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
永州,古称零陵,风景优美,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山脉起伏,气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迹,为永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而这个暑假,就如何推广永州的旅游文化,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下面就是我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永州现有旅游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从而可以寻求更好的方案来推广永州的旅游文化,使得永州的旅游文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最大化,促进永州旅游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时间
202_年暑假
三、调查对象
永州的主要旅游文化资源
四、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访问与网络查找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业为此制定了许多的政策和计划,并已经有了许多好的开始,下面以我主要考察的天誉置业集团关于推进永州旅游文化的东山景区为例的调查报告。
永州市零陵东山景区及商贸城项目是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的重点工程。202_年,零陵区委区政府与天誉置业(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巨资30亿元,全面加快东山景区建设步伐。在为期六年的建设中,将扩建法华寺,修复古东门,恢复洗砚池、千字碑文,新建东山广场、怀素广场,完成景区景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亮化工程,恢复景区自然景观。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完成前期投资近亿元。
在东山规划建设中,它的规划布局概括为“一个广场,三个中心,五个景区”,即一个广场是指东山历史文化商业广场,即在永州电影院、市委零陵旧址、军分区零陵旧址这一带做一个广场,广场占地20000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14000平方米,广场集休闲、旅游、文化展示、商贸于一体。三个中心是指影视文化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古代体育娱乐中心。旅游接待中心,计划在春牛坪路以南、鱼苗场鱼塘环抱的半岛状土地及其对面空地上修建一个高标准的宾馆做旅游接待中心。古代体育娱乐中心,计划在张飞岭这一带做一个公园,主要以古代的射箭、骑马、跆拳道、柔道、摔跤等体育设施为主。五个景区即鹞子岭景区、怀素景区、高山寺武庙景区、东门文庙景区、东山湖景区。零陵区将按照“整旧如旧”的建设原则,把东山作为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景区来进行整治和建设,将东山打造成一方福地、一片净土、一个乐园。在发展东山景区各旅游文化之时,相关部门树立了全局观念,站在永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统揽工作,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切实做好项目推进工作。从永州天誉置
业集团关于对东山景区旅游文化的建设,我们可以了解到永州市对于推进自身的旅游文化还是做得比较好了,使得永州的旅游文化得以推广的同时,也很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永州天誉置业集团对永州东山旅游文化的建设的分析,可以推广到去和促进整个永州旅游文化的发展。下面是对于推进整个永州旅游文化的一些有利因素、存在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的分析。
有利因素
(一)永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永州历史名人众多,如舜帝、柳宗元、怀素、周敦颐、黄庭坚等;地方文化丰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书文化、草书文化等。此外,永州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闻名的。潇水南北纵切,湘江西东纵横;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场4大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境内,全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间,风景独特。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古朴。永州境内居民共有29个民族成分,以汉族、瑶族、壮族为主,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气息浓郁,对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旅游文化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永州市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境内有洛湛铁路、衡枣高速、永连公路三大交通动脉,区位优势逐步显现。相关配套设施明显改善。永州市供水、电、气系统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为永州市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旅游服务设施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各类旅行社1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拥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省旅游餐饮示范点1处。
(三)永州市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文化经营管理网络永州已经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阳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书法碑林、江华江永瑶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区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态旅游区等九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基本上形成了较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网络。
推进旅游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的内涵没能得以拓展和延伸
旅游者的需求千变万化,若旅游文化仅仅固守其原本的文化基础,最终只会被旅游者所遗弃。作为具有重要吸引功能的旅游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汲取新的营养,拓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永州市在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柳文化在旅游者的印象中,基本上还停留在柳宗元时代;舜文化的开发,其目标顾客主要是拜祖、寻根的旅游者;女书文化正在进一步被遗忘……这种局面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旅游文化的物化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基本上还保持在固有的模式上,其内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旅游者和旅游文化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对其敬而远之。
(二)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还不够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二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能否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目前,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性破坏,在我国时有发生:建设性破坏,景区超载开发、错位开发、索道建设等,屡见不鲜;保护性破坏,以保护为名,却使得景区失去原真性、整体性;管理性破坏,由于旅游区管理不善,使得环境受到污染……目前,虽然永州市还没有发生严重的开发性破坏,但由于开发不当,导致旅游事故的事情也有发生。因此,永州市在开发旅游文化时,应该以此为鉴,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永州市旅游文化开发的对策
(一)突出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
