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水务局对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7-99860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7 17:23: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水务局对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供水紧张,农业用水缺乏,水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安排,对我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北岸。全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平分沼泽和草原”。是我省降雨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15.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0.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为3.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65亿立方米,**县总的水资源量为18.5亿立方米,人均7692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致使小资源利用率仅达到17%极低点,预计到202_年我县总的需水量为5.1亿立方米,按目前供水能力,尚缺1.7亿立方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季节性缺水。

一、**县水资源的现状

**县境内有岔林河、西北河、浓浓河等大小河流27条,大小泡泽275个,有小型水库12座,塘坝820座。全县有水田面积92万亩,人均9.2亩,居全国之首。年需水总量为4.8亿立方米,正常年初现有水利工程年可供水2.87亿立方米,年缺水1.93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县的水资源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县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由于水资源急剧减少,给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一)有水存不住

1、岔林河是**县最大河流,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全部在境内,占**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4.8%。随着我县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河砂开采量大,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河水断济。202_年,岔林河、西北河等主要河流开始出现断流现象。202_年,岔林河、西北河水位流量均低于历史同期平均值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地表、河床对小资源涵养能力降低,水资源匮乏的形势日趋严峻。

2、全县缺乏大中型水源骨干控制性工程。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而这些小水库大多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水库淤积严重,库容逐年减少,水库进水闸、排洪闸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水库蓄水量。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干、支渠淤积严重,输水能力低,灌溉期间时常出现跑、冒、流、漏现象,使有限的水源大量流失,降低了灌溉水的利用量。遇到干旱年份,就会造成水田面积减少和大面积减产。而且每年投入大量的抗旱经费打井,造成了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有水用不好

1、盲目发展水田,使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水稻的产值较高,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水田面积发展很快,在水利基础设施溥弱,没有新的水源工程项目增加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水田,使本已提襟见肘的供水矛盾更加日益突出,自流灌区上下游抢水现象严重,为保证下游供水,上游就受影响;上游把水截走,下游就无水可用。结果是上下游都吃不饱,造成上游减产,下游绝产的局面。

2、供水设施老化,水源损失严重。我县供水管网大多是八十年代辅设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造成供水管网诱蚀严重,供水设施老化,跑、冒、流、漏的现象严重。目前城镇年供水能力120万立方米,而年需水量为180万立方米,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同时,有的群众思想上不重视,节水意识淡薄,在盛夏用自来水浇灌自家的农作物,任意挥霍水资源,致使干旱季节出现城镇居民和周边村屯农民用水难现象。

以上可以看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这不仅是解决我县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三、解决我县水资源缺乏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此,我们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面对我县水资源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问题。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水资源与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活和生产、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全社会的大事。要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全面营造珍惜水、保护水和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同

第二篇:水务局对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随着xx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供水紧张,农业用水缺乏,水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安排,对我县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xx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北岸。全县幅员面积5678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平分沼泽和草原”。是我省降雨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15.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0.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为3.2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65亿立方米,xx县总的水资源量为18.5亿立方米,人均7692立方米,远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但是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上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致使小资源利用率仅达到17%极低点,预计到202_年我县总的需水量为5.1亿立方米,按目前供水能力,尚缺1.7亿立方米,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季节性缺水。

一、xx县水资源的现状

xx县境内有岔林河、西北河、浓浓河等大小河流27条,大小泡泽275个,有小型水库12座,塘坝820座。全县有水田面积92万亩,人均9.2亩,居全国之首。年需水总量为4.8亿立方米,正常年初现有水利工程年可供水2.87亿立方米,年缺水1.93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县的水资源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县降水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由于水资源急剧减少,给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一)有水存不住

1、岔林河是xx县最大河流,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全部在境内,占xx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4.8%。随着我县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河砂开采量大,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河水断济。202_年,岔林河、西北河等主要河流开始出现断流现象。202_年,岔林河、西北河水位流量均低于历史同期平均值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地表、河床对小资源涵养能力降低,水资源匮乏的形势日趋严峻。

2、全县缺乏大中型水源骨干控制性工程。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而这些小水库大多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经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水库淤积严重,库容逐年减少,水库进水闸、排洪闸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水库蓄水量。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干、支渠淤积严重,输水能力低,灌溉期间时常出现跑、冒、流、漏现象,使有限的水源大量流失,降低了灌溉水的利用量。遇到干旱年份,就会造成水田面积减少和大面积减产。而且每年投入大量的抗旱经费打井,造成了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有水用不好

