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当前基层公安民警执法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17-100171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0 00:05: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当前基层公安民警执法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

当前基层公安民警执法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

执法工作是每个基层民警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而作为检验执法工作成效的执法质量可以说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执法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民警执法素质的高低。目前,基层民警队伍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程度,但是综合执法素质不容乐观,本文试就目前基层民警执法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来促进基层民警的执法素质的提高。

一、基层民警执法素质现状

执法的好坏关键在于民警执法素质的高低,也就是说民警执法素质的高低是执法质量的核心,也是民警各项综合能力的体现。目前制约基层执法质量提升的原因就是基层民警执法素质层次不齐,根据调查了解,民警的执法素质主要有以下现状:

一是理论知识不扎实。执法工作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基层执法队伍主要以老民警为主,新生力量所占比例不大。老民警的知识又很难更新和学习。这些因素导致从事执法民警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可以说执法,特别是网上执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课程,是在一边学,一边干的过程中增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不扎实直接导致民警在执法时找不准解决案件的关键点,在案件处理时“说不过”群众,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实战经验的缺乏。近年来基层单位人员的频繁调动,导致出现新老民警断层,这个现象是目前基层单位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执法队伍年轻化、实战经验缺乏,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开展。新到基层的民警对执法工作可以说是一

知半解,而执法工作不可能是纸上谈兵,案件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处理案件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新老民警的断层是基层民警实战经验缺乏的最主要原因。

三是程序操作不规范。案件的办理是实体和程序相结合的过程,程序不合法,实体也就不合法。民警在办理各类案件时只注重对实体法律的理解,而忽视对程序法律规定的应用。在现实执法中民警对实体法应用的最多,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程序出问题,如果案件引起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我们面临败诉的机会就最大。比如案件相关物品只扣押,而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处理结果。

四是执法角色的错位。执法者作为群众人身和财产的保护

神,在执法中不能够感情用事,应该以第三者的身份去了解情况,然后展开调查取证,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据法律作出裁决。但是根据接处警的经验,以及所内民警的情况,民警在处理案件的第一现场往往很容易感情用事,被双方当事人的感情所左右,从而造成处理案件时感情的倾斜。这种感情的倾斜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因为存在这种感情导致执法角色的错位,从而导致在处理案件时很容易将矛盾纠纷引发到民警身上,产生当事人与执法者的对立。这是由于民警执法心理素质不过硬造成的,所以我们执法时不能够以带着自己的感情执法。

五是案件定性不准确。案件的定性准确、适当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依据,但是由于民警理论知识欠缺,实战经验缺乏,再者案件性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民警在执法中对案件性质的定性不准确。案件定性不准确,直接导致案件调查取证的偏失,从而影响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是否能够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只有对案件的性质把握了,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调查工作,避免工作的失误和警力的浪费。

六是法律文书不规范。执法质量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案件材料以及相关法律文书的制作,而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是我们目前基层民警在执法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文书制作粗糙,材料书写抓不住案件的关键点,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问,民警书写材料粗心导致错别字满篇,书面用语和口头语乱用等。

二、提高基层派出所民警执法素质的对策

目前基层派出所民警执法的现状,要得到有效的改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是我们行动的先导,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对各类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适用熟练掌握,才能在执法中面对群众“说的过”。基层派出所应该对专业不对口的执法人员进行必要的集中培训,利用单位内部学、公安专业的民警与其它专业的民警结成帮扶对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通过互相帮扶提升专业不对口民警的理论知识。或者聘请本局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当丰富的警员对民警授课,对执法办案常用的法律法规从理论上让民警熟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非专业民警的学法意识。

二是改变培训模式。上级部门在实施培训时,应该首先深入到基层派出所展开调查论证,根据基层派出所所需和基层民警执

法所需来展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实战,注重程序。通过培训让民警知道在执法工作中应该怎么办,如何开展工作,怎样有效减少工作的失误等效果。教会民警在执法中怎样做到实体法和程序法有效的结合,避免因为程序的违法而导致执法错误。