突出“舜文化”特色,兼顾“柳文化”。开发舜文化,应注重“德”、“教化”,将与舜文化相关的载体联合起来,即以“舜文化”为主题,将舜文化、碑文化、舜帝陵结合起来,以九嶷山风景区为基地,根据游客的需求,有特色、有重点的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开发网络。开发柳文化,可重修永州八景,恢复当年风貌,既要突出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欣喜,也要流露出“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并将柳子庙作为凭吊柳宗元的场所,将柳宗元当年的游览线路贯穿起来,形成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
(二)增强旅游文化产品的参与性
永州市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原生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应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可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游客接受古老文化的熏陶,如体验舜帝的耕作方式、学习怀素芭蕉练字、模仿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参加瑶族的节庆活动、认识女书等等,通过种种途径,让游客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了解永州市的旅游文化,将游、娱、乐和旅游文化融于一体,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目的。
(三)加强旅游文化宣传建设,塑造旅游形象
科学、统一规划旅游文化资源,将永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某种联系贯穿起来,凝结在一起,从而改变旅游资源零散、不集中的弊端。选择典型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利用图片、影视,塑造其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改变过去落后的旧面貌。除此,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干净、卫生的旅游环境,展示永州市的良好面貌。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了解到区域旅游文化的推进,要充分发扬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并把旅游文化物化推广,用以增加旅游文化的吸引力与附加值。除此之外,通过此调查研究,也增强了自己对身边旅游文化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文化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次调查对我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它为我以后从事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第二篇:中山市旅游文化调查报告
中山市旅游文化调查报告
陈锦瑶 10旅游管理2班
说起中山市,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肯定是近代中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而原名为香山县的中山市,也是国内唯一一个用人名命名的城市。
中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这些名人和他们的精神一起,已经成为现代中山重要的城市名片。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和中国近代史发端的摇篮,中山市无可置疑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名中山人,为这个城市自豪的同时,我在这个寒假还做了一次中山的旅游文化调查活动,主要从旅游资源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1、概况
中山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是全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澳门,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0°C,户籍人口141万。
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在古称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民国后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25年香山县易名中山县.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1 / 6
2、旅游资源
中山市的名人胜迹、五桂山脉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乡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2.1自然资源
中山市地处低纬,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被主要种类有610多种,森林覆盖率为12.95%。气候宜人,青山绿水,有果树种类30多个,品种约200个,如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柑桔等。主要的自然旅游景点有五桂山逍遥谷、紫马岭公园、长江水库旅游区、卓旗山公园、南山古香林、中山温泉、民众岭南水乡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恐怕就是中山温泉和岭南水乡了。2.1.1、中山温泉
中山温泉坐落于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具有浓烈岭南气息的楼层别墅、亭台廊园,使人领略到古代皇家园林的恢宏壮观;精心雕琢的人工建筑与罗三妹山自然景致和谐搭配,营造了中山温泉“园中带园,景中藏景”如诗如画的幽美,中山温泉属于“氯化钠”泉,水质好,水中含有丰富的偏硅酸、氯、钠、铁、铜、锌、钙、镁、硫酸、盐等矿物质,泉眼水温高达93℃。浸浴可调节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对高血压、慢性神经炎、关节炎、糖尿病、肠胃病、神经衰弱等有明显疗效,对于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人来说,中山温泉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和招商洽谈的理想之所。2.1.2、岭南水乡
岭南水乡位于中山市民众镇,紧靠珠江口,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公路之干道从旁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具有典型水乡特色,集旅游、饮食、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水乡一切纯真自然,生态原始、水网交织、河道纵横、民风淳朴、小村落沿河涌自然分布。水乡风情浓郁;两岸植物丰富、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与农村民情达到和谐统一。有“红桥碧水”、“草荡潮音”、“水乡农榭”等30多个景点,令人感到一种反璞归真。为旅游者重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水而居的水乡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在旅游中,旅游者更能体验到岭南水乡恬静、朴实的氛围。
2.2.人文资源
中山古称“香山”,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 2 / 6
新石器时代,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850年的历史长卷中不仅涌现出许多名人,近代史更是辉煌,毫无疑问地说,中山有着厚重的的历史文化资源。2.2.1、名人文化资源
中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名人,是中山旅游的一个亮点,它是我们中山的一个重要人文资源。
孙中山、郑观应、杨殷等历史名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山堪称中国近代化的启蒙之乡。充分保护、挖掘、利用、研究这些历史资源,有助于扩大中山的知名度,促进中山旅游业的发展。2.2.2、民俗文化资源
中山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与风俗文化,沙溪的龙狮凤鹤,黄圃的飘色,小榄的书画,坦洲的咸水歌,小榄的菊花会、大涌的红木雕刻等等,都是具有中山特色的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着美好声誉,如202_年中山的民歌以“中山咸水歌”的名称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202_年小榄的菊花会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圃镇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飘色之乡”的称号。
