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7-112214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30 00:18: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不“软”》

我想文化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可以轻易的颠覆一方国土亦可以让你声名鹊起,显要世界。中华五千年的兴衰宠辱就是最好的例子,唐朝时我们对外开放,海纳百川,于是我们成了翘楚,清朝时我们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于是我们受尽欺凌,人人喊打。当科学与民主荡然无存,当价值观与国民素质日益被颠覆,当西方文化悄然演变成功,纵使我们军事、经济再凶猛却早已无可救药,文化是个宝,文化软实力是个太过重要的东西,文化软实力并不“软”。那么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呢?官方是这样来解释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我看来,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风貌和国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然而当下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今,电影产业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影也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在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的现在,为什么票房排行榜上的名次,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记录仍没有多大起色呢?前不久外国的一艘“大船”来袭淹没了国产片的半壁江山,当国产片在它掀起的巨浪中摸爬打滚的时候,它却鼓足了风帆,以几亿的轻松票房领跑中国电影院,这不尽令人唏嘘。在被比作批发市场的国产片,被批为空洞的缺乏内容的电影情节,以及被一直复制不加以创新的电影模板下,我们太需要一部经典的作品,不是批量生产,而是经过精细加工的片子帮助国产影片走出困境,走向世界,电影也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方式,我们太需要一部蕴含中国特色的,有着中国底蕴的片子打开国外市场,靠软实力稳据一方。

到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遭遇了什么瓶颈?一是缺乏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不够,二是公共文化体系不健全,与经济发展部协调,三是国际事件立场不明确,观点模糊,四是教育地区差异大,未完全普及,五是大众传媒的市场重复黯淡等等。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要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和平,自强,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同理念,其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我们仍要不遗余力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更好的改善公共设施努力,接着,大力普及教育,做到全民学习,扫除文盲,推广高等教育,我们也可以在国际事件上自立一派,不随风飘扬,有自己的作风和特色,对侵犯绝不手软,摆脱懦弱的历史,以中国独有的制度文化立足以及创新内容,将传媒产业领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破除定式以及情色空洞等等。

上面谈的仿佛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文化软实力,我们能做的有哪些?我们不难发现,你的周围常常有人说着“顺口”的脏话却自以为很酷,挑衅规章却从未反省,他们是恶趣味排行榜中的佼佼者,他们不想着改变现状只混沌度日,他们以“独有”的素质染黑了校园文化,更深层次的来说,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国人,影响着,将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向恶劣的边缘,也许你会问,有这么严重吗,答案是肯定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学生是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形象的生力军,我们需要学会克制,从文明用语做起,从遵循制度做起,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做起等等,我们始终相信点滴汇成江河,并且我们所做的一切也会感染到其他的人。作为一个学习管理的学生,我深知企业文化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想我们需要在企业考察中引入素质考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立企业独有的经营制度和模式,以企业为单位来影响软实力,提高软实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化软式力其实并不“软”,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认为,总的来说,国家需要做的是提高科学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推进制度改革设施完善,而我们需要的则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奋斗。全民携手,我相信也许某天,中国文化将以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弥漫全球,渗透全世界。

第二篇:浅析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1407019吕启元

软实力,指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军事以外的第三方面的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下面我谈谈我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看法。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世界各国正抓紧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多边合作和磋商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时间,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人们正热切地想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国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这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国家为发展文化事业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适当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财政上的支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对外交流和竞争中的一个有效武器,我们必须利用好、发挥好,使之成为我国整体综合实力增长的一个“新亮点”。第二,文化价值观逐步得到认同。文化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公共价值观,任何国家和国民都不能离开本国的文化价值观而独立存在。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仁爱、诚信、善行这些都是其主要内容,并深植于国家文化所外现的各种事物之中。新时期下,我国文化价值观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这个观念从之前单纯的文化含义慢慢地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和谐家园”成为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话题。202_年北京奥运会和202_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提供了一个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佳平台。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在国际舞台上,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民主、法制价值观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成为了中国文化价值观中普世性的最佳体现,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

