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浅谈对外汉语教师发展——ICLTA乔邦汉语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7-84650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4 17:58: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对外汉语教师发展——ICLTA乔邦汉语

浅谈对外汉语教师发展——ICLTA乔邦汉语

据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驻英推广机构报道,英国是世界第一国际语言英语的母国,虽然英语在国际上大行其道,在英国本土,汉语却火的不行。据统计英国有超过二十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的选修课在英国的各个大学更是热门中的热门。导致汉语师资严重短缺。开设汉语课的中学甚至超过了500所。学习汉语的人数保守估计至少在7万以上。汉语热在英国可见一斑。

韩国:一股强大的“中国热”近期袭向韩国,学习汉语及熟悉中国的一切成为社会的热点。2001年底,报读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录取率达40:1,不少大学都把以往第二外语的日语和法语改成中文。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为韩国外语高考科目。如今在中国留学的韩国留学生人数已超过日本。目前在中国各大学读书的韩国学生已累计超过3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根据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官方统计:设有中文系的韩国大学已达200多所,在教学上与英文和日文并驾齐驱。每年报考汉语水平考试的学生和自学汉语的社会人士也急剧增加。

据汉办和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官方共同统计,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学习英语、法语、日语等语种的人数每年大约增长2%到4%。但是学习汉语的人数年均增长率为38%。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的人数每年都成倍增加。据教育部预测,到202_年,学汉语的人数将达到2个亿,而汉语教师的缺口在500万以上。在国外,一个拥有一张“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人士,薪金已达到了7万-10万美元,在国内月进万元,也较普遍。不过要想从事此行业,必须取得相关的资格证。

持有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颁发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王老师在美国任教,据她介绍:美国48个州已设立有81所孔子学院和299个孔子课堂,有1万余所大中小学开设有中文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百万。目前,全球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以每年50%甚至更快速度增长,汉语已经成为国际上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语言。因此,这个新兴朝阳行业成为很多出国留学、移民人士的首选职业!据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中国区总部不完全统计:持有《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任教的海外老师已经突破三万三千人!

第二篇:ICLT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ICLT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作者:乔邦国际教育

020-85216816

据教育部预测,到202_年国际汉语教师的缺口在500万以上。一个拥有国际认可的汉语教师资格的人士薪金已达到了6.5万-10万美元。目前国际汉语教师这一职业在世界范围内却存在着数百万的岗位缺口,对广大的出国留学和移民人员来说,国际汉语教师这一职业既延展了专业能力、又拓宽了就业领域,无疑是在国外勤工助学、打工兼职的的最佳选择。

目前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可谓供不应求,有很多具备了国际汉语教师资格的留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通过教授汉语来打工赚钱的,而且每节汉语课的课时费不低于50-80元美金。——国际汉语教师已经成为出国就业、留学、移民无上光荣令人羡慕的高收入职业,并且已经成为华人在海外生存的首选第一黄金职业。

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是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CLTA)和国际上各成员国教育部、著名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共同联合推出的资格认证,ICLTA证书是唯一经过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比利时、日本、新加坡、韩国等近110多个成员国家教育部的官方共同认可,最具有国际权威性和官方代表性。

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须考取国际公认的ICLT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据ICLTA广东考务中心介绍,今年10月份的全国统考现已启动报名。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士、在校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专业不限)、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或高三在读生均可报考,目前报名工作正在进行,有意参加考试者,请抓紧时间到考务中心报名,以便充分备考。

第三篇: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0周年纪事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10周年纪事

1952年,东欧交换生外国语文专修班合影。

在老师的带领下留学生做客农家

夏天的燕园鸟语花香,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迎来了建院10周年的日子。其实,若论起对外汉语教学落户北大,至今已经有整整60年了。1952年,设立“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61年成立“公共汉语教研组”,1984年成立“对外汉语教学中心”,1995年成立“海外教育学院”,202_年成立“对外汉语教育学院”。60年一路走来,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燕园发生、流传。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延续40年的师生情