而一年一度的慈善万人行,就是民间艺术的大汇演,在全国及港澳、海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并在202_年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的称号。
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中山的旅游文化产业,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并富于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品牌。
2.3中山十景
1985年和1998年,中山市政府连续进行了两次“中山十景”的评选活动,评选出的中山十景为:中山故居、老街新韵、兴中缀绵、仁山玉宇、五桂雄峰、温泉碧苑、阜峰文笔、长江叠翠、紫岭鸣嘤、菊城金瓣。“中山十景”包含了中山旅游景点的精华。
“中山十景”中的“中山故居”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故居,每年都有大量来自中国国内外的华人前来瞻仰。中山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由孙中山亲自设计建成。1986年起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此地己开辟成以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中山十景”中的“老街新韵”是指石岐区的孙文西路,是一条从隋唐开始建立、共有800多年历史的老街。现存的这些老建筑多半建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多是归国华侨所建,建筑风格是欧式殖民地建筑风格与岭南骑楼风格的混合体,在建筑学上被称为“南洋风格建筑”。1997年开始,政府对孙文西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使其焕然一新,成为如今中山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除了中山十景之外,中山还有一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例如岐江公园、中山城、岭南水乡、詹园、横门海上庄园、广丰村旅游区、泉林山庄、卓旗山庄、逍遥谷等。
/ 6
3、发展方向
日前,结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一系列文化活动的筹备已拉开帷幕。在中山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文化名城发展战略中,旗帜鲜明地把“孙中山文化”列为八大文化工程之首,把提升其时代价值,做深、做透、做活孙中山文化,作为文化名城建设的核心内容。文化名城建设的主要要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3.1文化精神。
中山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大陆经济、大陆文化与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碰撞、融合,而
/ 6
让中山这块土地孕育出了一种崭新的蓝色文化,其精神内核是:开放。于是,中国近代史的大幕就由此打开了,中山,成了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经被紧紧拉上的历史大幕再一次拉开,改革开放让中山再一次成为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博爱、创新、包容、和谐,还有深入骨髓的务实,就形成了一种个性鲜明、声名远播的中山文化精神,为中山的文化名城建设赢取了最高的分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中山这个城市就从未停止过输出价值和品牌:甚至早在1929年,即被冠以“模范县”称号,直至1997年,成为中国最早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城市,202_年,成为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紧随其后的是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公众心目中的中国和谐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今天,的确到了系统梳理这座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在世界城市格局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的城市品牌的时候。孙中山文化,永远是中山城市品牌、文化精神的核心。
3.2文化生态。
即文化环境。作为早在1997年就曾经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被评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的中山市,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总的文化环境还是很不错的。在硬的方面,中山市已经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此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全,在软的方面,中山的文化氛围应该说是比较浓厚的,在实用文化方面则显得更为突出,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出神入化、无以复加的地步。
3.3文化名人。
近一百多年以来,中山的上空可谓是群星璀璨、光彩夺人。一代伟人同时也是文化名人孙中山自不必多说,郑观应、王云
五、萧友梅、吕文成、刘逸生、方人定、郑君里、黄苗子、阮章竞、方成„„这些都是在广东、全国乃至在世界上如雷贯耳的文化名人。
3.4文化成果。
文化成果与文化名人是一对双胞胎,互为条件,互为彰显,缺一不可,而且文化成果与文化名人的影响力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虽然在中山的文化成果情况还很不尽人意,我们必须尽快培养和引进人才,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有所见效甚至还可能大见成效的,那就是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同时借用市外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调动、整合、组织和策划,这样也可以集资源与力量之大成,创造出一些高质量的组织型文化成果。
3.5文化产业。
在人们的记忆里,中山是上世纪80年代的“威力威力,够威够力”,是90年代的小霸王学习机和“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爱多,是叱咤饮用水市场的乐百氏的诞生地。一个个著名的商业品牌,构筑了一个鲜活、强大的中山城市经济品牌。经过努力,中山的“大香山”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中山目前的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发展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状态,人文资源分散,这是一种发展的大差距,但同时也说明发展的空间很大。发展文化经济,关键在人才,其次是政府的引导,再次是市场的主导,还要有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这样,中山才能尽快地进一步培养、引进文化产业人才、打造出自己的产业文化。
3.6文化物标。
这是指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建筑物、文化性构件,它是一种直观性、感性的文化标志,但又是一种极具内涵与想像力和传承性的艺术品。一个成功的文化物标,往往会大大提高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甚至成为其代名词,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铁塔、凯旋门和卢浮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罗马古城,中国的长城、紫禁城等等。不言而喻,中山在这个方面还距离很远,可以说只有中山故居才勉强算得上。历史的遗憾不可能补救,但从现在开始,中山就必须为今后的历史打下厚实
/ 6
的基础,为后人负起这个神圣的责任来。更何况,贝聿铭成功为卢浮宫设计金字塔的例子就是呈给世人最有力的佐证:如果做得优秀,今天的文化性构件或建筑物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重要的文化物标。目前,中山的城市建设正处在一个发展提升的重要阶段,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须十分珍惜,不容错过。
建设文化名城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社会工程,而中山提出建设文化名城,是一种人文回归,一种人文呼唤,一种人文勇气,更是一种人文提升。建设文化名城,将极大促进中山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结束语
