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工作汇报起草的五要五忌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17-859374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4 00:10: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工作汇报起草的五要五忌

摘要: 工作汇报通常是指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因上级要求或工作开展需要,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向上级机关或其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所用的文稿。这种文稿起草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汇报者的领导工作能力,而且直观反映出一...工作汇报通常是指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因上级要求或工作开展需要,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向上级机关或其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所用的文稿。这种文稿起草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汇报者的领导工作能力,而且直观反映出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工作成效,关系到能否赢得上级领导或机关对有关工作的认可和支持。由于其格式比较灵活,实际工作中领导人普遍比较重视这类文稿,起草要求也比较高。既强调文字简短、篇幅短小,又要求尽量全面反映情况;既要求突出重点,又要求周到得体。如何写好工作汇报?从笔者的工作实践来看,关键点在于以下“五要五忌”。

一要扣紧主题要求,切忌节外生枝。大凡上级领导到所属单位调查研究或检查指导工作时,事前都会先打个招呼,提出所要听取汇报的内容或情况,有时还会提出比较具体明确的要求,比如听取什么内容、听取多长时间、采取什么形式、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在多大范围内进行汇报等。这些,就是起草的主题要求,起草者动笔前必须详细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同时,对于上级领导机关或近期工作中的热点、亮点、难点、疑点或焦点问题,也要了然于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事先打听一下听取汇报的领导机关以往和近期最关注的是什么、当前在抓的是什么、经常强调的是什么,进而把握其关注点和“兴奋”点,弄清他们“最想听什么”这个基本问题。这样,所写的材料才能和上级的相关要求“对上号”,符合他们的“胃口”,确保文稿起草质量,少走或不走弯路,并保障工作汇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何为重点?一般来说,凡是经济社会生活中能够反映事物发展本质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典型事例、重要举措、观点主张、工作思路、措施办法、关键环节、突出问题、经验教训等,都可列为重点。通常情况下,上级领导到一

个地方、系统或单位去,多是检查了解某项工作或某方面情况,而且往往是与他们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密切相关的;即使是全面性的调查研究,也会有所侧重,不会强求面面俱到。所以应当根据领导人的身份特点来确定汇报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上级领导机关核心层的主要领导,就应当全面汇报本地区或本系统、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最近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及下阶段打算;如果是分管领导,就应当在简要介绍面上情况后,集中汇报与该领导分工密切相关的工作。一般讲,对实施时间较长、取得成绩较突出的工作,重点要讲取得的成效、做法和经验;对各地都下力抓并且都取得明显成效的工作,就重点介绍抓这项工作的总体做法和特点就可以了;对刚刚安排的一些工作,主要汇报一下思路和部署打算情况;对上级特别关心、本地也的确抓出了成效的工作,则要以经验体会的形式将深层次的思考体现出来;对有些在本地还未完全铺开或没有做好的工作,则要实事求是地交待和分析未能开展的原因及主客观因素。

三要展示特色特点,切忌人云亦云。特色就是有别于他人的工作特点,也就是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任何一项工作,哪怕是级级部署的任务,体现在不同地方、部门和单位,其特点和成效也都是不尽相同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总结、发现和归纳。特色特点可以体现在成绩上,可以体现在思路做法上,也可以体现在一些特殊困难问题上。因此,要立足实际,着眼特色,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并占有资料,把最具个性和自身工作特点的成效做法、经验体会等充分总结提炼出来,并尽量写实、写好、写到位,以加深听取汇报者的印象,给人以思考、借鉴、启迪,引起相应重视。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之上的。毛泽东同志有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实际上就是针对汇报讲话时尽戴“高帽子”的人说的。因此起草人员日常就要十分注重对情况的了解和各种资料的掌握,起草前还要对相关情况资料进行核实,否则汇报稿就摆脱不了人云亦云的俗套,汇报的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

