路,不乏伟大的革命先驱,他们是人民前行路上的阶梯,也是披荆斩棘的排头兵,他们用“求变”的改革决心和“不变”的为民初心,打开了中华民族新局面。如今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将“先行者”身份传承下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根基,紧紧围绕“发展”这一关键词,以高站位促改革,以长眼光谋规划;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各级党组织要凝心聚力、只争朝夕,摒弃自满心理和懈怠情绪,始终走在人民前列,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做好掌舵者和领路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稳步走向共同富裕。

做人民的“同行者”,与民为伴,为民所想,将提升群众获得感作为首要政绩。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抛开人民群众,一切事业都将成为空谈。疫情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面对严峻挑战时,党与人民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渡过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寒冬”。除疫情防控外,202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想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就必须回归根本,做人民的“同行者”,面对脱贫攻坚,我们要持续深化群众路线,面对面倾听人民诉求,对脱贫困难户要积极研判,精准施策,让广大人民深切感受到党组织关怀,切忌脱离群众凭空想象,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让党员干部善于和敢于深入基层,让干部直观捕捉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打破人民与干部间的“最后一公里”。

做人民的“后行者”,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人民筑起坚实稳固的大后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想要长期实现“国泰民安”,提升群众“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发展路上走得“有底气”“有干劲儿”,就必须要求党员干部有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但这一愿景不会一蹴而就,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发扬攻坚克难精神,提升组织战斗力和执行力,敢于和问题硬碰硬,猛药去疴,让干部敢于讲实话、讲真话,做到“在前进中找问题,在问题中求前进”;在选人用人时,要挖掘高站位、高素养、高水平的“三高”党员干部,重点提拔政治立场坚定、真抓实干、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给予充分容错空间,同时要利用好群众这面“镜子”,将群众的意见和满意度作为重点参考指标,选用人民满意、与人民“同心同德”的优质干部。

【篇五】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点出了发展的理念思维,找到了依靠的力量源泉,指明了接续奋斗目标。组织部门作为抓党建、选干部、聚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思想上要先人一步,行动上要快人一拍,成果上要胜人一筹,将人民至上发展理念贯穿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细节,让组织工作打下深深的人民烙印。

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抓党建聚合力。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抓牢抓实党建工作为发展聚合力要坚决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最前线、脱贫攻坚第一线、经济发展最前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站出来。打造有“人民温度”的党建品牌。坚决抵制和反对“脱离群众、飘在空中”“好看不好用”“干部叫好,群众不买账”的党建“盆景”和“花架子”;始终围绕让人民利益最大化,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支部“领头羊”,打造过硬党员队伍;坚决铲除威胁基层政权、侵害人民利益、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宗族和黑恶势力,让人民力量助推党建发展、人民利益指引党建方向。

坚持以人民意愿为着力点,选干部配班子。选人用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好干部标准,注重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归根结底要以人民意愿为标尺,主要看所选之人利不利于人民事业发展、得不得到群众认可、能不能让人民信服。疫情期间,火线提拔了一批干部,正是他们的大公无私赢得群众点赞,他们的舍己为人赢得群众口碑,他们的不辞辛劳赢得群众支持。考核考察时,要多到现场走走“土路”,才能踩准踩实人民的期盼点和痛恨点,才能挤掉“表来表去”“会来会去”的水分;要多到群众中去听听“土话”,才能了解群众所想、人民所盼。监督干部时,要接受人民监督,畅通来信来访渠道,扩大到“八小时”以外的朋友圈、生活圈。要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选干部配班子的重要标准,让民意所向、人心所指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坚持以人民需求为落脚点,聚人才促发展。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地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恰恰因为重要,导致在引才用才上急功冒进、出了偏差。有的骑驴找马,有的但求所有,有的引用失调,究其原因都是没有正确把握引才聚才的契合点、基准线。不以人民需要为目的的引才都是无水之源,不以事业为上的聚才都是无本之木。组织部门要走好引才“先行棋”,通过察地方需求、明产业需求、访人民需求,有的放矢,以实际需要配人才,以人民所需引人才,实现招引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批项目、造福一方百姓。要将地方发展所需、人民生活所要作为招才引智、育才用才的基准线,让人才与人民深度融合。

