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明确素质教育目标发挥数学育人功能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7-101565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30 12:49: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明确素质教育目标发挥数学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素质,包括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等。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就已阐明了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全

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就是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只要认真实施《大纲》,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对学有余力、爱好数学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必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以及个性素质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使小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认知能力是小学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责无旁贷地被公认为“思维的体操”。所以《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十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证明,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得到培养。

所谓“组织良好”的教学,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是把概念教学置于传授数学知识的中心地位,遵循儿童认识概念的规律进行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概括的反映。掌握了概念,就能引起广泛的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然而正因为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认识水平较低,概念教学成为公认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儿童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小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正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感性材料获取典型表象。如借助学生外出旅游所看到的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建立“千米”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分、拼、摆、观察、体验操作过程,形成表象。再通过对表象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到概念。学生在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经过训练形成整、孝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形体概念的积累建立空间观念;综合种种能力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显然,建立概念、运用和积累概念的过程就是发展儿童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人教版义务教材小学《数学》课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过程。然而“应试教育”只看试卷反映的结果,忽视上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过程,使一个时期来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误入歧途。

小学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材料教育学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当两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量作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小量作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此外,将“点”延伸就成为“线”,将“线”延展就成为“面”,将“面”平移、旋转就成为“体”,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同时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数据,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简单统计图表的练

习;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先导。因为兴趣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趣味数学知识,常常能有效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练习课和活动课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在活动课上讲数学家的故事,能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功欲,进而

鼓励他们从小立志,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数学知识所蕴涵的和谐、统一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课上教师端庄亲切的仪态,简练明快的语言,规范工整的板书,匀称精确的范图,鲜明雅致的教具,师生间和谐默契的交流,都使学生感到愉悦;几何图形的对称,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数学概念的概括和简约,数学推理的严谨和简洁,数学解题方法的巧妙,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简明、和谐、整齐、统一的美,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激发创造美的热情,陶冶高尚情操。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好的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反之,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却难以纠正。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先晓之以理,提出每阶段的明确要求,然后反复训练,强化印象。这样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可是“应试教育”视思想品德教育为额外负担,以“应试”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逼迫学生承担超负荷的“大运动量”训练。师生间哪有情感交流?更无美感可言了。

综上所述,组织良好的数学教学,能使小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具有整体育人功能。

然而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定型,往往因为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学习成绩。也许有的“大器晚成”者尚未显示出来,也许有的智商较高者因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而兴趣别移。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阵地,发现和培养数学特长生,适当地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数学潜能。至于大面积参加数学竞赛培训,以竞赛为升重点中学的“敲门砖”,加重学生负担,干扰正常教学,显然是“揠苗助长”,违背规律,同样是不可取的。

笔者认为,经过十余年的教改试验,小学数学学科素质教育之路已经探明。

新课程方案就是教改成果。但是考试方法亟待改革,学生的基本素质如何检测评价?学生的个性素质如何认定?义务教育的合格标高如何确定?初中、高中阶段“分流”如何选拔?这些问题如不合理解决,教学仍是考试的奴隶,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全面落实了。

第二篇:优化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深圳市福田区景秀小学

邮编:518034 作者:张金泽

美国全国校长联合会执行董事斯考特·D·汤姆森认为:“在今天,人们正在重新认识学校环境的意义。因为学校环境不仅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他们形成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因素。”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则认为:“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呼吁“全社会都要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更是明确指出:“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优化校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审视,校园环境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没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不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我们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注重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近几年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在开展校园环境建设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精心设计校园内部的陈设布置,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精拟校园的标语口号,发挥环境的感召功能。正是我们注意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在育人方面的多种功能,才形成今天 我们学校环境优美,校风、学风好,学生的文明礼貌好,卫生习惯好的可喜局面。