牛满江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生物学家。1972年,中美关系刚刚解冻,还未建交,牛满江教授就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同行的还有他年仅18岁的女儿牛曼德。刚到北大时,牛曼德只会三句汉语:“你好”、“我听不懂”、“再见”。陈如老师在“一对一”教学中,对她进行细心的辅导和关怀,师生间建立了深厚友谊。陈老师现在还记得,当时学习条件相对艰苦,夏天,在没有空调的西晒的教室里,牛曼德常常躲在教室门背后的角落里,坐在水泥地上学习。刻苦的学习换来了喜人的成绩,一年后牛曼德就能说一口漂亮的汉语了,结业文章写了2500字。在前往上海医学院学习专业课时,她直接进入了汉语高级班。40年来,无论身在何方,牛曼德一直和陈如老师保持着书信联系,还会附上自己的家庭照片。1998年,陈如老师赴美国工作期间,牛曼德特意租了一条游船,邀请老师同游,一起回忆北大的难忘岁月。在她的引导下,她的儿女也在学习汉语。

抢拍照片的盖特纳

1981年,当时还是一名普通大学生的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第一次来到中国,就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北大老师的风采和学识,燕园旖旎的风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2_年1月就任美国财政部长后,同年6月他借访华之机20多年后重返北大,看望了当年教过他的老师们,同时为北大学子做了题为《中美两国为复苏和增长的合作》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回顾了自己的燕园岁月,说,在北大不仅有机会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抱负,也开始通过中国人的眼睛看美国。

上世纪80年代初,汉语办公室的老师正在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台下的学生盖特纳为老师抢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神采飞扬的老师们今天已白发苍苍。盖特纳说,他为自己曾跟随着这些优秀的老师学习而感到荣幸。

父女两代就读北大

日本人堀井弘一郎1991年曾作为短期留学生就读北大,中文的听说读写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留学期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当上了老师的义务日语教员。学习结束时,老师们特意为他举行了一个联欢会,联名给他写了一封感谢信,还送给他一件礼物——一一个雕刻着北京大学校徽的奖杯。20多年了,堀井弘一郎始终珍藏着它们。他说,这是他一生中的无价之宝。现在堀井弘一郎在日本大学教授东洋史课程。

202_年,堀井弘一郎的女儿也作为一名留学生来到北大。堀井弘一郎说,虽然这是女儿第一次在海外生活,但由于自己在北大的留学经历,使他对女儿在北大的学习和生活十分放心,相信她在学业上和生活上都会得到很好的关照。事实证明,女儿的北大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堀井弘一郎说,我们一家两代人都受到了北大老师的教导和恩惠,我们一家和北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北大走出的汉语专家

古川裕从日本大阪来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攻读方向是现代汉语语法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日汉语法的对比研究、对日汉语教学。

现在古川裕是公认的汉语专家,他除了担任日本大阪大学语言文化研究科教授职务外,还担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任着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日本中国语教育学会会长、日本NHK电视台《TV学中文》讲座主讲人等诸多社会及学术兼职,和当年的老师们并肩工作,为推广汉语做着实实在在的事情。

谈到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未来时,院长张英说,经过一个甲子的发展,现在的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学与科研并重,传统与创新并重,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文化推广战略和北京大学国际化校园建设,可以说是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目前学院年均招收留学生202_人次,招收汉语言文字学与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博士近百人。发展目标是:将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汉语教学与研究基地、留学生语言学习的首选、世界中文教学名师的摇篮,用汉语架起连同中外的桥梁。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

●1952年,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被派往保加利亚教授汉语,是最早派往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之一。

●1953年,著名语言学家周祖谟发表了《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1958年,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率先采用汉语拼音,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充分肯定。他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肯定了北京大学的做法,指出:“北京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专修班采用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草案进行教学,很有成效,说明汉语拼音方案在这方面有很大优越性,汉字和注音字母是远不能跟它相比的。”

