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我国制定五大政策措施振兴文化产业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7-109923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1 01:43: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制定五大政策措施振兴文化产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规划目标。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

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3.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广泛运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逐步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5.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和网络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三、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五)扩大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重点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支持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推进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支持国有出版发行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八)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202_—202_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动漫、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办好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推动文化

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图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五)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基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规

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紧紧抓住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加快推进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加快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抓好党报党刊发行体制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三)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继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继续办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加强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促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第二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推荐)

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

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发布时间: 202_年11月11日

作者: 记者 牛娟娟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正面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金融业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大有可为。为此,本报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发挥财税金融优势,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述评,旨在深入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金融对文化产业建设的支持和扶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决定》充分肯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指出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

撑。会议明确提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未来,文化消费市场将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点,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也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

那么,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应采取多种措施实现金融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立足于发挥信贷、保险、证券等多层次金融市场资源,立足于发挥金融、财政等多部门工作合力,从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服务、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立和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

首先,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支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可针对文化产业企业缺少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资产,核心产品较难评估的问题,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可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指出,“要

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进适应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推动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实现信贷资金向文化产业企业的有效倾斜。”除了信贷投入外,还需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一般来说,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为了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下一阶段还需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具体来看,一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二是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此外还要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另有专家指出,要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还应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企业。

此外,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对此,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可针对不同文化产业项目周期特点、风险特征,以及资金需求和现金流分布状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考评体系。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

“加大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保险业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郭田勇表示,我国保险业需要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通过提供风险保障、咨询服务、投资融资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来自保险业的分析人士指出,各保险机构应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除“量身定做”外,保险公司还要提供专业化和金融化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高文化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做大提供基础性保障。保险业需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为文化企业制订一揽子保险计划、提供“一站式”服务。

要实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还应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专家表示,这其中就包括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的管理办法,修订有关质押登记规定;积极培育流转市场,为文化企业的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技术等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三篇:五大文化产业园区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

北京已有很多文化产业基地,多数都为政府承办开发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为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位于石头山CRD,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四个数字娱乐产业基地之一,已吸引数十家数字娱乐企业入驻;二为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以海淀图书城地区为中心,辐射北京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科技园、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北太平庄动漫画设计中心和甘家口地区建筑创意设计带,总占地面积9.89公顷、建设用地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三为德胜门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坐落于西城区德胜科技园区,核心内容是共性技术条件平台和专业设计机构孵化器,包括设计技术、材料展示、交流培训、机构培育、基础研究等五大功能板块;四为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位于北京朝阳区大山子地区,利用北京朝阳区大山子地区的七星华电科技集团的闲臵厂房发展起来的,已成为中国艺术和时尚地标之一;五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位于亦庄开发区西边的大兴区魏善庄镇,“十一五”期间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00亿元,准备引进英国国家动漫中心、迪斯尼等世界知名旗舰级企业;六为东城区文化产业园,东城区小街桥周围,优先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树立动漫网游产业基地品牌、以歌华创意产业中心为平台,建设北京动漫网游研发制作中心及版权贸易和进出口交易中心。除一些政策建设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外,现北京还有许多“民间”自发形成的,很据有文化气息的文化基地,如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酒仙桥718大院内,是21世纪初在原有工业建筑闲臵空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以当代艺术为特色的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展览、展示中心,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后被政府重视并重点发展,现属“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但“798”这个名字并没有被“艺术中心”这个大帽子盖住,可见“798”的名声和在创意艺术领域的地位。再有现在北京又一创意文化园北京尚8创意产业园,原是北京市电线电缆总厂的老厂房。尚8根据自身建筑特点,以及北京市对于文化和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指引,创造性地将工业厂区转变为文化创意与新媒体结合的新型产业园区。自202_年4月,已改造面积近2万平方米,有168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年产值达20亿元。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

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总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由两大区域、4大板块、17个分区、9个项目群、180多个项目组成。其中,太极文化体验区、国家新遗产公园和新农村示范区是文化产业聚集区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化产业园区的特色所在。在规划设计之初,太极湖集团与武当山特区即确立了 “遗产保护、价值创新”、“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立足武当山历史文化遗产和太极湖生态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建设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并举,山上世界遗产、山下太极养生,现代文化产业项目群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相得益彰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相比于撒哈拉沙漠、死海、百慕大三角区等,同处于北纬30度的鄂西地区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生物资源丰富多彩,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气象万千,是皇天后土“恩赐”给中华民族的“精致礼物”,创造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越环境。但鄂西地区同时集老、少、山、边、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速度与优良的资源禀赋不相匹配。202_年,省委省政府确立了要在10年内,将鄂西圈建设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民族艺术鉴赏、文化考察、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圈,生态保护良好、生态旅游发达、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明圈,实现年游客接待量过2亿人次、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600万人的宏伟目标。