一、精心设计校园内的陈设布置 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

校园内的陈设布置是指除校舍以外的空间、场地,墙壁、走廊等的装点、物类的摆放,搁置以及各种橱窗,景点的布置等。如果校园内这些陈设布置设计合理,考虑周到,摆放科学、精巧,就能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起到寓教于物,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比如:一进校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大厅,大厅两旁是“少先队园地”,园地中有各种评比优良一览表,有荣誉栏、小学生守则、校风、学风、班风、小学生日常行为“三字歌”;还有高雅的艺术浮雕和巨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学生走过这里都要看一看“荣誉栏”,望一望艺术浮雕,情不自禁地哼一哼“三字歌”,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学校教学楼中间,设有一个圆形的大庭院,庭院中间长着一棵参天大榕树,与教学楼相辉映。校园里建有生物园、运动场、升旗台,科学家的雕塑画像,每层楼的墙壁上嵌有一面透亮无暇的“仪表美”大明镜,映照着每个学生的身影,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不自觉地会把红领巾戴正,把衣服钮扣系好,把头发理顺;走廊里贴有伟大画像、学生美术佳作,各学科知识专栏„„所有这些,无疑对全校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成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无需教师来教育讲解,就会受到无声的熏陶,也就有效发挥了环境的熏陶功能。

二、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

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

近些年,我们是十分重视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曾先后动用150多万元资金,购买花草树木,开辟花圃、草评,植树,每层楼两旁都建有花坛,教学楼顶建造了草坪,栽种了花草,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到65%。草评、花圃间的空地、道路全都铺上了广场砖。学校操场全都铺上彩色塑胶,红绿 相间,操场四周是长着茂密植物的绿色围墙,异常漂亮。校园的生物园里喷泉飞舞,溪水潺潺,鱼儿嬉戏,鸟儿欢唱。目前,景秀校园里棕榈婆娑,绿草茵茵,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的图画。

学生置身在这样美丽、和谐的环境里,走在洁净无尘的道路上,看见红的花,绿的草,无尘的地面,整齐的草坪,漂亮的花圃,高大的树木,有趣的小鸟,自然感到了美。美的环境,美的校园,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的是具体的形象的美的教育。美的环境,塑造着他们的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他们穿着整齐了,举止文明了,语言文雅了,乱丢果皮字纸的少了,乱倒垃圾的少了,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少了,这不正是环境的美育功能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吗?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了,只要我们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就能充分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

三、精拟校园内的标语口号

发挥环境的感召功能

标语口号是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也是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精心编拟和张贴校园内的标语口号,是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一幅好的标语,一条激励人的口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因此,近几年中,我们精心拟出各种标语口号,张挂在醒目的地方,以发挥环境的感召功能。比如,迎着校门我们张挂着醒目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主动发展,营造乐园,追求卓越”;教学楼的四周横栏外写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目标口号,迎面墙壁上镶嵌有校训:“尚礼、和谐、发现、超越”四个蓝色大字放着光芒。操场南面楼房的墙壁上悬挂着“以尚礼培基,以探究导向,培养身心、灵健康的孩子,创造美、乐、趣诗化的校园”巨幅标语。校内还张贴有:“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上下楼脚步轻,安静靠右行”花坛、草坪、植物园周围插有“绿草茵茵,足下留情”“爱护环境,享受自然”标语牌等 等。所有这些标语口号,都很好起到了教育人、鞭策人、激励人、感召人、鼓舞人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暗示、警示、昭示和提示的作用。学生天天看见这些标语口号,这些标语口号映入学生的眼帘,刻入学生的心中,溶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从而发挥环境的感召作用。

几年来,我校本着“创‘三园’,争一流”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了学校的布局,用艺术的手段,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治校方略、培养目标、校风、学风、教风及名人名言,伟人画像、学生艺术作品,形象化地展示于每个墙面,让每面墙都说话,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办好校报、队刊、班刊,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植物园、生物园、美化橱窗、栽种花草树木,塑造艺术形象,让校园成为繁花似锦的花园。同时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凸现人文精神,突出人文关怀,营造尊重、理解、关心、爱护人的团结、和谐,积极向上、主动发展的校园环境。学校注重创设校园竞争平台、设立师生文明监督岗,举办“名曲欣赏”、“校园歌声”、“音乐家的故事”、美术、科技、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人文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将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打造无形精神环境,强化成功感,激活内驱力,让学生在和谐、艺术的殿堂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熏陶功能和感召功能,塑造高雅文明形象,铸造美的灵魂,努力使我校成为校园环境美、文化艺术氛围浓、人文精神强、育人效果好的美的花园、乐园、家园。

