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青少年阅读作品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7-68847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1 20:38: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青少年阅读作品

中学生阅读作品

一、必读书目

初中一年级

《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男生贾里》 初中二年级

《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八十天环游地球》 初中三年级

《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

二、推荐书目

《唐诗三百首》/《我的大学》/《元曲选读》/《青年近卫军》/《鲁迅作品选》/《草叶集》/《斯巴达克斯》/《汤姆大伯的小屋》/《热爱生命》/《莎士比亚故事选》/《在人间》、《我的大学》/《好兵帅克》/《古丽雅的道路》/《苏菲的曰记》/《居里夫人传》/《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红岩》/《三毛作品选》/《十六岁的花季》/《汪洋中的一条船》/《放飞美国》/《大地的儿子》/《地球的红飘带》/《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由》/《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国散文鉴赏文库》/《罗兰小语》/《成长的疼痛》/《生命的留言》/《花季.· 雨季》/《寻找回来的世界》/《哈克贝利·劳历险记》/《童年》、《繁星 · 春水》/《家》/《平凡世界》/《宋词选》/《牛虻》/《绞刑下的报告》/《平凡的世界》

三、建议阅读书目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教父》马里奥·普佐《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破碎的四月》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美的历程》李泽厚《围城》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阿来《根》亚历克·黑尔《生命从明天开始》心曼 春曼 《活着》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牛虻》伏尼契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曹禺三毛《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 《小王子》《光线消失的井池》《猜火车》《出卖阳光》《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 《吹小号的天鹅》《地板下的小人》《快乐王子》《寻宝六人组合》《闯祸的快乐少年》 《想做好孩子》《愿望潘趣酒》《假话国历险记》。《老末儿的翻身秘籍》《瞧,这群俏丫头》 《巨人的城堡》 《爱因斯坦和他的大脑实验室》

田家炳初中语文组

第二篇:用好作品滋润青少年心田

用好作品滋润青少年心田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每当看到活动的成功举办,我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和快乐,仿佛重新回到了孩童时代。作为此项活动的主要发起人,我常常想起几年来此项活动的每时每刻,甚至每一个细节;常常想起每次活动中孩子们绽放出的天真笑容和不断在耳边回响的天籁之音……”回顾近年来“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民进济南市委会副主委、市青少年宫活动部副部长孙建军十分感慨。

由民进济南市委会、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文联、济南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自2010年4月在历城区实验小学启动,至今已经悄然满5周岁了。无论是在老城区小学狭窄拥挤的活动室,新城区声光电一体化的现代舞台,还是在城郊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露天操场,都留下了他们这些热心公益事业、愿意用好作品滋润孩子们心田的身影。活动组委会利用主办单位的人才和组织优势,以全新的姿态进入校园,先后组织济南作家、音乐家走进了23所学校开展活动,建立“作家、音乐家进校园示范基地”和“作家书架”、“作家书屋”15个,捐赠新出版书籍2万余册,为学校创作诗歌、散文、歌曲20件,集中指导学校排练文艺节目20次,举办全市性展演2次。用优秀的作品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为引领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活动经过民进济南市委会申报,被评为2012年“山东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

“身为民进会员就是要多奉献一点”

泉城济南是具有八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历史古城。“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历代文化名人层出不穷的真实写照。如今,身边的许多作家、音乐家秉承齐鲁遗风,孜孜不倦地继承和发扬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大部分优秀文艺作品获奖后因受众面狭窄,被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迫切需要当代文学艺术作品滋养的青少年儿童,囿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杰出的作家、音乐家所创作的好作品。给济南作家、音乐家和学校师生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让最新创作的文艺作品发挥应有的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成为摆在孙建军等民进会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0年春节前,3位民进会员黄明、孙建军和王海峰共同研究如何把文艺新作无偿奉献给学生的议题,几经商议定名为“好作品献给青少年――济南市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并制定了活动方案。活动经民进济南市委会与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文联协商,共同作为该活动的主办单位,济南市作家协会、济南市青少年宫具体承办。第一次参与讨论开展此项活动的几位民进会员也就自然成为了该活动的团队核心成员。几年来,民进济南市委会动员全会力量,精心打造,认真组织,使活动逐渐发展为济南民进知名的社会服务品牌。

“既然要做,就要持之以恒”