第三,“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深得人心。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衡量一个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给世人的国际形象一直是友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与我国文化之精髓“仁义之道”是分不开的。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家之间的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范;中国长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获得了第三世界人民的好评;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国家的赞扬和尊重。这些实实在在的形象工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国际局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然而中国虽然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我国虽是文化大国,但却不是文化强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一,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的文化结晶,中国虽然拥有这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但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第二,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在文化贸易这一块存在着严重的“文化赤字”,这不得不让我们担忧。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第三,文化人才缺失,竞争力不强。在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专业文化人才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现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的一个原因,不是我们缺乏形成软实力的文化资源,而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了解海外受众的需求,不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不善于运用国际经验和惯例来传播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必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团结互助、融洽相处,共同孕育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倡导民族精神中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民族精神才能真正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打造民族品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武器。面对国外文化的强大攻势,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文化当中的优秀因子,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日益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势推出民族品牌,努力减小文化逆差现象,真正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第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国民的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文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文化的长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水平提供了后备军。

第四,开展文化外交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友好的文化交流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吸收和借鉴了世界的优秀文化,繁荣了我国的文化事业,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增进和巩固友谊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但总体来说,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制订适合我们国情的发展计划,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事业。同时,积极参与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积极施行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外交政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篇: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嘉 宾:

严昭柱 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辛 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赵鸿文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国力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军事较量转向了软实力的角逐,其中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要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就要认清我们的现状,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方针,创造性地落实各项决策部署。

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 但与我国国际地位仍不相称

主持人:从党的十七大到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怎么看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严昭柱:总的来说,近些年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202_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 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文化逆差有所缓解。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绩突出,当然也有利于我们软实力的增长。从国外反映来看,包括约瑟夫•奈等知名人士也承认中国软实力在不断提高。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文化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严昭柱 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

一看实效。尽管我们文化产业规模增长很快,但从实效来看,文化逆差依然存在。中国商品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 ,但文化产品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进口影片仍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相比之下 ,美国电影产量仅占世界总量的 7%,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 90%以上的份额。中美文化软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二看人才流向。人才流向可以成为软实力状况的重要标识。软实力增强了,一方面反映在来华留学的学生增加上,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留学生回国的也在增多。202_年,在中国 61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留学的人数共有 23.8万人,与 1997年相比增长 4.5倍。这个数字反映了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增长,文化软实力确实增强了。但还不够,比如马来西亚目前在整个中国大陆大概有 1000多留学生,但比起他们传统留学目的地新加坡和我国台湾,这些学生仍只是一小部分。从留学生回国情况看,有数据显示,20多年来中国赴美攻读理工科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获得学位后九成人留在了美国,而不到一成的人回国。近几年,回国比例有所提高,但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留在美国的人数仍在 60%以上。

三看汉语学习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从这方面来看,我们近几年软实力增强比较突出。但是也要看到,来华学习的,确实有文化因素,想学习中国文化,但是第一位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要跟中国做经济伙伴,好找工作,经济实用方面的目的很强。

辛鸣:文化之所以被称为软实力是与经济军事等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相对而言。但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不等于就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一个社会的文化倘使没有了指向、没有了根本、没有了基石,就只有“软”而没“实力”可言了。坦率地讲,从软实力角度分析我们的文化建设现状并不太让人乐观,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面对国际社会,缺乏核心的文化符号。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有外国学者提了一个问题:“代表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是什么?”问题很简单,但真把我们给问住了。是汉字吗?中国有汉字,西方还有拉丁文呢。这就好比当我们说一个人不是人的时候,他还厚着脸皮说,谁说我不是人,我也有两条胳膊两条腿,我怎么不是人呢?谈文化符号不能降低到拿底线来说事。是“功夫”吗?确实,国际社会对“功夫”这个中国文化符号还是很认同的,但“功夫”是我们老祖宗创造的,为国际社会所认知主要是李小龙的功劳,从哪一方面看现代中国人都搭不上边。我们应该反思,现代中国人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新发明新创造,现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什么样新的文化观念。