●由邓懿先生主编的《汉语教科书》出版发行,成为第一部供外国人使用的汉语教材。

●1984年,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1986年,汉语中心成为全国首批研究生招生单位。

●202_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作者:刘菲 本文图片由聂传清、尹媛媛摄)

第四篇: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亲历智利地震 天津对外汉语教师痴心不改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亲历智利地震 天津对外汉语教师痴心不改(一)-赵锦,生于1978年,天津市红桥区人,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大学毕业后,工作顺利,“但总感觉这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于是,在听说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后,赵锦报了名,并被国家汉办派到了南美洲的智利。

一个柔弱天津女子,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她在今年年初智利的8.8级地震中,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中华民族“患难见真情”的真谛。尽管,她已经32岁;尽管,她在智利第三年的志愿服务期已满,但在另一名本该接替她的志愿者拒绝去智利之后,作为当地唯一的一名汉语教师,她坚定地选择——留下来。

“如果我服务期满非要回来,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但,现在给了我选择的机会,我觉得应该留下来,和他们在一起。”就是如此朴实的理由,让这名天津姑娘——赵锦,决定在今年的5月份继续启程前往智利,开始她第四年的志愿服务。(记者 刘晓艳 摄影 姜宝成)

做志愿者

是件有意义的事

“我当时只是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谈起去做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初衷,赵锦说,由于是学外语的,所以身边有一些外国朋友,平时也总帮他们学习汉语。后来,在天津师范大学参加了专业对外汉语教学培训,“我也由此成了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赵锦笑笑说,202_年的时候,当知道将以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赴智利时,她还在想“去智利做志愿者,也就一年,去见识见识也好”。“但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三年,而且马上又是第四年„„”

在小镇

就我一个汉语教师

“202_年,我刚去的时候,智利全国也就4个汉语教师,其中2个是志愿者2个是公派教师。我所去的智利奇廉市,是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镇,那里只有我一个从中国去的汉语教师。”赵锦说,虽然智利当地人对遥远的中国并不熟悉,但在智利市场上大约有80%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所以当地人对于“中国”并不陌生。而且,智利是一个只有200年左右历史的国家,当地人对于有着5000年历史文明的中国,充满了兴趣。他们在大街上,只要看到亚洲人,无论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他们都会认为是“中国人”。

在奇廉

得耐得住寂寞

刚到智利的奇廉市,赵锦遇到了许多不适应。首先是气候。智利的雨经常是连着几个星期地下,智利的冬天是干冷干冷的;其次是饮食。用赵锦的话说,那边的早餐和晚餐“雷打不动是面包”,“生蔬菜洒上油还有柠檬汁,就那么吃”“西红柿不放糖,而是放盐和洋葱”„„

不过,生活上的不习惯,却并不影响赵锦对奇廉市的好感。“这是一座安静的小城,安静到甚至‘无聊’,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许多欧美的志愿者走了,都是因为耐不住这里的寂寞。”赵锦说,但她非常喜欢这份安静和简单。“也有去大城市的机会,但我没有去。”

“从未想到地震离我那么近,也从未想到那么多的爱离我那么近。”这是赵锦谈起今年2月27日在智利发生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的8.8级地震时,说的一句话。

那一夜

至今不能忘记

那天的凌晨三点,赵锦从梦中惊醒,床在疯狂地跳舞。“地震”二字猛然从脑海里闪过,恐惧瞬间笼罩着她。

“我刚站起来,便被强烈的震动‘甩’在了地上。再站起来,再跌坐下去„„我听到房东的儿子喊我的名字。我不顾一切地冲出房间。暗夜中,我看到房屋在强烈地抖动着,房屋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在挑战着我的神经。我强迫自己镇定,摸着手机,想第一时间向使馆通报,但信号已中断。之后,全城的水、电也断了„„我和外界失去了联系。那一夜,我是在大街上度过的,至今不能忘记„„”