第四篇:人民至上心得

人民至上心得5篇

【篇一】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卫生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内容包罗万象。中国社会有着复杂、多元的治理需要,长期保持卫生安全稳定并非易事。我国之所以能成为疫情期间第一个保持稳定的国家,关键在于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把握住了维护卫生安全的一些重要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安全大如天。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疫情期间,基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针对人民群众的卫生安全需要开展工作,通过这次疫情,我国更加加深了卫生安全相关法律来保证人民的安全,保证人民的健康平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此次疫情的爆发,我国的卫生系统暴露了很多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查漏补缺,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我们要针对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布下一个密集、缜密的人民健康防护网,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着力下好平时功夫;基层工作中,更要借此次疫情出现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防护网,区域联动、人员调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社区防护体制……瞄准的是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迫切需要各方面系统集成,合力落实。

“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唯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

【篇二】

5月22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番朴素而深刻的论述,充分彰显了“人民”在总书记心中的千钧分量。

人民之“重”,体现在“我将无我”的胸襟情怀中。“无我”即是“忘我”,忘掉一己之“小我”,是为了在担当奉献中成就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大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对祖国人民的深情告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不仅是党章中的明文规定,也是一辈辈共产党人舍身为民的生动注脚,更是百年大党一路劈波斩浪、奋勇前行的根本动力。不管是**年代的“捐躯赴国难”,还是和平年代的“组织有召必有应”,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身处的境遇如何,只要人民有需要,只要组织有号召,一定会挺身而出。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挺身一线、坚守一线,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拳拳初心。

人民之“重”,体现在真抓实干的惠民事业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切实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人溺犹如己溺,人饥犹如己饥”,正是秉持着这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打响脱贫攻坚战役,高举乡村振兴大旗,一步一步将全面小康的美好蓝图变成了现实。

人民之“重”,体现在有呼必应的为民服务中。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兴国的鲜明本色。“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汗洒雪域、情系高原”的孔繁森,“安徽人民的好儿子”沈浩……中国共产党人中从不缺乏这样深情爱民的好干部,他们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便把他们高举过头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网格化”党建,无不旨在将群众服务、基层治理做深、做实、做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最便捷、最实在、最有力的服务。从“民有所呼、党政必应”到“党有呼唤、全民响应”,广大党员干部正以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新时代改革发展事业聚民心、汇民智、凝民力。

【篇三】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个主题词被反复提及,那就是“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人民至上”这一要求,短短四个字饱含深意、贴近民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并践行“人民至上”是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让群众满意的重要前提,只有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涵养起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信心和决心,才能在攻坚克难的重要关头答好“人民至上”这道新时代考题。

将“因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兴”作为安身立命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立场,组工干部是党的干部,对群众感情深不深,直接反映自身党性强不强,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厚植讲党性的基础。要深刻认识所肩负职责任务直接或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因此需要摆正自身位置,主动走下机关案头、走进田间地头,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了解实情,到最困难的地方研究对策,到工作推不动的地方去服务发展,用“群众话”贴近群众心,弄清群众盼的是什么,听清群众议的是什么,摸清群众缺的是什么,把群众装在心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接地气、知下情、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才能真正筑牢引领基层、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才能真正集聚起创新驱动、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人才工作合力。

将“聚人民之力、拜人民为师”作为推动事业的“信心”。组织工作的中心就是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而相信和依靠群众,则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看到无数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勇挑重担、出谋划策,这种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是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的根本因素。因此,作为党的干部,组工干部更要坚持师从群众,把“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重要工作方法,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紧贴群众的意愿谋划工作,在选拔干部、考核干部、监督干部时,多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多到群众中了解干部的口碑和政绩;在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深化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领导基层治理时“广开门路纳谏”,经常了解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党员和党的工作的评价意见,努力在服务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中提振百折不挠的信心、鼓舞愈挫愈勇的干劲,不断提升服务大局和履职担当的能力水平。