三是严格执法程序。民警在执法中要遵守程序规定,就必须对民警的执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科学的、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增强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战斗力,提升民警执法程序的规范性。应该建立以基层执法民警为主的考核机制,对于执法办案中优秀的民警进行奖励,对于执法办案表现不好、引发工作被动的民警进行惩戒。

四是定期执法研讨。交流是解决民警在执法中遇到问题的最好办法,应该以派出所为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层单位办理的案件进行研讨,将研讨的结果以专刊的形式下发,让执法民警进行学习,通过研讨提升民警的执法素质。在分局网页上应该设立典型案件研讨专栏,通过点将的形式对典型案件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增加民警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发现执法中的问题,才能教会民警在遇到同类似的案件该如何处置。

五是执法心理培养。执法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我们地区来讲目前是一个空白,很有必要在内部网页开设执法心理专栏,通过开设专栏转载心理知识、犯罪心理学理论文章、通过犯罪心理来破获的典型案件等知识,让民警了解到在案件处理时如何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来掌握询问技巧,也可以解答民警执法中遇到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误区。以此来提升民警的执法心理素质,避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感情用事。

第二篇:基层交警执法困难现状分析及对策

文章标题:基层交警执法困难现状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基层交通民警在路面执勤执法过程中,屡屡遭到交通违法者不同程度的抗拒、阻挠甚至暴力攻击,不但严重扰乱了公安交警部门正常的执法活动,破坏了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侵害了交通民警的人身权利和身心健康,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基层交警执勤执法的工作积极性。适逢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年”,如何解决基

层交警执法难问题,从而更有效地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交警执法难问题进行探讨。

一、执法难的具体表现

(一)寻衅滋事,无理取闹。交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违法者故意大声喧闹,挑起事端,引起群众围观,有的违法者当众辱骂交警,或拦住车辆拒绝处理,有的干脆躺在机动车道上以死相威胁,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还有的交通违法者倚仗自己有钱或有后台,对交警的执勤执法不屑一顾,态度蛮横,拒不配合,甚至扬言要找人收拾交警,气焰嚣张。

(二)恶意投诉,故意纠缠。一些交通违法者或事故当事人对交警执法、办案不满意,为了发泄私愤而恶意投诉、无理纠缠交警。

(三)横冲直撞,强行冲卡。违法驾驶员在交警示意停车检查时,突然加大油门直冲过去,以图逃避检查,有的甚至恶意冲撞交警,造成交警身体伤害。

(四)大打出手,暴力抗法。交警执法过程中,被执法者大打出手,甚至使用石块、匕首、砍刀等凶器进行暴力攻击,给民警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五)聚众闹事,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基层交警执法难的原因

一是社会转型期,执法环境复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期,工人下岗、拖欠工资等社会问题较为突出,城乡贫富差距较大,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社会心态浮躁、道德观沦丧,功利性突出。因此,一些有钱人自以为财大气粗,驾车时横行霸道,既不遵章守法,也不服从交警的管理;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受历史、地理、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交通参与者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封闭,遇到交警执法往往一呼百应,对交警进行围攻。

二是社会整体法治水平不高。我国加入WTO之后,群众的法制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注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执法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公安交警部门越来越倡导文明执法和服务意识,在队伍内部建立了一系列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许多交警部门还将投诉量作为衡量民警工作的标准。但由于社会整体法制水平和道德水准不高,大多数群众只讲法律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不讲对自己不利的方面,许多群众往往视交警的文明执法为软弱的表现,在交警执法时百般阻挠甚至暴力袭击。许多民警受纪律约束,面对攻击时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气吞声流下委屈的泪水。

