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对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与发展状况提出对家用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物流0802孙德超2008010267
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中,窥测家用汽车市场的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千万辆汽车诞生,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世界前三位,也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跨上了一个高台阶,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做大了,但是并没做 强,这是摆在汽车行业面前巨大的压力,做大并不等于做强,但做不大就谈不上做强!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最多品牌新车年
各家车企八仙过海,通过整合合资品牌、采购国际品牌,在不断推出品质恰到好处适合市场需求的自主产品后,推出有自身大型汽车集团底蕴的品牌,即将成为现实。2009年国产乘用车共推出新车型221种,新车型中自主品牌超过一半达到120种,长安汽车2009年上市的自主品牌轿车和微车新车型超过20种,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也分别有5款、13款和8款新车型面世。不过大多是改型、改款车型,全新车型不到50款,畅销车型不过十几种。而今年消费者将迎来更丰富的选择,国产乘用车还将有百种以上车型登市。其中,几款重量级新车可能打破现有的销售格局,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比亚迪汽车将推出L3、I6、G6、S6、M6等5款新车。曾家喻户晓的赛欧,如今是全新的、自主研发的雪佛兰新赛欧,价格下探至5万元区间,其喊出的“全民理想家轿”口号,势必将在经济型轿车中,掀起一片波澜。以及荣威350、瑞麒G6、长丰欧酷曼、别克英朗、东风标致408等重磅车型,也都来势汹汹。另外,面对日渐庞大的SUV市场,国产奥迪Q5与大众途欢双双加入战团,必将使得SUV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三级市场发展年
销量的增长促就了各个品牌的经销商的网络扩张,而车市的爆长更刺激了厂家进一步扩张网络的速度,这使得更多厂商把眼光放在了二、三线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汽车消费刚刚启动。正是对中国二级汽车市场潜力的大量挖掘,成就了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在各地的二级车市里,很多自主品牌销售占据了大多数,正是凭借这个优势,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占据了“半壁江山”。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二、三线市场庞大的消费能力,中国的自主品牌车型不会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据有关门市部统计,受国家1.6L购臵税优惠、汽车下乡的政策影响,2009年二、三线城市成为汽车增长的主要市场。2009年1月-9月,二、三线城市销售分别增长41%和51%,一线城市销售增长了34%;从增长贡献度看,2009年1月-9月,二、三线城市销售增长贡献度分别为40%和34%,一线城市销售增长贡献度为26%,自主品牌无论从品质、外观、维修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正在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首选目标。
三、加价提车年
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购臵税优惠减半后,赶在年底买车的客户骤增,很多企业采取了拼命加班的措施,由于汽车的周转库存少,从09年2月到12月一直是产量决定销量的现状没有改变,但经销商在年底不但把畅销车的库存全销完,还把在途车也卖了出去。经销商不再左右求索而苦恼,全部是一边倒的加价提车,赶产是2010年尹始中国汽车产业的最壮观场面。
四、零部件发展年
2009年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低迷。但在产业政策调整的推动,中国汽车业发生了爆发式增长,许多整车厂产能不足、零部件供应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由于整车厂在早些时候减少了配套订单,导致各级供应商大幅削减产能,而突如其来的销量大增,使得供应商来不及在短时间内恢复才削去的产能,从而造成供应链紧张,直接影响了整车厂的产能恢复。在这种市场波动起伏的情况下,车企可能会加速对供应链资源的抢占,并导致
供应商大幅度扩张产能。
五、信贷消费提速年
2010年汽车信贷扶持政策即将出台,各大汽车企业集团与众多金融机构都准备组建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汽车金融信贷业务有两大服务对象,从两个方面都有拉动作用。一是面向汽车经销商,汽车金融公司向经销商们提供发展业务的贷款,这能促进经销商网点覆盖更多的区域、城市,从而带来实际销量的提高;二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融资服务,年青一代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种消费方式,特别是80后的新一代消费者。80后对信贷消费和金融服务都不陌生,他们也更愿意进行信贷购车的尝试,这一人群的数量也相当可观。在城市中的“80后”买车比例比去年成倍增长,这部分强烈追求现代生活的,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人,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关爱有加,以至出钱帮他们拥有汽车。使没买车的“70后”或“60后”也会产生心理压力,纷纷加入了买车大军,乘用车正在快速成为中等以上收入阶层的生活必需品。
