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考研十一届四中全会的选择题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17-28057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1 19:25: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考研十一届四中全会的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

A.教育和预测作用B.引领和规范作用C.指引和教育作用D.引领和强制作用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A.人民当家作主B.依法治国C.法治与德治相结合D.党的领导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司法公正 B.司法独立 C.建立法治政府 D.依宪治国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A.依宪执政B.依宪治国C.建立法治政府 D.以人为本

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的生命线是()。A.民主B.自由C.公正D.人权

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B.科学立法C.依宪执政D.司法公正

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要实现()

A.民主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B.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C.民主立法、严格执法、透明司法、全民守法D.科学立法、透明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9.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抓住的关键是()

A.提高立法质量 B恪守以民为本.C.立法为民理念 D.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1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A.实施B.规范C.教育D.惩罚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除了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还要形成()

A.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B.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D.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

A.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B.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C.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D.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A.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B.党的领导就是社会主义法治

C.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D.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党的领导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除了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还要()

A.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B.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C.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D.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要()

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要()

A.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B.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C.借鉴和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D.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

A.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B.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理共同推进

C.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D.坚持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A.执行公开B.管理公开C.服务公开D.结果公开

1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

A.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B.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尽快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

D.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一、单选BCDDACABAA

二、多选1.ABCD2.ABCD3.ABCD4.AC5.ABCD6.ABCD7.ABD8 AC.9.ABCD10.ABD

第二篇:十一届四中全会教育部分内容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激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第三篇:贾庆林在十一届四中全会的报告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 民政协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贾庆林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的共同选择,也是 人民政协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常委会坚持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 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要求,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的学习培训和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胡锦涛同 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共同 思想政治基础。贾庆林说,我们把开展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实施情况总结检查 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意见》的贯彻实施对于加强和改 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巩固发展 “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配合、社会关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总结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创造活力和前 进动力,增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

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等深入开展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 民政协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协商议政。贾庆林说,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协商议政,反映了人民政协的明确定位,彰显了人民 政协的独特优势。常委会把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统筹各民主党 派、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采取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大会发言、委员提案等方式,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集中议政建言,取得积极成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 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十二五”规划制定深入讨论,提交相关提案和大会发言650多件。会 后围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 体制改革等16个重要专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形成一批重要意见建议。召开专

题议政性 常委会议和“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专题协商会,报送了《全国政协党组关于编 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若干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推动科学决策的成 功实践,也是广泛动员、凝聚强大合力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积极帮助党和政府排忧解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 民政协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帮助党和政府排忧解难。

贾庆林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理念,鼓励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 层、深入群众,办利民惠民之事、献富民安民之策。围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和配套政策等重点民生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提出的完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和体 制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共享,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强 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维护农民工、残疾人、退休职工和国企改制职工合法权益等意见 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组织界别委员考察边境地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把开展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三下乡”活动与推动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相结合,帮助群众脱贫 致富。贾庆林说,面对西南严重旱灾和部分省区洪涝灾害、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 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紧急行动,全力以赴投身抗灾救 灾斗争,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扶危济困、守望相助的感人乐章。

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 民政协围绕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贾庆林说,我们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组织广大政协委员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 神,深刻认识西藏工作和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深刻认识深 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贾庆林说,我们抓住“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深入民族地区边远乡村和贫困农牧户调查研

研究,提出加快推进连片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深入实施富民固边战略等重要建议,为完善民族地区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围绕民族工作领 域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进城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民族地区法官和检察官队伍 短缺问题专题调研,积极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宗教院校教育和宗教 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论证,对《宗教事务条例》实施五年来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提出完善条例配套规章、健全执法主体和执法机制等重要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

切实加强团结联谊工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 民政协围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切实加强团结联谊工作。贾庆林说,我们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扩大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 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交往。积极组织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考察团等活动,帮助港澳委员 知情明政、履行职责。高度重视发挥港澳委员在香港、澳门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110周年庆典,参加香港友好协进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举办的 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港澳重要政团、社团和代表人士的联系,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力量。

贾庆林说,我们邀请由台湾有关党派和无党籍人士组成的“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 到京参访,首次以政协委员联谊会名义应邀组团赴台交流,探索了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 交流的新途径。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及各种两岸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台 交流合作,增进感情、扩大共识。成功举办“邀请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全体会议10周年” 纪念活动,认真总结团结海外侨胞发挥作用的经验。