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后,相关配套法规特别是事故处理、社会救助等方面的规定没有及时出台,一些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交通事故伤者医疗费等问题无法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群众对交警部门产生误解,认为交警部门不作为。同时,现有法律对暴力袭警行为没有作专门规定,对袭警行为只能以“妨害公务罪”定罪量刑,对“警察”这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特殊对象没有进行特别保护,量刑明显偏轻。由于对暴力袭警者的惩处力度不够,袭警的犯罪成本低,也导致暴力抗法事件屡屡发生。

四是宣传工作不够深入,警民关系不和谐。由于交警执法点多、线长、面广,直接与广大群众接触,交警执法过程中,一旦“损害”了部分人的不合法利益,就极易产生矛盾。同时,广大群众对交警部门的工作职责、交通安全形势、交警队伍建设等情况也缺乏了解,有的群众认为交警开展整治是为了搞创收、发奖金,从而从思想上对交警的执法活动产生抵制。

五是部分民警执法水平不高。一些基层交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执法不规范,甚至出现执法差错,导致群众不满。少数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态度生硬,语言不文明、规范,极易使执法对象产生抵触情绪。还有些民警执法水平不高,存在“重处罚、轻教育”的现象,也不善于耐心做群众工作,对同一类违法行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往往导致警民矛盾激化。

六是民警缺乏自我防范意识。一些基层交警部门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执法过程中一旦遇到群众阻挠或暴力袭击,缺少应急处置措施,装备和人员增援较为缺乏,没有在制度和装备上给民警充分保护。同时,一些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警惕性不高,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对执法对象不注意观察、控制和防范。部分民警执勤时装备携带不齐全,发生袭击事件时无法利用装备对自己进行保护,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三、应对之策

基层交警执法难严重阻碍了公安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解决执法难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应从法制、机制、打击、宣传等多方面入手,给基层交警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三篇:基层交警执法困难现状分析及对策

基层交警执法困难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_-9-19 16:20:46深圳交警支队龙岗大队龙城中队 李永萃阅读291次

[内容提要]:近年来,基层交通民警在路面执勤执法过程中,屡屡遭到交通违法者不同程度的抗拒、阻挠甚至暴力攻击,不但严重扰乱了公安交警部门正常的执法活动,破坏了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侵害了交通民警的人身权利和身心健康,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基层交警执勤执法的工作积极性。适逢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年”,如何解决基层交警执法难问题,从而更有效地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交警执法难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字]:基层交警; 执法; 袭警; 分析及对策

一、执法难的具体表现

(一)寻衅滋事,无理取闹。交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违法者故意大声喧闹,挑起事端,引起群众围观,有的违法者当众辱骂交警,或拦住车辆拒绝处理,有的干脆躺在机动车道上以死相威胁,这种现象在关外屡见不鲜。还有的交通违法者倚仗自己有钱或有后台,对交警的执勤执法不屑一顾,态度蛮横,拒不配合,甚至扬言要找人收拾交警,气焰嚣张。

(二)恶意投诉,故意纠缠。一些交通违法者或事故当事人对交警执法、办案不满意,为了发泄私愤而恶意投诉、无理纠缠交警。

(三)横冲直撞,强行冲卡。违法驾驶员在交警示意停车检查时,突然加大油门直冲过去,以图逃避检查,有的甚至恶意冲撞交警,造成交警

身体伤害。

(四)大打出手,暴力抗法。交警执法过程中,被执法者大打出手,甚至使用石块、匕首、砍刀等凶器进行暴力攻击,给民警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五)聚众闹事,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基层交警执法难的原因

(一)是社会转型期,执法环境复杂;

(二)是社会整体法治水平不高;

(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四)是宣传工作不够深入,警民关系不和谐;

(五)是部分民警执法水平不高;

(六)是民警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三、应对之策基层交警执法难严重阻碍了公安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解决执法难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应从法制、机制、打击、宣传等多方面入手,给基层交警执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树立“重塑公安机关执法权威”的信念,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确保公安交通管理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法制保障。一是要尽快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配套的法规及规章,如出台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法规规范,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可操作性,通过法律途径保护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加群众对公安交警的信任感。二是要通过全国人大立法,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凡交警在执法活动中遭推搡、拉扯、殴打等行为,都可作