四是要高度提炼概括,切忌简单罗列。起草汇报材料离不开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但又绝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砌和罗列,而是一个集情况材料搜集、研究、分析、总结和理论升华的过程,也就是要体现思想性。汇报材料的思想性,又主要蕴含在材料、事例、情况和阐述的道理之中。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怎样汇报工作时曾说过:“汇报工作是要适当发议论的。”他还进一步精辟地指出:“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人的头脑是加工厂,没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产生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毋庸讳言,这里的“发议论”和“经过加工”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材料的解释、分析、综合、提炼,更清晰、更系统、全面地说明情况,从而让他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并从事实背后找出本质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如此,汇报工作才能言简意赅,具有说服力。五是要讲究结构层次,切忌冗长芜杂。汇报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要汇报或具体或全面的进展情况、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以及请求事项等,既要体现总体情况,又要有具体实例;既要有宏观思想,又要有微观措施;既要有明晰思路,又要有典型做法。因此一定要注重用事实和事例说话,并且要把话说得中肯、朴实、诚恳、谦逊、得体,最好追求平和、实在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而不能言之无物、夸大其词或夸夸其谈,更不能用假话、空话和大话、套话去应付了事。同时,在起草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筹划好文稿的结构,既考虑到整个汇报的主线和逻辑关系,又将一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予以凸显出来。这样才能既保证工作汇报详略得当,便于控制和节约时间。另外,汇报材料主要是说给人听的,这就要求汇报语言要简明、实在、客观、翔实,不能老是干巴巴的,就几个观点、“几根筋”,而要做到有血有肉。该用事例、数字说话时就要用事例、数字说话,该量化的就要量化,该归纳的就要归纳,该概括的就要概括。这样才能保持结构

井然有序,避免冗长芜杂。

第二篇:家访的五“要”五“忌”

家访的五“要”五“忌”

家访是家校合作育人、统一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否适时、科学地进行家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经历和对家访工作的研究,浅谈一下家访时机的把握和家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家访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访氛围。

班主任要舍得感情投资,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是源源不断的,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为家访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争取给每位学生送去关爱与温暖,让每位学生乐意接受家访,甚至欢迎家访。

二、家访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不是与他交流的适当时间。班主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意安排家访时间,应考虑到家长的客观实际。家访前就应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家访。家访最好是在家长的休息时间内,并且一定要通过学生事先约好家访的时间,不搞突然袭击。这样家长会认为教师是真诚的,从而主动、认真的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认真教育好孩子。

另外,家访时,切忌在公共场合下向其家长讲其子女的缺点。否则,家长会表现出极不合作的态度,令老师无台阶可下,彼此弄僵关系,问题就难解决了。试想,谁希望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教训呢?所以,家访时要讲究时间和地点。

三、家访要注意讲究语言艺术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一切教育应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在家访时要出言谨慎,原则上是实事求是,以表扬为主,关爱为本。交流中要多讲学生的闪光点,多讲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上进的话。切不要告状式地贬低学生,甚至责骂学生,使他们的自尊心、进取心受到伤害。对学生的弱点、缺点要尽量委婉,客观地指出来,让学生有改正错误、发挥优点的余地。五年级新生入学不久,我发现班上一名叫马欣的学生上课不守纪律,作业经常不做。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觉得他脑瓜机敏,别人答不出的问题,他却能一语道破。而且,他动手能力强,绘画颇有才气。“孺子可教”,他的问题主要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安排了一次家访。当晚,我拿着他的图画本上了门。谈话一开始,我就充分肯定了马欣的优点,并拿出他的作品给家长看。家长虽然嘴上谦虚着,但看得出很开心,尤其是妈妈,眼角眉梢都透着喜气。谈话的气氛融洽了,我顺势提出塑造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家长痛快地表示,一定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作业。后来,马欣很快纠正了自己的缺点。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可见,家访时讲究语言艺术,可以使班主任拉近同家长的距离,赢得家长的依赖和配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家访时班主任要学会倾听。