“作家音乐家进校园”作为一项普及高雅文化的纯公益性系列活动,对于活动的设计都遵循一条基本思路:将辅导学校师生排练新作品为主线,以主办单位的名义授予学校“济南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示范单位”;以作家、音乐家向学校捐赠出版新书新作、设立“作家书架”为切入点,动员作家、音乐家捐赠出版的新书新作,丰富学校的图书内容,培养学生爱读书、读新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组织协调主办、承办方领导和专家共同参与为主要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均邀请主办单位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济南作家、音乐家代表出席,给学校师生创造一个人文环境,让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名人、名家”就在他们身边,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学习,放飞希望;以著名作家登台诵读新作品以及青少年宫的青年艺术家和学校师生同台演出为平台,组织开展文艺联谊活动,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高艺术水平的同时,获得高雅艺术所带来的快乐,共度美好时光;注重把所有参与学校列为后续服务对象,培训和辅导学校的文艺社团不断提高水平,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慢慢地,热心参与的作家、音乐家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专业水平高、倾心青少年文艺教育、甘于奉献的作家、音乐家的骨干队伍。其中有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济南市作协主席刘玉民,济南军区专业作家、军旅诗人康桥,青年作家、济南市作协副主席王海峰,诗人、泰山文学奖获得者赵林云,文学博士、著名作家逄金一,诗人、济南市作协副秘书长陈忠,青年诗人雨兰等等。他们都是活跃在济南文坛、乐坛的代表性人物,不为名利所累,满怀对学校师生的一片真情和对文化公益活动的一份挚爱,对泉城济南美好未来的一份期待,尽其所能,热心于“作家音乐家进校园”这项毫无报酬的公益活动,这在当今社会实在难能可贵。同时,活动的持续开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都对进校园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多次莅临活动现场参与和指导。

“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突出特色、敢于创新,是“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受到学校师生欢迎的重要原因。生活在同一城市、甚至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作家、音乐家们,带着他们新出版的书籍和作品来到学校,来到同学们中间,给师生带来的那份惊喜和精神上的鼓舞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在学校选择方面,将活动重心向偏远地区、新成立的社区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小学倾斜,这些学校的孩子们对于文化活动有着更迫切的心理需求,而学校的师资水平、设施条件有限,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帮助。像济南锦苑学校是首批外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一,学生大都是企业职工的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学校负责人在活动开展的前期调研和座谈中说出了心里话:“这些年,我们学校基础薄弱,软硬件设施都不好,如果能来这么多的名人、名家,能带来许多好的书籍、好的作品,这是对我们一千多师生的莫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活动办成学校的文化节日,让所有师生参与其中,尽快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带动各项工作向高水平迈进。”在后来的准备工作中,该学校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全校师生积极准备,热情高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排练了三首配乐诗朗诵和一首童声合唱,并认真准备了科普展览、图书资料室、课堂教学等,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联谊活动中,学校将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并专门拍了一部作家、音乐家走进锦苑学校的专题片,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予以保存。在作品创作方面,抓住校歌创作是反映学校文化实力的“关键一招”,好的校歌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更称得上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孙建军积极组织协调,将创作思路与诗人、作家和学校老师进行反复商讨,词稿几经修改满意后再谱曲,校歌出炉后,他还亲自到学校找学生老师提出修改意见。目前,已经完成了由陈忠作词、孙建军作曲的济南市丁家小学校歌,集体作词、孙建军作曲的东方双语学校校歌,丁士彬作词、孙建军作曲的济南锦苑学校校歌,亓婷婷作词、孙建军作曲的西营镇中心学校校歌。

五年来,活动由最初的作家、音乐家进校园逐步衍生出许多符合各自学校特点的文化品牌活动,如建立“作家书屋”,举办文艺汇演,开展征文活动,创建诗意校园等等。活动组织者们的高尚情操也感染着济南民进其他会员,以民进济南市委会企业支部主任扈长全为代表的会内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为学校捐赠图书、体育器材,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生活用品,活动的开展呈现出品牌影响力大、取得实际效果好等诸多特色,逐渐成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作家音乐家乐于参与、学校师生非常喜爱、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品牌性活动。

加大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力度,持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发挥“市委会、专委会、基层组织、会员”四层联动机制推动力,这是民进济南市委会在社会服务工作上的指导思想。今后,民进济南市委会还将在“微公益”和培育新的社会服务品牌上多下功夫,努力将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与后备干部培养锻炼使用相结合,不断将此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第三篇:预防青少年犯罪作品设计说明

