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17-101078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6 17:27: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情趣,创编新的故事情景,并把故事情景贯穿始终,情景的内容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2, 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儿童学习数学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的课堂要选取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3, 提供争辩的时空,使学生乐享数学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新型的交往方式——争辩,在这种讨论和争辩中,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从众多同伴的不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乃至思维和实践方式中获得种种脾益。在同学的合作中,情感的互动中,思维的碰撞中,完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意识,逐步积累学习体验,最终学会学习。4, 挖掘潜能学生在自我建构中感受进步, 给足孩子空间,因为相信孩子的潜能,在思维的跌宕起伏中,在摸爬滚打的真实经历中,整理了知识,领悟了方法.

第二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敬南镇果河小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事实证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挫伤。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又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教师能够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他们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怎样才能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呢?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先请学生汇报课前购买商品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

三、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与探究。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教师让每位学生先准备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沿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通过旋转、平移,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学生很快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学生不但能很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情趣,让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劳动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进行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五、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中。因此,新课的导入设计十分重要。导入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激”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教师以故事引入:“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给山羊伯伯收白菜,山羊伯伯把6筐白菜按1:1分给它们,那么两只兔各分得几筐?分得同样多吗?第二天,小白兔总结经验,动作迅速地帮山羊伯伯收了许多白菜,山羊伯伯很高兴,又把6筐白菜按2: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时两只兔各分得几筐?还是平均分吗?”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情况,迫切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学生思维积极,求知欲强烈。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手段、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体验艰辛探索的历程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情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促使他们主动发展。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

黄元廷(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中学

550105)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巧设提问,可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提供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提供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先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先是回答:是。然后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他们动手操作,学生很是感兴趣,在他们的动手实践中找到了否定的答案。这是一个以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

二、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乱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内角和”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多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如何把这四个多边形按四种不同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探究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内,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这样可把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2)、取一个顶点,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3)、在一边上取任一点(除两个端点外),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1)个三角形。(4)、思考: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外,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可以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以上几种分法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通过推导和计算就可以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这样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自己也感到高兴自豪,推导出的结论经过加强训练巩固,应用于有关计算,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这种教法,我欣慰地看到学生对数学课从“不大感兴趣”到“十分有兴趣”,从而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干劲很高。

四、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1、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可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先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或者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平角,然后提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给予证明,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数学教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较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主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倡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精心设置好一个个的问题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寻找丰富的背景资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注重教学过程中趣味性的引导,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那么怎样实施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呢?

一、实施目标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目的,了解知识的意义。目标与兴趣是相互贯通,相互迁移的。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要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首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因此,在初学数学时,就应向学生强调数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向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有关故事,鼓励他们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好数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打好基础。

2.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地尝到学习的甜头而受到鼓舞,这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手段。一年级学生虽小,但同样有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去尊重他们,苛护他们。对差生,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耐心引导,积极鼓励。如在讲“17一9”得几时,有位学生说得7,老师没有对他进行批评,而是说“你的答案离正确答案只差一步之遥了,再走一步就对了”。同时,表扬他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这位学生受到鼓舞,经过引导,很快就能说出正确答案,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

二、从实际生活提取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一门研究世界上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在数和形的抽象化。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生命力所在。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是调动他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以童话故事引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单纯的数字枯燥无味,容易令人生厌。因此,要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前,多采用故事引入法,先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上一节课时,要会设计一些课件,制作唐老鸭与米老鼠对话或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卡通片。课上,先用课件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途中碰上小金鱼,小金鱼答应帮他找妈妈,但条件是小蝌蚪必须帮助小金鱼算出一些题的答案,接着出示数学卡片,让同学们帮助它算一算,学生们帮助别人的心理油然而生,纷纷兴奋地算起来,课堂气氛显得活跃。整堂课围绕着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展开,找到妈妈结束。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识,而且让学生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四、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究即成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促使学生积极探究,从而培养兴趣。例如:在学习整数除以分数一课中:先出示例题“小明用3/4张纸做了9朵花,一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学生很快根据题意画出列出算式:1张纸可以做的朵数=9/(3/4)。问:得多少呢?让学生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后全班交流:学生一说:一张纸可以做12朵花。学生二说:也就是9/3×4=12(朵)。学生三说:因为1/4张纸做3

朵所以3/4张纸做9朵加上1/4张纸做的3朵,即12朵,也就是一张纸做的朵数。老师分别把上述三位同学所说的进行板书。

教师让学生观察3个算式:说说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就能说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法则,就是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老师用知识的迁移及观察讨论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享受到数学思维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和谐发展的主要形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驱使其在探索活动中多思多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如“有理数的加法”还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说明有理数的几种加法情形,可利用数轴上的有向线段来说明其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培养学生学习数形结合的兴趣不是一次教学就能获得的,而是经过多次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只有“细水长流”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推理。

