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县级气象站标准化建设调研思考
编辑:花开彼岸 识别码:17-91198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5 23:29: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县级气象站标准化建设调研思考

一、县级局站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县级基层气象台站是气象部门直接获取气象信息、开展公共气象服务、依法履行管理职能的最基层单位,是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石。基层气象台站工作不仅直接影响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质量和水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_年,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写了《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对未来十年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指导。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基层台站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改善,硬件环境提升,自动化、现代化程度提高,气象信息获取能力和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台站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基层台站工作领域逐步拓宽,现代化设备和仪器增多,观测技术要求提高,服务领域和需求增长,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多,对基层台站的工作环境、业务能力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台站建设中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平面布局和气象科技文化氛围不相适应,硬件环境改善与软件建设不相适应,公共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人员素质与业务技术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级基层标准化台站建设的步伐。突出表现在:1.办公用房与整体环境改造步伐较快,基本形成一站一景的建设格局,但“四室一场”建设特别是测报值班室、预报会商室、决策服务室和职工活动室建设没有标准规范,气象科技特色和气象文化主题不突出;2.多轨道业务系统不健全,业务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薄弱;3.气象行政许可不规范,社会管理职能薄弱,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4.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缓慢,台站缺乏发展活力;5.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气象科技发展需求,如何加强基层台站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台站气象科技水平和总体竞争实力刻不容缓。

二、县级标准化台站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台站观测基础,提高预报预测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基层台站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促进基层气象台站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2.建设原则

(1)规范标准,示范带动,强化管理,稳步推进;

(2)遵循可持续发展和“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益”的原则;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4)庭院建设做到生活区和工作区分区管理,功能适用合理,格调高雅,环境优美,个性突出;

(5)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三、县级局站台站建设标准

1.工作环境优美,富有地区特色和气象文化特色。

⑴业务办公用房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美观大方,结构新颖,装修简洁明快,朴实清新。

⑵富有地区特色和气象文化特色,基本形成一站一景的建设格局。

⑶有畅通的排水系统、供暖系统和突发停电故障下保障业务正常运行的供电系统。

⑷防雷设施符合《建筑物防雷规范》要求和气象业务设备设施防雷安全要求。

⑸统一设计布设电线、通讯线和网络线,管线集中暗敷,安全稳定,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⑹环境整洁优美,做到院内绿化、美化、亮化,体现部门特色。

2.四室一场标准规范,体现部门气象科技形象。

⑴测报值班室

a.业务平台整洁,设备、仪器摆置有序,有统一的网络设备和电源机柜。

b.铺设架空防静电地板,设备、仪器用电线、信号线、网线统一设计暗敷;

c.墙面统一设计,布局美观。台站简介、技术规范、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常用图表、质量公布栏和学习专栏等制作上墙;

⑵预报会商室

a.业务平台整洁,设备、仪器摆置有序,有统一的网络设备和电源机柜。

b.铺设架空防静电地板,设备、仪器用电线、信号线、网线统一设计暗敷;

c.墙面统一设计,布局美观。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常用图表等制作上墙;

d.合理布局视频天气会商(会议)系统和信息滚动显示屏。

⑶决策服务

a.业务平台整洁,设备、仪器摆置有序,电线、信号线、网线统一设计暗敷;

b.墙面统一设计,布局美观。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周年服务方案、应急工作流程和常用图表等制作上墙;

⑷观测场

a.场地平整、四周开阔,设施和仪器、设备整洁;

b.站址信息(站名、建

站时间、经纬度、拔海高度等)标示清楚,设计美观;

c.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d.周围环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多轨道业务平台功能完善,满足公共气象服务需求。

⑴气象综合观测平台

a.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观测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运行情况良好的。

b.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流程科学规范,符合标准,可确保综合观测业务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c.气象探测环境符合要求。依法有效保护气象探测环境,避免气象台站的自身建设和城市建设破坏气象探测环境。

d.建立综合观测平台自动监控系统和质量评估系统。观测资料出站合格率要达到99%以上,并确保自动观测的各类信息的质量。

e.每月张榜公布个人和站组质量。气象测报质量统计和发布准确无误,并坚持定期分析业务质量。

f.制定本地特色产业观测项目并实施观测。观测项目要符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g.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一般故障排除不超过24小时,较大故障排除不超过72小时,不使用超检仪器,按规定配有规定数量的备份仪器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条件满足业务要求。