1、盲目发展水田,使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水稻的产值较高,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水田面积发展很快,在水利基础设施溥弱,没有新的水源工程项目增加的情况下,盲目发展水田,使本已提襟见肘的供水矛盾更加日益突出,自流灌区上下游抢水现象严重,为保证下游供水,上游就受影响;上游把水截走,下游就无水可用。结果是上下游都吃不饱,造成上游减产,下游绝产的局面。

2、供水设施老化,水源损失严重。我县供水管网大多是八十年代辅设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造成供水管网诱蚀严重,供水设施老化,跑、冒、流、漏的现象严重。目前城镇年供水能力120万立方米,而年需水量为180万立方米,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同时,有的群众思想上不重视,节水意识淡薄,在盛夏用自来水浇灌自家的农作物,任意挥霍水资源,致使干旱季节出现城镇居民和周边村屯农民用水难现象。

以上可以看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这不仅是解决我县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三、解决我县水资源缺乏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此,我们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面对我县水资源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努力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问题。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营造舆论氛围

水资源与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活和生产、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全社会的大事。要把全社会的力量调动起来,全面营造珍惜水、保护水和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水利法规宣传教育,特别是做好领导干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利用水资源

一是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的原则,制定岔林河流域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制定我县河道采砂规划,将全县河道开采区进行普查划段,科学界定开采区,开采范围和开采期,规定开采方式,规定最低开采能力,科学合理和有偿开采全县砂石资源,充分发挥砂石资源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是在岔林河源头建立生态保护区,从源头上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资源。四是进一步完善与水的法律法规体系相适应的职能机构,实现依法治水、管水、用水,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大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更好地为县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服务。

(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xx县的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春旱,对可能出现的旱情,要早做准备,必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抗御可能发生的旱(涝)灾害。

一是加快维修现有水利工程。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工程维修进度,使其发挥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快水利建设,浓河提水站、水库消险加固、民富、新发泵站、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堤防工程等一大民生水利工程即将上马,为我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加快城市供水建设。城镇供水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民心工程。我们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供水项目,xx县给水打建工程已完成论证、可研,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建设10眼水源井,1个给水处理厂及其它配套设施,xx镇污水处理厂也已进入实施阶段。为提高我县的人民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改进灌溉制度,提倡节水灌溉。我县农业用水占用水量的60%,节水潜力很大。

(四)建设骨干控制性蓄水工程,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

我县的蓄水工程主要是小水库,小塘坝,没有大中型水源控制性工程。急需修建一批大中型控制性蓄水工程,以解决用水需要。因此,二甲闸水库是修建骨干控制性蓄水工程的首位。自60年代以来,我县就一直争取二甲沟水库上马,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当前,二甲沟水库作为xx市重点项目,已完成了初步设计,等待批复。二甲沟水库位于xx县境内的富拉浑河中游,距县城23公里。该水库集雨面积185平方公里,总库容3750立方米,流域面积332平方公里坝长406米,最大坝高18.6米,是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鱼,旅游和改善环境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一是农民灌溉用水的需要。目前,富拉浑河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大多数宝贵的水资源都白白流走,二甲沟水库建成后,可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以上,设计灌溉面积7.51万亩,其中直接灌溉面积4.51万亩,补水灌溉面积3.0万元亩。使农民生产稳产、高产得到保证,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二是发展游泳业的需要。水库四周环山,风景秀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游泳渡假的好去处,年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000人,门票5元,年收2.50万元。同时,水库建成后,养鱼水面将达到8000亩,预计年产鱼11.80万元,年收入82.60万元。三是城镇供水的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人口必将逐步增加,供水需求将不断加大。二甲沟水库建成后将极大缓解水源不足的问题,成为我县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强大水源储备基地。

蓄水工程现状

蓄水工程主要包括水库、塘坝等。我县现有小型水库12座,小塘坝820座。总库容2139万立方米,年总供水量3.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9万亩。

二甲沟水库基本情况

二甲沟水库位于xx县境内,富拉浑河中游。水库距县城23公里。

二甲沟水库主要功能是灌溉、防洪兼顾养鱼、旅游。

该水库集雨面积185平方公里,总库容3570万平方米,兴利库容2614万立方米,死库容40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332平方公里。水库坝长406米,最大坝高18.60米。