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将建成文化考察、生态体验、休闲养生产业链,以及论坛、影视、演艺、会展、出版、体育等一系列具有规模优势和太极文化特色的产业项目集群,大幅度提高大武当的接待能力。大武当地区能够借助于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和武当山世界遗产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对鄂西圈和中部文化产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太极湖将通过与长江三峡、神农架文化旅游规划的对接,形成鄂西圈域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同时借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平台,积极推进武当太极湖与西安、武汉的市场联动、与“北京故宫、河南少林”的战略连接,将有效地推动鄂西北、湖北省以及豫陕周边地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将以其要素载体功能,推进文化旅游和养生项目的空间聚合,从而带动鄂西北社会的开放、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提升,成为“十二五”时期鄂西圈域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山东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立于202_年8月,组建了曲阜文化旅游发展投资集团。目前,集团总资产已达27亿元,旗下子公司6个,注册资本总规模达2.75亿元。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园区实际规划面积已达60平方公里。

园区先后启动了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加大了公共基础建设力度,拉开了文物保护利用新序幕。先后投入7100多万元维修了颜庙复圣殿、孔庙大成殿、孔府西路、少昊陵等文保工程;投资8亿多元建设了孔子文化会展中心,该项目占地1000亩;为大中轴线的形成,投资近2亿元规划建设了明故城区与曲阜新区紧密连接的大成桥。

创新文化、演艺活动体制、机制,取得显著成果。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和祭孔大典两项重大活动,获得中国节庆杰出典范奖;祭孔大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文化部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推出春季祭孔、修学游、成人礼等创意文化旅游产品;参与投资拍摄102集电视文化创新片《演说论语》。山西大同市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

山西省大同市的广灵剪纸以其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在全国剪纸中独树一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将大同市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园区自202_年以来,已基本形成政府规划、园区推广、公司经营、农户生产的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园区以生产广灵剪纸的4个乡镇、9个村、1200余农户为主体,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目前,园区已建成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剪纸艺术博物馆、九连环四合院剪纸民俗宾馆等文化设施,兴办了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和大同市广灵剪纸技工学校,并在国内多个地区设立了展示厅和专营店,打造出一条融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人才培养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西安曲江新区整体介绍:

曲江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前身是1993年依据国务院文件精神设立的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核心产业的省级开发区,202_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一期规划15.88平方公里,二期规划47平方公里。曲江新区内有大雁塔、青龙寺、汉宣帝杜陵、唐长安城遗址(部分)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秦二世陵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_年以来,曲江新区坚持以“文化产业立区,文化旅游兴区”为宗旨,以盛唐文化为品牌,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多项文化工程,策划开展了“曲江国际唐人文化艺术周”、“盛典西安文化活动”、“曲江国际文化论坛”、“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曲江文化品牌。同时,曲江新区坚持开发思路创新,坚持运营模式创新,完备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工程和城市新区建设的协调统一,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202_年以来曲江新区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先后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陕西现代艺术馆、西安歌剧院、西安音乐厅、曲江电影城等公共文化场馆。以上工程目前正处于主体施工阶段。现在,曲江新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西部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热点。202_年全年,曲江新区共接待中外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人民币,引进内资41.1亿元,外资17353.9万美元。

为促进本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文化旅游、影视演艺、会展创意、传媒出版等多个领域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曲江先后成立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艺集团,目前正在筹建曲江出版集团;分别出台了12条鼓励和扶持影视产业、会展产业的优惠政策;设立3000万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并设立1亿元国产影视新人新作助推基金。

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成立三年来,注册资本迅速增至30亿元,拥有14家子公司,业务涵盖旅游、会展、影视、演艺、商贸、餐饮、物流、物业、娱乐、房地产等多个产业门类。202_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2_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委托曲江新区管委会承担法门寺佛文化展示区9平方公里的开发任务。西安市人民政府委托曲江管委会承担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22平方公里的开发工作任务。202_年5月,西安市政府又决定,由曲江新区管委会承担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区24平方公里的改造建设任务,以曲江新区为核心的由曲江新区管委会负责的文化产业园区总面积已达到73.38平方公里。202_年4月23日,西安曲江新区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区省级考核验收,这标志着曲江新区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为曲江新区通过国家环保部的考核验收奠定了基础。

国家级生态区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区级行政区域。生态区建设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继续和发展,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最终目标。

作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以全面构建“人文曲江、和谐曲江、生态曲江”为目标,截至202_年底共投资近3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绿化美化工程,做到了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并陆续建成了集历史遗迹保护、园林绿化、水系景观为一体的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等景观,基本实现了社区公园化、道路景观化、设施人性化、景观国际化。同时,曲江新区还先后开展了“节能减排进社区”、“绿色单位创建”、“生态新区建设”等环保工作,广泛普及了环保知识,有效提高了区内群众的环保意识,为实现国家级生态区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_年曲江新区还将进一步加大区内生态环保建设,力争今年年底通过国家级生态区考核验收。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城区东南部,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曾是唐代长安最具魅力、风雅之所在,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202_年,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后的曲江新区,依托区内丰富的旅游、科教文化、商贸会展等文化资源,以打造“城市生态建设与文化复兴的典范、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共生的模本”为总体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资源保障体系、绿色交通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环境支撑体系、生态服务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为重点,通过七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一个生态服务功能突出,环境优美的城市生态新区。