第二,就中国国内文化发展态势来看,各种文化激荡冲撞严重。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转型,各种各样的文化纷纷在中国社会粉墨登场 :中国文化当仁不让,西方文化也咄咄逼人;传统文化重振旗鼓,现代文化也风生水起;革命文化高调亮相,庸俗文化也颇有市场,当然还有一些腐朽文化沉渣泛起。总之世界上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社会总能或多或少找到影子。但问题是在一个国度里文化“多”了的时候,也未见得真有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相互之间是会打架的,打起来后的结果甚至还不如本来没有文化。固然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需要融汇各方精华,但是交融之前的冲撞是会很难受的,甚至还很危险,中国今天恰好属于这个文化冲撞阶段。我们打个比方,温水很好喝,喝起来很舒服,开水加点儿冰块就变成了温水,但是如果我们不等它们融合好,就把冰块跟热水同时放到嘴里面,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第三,积极健康进步的先进文化缺位,怪力乱神的伪文化盛行。现代社会什么最不可缺?文化。现代社会的人们相信文化,也追随文化,但当真正的文化缺位的时候,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就会越俎代庖,想方设法打扮成文化来骗人,像鼓吹绿豆包治百病造出了所谓的“食疗”文化,故弄玄虚的雕虫小技包装成“养生”文化。当这样一些残渣大行其道的时候,说明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急需加强。

于运全:现在大家对中国的软实力,各有各的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总体的共识是现在我们的硬实力不够硬,软实力不够软,软硬两个实力协调也不够巧。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前不久在国内的文化官员和学者中做过一个调查,针对世界 12个主要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打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平均得分最高,为 88.95分,明显领先其他国家。中国的平均得分为 65.66分,排第 9位,并且与排在第 10位的澳大利亚相近。而且,官员和学者对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评价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有一套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这样,很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才有依据。

文化软实力要解决对内对外两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如何把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辛鸣:文化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最大的差别在哪里?是力量发挥功能的方式不同。军事硬实力是让人口服,你不服不行,我把你打趴下了,但是这个服只能是口服,不是心服。文化软实力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我比你好的问题。文化的力量不在于厉害,而在于好。文化软实力最终体现就是让你既心服又口服。

文化软实力能干什么?应该从对内、对外两方面来说。

辛 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的体现,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的“基因身份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数千年来,尽管曾经多次被外族侵略,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薪火相传,越发兴盛,靠的是什么?就是文化。如果没有了文化精髓,这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甚至种族肤色都不管用。像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虽然也是黄皮肤、黑眼睛,但是骆家辉自我定位很清楚,是真正的美国人,信奉的是基督教文化下的美国精神,你想把人家拉进来做“龙的传人”,人家还不买账。

对内还有一个创造力的问题。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如何才能不断发展?尽管从最基础来看,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往前走的动力,但是当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起作用的就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价值追求了。如何形成价值追求?只能靠文化来产生。

对外也要解决两个“力”的问题。

首先是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告诉别人,你们的好,我们这个也好,而且我们的好是有道理的。通过传播让他们能接受我们这种好。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这样才能让国际社会更理解中国、信任中国,感觉到有亲和力,对中国的发展不感觉到恐惧,中国威胁论不再生长。

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我们现在的一些文化元素到了国际上不是被当做文物搁在博物馆里面,就是被人家当做猎奇的东西。瓷器好,兵马俑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小脚绣鞋、大红灯笼别有一番风味,就成为人家下午茶的谈资,等等。这样的文化就算传播出去了,对我们有什么价值?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首要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主持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体说来,应该怎么做?

严昭柱: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际上一个人走出去,就是一个国家形象的代表。我们有些国人在国外比较张扬,喜欢炫富,这跟中国文化的含蓄性、包容性恰好相反,在国外这个样子对国家形象是有影响的。

辛鸣:我认为关键是六个字——塑魂、健体、传承。

首先要让软实力背后有魂。文化本身就是精神产品,但是文化背后还有精神,这是文化的灵魂,文化的主心骨,文化的精气神。今日中国社会文化精神最核心的东西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试想,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还能叫社会主义国家吗?快速发展转型的中国社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吗?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去鼓舞斗志?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怎能引领社会风尚?