多数班主任在约见家长时,说很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这样的谈话,其效果可想而知。班主任家访要讲究一个“诚”字。教师一旦来到学生的家里,应该立即转换角色,不要把自己在学校里学生面前的威严带到学生家里来。换个方式,班主任作个听众,结果又如何呢?刘明是五年级的一名男生。他成绩优秀,品质良好,一直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一段时间以来他变得郁郁寡欢,上课老走神。我首先找他本人谈话,了解到其父近来母经常吵架。我得知此情,觉得有必要跟其家长谈谈。家访时我向刘明爸爸简单介绍了刘明近来的反常表现,然后以询问的眼光等等他的回答。他是一个坦诚的人,承认夫妻不睦的情形,并表示今后注意维护家庭团结。后来刘明上课专心了,并以成绩更加优异。倾听不仅可以营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也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可见家访有时多说不如少说,甚至做个听众也不错。

五、家访要引起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

现代社会竞争激励,有的家长往往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忽略对子女的教育。他们总是这样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有教师看管呢。更何况,我们不去挣钱,又哪来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呢?他们往往用这些借口推卸育子女的责任。有一年,我班上有一个叫刘和的男生,他上课无心听讲,又不交作业,常缺课上游戏厅。去家访时才了解到:他的父母到异地做生意,他由奶奶来看管。我找到他父亲说:“你们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孩子,但现在不管孩子,将来孩子坏习惯养成了,那时有了钱又有什么用呢?”后来那家长回到本地工作,以便管教儿女。家长的合作使那学生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同时家访时还要注意避开五个误区

一、家访切忌走过场,计划周密记心上。家访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切忌走过场。一些班主任家访目的不明确,为家访而家访,像走马灯一样,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连家访十几位学生的家庭,每家不过十分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了解不清,学生在家里的情况,班主任也没有了解清,家访就匆匆结束了。这种“拜年式”家访,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为保证家访的实效性,每次家访的人数不要贪多,还应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分出个轻重缓急,还要根据学生的居住区域,来决定一次家访哪几家,但一定不要贪多,否则,会严重影响家访的效果。草率的家访,家长是不会满意的,把孩子交给这样的班主任管理,家长是不放心的。

二、保护亲子自尊心,谈话艺术最要紧。

更多的情况下,班主任是带着学生的“不足”去家访的,而家访的目的则是想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家访时,向家长传递的信息应该是积极的,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是不丢面子的。这样的家访,家长满意,学生也会更满意。因为,“庄稼总是看着别人的好,孩子总是看着自家的好”,这是绝大多数家长共同的心理倾向,他们都不想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否定性评价。这就需要班主任的信息传递具有艺术性,先把学生的优点向家长讲足讲全,再把不足用努力的方向提出来,请家长给予配合。这样做,家长会高兴地、充满信心地接受班主任的合理化建议,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在家长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积极主动地弥补不足,努力进步。从而,达到家访的应有目的。

三、精心备好家访课,胸有成竹不乱说。

做老师的都明白,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样,要想成功地进行家访,班主任也要备好“家访课”。家访的目的是什么?想收到什么效果?家长对自己的建议不理解怎么办?怎样交流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已失去信心又该怎样开导?诸如此类的问题,班主任家访前都要设计到,以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家访时,班主任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谈吐稳重。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据。要让家长听得心里高兴,口服心更服,大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要让家访在亲人挚友谈心对话般的温馨氛围中进行。这样的家访,无疑将与成功相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访谈模式去家访,从中可提育人方。

家访和上课一样,应力戒“注入式”、“满堂灌”。家访时,班主任要留给家长发表自己观点的充分余地,应像记者主持访谈节目那样,悉心聆听家长的育子观,并适时插话,给予补充,以完善家长的教育思想,优化其家教理念。这种让家长处于主体地位的家访,便于引发

家长的情感共鸣,使其更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家教建议,班主任也更能从中汲取家校合作育人的良方。

五、家访主旨勿偏离,无关话题切莫提。

家访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通过家访能密切师长之间的私人感情,建立起鱼水般的关系,熔铸成人世间最纯真、最久恒的友谊之一。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家长不喜欢班主任家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班主任的家访动机不纯。他们打着家访的幌子去见家长,不是因关心人家的孩子而来,而是是为了让家长帮其办私事。这样的班主任去家访,往往是让家长“闻访色变”,躲不及防。为保证家访的效果,班主任家访时一般都要让学生在场。如果家访时班主任一味地只谈自己的私事,学生也会顿生厌恶之感,班主任的为师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心中丧失殆尽。这种可怕的身教将遗患无穷,成为家访的一大悲哀,为人师者一定要戒之又戒。