该水库预算总投资2.35亿元。

第三篇:市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一、我市水资源现状

我市是国家商品粮主要基地之一,农业人口多,人均土地少,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0.5毫米,水资源总量为7.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6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4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省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入全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逐渐减少。我市虽然中有洋河东西穿过,北有泷河,南有松、洪、赵等主要河道。还有南北流向的新河、宁、宋及洋松、大观等二十多条大的输水河道,并有几十处涵闸。但是由于拦蓄工程不配套,干旱少雨气候蒸发强烈,水资源大量流失。使之大部分沟河蓄水量不多,大旱时甚至干涸,加之能用提水设施缺少、而不全,设备不配套,造成仅有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水位下降迅速。目前我市机井管理不完善,淤积严重,布局混乱,全区虽有两万多眼机井,但有的百亩仍无一眼,有的百亩竟达三眼之多。特别是靠近市区的地方机井越打越深,越打越密,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六、七十眼。地下水日开采量达8万多立方米,年开采量约三千万立方米,而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年补给量仅为七百多万立方米,常期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有关资料获悉,深层水位70年代高出地面两米多(曾在政府院内、宋营、洋北等地打深井40余眼,当时成井后不用动力抽水,有的能自流,有的水头能喷出地面一人多高)。现在抽水降深至地面下三十多米,并且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面积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其中心静水位埋深二十五米左右,动水位埋深六十多米。将造成地面下沉,为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灾害。

水质污染严重。据有关部门监测表明,一些地区不论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甚优,耗氧有机物“三氧”铁、锰、氧等均超过标准值。据今年二月中旬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洋河铁路桥处的测试,其值为劣ⅱ类水质,属于严重污染。特别是市区人口和工厂迅猛增加,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及工业、生活废水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影响着我市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畜饮水。

二、如何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

我市的水资源大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外来客水及经使用后的废水;地下水可分为“浅、中、深”三种类型。

浅层地下水,是孔隙裂隙、砂姜盘砂层中的水,水质较好,水量较集中,埋深度距地表面一般10米左右,容易得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分布较为普遍,水量较为丰富。但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易污染。

中层地下水,也是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且与地表水有着紧密联系,埋深度一般跟地表面30米左右,水质优良,水位较稳定。

深层地下水,水量较为丰富,水位稳定,一般埋深度距地表面300米左右,水质优良。它是封闭的承压水,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不易补给。

在开发利用上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

地表水补给容易,取之方便,沿河沟、坑塘均可建固定站,也可建流动站或不建站既可取之。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沟河塘的水温与作物需要灌溉温度相适应,灌后不会因温差影响作物生长。

2、沟河水绝大部分来自地面径流,无形中把地表一些肥料冲入水中,因此沟河水的含肥量要比一般井水含肥量高。

3、沟河灌溉进水池来水面大,要比用机井灌溉水位下降缓慢或稳定,对提取单位水量来说,要省工、省时,省钱。抽水扬程低,能耗小,抽水成本低。

4、在正常年份沟河水位距地面仅有2米左右,一般离心泵均能适用,在机泵的选择上,不受水泵的扬程和机电种类的限制。

5、对于砂姜黑土地和红淤土质的土地来说,久旱不雨时裂缝纵横交错。在同等条件下,同时用沟河灌要比用井灌浇灌的透,浇灌的快,保墒时间长,省事、省力,工效高。

6、若经常大量取用,又可通过向沟河内渗透来缓解沟河中的污染,以达到良性循环。

所以说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反之,只有蒸发渗透和跑漏,久而久之到大旱时期仅存一点污水,即无法养殖,又不能饮用,臭气难闻,一污染环境,二把花了大批经费建设的涵闸白白浪费。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要想解决好我市农业发展和人畜饮水的需求,就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开发地下水要实行“浅、中、深”相结合,分层取水、互相隔离、各为一体。这将是必然趋势。要优先开发浅层地下水,积极开采中层水,慎重提取深层水。要以开采浅、中层水为主。挖掘深层水为辅,井深要科学,井距要合理,严禁集中取水和井距过校不能说是井越深越好,越密越好,以免地下水形成漏斗或地面下沉。

三、管好、用好我市水资源的对策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牵扯着千家万户、方方面面,水是决定人们生存的关键物质,因此要千方百计为水所想,为水所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新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强化水法制意识,不断开展对水法和水利法规及我市制定的有关发展利用、保护水资源条例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要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采取各种形式,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使广大干群提高对水资源危机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分层和分散取水,以保持水资源的正常供给。

3、要加强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采用行政的、工程的、经费的及法律等手段,鼓励、强制性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因地适宜推广各种节