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 民政协围绕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贾庆林说,人民政协是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常委会坚持服从 国家总体外交方针,扩大全国政协与外国相关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往来,认真组织高层互访,推动经贸、能源、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传统 友谊。成功举办以“新形势、新理念、新挑战——探索合作共赢之路”为主题的“21世纪论坛” 2010年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来自世界多国的著名政治家、专家学者和企业 界人士,围绕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中国与世

界关系等重大议题,深入协商交流,达 成许多重要共识。贾庆林说,我们利用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大契机,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理 论研究和实践。创办《公共外交季刊》,开展公共外交联合调研,召开全国各省区市政协外 事工作交流会,举办公共外交专题报告。注重发挥政协独特交流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多边交 往,展示中国合作、开放、民主、进步的形象。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 合作,成功举办中欧圆桌会议第七、第八次会议。

大力推进经常性工作创新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 民政协围绕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经常性工作创新。贾庆林说,创新是工作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常委会树立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 理念,着眼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以经常性工作的创新,推动整体工作水平的 提升。召开第六次提案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提案工作经验,修改提案工作条例,强化重点 提案选题和办理环节,加大提案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协调配合的科学机制,有力提 高了新形势下提案工作的成效。改进专题调研和视察考察工作,加强选题研究论证,注重队 伍优化整合,扩大委员参与面,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增强了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党派团体、专门委员会和地方政协的协调联动,加强对重点信息的分类搜集、综合分析 和整理报送,提高了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工作的效果。推进文史 资料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中国政协文史馆建设进展顺利,文史资料工作信息化进程加快,“亲 历、亲见、亲闻”史料征集工作务实推进,加强与民主党派文史资料工作的联系,加大对民 族地区文史资料工作支持力度,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鉴往知来的重要作用得到进 一步发挥。

部署2011年人民政协工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从6 个方面提出了2011年人民政协工作部署。——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夯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要 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学习宣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功伟绩 和历史经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按照中共中 央的部署要求,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通 过举办招待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亲历辛亥革命》纪念图书,拍

第四篇:贾庆林在十一届四中全会的报告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贾庆林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的共同选择,也是人民政协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常委会坚持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要求,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贾庆林说,我们把开展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实施情况总结检查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意见》的贯彻实施对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巩固发展“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配合、社会关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总结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创造活力和前进动力,增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

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等深入开展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协商议政。

贾庆林说,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协商议政,反映了人民政协的明确定位,彰显了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常委会把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统筹各民主党派、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采取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大会发言、委员提案等方式,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集中议政建言,取得积极成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十二五”规划制定深入讨论,提交相关提案和大会发言650多件。会后围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16个重要专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形成一批重要意见建议。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专题协商会,报送了《全国政协党组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若干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推动科学决策的成功实践,也是广泛动员、凝聚强大合力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积极帮助党和政府排忧解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帮助党和政府排忧解难。

贾庆林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理念,鼓励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利民惠民之事、献富民安民之策。围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配套政策等重点民生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提出的完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共享,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维护农民工、残疾人、退休职工和国企改制职工合法权益等意见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组织界别委员考察边境地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把开展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三下乡”活动与推动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相结合,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贾庆林说,面对西南严重旱灾和部分省区洪涝灾害、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紧急行动,全力以赴投身抗灾救灾斗争,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扶危济困、守望相助的感人乐章。

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

贾庆林说,我们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西藏工作和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贾庆林说,我们抓住“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深入民族地区边远乡村和贫困农牧户调查研究,提出加快推进连片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深入实施富民固边战略等重要建议,为完善民族地区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围绕民族工作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进城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民族地区法官和检察官队伍短缺问题专题调研,积极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宗教院校教育和宗教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论证,对《宗教事务条例》实施五年来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提出完善条例配套规章、健全执法主体和执法机制等重要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

切实加强团结联谊工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切实加强团结联谊工作。

贾庆林说,我们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扩大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交往。积极组织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考察团等活动,帮助港澳委员知情明政、履行职责。高度重视发挥港澳委员在香港、澳门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110周年庆典,参加香港友好协进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举办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港澳重要政团、社团和代表人士的联系,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

贾庆林说,我们邀请由台湾有关党派和无党籍人士组成的“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到京参访,首次以政协委员联谊会名义应邀组团赴台交流,探索了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交流的新途径。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及各种两岸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台交流合作,增进感情、扩大共识。成功举办“邀请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全体会议10周年”纪念活动,认真总结团结海外侨胞发挥作用的经验。