第三篇: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推进形成高校德育整体合力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推进形成高校德育整体合力。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作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德育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形成高校德育工作整体合力的重要基础。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在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探索宣传教育新方法、新载体为切入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实效,进一步形成高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引导人

近年来,北京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不断深化青年学生的理论引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基础上,全面推动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的“三进”工作。各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统筹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力量,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建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心,编写了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等资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会为载体,组织广大教师围绕“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等进行集体备课,帮助教师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1

二是不断深化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规划办共同建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提升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水平,目前已经评审建立30个基地;设立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学科与理论支持。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不断增强教学实效。各高校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形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四是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动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依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动态研究中心,定期整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舆情动态,开展舆情研判工作;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监测体系,聘请高校老领导、老专家担任信息员,深入课堂听课调研,了解教学情况。各高校建立了领导定期听课制度,及时了解、分析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错误的观点和言论进课堂,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三贴近”的原则,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教育的载体与形式

一是统筹校内外实践资源,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实践环节。各高校根据哲学社会科学教学规律,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教学内容,有的学校丰富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编自演道德小品等形式,展示课堂教学成果;把教学实践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组织优秀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考察实践;以课题招标形式组织学生带着课题进行社会调查实践,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是组织学生开展理论宣讲,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近年来,市委教育工委与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部门共同组织了对“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宣讲工作,依托哲学社会科学的课程和师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理论社团的作用,在学校、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实现了理论宣传与自我教育的双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是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为师生交流和学习搭建平台。建设宣教资源共享工程,邀请国家部委领导、两院院士进行形势政策报告、学术讲座,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精彩一课”评审,将教学课件、讲座录像等资源共享。很多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哲学社会科学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释疑解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工作合力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的作用,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还要在师资队伍自身建设求突破,推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以渊博的科学知识、良好的道德风尚影响、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几年来共培训教师近千人;推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团队工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中建立“教学科研工作室”,结合教学难点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努力形成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机制。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政治与理论优势,鼓励他们兼职从事辅导员或班主任一线的学生工作。各高校建立了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公开接待日”、网络值班员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帮助解答、解决学生们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问题。

三是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学习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哲学社会

科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宣传表彰师德典型,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今年是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五周年。加强和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责任重大。今后,北京市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作用,在提高教师水平、推出理论成果、提高教学实效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取得新的进展,推进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上新台阶。

第四篇: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市中区税郭镇中心小学杨位相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比如《小学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或说最基本的文明教养。要提高将来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在中学这个行为习惯正在形成的阶段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学生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可以转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一生的发展。再则,良好行为习惯的获得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某个教育阶段,因教育不到位,训练不落实,就会形成学生社会化水平的滞后现象,使将来社会成员文明程度降低,即或日后想力图纠正也十分困难,严重的还可能生发许多人格和心理障碍。

素质本来就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与自律精神,正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内驱力的启动必须一个强有力的“自我”为基础,因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这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创造性等特征正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能力及自律精神的好途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帮助学生认准自己的定位。即要有一个做人的基调,基调上不去,内驱力就爆发不出来。人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容易对自己作低调要求,这就抑制了潜能的发挥。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典型榜样教育,可激发学生自我设计,塑造自我的激情和动力。

第二,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教育是人自我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才能的显露与成器,有早有迟,因而要确信人人有才,又人无全才,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提供其发展的各种条件。如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我校科技艺术节开展的十项小人才比赛,竞选学生会干部的自荐演说、“创新素质实践行”中的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就可使学生不同特长和才华得以施展,荣获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金奖的撒贝宁不就是从学校艺术节的舞台上脱颖而出的吗?