水技术和节水措施。要达到建设规划化、级别系列化、模式多样化、配套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供水商品化的格局,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要尽快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制定科学的乡镇供水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

5、要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

6、狠抓水质监测系统,严格控制污染源,限量限制污水排放量。增设污水处理工程,提高污水再生能力。

7、严格监控地下水变化情况,限量取水适时合理提高水价,定期采取地下水回灌(以上补下),使之漏斗区逐渐缩小,防止地壳下沉。

8、进一步完善拦蓄水系统,搞好现有工程的维护,增建拦蓄水设施,扩大库容量,抬高地下水,补给浅层水,扩大社会效益。

9、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尊重人才,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10、平衡灌溉用水率。对集中取水地区加一限制,对灌溉死角,提高用水、开源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灌溉农业。使之达到即有临时应对策略,又有一劳永逸的水利工程,即有浅表层水的利用,又有中深层水的补给,以达到水资源的补用平衡。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大市,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尤其重要,刻不容缓。各级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贯彻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四个统筹”,一要统筹城乡发展,对全市的水利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二要统筹区域发展,争取省对我市水利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三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全市水利设施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益;四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水争地的矛盾,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实现我市的经济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中国水资源及水价现状调研报告202_

中国水资源及水价现状调研报告

来源: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网站

(202_年8月 周望军)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的祖先是从治水开始的。《史记〃夏本纪》载:“当帝尧之时,鸿(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禹奉尧命,“率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几千年过去,我们今天又面临水的难题。沧海桑田,今天我们面临的既有频发的洪涝灾害,更为严重的是缺水和水污染的难题。

一、中国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进入202_年以来的近十年,我国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实际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1.1万亿立方米。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总体情况下,存在以下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人均占有量低,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202_—202_年平均,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2160立方米,扣除不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可供利用的人均淡水资源仅为900立方米,已成为世界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现在全国每年缺水约400亿立方米,其中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655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又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约2.3亿亩左右。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缺水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其中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6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二是水资源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与国土面积不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约占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西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河流取水量已经远远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地下水年均超采228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已经开始引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仍。我国降雨主要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寒潮的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季节降雨量变化大,南方降雨比较丰沛,北方普遍干旱少雨,导致北方城市和沿海城市(结构性缺水)严重缺水。我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春末和夏季四个月(约占全年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的情况在北方尤其严重。据水利部统计,1980—202_年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大流域降雨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因沿线多为严重缺水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更是锐减41%,“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

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并存。截止202_年,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系数仅为0.47,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农业用水有一多半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被白白浪费了。一些年久失修的灌区,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2—0.4。工业节水潜力巨大。按202_年可比价格计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909立方米下降到202_年的297立方米,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五是水污染矛盾突出。水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和其他面源污染造成的。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水体污染矛盾日益凸显。202_年,我国污水排放量为556.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44.2%,生活污水占55.8%。水污染主要是由COD过量排放造成的。其中,城镇生活排放COD占总排放量的60%,工业及其他排放约占40%(造纸业又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

六是水环境形势更加严峻。据环保部《202_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截止202_年底,全国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200条主要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28个国家控制的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4个,占14.3%;Ⅴ类和劣Ⅴ类的16个,占57.2%。地下水污染形势正在逐渐加剧。华北平原部分地区深层水中已经检出污染物,淮河以北数千万人饮用硝酸盐或者氟含量超标的地下水,部分地下水污染正由点污染、条带状污染向面源污染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而且污染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

综上所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破解水的难题,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二、中国水价现状和已经采取的措施

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最直接、最灵敏的信号,是调整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最有效的手段。如果把水资源总量、人均淡水资源量、人口增加情况看作是不变量和已知条件,供给和需求之间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那么未来,我们可以用来解决水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无疑是价格的设定。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工业发展初期,我们长期忽视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水价既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更不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污染成本,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工业加速发展阶段,由于认识不到位,使我国再次重蹈了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而且代价更为惨重。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要“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这就为水价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只有当水价真正反映了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时,一个节水型社会和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体系,水环境的优化才能真正建立。

目前,我国城市水价构成基本完善。城市供水价格即终端用户水价,由自来水价格(管网建设和维护成本)、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受益地区还加收了南水北调基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构成。这其中已经包含了对资源耗费的补偿和对环境污染损害的补偿。而农业用水由于地域差异性较大,目前仍未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水价体系。即便是城市供水,我国也仅仅从1999年才开始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截至202_年底,36个大中城市供水价格平均每吨2.9元。其中,自来水价格1.5元、污水处理费0.9元,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约为0.5元(具体价格构成见附表)。