借助轻轨开通的契机,中山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踏上轻轨的列车,驶上发展的快速车道,以后将会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中山,中山的特色知名度也大大的提高。从这一点来看,中山的旅游业也将迎来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抓住机会,树立品牌优势,打造特色产品,这是发展的核心。想必在不久的将来,中山的发展将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富裕。
中山的旅游业也将是世界旅游业界一颗璀灿的明珠。
参考文献: 南方日报 陈光钵《中山旅游文化节引思考:以华侨资源带动旅游产业》 2 南方报业网 《中山:“伟人文化”的人文之魅 》 中山日报 苏小红《“文化强市”路在何方? 文化顾问出谋划策》 4 南方月刊 《中山:“伟人文化”的人文之魅》 5 中山日报 邱树宏《中山建设文化名城六大要素》
/ 6
第三篇: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地带,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又是--文化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处--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州粮仓”之称,--、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连接线、--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205国道--段改造完工,--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期间内,--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高铁的开工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圈,打响--牌,做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四)逐步彰显的特色。近年来,我县围绕“--派文化的核心区”的打造,深入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有了长足发展;围绕“中国--主产区”建设,制定了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为中心,辐射--、皖西、浙西,赣东等地山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旅游的中心区”打造--东线旅游走廊,编制了--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项目,该项目已列入----省省政府861重点项目。
(五)良好的政策机遇。202_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被列入--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在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地接、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扶持。同时,从202_年起,每年--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对照“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我县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我县只开发了“--一日游、二日游、自驾游”等几款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休闲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机整合,一些旅游项目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市场差异性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与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如:202_年,我县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绩溪县全年旅游接待量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泾县全年接待游客49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是旅游业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仍十分薄弱,如我县酒店三星(含准三星)仅三家,四星、五星在建各一家,a级景区少,4a景区仅江村一家;旅行社只有三、四家,等等,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由于交通、土地等要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缺少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推进不力,建设进度慢。环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加强矿山管理、古民居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不尽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县旅游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到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点,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不能很好的挖掘、整合和盘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上都缺乏相应的人才,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思路与对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同时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县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自觉传承,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整合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把我县主要景区景点串珠成线。立足--的资源秉赋、人文特色和区位特点,做好--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题科学规划和>策划,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做强做大旅游地产,最大限度地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二)着力打造精品景区。--生态风景区、--溪国家森林公园、--山生态休闲度假区、仙人谷风景区、王祯农庄、--产业园、--公园等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养生目的地,实现回归自然休闲游。依托中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江村,建设江村、黄高峰、--农民暴动旧址、--岭新四军遗址等点面结合的旅游项目,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教育洗礼游。依托明清古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优势,建设一批以江村古建筑群、朱旺村古村落、--文庙为代表的--派特色明显的旅游项目。打造名人故里、千年古村品牌,实现地方文化欣赏游。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景区环境质量,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景区商品交易秩序,力争建成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景物造型美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心>策划
特色旅游线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要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大景区的交通便利性。二是要加快生态建设,把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引导沿线农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果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形成绿色风景带和绿色观光带。