⑵预报预测平台

a.预报预测业务平台满足县级预报预测业务需求。具备预报预测分析、临近天气监测、预报产品生成、质量评定、可视化会商等功能。具备灾情收集调查和开展农业生态气候资源调查的软硬件条件,灾情情报收集调查上报及时,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需要。

b.制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流程、可视化会商流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预报服务周年方案,并上墙公布或系统固化。

c.建成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平台。能够实时监测突发气象灾害,生成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信息,并充分应用网络、电话、手机、报纸、广播、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传媒技术快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信息。

d.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气象预报服务不出现重大失误。重大灾害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时效达到48小时。

e.建成综合监测、预报预测信息滚动显示系统,滚动显示辖区内气象站观测信息、卫星云图信息、雷达观测信息和环流形势图、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wrf、mm5)预报图、指导预报产品等信息。

f.发布公众专业气象指数预报信息。气象指数包括生活气象类、医疗保健气象类、旅游休闲气象类以及人体舒适度、紫外线辐射、空气质量潜势等。

g.建成站台历史资料数据库。包括历史气象灾害、历史气候资料、历史天气个例等,实现资料累加、查询、检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h.气象预报服务零投诉。年度公众气象服务用户满意率达到80%以上。

⑶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a.建成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满足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需求。

b.定制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并上墙公布或系统固化。

c.建成决策气象服务系统,能够在上级业务单位的指导下,结合当地高产、优质、高效和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

d.建成公众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应用网络、电话、手机、报纸、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传媒技术快速发布公众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信息。

e.建立较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形成2种以上适合本地特点的信息传递手段,实现重要气象信息进村、入户,满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需求。

f.实现农网信息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完整的农业信息采集、处理、报送和发布业务流程及各种管理、培训制度,确保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行业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g.建成先进的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提高实施火箭作业的能力、信息快速收集传递和效果评估能力,火箭点建设达到行业标准。

⑷信息网络平台

建成能够满足县级业务服务需求的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具有一定的信息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实现与区、市级信息网络平台的互连和信息共享,满足业务系统、视频监控、远程教育、视频会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需求。县级局站桌面网络带宽达到100mbps,与区、市级宽带信息网络达到4 mbps,建成县级小型数据库,实现县级行政区内站点历史气象资料和实时气象观测资料的存贮应用。

4.气象行政许可规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⑴设立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办公室或服务窗口。工作流程清晰,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开展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图纸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施放气球申请审批等行政许可工作。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的防雷工程图纸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率达80%以上,施放气球申请率达95%以上。

⑵成立县级防雷技术服务中心,培养2名以上专职(兼职)技术服务人员,开展防雷技术评价服务。加强防雷安全定期检测,每半年对易燃易爆场所进行1次定期检测,检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他各类防雷装置每年进行1次定期检测,检测覆盖率达到80%以上。

⑶制定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气象行政审批程序等工作制度流程,并上墙公布。严格按照气象行政审批程序程序进行审批,不断提高气象行政管理能力。

⑷建立高素质气象行政执法队伍,开展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及时查处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违法案件。

⑸建立气象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诉讼代理制度。完善气象行政处罚程序和执法文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制度,严格执行气象行政复议程序,推行气象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及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和罚没款罚缴分离制度。

⑹建立与气象行政许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档案,并装订成册或上墙公布,提高气象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⑺建立气象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备案及定期检查制度、社会监督投诉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非正常开支公示制度和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在公共场所设置“政务公开栏”和“民主监督箱”,按时收集意见,及时处理反馈。

⑻加强普法学习,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基层气象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具备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⑼积极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活动。利用气象日、科技周、法制宣传日等机会,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活动,普及气象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

⑽建立局务会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有3人以上参加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⑾财务工作严格规范,不发生违规违纪事件。

5.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增强基层台站活力。

⑴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市场,拓展新的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紧扣地方需求,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发挥气象资源优势,开发了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