六、车企兼并重组年
2009世界汽车业格局变迁使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迎来了良机,各大国际汽车企业纷纷通过裁员、破产重组、并购等方式来应对危机,而中国汽车业成为危机中的一匹黑马,积极地走出去参与海外并购,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水平与自身品牌形象。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轿车,北汽集团购买了萨博的三个整车平台和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几乎所有的厂家都已经意识到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平庸还是超越,腾飞还是原地踏步,决定着中国汽车业的未来。民族产业的复兴一直是我们的追求,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指出,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的目标,在2009年已有所突破。广汽与长丰,长安与哈飞、昌河先后破题。尤其是新长安集团的重组可谓2009中国汽车界的一件轰动事件。
2010年,在中央重组政策“大棒”推动之下,必定仍有重组案落地。最有可能的是北汽和福汽的重组,一汽和华晨的重组。据悉,北汽控股已经在2009年完成了收购福建戴姆勒40%股权的谈判,同时,重组东南汽车的项目也在紧张谈判。同样,其间涉及的北汽、福汽、东南与三菱、戴姆勒的复杂关系也都将在2010年见分晓。而来自另一个角度的分析表示,2010年,北汽将借重组东南以对峙广汽;而北汽内部又早已将争夺“第四大汽车集团”作为重要任务。可以想见,谁是第“四大”将是今年最精彩的汽车业大戏。
七、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并没有具备明显优势的技术方向,所以国家有关部委在选择具体的新能源汽车道路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对各种可行的技术都予以一定的支持,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对于整个新能源的发展,国家还缺乏一个周密、细致的规划。并且,我们在新能源关键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还不够。如第二代太阳能技术是无晶硅的薄膜技术,我们目前主要是引进,一些关键部件我们还不能制造,电动汽车的电池问题也还有待突破。另外,新能源汽车成本普遍较高,市场应用环节基础薄弱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研发与市场推广。
各种因素对国内汽车行业和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
1、国际金融危机并未收尾,其对国际汽车行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影响,或者说对国内汽车行业影响不大。汽车市场不但没受影响,反而做大了。
2、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国外汽车行业加剧了汽车制造商兼并重组,甚至面临破
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市场营销都在发生着重大的调整和变化,而国内汽车行业、制造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仅有新长安集团的重组为行业所关注。
3、汽车市场由于出乎意料的好,各方面都有一个调整和变化,唯独汽车营销没有大的变化,仅有汽车销售集团在发展,在调整,意味着国内汽车营销正在以不变应万变(国际汽车市场
营销正在改变)。从金融危机以后市场发展角度看,对国内汽车营销非常不利。
4、09年汽车市场政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政策市场的特征非常明显,制造商和经销商都在忙于应对汽车销售的快速提高,而没有精力研究、探讨、实施汽车营销的创新发展。意味着本来就落后于国际汽车营销水平的局面,仍然得不到提高和发展。
5、各项促销政策、拉动政策非常明显,唯独没有促进提高营销水平的政策出台,如《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修改意见迟迟未能出台,将丧失最好的出台时 机,同时从政策法规上,对2010年汽车营销也失去促进作用,值得关注的是,更没有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将成为更加突出的矛 盾。
6、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汽车产销总量上,在我们已经暂列世界第一的位臵上,在乘用车或轿车市场的火爆上,而忽视了另外一个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 题,即国家几万亿投资下去以后,商用车市场的状况究竟如何?会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影响如何?有关促进商用车发展的政策未提及!
