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定稿]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17-111763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6 13:03: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定稿]

202_年是中国文化产业未来10年黄金发展期的开篇之年,也是各地政府和城市有关机构制定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份。基于陈少峰教授多年来参与制定各项规划和策划的经验,北大三方文化咨询网近日就“如何做好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采访了陈少峰教授,现谨就其中关键事项和重点要素整理如下,以供各界参考。

1,文化产业规划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必须充分体现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重点项目和细化方法。

2,结合我国发展文化产业重视产业园建设的特点,规划中应当对如何定位、发展文化产业园,乃至如何提升已有的产业园的集聚效益做充分的思考、反思与对策提案。

3,规划中的每个文化产业园区应当重视企业集聚,重视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出1-2个今后的上市公司,以促进产业集聚度的提升。

4,在文化产业的具体产业选择上应当突出(或者大中城市至少应当包括)“数字文化产业”、“3D技术与3G技术”、新媒体发展、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文化旅游与活动经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若干个文化品牌等。

5,建设若干个具有品牌效益的特色项目,如中国文化出口基地、中国艺术产业基地、3D技术与影视动漫基地、网络文化产业基地、茶道文化产业基地、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品牌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实现品牌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

6,规划中应当注重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本地其它相关产品销售和城市营销等的项目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7,注重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产业高集聚度的产业链建设,如创意、策划、企业集聚、产品研发、产业配套、营销、出口、广告、品牌授权、对外连锁经营、文化旅游、夜间娱乐、人才培训和本地产业升级等产业链的打造。

8,避免硬件式思维、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占用过多土地资源、缺少财政收入从而需要财政长期补贴、个人艺术家为主、重点不突出、企业发展无力等的做法和项目,实现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召集人)

第二篇: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福建土楼

在当今时代,只是经济初露端倪,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文化产业则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新审视文化传统,迅速调整文化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的历史性课题。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中国“福建土楼”202_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面,我来说一下有关土楼的文化内涵。

当你参观土楼时,可以感觉到土楼以其坚固封闭,高大对称,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一、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 心。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第二、第三、八卦土楼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土楼内设学堂、题对联诗文,使土楼深具浓厚的文化性。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中国山区农村中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

第四、土楼由封闭式向半封闭开放再到开放式的转变,反映了客家人作为一个民系由弱而强,反客为主的历史变化。

每一座土楼,从整体到各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独立的作用和功能,整座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潮保温、防风抗震、安全自卫的特点。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基于以上我所介绍的种种,作为闽南文化之一的土楼文化,正以它所独有的姿态,跻身与于世界文化之林,带动着不只是闽西抑或是福建的经济,更是中国的经济。它,不只是代表了福建省的文化发展,更代表了全人类的智慧。

第三篇: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一、公共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社团培养以及提供文化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农村文化广场覆盖面达100%,农家书屋覆盖面100%,基本文化设施投放面90%以上。

通过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扶持机制,面向广大群众,开展一系列培训、引导和扶持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民间文化领头人和社团组织,这些文化领头人和社团组织在群众文化方面起着引领和组织的作用。

每年利用节庆日、传统节日和消夏及周末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实、主题突出的各类由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实了辖区群众文化生活,并促进了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与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一是处于城市中心的区级公共设施接近空白。文化馆没有独立的场所,与写字楼、商住楼一体建设,且布局受诸多制约,不利于最大程度的向群众开放,不能形成地标性的文化场所面向居民开放。美术馆和图书馆作为城市的又一文化象征,尚属于空白。二是街办均没有能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商业建筑群相协调的公共文化站或集镇文化中心,居民无法就近享受文化服务。三是乡镇文化机构不健全,专职文化工作者,文化服务人员尚属空白。

以上情况是我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应加强的重点工作。这些问题可以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加以改善。

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茶秀、酒吧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目前为止,我区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512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场所26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86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80家,文化娱乐场所31家,旅游景点21个,文化相关经营单位15家,文物博览馆10家,民俗文化村1个。从业人员总计6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余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20家,50