⑵预留10%的可用资金建立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和设备更新。

⑶气象科技服务创收稳步增长,可支配收入与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费的投入比例达到50%—100%。

⑷整合部门资源,增强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科技服务集约化运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

6.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⑴选拔和任用优秀领导干部。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选拔任用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层台站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

⑵提高县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水平,实现管理、业务双肩挑。县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⑶建立县局领导干部任期制和交流制。加强县局领导干部交流,县局领导干部任期达到规定年限后应当交流或转任其他工作。

⑷基层气象台站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在编制限额内严格控制队伍总量增长,提高学历层次,新进入基层台站的人员一般应当具有气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⑸加强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预报服务、测报、防雷、人影、财务、设备维护等岗位,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和上岗证定期检查制度,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⑹引进或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每个基层台站都能有1名以上有较高知识水平、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或技术标兵,应当有1名高级工程师。

⑺建立学习型部门。制定并实施基层台站人员培训计划,保证基层台站领导干部和业务技术人员每5年的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7.建设特色鲜明的气象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⑴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勤政廉政。气象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学习型单位创建等工作,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和经费落实,效果明显。

⑵严格执行局务公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等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县(市)气象局要建立廉政监督员制度,廉政监督员作为局务会成员参加局务会,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⑶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活动,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团结进取、遵纪守法、争创一流业绩。无涂改观测记录或破坏气象资料、仪器等现象发生。

⑷营造浓厚的气象文化氛围,制作和布设具有地方特色、现代气息的气象形象标识,设立标明气象人精神、职业道德规范、气象文化和文明创建规划等内容的宣传栏,设立局务公开栏,办公室有明示牌,职工佩证上岗,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规范。

⑸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增强职工凝聚力。积极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家庭评比活动,促进单位和协。

⑹争创当地先进基层党组织。建立独立党支部,基层党支部在贯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开展重大气象服务、事业改革等重要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⑺建成图书阅览室,配有书柜(或书架)、桌椅,保持一定数量的图书,其中科技类图书不少于60%,图书每年更新率达到10%以上。

四、对基层台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县级基层台站建设仍是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其自身技术支持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职能履行能力仍然很薄弱,气象服务技术装备落后、自身建设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投入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要实现基层台站标准化,就必须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1.领导重视是基层台站标化建设的关键

基层台站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是全站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正因为有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支持,才使基层台站有了发展的动力和资本,因此领导重视是基层台站标化建设的关键。

2.人员素质是基层台站标化建设的根本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县级以下基层台站以气象观测业务为重点开展工作,近几年,随着多轨道业务建设和气象服务拓展,基层台站业务和服务任务普遍增加,但人员数量没有增加,加之05年之前多年人员只减不增,造成目前基层台站人员过于年轻化,中、高级技术人员偏少,初级技术人员偏多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台站业务服务能力的提高。

气象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行业,它的技术性、专业性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高要求。员工从气象观测岗位到具有对监测结果、模式预报进行相关性分析、识别和判断的能力,对预报结论和影响作出综合评价,需要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人员素质不仅是影响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预报预测和服务能力等台站实力的重要体现。仪器设备、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依靠资金投入一两年内就能彻底改变,人员结构的调整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多年来,基层台站业务人员培训是基层台站工作的薄弱环节,更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3.经费保障是基准层台站标化建设的基础

县级基层局站担负着气象综合观测、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气象行政许可和各类气象灾害调查评估等工作,要切实完成好这些任务,经费保障是基础。目前,县级气象局站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较慢,可支配收入较少,发展经费投入主要依靠项目建设投入,而项目建设投入多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少软件和能力建设。经费投入的不平衡导致硬件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发展不平衡。只有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基层台站诸多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局站才能有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4.体制创新是基准层台站标化建设的希望

现阶段,基层局站面临事业单位改制的大局,监测人员地位明显低于行政人员,使大多数监测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长期以来大锅饭式的分配、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也使监测站内部缺乏很好的激励机制,这些都影响到监测人员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要保持监测队伍的稳定、调动监测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监测工作的活力,唯一的途径只能依靠体制创新。