总之,家访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成功的家访有利于促进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家庭教育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班主任要掌握家访艺术,充分发挥家访功能,力求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篇:起草文稿的“五要五不要”

我过去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大半生干的就一件事,码字。成千上万的汉字,如何组合、如何配置才能有用,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呢?我把自己30多年组合文字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也许对大家今后会有点用。

第一,要研究,不要写文章

好的文稿是研究出来的,不是做文章做出来的。写不出来、写不好的,肯定是因为没有想法,没有想法肯定是研究不够。我们的研究,不同于研究机构的研究,属于问题导向型、对策建议型、方案比选型研究。研究方式也不是事先列个课题,拉开架势写,很多情况下,研究是贯穿到一篇文稿从拉提纲到成稿的几十遍的反反复复的修改中的。

要研究,是因为责任重大。我们的研究成果直接体现为总书记的讲话、党中央的文件、全国人大批准的规划,成为党中央决策、国家意志、政府工作重点。如果新词很多,口号很响,空话套话满满,但看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干,这样的文稿,就不是好文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反复研究的结果,不是为了写文章写出来的。

202_年第4季度到202_年,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金融风险上升。“四降一升”,关键点在哪里?反复研究讨论,大家最后认为是价格,是工业品价格连续50多个月的下跌,带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价格为什么跌,是需求不足,还是产能过剩?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是需求侧问题,还是供给侧问题。当时,钢铁、煤炭价格连续两年下降,但全社会表观消费量却在减少,供求规律为什么失效了?原因不是基建投资规模小、增长速度慢等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钢铁、煤炭的产能产量达到了物理性峰值。

所以,“四降一升”是现象,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深刻根源是僵尸企业不能及时出清这类要素配置的扭曲。这种情况下,刺激需求,增发货币,加大投资,不仅边际效益递减,而且会加剧产能过剩和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告诉大家要干正确的事,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2_年10月价格稳住了,第4季度增长也稳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1998年以来一直奉行的扩大需求政策的颠覆性变革,是宏观调控的方向性改变。治大国如烹小鲜。没有深入的研究思考和比选,是不敢提出这种颠覆性思路的。

第二,要思考,不要浅尝辄止

对任何问题,都要深入思考,刨根问底,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像剥洋葱一样,由表及里,一层层剥,找出最终的病根。这样形成的看法,肯定是独特的。

大家都知道北京患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交通拥堵、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房价过高。有的认为是外地人来的太多,千方百计控制人口,但为什么越控制人越多呢?人是跟着就业岗位走的,农业社会人跟着耕地走,工业社会人跟着功能走,功能来了,就业岗位来了,人就来了。既要建设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总部基地、工业基地、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交通枢纽、航运中心,又要成为文化体育中心、教育医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所有功能集于一城,就堵不住人口的蜂拥而入、房价的蒸蒸日上,也难免拥挤不堪的交通、频频光临的雾霾。北京的城市病,病根是功能太多,功能走了,人才能走。治疗城市病,必须动外科手术,疏解北京功能。疏解到哪里去呢?重点是天津、河北,这就有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才有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

第三,要创新,不要人云亦云

创新是起草文稿的灵魂。解决中国特有的发展难题,既不能全盘照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经济学,必须敢想,敢于突破理论的、体制的条条框框,有创新性思维,超前性意识。

起草十八届三中全会时,起草组工作班子的领导就要求大家创新,在哪些方面创新呢?作为改革文件,必须在基础性制度上创新。中国40年的改革,一直是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产权制度或所有制改革,二是市场化改革。最后,反复研究讨论,把过去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这种创新,其意义不亚于当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年虽然提出了这一改革方向,但没有定义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基本点上留下了尾巴。改为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告诉全党全社会,虽然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共同规律我们必须遵守。