三是要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卫生秩序、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升--对外整体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点和民俗风情点。四是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在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网点,用我县独具特色的--、茶叶、山野菜等土特产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艺品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四)不断强化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政府主导,在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近年来,我县每年都--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促销等专项活动,对于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投资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性投入。把旅游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作为对上争资立项的重要内容,精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能从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承包、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我县景区景点的建设规模、景点品位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
(五)不断强化宣传促销。202_年以来,--县先后荣获“中国--之乡”、“中国--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中国宣砚之乡”等称号,我县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张国字号名片,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广泛采取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以及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着力扩大--文化旅游对外影响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及旅游节庆活动。加大网络宣传,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建立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营销中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其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大力开展地接业务,为--旅游增添人气。
(六)不断强化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部门职责。文化旅游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保证快速推进。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目,明确到各职能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经营支持以及激励政策,动员和引导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社会力量,共创--旅游辉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行业培育和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改善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形成若干人才开发体系比较完善、企业文化特色鲜明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
第四篇:永州旅游
永州市旅游局关于出版《永州旅游》的通知 ——————————————————————---------------:
202_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品牌永州战略,实施旅游强市的重大决策。作为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素有“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之称的现代化的永州正在崛起,同时也给永州企业开辟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为提升永州旅游的品牌意识,加强永州旅游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建设,为永州旅游品牌搭建一次全方位展示的平台,永州市旅游局决定出版《永州旅游》杂志,出版《永州旅游》主要是推介永州的景点景区、酒店宾馆、旅游产品、旅游机构等等。突出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山水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等三大特色,挖掘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旅游品位,在继续做大、做强德夯景区的同时,加快永州古城保护与开发。使永州市吃上“旅游饭”、吃好“旅游饭”的群众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以旅游带人气、活经济、促发展的喜人局面,“旅游兴市”的作用日趋明显。通过《永州旅游》这本杂志的展现,希望在永州市民和广大企业家中掀起一股发展永州、旅游兴市的热潮,让更多的永州市民感受到永州经济跳动的脉搏,分享永州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展望永州城市发展的美好明天,为建党90周年献礼。希望各旅游企业、单位大力配合,积极参与。
永州市旅游局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第五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调查报告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六市以及安庆市部分地区,总面积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是安徽旅游的精华地区,也是中国旅游杰出的代表地区。芜湖、宣城、黄山、池州、铜陵、马鞍山6市的安徽江南地区,以徽文化吴文化为主导,自然人文景观一脉相承,符合打造国家级“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条件。示范区建成后,将可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包括加快实施“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徽文化保护开发,开发遗产旅游、修学旅游、节庆旅游三大旅游品牌等。新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为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安徽省政府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包括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和旅游信息化建设等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支持探索旅游资源证券化等。依据《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到2015年,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接待旅游者将达99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84亿元。皖南旅游业占当地GDP的比重达26%,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为了加快和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省旅游局高度重视并将全力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认真宣贯实施。二是抓好示范区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主要有景区管理标准、旅游企业服务标准、交通标识标牌标准、信息化标准等。三是提升示范区的可进入性,推进全省旅游交通规划实施,完善旅游交通路网,提高道路通行等级;依托省内合肥、黄山、九华山等机场以及南京、上海、杭州等机场扩展示范区的进出通道;完善皖江旅游码头和新安江深度码头建设,满足长江游轮旅游发展需要。四是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游客集散中心接待能力,完善旅游城市各类服务基础设施。五是开发并推出一批重点旅游线路,加强与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合作,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提升示范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六是探索文化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路径,实现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融合发展。