预防青少年犯罪作品设计说明

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家是避风的港湾、疲惫人生的栖息地。

家人,就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是我们每个人避风的港湾!家,更要有至亲至爱的人。一个你时刻都惦记的地方,一个里面住着你最在乎的人的地方。一个失去会伤心的地方,一个你倾注了心血和感情的地方。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目前公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美国犯罪社会学家戈夫指出,“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著名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纪伯伦也曾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因此,我们这幅“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警示墙招贴设计选取数幅母亲特写镜头形象为设计元素,采取由远到近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幅母亲深情呼唤的图画,很好的点名了主题。灰黑色主色调给人以严肃、深沉的感觉,象征着法律是铁面无私的,胆敢触犯,必将受到惩处,你的人生也将会是灰暗的。标题汉字选用暖色黄和红,使整幅作品简洁、醒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第四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申报指导手册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指南(2010版)

为使全市广大青少年和科技教师了解、掌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其作品申报的程序、步骤,特编写此《指南》,以供参考。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介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历史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它始于1982年。从1982年开始,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总局、体育总局、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开始是每两年一届,而后改为每年举办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共举行了10届。从1989年开始,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每两年举行一届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原名为“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共举办了6届。

随着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使新世纪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更能适应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以上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申报科技作品的需求。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已举办6届)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举办10届)”进行整合,届数相加,统一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于2002年举办了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8月将于广州举办第25届。

(二)创新大赛的竞赛内容和申报程序

1、申报对象:凡中、小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及幼儿园的学生和教师均可参与。

2、涉及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医药与健康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

3、申报内容:大赛申报内容分为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1)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主要是科学论文和创造发明、创新技术、工程设计;(2)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包括机器人单项竞技赛、FLL工程挑战赛、FVC工程竞赛、机器人足球赛和机器人创意设计;(3)科技教师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包含教师科学研究论文、科教教具改进及创新、工程研究项目等。展示活动包括:(1)优秀科技实践评选活动;(2)科技教师活动方案设计评选活动;(3)少儿科幻绘画(5—14岁)展评活动。

4、申报、推荐程序:首先由各学校向各县区科协或教育局申报作品,县区组织单位审核、评审后向市级推荐参赛作品;经过市级组织专家评审后,由市级推荐部分作品参加全省竞赛;经过省级竞赛的优胜者,推荐参加全国大赛;经过全国竞赛的优胜者,由全国大赛组委会推荐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或“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审执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注:创新大赛不接收个人申报,组织单位不得越级申报、推荐的作品)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申报

凡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需提交纸质材料和电子版。

(一)创新大赛的申报要求

1、申报书:必须是当年版本的。请登录玉溪科普网的资料下载专栏下载。

2、坚持“一个一“原则:即同一个学生或教师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作品;

3、坚持“三不跨“原则:即不跨学历段(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不得同时申报一个作品)、不跨地区、不跨学校(学生不得跨学校申报、在职指导教师也不得跨学校指导);;

4、除科技实践活动外,其余作品申报不允许超过3人,鼓励单人申报;指导教师也不允许超过3人;

5、作品研究、完成的时间不超过两年;

6、手写(签字)的地方除微机打印外还需手写签名;

7、除科幻绘画外,其余所有作品要求用文件袋独立包装,同时其间的各个单行申报材料不得合订在一起。所谓独立包装就是一个项目一个纸质文件袋,文件袋正面贴上申报表需要粘贴的一页(申报表上有注明),而且其间的各个单行申报材料(比如申报书、论文、查新报告、附件等材料)不得装订在一起;

8、要求对电子版图片进行压缩处理,单个文件材料不得超过

2.5M;

9、作品申报需提交作品申报清单(清单样表可与申报书一起下载);

10、所有作品需提交电子版。电子版文件的命名以标题内容为准,也就是文件标题是什么,给电子版取的文件名就是什么,而且一个作品对应一个独立的文件夹(文件夹内包含了所有该作品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对于学校来说,统一上报一个汇总的文件夹,取名为某某

县某某学校,文件夹内包含了所有该校单个作品的文件夹,另外还需要有一份作品清单;对于科协或教育部门来说,上报一个总的文件夹,取名为某某县,文件夹内包含了所有单个作品的文件夹,另外还需要有一份汇总的作品清单。