将“想人民所想、为人民造福”作为评判成效的“决心”。“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具体实践,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得怎样,工作开展得如何,效果好坏,最终都要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承担这一活动的主体则是亿万人民群众,作为组工干部,理应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价值追求,作为衡量和评价工作的重要判别尺度,无论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还是制定政策、推进工作,都要多方听取意见,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要坚持围绕组织工作发展需要,从人民群众的期盼中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汲取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着力点,把群众不满意、意见大的问题作为改进自身工作的突破口,对照群众口碑检验得失、修正工作偏差、练就过硬本领,切实以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成效彰显组工干部的使命担当。

【篇四】

5月2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对于关注两会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来说,今年的报告颇有不同,仅1万字左右的全文,应系改革开放以来篇幅最短的一次。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报告虽短,但干货不少。从“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到“减免国有房产租金”;从“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到“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从“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到“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一系列细致的民生安排,回应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人民”二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依旧“火热”而“高频”,质朴而温暖。

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谋大事者必先观大势。打开时间的维度,2020年注定特殊且不凡。“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活力的集中体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今年“两会时间”的开启,预示着中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前景,也迸发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中国誓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最强音。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与优势,在于顺应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意愿。全国人代会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他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回望过去7年,每一次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要到人大代表团和大家亲切交流。对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他总是看得重、问得细、记得牢。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民生之重”从来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中“牵挂之重”!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时间是奋斗历程的忠实记录者。2020年用将近半载的光阴,见证和呈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奋斗奇迹,筑起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战疫丰碑。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的“两会”,是历史上首次因公共卫生事件而延期,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却一脉相承,贯穿始终。变化的是会期,不变的是信心;变化的是议题,不变的是决心;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初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二字重千钧。“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那么,民生无疑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和最温暖的主题。“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迎着胜利的曙光,承载人民的期盼,深情凝视“收官之年”的全国“两会”,各级党员干部自当倍感触动、倍受启迪、倍增干劲!

临难不避、实干为要,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篇五】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到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受到热烈反响。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力重千钧”;人民至上,是他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和深厚情怀。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至上这一执政理念,既彰显了我们党对人民始终不变的赤诚深情,又再一次诠释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极其特殊的深意。

这深意就是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立下了庄严的誓言: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广大人民,既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一路走来,我们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深深根植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正是这样一种至死不渝、毫不动摇的信仰和理念,才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战胜一切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这个“根基”和“血脉”就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要牢牢守护好、践行好。即便走得再远,也要永远铭记我们是谁、我们要依靠谁、我们是为了谁。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真正取信于民、为人民所信赖。

这深意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战胜险阻、谋求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革命年代,无数英雄战士奔赴前线、英勇牺牲甚至未曾留下英名;改革开放时期,无数贤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建设发展倾尽心血与汗水;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团结一心、集思广益,自觉投身于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之中,凝聚起催枯拉朽的磅礴伟力。尤其是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人民的力量更是凸显得愈加鲜明。就如当前我国疫情防控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决定性成就,其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力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人民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但正是这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坚守、自律、支持、奉献、牺牲,才能构筑起最严密的疫情防控安全线,才创造了如今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人民,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根基,也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主体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在应对危机中掌握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这深意就是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人民至上,不仅要清楚“我是谁”“依靠谁”更要深刻明白“为了谁”“为了什么”,不仅要“坚持好”“发展好”,更要“落实好”“完成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指标”。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把为民造福的各项工作当作最紧要的工作来做,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想尽千方百计”缓解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生产生活所可能受到冲击和影响,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序向前发展,让一系列“民生红包”真正惠及人民、直抵人心,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深意就是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进行,即便在疫情防控条件下也要进行,这既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又极大彰显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厚度和深度。坚持人民至上的实现路径,就是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深入的、持久的紧密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才能有更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强烈,历史条件、现实环境也变得愈加险峻复杂,而同时面临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挑战”。要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其首要的、根本的就是要紧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与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他们的烦心事、忧心事,以实际行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才能进一步夯实我们向前发展的坚实根基。