如果不考虑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需要,衡量一个国家水价的高低,一般使用两个指标:(1)水费支出占家庭平均支出的比重。国际经验,水费支出应占家庭支出的2%。(2)与相关国家水价的比较。如果用此来衡量我国现行水价,无疑是严重偏低的。我国202_年城镇家庭人均实际支出为14748元,人均水费支出为92元,水费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为0.6%。从国家比较看,截至202_年,每立方米水,德国3.01美元,美国0.74美元,巴西0.65美元,日本、中国香港约为3美元,中国0.31美元。水价偏低,一方面不利于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优化水环境;另一方面不利于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由于水价偏低,202_-202_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水亏损的省份比例分别为68.0%、61.0%、64.5%和54.8%;全国亏损总额各分别为16.1亿元、13.9亿元、12.4亿元和14.8亿元。

如果再考虑我国水资源的匮乏程度和治理水污染、优化水环境的需要,则水价偏低的问题则更加突出。根据国际经验:水价(自来水价格)=水资源费+供水成本(城市管网、引水渠道的建设、维护成本)+污水处理费+税金+利润。其中: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供水成本。一个不争的基本事实是处理一吨污水的成本要远高于供一吨自来水的成本。水资源费>供水成本。从我国水资源稀缺的角度考虑,水资源费需要大幅度提高,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水作为居民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供水既是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又具有垄断性。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分工看,各国政府均将引水渠、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作为公共品投入,所以我国在自来水实际价格制定时所包含的供水成本和污水处理费仅指维护城市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正常的运行维护费用。

为了缓解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水源建设和污水处理的投入。在此,仅举两例:

(一)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是调整“南多北少”,解决京津豫鲁冀严重缺水的重大举措,按静态投资计算,南水北调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可研总投资就高达245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14亿元,南水北调工程基金290亿元(从受益地区水价中附加)、银行贷款558亿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从全国电价中附加)1241亿元,以及地方和企业自筹43亿元。如果再考虑西线解决陕西、山西、内蒙古严重缺水及中后期配套建设资金,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投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因而南水北调工程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其工程量和投入资金量要超过此前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几倍。三峡大坝因有发电收益而可以偿还本息,甚至盈利,而南水北调工程更多的是水利基础设施的公益投入,不可能盈利,仅负担正常的维护费用,也将大幅度地推高中国的水价。如果不考虑政府无偿投入,完全按市场机制定价,有专家测算,南水北调到北京市的供水价格要达到每立方米18元才能还本付息。

(二)污水处理。自1999年在水价内开征污水处理费以来,为治理水污染,优化水环境,近10年来,中国政府集中投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202_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665个)、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590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9204万立方米(占总供水量53.2%)。目前,全国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885个,设计日处理能力约5517万立方米。随着大量污水设施的建成与投产,污水处理成本将急剧上升,水价中所包含的污水处理费标准也应有一个逐步上调的过程。

除中央统一出台的重大政策之外,各地政府近年来在水利工程供水、城市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等方面也增加了投入。仅上海市进入本世纪以来,投入水方面的资金就超过了100亿元。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政府进入本世纪以来,对解决水资源短缺、治理水污染、优化水环境已尽了最大的努力。

三、当前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水价改革对于合理配臵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促进治理水污染和优化水环境无疑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仅靠价格改革是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的缺水问题和水污染治理问题的。水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水与污染处理行业作为带有垄断性和外部性双重属性的行业,需要在推进价格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把价格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予以统筹考虑。这其中的难点一是如何准确界定市场和政府的责任,即在水价中有哪些需要居民承担,哪些需由政府无偿投入?二是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水的管理体制机制符合中国的国情,可以促进水环境的优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国水价客观上有一个逐步上调的过程。但当前水价的改革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一是越是缺水的地方,经济越不发达,群众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越弱,水价越低,调整水价会增加当地企业和群众的负担,不调整水价,长期看,供水企业没有积极性,供水能力萎缩,最终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污染越严重,而由于认识不到位,结构性缺水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三是目前提高水价与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需求,特别是保护低收入群体利益缺乏刚性和制度保证。四是农业用水价格低、农业用水效率低与农民承受水价上调能力弱的矛盾突出。