为袭警罪来定罪,增加暴力抗法者的犯罪成本,保护公安交警部门的正常执法活动。三是要设立“警察合法权益保护协会”等机构,为受到恶意投诉、诬告或暴力袭击的警察提供法律援助,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对恶意投诉、诬告者进行惩处,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二)机制保障。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从管事率、遵章率等多个方面对民警的工作进行考评,重点考核民警的工作效能,取消抄牌数,不能简单将投诉量与民警工作业绩挂钩,在倡导文明、规范执法的同时,用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励民警从严管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鼓励民警严格执法、公正办案,扭转“干多错多、干少错少”的错误思想。二是要建立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研究制定交通民警执法规范,用制度规范民警的具体执法行为,对民警执法不公、违法违纪等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投诉查实的民警要按情节进行教育或处罚。三是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交警执法时一旦遭遇暴力袭击,治安、巡警等其他警种应及时增援,迅速捉拿违法闹事者,树立公安交警的执法权威。

(三)培训保障。要充分利用基层基础建设年的有利时机,按照“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使广大基层民警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执法时能灵活应对各类不同的情况。首先,要广泛开展宗旨教育学习,教育民警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克服以管理者自居的作风,执勤执法时注意文明、规范用语,不说霸道话、不做霸道事,同时用反面典型教育民警廉洁自律,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其次,要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民警学习《刑事诉讼法》、《治安处罚法》及各类交通管理法律法规,通过自学、授课、考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增强民警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切实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做法;再次,要重点开展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从路面执法、事故处理、窗口业务、科技装备使用等多个方面对民警进行培训,切实解决“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问题,不断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办案水平,避免因民警的执法差错而引起矛盾;此外,还要开展执法艺术培训,通过对民警情商的开发,让民警执法时学会使用策略和方式方法,正确把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对重点车型、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严格处罚,执法过程中还要高度警惕,避免与违法者发生正面冲突。民警在执法时只有严得有理、宽得有度,才能以理服人,争取民心。

(四)宣传保障。一是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以“五进”宣传为载体,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针对农村、城乡接合部地区及外来工集中的企业开展宣传,增强农民、外来工的交通法制意识。二是宣传交通管理政策、措施,如对“五整顿、三加强”中“三超”车辆整治等工作进行宣传,引导全社会都来支持、配合交警部门的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安全秩序。三是对交警执法难的典型案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媒体报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对阻碍、抗拒交警执法活动的不法分子进行曝光,对全社会起到警示作用。通过深入宣传,可以很好地融洽警民关系,增强群众对交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构建融洽、和谐的警民关系,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五)科技装备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公安交通科技建设,完善“电子警察”的建设,不断提高非现场执法率,减少民警与违法者之间的直接冲

突。要借“基层基础建设年”的东风,为基层交警增配数码相机、摄像机、车载雷达测速仪、酒精测试仪、测重仪等科技设备,建立和完善车辆号牌识别系统,用直观的事实证据说话,避免交通违法者对违法事实产生争执。同时,市局和支队应加强基层交警的装备建设,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向基层交警部门倾斜,配齐、配足基层民警执勤执法用的警械装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暴力抗法对民警的伤害。

(六)打击惩治保障。对交通民警遭遇的恶意投诉、人身攻击等恶劣行为,公安纪检监察部门要迅速调查取证,对恶意投诉乃至诬告者进行严肃警告,如不听告诫仍四处诬告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辱骂、围攻、殴打执法交通民警的行为,公安治安部门要按照《治安处罚法》相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严肃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暴力抗法等极端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惩治,决不手软,只有通过“杀一儆百”、树立反面典型,才能在社会上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重塑公安交警部门的执法权威。