5.能力建设是基准层台站标化建设的目标

目前,多数基层局站的业务能力依然是气象观测为主,预报服务为辅的局面。近年来,虽然发展了多轨道业务,增添了不少设备,但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未能有大的突破,在专业、专项预报服务方面基本还是空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也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气象服务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要求。在今后几年内,只有加快发展基层局站的社会管理能力、预报预测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这也是县级基层局站的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篇:关于标准化工地建设的思考

关于标准化预制场建设的思考

张家均

(中铁八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300)

[摘要] 一谈到标准化就是安全标准化工地,就是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部分,尤其比较重视的是住宿问题的标准化。其实这种认识是一种片面的、狭隘的、扭曲了的标准化认识;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标准化管理:说标准话、干标准事、上标准岗,标准化建设,标准话管理等;又或者是,企业制定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再或者就是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和过程标准化其实这几乎都是一些比较空洞的行文或者口号,多数都是在玩一种叫“文字游戏”的骗人把戏罢了,是流于形式的一种企业文化。本文就标准化工地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关键词] 标准化工地建设

1、概述

一谈到标准化就是安全标准化工地,就是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部分,尤其比较重视的是住宿问题的标准化。其实这种认识是一种片面的、狭隘的、扭曲了的标准化认识;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标准化管理:说标准话、干标准事、上标准岗,标准化建设,标准话管理等;又或者是,企业制定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再或者就是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和过程标准化其实这几乎都是一些比较空洞的行文或者口号,多数都是在玩一种叫“文字游戏”的骗人把戏罢了,是流于形式的一种企业文化。

这一切的一切,初衷是好的,也符合国家建设的要求,但最终的结果对企业有利乎?回答当然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还是做给别人看的——收效甚微,只是一个应付效益,即只管制定、发布,实施的时候都是一套空话,也就难以奏效,因此企业效益的产生也就不是真正的管理效益,结果就是管理还是那个管理,企业还是那个企业,没有根本性的改观。那么又如何做,才能实现标准化建设?

电话:028-83605043,E-mail: cqzgb@sina.com

为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2、什么是标准化?

为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最佳秩序性,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开展标准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三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为获得最佳效益,而对重复性的事物或概念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的、有秩序的、规则的、重复性的规范活动。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而如果“制定、发布和实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带着应对检查或者其它目的,则获得的结果可想而知——“花钱的效益”。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

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

标准化对象。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工序、半成品、成品进行观察,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定出各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验证活动。

2、标准化的含义

1、什么是标准?

为获得一定范围内的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制定的通用法则,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通常我们见到的如:法律、法规、规范、条例、实施细则等都是标准一类。因而可以对标准理解 作者简介:张家均(1970-),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混凝土制品工艺。

3从抓好标准制定开始

对于标准化工地建设,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的目的:建标准化的工地,其真正的内涵是工地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这样的工地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最经济的,统一的,规范的,它的布置也就是标准化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从无从入手到理准头绪了。

什么样的生产规模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布置,这就告诉我们这个标准化的工地肯定是多种形式,是一个体系问题。也就必须要研究当前的和长期的施工形式,一般的、通用的生产规模是多少?最高、最低生产规模又或者是多少?也就是在什么样的最低生产规模情况下,我们的基本投入既满足生产需要又才不至于亏损?这需要我们的事前调查又或者是经济分析,找到最经济的、简洁的方案。