第三,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素质教育的内涵已揭示出教育的着眼点已投向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层次的呼唤,而自

我意识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心理活动,是学习创新的动力之一。也是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校园文化活动中多以学生志趣为主,可自愿参加、自行选择、自己创作,一般不定名额、不必选派、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如优质班会方案设计比赛,学校科技艺术节徽标设计比赛,自办小报比赛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策划、筹办主持,而在自我意识培养与发展中,自律精神的培养也自在其中。所谓自律,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适应社会规范,自觉以组织纪律、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使之为今后立足社会生存竞争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如各种文化活动即或是娱乐游戏活动都有它各自的游戏规则,这规则是学生乐于遵守的,不是强制的,比如球赛和趣味体育大比拼活动中各司其职又协调配合的规则,棋赛中的棋艺、棋德都可给学生多方面的启示和教益,这些活动因寓教于乐即或是内含有极其严肃的教育因素也对学生有着乐于接受的亲和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铸塑校园精神的建构之本

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味外,还要重视人的塑造。它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校园精神。铸塑校园精神,简括地说,就是学校的生命活力,是学校独特的财富和资源,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虽不具有表层物质环境文化和中介层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但由于其精神已渗透或附着在校园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故使人能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致由它透视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巨大社会声誉的学校,总会感到校园里有一种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我们感奋。如到北大清华就使人由然而升这种感觉。清华大学在90年历史渊源中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通过清华人自励自勉,承传升华,演绎为今天现时代精神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校风学风,辩证地塑造了清华学生行为与思辨、学习与创造、务实与求新的作风,成为清华学子在国家各个岗位上取得良好声誉的坚实基础,正是在这样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熏陶下,清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治学、兴业、治国之才,由这种清华文化环境不断孕育积淀形成了清华独特的校园精神。

对一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形成成熟的校园精神的学校,由于在整个校园文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精神文化已经确定,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辨别力,可有力抵制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如一个拼搏进取学风浓厚的学校,厌学舞弊之风就难成气候。因此说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是校风,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陶冶之源

未来人才素质的差别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技能上,更体现在人的基本素质上,其中人文素质的发展居重要地位,人文素质绝非一般的知识特征,它是一种性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它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人才质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如何做人是基础的基础。居里夫人逝世时,爱因斯坦的纪念文章里没有评述她两次获诺贝尔奖的成就,而是高度赞扬她追求科学真理的高尚品德,认为这种品德高于具体的科学成就,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通共建,促进人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的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中力求弘扬人文精神,就是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包括努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行开放式教育,努力营造高品味、高层次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有了坚实的人文底蕴就会牢固的构筑起学生正确的精神支柱,而正确的精神支柱的构筑,对于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精神催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兼具科学人文双重品质,而文化底蕴是构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文化底蕴是否厚实充足造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下文野之分。文化底蕴是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因此人文素质对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底蕴是在接受教育熏陶中,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把握和领悟的。这种实践过程既是运用文化工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主体自身修养的过程,即治学修身同时并举。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各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新的文化的阵地,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既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素质教育氛围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不低估的育人功能。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市中区税郭镇中心小学杨位相

第五篇:发挥育人功能,打造书香校园

发挥育人功能打造书香校园

——泾川一中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教育家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建设书香校园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空间。近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这样的一种理念:书香校园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力举措,是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李校长的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力求通过读书让学生学会做人,通过经典诵读让师生增加文化底蕴,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让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下面将我校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汇报:(分为三个部分)

一、切合实际,明确目标

我校从202_年就明确地提出了“创建书香校园”的发展策略,并把它写进学校的发展长远目标中去。根据实际确立以下目标:

1.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

2.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交朋友”的思想,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3.在校园建设中积极营造“书香氛围”,让校园里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二、健全机构,优化管理

1.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李校长亲任组长,成员由各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图书馆老师等组成。健全的组织使学校的读书工作有序地延伸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条线之中。

2.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我们学校选派了事业心强、专业技能优异的老师任专职管理员,保证了图书馆工作的质量。