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贾庆林说,人民政协是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常委会坚持服从国家总体外交方针,扩大全国政协与外国相关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往来,认真组织高层互访,推动经贸、能源、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传统友谊。成功举办以“新形势、新理念、新挑战——探索合作共赢之路”为主题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来自世界多国的著名政治家、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等重大议题,深入协商交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贾庆林说,我们利用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大契机,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办《公共外交季刊》,开展公共外交联合调研,召开全国各省区市政协外事工作交流会,举办公共外交专题报告。注重发挥政协独特交流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多边交往,展示中国合作、开放、民主、进步的形象。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合作,成功举办中欧圆桌会议第七、第八次会议。

大力推进经常性工作创新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经常性工作创新。

贾庆林说,创新是工作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常委会树立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理念,着眼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以经常性工作的创新,推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召开第六次提案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提案工作经验,修改提案工作条例,强化重点提案选题和办理环节,加大提案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协调配合的科学机制,有力提高了新形势下提案工作的成效。改进专题调研和视察考察工作,加强选题研究论证,注重队伍优化整合,扩大委员参与面,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增强了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党派团体、专门委员会和地方政协的协调联动,加强对重点信息的分类搜集、综合分析和整理报送,提高了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工作的效果。推进文史资料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中国政协文史馆建设进展顺利,文史资料工作信息化进程加快,“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征集工作务实推进,加强与民主党派文史资料工作的联系,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史资料工作支持力度,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鉴往知来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部署2011年人民政协工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从6个方面提出了2011年人民政协工作部署。

——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夯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学习宣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功伟绩和历史经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通过举办招待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亲历辛亥革命》纪念图书,拍摄电影、文献电视片等活动。

——紧扣主题主线,积极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要把“十二五”规划目标与今年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等问题,适时召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力争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充分就业等重大问题,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

——发挥独特优势,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探索新途径新载体,逐步完善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要畅通信息收集、报送和反馈渠道,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更加关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政协开展民族地区群众工作和信教群众工作新局面。

——着眼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努力深化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认真贯彻侨务工作方针,密切与归侨侨眷的联系,做好海外华侨华人工作。

——致力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不断深化对外友好交往。要按照国家外交工作总体部署开展高层互访,深化传统友谊,增强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推动经贸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政协各专委会与相关国家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同外国议会、重要智库、主流媒体、知名人士的交往,不断深化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实践。

——突出履职能力的提高,着力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要认真总结、充分运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总结检查活动的成果,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改进完善提案、视察、专题调研、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文史资料等工作。强化委员履职能力建设。

第五篇:考研历史选择题(精简版)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2、四次主要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又叫《江宁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3、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等。

4、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包括小资产阶级。

5、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7、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8、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9、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0、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11、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2、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3、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14、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2、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8、洋务派代表: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自强”“求富”。

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11、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后张之洞等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4.09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

1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6、“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7、宣传变法理论的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三辛亥革命

本章选择题核重点考点:

1、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4、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5、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6、革命派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7、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8、1910年2月—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两次著名的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

9、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

10、中华民国的诞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2、“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是主要阵地。

2、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3、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4、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5、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签巴黎和约。6、1919年5月和11月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7、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0年3月,由陈望道翻译出版。

8、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会议推选陈独秀为书记。

9、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10、中国共产党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1、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为终点,包括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2、国共产党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确立了建立个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13、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4、“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

5、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6、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9、《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0、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1、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2、09年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

13、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4、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15、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2、“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上的首脑。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3、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4、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5、《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6、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7、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2、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8、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

9、《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通过,体现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10、《论持久战》: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2、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

13、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4、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15、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16、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17、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8、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事件: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 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4、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5、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揭开: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6、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

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7、“五二0”惨案及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1947年 5月20日,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即 “五•二0”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8、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9、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10、《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没收官僚资本。

3.“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4、“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5、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6、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7、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8、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 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

9、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自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当时中国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2、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3、《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

6.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在两三年内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7.“七千人大会”: 1962年1、2月间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会上来自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有七千余人,规模空前,通常被称为“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对纠正“左”倾错误,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8、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论点: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9、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0、“两弹一星”: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1、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中美关系正常化。

13、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提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选择题重点考点:

1、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2、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3、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4、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 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5、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6、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要概括,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我国提出复关到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历时15年,风风雨雨,几经曲折,经过努力,终于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贸组织。

9、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举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 的能力。

12、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13、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考研十一届四中全会的选择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