7、目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国内通货膨胀问题,关键不在于通货膨胀现象,适度的通货膨胀会推动经济发展,关键在于社会各界对通货膨胀预期敏感,一些社会现象已经比较明显,09年四季度汽车狂热购买现象,其中也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因素。
8、由于汽车销售、消费市场的高速发展,市场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也越来越成熟,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和变化,对车市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趋势、消费偏好仍有难以预料的状况发生。
市场细分程度是衡量一个汽车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也是汽车企业制定品牌、车型战略的基础条件。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汽车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差异化,也带来了市场的极度细分。
“没有哪个国家的消费者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汽车市场像中国这样,极度多元化、极度细分。”广州车展期间,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对国内汽车市场的独特性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比如,从产品来源和派系看,与欧洲消费者偏好本地车,北美市场美系、日系车占主导不同,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包容度极高,欧系、美系、日系、韩系,几乎世界所有国家的汽车品牌和产品,在中国都有生存空间。从车型类别看,无论是新近发布的奥迪q7、凯迪拉克凯雷德等上百万身价的豪华车,还是、吉利等两三万元的入门级车,在中国都有市场。而从车型年代看,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同步车型争相引入中国;而另一边,20年前的桑塔纳、捷达以及稍晚一点的夏利,依然在上半年的轿车品牌销量排行榜前五名中,牢牢占据着三个席位。
市场极度细分,给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过去,一家企业拥有一两款有竞争力的主打车型,就可以支撑起大部分产能。如今,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同一细分市场车型的扎堆竞争,大大削减了这种一枝独秀的可能性。要想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在多个细分市场上“全面开花”。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差异化战略,应对市场细分,并不是将众多新老产品排列在一起那么简单。虽然,新产品上市后老产品暂不退市已经被市场所接受。但是,在同一品牌下,新老产品同台竞技,还是会对品牌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容易给消费者的品牌识别带来
干扰。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价格定位,以平衡新老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避免1+1<2的情况出现,同样考验着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有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有的用户对质量、安全性能、操控性能比较讲究,有的用户对耗油量非常重视、还有的用户对售后服务、维修的方便程度以及乘坐的舒适度更感兴趣等等。企业想在该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深入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从而才能判断出市场动向和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最佳的决策。
我认为家用轿车市场细分可以从家庭组成和收入水平予以划分。按照家庭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新婚期(年轻夫妻,没有孩子)、满巢期(年轻夫妻,有未独立子女)、空巢期(身边没有孩子的老年夫妻)。收入水平分为:高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这样就形成了9(3*3)个不同的细分市场。
A类市场:思想前卫,经济上没有负担,通常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轿车需求很大,购买力强。此类客户价值观念新潮,有较强的个性,对汽车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方面有较高要求,喜欢体验驾驶的乐趣,并且在意服务质量。中高档汽车是其选择的标准。
B类市场:此类成熟期富有的家庭,家用轿车的利用率高,需求大,购买力强,是家用轿车市场的中流砥柱。该市场非常看重家用轿车的质量、安全,同时注重品牌,关心轿车是否符合他们的社会地位。
C类市场:手头宽裕并有时间来享受生活,但精力不足。需要操控性能强、安全性极好、乘坐舒适的车。
D类市场:事业起步中,把汽车视为代步工具,注重实用性,喜欢自驾游,操作性好,维修服务到位,实用性强并且款式流行的车型是其选择的主调。
E类市场:家庭收入有结余,但购买昂贵物品会仔细衡量实用性与经济性,需要安全舒适,空间大,油耗低,售后好的家用轿车。
F类市场:生活轻松、压力较小,对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服务到位的家用轿车有一定需求。
G类市场:处于刚刚开始奋斗的阶段,对家用轿车有一定需求,但是经济实力欠缺,关注低端轿车市场的经济型小轿车,重视外观及实用性。
H类市场:家庭收入有限,并且负担较重,需要经济实用型轿车。
I类市场:收入有限,生活花销不多,出行机会减少,精力不足,对家用轿车的需求很少,近距离的代步工具即可。
种种迹象显示,政府主管部门、汽车厂商乃至消费者正在形成一股合力,促进家用轿车消费结构与节约型小康社会的特征趋于一致。在这场力推小型车的浪潮中,通用、福特、日产、本田、标致雪铁龙等合资企业均各安排有杀伤力的2至3款主力车型,奇瑞、吉利、华普、哈飞、长安等自主品牌也将分别推出1至3款新车型。一旦小型车市场“跑赢”整体车市大盘,将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在经济型轿车中,吸取A级车和A00级车双重优点的A0级轿车正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汽车厂商而言,A0级车的利润远不如B和C级别车,甚至还小于A级别车。不过,销量上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和总体利润,让谁也不敢忽视这一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
在年终的广州车展上,全国有50余家整车企业200余款车型到场,多款准备在2006年投放的全新车型则基本勾勒出来年中国车业的产品分布态势。但细看即将上市的车型可以发现,A0级轿车所占比重最大,各大厂商展出和宣传重点都不约而同地放在这些车型身上。如果车展只是表象的话,各大汽车企业明年的生产计划则更有说服力:长安福特重庆工厂投产新嘉年华;上海通用的雪佛兰LOVA,和目前推出的AVEO、景程、赛欧SEDAN、赛欧SRV以及别克凯越三款变型车,构成庞大的小型车阵;上汽通用五菱将继续在微车上深耕;广州本田将全面改进新飞度三厢CITY,以图扭转三厢飞度的下滑等等。粗略统计,明年全