从污水处理的角度看,也存在诸多难题:一是全国仍有1/4的设市城市和近80%的县城尚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已经投入运营的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处理费征收不到位,不足以维护其正常运转,或因收集污水的管网不配套,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如新近投入运营的80座污水处理厂负荷不足设计能力的30%。其中主要原因是收集污水的管网不配套。三是污水处理厂即便正常运转,也很难做到达标排放。有12.5%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低于150mg/L,不能充分削减污染物。有些污水处理厂则由于直接接入了工业废水管网,使污水处理很难做到达标排放。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水管理体制和水价改革的政策建议:

其一,准确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责任。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所有基础设施应由政府无偿投入,包括新水源的开发、引水渠的建设、水资源的生态保护、补偿等。其所需资金应来源于水资源费和供排水、污水处理企业所缴纳的税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水资源调配规划,跨省水利工程建设;地方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源的保护开发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等。从长远看,应将水资源费改成水资源税,纳入预算,专款专用。居民和社会相应承担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其二,改革现行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供水、污水处理通过招标选择经营企业,政府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选择符合要求的中、外企业经营供水和污水处理。经营供水和污水处理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采取按高于社会资金平均投资回报率2-3个百分点核定。水价按此原则制定,水价不足以弥补投资约定由政府退税或财政补贴。这样,一方面可抑制价格不合理上涨,另一方面可减轻社会负担。

其三,加快实施分类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阶梯式水价政策。按“公平负担,促进节约”原则合理制定分类水价。可分为农业用水、城市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四大类水价。核定城市居民人均基本生活用水基数,基数内低价,基数内低收入群体消费免费,实行累进制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可合并工商业用水和城市园林绿化用水,实行较高价格,同时制定合理的中水价格(与自来水比价要合理),鼓励工业和城市用水使用中水;非居民用水实行核定用水定额,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城市特种行业用水,如洗浴、洗车等,要实行限制性高价,如北京市制定的洗浴业用水每吨66元等。

其四,足额在水价内征收污水处理费。以污水处理费占供水终端价格50%为目标,逐步调高污水处理费标准。逐步实行所有污水均经处理达标排放。在将来,污水处理制度要推广到农村地区。农村凡是实行集中供水的村庄,均应相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规模化养殖企业要考虑优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其五,推行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补贴污水处理资金的阶梯式污水收费政策。由于水污染具有外部性,上游地区往往没有治污的内生动力,必须用制度予以约束。如长江流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五省二市,仅靠重庆市自身治污是不够的,下游湖北应向重庆补贴一定治污资金,依次类推。重庆在收到湖北治污资金后,如不能达标排放,则应向湖北补偿罚金,这一制度可由中央政府出台统一政策,由地方政府通过谈判达成可操作性方案。重庆排污是否达标,由湖北省与重庆市环保部门共同监管。这种做法,在流域均可推广应用,而首先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其六,改革农业用水体制和价格。在南方丰水区,自流灌溉、农民自行围堰筑塘灌溉,可以免收水资源费。除此之外,所有经水利工程、引水渠、抽采地下水进行农作灌溉的,均要足额缴纳水资源费和水费。所收资金建立专户,除用于兴修农业水利设施外,全额按田亩补贴农民。能实行农业计量用水地区,一律实行计量用水。向农民所收取的水费首先通过农产品价格上涨,由全社会负担。所收水费全额返还补贴给按田亩面积缴纳水费的农民,有利于促进农业用水的节约和水资源的保护,同时要通过收取农业水费向社会传达水资源有偿使用的信息。

记得有一句广告词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那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此话虽然夸张,但已说清了节水的极端重要性。

第五篇:关于通州区水资源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州区水资源现状的

调 研 报 告

二OO九年四月

关于通州区水资源现状的调研报告

通州区作为北京市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区,承担着未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的职能。近年来,在建设“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功能定位的指引下,通州区的水环境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河道治理、水网建设为“滨水宜居新城”打造了基础框架。通州区的水资源状况如何?水环境状况如何?能否为构建创意、活力、和谐、滨水宜居新城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 障?带着这些问题,我于4月11日至25日对通州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调研。期间,查阅了区水务局存档的有关资料,与各基层水务所进行了5次座谈了解,并到主要的河流、沟渠进行现场察看,深入田间地头、用水单位走访了许多农民和用水户。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通州区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紧缺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河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总体走向为西北高、东南低,北部有些坡岗地,南部有少量盐碱低洼地,平均海拔20米,总面积906.28平方公里。在通州境内,有北运河、潮白河两大水系共13条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其中一级河道有温榆河、北运河、潮白河3条,二级河道有通惠河、小中河、凉水河、港沟河、凤河、风港减河、运潮减河等10条,年均径流总量约1.18亿立方米;全区有排灌沟渠主、干、支流共计180条,均与河道相通,全长约745公里。