万元以上的80家,10万元以上的30家,10万元以下的268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总资本的80%。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和竞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战略性规划和统一指导

就全市而言,目前没有明确的城市定位,倾力打造文化古都名城的思路和规划还未清晰。文化产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是主导产业,因而也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区未将文化产业纳入重点进行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聚集区的规划,我区打造文化一条街还只是一个蓝图。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和项目还需要深入研究,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全市统一的规划与指导。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社会引导,市场结构不完善

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属性,正因为如此,它需要社会的引导,市场结构需要通过引导实现优化。目前我区市场中,传统产业中,如网吧、图书音像、打字复印、KTV占较大比重,仅仅是满足和适合了部分群体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新兴高端的和文化科技含量高、经营方式新颖的高品质产业项目尚属于空白。文化市场的投资及发展基本属于投资主体的自发行为,缺乏社会关注和政策的扶持引导,对一些能够传承和弘扬地方光辉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以及能够引导人们传统的正确价值观和寻求精神归属的产业项目,因没有特殊的政策扶持,在投资方面尚属空白,仅有的几个民办博物馆,也都存在个人投资不足、规模太小、地理位置偏僻等实际问题、并缺乏较高层次的策划和现代化的展示、多媒体演示手段而几乎无法运营,甚至长期关闭,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文化旅游产业未做强做大

一般地域性文化产品及演艺很多是借助旅游发展,而我区由于旅游景点少,没有大型景点,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地域性文化产品包括文化纪念品、民间工艺品和美食以及演艺项目,这些作为旅游产业链条中的项目,缺乏向社会推介的平台。

(四)文化招商难

由于我区城区内用地规划权受限,致使外来的文化投资很难在城区内成功引进,因这个原因我区已放弃了许多投资意向,同时也使文化部门策划包装和推介文化项目的积极性受挫。

四、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战略性规划

我市具有悠久的古都历史和丰厚的人文资源,具有打造文化名城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建议全市进行文化资源和特色的摸底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整体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打破条块分割,按照“行业和区域互动,统一规划和统一指导,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路,整合各县区文化、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资源,确立龙头主导产业及辅助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各市县区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结合各自的文人历史和地域资源,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平台。

(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要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规划落到实处必须要政策跟进。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税收及金融、融资等方面的文化经济优惠政策。我市文化产业几乎都是一些小微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已明确提出支持小微性文化企业;二是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政策,确立优势主导产业,扶持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项目,扶持新兴的文化科技、附加值高和具有先进经营手段的新兴高端产业,扶持自主研发的地域特色产品项目,扶持文化历史、文物、民俗展览和文化旅游等项目,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营造良好地文化产业投资环境,引导鼓励投资的积极性,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民间文化的基因,以产业的方式对非遗进行保护与传承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将非遗保护和传承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按照文化发展的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人员,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探索、管理和指导。其次是加强对文化行政管理层面和投资运营层面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选派学习的方式,学习领先地区的经验,同时利用市内大专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研修办或轮训班,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有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掌握一定现代科技的文化和经济两栖人才,来引导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按照全国、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制定实施“国退民进”的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特别是在文化产品集散地建设、文体用品制造业项目引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的方式,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

第四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服务业办公室

文化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正成为当前发展快、潜力大的新型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文化产业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投入不足等原因,现阶段发展还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实际文化消费吸纳力严重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条“短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发展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人仍然将文化看作是单纯的社会公益事业,对文化的多种功能和经济属性缺乏全面了解,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混为一谈。二是受传统经济发展思维及其观念的影响,对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确立起文化产业应有的战略地位,缺乏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三是对政府管文化,社会多元化办文化的政策理解存在偏差。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虽然转制为企业,但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经营理念较差,管理不到位,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2、核心竞争力低下。一是产业规模小。我县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没有形成知名文化品牌,也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和项目,目前尚无经营规模过亿元的文化企业。二是产业链条短。集约化程度较低,文化服务功能单一,文化产品有效供应不足;市场主体实力不强,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难以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三是资源整合差。条块分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转化的能力较弱。四是要素市场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不足,资本、产权、人才、信息、管理等文化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社会资本未能大举进入文化领域,民营文化企业所占比重低。