灾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自救。“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异国他乡,我必须和当地的朋友共同面对这场特大自然灾害。水是生命之源,不能没有水。为此,我主动地担负起找水的任务,房东则承担起寻找粮食的重任。每到晚上,黑暗中大家围坐在一起,一种精神和友爱在特定的环境下得以升华。余震像恶魔一样不断袭来,我们和衣而睡,共同承受着特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重负。大家互相支持、呵护,就像一家人。邻居也在找水,他们很感动,一个中国人在震后居然会把水分给他们。友谊没有国界,我接受了来自智利友人的爱,自然要回馈给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用爱默默交流。”赵锦说,接下来的余震也锻炼了她。余震袭来,她想到的就是如何安慰智利朋友。

第五篇: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这十四个有关对外汉语的观点你认可吗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这十四个有关对外汉语的观点你认可吗?

-【语言是一个政治问题】

十年前开始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十条规定了“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面温和的法规背后是一句“语言文字是国家主权的标志”,至今仍有不少中学和高校的教室外悬挂着这句横额。对外汉语教学更是将这一法令条文发挥到了极致,浓墨重彩地宣扬国家意识形态,并且在不经意之间把语言的纯粹性和民族性的纯粹与否画上等号。202_年的3月底一场”汉语保卫战“在北京打响,支持者危言”如若不清楚英语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汉语的万里长堤将在300年内被英语之蚁吞噬“,广电总局作为国家机器,深受鼓舞,同年4月初便立法铲除汉语广播和书写时常要借用的英语缩略语,比如NBA、FBI、MP3等,取而代之以汉语全称,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动态影像压缩标准音频层面三(MP3)。诚然,每一种语言政策都有两面性:政治性和教育性。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或者弘扬这个意识形态的问题。

上周沈家煊先生来港做讲座,席间谈及汉语保卫战一事。当时,他非常反对广电总局为禁止使用英文缩略词而立法,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语言习惯,被社会广泛接受,同时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两会期间大量广泛地使用这些缩略词的语言事实又进一步支持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存在。万一立了法,我们一开会,领导人一会儿GDP,一会儿CPI的,岂不要把牢底坐穿?

【文化输出与孔子学院】

现在的汉语国际“推广”已经改口为“传播”但是实质并没有变,仍然是在大手笔的输出文化,甚至一度在美国引起了学生和学校的抗议,要求审查并停课。既然作为一个以语言学习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何不放下汉文化使者、大中华思想、龙的传人这些不切实际的身段,以促进学生语言进步为首要目标,至于他们学成汉语之后要不要爱中国,完全是学生自己的心愿,一味地给学生填鸭教化他们爱中国,或许反而引起反感。不要把自己爱国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人,这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际社会,要首先懂得互相尊重。但是现在的很多汉语老师,过于热情,或者说激进,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而是被一种民族主义的激情所左右,动辄古代先贤,民族英雄,好像突然暴富的农民企业家喋喋不休地讲说自己的血泪发家史。

各位可能有所耳闻,我们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已经遍地开花。据统计,自04年第一家在韩国落地开始至202_,是以每天4家的速度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我们以此为荣为此欢欣鼓舞的时候,国外早已经对此提高了警惕心理。虽然我们在国外开设孔子学院都是中国政府自己掏腰包,但是仍然很多国外的大学对此不甚感冒,于是我们只能在那里“挂牌”而不“营业”。相比而言,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从未如此快速高调的展开过对语言和文化的宣传攻势。有时候,我们的媒体在报道什么地方又开了孔子学院的时候,常常给人一种玩大富翁时又买到一块地的感觉。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语码转换乃洋鬼子之所为】