我们还回到文化传播上来说,一个社会的文化如果没有了灵魂做根基,文化符号再多也只是一些庞杂的文化材料,那是不管用的。比如,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整个片子的文化元素都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画面场景也是中国的,但当我们看到熊猫阿宝的形象的时候,怎么看都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哪有一星半点中国大侠的神态?为什么?人家虽然用的是中国的材料,但是传达的是好莱坞的价值观,好莱坞的文化精神。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我们的文化不仅仅要文化符号走出去,更主要的是要文化精神走出去。

其次要健体,就是文化产品要真正有文化的味道。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大家对搞文化产业积极性很高,这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好事要做好。我们过去有一句话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赶时髦叫“文化搭台文化唱戏”,但是唱来唱去眼睛还是只盯住钱。当一门心思地想用文化产业去赚钱的时候,文化产业是否还有文化的味道就让人怀疑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以文化的名义开始,做到最后却是离文化越来越远。我们还举好莱坞的例子。好莱坞电影是文化产业,也赚了不少钱,但好莱坞电影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赚钱,好莱坞把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当成己任,从不懈怠,而且宣传得很好。

第三,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现在创新很时髦,不管干什么都讲创新,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肯定是有差别的,社会往前走文化肯定要发展,但是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传统的滋养。不是说把旧文化抛弃掉了,新文化就自然出现了,真正的新文化和文化创新应该是把具有历史厚度的文化接续下来之后赋予新时代的新内容。

最后讲一点,增强文化软实力,一定要增强文化自信,要发自内心地认为我们的文化好。如果连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文化不好,还谈什么发扬光大?如果大家都认为西方交响乐是高雅的艺术,中国京剧是跟不上时代的人才听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能“硬起来”吗?

文化自信之后就是文化自强,不能光说好,还得真拿出好东西来。我们可以说好莱坞电影是煽情和骗人眼泪的,好吃但没有营养,但是说句老实话,仅就文化制作角度说,人家确实搞得很有文化味,骗人骗得也很有文化,让我们很多人甘心去被骗。在文化自强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流行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主持人:我们是文化大国,文化资源特别丰富,传统文化怎样才能变成我们强大的软实力?

贾磊磊:传统文化不是软实力,需要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中国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贵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它的能量和价值。就像地下的煤矿、石油,我们要把它挖出来,经过冶炼转化成能源才能推动火车前进,需要开采、深化、转化的过程,或者说需要这么一个机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的转换,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做得非常好,比如日本,日本现在动漫产品在美国的销售收入超过50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在美国销售额的4倍。我们许多人了解日本文化同样是通过铁臂阿童木,通过聪明的一休。日本在这些作品中不会去追求那种深奥的哲理,而只是把那些容易被人识别与认同的文化意义表达出来。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对这些资源应当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涵养,尤其要防止对其进行破坏性开采,特别是像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资源,对其开采更应当慎之又慎。

主持人:怎么看流行文化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贾磊磊: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关注流行文化,202_年他访华时,羽泉受邀以中国流行音乐界代表身份,参加欢迎晚会并献唱,效果特别好。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战略力量。只有在流行文化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才能够使其文化价值观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世界知道中国文化有武术、中医,但是流行文化,就是中国电影、电视剧等不能作为品牌来推销,只能作为产品来推销。我们还没有一种能够被国际市场普遍接受的流行文化产品,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对海外受众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力。现在实际上对流行文化批评太多,扶植提升不够。固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流行文化产品都变成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具,但是,那些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力作必定会在流行文化作品中产生,而不能期望还有另外一个专门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品的机构来完成这个使命。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构筑软实力传播的硬实力平台

主持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具体的平台,如何从这方面下工夫?