国16家厂商可能推出超过25款小型车,而这些车型中A0级车几乎占了一半。种种迹象表明,A0级轿车蓄势待发,新的竞争一触即发。
这其中,即将上市的ACCENT和LOVA最引人注目,他们外观设计成熟而富有个性,内部空间宽敞,动力强劲性能稳定,彻底改写了国内传统经济型车车型老化、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的形象。而ACCENT的CVVT发动机,在保持强劲动力的同时,使得ACCENT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都达到了最优化。这正代表了节约型小康社会家庭轿车的发展潮流。信息管理学院
物流0802
孙德超
第二篇:针对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的状况
针对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的状况,提出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一、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汽车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市场结构也逐渐变得更为复杂,2008年以来,尤其是2009年,我国受金融危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汽车销售先是负增长,后来是超预期高速增长,特别是针对购置税的不同,车型销售结构也大不相同;在微观方面,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对汽车影响很大:汽车销售价格、燃油价格、路桥费用、停车费用等;同时,其他因素,包括替代品影响:公共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等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需求产生抑制作用。
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出行越来越重视,汽车价格下降,同时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卫星城的不断发展,受房市价格不断攀升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对住宅的地理位置只能趋向于城近郊,受交通状况的影响,进一步刺激了购车。汽车需求量逐渐放大,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家庭购买车的比例越来越高,私车消费已经成为主流,特别是三线城市具备汽车购买能力的群体快速扩大,增长速度高于一线、二线城市水平。销售服务网络向三线城市延伸,因为三线城市汽车使用成本比一线、二线城市更具优势,从而使三线城市成长为重要的汽车市场。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差别依然很大,人均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城市交通状况虽大有改观,但还难尽如人意,加之政策的制约,轿车市场扩展也有很大的压力,导致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总的来说,汽车市场仍处在成长变化期,市场预测变得更为困难完成由公务车绝对主导向家用车主导的转变,家用车以新购为主,增购、换购为辅,因此,市场仍在发育期。汽车市场潜在空间很大,汽车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经济的稳固快速增长和流通领域的繁荣为汽车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表现为较长期旺盛的汽车消费市场需求
二、汽车市场细分
(一)根据品牌偏好不同:
(1)喜欢国产车的消费者:奇瑞、东风、解放、红旗、中华、长城、吉利
(2)喜欢进口车的消费者:保时捷、路特斯、金鹏、布加迪、法拉利、劳斯莱斯、玛莎拉蒂、兰博基尼
二)根据生活方式不同:
(1)传统型:此类消费者喜欢朴实无华、皮实耐用的汽车,如:捷达、伊兰特
(2)新潮型:此类消费者追求速度极限,时尚又个性,喜欢的车有速腾、荣威500
(3)节俭型:此类消费者追求价格最低,适合的车有吉利、广丰
(4)严肃型:此类消费者务实沉稳,严肃干练,偏好的车有明锐、卡罗拉
(5)奢华型:此类消费者追求进口品牌车,享受优越感,喜购宝马、奔驰
12240308韩笑
第三篇:我国汽车市场系需求和发展状况及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财管101 许蔚超 020410110
我国汽车市场系需求和发展状况及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一.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国汽车市场自2002年以来经过十年的高速增长,年增长率都基本维持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到了2009年中国已经是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1、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
2003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44万辆和439万辆,同比增长率为35.2%和34.2%,这是继加入WTO以来,国内汽车工业连续第二年实现高速增长,但大并不代表强,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左右,而我国却不到3%。
随着这两年汽车市场的火爆,不少汽车企业纷纷扩产。研究表明,各种类型的车加在一起的生产能力到2007年将达到1400万辆。产能过剩必将导致竞争加剧和利润下降。
由于汽车价格的大幅下降,国内长期被压抑的消费潜能得到了集中释放,这是2002年和2003年汽车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但随着这部分需求的释放,国内汽车需求将按照正常的趋势来发展。而、现在已经出现的情况是:从今年1至4月对13家汽车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统计表明,成品存货大幅上升。截至4月末,成品存货总值142.1亿元,上升27.9%,库存的增加迫使企业采用降价策略。
2.中国汽车市场面临许多挑战
当年,入世后最担心的汽车工业不仅经受住了考验,如今已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说,汽车行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但是,虽然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面对动态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1)、自主创新不足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缺乏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除奇瑞、吉利等极少数外,很少有自主的品牌。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处。