制定标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但它直接决定了工地建设投入的100%及施工的10%或者更高。试想我们的这个工地这样建设,即所谓的因地制宜,但是到下一个工地,如因地制宜的化恐怕很多设备、设施都不能利用,又或者即便利用了,那也是有些勉强。再试想我们的这个工地是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程而建的,那么还需要那么的投入吗?有些东西其它地方不能再使用了吗?或者说与其它工地建设就没有通性、共性?恐怕很难找到这种没有通性、共性的、独特的工地了。因此我们在制定标准时,就必须考虑工程的共性问题,找准了共性也就有了一个标准化的模块基础。比如说生活区的建设:多少人的规模?占地多少亩? 办公条件怎样安排?既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又符合消防安全需要,同时多个工地可以重复利用,这样一摊销,这块的成本就可以节约至少30%。又比如说生产设施、设备的建设:多大的规模?占地面积多少?同样的生产规模,同样的占地面积,如何才是最少的设备和设施投入呢?只有通过最优化的设计比选,绘制出标准的建场方案;那么依据这个标准的方案在任何一个新项目场地选择时,均可以利用这个方案,最多在个别的小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一则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考虑建场方案;二则可以节约大量的设备和设施投入,投入一次可以多个工地反复使用,同样降低成本30%甚至更高。再比如说文件的标准化。对于每一个新工地,在建场之初不仅涉及到建场现场的繁杂事务还要及时的做各种生产技术准备,技术人员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虽然此时不见直接的效益,但是他涉及的是即将开展的下一步的工作与效益。因此乎,出现不同版本的、不尽完善的、甚至漏洞百出的技术文件,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科学管理、技术管理几乎成为一句空话、套话。与其这样,还不如花费一定的功夫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精编技术性的、通用的标准文件,在每一个新工地开始时,只需要进行称谓的修改即可适用,让技术人员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方案的深化设计上。

因此设计决定投入,标准化的设计带来标准化的建设和由于标准化带来的效益。这也体现了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之:技术性、经济性与连续性。

4、标准化的约束性和政策性

标准化具有: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四个基本原理。

①统一原理: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②简化原理: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的满足需要;简化的原则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练出高效能的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

③协调原理: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协调对象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相互适应关系,相互平衡关系,为此必须确立条件;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因素矛盾的综合平衡等。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理。

标准化围绕以效益为中心,通过统一、简化、协调以及最优化等一系列活动,达到组织的秩序性。这种秩序性是具有约束力的,它不是谁想改变就能改变的,这种约束性就好比我们的机械化,这里不需要灵活,因为灵活势必

造成形式主义的发生,其结果是标准化变味——一幅空壳或者“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标准化的旗号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而约束力来自哪里呢?不是来自个体的自觉意识,而是来自政策,来自上层建筑。没有政策与上层建筑的支持,这一切的标准化都是空谈。因此我们的标准化首先体现的是上层建筑的意志。只有得到上层建筑的支持,才能有管理体系的形成,标准化才能得以生存的空间。没有上层建筑的支持,再好的注意也是徒劳,何况标准化呢。一旦得到上层建筑的支持,标准化所具有的约束力是很强的,在整个范围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人人必须遵守的作用。

工地建设标准化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部分,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工地建设的时候,就必须按照标准化去执行,久而久之同时也形成为企业的文化之一,灌输到每一名员工的大脑中,变为自觉的一种行为,造就一股力量与势力。

5、标准化预制场建设的主要作用

标准化在工地建设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标准化工地的建设首先是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在企业内部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和现代企业文化。

②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主要研究重复劳动、简化劳动和程序;应用于方案设计、产品生产,可以缩短工期和使生产科学而有序,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③标准化工地建设不仅可促使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得以推广和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也促使企业对原材料、设备、安全、质量等的管理,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降低损耗,节约成本。

④标准化工地建设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耕地等,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⑤标准化是合理简化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企业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⑥标准化可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比如说场地的卫生、通风以及安全通道、员工的食宿等等涉及到员工的职业健康和

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通过标准化的实施,二者均得到有效的保障。

⑦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所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效益,有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才能谋求企业的更长远发展。

6、结语

本文通过标准化工地建设进行论述,分析论证了从制定标准时的标准化到,标准的约束性和政策性,强调了标准化在工地建设中的主要作用。说明我们在预制场的建设上,不仅包括文件的标准化,还包括场地建设、设备投入等等的标准化,创造真正的标准化工地,从标准化建设中降低成本,创造效益,而这一工作具有系统性,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和完善。当然标准化的预制场也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而逐步优化,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标准化法》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标准

第三篇:工会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广丰县供电限责任公司

工会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

为切实加强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进一步探寻工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根据市公司饶供函„202_‟32号《关于做好工会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公司工会深入基层从不同层面开展工会工作标准化建设情况以及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需求专题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发展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及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动职工建功立业,助力企业发展