(二)创新大赛的纸质材料申报要求

1、学生、教师创新项目(发明和研究论文)提交:①作品申报书(如果是小学生竞赛项目作品,还需提交小学生技术发明报告或科学研究报告);②作品论文报告;③作品查新报告;④原始材料。(注:以上材料要求①②③一式三份,④一式一份)

2、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提交:①活动申报书;②活动总结报告;③原始材料。(注:材料份数同上)

3、教师论文、教师方案提交:①申报书;②论文、方案正文。(注:材料份数同上)

4、科幻绘画提交:绘画作品一张(尺寸为54×38cm,不符合此规格的绘画不得申报,否则无效);申报书一式二份(其中一份粘贴在作品背面左上角)

特别提醒:①请使用当年最新版的作品申报书进行申报。②请使用对应作品类别的申报书进行申报,不要混淆使用申报书。

第五篇:作品

何其芳、卞之琳和艾青四十年代的创作心态

李丹 200840101218 08汉本(2)班

“服务于抗战, 服从于抗战” 是四十年代文学中最响亮的口号, 不妨说, 它也是中国砚代作家当时所依存的“ 时代环境”。正是这一环境的历史合力,促使大批作家的创作题材由知识者向战争的新主角一一劳动者的世界移动, 其中的一部分作家甚至逾越出知识者最后一道心理屏障, 千脆从国统区进入解放区, 到那里去寻找理想化的世界。对这一发生在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的“ 集体性现象” , 台湾学者陈敬之认为是由于“ 若千年来国家始终处于危难震撼之中, 凡是热爱国家和关心政治的学人, 都难免和政洽发生关联。”①实际上, 当时大多数作家创作心态的转向并非都是出于“ 难免”。一九三六年, 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的三人合集《汉园集》出版。这部被认为“有成熟的晚唐之风“、“ 受新月影响但又大大超越了新月诗艺”②的诗集, 以它精心别致的形式和表现自我的缝络情思, 深深影响了一代读者。但就在两年之后,“ 汉园三诗人” 之一的卞之琳, 随何其芳、沙丁等朋友一起, 不辞长途之苦地考察了华北抗日前线晋察冀和延安两地。也正是出于对民族救亡战争的热情参与心理和“面对大众而写” 的创作动机, 卞之琳考察归来不久, 很快写出了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浅显直白的《慰劳信集》。他后来在《雕虫纪历自序》中说 “ 我写诗道路上的转折点也就开始表现在又是一年半写诗空白以后的一九三八年秋后的日子。“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在延安写了两首《慰劳信》, 一九三九年又在峨眉山写了十八首, 一九四!年结集在香港出版。其后十一年他再“ 没有写过一行诗”。有意思的是, 卞之琳虽然估计在延安被其朋友何其芳挽留, 最后还是去了西南联大。何其芳就不同了。按说, 他比卞之琳更富有诗人气质, 《脚步》和《欢乐》等早期诗作中沉嗜迷离的梦境和矜持敏撼哟柔肠, 与其是他同时代青年自伤迷茫的情怀, 倒不如说就是完整的何其芳自己。但他不象卞之琳那样,只是由于受到抗战的鼓动, 到根据地跑了一趟而已,而是直接从诗歌的梦幻中, 走到了空前酷烈的战争现实里面, 最后成了一位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袖夸奖的被认为是“ 改造得比较好的知识分子” 典型。何其芳为什么会做出与其秉性气质反差很大的人生选择呢# 本来, 他也可以象其他人那样跑到相对安静的大后方, 去继续营造他“ 画 梦” 般的艺术世界。可他偏偏选择了战争, 并由此择定了自己以后大半生的人生道路。这一事实曾使某些用“ 自由主义” 的思想标尺要求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史家为之困惑。