(2)、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在经历了5年的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汽车企业却发现,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二.中国汽车市场的市场细分
家用轿车市场细分安收入水平予以划分:高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A类市场:此类成熟期富有的家庭,家用轿车的利用率高,需求大,购买力强,是家用轿车市场的中流砥柱。该市场非常看重家用轿车的质量、安全,同时注重品牌,关心轿车是否符合他们的社会地位。
B类市场:事业起步中,把汽车视为代步工具,注重实用性,喜欢自驾游,操作性好,维修服务到位,实用性强并且款式流行的车型是其选择的主调。或生活轻松、压力较小,对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服务到位的家用轿车有一定需求。
C类市场:家庭收入有限,并且负担较重,需要经济实用型轿车。
四.大众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大众汽车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在中国轿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2005年,在中国共生产572.000 辆大众和奥迪品牌的轿车,同时还销售Skoda、本特利和兰博基尼等大众汽车集团品牌的进口轿车。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拥有两家轿车合资企业。1984 年,上海大众汽车开始它辉煌的历史篇章,1990 年又在长春签署了一汽大众成立合资企业的协议。
2002年初,随着POLO的投产,大众汽车在中国又建立了一座里程碑: 作为第一家汽车制造商,上海大众汽车同时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其全球首发的一款新车型,也以此引领着中国汽车工业向着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2003 年1月,大众汽车上海变速器合资企业建立投产,2004 年又建立了一家生产零部件的合资企业,并正在组建两家生产最先进发动机的合资企业。
2004年5月,大众汽车已着重致力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建立发展,并且由六人组成的董事会来领导,其任务是建立和开展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所有企业的各项业务。
2005年11月,最新的帕萨特领驭也已投放市场。大众汽车在中国所遵循的服务质量高标准是与全球大众汽车服务标准相同。
2005年,大众汽车共拥有大约1000家经销和维修服务合作伙伴。因此,在中国的销售网点最为密集,也最直接地为客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中国已经成为大众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从此前的动力总成战略到全新的电动车战略,大众在中国不仅希望传统车销量继续独领风骚,更希望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能源上拔得头筹。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大众汽车集团将以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亮相。租下了整个E5展馆,以9326平方米展台面积位居所有汽车集团之首,携旗下九大品牌中的六个在华销售品牌——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以及保时捷品牌,在同一展馆展出。
六.大众旗下品牌举例
1.Polo
(1)汽车历史
1975年3月,第一代Polo在德国诞生了。
第二代Polo于1981年8月推出,二代Polo的外形做了一些修改,后部车身线条被设计的更加简介动感,后备箱更加陡直,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大内部空间,提高整车的实用性。
在1994年8月的巴黎车展上,大众公司终于在19年后又推出了第三代Polo与此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发展趋势——小型轿车将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安全、内部空间也将越来越宽敞。
2002年大众推出了第四代Polo,2009年日内瓦国际车展上,第五代POLO精彩亮相。
(2)经销网络策略
1、明确网络建设思想,定义网络成员应具备的功能
网络建设的主要思想:培育、完善、发展。
网络成员应具备的功能,也即四位一体的真正含义,上海大众根据自身特点,参照国际汽车行业对网络成员功能的界定方法,应明确为:“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与二手车销售”的四位一体概念。
2、衡量营销网络成功与否的指标
(1)网络成员数量分布和功能结构是否合理
(2)网络成员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是否规范
(3)网络成员的硬件形象是否领先
(4)网络成员的赢利能力是否合理
(5)针对网络成员所开展的各类培训是否有效
3、营销网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1)完善网络部署
(2)规范网络管理
2.宝来
(1)产品定位
现代时尚性能优异,操控自如,动力强劲先进配置,驾驶者之车.(2)宝来针对的消费者:
25-40岁,月收入8000元以上,男性为主
大中企业高级白领、中小企业主、自由职业者
家庭形态:2口之家、3口之家、单身
生活和事业处于上升期
(3)宝来竞争品牌分析
从性能和价格竞争来看,市场上的直接和间接竞争对手应包括: 帕萨特、丰田雅阁、风神蓝鸟、福美来、尼桑阳光等。
前二者,传统商务车的宣传基调,强调成功者该拥有的豪华、雅致和气派。风神蓝鸟试图走现代时尚E化的路线,但个性不清晰。新上市产品福美来将宝来作为直接的竞争对手,但宝来已抢占动力强劲、强调驾驶感受和乐趣的市场区隔,福美来将继续以日产汽车精致、质量等传统概念。
(4)产品推广
1.通过广告体现驾驶宝来的生活乐趣,呼应目标对象的价值观及心态,建立宝来与目标对象的情感连接和更深层的品牌偏好,争取成为阶段性成功人士的首选。
2.贴近目标消费者生活形态,创意表现应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及心理状态。
3.注意不要与传统意义上“已得到成功”相混淆,应表现积极向上并且不断取得阶段性成功。
4.摆脱片面强调青春的、丰富多彩的创意表现形式。
5.感性的表现方式应成为触动消费者心理层面的重要元素,幽默的力量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第四篇:我国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我国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社会化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中国汽车市场从一个竞争最不充分的市场变成了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消费者需求开始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市场中占有不败之地,市场需要细分。