3、人力资源匮乏。文化产业是高科技与高文化相结合的产业,特别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我县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现有人才队伍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趋于老化,缺少优秀的文艺策划、编导创意、网络技术等高端人才,懂经营、懂文化的优秀经营和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我县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

1、振兴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次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的战略产业。省市也指出,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有利环境。

2、国际金融危机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文化的心理抚慰、精神激励功能得以凸显,大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具有“反周期”的独特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文化产业蓝皮书:202_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将不仅仅是在短期内“逆势而上”,而是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对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新余文化产业来说,国际金融危机既是挑战,更是宝贵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出台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采取更有力的助推措施,激活创新创意能力,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实现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3、文化需求的扩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就进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时期;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转向以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202_年,我县人均GDP已经接近5000美元,达到了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临界点。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随着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将快速增长,文化市场将空前繁荣,文化产业的市场动力将不断增强,发展前景日益广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在眉睫。

三、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七大重点文化产业门类

文化旅游业。围绕打造“泰山之阳、圣人故邻”文化旅 游品牌,编制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一区 一带一圈”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区”,即以文庙为中心,辅以宁阳文化中心、孔子乡饮处、“攻济打援”指挥部纪念馆、蟋蟀文化产业园为主的县城及周边文化产业聚集区;“一 带”,即以禹王古镇为龙头,串联堡头文化遗址、蒋集镇白 鹭保护区、陨石观光园、颜林颜庙、琵琶山、琵琶湖的沿汶 河旅游观光带;“一圈”,即以神童山为中心,辐射蟠龙山、彩山、凤仙山、贤士湖的中部生态旅游观光圈)。做好葛石 镇、鹤山乡“山”、“水”文章,培植“山水相宜”特色文化 旅游经济增长点。积极融入大泰山旅游圈,大力发展节庆文 化旅游。做大做强农业旅游产业,着重抓好蒋集镇郑龙村、葛石镇神童山农业旅游示范点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星级宾馆、星级餐馆、星级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不断培育 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拉长旅游产业 链条,壮大旅游市场体系。

休闲娱乐业。整合文化演艺资源,与知名品牌演艺公司 联合打造体现特色、高水平、有影响的大型室内文化演艺项 目,带动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表演项目。加快推进电 玩城、KTV、酒吧、歌舞厅等休闲娱乐设施项目建设。积极 发展休闲养生文化,建设一批休闲养生基地。

节庆会展业。办好大禹文化节、梨花节、十字绣艺术节、蟋蟀文化节、大枣文化节、彩山登山节等节庆活动,形成特 色鲜明的节庆经济和节庆文化。规划建设宁阳文化中心,策划创意特色会展品牌。积极承办省内外重大经贸文化活动及综合性、专业性展览,广泛汇聚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带动城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广告、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现代传媒业。大力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和城区 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步伐。广播电视逐步形成节目制作、广告 经营、网络媒体三大主业并举、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顺应数字化趋势,积极发展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在线娱乐、移动电视、互动电视、手机报等新闻媒体业务。推动电影发 行放映改革,组建以县电影公司为主体的大型影业文化企业 集团。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数字影院。

民俗文化产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文化项目品牌。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鼓励和支持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和演示活动。对宁阳木偶戏、宁阳斗蟋、四八宴席、大禹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市场开发、宣传营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经营。

印刷复制业。整合印刷复制业资源,推动印刷复制业技 术改造升级,建立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出版物印刷、复 制、发行网络。引进和发展外商投资印刷复制企业,培育和 发展一批示范性大型印务包装集团。积极发展数字印刷、即 时印刷等先进印刷技术,发展高附加值和高端产品,促进印 刷复制业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体育业。大力发展文化演艺业,组建宁阳剧团等专 业演出队伍,鼓励创办文艺专业团体和农村庄户剧团。围绕 神童山、皋山、琵琶湖等,创意策划一批特色运动项目。争 取更多的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体育赛事在宁阳举办。积 极发展体育彩票、竞赛表演等产业门类。加快体育健身娱乐 业发展,鼓励开办各类体育健身休闲俱乐部,正确引导群众 体育健身消费。