“净化汉语”赢取了大多数国人的支持,但是这种以夸大的民族性来抗拒外来语的影响并不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里,教师普遍认为语码转换乃洋鬼子不爱国的行为,是会惹人耻笑的,称职的汉语教师一句英语也不用借助就能把复杂汉语语法给解释明白了,他们非常自豪向笔者介绍上世界60年代在英语教学界兴起的“全身反应法(total phsical response)”,并且演示了如何通过画画向学生解释一个抽象的汉语词汇。学生问”老师,‘无限’是什么意思“,老师拿了一支较长的粉笔,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曲线,然后一直画一直画,1分多钟过去了,这个老师停下来转过头问学生“现在你们懂了吧?”,全班一片死寂。教师可以手舞足蹈、可以画画唱歌,只是不愿意用一句简单的英语来解释,infinit也好,too many也罢,endless都行,再不行就no limit。虽然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有越来越多外国人,或者其他种族的人前来定居,但是整个社会仍然是同质性(homogenity)非常高的,对夹杂英语等外语的语言行为容忍度极低。

【一律平等的背后是一概剥夺】

为什么不能说这句英语来解释呢?

一、根本不懂英语。不少在职汉语教师是老一辈俄语或日语学习者,英语是自学的,皮毛而已所以想用的时候用不上。

二、英语水平不高。一些中年汉语教师在大学时期专攻汉语,沉溺于古典和语法,却忘记了汉语外还有其他几千种语言,比较没有接受过四六级刺激和考验,英语听说读写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三、没有说英语的自信。年轻一些的汉语老师饱经四六级考试之风霜,英语单词量充足,语法过关,能看懂一些英文文献、听懂一些英文广播、写一两篇英文日记,但是到了灵机应变要做翻译、做口译,与学生用英语互动的时候就发现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了,唯有回头写在黑板上,能听懂但是不能说。以上三点都是教师外语水平的限制,但是更加引人深思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教师的教学观点和身份认同。几乎每一位老师都质疑,把英语作为媒介语,对日韩学生不公平,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不如一律说汉语。这就是以课堂人人平等为幌子,集体剥夺了学生使用母语或英语等媒介语进行交际、询问、释放焦虑、语义协商等行为的权利,而这和教师讲解相比,更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

【别以为来中国留学的都是精英】

不论是大学还是高中学位课程的学生里,都是韩国学生占绝大多数。曾经听几个韩国的前辈吐露心扉,他们说,虽然现在韩国和中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韩国和美国的,但是在留学一事的态度上,仍然没有变。有钱、有充足准备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都是选择去美国留学;家庭条件一般,又想在韩国社会搏出位的,才去中国。因为在中国,只要说自己是三星集团的员工,就会受到贵宾般的待遇,虽然自己在国内像奴隶一样打工。我并不是说,只有二流的韩国人才会到中国来留学,但是平心而论,如果你是一流的人才,你会首选去哪留学?

【多少人是被忽悠进来的】

见过大把北大、清华、人大的对外汉语硕士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还为了不能给国家推广汉语而感到懊恼。真是太可怜了,这些天真的孩子。你们能考得进中国的top3,实乃精英中的精英了,何必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光环而摧毁自己的大好前途呢。当然可想而知,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但凡能传播信息的媒体都铺天盖地地说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3千万了,1个亿了„„汉语教师缺口巨大,师生比例已经达到1:1000。多少人听到看到这些没有突然间心潮澎湃一下?教汉语又有前途,又荣誉,真是一个完美的工作机会!结果,千军万马地开始考研,考几大高校的语言学专业,考中文系,考国际汉语教学硕士,一年没合格,再来一年,年复一年,考了进来,学了一阵子,实习了一下子,毕业了,也失业了。当初学的最多的就是语言学理论,什么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洪堡特、索绪尔、法国德国语言学流派讲,耗时耗力,结果根本和教学无关,从事语言学研究又远远不够,第二多就是汉语语法,朱德熙、邢福义、王力、吕叔湘„„一众大家大师,人人举例讲解,要记要背的理论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和实力相当多,但是给学生讲的时候,却无法简化,一个被字句讲了半个钟头也没说清楚,学生都要晕倒了。这种照抄中文系的培养方式,害惨了多少人?从学校一出来,多少人在失业?多少人在等待申请志愿者,多少人见入大学无望,又去申请读博?多少人的青春和智慧就这样被忽悠和玩弄了。