严昭柱:经济体制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要发展公共外交,创新创立文化交流平台,国家层面、政府层面、中央的、地方的,半政府的、民间的,都要有,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够逐渐取得好的效果。

贾磊磊:文化依然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如果我们经济没有这么发达,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文化一定要有经济的支持才能够有力量。没有经济支持的文化,可以成为一种传统,可以保留下来,但是它不会变成软实力。软实力的传播一定要有硬实力平台的支撑,比如咱们国家卫星上天的数量大概跟印度接近,比日本、英国、法国、美国都差很远。经济的硬性指标实际上也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尺度。一部电影具有再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人观看,那么它的文化价值也无从体现。所以硬实力一定是软实力的平台。以市场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主持人:对外宣传,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国际社会接受我们?

贾磊磊:文化的传播一定是建筑在市场化的通道上,做商业性推广最有效。你光送票给别人,免费请人家来看,人家也许都不看。文化软实力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文化产品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并不能够直接地转变成文化软实力。美国文化如果离开了好莱坞电影、百老汇歌舞、麦当劳快餐、可口可乐饮料,它在哪里呢?它不会在天上。我们的文化传播也是一样,需要一系列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中国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适应海外文化市场的商业取向。否则,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

严昭柱:需要改进宣传文化工作方式,多考虑接受者。软实力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最软,最亲和,最不需要设防。中华文化要让世界人民觉得非常值得亲近,值得尊重,值得学习。亲和力越强,强到人家对你根本就不设防,欢迎你来,这样的文化才更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而不是有多“硬”。一些地方的宣传文化工作方式还是要注意,防止形式主义、政绩工程,不要搞比赛,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做一些事儿。

于运全:对外宣传中国,要学会讲故事,讲生动、鲜活、具体的“中国故事”。在与美国人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几乎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不仅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好办法,更是展示文化软实力最易为人接受的手段。如何讲好文化领域的故事,又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你的话题得让人家能接受,要有共同的价值在里面,比如像生态文明、气候变化,类似这样的话题,得从中国文化中提炼出一些能为世界文化共同接受的议题,才能讲清楚。从传播角度讲,民族的东西如何变成世界的,需要一个话语转换和知识创新的过程,不是所有民族的东西都能成为世界的。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此外,还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传播渠道、手段和方法的问题。比如美国驻华使馆的官方微博,由其新闻文化处负责维护,他们不仅仅发布新闻信息,也时常介绍美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新闻和文化有机整合在一起。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新闻信息属于硬传播范畴,文化很多属于软性传播,软硬结合起来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精要所在。目前我们这里条块分割得比较厉害,大家往来交流得比较少,整体合力没有发挥出来。

第四篇: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机自10051010310525朱玉亮

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摘要:近年来,如何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日趋成为当代中国学界的“公共议题”。放眼全球,各国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可谓招数纷出各显神通。当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袭来之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面临巨大“文化逆差”的尴尬。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明确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途径凝聚力

影响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命题,揭示了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对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确定了文化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凝聚与团结,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加紧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会凝聚力、价值吸引力、思想影响力等的文化资源。国家文化软实力,带有鲜明的国家意识形态属性,它是我们国家政体的文化显现,是我们国家利益的独特呈现方式,体现了我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着力发展的作为软实力的文化,源于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源于我党的革命传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和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中国革命和建设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视源于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革命传统的伟大的精神力量。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日益受到世界和国人的关注。近期国外学界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研究热,也反映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途径: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要着重做好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第一,要切实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的忧患意识,自觉捍卫文化安全。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针对当前我国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正确应对,真正筑起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思想防线。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国家被消灭了,只要这个国家的文化依然存在,这个国家迟早要复兴;但一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文化被同时消灭了,这个国家也就永远消灭了。