(二)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

积极引进大型知名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催生形成一批新的文化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培植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强与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支持已进驻企业扩大业务领域,开拓发展市场;支持本地文化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扩大发展规模,提升整体实力。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强化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山东金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三)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策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建设宁阳文化中心、禹王古镇、蟋蟀古镇、好运枣圆、皋山文化社区城等具有产业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全国十字绣成品加工基地”,建设泰山十字绣一条街。每年确定 2-3 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完善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每年争取 2-3 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扶持范围。

(四)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

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围绕做大做强禹王文化、蟋蟀文化、大枣文化等文化品牌,打响泰山十字绣、灵芝盆景、苗木花卉、龟山砚、梨木制品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品牌;创新活动形式,完善丰富内容,提升山东宁阳大禹文化节等六大节庆活动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综合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效益好的文化企业品牌。到202_ 年,打造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5个以上文化产品品牌、3个以上文化活动品牌和2个以上文化企业品牌,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品牌体系。

(五)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整合优化现有资源,规划、引导、鼓励产业要素集聚,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分工,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打造以禹王古镇为龙头,集文化展示、法物流通、宗教书画、休闲娱乐于一体,祈福风调雨顺、实现一生安顺愿望的禹王文化产业园;以中华蟋蟀主题馆为载体,集蟋蟀养殖、交易、娱乐和蟋蟀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蟋蟀文化产业园和以好运枣圆为依托,集大枣文化研究、枣制品生产销售、度假养生于一体的中华大枣养生文化产业园,争取 2 个文化产业园列入市级示范园区(基地),1 个文化产业园列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六)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完善信息、资本、技术、产权、人才等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强文化中介和行业组织建设,理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人民群众的文 化消费意识。加快培育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消费市场,促 进文化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各项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层层落实责任,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科学发展水平、衡量科学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组织、宣传、编办、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统计、环保、规划、建设、旅游、体育、国资、经信、商务、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人民团体要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规定,探索、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政策。要根据财力逐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贴息贷款、项目补贴、奖励等形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用好 300 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 40 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金融业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开发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交易秩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县委、县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做好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成果认定工作,兑现有关奖励政策。

(三)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围绕七大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搞好项目策划包装,不断充实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推出一批吸引力强、特色鲜明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采取媒体推介、会展推介、组团招商、专题招商、外派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广开渠道、创新形式,全方位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宣传推介,广泛宣传我县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吸引大批品牌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到我县投资发展文化产业。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机制,加快制定文化产业人才战略规划。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企业家队伍,以及具有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品生产创作和服务领域。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库,完善选拔聘用机制,鼓励优秀文化产业人才脱颖而出。完善 人才管理机制,健全技术、管理、品牌等参与收益分配的具 体办法。

(五)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宣传部门和单位要把促进文 化产业振兴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 宣传中央和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阐释各项政策 措施,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成功经验和 做法,动员全社会凝聚力量,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发 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推广一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典型和思想解放、善于创新、勇立发展潮头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 营造振兴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关于奈曼旗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奈曼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____旗委常委 宣传部长 王宇

内容摘要

针对金融危机给奈曼旗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经济发展格局因优势资源开发布局的调整而发生必然性变化、实现进位争先目标难度加大的客观情况,奈曼本着错位竞争、突出特色的原则,利用奈曼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优先发展文化产业,是一条特色的错位竞争发展之路。论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奈曼旗亟待优先发展文化产业。主要从历史经验、奈曼旗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等方面加以论证。

第二部分对奈曼旗发展文化产业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认识、优化环境;二是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三是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结论处阐明发展文化产业是我们科学的理想选择。这个选择一定会带给我们丰厚的物质与精神回报。