再如,套用西方的基尼系数来衡量我国的区域差距就是正确的吗?这能成为政策方向吗?经济理论需要抽象,可以抽象掉东部地区和青藏高原的海拔,但制定经济政策如果也抽象掉这种海拔,就会犯历史性错误。区域协调发展,绝不是要缩小青藏高原的GDP差距。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级,生态极其重要,若为了缩小差距、增加GDP而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对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将是釜底抽薪式的毁灭性破坏。基于这样的创新性、超前性思维,我们在202_年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各地区应该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发展。随后,又提出了空间均衡、空间发展、空间结构、空间规划、空间治理、生态产品、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一系列概念,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要坚持,不要轻言妥协

真理是坚持下来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应该是文稿起草者的职业准则。对各方面意见,有些不得不妥协;有些能坚持就坚持,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坚持下来的内容,往往最亮眼的、最有用的。

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我们提出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约束性指标,尽管有关方面一直不同意,但我们一直坚持,并请当时的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事先向国务院领导小范围汇报一次,这样国务院领导事先有了思想准备。第二天国务院全体会讨论时,有关方面刚要提出不同意见,就被国务院领导挡回去了。事后看,二氧化硫和COD减排10%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就看你是不是真干。十八大报告对生态环境形势的判断说得很重的,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当时有的领导认为说过了,但我们坚持不改。十八大一结束,北京就遭遇了严重雾霾,后来大家说,幸亏没有改。

当年提出主体功能区时,国家发改委内部就有不同意见,我们坚持下来了。在中央研究“十一五”规划建议时,工作班子激烈争辩,说服了大家,坚持了下来。后来起草组讨论时,有的地方领导不同意,说限制开发就是限制发展,当时两位部级领导坚持了没有改。

十六大提出到202_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十七大仍有这个目标。起草十八大报告时,觉得这个目标实现不了,建议删除,但没有被采纳。三年后,在起草十八届五中全会时,仍建议删除,被采纳了,改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九大报告也没有再提这一目标。我们现在的发展水平,说再过三年就基本实现工业化,可能吗?中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220种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产品质量居世界第一有多少啊?哪个是你原创的,拥有自己技术的企业有多少,产业链上别人离不开的技术有吗?别人一断货,就休克了,好意思说基本实现工业化了吗?工业化是质与量的统一,有规模没质量,不能说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工业化也不能仅看工业,还要看农业,我们的农业还是小农的、传统的,离工业化国家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第五,要动手,不要捉刀代笔

自1989年进入政府部门后,我的职务在变,从主任科员升到副部,但有一条没有变,就是坚持自己动手、自己动笔、自己动脑(电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抠。中央财办就是这样一种工作方式,领导班子成员都是亲自动手,官越大,写的越多。

1.要动手,是要把握文稿之魂。各个部分可以分工负责、写出初稿,但好的文稿,要求主持者按照统一的想法统稿修改,这样才能有贯穿全篇的思想,一以贯之的逻辑。

2.要动手,是职责所在。起草文稿也是一种权力,是对决策的影响力。手中这只笔,重如泰山,自己不动笔,就意味着放弃了权力,更是一种失职。

3.要动手,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大脑要用,文笔要练。不动脑,就出不了好主意;不动手,就练不出好文笔。没有好主意、好文笔,就跟不上时代,随时会被时代“调整”掉。

4.要动手,是因为把起草文稿当作事业。这样,就能写出乐趣、写出快乐、写出人生价值。

我给大家说这些,不是让大家从事这个职业。码字其实是很苦的,一旦上了车,很难下来,所谓的乐也是不过是苦中求乐。再次祝贺大家、祝福大家!谢谢。

第四篇:话题作文五忌

话题作文五忌

试题作文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写话题作文有五忌:

一、忌复制话题。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二、忌穿靴戴帽。

近年来,话题作文对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某些习作者由于领悟能力不够,想象、创新能力欠缺,同样会把原来提供的话题变成僵化呆板、穿靴戴帽的病文章。例如:近年一次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作时,某考生居然写了这样的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一位同学说:‘因为圆的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然后,这位习作者又归结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以上这段文字,根本没有理解原话题的丰富的内涵,仅仅是摘引了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习作仍然走在缺少想象力、缺乏创新思维的老路上。