他们尤其不能理解中国知识者、中国现代作家基于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积极主动的政治选择,因此想当然地把包括鲁迅在内的中国作家的政治选择解释为误入迷途。他们不但弄错了因果关系, 而且也过分低估了这些作家的理性。没有什么力量能任意支配象鲁迅这样拥有超常成熟的智慧和独特社会历史眼光的思想家, 正如没有谁能迫使左拉为“ 德莱斐斯案件” 说出我“ 控诉” , 没有谁能操纵托尔斯泰伯爵向农奴制的俄国挑战一样。近代史上中国思想界的每一次分裂, 都推动了知识分子的一次政治选择, 从选择自己的理论立场, 到选择政治信仰及其人生道路。历史的严峻安排, 与知识者自身的使命感、厉史自动性相遇了因此, 这一选择更多是来自自觉意识的支持, 来自中国知识者与生俱来的社会思想攀础。不了解这一点, 也就不可能理解政治意识对作家创作心态及作品的渗透并非自初期“ 革命文学” 始, 也不只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特殊现象。最具有说服力的, 倒不一定是丁玲、胡也频、洪灵菲、叶紫等显而易见的例子, 而是何其芳、卞之琳和艾青这样既深受欧美思想文化熏染, 又不在左翼文学圈子中的所谓自由派作家创作上的重要转向, 是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从古都北京的校园和书斋、从上海亭子间走向延安这一“ 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现象“。拿中国知识者投向革命与俄国知识者逃离革命的思想行为比较, 在这里别有深味。在这个意义上, 何其芳、卞之琳们的创作心态, 就此也可以引伸为中国知识者一种相当独特的历史文化心态。

艾青进入根据地的行为方式则别具特色。抗战伊始, 他并没有马上响应热情的号召奔向革命圣地, 而是先从上海到杭州、金华、武汉、桂林, 然后又从偏居一隅的湖南新宁辗转到了重庆, 在陷入战火的中国兜了一大圈, 直至一九四一年一月。对于杭战, 艾青的态度十分明确, 当他听到有人指责杭战诗是“八股” 时禁不住申辩说: “ 我只要指明, 诗人能忠实于自己的时代是应该的。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 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真实的记录。抗战在今天的中国, 在今天的世界, 都是最大的事件, 不论诗人对这事件的态度如何假如诗人尚有感官的话, 他总不能隐瞒这事件之触目惊心的存 在。”③于是, 一种行为上的悖论现象出现了 诗人渴望加入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去,但他又对是否进入酷烈的现实迟疑不决(他想成为这场正义战争中一名不惜慷慨赴死的战士, 但他又试图将这种参与限定在诗人的角色范围内。他当时曾对人剖露心迹, 他只想“ 自由写作”④)。但现实却将这种知识分子式天真的幻想击得粉碎, 在重庆,生活的无着尚可隐忍, 可特务的跟踪骚扰则使他有一种无处存身的悲凉感。恰在这时, 周恩来找他谈过一次话, 并慷慨相赠一千元盘缠,⑤ 艾青于是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去延安。卞之琳的实地考察、何其芳的热情投奔和艾青的终于转移,显示出三人个性气质上的差异, 然而在潜意识里, 中国现代知识者的“ 寻找归属情结” , 又使他们以不同的行为方式殊途同归。这一大结局意义上的相似性, 决定了他们颇为相似的文学命运。

何其芳和艾青到延安的最初日子还是颇有诗意的,紧张的战争环境以难得的宽容接纳了他们。何其芳和卞之琳一到延安, 就彼周扬热情引荐给了毛泽东。何其芳显然受到了富有惑染力的鼓励, ,过更为毛译东伟人般的个−性魅力所折服, 这种出目内心的敬慕之情, 一直保持到他去世前.(1977年)写下的《毛泽东之歌》中。艾青到延安后, 与毛泽东有更沫一层的个人关系。自己是诗人、同时对诗人也特别感兴趣的毛泽东, 多次邀艾青去他窑洞对谈。正是出于对领袖信任的感激之情, 艾青写成了他到延安后的第一支颂歌《毛泽东》。

诗人的歌颂是真心的。联系他以前忧郁悲愤的一贯风格, 我们又不免暗暗惊讶诗人这种“ 情不自禁“ 的心态变化。出于对根据地的同一种心情, 何其芳在45年和46年间写下了诸多在延安传颂一时的诗篇, 这些诗集后结集为《夜歌》.后更名为《夜歌和白天的歌》。诗人热情歌颂了为中华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志士, 称他们是“ 特种样式的人, 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 并表示“ 我要起来, 到工人们中间去“.(《夜歌》三)。他不仅写了相当一部分赞关革命根据地生活的诗, 如《快乐的人们》、《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 而且还写下了一部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诗章, 如《夜歌》五首和《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但是, 这种快乐单纯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他们就与“ 历史的严峻安排” 相遇了 他们必须在政治与艺术、集团利益与个人利益、战士角色与诗人角色之间做出明确选择。同时也就意味着, 他们只能在五四以来知识 分子文学传统.包括人格方面与政治化的农民世界之间择二取一。换言之, 唯有抛却知识者的精神生活, 才可能与新的政治环境真正融合。这一包括了根据地所有作家的又一次政治选择, 揭示出抗战诗坛上一个带有规律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抗战改变了一切, 更改变了诗人们的人生路向。革命所预示的前途是那么灿烂, 而时代却又如此残酷所有的一切都催你向前进步, 不进步便只有被淘汰。战争的法则高千一切准则, 它从本民族根本利益中抽象而出的具体目的是如此悲枪和激动人心, 而它具体的操作又象“