关键词:奈曼旗 发展 文化产业 思考

引 言

奈曼旗是国家级贫困旗。近年来,旗委、政府把“创新奈曼,实现突破”作为一切工作的总要求,紧紧扭住生态建设这个根本,加速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取得了喜人成绩。202_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7亿元,财政收入实现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500元和3896元。但从目前全市争相发展的态势看,我旗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现实挑战。从区位优势上比较我们远不及科尔沁区、开发区、科左后旗,从农业自然条件上比较我们远不及科尔沁区、开鲁县和科左中旗,从优势矿产资源方面比较我们远不如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和库仑旗。随着兄弟旗县市区开发优势资源效益的彰显,经济增速不断加快,而我旗重点产业集群受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又相对较重,实现进位争先目标的难度也大为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树立扬长避短、错位竞争、突出特色的思想,在坚持原有思路不动摇的基础上,拓展新思路,寻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纵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文化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潮中,文化产业在我国逆势上扬,其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许多地区纷纷调整发展思路,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全面提高文化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认为,奈曼也应借鉴这一思路。

一、奈曼旗亟待优先发展文化产业

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奈曼正处于艰难的经济爬坡期。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正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日本从“军事立国”到“经济立国”,最终落实在“文化立国”,这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也是为应对经济发展问题而进行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韩国的文化契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痛定思痛的韩国人意识到,应该利用文化这一最具本土活力的产业改变其脆弱的外向型经济现状,文化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很快让韩国经济重新站立起来。

近年来,奈曼旗在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也有了较快进步,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文化阵线人才辈出,文化创作精品不断,群众文化如火如荼,被周边文化界誉为“奈曼文化现象”。但与先进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相比,与日益增长的文化市场需求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没能使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奈曼拥有大量可供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也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经济条件,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成为带动全旗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抢占先机,迅速着手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旗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对奈曼旗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目前,奈曼旗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各类民营、私营文化经营单位只有60多户,从业人员不足400人。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文化经营企业、商户少,组织化水平低,且规模小,产品及服务档次低,文化附加值低,缺少具有突出特色的文化品牌,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又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奈曼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较为薄弱,但这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产业在奈曼的可塑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认识、优化环境

一是抢抓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契机,在全旗范围内开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学习讨论,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势氛围。二是把文化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产业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各单位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三是成立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协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全旗文化产业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制定《奈曼旗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五是组建文化产业专业招商团,用引进工业项目的方法指导文化产业项目落实。六是着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 科学的数据和决策的依据。七是发挥文化稽查部门的监督执法职能,对各类文化产品进行检查,确保文化产品的先进性。

(二)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有较强战略性、针对性、创新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规划是奈曼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盘点,摸清家底,对全旗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注重本地特色,聘请专业团队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奈曼在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上应重点培育契丹民族与蒙古族风情文化、中华麦饭石文化、怪柳生态文化、大漠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形成文化旅游业、节庆会展业、文化娱乐业、大漠版画及工艺美术业等主导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我们要作为重中之重来优先发展。奈曼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文化旅游资源,有陈国公主墓、清代王府,章古台元代佛塔、经缘寺、青龙山青龙寺、土城子古城和燕长城、诺恩吉雅故乡等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有青龙山洼、中华麦饭石原产地、大漠驼铃、沙漠怪柳、沙海水库、湿地草原、人工防护林带等自然景观资源,有沙地西瓜、蒙古野果、万亩杏林等田园体验基地,把这些资源与旅游观光、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名优特产开发等结合起来,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势必会为奈曼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一要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库,努力培养一支爱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队伍。政府和文化等部门要教育和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树立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带头领办创办文化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二要采取招考、高薪聘用、客座兼职等方式,引进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文化科技创新人才。三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加强有利于引进人才的硬件设施环境和留住人才的“软”环境建设,做到把高水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要烘托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评选“诺恩吉雅文化奖”、“ 诺恩吉雅文化新人奖”、“文化产业特殊贡献奖”,举办各种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吸引各类文化产业人才汇集奈曼、创业奈曼。

(四)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行之有效的产业推动措施,既可以整合资源形成优势,又可以突出特色形成品牌,还可以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目前我们已经设立文化产业投资服务机构——奈曼旗文化产业办公室,印制了《奈曼旗文化产业招商指南》,规划拟订了文化产业项目17个,其中重点项目7个。