(七)心理健康保障。民警受到恶意投诉、无理纠缠后,要安排专人对民警做必要的心理辅导和精神抚慰,帮助民警放下思想包袱,解除心理压力,积极投入工作。对遭暴力袭击而受伤的民警要及时救治,民警所在单位和相关领导要主动关心、慰问受伤民警,并将对违法者的惩处结果告知民警,为民警声张正义,还民警以清白。要定期举办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辅导座谈,或设置民警心理咨询辅导室,相关领导要经常与民警谈心、交流,倾听民警的委屈和心声,引导民警正确看待执法难等问题,消除基层交警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情况下产生的紧张心理。可以通过开展“心系民警冷暖”为主体等活动,切实关心基层交通民警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要通过建立加班补助制度、年休假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健康档案制度、就医保障制度、民警家属失业援助制度等一系列从优待警的措施,想方设法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让基层交警真正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确保民警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积极性。

第四篇:浅析当前基层公安民警思想状况分析

浅析当前基层公安民警思想状况分析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相继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迅速掀起公安队伍“创先争优”的新高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公安队伍中,确实存在民警思想意识淡化等问题,具体表现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言行上,直接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形象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基层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特点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民警在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方面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实践证明,公安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面对各级党委、政府与时俱进的新要求,面对群众日趋强烈的各类诉求,基层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形象。分析当前基层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敬业精神衰退,进取精神减弱。一些民警对工作付出、待遇报酬等进行纵向、横向攀比的心理更加强化,对个人利益过分关注而产生心理不平衡,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静下心、沉下身来实实在在干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主动研究、解决公安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领导也越来越少。基层公安队伍开拓意识、创新意识缺乏,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一定范围内存在。

(二)工作积极性下降,畏难情绪增多。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发展的同时,公安工作任务量也越来越大,再加上警务、处突任务以及各种非警务活动的增多,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队伍普遍滋长疲劳厌战情绪,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反映出基层所队所承担着来自各级公安机关的各种专项工作和县局各业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越积越多的专项工作、基础工作、交办工作,使基层民警不堪重负,形成了所谓“上级部署工作,一级压一级,基层没法压,应付就交差”的思想,不仅反映出基层所队不堪重负的窘况,而且也反映出基层民警对上级部门不实事求是、不理解基层的无奈。不少基层所民警认为这样走下去,派出所工作永远干不完、干不好;一些民警认为单是应付上级各项工作都很困难,哪里有时间下社区、搞防范和专心致志侦查破案,这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职业认同感降低,人才流失增多。从外部原因看,近年来非警务活动量的增加,使得民警时常处在社会矛盾聚焦点上,成为指责、辱骂、投诉对象。加上社会对警察期望值过高、执法保障的欠缺、媒体导向的偏颇,更使基层民警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导致心理失衡和职业认同感的下降。从内部原因看,民警自身的成长道路、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和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职业认同感的日趋淡化。职业认同感的下降,既说明了当前民警的价值取向确实存有一些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民警得不到合理休整和有效疏导的无奈现状。

(四)工作生活压力大,社会认同感低。长期以来,我们各级公安机关喊出的“从优待警”的口号永远跟不上“从严治警”的节奏。由于社会多种原因,警察的高大形象在人们心目中被颠覆。民警在互联网论坛上不敢表露自己职业的感觉,因为你在网上说你自己是警察,就会骂声一片,什么“狗腿子”、“批着羊皮的狼”等仿佛在网络上已经成了警察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基层民警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中亲人,导致家属埋怨和不理解,也造成心理压力大,民警普遍感觉现在自己是真正的“没钱也没时间”的人。

二、原因分析

(一)重业务轻教育的倾向,导致政治思想教育软弱涣散。基层所队领导普遍认为思想教育是务虚的工作,好坏不易衡量;而提高业务水平,破案打击搞防范,才是叫得响的实际工作。因此对业务学习抓得紧、讲得多,因业务过硬评先提拨的也多。而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大多找不准、抓不住当前民警的思想脉络,不能针对困扰民警积极向上的思想症结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常常就会议落实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教育结果体现的仅仅是责任的下交,形成上级只要结果、不教办法,中层不知所措、照本宣科,基层被动应付、敷衍塞责的局面。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没有树立起人民警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是影响民警素质养成的首要因素。