一、二一起步走”般排山倒海的军令一样严肃和不容置疑。在这一巨大历史惯性的推动之下, 与之合拍的新的文学原则怎么能不具有“ 历史的合理性” 呢? 当史特沫莱说到“丁玲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人“ 的时候, 她事实上是在谈论一大批中国现代作家的共同性格。在这一“ 共同性格“ 背后, 显然有着深刻的中国现代历史条件方面的根据。

今天, 无论运用怎样的智慧和想象力, 人们都无法估量中国知识者当时所承受的现代历史的压力了。比较可靠的倒是一些尚可找到的历史资料。丁玲当时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辟出一个栏目, 先后刊出的文章有她本人的《三八节有感》、王实味的《野百合花》、罗烽和萧军的《太阳里也有黑暗》、艾青的《了解作家, 尊重作家》, 连一向温和泊言的何其芳, 也令人吃惊地写出了一批讽刺诗。对艾青到延安后的生活逻辑稍加推演, 我们发现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心理逆反现象。按说, 领导层对他个人不可谓不“ 尊重” , 可他为什么这时候要发出“ 尊重作家”的吁请呢 前者曾与他多次朋友式平等地对谈, 但他何以却又要求“ 了解作家”呢 显然, 艾青来延安前那个“想自由写作” 的念头又活跃起来了, 并且感到了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痛苦。他根据战地记者、作家罗丹的讲述, 创作了歌烦八路军骑兵英勇战斗的长篇叙事诗《亏里钻、。尽管诗人态度十分真诚 但由于他并不熟悉战争生活, 尤其不熟悉八路军战士, 作品因此给人一种“ 军旅生活知识分子化“ 的印象。艾青后来又以很大的热情, 去接触边区的工农兵。他兴致勃勃到了延安南区的昊家枣园去访问劳动英雄吴满有, 并很快用通俗化的叙事诗形式写出了长诗《吴满有》。后来, 他又专程去吴家枣园, 一句一句念给农民听这首诗, 句子明白简短, 内容实实在在。在念给双民听时, 艾青特别注意农民的表情, 以观察池们接受的程度, 并作为修改时的依据。创作态度可谓虔诚之至。然而, 由于艺术上过于浅淡, 与分行的通俗故事无 异, 连艾青也承认是失败之作⑥。艾青毕竟不同于本来就靠演绎民歌来写诗的李季, 他深厚的法国象征诗歌和油画修养, 天生的知识分子气质,以及早就定型的一整套诗歌话语, 强行移植到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劳模形象上, 只会产生一种类似喜剧的效果。写作是作家自我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他可以接受生活的贫困, 但却无法接受“ 写不下去” 这个痛苦现实。可以想象, 再没有什么能让艾青如此对自己失望的了。所以, 循此逻辑他发出“ 了解作家, 尊重作家“ 的热切吁请, 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问题的奥妙正在这儿 你想通过笔服务于一个伟大时代, 但你最终又发现, 这管笔并未真正握在你个人手中。这显然不是智慧的苦恼, 而是切实感受中的满怀真诚、却又徒劳无益的精神上的深刻沮丧。何其芳这时写下的一些讽刺诗, 与其说是“ 讽刺“ , 还不如说是“牢骚”。以1942年4月3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三首诗中的一些诗句为例 年青的同志们 我们一起走到野外去吧, /走到辽远的没有人迹的地方,/把我自己投在草地上, /我象回到了我最宽大、最会抚慰人的母亲的怀抱里, 她不说一句话, 只是让我在她怀抱里痛哭一场。一直到完全洗净了我心里的一切繁琐、重压和苦闷⑦。