在购置汽车时,有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有的用户对质量、安全性能、操控性能比较讲究,有的用户对耗油量比较重视,也有的用户对售后服务和维修的方便程度等感兴趣,企业想在汽车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深入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从而才能判断出市场动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最佳的决策,我认为汽车市场的细分可以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来划分,划分方案有以下几种。
一思想前卫,经济上没有负担,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这类群体对汽车的需求很大,购买力强,此类客户价值观念新潮,有较强的个性,对汽车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喜欢体验驾驶的乐趣,并在意服务质量,因此,中高档汽车是他们选择的标准。
二成熟期富有的家庭,家用轿车的利用率高,需求大,购买力强,这些客户看中家用轿车的质量、安全,同时注重品牌。
三手头宽裕并且有时间来享受生活,但精力不足,他们一般追求操控性能强,安全性能好,乘坐舒适的车。
四事业起步中,把汽车视为代步工具,注重实用性,他们看中维修服务,实用性,并且追求款式流行的车型。
五家庭收入有结余,但购买昂贵物品会仔细衡量和经济性,需要安全舒适、空间大、耗油低、售后好的家用汽车。
六生活轻松,压力较小,对质量可靠、安全舒适服务到位的家用汽车有一定需求。
七处于奋斗的阶段,对汽车有一定的需求,但经济实力欠缺,他们关注低端汽车市场的经济性汽车,重视外观和实用性。
八收入有限生活花销不多,出行机会少,精力不足,对家用汽车的需求少,这种群体对汽车没有需求。
九家庭收入有限,并且负担重的群体,他们追求较实用型的汽车。
第五篇:美国针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带给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消除贫困、缩小不利人群和主流社会的差距,乃至提升综合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1999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会议报告中就将“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作为早期教育部分的标题。这充分反映了 OECD 成员国已经意识到了在人生早期向幼儿提供教育资助的深远意义: 这是面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资,是为满足每个家庭更加广泛的经济及社会需要的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作为当今国际公认的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也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大意义。在 1994 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第一编明确规定:“到 2000 年,所有美国儿童都能够做好入学学习的准备”,明确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全美八大教育目标之首,足见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美国是一个分权制国家,教育基本上是州和地方的责任。二战后,随着美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竞争的加剧,以及教育在国家政治、经济中作用的增大,美国联邦政府改变了不插手教育事务的做法,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随着对学前教育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白宫于 1970 年和 1981 年两次做出决定,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迫切的需要之一,并先后在联邦一级通过了《儿童保育法》、《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法》、《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及《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等成文法来保障学前教育应有的地位及其发展,特别是通过上述立法明确规定并有效地保障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各项拨款,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美国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状况
从美国现实特点来看,联邦政府主要是通过立法拨款的刚性形式承担起对教育的投资责任。鉴于此,本文着重对美国近些年出台的几部主要的联邦学前教育成文法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状况予以介绍。
(一)《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1990 年,为促进各州和地方儿童保育服务的开展,特别是提高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早期看护与教育的关注程度,美国国会通过了《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依照该法规定,1996~2002 每个财政联邦政府应对该法授权的儿童保育服务提供10亿美元的拨款,获得拨款的机构要将其中不少于 4%的部分用于改进和提高儿童保育服务的质量,包括促进家长选择权的活动、为儿童及家长提供相关保育信息的服务等。
随着美国教育改革的开展,迫切需要对该法重新授权,因此国会在 2005 年提出了 《儿童保育法案》,拨款数额明显增加:联邦政府在该法授权的儿童保育方面的拨款2006 财政为 23 亿美元,是 CCDBG 中规定的2002 年拨款数额的 130%,此后每年增加 2 亿美元,2010 年该项拨款额要达到 31 亿美元。
(二)《早期学习机会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2000 年颁布的《早期学习机会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早期发展的义务性项目、服务和活动的有效性,提高父母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年幼儿童为入学做好准备等。该法批准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管理该拨款的使用,计划在 2001、2002、2003 财政的拨款分别是 7.5 亿美元、10 亿美元和 15 亿美元,并且在2004 和 2005 两个财政分别保证有 15 亿美元的拨款。