【谁荒废英语谁白痴】

上周英孚EF上海分部率先发布了202_年全球44个国家英语熟练程度报告,马来西亚第 9,香港12,韩国13,日本14,中国排到了第29。很多老师在教马拉西亚人的时候,都天真地认为他们只会说马来语,教韩国人时认为他们只会说韩国语,教日本人时认为他们只会说日语。绝大多说的汉语老师从来没有了解过学生的语言背景,也不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英语作为共通语的传播速度和影响的深度,一味地以抵制和铲除英语的影响为己任,带着仇视或者说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去面对作为通用媒介语的英语。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汉卫在202_年《世界汉语教学》上的文章,他用几组只有descriptive,而且只是percentage,连mean都没有比较过,就得到结论说,日韩学生反对英语作为媒介语,而且现在学汉语的多为日韩学生,所以英语不应该成为汉语教学的媒介语。微观上说,可是各位扪心自问,谁教课一句英语没说过?零起点是必须的,初中级是时不常的,高级是偶尔的。宏观上讲,我们想把汉语推向世界,难道世界就是指日韩?欧洲,南美,非洲,还有大洋洲那么多国家,难道不应计算在内吗?Kachru的英语世界传播三个同心圆理论早已经被英语的快速传播和迅速的本土化所改变,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英语早已不是外语,而是除了官方语言之外,首先必须掌握的交际工具,就想会用电脑、会开车一样普及。但是我们却在这里无视这个现实,还妄图否认英语作为国际共通语的地位。

【其实汉语教师并没有被看得起】

早前在豆瓣上看到一个朋友写的“教汉语的汉子你们伤不起”里面句句都是实话。一个小时30块的标准工资,免费不要钱陪练都要争崩头去教汉语的大有人在。在国内高校,汉语老师在教学机构里,忙得不亦乐乎,教学、科研、活动,样样要搞,教学要多姿多彩风生水起,科研要搞得有学术深度出论文出教材出书,学生活动要搞得惊天动地十八般武艺„„可惜大多数老师仅仅在进入第一个关卡就再也难以迈出第二步了,教学任务已经把他们的腰都压断了。不过想要受这份罪,还要先得拿了博士学位,最好留过洋、名校毕业、跟过名师、在海外实过习、上面有人、琴棋书画、内外兼修„„到了企业机构,天天要听公司一个小头头的头脑风暴不说,还要buy他们的理论和心得体会,要跟着公司的路子走,跟着项目的风格走,老师被培训的连人都不是了,只能重复机械的语言练习,一天上课8小时,一周不得低于40个小时,要知道这不是白领坐在写字楼敲敲电脑那么轻松,语言辅导,老师要说多少话,费多少口舌,上HSK班,多少老师都根本是在吼!一天下来,嗓子哑了不说,整个人都元气大伤。

【最难找工作的硕士就是对外汉语】

我一个师妹,人大本科,北大对外汉语硕士,曾外派半年。听起来人生已经相当完美了吧?可是她毕业到现在,还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进高校的全都是博士了,自己争不过,去语言补习中心的都是本科的,自己不懈去争。改行吧,能干什么呢?中小学老师,要考教师证,教中文吧,首师大北师的毕业生一大把,教英文吧,自己的英语早就荒废了,虽然过了四六级,考了雅思托福,但是还是不能认同自己要做英文老师的身份。去公司吧,可以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做文秘,但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总觉得自己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热血青年。有的一咬牙就去考博了,有的就一送脚,放弃这一行的。虽然博士毕业了能不能找到工作又另说着,但是至少可以在心理上成就自己。放弃的那些清醒过来,才发现原来上当了。现在全国热开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还有汉办即将重新推出“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吸引了无数迷途青年浪费青春。何解?大家天天听的汉语教师缺口,那不是指国内,来中国本土学汉语的不过20多万(202_年突破23万人),而那所谓的一亿想学汉语的人都只等着我们派老师去教呢。可是汉办每年送多少人出去呢?202_年大概送了5千人去世界各地,几十万人来报名,甄选过程如同选妃子一样严苛。再算算我们每年有多少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从校门出来嗷嗷待哺?不言而喻吧,学这个专业最后就是要走一条忧郁的职业道路,心怀高远,出路无门。