(二)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了警察意识和警察行为的素质养成。“身教胜于言教”,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一个单位的旗帜和方向,其产生的效果犹若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在领导和民警这个关系中,领导的一言一行对民警可能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或者积极的反应。有的基层领导讲严格执法、讲队伍管理头头是道,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游离于民警之外,享受特权。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极个别领导身上,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却远比正面教育的效果大得多。表率、旗帜作用的非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领导的威信,削弱了民警提高自身警察意识、警察行为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奉献与低回报,影响着民警价值观念和心态平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安机关承担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绝大多数公安机关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基层公安民警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超负荷工作状态中,健康常常被透支,甚至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但公安民警现有的收入与政府有些职能部门相比相差较大,一些从优待警的政策和措施还停留在领导的讲话稿和文件中,很难落到实处,挫伤了民警感情。

(四)规定、禁令弹性化执行趋势,纪律刚性约束力被弱化。当前,上级公安机关制定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禁令,从内容上看几乎涵盖了公安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和禁令对基层公安民警的要求与实际工作有较大差距,绝大多数民警甚至部分领导干部都经不起这些制度的检验和衡量。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是因为现阶段民警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上级领导的决策在贯彻落实过程并没有层层加强,反而是被层层削弱,“再好的制度不落实仍是废纸一张”。特别是近年来,对领导责任的追究力不断加大,致使一些单位领导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认为当领导就要敢于为下属“遮风挡雨”,对队伍管理和素质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内部消化,不敢正视解决,怕影响本单位的评先创优甚至殃及自身。所以,对队伍出现的问题、对责任民警,往往是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

(五)基层公安民警特殊的角色地位,受负面影响腐蚀的概率高。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的继续发展,公安机关面临着各种国际和国内矛盾的挑战和考验,各种非正当势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想方设法地拉拢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干部为其所用。就基层公安民警而言,手中都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权力,再加上执行任务时呈现高分散性的特点,因而也随时经受着社会阴暗面和社会丑恶现象的考验。所以,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就要求公安民警能够不断战胜自己,否则,很容易走上“吃拿卡要”甚至违法犯罪的歧途。

三、对策建议

基层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方面存在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如果放任不管或者视而不见,则很容易在队伍中扩散、蔓延,成为带普遍性、共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若能引起重视,因势利导,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将其化解,才能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公安队伍。

(一)因势利导、赢得尊重,塑造积极和谐警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警关注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努力工作赢得尊重”是基层民警的心声,实质上是民警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觉醒,是兼顾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一种自觉选择。应积极、正面引导民警这一价值取向,把个人价值目标融入整个公安工作,打造团队精神,努塑造积极和谐警队。

(二)职业认识、回归本源,培育爱岗敬业精神。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关注现实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倡导警察职业道德,焕发爱岗敬业精神。一方面要把构建在警察与政权与人民群众特殊关系上的特殊社会责任、由于警察业务的特殊性而需要特殊奉献等大道理,联系新的实际,更生动、更具体地讲清楚,使广大民警在警察与保护神、警察与公仆、警察与奉献等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上,打下深刻的思想烙印;另一方面要承认公安民警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既是政治人、法律人,也是社会人、经济人,在要求民警爱岗敬业的同时,正视公安民警追求物质、精神回报的客观需求。只有把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体现警察的社会角色。

(三)正视现实、重视诉求,理顺内部分配机制。基层民警并不推崇“金钱至上”,但也渴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更好的经济回报。与社会整体心态一样,基层民警对目前的分配机制也不满意。因此,稳定公安队伍,必须建立健全与警察工作高风险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过去关于同职级的干部中,警察的工资略高于其他人员的规定,在政策范围内幅度还应再大一些;警察因公致伤、病、残、亡的福利待遇要进一步提高,并由国家财政予以切实保证;公安机关内部分配机制也应采取与业绩挂钩的多种分配方式、使民警不仅能感受到政治上光荣,经济上也满意。