三、忌转移话题。

一位考生,他的“心灵悟语”一文开头是这样的:“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乏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可是后面他又接着写道:“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象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初中真是12年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达到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有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这篇习作,开头谈的是“爱”,后面写的却是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难”与“苦”,明显属于“转移

话题”。“心灵悟语”,可“悟”的话题有许多,“爱”心可以去“悟”,“人生”也可以“悟”,但每一篇“悟”只应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如果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谁知道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四、忌文意散漫。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五、忌缺少创新。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为降低,内容更加宽泛,而且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形式非常自由。正由于话题作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彻底松绑,学生可以极大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可是,由于旧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作文中仍有不少八股味。写记叙文只会一味赞“心灵美”,编造虚假题材;也有写“悲壮美”的,以损害父母身体健康为代价编造所谓“车祸”换来“我追求的品格——坚韧”、“战胜脆弱”的作文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由于以前作文命题的欠缺,造成虚假、编造的作文已越来越此路不通了。)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作文中写出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极有创意、大胆想象的科幻故事等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尽力追求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

第五篇:评价学生“五忌”

评价学生是大学问,因为学生在客观上具有复杂性、可变性,在主观上具有伪装性、掩饰性,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气候和小环境的影响。对老师来说,要正确评价学生,必须注意以下“五忌”:一忌以貌取人面对一个学生,特别是初次面对,老师往往会在心理上对其外部特征、外在表现产生一种带有感情成分的看法,进而对其总体素质产生一种感性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很容易形成定势,在日后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影响对此学生的评价。客观地讲,从一个学生的初次表现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内在素质,但毕竟是肤浅的。要真正地识别一个学生,不仅要观其行,听其言,而且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至于学生的容貌和仪表等外部特征,则与学生的内在素质“风马牛不相及”。以第一印象评价学生,很容易产生误区,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慎始”,不要凭初步印象就急于下结论,只有正确地对待第一印象,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考察,才能形成比较全面的、正确的评价。二忌一叶障目在教学中,时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平时表现很好,老师信任、褒奖有加,但因其偶尔一两次过错,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便一落千丈:反之,一个学生平时一贯表现较差,但偶然做了一件好事,立刻便得老师刮目相看。这种一好遮百丑、一丑压百好的评价方式都是不全面、不积极的,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看面前的一叶,更要看远处的森林,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正确处理一时一事与一贯表现的关系,掌握好评价学生的基本尺度,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忌求全责备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大部分老师也百分之百地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在具体到评价学生时,有些老师便忘了这句“古训”,变得用理想化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总是叹息学生这方面不中,那方面也不行,以至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等到学生在别的老师手里一个个成为良材时,才认识到学生这方面也中,那方面也行。一个学生的长处与短处总是相关联的,往往优点的另一方面就是缺点。有的学生本份老实,非常听话,上课从不违犯纪律,也往往有对班集体不关心,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的毛病;有的学生天资聪颖,接受新知识比较快,可往往学习不用功,容易骄傲自满,导致成绩不稳。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看主流,通过全面的分析,给他一个恰当的评价,以其长处抑其短处。四忌成见羁绊成见是一种很不好的东西,掺进评价学生里面,带着有色眼镜评价学生,更是害人不浅。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老师依成见评价学生造成的后果:老师对学生形成成见,对学生来说,比判刑还厉害。当然,这说的是否定性的成见,肯定性的成见带来的后果恰恰相反。对学生否定性的成见多了,会使学生产生悲观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肯定性成见多了,会使学生滋生骄傲情绪,不利于他的进步与提高。两种情况的危害都不可等闲视之。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决不能以老师的好恶去下结论,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多看积极面,以防形成成见。五忌感情用事人是情感动物,有感情才是人,但“情”不能乱施,尤其是在评价学生时,感情因素排除的越干净越好。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感情丰富”的老师:有的学生是自己亲戚、朋友的孩子,对他便格外关心;有的学生的家长请了一顿客,送了一点礼,便关爱有加。除此之外,有的老师好感情用事:同样一件事,在自己情绪好时,即便差也是好,相反,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即便好也不好。可见,感情会干扰评价学生的公正性。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排除感情的干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工作汇报起草的五要五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