资金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发展、加强义务性早期学习计划,帮助儿童的父母与照料者、儿童保育机构和教育者提高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三)《提前开始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美国有许多全国性的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项目,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1965 年开始实施的提前开始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还未达到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主要是 3~5 岁)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向其提供免费的、广泛的健康、教育、营养、社会和其他特定的服务,以使这些孩子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促进其入学准备。基于人们对该项目效果的高度认可,以及项目实施、扩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需要加以规范,1981 年出台了推动与规范该项目的《提前开始法》,此后多次对其修订和重新授权,至2005年又提出《入学准备法案》。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向有资格且被指定的提前开始部门提供经济援助,用于计划、指导、实施和评价提前开始项目。国会批准的提前开始项目拨款 1965 年为 9600 万美元,1981 年《提前开始法》规定联邦政府对提前开始项目的拨款为10.7 亿美元,以后随着多次修订和重新授权,拨款的额度也不断加大。依2003年修订案要求,2004~2008 年联邦政府应在每个财政保证对该项目有 68.7 亿美元的拨款。2005 年《入学准备法案》计划 2006 财政对该项目的拨款是 68.99亿美元,并保证 2007~2011 财政有如上数额的拨款,这比 1965 年增长 70 多倍。
(四)《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2002 年正式通过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是基于美国社会这样一种状况而制定的:即美国儿童阅读、数学、科学水平持续下降,K~12 年级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小布什政府更加意识到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发起全国范围内的教改大潮。在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方面,《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中新的“阅读优先”项目合并了原先分散在各种方案中的阅读计划,该法第 1002 条规定2002 财政拨款 9 亿美元用于“阅读优先”项目,即在 2001 财政 3 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6 亿美元,其目的在于帮助各州和学区在幼儿园至3 年级发展各种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阅读项目,从而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为促进学龄前儿童早期语言、文字、前阅读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该方面能力的发展,2002 年专门用于“早期阅读优先”项目的拨款为 7500 万美元,此后连续五年(2003~2007)联邦政府每年对这两个项目的拨款数额均与上述额度相当。而据美国众议院教育与劳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表明,2003 财政小布什签入“阅读优先”项目的实际资金比该法规定的还要多,达 10.75 亿美元,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帮助打破“贫困——不识字——贫困”的不良循环,NCLB 将早期儿童教育、成人识字或成人基础教育和家长教育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家庭识字项目,命名为“同一起跑线”。为开展这一项目,2002 财政授权拨款数额为 2.6
亿美元,在随后的五年内(2003 年—2007 年)每年各财政均保证有如上数额的财政拨款用于该项目。
此外,为提高幼儿园和小学阅读、数学、科学等教师的素质,促进阅读、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NCLB 为这些方面教师的培训和聘任提供了充裕的资金,2002 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资金为 3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 35%;2003 财政用于该方面的预算更是高达 40 亿美元。事实证明,有了充足的财政投入保障,使美国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数学、科学和语言教育质量的提高。
近几十年来,联邦一级专门针对或涉及学前教育的成文法律越来越多,如 1974 年《教育机会平等法》、1981 年《提前开始法》、1988年《家庭援助法》、1990 年《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1993 年 《全美儿童保护法》、1994 年 《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2000 年《早期学习机会法》、2002 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和2005 年《入学准备法案》等等。
如上文所述,美国联邦立法一般是拨款法,拨款问题是其法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随着学前教育立法的不断增多,针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就越来越大。在前文所述的四部成文法中,也都可见其具体体现。如以《提前开始法》为例,从 1965 年的9600 多万美元拨款,到 1981 年规定拨款 10.7 亿美元,以后随着多次修订和重新授权,2003 年修订案要求 2004~2008 年联邦政府在每个财政保证68.7 亿美元拨款,2005 年《入学准备法案》计划并保证 2006-2011 财政对该项目 68.99 亿美元的拨款,比 1965 年增长了 70 多倍。再如,《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是相当可观的,除了培训和聘任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外,仅“早期阅读优先”项目一项,在 2002 财政的投入就高达 7500 万美元; 该法规定,此后连续五年即2003 至 2007,联邦政府每年对该项目还要有与上述额度相当的拨款,专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前阅读能力的发展。而据美国众议院教育与劳工委员会的报告表明,近年联邦政府对该项目的实际拨款数额正在逐年递增。仅 2003 财政小布什签入“阅读优先”项目的实际资金达 10.75 亿美元。