安徽省政府于202_年7月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202_ 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2_年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三个代表团联名提出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希望将把“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发展皖南旅游事业,带动皖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这次人代会的政府报告指出,“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地区开放开发水平,着力打造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吸引力更强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至此,“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被列入到重要的政府工作文件中,其意义和作用备受关注。
一、关于发改委所做的具体工作
1、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十一五”以来,总共安排皖南地区文化旅游类项目中央投资13268万元,占全省同期比例的43%.2、在配套设施改善方面。皖南地区通达能力大大提升。另外,在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方面,为皖南各市争取中央投资约4.99亿元,占同期争取中央投资的近40%,支持一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填埋设施,在县以上实现了全覆盖,还建设了一
批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工业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资源环境得到较好保护。
3、在政策引导指导方面。一方面,解放思想,突破常规,优化服务。另一方
面,引导区内各市县聚集力量,特色发展,一体提升。
二、问题和建议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对于提升我省旅
游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示范区建设
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关于
如何推进示范区建设,我们有以下考虑和建议。
第一,要明确定位。将我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定位为三区一园”即:世界一流的旅
游度假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文化旅游改革创新的实验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大公园
第二,要科学规划。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一是要充分征求相关各市、相关方面和专
家学者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二是要做好与省政府“十五”期间出台的“两一
湖”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和正在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衔接,力争上升
为国家级旅游专业规划。三是适当扩大区域范围,考虑到文化山水的同质性、互补性、相
邻性,建议将安庆城区、太湖、岳西纳入示范区规划范围。四是建议该规划由省人大常委
会审议通过,以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第三,要创新机制。要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必须
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区域合作的新途径。
第四,要练好内功。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示范区切实抓好“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的建设,全面提升示范区的品味和档次。
第五,要营造氛围。目前来看,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相
比,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知名度还不高,宣传氛围还不浓,影响还不够大。建议,下一步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其入脑入心,变成大家的共同愿景和自觉行动。
在国家和安徽各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也取得一定成效,就宣城来
说,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人类非遗保护
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1个。202_年1至9月份,全市共接
待国内外游客86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2亿元,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200
规划为引领。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坚持以产业化为方向。坚持以融合为重点。更好更快的促进宣城旅游文化的发展。
在整个国际文化旅游 建设地区中,黄山是一大重点建设地区,黄山在皖南国际文化旅
游示范区中处于核心地位,最有条件、最有基础、也最有信心作为核心区来建设,希望国
家有关部委在政策、资金、土地、项目、人才等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怀、支持和倾斜,以带
动整个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黄山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成型,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呈现出积
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黄山市委、市政府对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有思
路、有作为、有担当,在精力上下真功夫、在政策上作真支持、在实施上有真推动。黄山
市作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旅游条件、旅游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首屈一指,旅游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举措在全国首当其冲。希望黄山进一步提升旅游
产品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注重旅游效益,把黄山建设得更美。
我相信在国家和安徽省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建设将圆满完
成。安徽省旅游系统要围绕美丽中国和美好安徽建设的总平台,从规划宣贯实施、标准制
定推广、提高可进入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设计开发重点线路以及探索文化生态旅游一
体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依托省内合肥、黄山、九华山等机场以及南京、上海、杭州等机场扩展示范区的进出通道,同时完善皖江旅游码
头和新安江深度码头建设,满足长江游轮旅游发展需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将成为
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区和国际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宣城与黄山、池州等地同属皖南地区,同受徽文化影响,自然人文景观一脉相承,符合打
造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条件。示范区建成后,将可整合各市旅游资源、打造精品,包括
加快实施“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徽文化保护开发,开发遗产旅游、修学旅
游、节庆旅游三大旅游品牌等。新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将加快建设以黄山、九华山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促进皖南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