第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极大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并通过社会主义文化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来维护我国的经济基础不受侵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绝不能搞“一大二公”单一公有制,也绝不能搞全盘私有。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第三,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为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提供理论支撑。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是在党内,而且发端于思想理论,是其逐渐脱离、背离马克思主义所导致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旗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繁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只有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在国内外各种思想、理论、思潮的相互激荡中不迷失方向,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学习、借鉴、扬弃、升华,丰富和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四,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借鉴世界各类文明,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的主体观,并把这一思想统一和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人民执好政的全过程,统一于我国文化软实力丰富发展的实践中。

第五,正确处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积极借鉴世界各类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明的存在,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世界文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应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性中达成共识,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使其熔铸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中。但所有国家和民族,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状态的国家和人民,必须首先对本国的文明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维护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明。因为文化和文明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绝不能仅仅把科技和物质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文化先进与落后、文明高下与优劣的尺度。我们应该珍惜我国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意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文明。但是,对于那些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存有敌意甚至妄图摧毁的行为,我们的一贯态度则是“威武不能屈”。

提升文化凝聚力。

凝聚力何来?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只有依靠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这种凝聚的力量,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价值理想,是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就会凝聚成社会共识,表现出文化发展最主要的民族凝聚

[参考文献]

[1]布热津斯基(美).大棋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李磊.打造中国软实力[J].商业文化,202_,(11).[3]赵诣.软实力:大国争雄的角力场[J].中国社会导刊,202_,(12).[4]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的大众传播策略[J].对外大传播,202_,(10).[5]曾金胜.新文化发展观提升中国“软实力”[J].人民论坛,202_,(10).转

第五篇: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关键字:软实力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的整体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部分。所谓“硬实力”,主要指经济、科技、军事等可以计量的有形的力量。而“软实力”则主要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的力量,还包括社会的组织制度与体制机制的支撑能力、人力与社会资源的再生能力,以及文化的创造更新能力等各个方面。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硬实力”与“软实力”就好比国家的两条腿,任何国家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如果文化软实力这条腿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不推自倒,不打自败。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软实力”这个概念,最先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并阐释的。当被我国引用过来的时候,可以界定为:一切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我们通常在软实力前加“文化”一词,目的就是强调文化对于软实力的重要性。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生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文化是全部软实力的灵魂,软实力中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的特质无不取决于相应的文化,因此,文化是贯穿软实力的经纬,维系软实力的灵魂。缺少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缺少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缺少文化包容的软实力是狭隘的,缺少文化创新的软实力则必然会僵化和萎缩。

二:我国当前的文化软实力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思想、价值观、制度、政策等方面一直处于低迷徘徊状态、文化软且实力透支。这些表现与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上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形成巨大反差。那么我认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较为薄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能力不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发展

形成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融合于民族性格,渗透在国家意志之中。面对我国社会结构、思想多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我们要塑造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立足于尊重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多样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文化产业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的能力低下。民营文化产业除了投资主体单一,处于小规模的粗放经营状态,对经济增长的拉力不强外,还因政策短缺难入产业高端领域,文化服务领域内,致使我国核心服务业这块“短板”越来越短,文化产品生产因远离市场需求而日趋萎缩。

再次,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体系滞后。在全球化的今天,由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为先导,引发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引起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基本结构骨架和运行发展模式发生质的跃变。这些变化要求迅速改革僵化的文化管理机制,创新文化的内容和传播手段。

最后,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复杂且刚性不足。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由一系列由党的政策、行政法规和规章构筑起来的、文化建设的政策系统,然而,现有的文化政策系统,基本上都是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重。因此,整个文化建设的政策体系因缺乏法律的刚性而有失权威性、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文化政策的弹性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建设体制和制度上的根本性问题,还在行政垄断、市场准入、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等问题上激起了新的冲突。

三: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第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第二: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中国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断创新是一种文化维持自身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前提。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战略核心,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第三: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

第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而且

两手都要硬。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文化产业既重视文化的市场化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又重视市场文化化的趋势,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

第五:改善文化传播理念个方式,提升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力,文化传播能力与一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直接相关,是一国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元素。一个国家的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取决于该国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 ,是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 是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

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 是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社会影响的科技进步的手段和载体,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我们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