几十年对学前教育问题的密切关注与持续不断增加的财政支持,足以看出美国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要作用和地位的高度重视及对其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中美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在遵循教育规律所形成的经验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一方面,美国有较长的立法历史,在立法方面有较多有价值的可借鉴之处,如通过立法保障投入,以保证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内容等意志的落实;在立法规定的国家财政投入中体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等。另一方面,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关立法以保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投入,从而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多方面的权利和利益需要保护,这些均亟待通过立法予以保证,并更好地确保国家发展学前教育意志的落实。因此,借鉴美国学前教育的立法经验,特别是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立法经验,对我们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0~6 岁的儿童多达 1.3 亿,是世界同龄儿童的五分之一。而我国学前教育经费长期以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 1.2~1.3%,这个比例是很低的,与 1.3 亿的学前儿童规模极不相称,从根本上难于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规模缩减,特别是学前教育质量在不少地区出现严重下降,“十五”期间相关发展目标没有实现,“十一五”期间仍有进
一步下滑的危险。这种状况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我国幼教经费的严重短缺不无关系,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缺乏基本的财力保障。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不仅是应该的、必须的,而且是迫切需要实现的。
“依法治教”是美国联邦政府保障对本国学前教育投入和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教育事业朝着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下,我国学前教育也开始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但主要是围绕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办园体制改革和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指导等方面展开的,如《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1987)、《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加强学前班工作的意见》《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1995)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年)等。但关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学前教育的投入,至今还没有明确而专门的法律规定。
我国比较集中以法律条款规定有关教育财政问题的是《教育法》,这是我国教育的一部根本大法,在第七章专门规定了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问题(第 53 条至 66 条),但却没有对学前教育投入的明确规定。我国的幼儿教育经费一直以来是包含在义务教育经费之中的,没有单独的预算,长期以来中央财政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相应地,各省、市、县也少有或没有学前教育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了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提出的预算建议,由于没有预算单列,所以很难在政府预算中得到反映,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学前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脱节,这在根本上使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财力保障,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法律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确定性、公开性的特点,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其预算单列和合理使用,既是美国经验对我们的启示,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实的迫切需求。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具有偏向城市,偏向教办园和少数机关园,扶强而不助弱的特点;财政投入的地域之间、幼儿园之间和幼儿之间严重不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从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基本分析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国家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儿童中的弱势群体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性的倾斜或保障,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弱势群体和正常儿童之间分配不公。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规范和引导,这种不均衡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它将影响一大批儿童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其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学习机会的获得将受到损害,进而导致这些儿童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低下。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国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导向与调控作用,在保证各地区、各主要方面基本财政供给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对中西部农村及其他贫困、欠发达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对处境不利的弱势儿童群体实施补偿性援助,保障贫困欠发达地区儿童和弱势儿童的基本的学习机会和受教育权利,充分体现政府的意志,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和健康发展。
淄博师专学前教育学院
宋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