三、整体规划,措施落实

创建书香校园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为了让这项工程有步骤地顺利实施,我们在202_年制定了完整的活动方案,整体规划活动的开展,在创建中不断完善做法、提高效果。

1.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我们将创建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学生阅读的活页:各楼层“文化墙”展示了孩子们的智慧;为学生公寓楼分别命以“梧桐阁”(取“凤栖于梧”之意)、“聚贤居”(取“聚天下贤才教育之”之意)等名字,餐饮中心命名为“毕至轩”(取“群贤毕至”之意),倾注了对学生的殷殷希望;利用学习园地及宣传栏展示学生作品,在校园草坪、石头上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2.重视硬件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图书馆于202_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内设师生书库、工具书库、学生阅览区、教师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学生自习区、学生益智游戏活动区,打印机、复印机,应有尽有。是书库和阅览、文化活动融为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图书馆网站同期开通,网站栏目合理,内容丰富,互动便捷。此外,尚朴楼设有图文并茂的汉文藏文书籍,供玉树学生阅览用。学校为每个班级创办了“悦读角”,添置了班级书橱和办公室书柜,每班和每间办公室至少有200本图书可以流动,并分别设有2名图书管理员。

3.制定“五个一”,保证学生的阅读内容

每学期第一周,年级组长带领老师从图书馆选择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图书;每月有一天为年级内班级间的图书交换日;每周有一天为班内学生图书交换时间;每天有一小时为自由阅读:分为中午图书馆开架半小时,晚自习前听写练习半小时;每日集体诵读一刻钟,早晨每班由一位学生带领全体学生诵读。

4.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计划,保证学生阅读时间

教务处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计划,每个年级都有课外阅读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

效思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课型:单周为自由阅读课,学生可在班内自主阅读,教师适当引导、解疑;双周为年级阅读指导课,老师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汇报,交流阅读体会,分享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此外,教务处加强阅读课教研,贯彻“以读为本,重在引导”,探索了“好书推介课”、“班级读书会”、“读书欣赏课”、“耀华滨海大讲堂”等几种阅读课,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方法,例如:怎样在书上画批,怎样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怎样选择书籍,如何做内容摘要。尤其是在“读书会”、“欣赏课”中让学生放声朗诵、配乐朗读、读后演讲、展示自己绘制的插图、讲故事、小表演等形式,不仅让学生互相传递着丰富的读书方法,更让学生互相感染,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今天的展示活动中,大家将会观摩一节“耀华滨海大讲堂”,这种形式的阅读课在我校已进行70余讲,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

5.扩大阅读概念,增长课外知识。

我们还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概念和范围,把看报纸、看电视新闻、听广播、网络阅读等都纳入阅读的范畴,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增加阅读量,训练信息摄取,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如,每天早6:3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和19:00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中国新闻”是住校学生的必修内容。

6.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校园广播站每天17:15-17:45传递出学生健康成长的声音;耀华精神宣讲团围绕校训“勤朴忠诚”,认真挖掘校本教育资源,每天中午13:30-13:35 进行“树德励行、修身立志”的宣讲;电影俱乐部每周六18:00的观影;此外,“精彩三国”、“故事汇”、“求是学社”、“话剧社”、“悦读敢悟社”、“心语社”、“《论语》小天地”、“《缤纷》文学社”、“模拟联合国”等学生社团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这些都活跃了学校的学习和文化氛围。

7.师者先行、学科引领

读书多的教师,视野必然开阔,精神必然充实,志向必然高远,追求必然执着。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因此,我们特别重视教师读书习惯的养成。我们在教师中成立了图书咨询委员会,每学期购置一定量的图书资料,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并鼓励教师进图书室、阅览室每周不少于2课时。学校还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互相推荐新书、好书,交流读书心得,举办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我校在书香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努力为师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努力做到在开放的教育中培养现代人,在民主的教育中培养自主人,在书香的环境中培养健康人。今后,我校师生将不懈努力、不断摸索,使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释放书香的气息、挥发育人的功效,使师生的精神生活更加美好,使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明确素质教育目标发挥数学育人功能
TOP