第五篇:人民至上观后感

人民至上观后感 第一个感动我的是总理,家宝总理您辛苦了,您的肯定是一个好的人民公仆,要是所有中国的公务员与官员都有您一半那么中国会比现在更加高效更加繁荣。您的每次出现肯定让人民感到心里踏实。您也要好好休息保障身体健康。

第二个感动我的是那些老师,那些已知名字的和那些未知名字的。他们用实际行动保护了孩子,那是一种大爱一种无私的爱。我想对你们说老师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你们是我们最爱的人。尤其是谭千秋!有一个镜头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湖大的师生们手里拿着蜡烛,举着条幅一位带着眼镜魁梧的同学高声呐喊着“千秋学长,我们的骄傲”。而现在一些大学里老师,教授们你们在追求什么?你们的迂腐堕落有没有感到羞愧?你们的所作所为让人唾弃。

第三个感动的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在战争年代你们用鲜血换来了和平的今天,在和平年代你们仍然用鲜血保护着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不管是火灾、洪水、冰灾还是地震,你们的出现就是人民的希望。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第四个感动我的是。志愿者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志愿者了,他们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白领有的是工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救人。感谢你们,敬佩你们。

第五个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坚强的孩子们。林浩、郎铮、薛枭、李月,你们很坚强,很勇敢,不要放弃好好生活。

2008年5月12日,是中华人民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十几万人顷刻间家破人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之下。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这一特大地震情况第一时间进行了了解和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亲临现场指挥救灾。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不朽精神。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是《人民至上》呢?因为,在5.12大地震中解放军官兵们奋不顾身的去解救被水泥砖压着的人们。有些解放军叔叔们还因为几天几夜的奔波而死去。他们却仍然赶赴灾区救人他们说:“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在黄金72小时里,救出更多的人民!” 温家宝总理乘飞机赶赴成都,接着坐汽车赴灾区。路堵了,温家宝总理没有退后,而是走路进入重灾区。当他到达重灾区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以前如此美丽的小镇,如今却成为一片废墟。温家宝总理安慰失去家人的人们,说:“家没了,可以重建;钱没了,可以再赚。可心没了,一切就没了。” 温家宝总理说得没错。我们面对灾难,虽然无力抵抗,但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就是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可以克服。

在灾难面前,我们是非常渺小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团结一致,即使是再大的灾难,我们也一定能够克服。

一年前的5月12日14:28分,时间凝固在了那个时刻。刹那间,山崩地裂……往日热闹的校园、街道、社区、医院顿时变成了充满痛苦、呻吟的地狱。地震,让死神夺去了无数生命。悲痛萦绕在人们的心中,一年前的那个时刻,人们仿佛又听见了楼房倒塌,大地撕裂的声音……

在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无数的英雄普写出了生命的赞歌!有遭遇灾难的同胞,有任劳任怨的人民子弟兵、救灾队员,有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群星之中,有一颗特别的小星星印入我的眼帘,他是林浩。一个只有九岁的小男孩,地震来临之际,他把生死臵之度外,去救废墟里的同学,他那么的勇敢无畏、坚强沉着,面对困难没有落下一滴眼泪,而当见到生离死别的父亲时,他却成了哭得最伤心的孩子……

也有这样一个人,他不是白衣天使,不是抗灾战士。他是我们敬爱的温家宝爷爷。他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指挥大家勇敢战斗,给人们增添精神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还有那个与死神抗争了76个小时的陈坚,他临死前留下的话语:“……我希望你们大家都要坚强!绝不能被困难吓倒!”

啊!只有不屈的中国人才这样的伟大!

我们流泪,因为我们感动!我们高歌,因为我们感谢!我们礼赞,礼赞生命的伟大与传奇!

《人民至上》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展现了大难、大灾下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其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以牺牲生命的代价来实现。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性的光辉无可比拟。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在灾难。来临时要相信国家的力量。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还有千千万万个兄弟姐妹。我们并不懦弱,我们有强大的人民子弟兵

《人民至上》影评集锦 思想政治课作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