工会结合公司实际,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公司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和202_年岗位练兵实施计划,多层面多形式地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进岗位练兵工作。如线路工区“师带徒”开展结合岗位练兵;营销部开展以各单位负责人为领队的团体供电服务岗位练兵等。“以练促培、以赛促学”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深入开展班组建设工作,继续巩固班组建设工作成果,建立和完善常态化测评、动态化跟踪、闭环改进的工作机制并提升工作亮点。制定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方案,开展“五小”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培养职工“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集中职工创新智慧、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职工参与率达80%以上。

二、深化工会维权内涵,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紧紧融入中心开展具有工会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公司建立了文体骨干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深入开展“三品”工程建设活动,着力实现“品质生活”,对员工兴趣爱好进行调研后,先后成立了摄影、书画、篮球等十二个兴趣小组,全面提升员工生活品位。工会举办的摄影、书画展受到了广大员工的好评。公司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到位,无重大安全隐患。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率达80%以上。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坚持日常“送温暖”工作,制定了职工生病住院走访探视工作制度,做到职工生病住院第一时间看望慰问,下发了职工疗休养规定,完善帮扶救助长效工作机制,随着天气逐渐升高,开展迎峰度夏送清凉工作。

三、创新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

公司职代会按规定程序召开,职工代表提案办结率达100%;组织职工代表深入基层就生产、班组建设、岗位大练兵等方面进行巡视检查工作。企业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及时调整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公司制定了厂务公开工作考评办法、厂务公开考核细则,职工满意率达100%以上。集体合同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切实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劳动、安全、卫生、文化

等合法权益,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

四、增强工会组织活力,工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力加强深入基层调研工作,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存在问题都会主动找工会工作人员聊天谈心,切实为职工和公司构建桥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保证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与职工队伍发展壮大相适应。切实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为有条件的供电所建立职工小家。工会组织健全、工作规范、制度完善、记录完整、档案完备。建立信息员队伍,职工入会率达95%以上;工会经费按时足额上缴。

存在问题:

1、农电工入会问题。公司各单位农电工要求入会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因农电工工资走农网维护费,无法提取工会经费,故导致这个问题处于搁置状态。

2、岗位大练兵工作县公司层面师资力量有限。工会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工作的同时发现对基层单位和供电所的培训单靠县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师资力量非常有限。

3、工会工作人员过少。公司工会正式职工为二人,但工会工作涉及到班组建设、岗位练兵、离退休工作、女工工作及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等。目前的人员配制导致部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在调研工作中,工会工作获得了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好评,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

中,我们将立足当前、创新发展,着力将工会工作推向新的局面。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三日

第四篇:工会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广丰县供电限责任公司

工会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

为切实加强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会的各项职能,进一步探寻工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根据市公司饶供函〔202_〕32号《关于做好工会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公司工会深入基层从不同层面开展工会工作标准化建设情况以及工会工作信息化建设需求专题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发展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及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动职工建功立业,助力企业发展

工会结合公司实际,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公司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和202_年岗位练兵实施计划,多层面多形式地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进岗位练兵工作。如线路工区“师带徒”开展结合岗位练兵;营销部开展以各单位负责人为领队的团体供电服务岗位练兵等。“以练促培、以赛促学”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深入开展班组建设工作,继续巩固班组建设工作成果,建立和完善常态化测评、动态化跟踪、闭环改进的工作机制并提升工作亮点。制定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方案,开展“五小”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培养职工“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集中职工创新智慧、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职工参与率达80%以上。

二、深化工会维权内涵,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紧紧融入中心开展具有工会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公司建立了文体骨

干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深入开展“三品”工程建设活动,着力实现“品质生活”,对员工兴趣爱好进行调研后,先后成立了摄影、书画、篮球等十二个兴趣小组,全面提升员工生活品位。工会举办的摄影、书画展受到了广大员工的好评。公司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到位,无重大安全隐患。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率达80%以上。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坚持日常“送温暖”工作,制定了职工生病住院走访探视工作制度,做到职工生病住院第一时间看望慰问,下发了职工疗休养规定,完善帮扶救助长效工作机制,随着天气逐渐升高,开展迎峰度夏送清凉工作。