【大学的语言教学】

大家把目光都放在语言教学上的同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这不是开sunday school,我们在搞的是大学教育。我们的外语教学,其实仍在原地踏步,我们的汉语教学就更是落后,虽然近年来学界取得了不少突破,引入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方法,但是我们的整个教学思路没有改变。教育部统计,每年80%以上的留学生是来中国接受大学或以上教育,但是我们除了教他们汉语知识和一些中国文化以外,我们在大学教育上的贡献是白纸一张。美国的大学教育教什么?为什么这么多社会精英非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大学教育?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除了享受到独自淋浴和洗澡自由的特权,游山玩水的优待之外,我们的大学语言课程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有营养的课程?他们了解语音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吗?他们知道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吗?如果他们需要从事心理学的研究,他们有选择旁听一些双语课程的自由和能力吗?我想我们硕士毕业的研究生都未必回答得了这些问题。各个大学都有和美国英国最著名的大学对口的暑期项目,好在也就只是个暑期项目,不然我们的大学语言教育都愧对这些全世界最聪明的人。

【汉语教材落后日语教材50年,落后英语教材100年】

以前在北京买过两次《标准日本语》的教材,因为国内最兴这个,但是我出来一看,香港随便一家书店里的日语学习资料都可以摆满一整个书架,发音练习卡片,全彩图的日本礼仪小贴士,漫画讲解日语语法,全都是图文并茂,打开一看,就觉得学日语一定是一件很快乐很轻松的事,即使学不好也不要紧,看看这些讲述日本自由行的小故事也很享受。可是在大陆,多数语言教材都是铺天盖地的语法讲解,词汇训练,句型搭配,纸张非常薄,几乎背面的字都透过来了,黑白居多,卡通一律国产动画片的款式,照片又都是业余编辑仓促而成,通常都是A4厚厚一大本。英语教材我就不想举例了,铜版纸,精心测试过,一套教材背后是一套教育学理论,通常都是100页内,留空余给学生,留下further reading指引,是几十年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积累的经验。反观汉语教材,就非常令人泄气。虽然我们正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但是前人和外人已经给了我们这么多经验,弄一两套精品出来都不行吗?北语教材适用最广,但是已经接近沉闷;北大教材明显是小学中文课的feel;人大的发展汉语,就是一个大板砖拍死一群学生„„关于书内的英语翻译,完全是鸡肋状态,老师不屑看,学生想看看不懂,看懂了的都是给英语句子来了个大paraphrase然后自己悟到的,例句不充足,不给翻译,也不给拼音,完全是结构式地那么一摆,学生你用得上就用,用不上我也不亏待你。整个教材的出版市场就是浮躁,以量取胜,无精品,无海外市场,无理论支持,无技术含量,无美感,无吸引力。