曲江新区辖区面积20.57平方公里(一期),旅游资源丰富,拥有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雁塔、青龙寺、汉宣帝陵、唐长安城遗址),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上林苑宜春宫遗址、曲江池遗址、唐城墙遗址),4个国家AAAA级景区(大慈恩寺、大雁塔景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经过曲江新区的全力建设,昔日的胜景又呈现在世人面前。走进曲江便被绿色所环绕,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文化、生态已成为曲江新区最显着的特征,已成为西部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以及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近年来,西安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曲江新区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创造了有目共睹的“曲江模式”。

第四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文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文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文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文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文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文化企业:自取得第一笔收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

七、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八、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撮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九、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亏过营业收入2%的,可在税前据实扣除。

十、各相关行政管理、执法部门不得向文化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维护经营者的佥权益,为文化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

《202_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来源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欢迎阅读202_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五篇:人民日报评论:文化产业振兴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动文化产业振兴的重大举措

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逆势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其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将会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规划》提出了到202_年末文化产业发展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五个“进一步”的目标,即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围绕这一目标,《规划》提出在当前要着重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振奋人心,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落实好《规划》,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大力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和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落实好《规划》,要靠政策的大力推动。要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地区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我们有理由相信,《规划》付诸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时代赋予了重大机遇,我们要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即将过去的202_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各种历史罕见的挑战和风险,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博大丰厚的文明底蕴、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为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优势、文化支持。

文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不仅是人们陶冶道德情操、抒发爱国情怀、丰富艺术想象的重要载体,是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精神火炬,更是吹响社会进步、和谐发展之音的时代号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文化工作者团结奋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陈出新的文化精品,自觉诉求的创新意识,初具规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民族文明素质,日益增强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标志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在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文化力量、精神诉求成为各国政府抵御经济寒潮的思想武器。面对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我们要把握机遇、破冰前行,推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大物质文明建设十分重要,推进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要。文化不仅是推进经济增长的精神支柱,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积聚的物质财富、人民对精神生活的持续需求,为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传统产业模式日渐低迷的情况下,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202_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比重2.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一个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已经形成;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

蓬勃发展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与日渐低迷的传统工业相比,以文化产业为支柱的内容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容忽视。文化市场特别是农村文化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着巨大潜力,文化消费不断高涨、文化产品持续繁荣,这些为扩大内需提供了需求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业已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供给格局和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为扩大内需提供足够的文化保障。

202_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继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让文化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意义十分重大。今天,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的进步对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的发展给文化赋予了新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精神力量,我们任重而道远。

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之五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支撑,民族的振兴也就无从谈起。

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纵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29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

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格局,丰富了亿万人民的文化生活,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荡人心的文化乐章。

从文化事业的进步,到文化产业的拓展,从文化体制的转变,到文化内容的创新,文化大发展的脚步留下了一组喜人的数字:图书出版由1978年的1.45万种,发展到202_年的23.39万种;报纸由1978年的186种,增加到202_年的1935种。中国广播电视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电子传媒。互联网迅猛发展,全国已有1.62亿网民,居世界第二位;手机用户4.87亿,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初期被外国友人描述为“大城市的夜晚如同乡村”的“寂静的中国”,变成了有声有色、充满生机的文化中国。

回首新时期29年,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党和国家为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改革开放让中国文化释放出巨大活力,“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高,文化选择日益多样、精神产品不断丰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期望的文化大普及,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正一步步得以实现。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不仅能推动人民文化生活的进步,更能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铸就时代风尚,打造国家“软实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担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我们要站在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当代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奋斗中,我们必将创造出无愧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无愧于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灿烂文化,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文化建设的新起点

今天,本报刊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个《纲要》,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幅壮美蓝图,是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的实施,将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相配套,是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文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对整个“十一五”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而且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深远的影响。

一部人类发展史表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进步的显著标志。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28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但我们也应当清醒看到,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制定一个好的发展规划不容易,将好的规划变为现实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全党同志和党的各级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纲要》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认识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健全宏观调控,完善文化工作机制,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加大和改进政府文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确保《纲要》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的国家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所以伟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中,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评论员: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既要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又要十分慎重、细致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地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要紧紧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健全政策法规、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破解难点问题。要在文化体制改革大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坚持试点先行,从点到面,分阶段、分步骤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文化体制改革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很不平衡,文化领域的行业、单位的特性也不一样。我们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要求,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根据各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需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稳步实施,工作进度不提统一要求,完成时间不搞整齐划一。要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确保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互配套、相互衔接。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具体指导,确保文化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实施。要建立健全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整个改革工作有领导、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开展。要把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把加强宏观管理与增强微观活力结合起来,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和参与改革。

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文化发展任重道远。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若干意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锐意进取,勇于实践,积极稳妥地把文化体制改革推向前进。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建设更加繁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国制定五大政策措施振兴文化产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