三、创新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

公司职代会按规定程序召开,职工代表提案办结率达100%;组织职工代表深入基层就生产、班组建设、岗位大练兵等方面进行巡视检查工作。企业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及时调整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公司制定了厂务公开工作考评办法、厂务公开考核细则,职工满意率达100%以上。集体合同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切实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劳动、安全、卫生、文化等合法权益,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

四、增强工会组织活力,工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力加强深入基层调研工作,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存在问题都会主动找工会工作人员聊天谈心,切实为职工和公司构建桥梁。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保证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与职工队伍发展壮大相适应。切实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为有条件的供电所建立职工小家。工会

组织健全、工作规范、制度完善、记录完整、档案完备。建立信息员队伍,职工入会率达95%以上;工会经费按时足额上缴。

存在问题:

1、农电工入会问题。公司各单位农电工要求入会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因农电工工资走农网维护费,无法提取工会经费,故导致这个问题处于搁置状态。

2、岗位大练兵工作县公司层面师资力量有限。工会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工作的同时发现对基层单位和供电所的培训单靠县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师资力量非常有限。

3、工会工作人员过少。公司工会正式职工为二人,但工会工作涉及到班组建设、岗位练兵、离退休工作、女工工作及工会标准化建设工作等。目前的人员配制导致部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在调研工作中,工会工作获得了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好评,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当前、创新发展,着力将工会工作推向新的局面。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三日

第五篇:农业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再一次来到文西村农户彭著荣家,彭著荣从李子树上摘下一一个李子叫我品尝,通过交谈,了解到文西村的农户虽大部分都已征地拆迁,但剩余的农户大多数家里都种有李子、枇杷等果树,当前正是这些果树收获的时候,如何利用农业标准化,使农民增收,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农业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业标准化工作对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推动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质监部门目前和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农民市场观念。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农民群众掌握了标准,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从而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也增强了农民市场观念、市场意识。

二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农业的竞争是农产品品牌的竞争,有了品牌就有了市场准入证,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使其获得国家注册商标,取得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

三是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使种、养标准化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改变农民传统的粗放型种植观念,追求品质和质量,依靠科技,精耕细作,及时更新品种,严格控制病虫害的防治环节,通过科学管理蔬菜品质有所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四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标准化模式下的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在生产环节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在当地党委、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下,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展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将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当前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看,我们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农业标准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足,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农业经营模式的惯性作用,我区的大多数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认识不足,思想保守,零散种植,粗放经营,很难形成规模;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区还没有制订的农业标准,标准体系还没有完全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业环境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农业工作管理标准、农业生产操作规范还不健全,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也不够,农业无标准生产的现象较普遍;三是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业的拉动作用有限;四是农业标准化建设投入不够,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农业标准化基础薄弱。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对策建议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这既给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推进农业标准化,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机遇。我区农业标准化建设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产品安全,做好特色优势农业项目的结合文章,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四位一体”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新格局。

一是政府推动。各级政府要明确抓农业标准化就是落实“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的有效手段,就是抓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纳入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议事日程全面规划。要建立健全由质监、农林、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切实转变监管职能,不断加强标准体系、推广体系、监测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试点示范以及农业投入品整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要结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要创新机制,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银行贷款等方面制定农业开放优惠政策,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使农业标准化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千家万户。

二是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关键。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用好用活中央、市关于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相关企业要不断创新与农民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合同”、“订单”农业,并采用利润返还、二次结算让利、生产要素入股分红等方式,形成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不断增强带动能力。

三是农民主动。广大农民朋友要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先进典型中总结经验,进行经济效益对比,不断增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动性。要积极学标准、用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科学种田、标准养殖素质。要跳出“农业就是种粮养猪”的单一结构,告别“撒下一把种子长出菜来就能卖,端一盆饲料养出猪来就能挣钱”的简单思维,树立“跑田坎不如跑市场”,“学经验不如学标准”等现代农业新理念,建设像**一样,以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田向车间、农民向工人、农村向小城镇的根本转变。

县级气象站标准化建设调研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