【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汉语热的经济基础】

虽然我热衷中国文化和历史,但是恕我直言,如今的吸引国外汉语学习者的,引起最近十年来汉语学习热潮的,并不是中国文化这个上层建筑突然发光发热,而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基础长期稳定增长。中国GDP在05年产超过英国,07年超过德国,10年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10年外汇储备2.4万亿,渣打银行估计,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这个GDP年率10%的增长速度,202_年,中国就可以超过美国(年率1.8%)。因为中国有钱了,中 ICL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国人有钱了,中国文化也就有价值了。我们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在经济振兴之时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什么呢,还是更多地为了经济,如果想同中国人打交道挣他们的钱,就要了解他们的思维和习惯,就要懂得他们的语言和文化。这才是汉语热的根本原因,不要凭空高估一种文化的价值而闭口不提那只看不见的手。如果,我是说如果,中国经济遭受突然的打击,比如,我说比如,好像发生了日本福岛核电站爆发全国核危机,股市崩盘,楼市泡沫,13亿人打砸抢社会乱成一团糟,这个时候,谁还会来中国学汉语,谁还有兴趣学这样一门既复杂又没有利益附加值的语言?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汉语热的经济基础。不要一味地说什么五千年文化,历史悠久,要是上层建筑说了算的话,为什么学汉语的热潮要等到1999年后才开始兴起?

【山寨才是当代中国文化?】

好多汉语老师,避讳社会话题,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社会冲突,高官腐败等社会问题三缄其口,要么就是对中国人不文明的习性闭口不谈,其实很多外国学生早已看在眼里,老师却还死不承认,更有地认为有痰就吐有益健康,不冲厕所是为了节约用水,让很多学生大开眼界。汉语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真正意义的文化交流,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没有受到鼓励和支持,老师一见到学生讲母语,就大力喝止,像医生开药方一样告诫学生,说汉语!结果沟通成了奢望,不同语言的学生之间很少能成为亲密的朋友。常常令外国朋友津津乐道的是,在中国买到什么假货,以前的秀水,现在的越秀,雅宝路,五道口,最令他们流连忘返。为什么不是书店,为什么不是博物馆或者电影院,为什么不是中式咖啡馆,为什么不是一片山清水秀可供晒太阳的大草地?好多外国朋友跟我说,在中国不用花什么钱,能弄来好多跟真货一样的东西,山寨iphone还能拔出一条天线来随时看电视,网上什么都能破解,itunes里要花挺多钱买的apps也有黑市版的,他们在中国玩的很过瘾,生意很兴隆,投机很成功,每天被中国人像伺候皇帝和女皇一样捧着,非常有满足感。可是,当代的中国就仅仅只有这些可以激起外国人积极参与的热情吗?

【爱教外国人是因为我们严重缺乏社会流动性】

网络上一些拍外国人看中国的记录片里,不少外国人都坦言,他们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款待,无论白人、香蕉人、还是黑人,统统受到贵宾级的礼遇,他们被看做是财富、知识、智慧、的象征。但是深究起来,我们到底看中外国人的什么东东?上周雅虎新闻报道,新西兰一个十几岁的男同要靠吃蟑螂果腹,相信现在大多数中国人早已脱离了赤贫的状态,我们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住,有车开,但是我们太缺乏社会流动性,整个毛泽东时代的30年里,只有3万外国人来过中国学习汉语。1987年的西安,几万人上街围观一个来这里做田野调查的美国人,甚至造成了交通阻塞。时至今日,一个外国人在街上走过,大家都会抑制不住地多看他们两眼。如果能和外国人一起聊天,一起讨论问题,那就更加是进入上流社会的征兆,即使是和比我们还要贫穷的外国人走在一起,也感觉无比的与众不同,而别人也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太缺乏流动性,国人太难出过门,外人又太难进来。中国护照只有在东南亚和非洲有免签或者落地签的十几个协议国,想说五一没事,自己自由行去趟温哥华或者墨尔本,就得跟大使馆和旅行社拉锯,要么就是有钱人拍出一打子人民币做保证金,使馆才会给一个小小的方便。不少从国外回来的人,都不愿意再继续从事汉语教学行业,而但凡留下来的都是真正热爱语言文字的人,他们已经不再把外国人当新鲜玩意了。现在很多热情澎湃、立志做汉语志愿者的童鞋们,问问你们的心,有多少是因为要接触外国人和到外国去开眼界才选择干这一行的?

浅谈对外汉语教师发展——ICLTA乔邦汉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