六、拓展课外知识,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课,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而且要学会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知识。如讲到人民币这一节课时,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元、角、分,我还要让他们回去帮父母买东西,从而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元、角、分的认识,正确运用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又如,讲到认识图形这一课时,除了书上讲的内容外,我还让同学们找找自己身边的图形:黑板的面是长方形,桌面有些是长方形,书本是长方形,书面是长方形,钮扣的面有些是圆形,身上戴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等,再要求学生在回家的路上注意观察路灯、路旁的建筑物、家里的日常用品的形状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本节课内容,而且参于社会和生活,从课堂理论走进生活实际,懂得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巩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第五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摘要]: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教学方法:

1、导语激趣:

2、诵读激趣。

3、背景激趣。

4、质疑激趣。

5、活动激趣。

6、多媒体激趣。

7、运用激趣。

8、改写激趣。

[关键词]:古诗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篇佳作浩如烟海。中国的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以唐诗宋词为主体的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孩子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词的新思路。努力做到“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引领学生们“品古典诗歌灵性风采,游物我两忘的至美境界”,让学生沐浴在古诗词的阳光下,与古诗词结下不解之缘。

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学习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求思索,促进学习成功。“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单调、呆板、枯躁,难以诱发学生的兴趣,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根据这十几年的教学,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1、导语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古诗文因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要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口技》这篇课文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开头的,先让学生模仿鸟叫、火车鸣笛声、马蹄声等,再放一段洛桑的拟声表演录音。这时老师才说:“洛桑不过对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中的表演者却可以将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齐发出。”老师话音未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了。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2.诵读激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诵读是感受诗的意境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示范,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加背景音乐等形式,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感悟诗词的韵味。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朗读成诵,学生很快就会悟到词中的几种意象,经过老师略加点拨,就会明白众多意象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从而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李煜的《相见欢》是表现作者由皇帝沦落为阶下囚的痛苦和对故国的离愁,诵读时教师指引学生注重其音节、节奏的变化:“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通过直接感受句法、音节的错落,缓慢而深沉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体味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从而准确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3、背景激趣

认知心理学认为“背景知识会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古诗文的创作年代、背景离现代都很久远,学生大多了解不深。为了消除时代隔阂,有必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以前都是老师直接给学生讲。其实这样做学生印象不深,仍然没能走进作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应当发动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自己动手去收集、整理。如在学《狼》时,学生通过搜集,上台不但准确介绍了蒲松龄的生平,而且还把他屡试屡不第,设茶摊搜集《聊斋》创作素材的故事以及他那幅“有志者,事竟成”的对联都一一介绍出来。有的还收集了相关的图片。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前就酝酿起对古诗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讲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王维的一个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讲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王维的一个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由此可见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教师课前如此一讲,自然激发起学生学习《山居秋暝》的热情。讲到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时,作者可讲李白登黄鹤楼见此诗而罢手的故事,一日,狂傲的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为之敛手。从不低人一头的李白败在了崔颢的手下。

此外,讲到陆游时,教师可以介绍陆游和唐琬的凄婉爱情故事;讲到陶渊明,教师还可以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讲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介绍“乌台诗案”。

4、质疑激趣

“学则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为了启发学生有大进,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通过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首先,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大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既怕老师瞧不起自己,又怕同学讥笑。这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那怕是提出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也要给以充分肯定。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第三,还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三是“为什么”。就一篇古诗文而言,可从字词、句式、结构、主旨、语言特点等方面设疑、质疑。这样能使学生有疑可质,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5、活动激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古诗文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把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如教学《晏子使楚》,可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教学《愚公移山》,可针对愚公愚不愚开辩论会。教学《于园》,可以让学生学做导游,介绍于园。此外,还可以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古诗文名句积累比赛,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等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6、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古诗文学习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以丰富他们对古典诗歌形象的感受,从而准确把握好诗歌的意境,深受学生欢迎,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古诗词拒之千里,却又对由古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非常喜欢,这点引发了笔者进一步的思考。我们都知道,古典诗词原本都是可以唱的,如“乐府”本身就是汉武帝设立的一个搜集民间歌谣的机关;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归纳起来,这些名称都说明了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诗词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比如在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的歌声,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此时让学生想像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陶醉其中的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声韵美,而且感知到词的意境美。从而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另外教南唐李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教师可以给学生听听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听听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教《木兰诗》可播放古典音乐《十面埋伏》,教《渭城曲》可播放《阳关三叠》等,总之,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将诗词牢牢记在心中

7、运用激趣

古诗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同时因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以极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创造出完美的意境,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情感,因此学生在对其进行把握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对诗歌的意境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诗歌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8、改写激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们的学生既要会吟诗也要会写诗。李白杜甫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也不是一个神话。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材,只要大胆尝试,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嵌入”到经典古诗文的“框架”当中,化为已用,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好句子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兴趣对古诗文的教学不容忽视。兴趣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欣赏,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宗绪连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彭立:《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谈》,中国电化教育1997年11月。[3]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2_年版。[4]盛群力、褚献华:《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2_年版。[5]皮连生:《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年版。

[6]石中英、王卫东等主编:《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年版。[7]徐英俊:《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年版。[8]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