通州区的水资源大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外来客水及经使用后的废水;地下水可分为“浅、中、深”三种类型。浅层地下水,是孔隙裂隙、砂姜盘砂层中的水,水质较好,水量较集中,埋深度距地表面一般10米左右,容易得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分布较为普遍,水量较为丰富。但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易污染。中层地下水,也是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且与地表水有着紧密联系,埋深度一般距地表面30米左右,水质优良,水位较稳定。深层地下水,水量较为丰富,水位稳定,一般埋深度距地表面300米左右,水质优良,它是封闭的承压水,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不易补给。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容易,取之方便,沿河沟、坑塘均可建固定站,也可建流动站或不建站即可取之。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沟河塘的水温与作物需要灌溉温度相适应,灌后不会因温差影响作物生长。

2、沟河水绝大部分来自地面径流,无形中把地表一些肥料冲入水中,因此沟河水的含肥量要比一般井水含肥量高。

3、沟河灌溉进水池来水面大,要比用机井灌溉水位下降缓慢或稳定,对提取单位水量来 说,要省工、省时,省钱。抽水扬程低,能耗小,抽水成本低。

4、在正常年份沟河水位距地面仅有2米左右,一般离心泵均能适用,在机泵的选择上,不受水泵的扬程和机电种类的限制。

5、对于砂姜黑土地和红淤土质的土地来说,久旱不雨时裂缝纵横交错。在同等条件下,同时用沟河灌要比用井灌浇灌的透,浇灌的快,保墒时间长,省事、省力,工效高。

6、若经常大量取用,又可通过向沟河内渗透来缓解沟河中的污染,以达到良性循环。所以说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反之,只有蒸发渗透和跑漏,久而久之到大旱时期仅存一点污水,即无法养殖,又不能饮用,臭气难闻,一污染环境,二把花了大批经费建设的涵闸白白浪费。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要想解决好农业发展和人畜饮水的需求,就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开发地下水要实行“浅、中、深”相结合,分层取水、互相隔离、各为一体,这将是必然趋势。要优先开发浅层地下水,积极开采中层水,慎重提取深层水。要以开采浅、中层水为主,挖掘深层水为辅,井深要科学,井距要合理,严禁集中取水和井距过小。不能说是井越深越好,越密越好,以免地下水形成漏斗或地面下沉。

通州区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秋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00毫米,降水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集中;多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815.5毫米,蒸发强烈。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410立方米。根据通州区水资源评价资料,全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3003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总量平均为1036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入渗补给量为14452万立方米,地表水入渗补给量为278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入渗补给量为3610万立方米,年可开采量约为2亿立方米。据1998年有关资料统计,全区总需水量为40100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需水1975万立方米,农村人畜需水1928万立方米,工业需水4018万立方米,缺水10068万立方米。多年来,由于需水大于供水,因此不足部分只有靠加大地下水开采量来谋求解决需水量的不足。1980—202_年,通州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据全区地下水观测井资料,1980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8米,202_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为7.61米。事实上,由于地表水资源的短缺,加上地下水多年超量开采,地下水亏损严重,致使水井出水量逐年减少,根据核算,供水量逐年减幅为7%左右。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的需水量以9.3%左右递增。因此,通州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口逐年加大。

(二)水污染严重

目前,通州区境内所有河流水质均为劣质V类。受其影响,河流两侧的浅层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超标现象。经过对北运河和凉水河沿岸40眼水井的水质监测显示,其中20眼深水井水质较好,基本能达到地下水Ⅲ类,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而20眼浅层井水质均达不到该标准,其中部分水井的部分指标已达Ⅳ类、V类水标准。

二、水资源短缺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一)通州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1.自然地理条件是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先天性原因。通州区水资源主要源于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径流量0.65亿立方米,且由于降水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降水集中,区域内地处平原,现有水利设施对降水资源调蓄能力有限,致使降雨产生径流后白白流失掉;再加上高温天气多,蒸发严重,使汛期雨水损失很大,难以控制利用。