1、中华麦饭石城公共平台建设项目

奈曼是“中华麦饭石”原产地。该项目利用 “中华麦饭石”这一奇石资源,突出保健功能和科学生活理念, 着力提升麦饭石品牌的文化价值,塑造充满生命活力与品牌魅力的特色城市。项目计划 总投资1亿元。主要包括中华麦饭石城概念品牌打造、中华麦饭石博物馆、石雕艺术培训实践基地、加工示范区、文化餐饮区、创意区等,力求形成麦饭石文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怪柳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

奈曼的沙漠怪柳造型奇特。其唯一性和魅力不亚于西部胡杨。项目规划面积5万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设计有沙漠怪柳研究中心、版画村、摄影采风园、影视外景基地、探趣城、怪柳造型设计体验区、作家园、沙燕乐园等,使之成为奈曼特有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打造一个具有现代气息、地方特色、塞外风情的文化休闲度假场所。

3、奈曼大漠版画创作及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为奈曼大漠版画艺术创作、品牌打造、开拓市场、最终走向产业化发展而搭建的平台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主要用于版画创作培训基地、沙海水乡版画采风区、沙漠怪柳版画村、大漠驼铃采风创作园、大漠版画草根俱乐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确立奈曼大漠版画的地位,推进大漠版画产业化进程,实现“南有观澜,北有奈曼”的目标。

4、孟家段生态文化及契丹文化旅游区拓建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建设和完善孟家段景区的基础设施。主要有孟家段水库鸟类博览馆、鸟类生态主题酒店、沙漠迪斯尼乐园、全鱼宴餐饮街区、那达慕会馆、龙化州契丹古风园等,建成后将成为展现科尔沁草原水草合一的特色景观,传承蒙古族风情 和辽代契丹文化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5、中国蒙古酒文化产业园

该项目以铁骑王蒙古大营为依托,占地面积400亩,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园区以蒙古族特色建筑为主体,建设包括蒙古酒文化会展中心、蒙古酒品牌创意研发中心、蒙古风情文化体验区(包括民俗展示厅、民间艺术馆、哈萨尔、敖包祭奠堂、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体验区)、蒙古酒生产加工工艺观光区四大功能区,打造集蒙古酒生产及工艺观光、休闲度假和感受沙漠生态、体验蒙古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6、柏盛田园古趣创意园

该项目拟投资9977万元,在柏盛园度假村原有设施基础上重点拓建原始石器生活部落(包括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活场景的模拟、原始人类使用器物复原、仿古房屋建设、服装制作、石器打磨)、双山子岩刻区、辽观山烽火古城观光区(包括烽火古城、喇嘛洞、辽代军马圈遗址)、田园生活创意体验区(包括杏林观光体验、艺术采风、杏趣坊、钓鱼台、自主烤鱼吧、果蔬自采)四个功能区,供游人进行原始生活、古代军事及田园生活实景体验,可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需求。

7、兴隆沼沙地森林生态文化主题公园

该项目以亚洲最大的沙漠人工森林——兴隆沼林海为依托,总建设面积70.05万亩,计划总投资1.8亿元,分游乐区、生态教育体验区、狩猎区和野营区等旅游景区。借助生态公园返璞归真的乡 土气息和取径通幽的天然氧吧环境,打造集参观考察、商务会议、休闲康乐和生态体验的生态文化主题公园。

以上项目均已通过上级宣传部门审议,并被纳入自治区202_年文化产业项目库。今后要采取多方争取上级专项扶持和项目融资、招商等形式,力促项目尽快落实。

综上所述,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就会更加充分地彰显。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发展文化产业是我们科学的理想选择。相信这个选择一定会带给我们丰厚的物质与精神回报。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2_年10月15日。

2、叶超、刘宝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分析》,新华网青海频道202_年5月30日稿。

3、李宇红 白庆祥,《文化创意经典案例教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2_年4月版。

4、清华大学李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和探索

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