(四)缓解压力、注重方法,从严与从优相结合。造成心理压力大的基本原因是任务重,要求高,约束严,保障弱,因此,治本之法是要把交任务与交办法结合起来,提要求与提保障结合起来,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结合起来,使基层民警不仅能感受责任的重大,而且能感受组织的温暖,在领导的关心爱护中,增强信心,缓解压力。治标之策则要切实做好心理疏导,为基层民警举办心理讲座,给个别民警提供心理咨询,提高民警的心理承受力。

第五篇:基层医院护士素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基层医院护士素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水平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对护士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基层医院的病人整体文化素质、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也随处可见,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因此提高医院护士的素质,减少医疗纠纷,是基层医院护理部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护士素质 基层医院 护理部工作 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2_)05-0532-02

基层医院护士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导致 医疗纠纷不断增加。现就基层医院护士素质现状分析如下〔1〕。

1、影响因素(1)文化基础较低。一般基层医院的护士,大

多数是中专护校毕业,部分是非护理专业(医士毕业改行)及中专、高中不达录取分数线而上职工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这样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2)受继续教育机会少,有的毕业后终身不学,知识落伍,知识面窄。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又较少,信息来源不足,又缺乏主动捕捉信息和收集信息的意识。(3)专业知识缺乏,特别是(非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缺乏,每天都以完成临床治疗和护理为指导思想,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自己所做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研究,科研意识不强,护理论文发表少。(4)护士操作技能水平低,不规范(特别是非护理专业毕业)。(5)服务理念不够,人文知识缺乏,沟通交际能力和技巧不够。(6)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缺少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知识。(7)工作环境差,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8)护士流动性大。愿意留在基层医院的护士较少,一般基层医院护士在护理工作熟悉、取得护士执业证1-2年后跳槽到市级医院。(9)领导重视不够,相互系统支持不当,护士在医院的从属地位,患者缺乏理解和信任等。

2、对策

(1)鼓励护士参加各种教育,特别是提高学历教育,使护理专业教育内容向广、新、用、由浅至深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基层护士知识贫乏的现状,来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

(2)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正确对待护士地位和待遇,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尽量减少护士的流动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尽责尽力。合同制护士享受在编护士的待遇,以留住人才。

(3)护士长带头学习,要做好表率作用,努力提高自身职业和专业素质,建立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4)请进来送出去学习,一是按职称职务高低定期定时参加学术活动,请护理专家来院传授新知识。二是与医生配套进修学习,凡有执业资格的护士,都要进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学习。三是护理部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业务讲座,结合实际病例讨论,每年二次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等。

(5)医院合理安排护士分层次培训学习。年青护士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要学会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并促其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理论、护理专业知识,联系到实际,深化所学的知识;鼓励护师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教育等教育方式,提高他们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主管护师通过去上级医院在岗培训,使其掌握系统的护理专业知识,指导临床,担当对新护士的传、帮、带工作;年富力强的护士长要起领头羊作用,上岗前要进行护士长培训,参加各种护士长培训班的学习,不断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不断规范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水平,(6)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以及相关科室的配合,医院领导是医院各部门的管理核心,只有取得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相互专业人员的配合,参与医生的查房,了解治疗方案,制定相应计划,护理工作才能更加完善,护士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7)重视服务理念,医院要加大培训力度,逐渐调整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使他们的专业知识、人文科学、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使基层护士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2〕。

讨论: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基层医院的病人整体文化素质、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工作已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疾病的护理而需要身心的整体护理。良好的护士素质既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形象,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因此提高基层护士素质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小珍 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素质的体会 齐鲁护理杂志202_,12(4)654

(2)李俊媛 闫鲜梅 影响基层护士素质提高的因素分析 护理研究杂志202_(s1期)

当前基层公安民警执法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