这首诗让人恍然又回到了“ 画梦录” 那种梦幻般的情景中, 所不同的是, 这里多了一些难言的苦涩和切实的感受。无处哭诉与无人“ 抚慰” , 其中实在有一些令人诧异的心理内容。联系何其芳初到根据地时仿佛喷涌而出的明快激扬的诗情, 不难看出根据地诗歌在诗风转变过程中多层次和多侧面的面貌来。在政治与艺术很难合一的年代里, 何其芳必然要面临一种痛苦的内在矛盾。一个作家的成熟或成就可以以他内心矛盾的程度来衡量, 但关键要看他能否有勇气迎接而不是回避这一尖锐矛盾。在这样的年代, 不矛盾几乎是不真实和不现实的。然而,遗憾的是, 何其芳在这一巨大的时代矛盾面前退却了。42年5月以后, 他衔命去重庆组织文艺工作,负责向国统区文艺界宣传和阐释《讲话》, 同时也搁下了诗笔。对这一段经历, 何其芳后来交代得比较含糊,虽然毕竟是一种向读者的“ 交代” “在42年春天以后, 我就没有再写诗了。有许多比写诗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从一些具体间题与具体工作中学习理论, 检讨与改造自己。“⑧ 一旦从梦幻的天空落到现实当中, 生存便有了某种“ 安全感” , 但作为诗人的那些无拘无束、自由飞扬的人生幻想随之也烟消云散, 不复存在了。这一现象留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卞之琳的情况有些特殊。他没有留在延安, 而是选择了西南联大。自然, 也就不会有42年5 月那场严厉的批判运动后“ 改造自己” 的任务了。但你总感觉“ 慰劳信集” 就象马克斯· 韦伯的那个超自然的“ 克里斯玛” , 一直笼罩着卞之琳。克里斯玛一词最早出现在《新约·哥林多后书》中, 原指因蒙受神恩而被赋予的天赋。马克斯· 韦伯则全面延伸、扩大了“ 克里斯玛” 的涵义, 既用它来指具有神圣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非凡体格特质或精神特质, 也用它米指一切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对立的被认为是超自然的神圣特质后者是常规化的或制度化的克里斯玛、实际上我们知道, 神圣的克里斯玛特质并不是神授的, 而是被社会赋予的, 是由于社会中的追随者都相信他们的权威人物具有神授能力, 所以克里斯玛这个人物才会具有一呼百应的神盗钊萝召力。在卞之琳 “‘克里斯玛” 等于《慰劳信集》中用卜璧些抗战人物的集体化身。进一步说, ‘已也就等于“杭战高于一切” 这个主题, 等于创造了这一神圣主题的领袖人物身上的神圣特质。在《雕虫纪历训酬己中, 卞 之琳说“ 当时流行过的‘慰劳’ 一词, 实标上等于我们今日的‘致敬”他接着说年11 月, 还在延安客居的时候, 响应号召写慰劳信。没有人怀疑晋察冀和延安两地的实在踏勘, 给这位严谨的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及他对创造了那个伟大时代的普通氏众和伟大人们的虔敬之情。这个思想前提并没有错。麻烦在于, 诗人的

创作完全被捆绑狂这一丽捉上, 以致他的作品完全成了对前者实买在在的演绎。

在你放射出一颗子弹以后, 你看得见的, 如果你回过头来, 胡子动起来, 老人们笑了, 酒窝深起来,孩子们笑了, 牙齿亮起来, 妇女们笑了。一《前方的神枪手》

凭心而论, 这汀诗与当时大量的“ 图解诗” 比较, 写得并不差, 但它无疑又带着抗战诗某些“ 流行” 的特征。从中,我们再看不到诗人早期诗作《古镇的梦》、《断章》和引日儿夜退思》那种独具的艺术魅力,也不会被其中所洋溢的忧郁的诗意深深触动了。由于诗人, 从年以后始终在创作中保持着那种“ 慰芳信“式“ 致傲” 的姿势他再浅有写出一首超出早期 创作水平的诗作米事实上可以说, “ 独具魅力的诗人“ 卞之琳, 从1938年起就不复存在了。这是何其芳在二十四岁时写下的一句话, 未想,已不幸成了何本人后半生文学创作的预言, 并且也是对何其芳同代许多作家的预言。参考文献:

① 陈敬之 《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台北成文出版杜有限公司印行, 1980年版。

② 唐提:《卞之琳印象》, 香港《诗双月刊》1990 年第一卷第五期。③⑤ 艾青 《诗与时代》, 载《诗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④⑥ 杨匡汉、杨匡满 《艾青传记》, 第137、162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⑦ 引自郭华伦《中共史论》第四册, 第408——409 页。⑧ 何其芳 《还乡杂记· 后记》

青少年阅读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