2.人为因素是导致全区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识不足,没有对全区水资源做一个严密、科学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有盲目性,使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水资源的状况很不协调;由于水的价格长期偏低,导致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如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废水排放量较大;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偏低,蒸发渗漏损失大;服务行业中洗车、洗浴、娱乐项目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浪费的水量也很惊人,用饮用水冲洗车辆、冲厕所、绿化等现象还存在。

(二)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的原因

1.入境客水污染,使通州的水环境被动承担负面效应。通州地处九河下梢,承担着全市的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任务,连续11年的干旱虽然使降雨明显减少,但是通州河流的来水量却不减反增,说明承接上游污水的比重明显提高了。在通州境内的13条河流中有11条均为北运河水系支流,北运河水系是北京市最重要的一条排污河道,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70%的污水经北运河水系进入通州后出境。据监测,北运河通州段水体在起点北关闸入口处就已为劣V类。因此,通州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是由其水环境功能和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的。

2.境内再次污染,使负面效应再次放大。尽管入境客水已经为劣V类,但是通州区内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也要通过这些河道排放出境,进一步加重了污染。

(1)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污染。全区工业企业年产污水占全区污水总量的33.75%,主要集中在潞城食品园区、东方化工区及张家湾工业园区,尤其是区内的118家化工企业,年产污水400余万吨,这些污水携带难以自然降解的有害物质直接或经简单处理后排放,污染河道;全区有各类养殖场约180个,其中位于河道1000米范围内的有27个,养殖污粪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接入河,导致部分河段水质黑臭。

(2)生活污水和种植污染、垃圾污染。目前,通州主 城区未纳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主要集中在通惠河北部,该区域现住人口12万人(常住人口6.7万人),日产生活污水5万吨,直接排入通惠河后进入北运河;种植污染主要来源于种植用农药、化肥,在雨水淋洗和传统灌溉的过程中流向河道或渗入地下,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另外,由于在一些村镇对医疗、生活垃圾等无害化处理的能力有限,倾倒在河道、废弃坑塘里未经处理的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随雨水渗入地下,也会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3)污水处理能力不够。目前,通州区城区生活污水主要由碧水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乡镇有污水处理厂5座,农村污水处理站25个,覆盖率比较低;工业污水主要由4座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或由企业自身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简单处理,由于企业环保意识及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多数工业污水处理不达标或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三、通州区水资源现状带来的主要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由于水资源的紧缺和水污染状况的加重,对通州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影响,特别是水污染问题更是显得日益突出,它会威胁生命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一)地表水的直接污染,制约了“滨水”生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多河富水尤其是运河特色是通州新城“滨水宜居”功能定位的重要支撑,地表水严重污染,使“滨水”要 求难以实现,没有清洁的水环境,就难以让通州新城具有吸引力。

(二)地下水的间接污染,制约了“宜居”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区内地表水的严重污染已对浅层地下水造成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全区的饮用水安全。饮水安全是民生问题,是群众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一旦受到威胁,其它便利、舒适的生活和社会人文环境就失去了基本支撑。

(三)水资源的紧缺和重度污染,对工业企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阻力,直接影响优质经济资源的入住,对发展区域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四、对解决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的思考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牵扯着千家万户、方方面面,水是决定人们生存的关键物质,因此要千方百计为水所想,为水所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新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强化水法制意识,不断开展对水法和水利法规及我市制定的有关发展利用、保护水资源条例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要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采取各种形式,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使广大干群提高对水资源危机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

(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分层和分散取水,以保持水资源的正常供给。

(三)要加强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采用行政的、工程的、经费的及法律等手段,鼓励、强制性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因地适宜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要达到建设规划化、级别系列化、模式多样化、配套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供水商品化的格局,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四)以水污染治理为突破,构建循环水务,开发再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紧抓全市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的契机,以北运河为水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实现全区水体还清的目标,流域内主要河段达到“不黑不臭无水花”,基本解决地表水受污染的问题。

2.加强对重点工业区污染源的治理,实现达标排放;规模畜禽养殖粪污实现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的目标;主要河段1公里内无垃圾堆放;污水处理厂出水可用于乡村水环境、农业灌溉及一般工业用水。

3.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完善、规范再生水的利用,做到生活污水零直排,雨洪水源不流失,特别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生活污水处理后水质太差不能用的问题,雨水直排后重新被污染的问题,实现雨污分流,增加雨水的回收率和入 渗率。

4.采取生态治理河道,使河流水体自然净化,加大湿地绿化面积,充分吸贮水分,建立良好的生态水环境。

水务局对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